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浅谈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作者:赵红

    抗生素是一类能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药物,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抗生素不断推陈出新,药品广告在电视、广播、报刊上铺天盖地的宣传,老百姓对各种药品名称以及性能不再那么陌生.有些病人盲目崇拜抗生素,生病后不是听医生的意见,而是开门见山要求医生开某种抗生素,于是一些价格高的、新上市的进口的所谓"高档好药"病人如愿以偿的拿到了手,病人究竟需用什么样的抗生素,只有医生才心中有数,如果我们不重视对病菌的检查,仅凭经验开方;不重视疗效发挥的特点,随意制定用药方案;或者为"保险"起见,随意扩大预防性用药的范围或给药时间,在手术前后长时间大剂量地使用抗生素等等,造成了抗生素的滥用.

  • TORCH的临床意义及检测方法

    作者:逄淑德;蓝信国

    ToRCH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具有致病致畸作用的一组病原微生物,近几年世界各地已将ToRCH作为孕期常规筛查项目.我国已将优生优育--出生缺陷干预工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其总目标是通过各种手段达到预防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目的.

  • 防治感冒必读

    作者:庞清森

    感冒可由多种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支原体等引起,四季发病,冬春多发;并由此表现出头痛、流涕、鼻塞、喷嚏、咽喉疼痛及发热和全身不适等一系列症状.中医将感冒分为风寒、风热及暑湿三种症型;西医则分为普通感冒及流感两种,其中以流感引起的症状和并发症更为严重.

  • 性病后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液相关病原菌检查及疗法探讨

    作者:邱云霞

    目的 探索慢性前列腺炎(CP)和性病在病原方面的联系,评价综合疗法治疗性病后CP的疗法.方法 治疗前对所有性病后CP患者的前列腺按摩液(EPS)进行相关病原微生物检测;78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单用左氧氟沙星治疗(A组),采用左氧氟沙星、α1受体阻滞荆(高特灵)、微波治疗(B组),采用左氧氟沙星、中药、微波治疗(C组).疗程均为一个月.通过治疗前后EPS白细胞计数及CP症状积分指数(CPSI)评分结果比较3种疗法治疗性病后CP的疗效.结果 78例患者EPS中检出性病相关病原者9例.三组患者治疗后EPS白细胞计数和CPSI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其中B、C两组下降较A组显著(P<0.01).B、C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性病后CP和性病之间在病原学上无严格的因果关系.综合疗法治疗性病后CP较单一疗法优越.

  • 损害黏膜的不良习惯

    作者:江大红

    人体内有许多黏膜,它们像忠诚的卫士一样组建起人体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阻挡着病原微生物的入侵。可生活中一些不良习惯,让黏膜苦不堪言,人体甚至因它们受损而患病。下面我们邀请消化科、耳鼻喉科、呼吸科等多位专家,为您详解黏膜喜好。

  • 夏季养生重细节把好健康每一关

    作者:吴大权

    夏季是一年中天气热、雨水多的季节,病原微生物也日趋活跃,尤其是传播病原体的昆虫活动加强(例如传播流行性乙型脑炎的蚊子和传播急性细菌性痢疾的苍蝇)。此外,常常突降大雨甚至暴雨,气温骤降,有些让人不适应,特别是老年人和儿童,易导致感冒。体弱年迈者,由于大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衰退,在持续高温酷热的环境中,极易发生中暑,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加强夏季的疾病预防至关重要。每个家庭为了家人的健康,也理应重视预防疾病。

  • 疾病是身体自我防御的反应

    作者:姚扶有

    人体遭受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机械性的外伤、物理及化学性损害后,机体在同有害因子的斗争中,会出现许多自我防御、自我保护反应。由于伤害,使身体的平衡被打破,于是,在伤害未消除之前,身体根据状况建立了新的平衡模式,这个模式就是疾病。从另一个角度讲,疾病就是生命学习适应压力的一种方式。各种疾病都有这种意义。因此,日常生活中的发烧、腹泻、流鼻血等病症,你是不是为之紧张、忧心忡忡呢?

