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皖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皖南医学院学报

皖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Acta Academiae Medicinae Wannan 남의학원학보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安徽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皖南医学院
  • 影响因子: 0.6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2-0217
  • 国内刊号: 34-1068/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 曾用名: 皖南医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7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皖南医学院学报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章尧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Mg2+浓度在血型反鉴定试验中溶血作用机理初探

    作者:代长青

    目的:探索Mg2+浓度对血型反鉴定试验中溶血作用的机理.方法:在实验中用枸橼酸磷酸二氢钠抗凝剂代替盐水配制红细胞悬液,螯合血清中Mg2+,通过Mg2+浓度的变化,观察溶血现象的变化.结果:通过加入枸橼酸磷酸二氢钠抗凝剂螯合血清中Mg2+,可以减少血型反鉴定试验中溶血的发生.结论:在血型反鉴定实验中,可以用抗凝剂代替生理盐水做介质,降低溶血发生率.

  • 分段齿形结扎治疗环状痔36例

    作者:周如乐;徐敏

    目的:探讨治疗环状混合痔手术方式.方法:对36例采用分段齿形结扎术.结果:环状混合痔36例均痊愈出院.结论:分段齿形结扎术疗效好,无肛门狭窄及感觉性大便失禁等并发症.

    关键词: 环状痔 结扎术
  • 胸段食管癌手术胃左动脉旁淋巴结清扫178例分析

    作者:刘峰;杨小龙;丁伯应

    目的:通过分析胸段食管癌胃左动脉旁淋巴结转移与相关病理因素的关系,探讨胃左动脉旁淋巴结清扫的意义.方法:对178例胸段食管癌切除术的患者,全部行胃左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根据术后病理分为胃左动脉旁淋巴结转移阳性组和阴性组,分析胃左动脉旁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178例食管癌中发生胃左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率21.91%.胸段食管癌病变部位越低、病理分期越晚,贲门旁淋巴结转移越多,胃左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越大.同时,本资料还显示食管旁、隆突下和贲门旁淋巴结转移阴性的患者其胃左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率也均在18%以上.结论:食管中下段癌需常规进行胃左动脉旁淋巴结清扫,这对于有效的控制癌肿术后复发转移,改善预后,都有重要意义.

  • 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540例内镜诊治分析

    作者:钱立康;程雪霞;曹彬

    目的:总结分析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内镜的诊治价值及内镜下治疗结果.方法:对540例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内镜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急诊胃镜检查病因的诊断率为93.5%,高于早期胃镜组的69.1%(P<0.01).不同年龄组中,消化性溃疡居首位,小儿及中青年消化性溃疡出血较老年组高(P<0.01),急性胃粘膜病变出血检出率示:小儿组>中青年组>老年组,恶性肿瘤老年组(16.18%)高于中青年组(7.3%).对活动性出血147例采用凝血酶、微波凝固等内镜治疗,内镜下即刻止血率98.0%(144/147).结论:急诊胃镜对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有较高诊治价值,可作为首选方法.

  • 70例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

    作者:王可兵;周久华;陈建华;余兵;丁宁

    目的:分析心脏瓣膜病外科治疗的结果.方法:2002年7月至2005年10月共为70例心脏瓣膜病施行瓣膜替换术,其中主动脉瓣与二尖瓣双瓣替换术24例,二尖瓣替换术35例,主动脉瓣替换术10例,三尖瓣替换术1例,同时行三尖瓣成形术14例.结果:全组无术后早期死亡,晚期死亡1例.随访6月~3年,心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术前充分准备,术中以冷血停跳液灌注、注意扩血管药物的应用,保持较高的血钾浓度,积极施行三尖瓣功能关闭不全瓣环成形术,对改善手术疗效与晚期效果尤为重要.

  • IGF-2 IGF-1R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张岚;张轶清;杨军文;周毅惠

    目的: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及其受体IGF-1R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评价IGF-2和IGF-IR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5例正常宫颈组织及50例宫颈癌组织中IGF-2、IGF-IR的表达,同时对IGF-2和IGF-IR表达与宫颈癌各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宫颈癌组织中1GF-2和IGF-1R阳性率分别为74%、76%,均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织的13.33%、26.67%(P<0.001).宫颈癌组织中IGF-2、IGF-1R两者表达呈明显正相关(P<0.05).IGF-2的表达在不同临床分期中有显著差别(P<0.05),IGF-2与IGF-1R的表达在有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中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IGF-2与IGF-1R的高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有关.

