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组织因子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与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占新;王启贤

    组织因子是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启动因子,通过介导凝血激活促进血栓形成.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是组织因子的内源性抑制剂,有两种同族异形体,即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1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二者均有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此外,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在维持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方面有独特作用.组织因子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现就组织因子、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的生理作用及二者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 组织因子及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在急性脑血管意外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中的变化研究

    作者:徐兆军;别华容;田敏;郑智娟;张冬菊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意外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NPE)中组织因子(TF)及其抑制物(TFPI)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6月~2010年5月收治的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80例为研究组,其中,脑出血36例,脑梗死44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抗原法检测患者血浆TF、TFPI,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血TF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研究组中,脑出血患者血TFPI高于对照组,脑梗死患者血TFPI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脑出血及脑梗死患者中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的患者,血TF、TFPI均高于未并发的神经源性肺水肿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血管意外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的发生与凝血异常、炎症反应有关,组织因子及组织因子抑制物可能参与了肺损伤发生发展的过程.

  • 组织因子、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对脓毒症凝血异常的影响

    作者:郑少玲;郭振辉;孙杰;姜巧;陈蕊

    目的 探讨脓毒症时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与组织因子途径抑制剂(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TFPI)的表达及其平衡对凝血异常的影响.方法 昆明小鼠72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模型(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和造模组,每组根据不同时间点(2、4、8、12 h)分4个亚组,每个亚组各6只,检测血小板计数和凝血指标,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TF和TFPI浓度.结果 盲肠结扎穿孔后,造模12 h组PT、TT、APTT和DD显著升高,Fbg和PLT计数显著降低,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造模2 h组TF与TFPI均显著升高,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TF浓度随时间呈进行性升高,而TFPI未见进一步升高.结论 脓毒症时,血小板减少及TF、TFPI表达增加的失衡可能是诱发凝血异常进而参与MODS发生的关键因素.

  • 鼠动静脉畸形模型在放射外科治疗后炎症分子的改变

    作者:苏海洋;申俊峰;罗雷雷;胡志强

    目的:探索鼠模型动静脉畸形在放射外科治疗后血清中炎症分子的改变,为进一步寻找人类脑动静脉畸形对放射外科治疗反应的早期监测标志物奠定基础。方法将1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利用显微血管吻合法进行造模,造模后42 d,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定量测定两组大鼠放疗前血清中可溶性E-选择素、P-选择素、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组织因子及实验组放疗后6、12、24、48、72、120 h血清中以上各因子的含量,并利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放疗后实验组大鼠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及P-选择素、SICAM-1、SVCAM-1及组织因子较放疗前及对照组升高。实验组放疗不同时间点各种炎症分子的表达有差异:放疗后6、12 h时,实验组血清中可溶性E-选择素的平均浓度较放疗前显著升高(P<0.05);放疗后6、12、24、48、72 h时血清中可溶性P-选择素的水平与放疗前比较显著升高(P<0.05);放疗后6 h和12 h时,血清中sICAM-1和sVCAM-1的浓度较放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放疗后6 h血浆可溶性组织因子浓度较放疗前升高1倍,在放疗后24 h内维持在高水平(P<0.05)。结论在放射外科治疗动静脉畸形的过程中在不同时间点对以上炎症分子进行组合监测可作为早期预测动静脉畸形对于放射外科治疗反应的标志物。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TF、TNF-α的变化及其相关性

    作者:李全;姜大钧;葛玉梅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组织因子(T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与TF活性的变化及其相关性,了解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AMI组患者64例,正常对照组42例,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浆TF、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TNF-α水平,采用发色底物法测定TF活性.结果:AMI组TF、TNF-α水平及TF活性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AMI组患者血浆TF活性与血清TNF-α水平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TF、TNF-α水平及TF活性在AMI中可作为反映凝血异常和炎症状态的指标之一.

  • 增生期子宫内膜异位患者在位与异位子宫内膜组织因子表达的对比

    作者:江少坤;蔡中琼;高晓波;彭军;靳玉凤;韦拔雄;林春晓;程燕恒

    目的:对子宫内膜异位(EMs)患者增生期的在位和异位内膜组织因子表达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子宫内膜异位患者增生期在位子宫内膜组织50份(实验A组)、增生期异位子宫内膜组织50份(实验B组)及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50份样本组织的组织因子表达进行检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B组子宫内膜组织因子阳性表达率(94.0%)明显高于实验A组(22.0%)和对照组(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实验A组子宫内膜组织因子阳性表达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生期子宫异位内膜组织的组织因子阳性表达率较为显著,高表达的组织因子对增生期子宫内膜异位的特异判断和病灶定点靶向治疗能够起到更好的引导作用。