  • 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

    作者:张晓静

    目的:探讨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及其对于儿童细菌性腹泻的判定.方法:选取了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44名细菌性腹泻儿童作为研究的对象,选取这些儿童的粪便标本作为具体的探讨内容,对研究对象开展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工作,充分结合细菌培养的结果和药敏试验的结果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当中发现,出现菌株的一共有32个样本,检出概率是72.73%,在这些菌株当中,志贺杆菌的检出率比较高,在总体当中的比例达到了40.63%,其次是弧菌属,比例是31.25%.在药敏实验结果当中发现,这些菌株对于头孢三嗪、头孢噻亏、氨苄西林和头孢哌酮的耐药性比较强.结论:及时开展有效和合理的病原学检查,充分按照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的结果,对合适的抗生素进行选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疾病的发病概率.

  • 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方案及研究

    作者:吴吕燕

    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呈多样化发展,经过多数学者的临床实践与研究,得出了众多操作要求低、灵敏度高、周期短的检测方法.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常用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的分类、作用机理、优缺点以及发展趋势等,进一步为提高我国病原微生物检测水平提供可靠的经验与支持.

  • 婴幼儿急性腹泻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及预防

    作者:周莉;丁璐

    目的:研究婴幼儿急性腹泻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及预防措施.方法: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190例急性腹泻婴幼儿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婴幼儿患儿的粪便样本,使用API与Vitek-32两种不同的试剂进行检验.结果:不同年龄层婴幼儿的检出率存在一定差异,总检出率达到了66.84%,且阳性样本中,轮状病毒病原菌所占比重较高,达到了66.14%.结论:婴幼儿急性腹泻病原菌微生物的临床检验工作有效性较高,根据婴幼儿的病原菌感染类型,选择对应的治疗方法,可优化治疗效果.

  • 30例婴幼儿腹泻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

    作者:顾科萍

    目的:对婴幼儿腹泻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进行相关的探讨与研究,为临床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将本院在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婴幼儿腹泻患者共计30例作为研究资料,对患者的病原微生物检测的结果进行相关的分析研究。结果经过相关的检查,由菌痢造成的腹泻的患儿占17.3%,因为轮状病毒感染造成的腹泻的患儿占79.8%,因为别的原因造成的腹泄的患儿占2.8%。将男女患者轮状病毒感染阳性率的情况进行比较,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不足6个月的婴幼儿和6个月—3岁的患儿,与3—6岁的患儿,他们之间进行轮状病毒阳性率的对比,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轮状病毒感染是造成婴幼儿发生腹泻的主要病原微生物,在6个月—3岁的婴幼儿中比较多发,我们要及时、有效的进行相关的病原微生物的检验,以便及时进行治疗。

  • 病原微生物检测技术进展

    作者:邹钢

    病原微生物变异迅速,种类繁多,病原微生物的快速鉴定检验技术也在不断发展.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检测方法有直接涂片镜检、血清学反应、分离培养、基因芯片等,本文对这些检测技术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小儿尿路感染的病原微生物分布特点分析

    作者:周美妍

    目的:通过调查实验观察病原微生物在小儿泌尿道黏膜或组织中的分布特点.方法:在我院接收的患有小儿尿路感染的小儿中选取出76名,通过比较分析法,将历年患有这种尿路感染的小儿尿路病原微生物分布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所有病原微生物中革兰氏阴性杆菌(Gram-negative),其所占比例达到86.24%,其中大肠埃希氏菌(E.coli)达到68.8%,,而真菌和革兰氏阳性菌分别所占比例为1.15%、14.79%.结论:通过观察及利用各种实验方法可得,诱发小儿尿路感染的罪魁祸首是大肠埃希氏菌,它是主要的一个因素.

  • 儿童细菌性腹泻的105例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

    作者:胡美娜

    目的:分析105例儿童细菌性腹泻患儿的病原微生物的检验结果.方法:择取本院105例儿童细菌性腹泻患儿,对上述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病原微生物的检验,并对其检验结果进行处理分析.结果:①105株粪便的样本当中,病原微生物检出率是95.24%,其中50% 是志贺菌,25% 肠致病性的大肠杆菌,20% 是弧菌,5% 是其他类病菌;②对头孢噻肟、氨苄西林、头孢哌酮等常见临床的抗菌药物进行药敏实验,发现病原菌对于头孢噻肟的耐药性较低.结论:在细菌性的腹泻中发现,导致儿童细菌性的腹泻病原菌有肠致病性的大肠杆菌、志贺菌及弧菌,且均有较强耐药性.