  • Pgp和CD44V6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梅静;陈古福

    目的:探讨Pgp(P-giycoprotein)和CD44V6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以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65例胃癌组织中Pgp和CD44V6的表达.结果:PgP和CD44V6在胃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9%和63.1%.胃癌组织中Pgp和CD44V6的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而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无关(P>0.05).CD44V6在Pgp表达阳性的胃癌组织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Pgp表达阴性者(P<0.05).结论:肿瘤化疗耐药和肿瘤转移密切相关,检测胃癌组织中Pgp和CD44V6的表达可能反映胃癌的临床生物学行为.

  • 163例口腔颌面部创伤的临床回顾分析

    作者:金松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创伤的特点及流行病学趋势.方法:对安徽省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1996~2005年间163例颌面外伤住院病例的年龄、性别、发病部位、原因等进行统计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口腔颌面部创伤住院人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口腔颌面部创伤高发年龄在21~40岁,男:女比例为3∶1.交通事故在致伤原因中居首位(90/163),并逐年递增;在颌面骨折中,下颌骨折常见,占67.5%,其次是颧骨颧弓、上颌骨.结论:现代社会交通事故及暴力性损伤日益增多,口腔颌面部颌面创伤治疗是临床口腔颌面外科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 儿童结核病诊断及预后:附56例分析

    作者:许仁贵;洪国华

    目的:探讨儿童结核病发病规律及诊断方法并了解其预后.方法:回顾分析本院56例儿童结核病的临床资料,主要观察早期临床表现、诊断依据、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本组病例中肺外结核占有较大比例,Ⅰ~Ⅴ型分别为19.64%、25%、8.94%、7.15%、39.27%.预后,经3年以上的随访治愈53例,未愈1例,死亡2例为结核性脑膜炎患儿.结论:目前儿童结核病的诊断仍需结合流行病学、临床表现、X线检查、PPD试验及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判断.儿童结核病早期治疗预后较好,结核性脑膜炎为其主要死亡原因.

    关键词: 儿童 结核病 诊断 预后
  • 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吻合术操作要领初悟

    作者:龙士兵;何志胜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吻合术在治疗重度脱垂性内痔应用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圆形吻合器对21例脱垂性内痔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手术平均时间25min,术后住院3~9 d,全组患者术后脱垂痔回缩,随访2~24个月,无复发,无大便失禁、肛门狭窄或肛周脓肿等并发症.结论:PPH手术具有安全、有效、术后痛苦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治疗重度环状脱垂性内痔或混合痔较好的新方法.

  • 单间隙颈椎间盘突出三种不同颈前路手术方式的对比分析

    作者:黄德刚;丁国正;王弘;刘平;姜宗元

    目的:探讨颈前路单间隙椎间减压植骨融合三种不同术式对融合时间、椎间高度、前凸角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0年1月~2005年8月因单节段椎间盘突出行前路手术并获得随访的患者35人,根据手术方法分为3组:环锯法+自体髂骨植骨(A组)19例,保留终板+自体髂骨植骨(B组)7例,保留终板+自体髂骨植骨+内固定(C组)9例.其中环锯法完全去除植骨床中的骨性终板,于术后1周、3月、6月、1年摄颈椎正侧位片,了解3组病例在融合时间、椎间高度丢失、前凸角丢失方面的差异.结果:3组病例融合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椎间高度丢失、前凸角丢失A组大于B、C组(P<0.01),B组与C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在单节段椎间减压植骨融合中,保留终板能有效地减少术后椎间高度及前凸角丢失,钛板内固定在预防术后椎间高度及前凸角丢失无显著作用,保留终板与否融合时间无明显影响.

  • 前列腺癌中COX-2 TGF-β1表达与肿瘤发生浸润和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胡德军;王章才

    目的:通过检测前列腺癌(PCa)、癌前期病变及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织中COX-2、TGF-β1表达,探讨其在PCa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39例PCa、13例癌前期病变和23例BPH标本,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分别检测COX-2和TGF-β1的表达强度、分布和形态,并采用北航病理图像分析系统分析实验结果.结果:在BPH和PCa组织中,COX-2阳性率分别为8.70%(2/23)、64.10%(25/39);而TGF-β1的阳性率分别为21.74%(5/23)、79.49%(31/39).COX-2、TGF-β1在PCa组织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BPH(P<0.01).结论:COX-2、TGF-β1表达与PCa生物学行为关系密切,尤其在PCa浸润、转移过程中,二者可能通过促进PCa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和诱导血管生成等协同发挥重要作用.