  • 灵芝合剂对乳鼠星形胶质细胞组织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成春英;文志斌;何晓凡;贺石林

    目的观察灵芝合剂(GJLM)对脂多糖(LPS)诱导大鼠星形胶质细胞表达组织因子(TF)的影响.方法培养Wistar乳鼠星形胶质细胞,用抗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单克隆抗体确认星形胶质细胞.细胞冻融液TF活性检测采用一期血浆复钙时间法.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PS使星形胶质细胞表达TF明显增加(591±33 mU/mL vs382±25 mU/mL,n=12,P<0.01),并呈剂量依赖性(r=0.993);GJLM能明显地抑制LPS诱导星形胶质细胞表达TF(108±19 mU/mL vs 591±33 mU/mL,n=12,P<0.01).结论LPS促进星形胶质细胞表达TF,而GJLM能抑制LPS诱导星形胶质细胞表达TF.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抗凝治疗中血浆组织因子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含量的变化

    作者:吴莹;孙宝贵;戴秋艳;汪玮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在分别采用药物和介入治疗后,使用低分子肝素(LMWH)抗凝治疗中,血浆组织因子(TF)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例AMI患者和10例正常人(作对照)作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中的TF和TFPI含量.其中20例AMI患者中10例采用药物治疗,10例行急诊介入治疗,均加用LMWH抗凝治疗并分别于即刻,LMWH注射后4h、24h、7d后采静脉血测定TF和TFPI含量.结果①AMI患者TF和TFPI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②LMWH注射后4h保守治疗组的TF含量明显降低(P<0.01),但介入治疗组中未见降低.两组的TFPI含量均显著升高(P<0.02).在LMWH注射后24h即第3次注射前两组患者的TF和TFPI水平都基本回到基线水平;③在治疗7天后药物治疗组的TFPI含量明显升高(P<0.05),两组的TF含量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MI患者存在高凝状态,LMWH的抗凝作用与降低TF水平并有促进TFPI释放的特性有关.

  • 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改变及治疗对策

    作者:曲东

    脓毒症的发病机制是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的一系列全身炎性反应、机体应答失控、组织损伤.脓毒症患者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时,病死率高达30%~50%.凝血系统是机体天然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炎性反应向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发展过程中,除细胞因子外,凝血功能异常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证明炎性介质和组织因子激活了凝血系统,导致凝血功能异常,并贯穿于脓毒症发展的始终.因此,凝血功能的异常是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

  • 口服抗凝药的作用机制与临床应用(下)

    作者:许俊堂

    4 华法林的监测外源性凝血系统的启动是损伤释放的组织因子(因子Ⅲ)与因子VII结合成复合物,然后激活因子X,活化的因子X(因子Xa)激活凝血酶原(因子II)变成凝血酶(因子IIa).华法林主要影响外源性凝血系统,因此口服华法林后主要通过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T)来反映抗凝的效果和调整剂量.

  • 围生期孕妇D-二聚体、血浆组织因子及其抑制物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朱波

    目的:探讨围生期孕妇血清D-二聚体、血浆组织因子(TF)及组织因子抑制物(TFPI)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围生期孕妇116例(其中82例为健康妊娠女性,34例为妊高征孕妇)及非妊娠健康女性47例,分别作为正常围生期组、围生期妊高征组及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各组血清D-二聚体浓度,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浆TF及TFPI浓度,分析其对围生期孕妇的临床意义。结果正常围生期组及围生期妊高征组血清D-二聚体、TF及TFPI的浓度要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生期妊高征组血清D-二聚体、TF及TFPI的浓度要明显高于正常围生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围生期孕妇血清D-二聚体、血浆TF及TFPI进行监测,有利于及时发现妊高征等妊娠并发症,对于预防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及治疗也具有重要意义。

  • 盐酸戊乙奎醚对脓毒症大鼠肺组织中组织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牛靖;陈丽;李晶;马春燕

    目的 研究大鼠在脓毒症时组织因子(TF)的表达,探讨盐酸戊乙奎醚(penehyclidine hydr ochl ordie,PHC)是否通过核因子-kB(NF-kB)途径抑制组织因子的增加.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手术组(B组)、PHC组(C组)、四氢化吡咯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TDC)组(D组)、PHC+PTDC组(E组).B、C、D、E组用盲肠结扎穿刺法(CLP)造模,A组除结扎穿刺外处理同其他组.造模后12h处死大鼠,留取右肺上叶组织约0.5cm3测TF,右肺中叶组织约0.5cm3测NF-kB.结果12h时A、B、C、D、E组,TF及NF -kB比较,B组较A组NF-kB升高,TF增加;C、D组较B组NF-kβ水平下降,TF减少;较A组NF-kβ升高,TF增加.E组较A组NF-kβ、TF水平没有变化.结论 TF水平的升高与NF-kβ含量的增加有一定相关性,TF可能至少有部分通过NF-KB途径介导合成,PHC可以有效抑制NF-kβ活化,TF表达.