  • 婴幼儿腹泻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

    作者:王建强;符清明

    目的 分析婴幼儿腹泻病原微生物检验的结果.方法 本次选取我院2017年6月 ~2018年6月住院部收治的62例腹泻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常规细菌培养与免疫胶体金技术对原微生物进行检验,并对其病原微生物检出率以及各季节病原微生物的检出率进行观察和评价.结果 在62例婴幼儿中,共检出病原微生物40例、百分比为64.52%;其中病毒感染30例、百分比为48.39%,致病菌感染10例、百分比为16.13%;两种病原微生物对比的数据有统计学差异(P<0.05);全年均可出现肠道致病菌感染现象,并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增加其腹泻发生率,高峰期为6-8月,而轮状病毒高发期为9-12月.结论 婴幼儿腹泻病原微生物主要是以轮状病毒为主,为此临床上应对腹泻患儿机体内的轮状病毒加强检测,并避免滥用抗生素.

  • 引起小儿感染性腹泻微生物流行特征监测分析

    作者:王鑫兰;龙维;邓若男;余婷

    目的 分析小儿感染性腹泻病原体的微生物流行性特征,对其致病机制有更好的掌握及认识,为其预防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采集社区医院儿童腹泻患者100例病例标本,镜检白细胞为(+~++)/HP者做轮状病毒抗原检测以及进行细菌分离培养,找出病原体并进行数据处理及统计学分析.结果 小儿感染性腹泻以病毒性感染和细菌性感染为主,轮状病毒检出率为40.4%,沙门菌检出率为23.4%.病毒性感染多发于秋冬季节,细菌性感染好发于春夏季.尤其是小于6个月的小儿易感染.结论 致病性轮状病毒检出率高,其次为沙门菌、致病性大肠杆菌.父母应更注意小儿周围环境的卫生,食品安全以及教导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醒社区公共卫生的建设,以预防小儿感染性腹泻的发生.

  • 婴幼儿腹泻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

    作者:谭文琼

    目的 探究和分析婴幼儿腹泻病原微生物的检验结果.方法 从2016年9月起到2017年9月期间本院诊治的所欲婴幼儿腹泻病患者中随机选取其中的157例患儿作为本次的观察研究对象,对这157例患儿的腹泻粪便标本采用免疫胶体金方法和常规细菌培养的方式进行病原微生物的检测.结果 在本次的157例患儿中,一共检出83例病原微生物,病原微生物的检出率为52.87%,其中病毒检测呈阳性的有60例,占38.22%;在本次的157例患者当中,其中,有35例沙门氏菌,这里面的沙门氏菌包括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非伤寒型沙门氏菌,同时沙门氏菌的检出率为42.17%.结论 从上述结果中可以看出,在婴幼儿腹泻病原微生物当中,病原微生物的检出率为52.87%,其中病原菌中高的是沙门氏菌,沙门氏菌是引发患儿腹泻的主要病原微生物.

  • 网络教学在病原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课程中的应用初探

    作者:王茹

    网络教学的发展,是时代发展下的必然趋势,它带给学习者的机会和资源也是宝贵的.病原微生物和免疫基础课作为生物课程方面的重点,不仅对医学专业,制药专业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理解和学习者而言也具有一定的难度.而网络教学恰好能打破这一难题,使更多的学习者对此不仅有了更深的掌握,还能激发学习的兴趣.本文就以网络教学在病原微生物以及免疫学基础课方面的应用,来简单阐述它所带来的作用效果.

  • 适配体生物传感器在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作者:王续堂

    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其他动植物产生疾病的微生物,主要种类有:原生生物、病毒、细菌等.每年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疾病不胜其数,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伤害.因而,急需加速研究并发现有效的、灵敏的检测方法,从而及时发现病原微生物的存在与传播状况,并要求控制好其传播范围和速度.本文将对适配体基本原理进行介绍.

  • 某生物工程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与分析

    作者:王一伟

    目的 明确生物制品企业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程度,对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做出综合评价,并对可能造成劳动者职业健康损害的环节提出合理的改进措施和建议,为用人单位做好职业卫生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强)度检测,检查表分析法对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现状进行全面评价.结果 用人单位建立了职业卫生管理体系,制定了较完整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采取了通风排毒防护措施,配备了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均未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结论 由于用人单位生产作业过程中使用或接触多种高毒物品、人类致癌物及第三类与第四类病原微生物,经综合分析确定用人单位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的风险程度为严重

1465 条记录 73/74 页 « 12...66676869707172737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