  • 早期挤压排液法治疗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疗效观察

    作者:仇小琴

    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是腹部手术常见并发症之一,使得手术切口不能按期愈合,延长了住院时间,加重了病人的经济负担,同时也增加了病人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痛苦.我科自2002年4月至2006年4月采用早期挤压排液及红外线灯局部照射切口的方法处理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 远外侧经枕髁入路显微切除延颈髓腹侧肿瘤的手术探讨

    作者:刘策刚;陶进;许安定;朱明峰;邵雪非

    目的:探讨远外侧经髁入路显微切除延颈髓交界区腹侧肿瘤的手术方法.方法:自2003年3月至2006年4月应用远外侧经髁入路显微切除延颈髓腹侧及腹外侧肿瘤3例,其中脊膜瘤1例,神经纤维瘤1例,神经鞘瘤恶性变1例.结果:2例肿瘤全切除,1例硬膜下肿瘤全切除,硬膜外肿瘤部分切除.无手术死亡,但有1例存在后组颅神经损伤症状.结论:该手术入路可增加术野空间,从而更大程度上显露肿瘤组织,有利于减少对脑干和重要血管神经的牵拉.

  • 丹参葡萄糖注射液的急性毒性和局部用药毒性研究

    作者:杨解人;桂常青;熊莺;陈国祥;丁伯平;宋建国

    目的:观察丹参葡萄糖注射液(丹参)的急性毒性及局部用药毒性.方法:Bliss法测定小鼠及大鼠LD50;家兔耳缘静脉滴注法、体外红细胞悬液致溶血和凝集试验、血管刺激性试验及豚鼠致敏试验观察局部用药毒性.结果:大、小鼠尾静脉注射丹参的LD50分别为27.02 g/kg和26.89g/kg,小鼠i.p为36.09 g/kg.家兔i.v 5 d无明显刺激性;豚鼠未见过敏反应;体外不同浓度丹参对家兔红细胞悬液无致溶血及凝集作用.结论:丹参急性毒性很小,无明显局部用药毒性反应.

  • 离体脊髓运动神经元介导下行激活和外周传入的受体机制

    作者:汪丽娜;汪萌芽

    目的:比较离体脊髓运动神经元(MN)介导下行激活和外周传入突触传递的受体机制.方法:应用新生大鼠(8~14 d)脊髓切片MN细胞内记录技术,记录电刺激腹外侧索(VLF)和背根(DR)诱发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结果:同侧VLF和DR刺激可对应诱发VLF-EPSP和DR-EPSP,与DR-EPSP相比,VLF-EPSP呈现潜伏期短、幅度高和上升快的特点,而且这一特征在用毕扣扣灵(30 μmol/L)或印防己毒素(30μmol/L)和士的宁(1.0 μmol/L)消除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影响后(即纯的EPSP成分)持续存在.非NMDA受体阻断剂DNQX(1.0 μmol/L)对纯的DR-EPSP和VLF-EPSP均有抑制作用,对两者快成分的抑制都较明显,而NMDA受体阻断剂AP5(30 μmol/L)在抑制VLF-EP-SP和DR-EPSP时,对DR-EPSP的慢成分抑制更为显著.在5个MNs上可同时记录到同侧电刺激诱发的VLF-EP-SP、DR-EPSP及外源性谷氨酸反应.结论:在脊髓介导VLF的下行激活和外周传人的EPSP可能都是谷氨酸类递质,下行激活可能以非NMDA受体为主,而非-NMDA和NMDA受体在外周传入中均起重要作用,显示了明显的差异性.