  • 组织因子单克隆抗体及对照抗体的制备、纯化和鉴定

    作者:亓翠玲;郭四美;叶杰;周秦;钟建国;王丽京

    目的 纯化组织因子(TF)单克隆抗体及对照抗体.给小鼠腹腔注射杂交瘤8A3和9E10细胞,产生的腹水应用凝胶过滤层析法和Protein A亲和层析法纯化组织因子抗体及对照抗体,并用SDS-PAGE和BCA法检测纯化后单克隆抗体的纯度及蛋白浓度.单抗纯化后电泳重链和轻链都呈一条带,TF 抗体和对照抗体的终浓度分别为0.7726mg/ml和0.8592mg/ml.应用层析法和凝胶过滤和Protein A亲和分离层析法纯化抗体,能够得到纯度较高的单克隆抗体.

  • 血塞通联合中药治疗产后血栓性静脉炎20例体会

    作者:宋寅波;王建芹;吴俊萍

    妊娠期由于某些凝血因子增加、血小板功能亢进、[1]抗凝及纤溶活性下降,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增大的子宫压迫盆腔血管,影响下肢静脉血回流;在此基础上,产后、手术后长久卧床,血流淤滞,某些妊娠合并症与并发症引起血管痉挛,管腔狭窄,管壁损伤及缺血、缺氧,使内皮细胞释放组织因子而促进凝血,是形成血栓性静脉炎的主要因素,属中医"恶脉"、"脉痹"范畴.

  • 检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组织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红霞;李秀梅;韩秀华;江亚军;朱贵华;庄万传

    目的 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表面组织因子(T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在病情评估、预后及短期疗效评价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7例NHL患者(病例组)化疗前、化疗4周期后及30例健康者(对照组)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TF和VEGF的表达,并分析TF及VEGF表达与国际预后指数及短期疗效的潜在关系.结果 NHL患者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TF和VEGF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TF和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r=0.708,P=0.00).Ann Arbor分期Ⅲ/Ⅳ期(22/19例)、有全身症状(22例)、乳酸脱氢酶升高(21例)、体力状态分级2~4级(12例)及结外病灶数>1(16例)的NHL患者CD14+单核细胞TF和VEGF表达量显著高于Ann Arbor分期Ⅱ期(6例)、无全身症状(25例)、乳酸脱氢酶正常(26例)、体力状态分级0~1级(35例)及结外病灶数≤1者(31例)(P均<0.05).高中危组(11例)及高危组(7例)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TF和VEGF表达量均显著高于低危组(15例)及低中危组(14例)(P均<0.01).化疗前未缓解组(11例)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TF和VEGF表达量显著高于缓解组(36例)(P均<0.01).化疗后缓解组两者表达较化疗前明显降低(P均<0.01),但是未缓解组两者表达与化疗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TF和VEGF高表达可作为NHL病情评估、预后评价以及短期疗效观察的指标之一.

  • 益气活血复方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纤溶系统及TF的影响

    作者:张艳;张洋;礼海;钟乐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复方对动脉粥样硬化(AS)家免纤溶系统平衡和组织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防治AS的作用机制.方法 雄性新西兰大白兔40只,体质量(1.9±0.3)kg,动物适应性喂养1周后,按体质量排序编号,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动物随机分正常组8只;手术组32只;正常组给予普通饲料8周,模型组;手术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实行球囊损伤法,损伤其内皮细胞后继续喂以高脂饲料4周,造成家兔AS模型,将术后存活的家兔随机分为模型组10只;益气活血复方组9只;辛伐他汀组9只.术中后死亡4只.结果 ①实验第8周末时,辛伐他汀组、益气活血复方组血浆中t-PA水平分别为(0.169±0.089)和(0.238±0.061)IU/mL,较同期模型组(0.103±0.076)IU/mL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益气活血复方组t-PA水平升高较辛伐他汀组更显著(P<0.05);②实验第8周末时,辛伐他汀组和益气活血复方组血浆PAI-1水平分别较同期模型组降低了44.7%和48%,差异显著(P<0.01)③实验第8周末,辛伐他汀组、益气活血复方组血浆TF表达分别为(301.36±40.30)和(315.53±26.22)ng/mL较同期模型组(453.23±54-21)ng/mL显著降低(P<0.01).结论 益气活血复方可调节纤溶系统平衡,抑制组织因子释放,具有抗凝抗血栓作用,并且抗AS形成.