  • 核黄素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大鼠心肌缺血性损伤的影响

    作者:许敏;殷惠群;陈冬云;周志泳

    目的:观察核黄素对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ISO)诱导的大鼠心肌缺血性损伤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组(NC),心肌缺血组(MI)和核黄素预处理组(RBF),每组10只.采用大剂量ISO皮下注射复制大鼠心肌缺血损伤模型,测血浆中vWF,P-selection,t-PA的含量和血清中NOS的活性.结果:MI组vWF,t-PA,P-selection含量较NC组均明显升高(P<0.01),tNOS及cNOS活性较NC组均显著下降(P<0.05),iNOS活性较NC组显著升高(P<0.05);RBF组血浆中vWF,t-PA,P-selection含量较MI组显著降低(P<0.01),tNOS及cNOS活性较MI组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ISO引起的心肌缺血性损伤可能与冠脉内皮功能紊乱有关,而核黄素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其保护冠脉内皮而实现的.

  • 亚低温对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海马齿状回MAP-2和S100β表达的影响

    作者:郑峰;杨倩;吴家幂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齿状回微管相关蛋白-2(MAP-2)和S100β蛋白的变化规律;探讨亚低温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同时应用亚低温予以干预.用免疫组化染色和HE染色观察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海马齿状回MAP-2和S100β的阳性表达.取材前应用神经功能等级评分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后行为功能的恢复.结果:亚低温组于4~8 d神经功能评分减低与常温组相应时间点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常温组再灌注12 h MAP-2的光密度值较假手术组明显减低(P<0.01),4 d时渐增强,8 d达高峰.亚低温组MAP-2各时间点(1~6 d)其光密度值较常温组明显增强(P<0.05);常温组再灌注1~4 d S100β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多,4 d至高峰,14 d时降至假手术组水平,亚低温组S100β阳性细胞数在(2~8 d)均显著高于常温组的相应时间点(P<0.01).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早期MAP-2表达减弱,后持续上升,而S100β的表达持续增强.缺血早期应用亚低温可减轻脑组织损伤,促进脑缺血后神经功能恢复,其机制可能与增强脑组织中MAP-2和S100β表达有关.

  • 上海地区汉族人群IL-17B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研究

    作者:孙玲玲;褚迅

    目的:研究上海地区汉族人群IL-17B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分布特征,并与国外数据库进行比较.方法:随机选取190例上海地区汉族个体,对IL-17B基因启动子、外显子及临近的内含子区的PCR产物直接测序,检测基因内SNPs.所得结果与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的SNP数据库(dbSNP)进行比较.结果:在所有研究对象中共发现6个SNPs,主要位于非编码区;6个均为替换型SNPs,其中1个为三态替换型SNP.有5个SNP在dbSNP数据库中已报导,但有11个数据库已报导的SNPs,在本次研究中未能证实.结论:中国汉族人群IL-17B基因多态性的分布与dbSNP数据库中的资料存在差异,为在汉族人群中研究IL-17B基因相关疾病提供可靠数据.

  • HHT联合低剂量Ara-c与RNA诱导K562细胞凋亡的研究

    作者:吴明彩;吕俊;戚之琳;毕富勇

    目的:探讨高三尖杉酯碱(homoharringtonine,HHT)联合小剂量阿糖胞苷(arabinsyl cytosine,Ara-c)与RNA协同作用对K562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四唑盐(MTT)比色法分析细胞增殖率,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测定细胞蛋白质的含量及碱性磷酸酶(AKP)活性,观察提取的扬子鳄RNA与高三尖杉酯碱联合小剂量阿糖胞苷对K562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①高三尖杉酯碱联合小剂量阿糖胞苷可协同诱导K562细胞凋亡.②RNA能增强高三尖杉酯碱联合小剂量阿糖胞苷对K56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论:高三尖杉酯碱联合小剂量阿糖胞苷能有效诱导白血病细胞系K562细胞凋亡,RNA能增强高三尖杉酯碱联合小剂量阿糖胞苷的作用.

  •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在骨科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鲁美静;金孝岠;鲁卫华

    目的:探讨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下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在骨科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ASAⅠ或Ⅱ级择期行骨科手术患者28例,随机分为两组:AHH组(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组)和C组(对照组).麻醉前补充禁食所失液体量乳酸林格液6~8 ml/kg,局麻下行右桡动脉穿刺置管监测血压,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采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待硬膜外阻滞起效后,AHH组开始血液稀释,快速输入6%羟乙基淀粉20 ml/kg,速率50 ml/min,对照组常规输液.同时硬膜外注入1.33%利多卡因+0.167%地卡因10 ml初始剂量后,开始全麻诱导,术中维持呼气末异氟醚浓度稳定于1.2%左右,术中连续监测收缩压(SP)、舒张压(D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中心静脉压(CVP)、心电图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分别记录术前(T0)、稀释后15 min(T1)、术毕(T2)的MAP、HR、CVP、电解质值和血糖值,以及术前和术后第1 d(T3)Hb、Hct.记录术中总出血量、输血量等.结果:AHH组血液稀释后CVP有所增高,但在正常范围内.与C组相比,AHH组患者的MAP、HR较平稳.AHH组在血液稀释后的Hct、Hb明显低于术前水平,术后第1 d基本恢复正常.与C组相比,AHH组患者术中输液量、尿量明显增多,异体输血量降低.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在T1、T2增高(P<0.05),各时点血清K+、Na+、Cl-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下的骨科手术中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血液动力学及内环境稳定,安全有效,切实可行.

  • 颈丛阻滞复合全麻用于甲亢病人手术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绍林;刘小彬

    目的:观察颈丛阻滞复合全麻对甲亢病人血流动力学、术毕清醒时间及术后镇痛剂使用率的影响.方法:甲亢患者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40例,ASAⅡ~Ⅲ级,随机分A、B两组,每组各20例,A组:0.25%布比卡因行双侧颈浅神经阻滞,每侧10 ml,然后缓慢依次静注咪唑安定、异丙酚、芬太尼、琥珀胆碱全麻诱导,插管成功后麻醉机控制呼吸,术中静注芬太尼、吸入1%~1.5%异氟醚维持麻醉,万可松维持肌松;B组,直接进行全麻诱导.分别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插管、术中切甲状腺及拔管时的SBP、DBP、HR变化,术毕清醒时间,及术后疼痛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血压和心率无显著差异.插管、术中切甲状腺及拔管时B组SBP、DBP、HR比术前明显升高(P<0.01);而A组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B组术毕拔管时间(13±5.6)min,A组术毕拔管时间(6±3.3)min,两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A组术后镇痛剂使用率5%(1/20),B组术后镇痛剂使用率85%(17/20),两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在甲亢病人手术中,颈丛阻滞复合全麻比单纯全麻更能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术中静脉用药,缩短患者术毕拔管时间,减少术后镇痛剂的使用率.从而提高了甲亢患者手术的安全性.

  • 170例放射性核素131I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护理

    作者:刘红

    自1942年Hertz和Robertet用131I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症以来,作为甲亢的治疗方法之一,131I治疗一直为人们所争议.但近年来,由于发现其"疗效好、方法简便、副作用小、费用低"[1]等优点,它已经成为甲亢治疗的较为理想的方法.我院自2005年开始规模性收治经内科或手术治疗后复发以及抗甲亢药物治疗疗效不佳的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病例,进行131I治疗,效果令人满意.现就此治疗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观察与护理

    作者:汤云;潘丽英;雍海荣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由于昏迷而不能进食,易引起不同程度的营养障碍,早期肠内营养作为严重创伤的治疗手段,逐渐被重视.我们对48例重症脑外伤患者采用鼻胃管插管推注法或滴注法,保持和完善了病人的营养状况,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无一例因并发症而死亡.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汪青青

    嗜铬细胞瘤是泌尿外科一种比较少见的疾病,手术切除肿瘤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危险性大,因此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和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我院自2003年11月~2005年11月共收治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14例,通过加强对围手术期的治疗、观察和护理,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 冠心病猝死鉴定中VEGF的免疫组化染色观察

    作者:汪静宇;李永宏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人体冠心病猝死(sudden coronary death,SCD)尸检心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从而提高SCD法医学鉴定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方法:运用改良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20例冠心病猝死组和20例非冠心病猝死对照组尸检心肌组织中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20例SCD组中有3例VEGF染色为阴性,另17例心肌梗死局部均有VEGF阳性表达,而20例非冠心病猝死组仅4例局部散在VEGF弱阳性表达,其余16例均为阴性表达.SCD组VEGF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VEGF的表达可作为法医病理学诊断SCD较为客观的病理形态学指标之一.