  • 恶性肿瘤患者血浆组织因子及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赵维莅;王学锋;璩斌;黄霞萍;王鸿利

    目的了解恶性肿瘤患者血浆组织因子(TF)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R)系统的改变及其与肿瘤种类、病理分型和转移情况的关系.方法运用ELISA法检测76例恶性及24例良性肿瘤患者血浆TF及其抑制物(TFPI),u-PAR及其受体(u-PAR)水平.结果恶性肿瘤患者血浆TF和u-PAR水平较良性肿瘤组及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食管癌及胃癌患者血浆u-PA显著升高.除TFPI外,其余三项指标与患者的病理分型无关.局部侵润、局部淋巴结受累及远处转移患者血浆u-PA水平与无上述情况的患者组存在明显差异,而u-PAR在局部淋巴结受累和远处转移患者较无上述情况的患者组显著升高.结论恶性肿瘤患者体内存在着TF和u-PAR系统的激活.U-PA及其受体的检测可提示疾病的进程 .

  • 冠心病患者血浆组织因子水平的临床意义

    作者:吴晓燕;任江华

    目的 探讨血浆组织因子(TF)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对237例疑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按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49例)和正常对照组(88例),并评价其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检测血脂、血糖、血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IB)以及血浆TF.在控制其他因素影响后采用直线相关和多元回归分析TF和冠状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结果 冠心病组血浆TF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分别为(138±39)ng/L和(61±19)ng/L,P<0.01];血浆TF水平和冠状动脉病变计分呈明显正相关(r=0.710,P<0.01);偏相关分析在控制可能影响TF水平的其他因素后,仍显示TF与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呈明显独立正相关(偏相关系数为0.509,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浆TF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存在有统计学意义的回归关系;血浆TF水平与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等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172、0.180、0.147、0.308、0.175,均P<0.05).结论 TF升高可能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高水平的TF可以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

  • 炎症因子在非肿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

    作者:孙幸;沈连军;顾蔚;闪丹;任敏敏;仇华;顾健

    目的 探讨炎症因子、组织因子(TF)及癌前促凝物质(CP)在非肿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NT-DVT)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2年5月至2013年3月于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住院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且排除肿瘤性疾病的患者(NT-DVT组)17例,男5例,女12例,平均年龄54岁;对照组为20名无偿献血者,男10名,女10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TF及CP在抗凝治疗前、后表达水平的变化,并分析炎症因子与TF关系.结果 NT-DVT组患者治疗前炎症因子IL-1β、TNF-α、IL-18及TF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153.13±2.30)比(59.26±1.57) ng/L、(364.27±1.46)比(67.46±1.48) ng/L、(363.51 ±1.85)比(216.42±1.55) μg/L、(66.90±1.44)比(14.55±1.52) ng/L,均P<0.05],抗凝治疗后下降(均P <0.05);治疗前炎症因子IL-1β、TNF-α、IL-18表达水平与TF呈正相关(r=0.492、0.511、0.652,P=0.045、0.036、0.005).NT-DVT组患者血浆CP表达水平治疗前、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炎症因子高表达是NT-DVT的重要危险因素.

  • 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IPE2表达对组织因子的负调控作用

    作者:赵俊伟;时光;平杰丹;明亮

    目的 研究支气管哮喘患者体内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分子-2(TIPE2)和组织因子(TF)表达情况,初步探讨TIPE2对TF的调控作用.方法 选取2017年7至1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支气管哮喘患者65例,健康对照者40名.免疫印迹法检测哮喘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IPE2、TF的表达情况,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浆中TF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屋尘螨提取液刺激THP-1细胞中TIPE2、TF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构建重组腺病毒Adv-TIPE2,转染THP-1细胞,RT-PCR检测TIPE2过表达对THP-1细胞中TF表达的影响.结果哮喘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TIPE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025±0.010、0.087±0.070,TF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40±0.27、0.15±0.10,与健康对照者相比,哮喘患者体内TIPE2蛋白水平降低,TF蛋白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06、9.04,均P<0.05),且TIPE2蛋白水平与TF蛋白水平呈负相关(r=-0.4603,P<0.05).屋尘螨提取液可降低THP-1细胞中TIPE2 mRNA的表达水平,而升高TF mRNA的表达水平,当浓度为1μg/ml,刺激4 h时变化明显(P<0.05).成功构建了重组腺病毒Adv-TIPE2,过表达TIPE2基因的THP-1细胞内TF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 炎症负性调节分子TIPE2对TF具有负调控作用,可能通过调节TF的表达参与支气管哮喘的高凝状态.

659 条记录 7/33 页 « 12...45678910...323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