  • 运用18个常染色体STR进行同胞关系鉴定的案例分析

    作者:方维华;张越

    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nt,STR)在人类基因组中分布广泛,具有遗传多态性,是目前法医个体识别和亲子鉴定中重要的遗传标记.笔者在1例同胞关系鉴定中,通过对三名同胞个体和一名可疑个体18个常染色体STR基因座的联合检测分型,分析其遗传规律,使鉴定取得明确结果,现报道如下.

  • 芜湖县2002~2005年3 033例围生儿出生缺陷监测结果与分析

    作者:王梦芳;李冬凤;王善英

    目的:探明围生儿出生缺陷的种类和发生率,寻找影响出生缺陷的可能因素.方法:对芜湖县医院3 033例住院分娩儿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该院分娩的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12.20‰(37/3 033),与2004年全国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12.84‰接近;出生缺陷分类构成的顺位前5位依次为唇裂、唇裂合并腭裂、尿道下裂、先天性脑积水及先天性心脏病;居住在城镇和乡村的出生缺陷发生率无差异;孕母年龄越大,出生缺陷发生率越高;男婴出生缺陷发生率(15.38‰)明显高于女婴(7.48‰);双胎出生缺陷发生率(129.03‰)明显高于单胎(10.99‰);产前诊断率为24.32%;孕母的文化程度和经济收入相对较低者,出生缺陷儿发生率相对较高.结论:做好出生缺陷监测工作,积极探讨致畸原因,加强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减少残疾儿发生.

  • 膳食习惯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血压水平的影响

    作者:文育锋;臧桐华;徐希平

    目的:了解农村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膳食习惯对血压水平的影响,寻找防治措施.方法:运用食物频率询问法调查农村1 395个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膳食习惯对高血压人群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教育程度、吃饭是否定量及动物性食物、腌制品和蔬菜的摄入频率对基线收缩压有显著性影响;豆类及其制品、白酒、主食及蔬菜的摄入频率以及喜食辣、咸口味等变量对基线舒张压也有显著性影响.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吃饭是否定量、腌制品的摄入频率和蔬菜的摄入频率对基线收缩压有显著影响;而影响基线舒张压有显著性影响的变量有性别、吃饭是否定时、蔬菜、白酒的摄入频率等因素.结论:农村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膳食习惯可能影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基线血压水平.

  • 分化型甲状腺癌外科临床的若干问题

    作者:芮景

    近年来,甲状腺癌发现率有了明显增加,有报道其发病率已跃居头颈部肿瘤的首位.甲状腺癌大多(约80%)为分化良好的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若获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常可获得满意的长期生存率.时至今日甲状腺外科已成为一个专门的学科,尽管在外科手术切除策略和手术技巧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但仍有不少问题存在争论.

    关键词: 甲状腺癌
  • 三味舒郁方择时用药对利血平致郁小鼠的作用

    作者:陈蓓;胡剑北

    目的:研究三味舒郁方择时用药对利血平致郁小鼠的作用.方法:通过利血平诱导的小鼠抑郁模型实验,观察药物对利血平效应(小鼠眼睑下垂度、体温等指标)的影响,及不同时间给药的效果,同时观察三味舒郁方不同时间给药对小鼠睡眠的影响.结果:三味舒郁方能明显抑制利血平效应引起的小鼠眼睑下垂,改善体温下降的趋势;并有一定的减少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的作用(P<0.05或P<0 01),不同时间药效不同.结论:三味舒郁方有明显的抗抑郁和改善睡眠质量的作用,晨间给药优于夕间给药.

  • 温脑活络汤择时用药对脑出血大鼠炎症反应与纤溶凝血指标的影响

    作者:刘永坤;程宜福

    目的:通过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D-二聚体(D-D)与凝血指标,探讨温脑活络汤择时给药对大鼠脑出血急性期的治疗作用及是否会导致再出血的发生,并寻找佳给药时间.方法:将造模成功的脑出血大鼠随机分为模型3d组、模型生理盐水组和汤药4个择时用药组(4个时间点分别为3时、9时、15时和20时),分别于造模3 d和7 d后测定TNF-α、D-D与凝血指标.结果:给药7 d后汤药各组的TNF-α与D-D均恢复至正常值上下(P>0.05),且以9时组更接近正常值(P<0.05);各组凝血指标则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温脑活络汤对大鼠脑出血有治疗作用,对凝血指标无明显影响.

皖南医学院学报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z1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