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学报杂志
Acta Nutrimenta Sinica 영양학보
- 主管单位: 军事医学科学院
- 主办单位: 中国营养学会 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6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512-7955
- 国内刊号: 12-1074/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李果皮花色素苷、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及抗氧化性研究
目的 研究不同品种李果皮中花色素苷、类黄酮、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差异及与抗氧化性的关系.方法 以14个李品种为试材,测定果皮中花色素苷、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果皮提取物清除羟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i)和DPPH自由基(DPPH·)能力;比较不同品种花色素苷、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的差异;分析花色素苷、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与抗氧化性的关系.结果 1.不同品种间花色素苷、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且花色素苷含量与类胡萝卜素含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14个品种中,黑宝石李花色素苷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高,其次为皇后李、红玫瑰李,而油柰的类黄酮含量高.2.黑宝石李的果皮提取物清除三种自由基的能力均强,青柰弱;提取物对三种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均与花色素苷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716、0.933、0.803,P<0.01),而与类黄酮含量的相关性不显著;对三种自由基清除能力分别与花色素苷、类胡萝卜素含量进行回归分析,其回归模型均具有较高的拟合度和显著性,可信度高.结论 不同品种李果皮中花色素苷、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及抗氧化性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花色素苷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与果皮提取物清除·OH、Oj、DPPH·的能力呈显著正相关,类黄酮的含量与抗氧化性的相关性较弱.
-
花色苷诱导健康人血小板线粒体凋亡通路的体外研究
目的 探讨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cyanidin-3-glucoside,Cy-3-g)对健康人血小板凋亡的体外效应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不同浓度的花色苷(0.5、5、50 μmol/L Cy-3-g)与纯化血小板悬液孵育,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 membrane.potential,△φm)和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lserine,PS)外露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 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色素C (cytochrome C,Cyt C)、caspase-3、caspase-9、凝溶胶蛋白(gelsolin)的表达.结果 5tmol/L和50μmol/L Cy-3-g均能够显著刺激血小板线粒体膜电位下降,胞浆中Cyt C的表达水平随Cy-3-g剂量的增加而增加;Cy-3-g能够诱导caspase-9及caspase-3的活化,凝溶胶蛋白发生裂解,表达量降低; 5μmol/L Cy-3-g能够诱导血小板磷脂酰丝氨酸的暴露,而50 μ mol/L Cy-3-g组的磷脂酰丝氨酸暴露减少但是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能够在体外促进活化后的血小板凋亡,线粒体凋亡通路可能是花色苷调控血小板凋亡的机制之一.
-
恶性血液病化疗患者血浆氨基酸动态监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血液病强化化疗患者30种血浆氨基酸代谢的变化特点.方法 选择血液病强化化疗患者23例,在化疗前、化疗后1d、化疗后8d及化疗后14d四个时间点,采集血液,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方式定量检测30种氨基酸含量,同时检测30例健康人30种氨基酸水平作为正常对照值.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血液病患者血浆氨基酸浓度在骨髓抑制期(化疗后1d和化疗后8d)与造血恢复期(化疗后14d) Asp、Glu、Met、Val、Tyr、Phe、Orn、Lys、Arg、Pro显著升高(P<0.05); Tau、Asn、Gln、Gly、Ala、Cys、Ile、His、Trp以及BCAA/AAA(支/芳)显著下降(P<0.05).结论 动态监测血液病患者强化化疗前后30种血浆氨基酸谱的变化,可以反映机体代谢及营养状况,对血液病患者进行营养治疗和营养支持有一定参考和指导意义.
-
健康青年男性水适宜摄入量的初步研究
目的 对健康青年男性水适宜摄入量进行初步研究,为制订我国居民水适宜摄入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17名健康青年男性受试者,平均体重(68.8±1.4) kg,BMI (22.9±0.4) kg/m2.采用膳食问卷法调查受试者连续3d的膳食和液体摄入情况,采用24h身体活动日记法调查受试者连续7d的身体活动情况;收集膳食调查期间第二日的24h尿液,评估机体水合状况.通过实验室轻度脱水(2%体重)和复水试验,观察脱水后20 min内补充等量丢失体重的白开水后受试者在复水期间(180min)机体的复水状况.结果 17名受试者身体活动水平为中等强度.24h总摄水量(L)为3.5±0.2,其中白水1.5±0.1、饮料0.7±0.2、食物水1.3±0.1.综合评估体内水合状况良好.轻度脱水后,20min内补充脱水量的100%,即1.5L白开水后,血浆容量在复水期60min时达到脱水前水平且一直保持在该水平至180min;液体保留率在60min时达到(94.7±0.7)%,120min时为(74.9±3.7)%,180min时下降至(67.5±4.3)%.结论 每天3.5L总摄水量,其中饮水量2.2 L,可满足中等身体活动水平的健康青年男性正常水合需要.轻度脱水后补充等量的白开水只能维持机体60min的水合状态,提示为了满足机体正常水合的需要,定时定量摄入水分很重要.[营养学报,
-
普洱茶粗提物的体外抗癌及体内抗肿瘤转移效果研究
目的 对普洱茶进行TCA8113人舌鳞癌细胞体外抗癌效果和体内抗26-M3.1结肠癌细胞转移效果评价.方法 采用MTT(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比色法试验和RT-PCR(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研究其抗癌效果,并通过建立动物模型研究其体内抗肿瘤转移效果.结果 用MTT法测定普洱茶对癌细胞体外生长抑制效果为:普洱茶粗提物200 μg/ml对TCA8113人舌鳞癌细胞生长有明显的抑制效果,生长抑制率84%(P<0.05).RT-PCR分析表明,凋亡因子Bax,caspase-3和caspase-9的mRNA表达增强,Bcl-2表达减弱,炎症因子NF-и B,iNOS,COX-2表达减弱,Iи B-α表达增强.普洱茶粗提物1600 mg/kg,在体内能显著抑制由26-M3.1结肠癌细胞诱导的BALB/c小鼠肿瘤转移抑制率为50.9%.结论 普洱茶具有良好的癌症预防效果.
-
海兔素对体外人乳腺癌FCM-7细胞的抑制作用
目的 研究海兔素(aplysin)对人乳腺癌FCM-7细胞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MTT法测定海兔素对人乳腺癌FCM-7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情况、细胞周期变化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Fas、bcl-2阳性细胞百分率及细胞基质钙离子(IE Ca2+)含量变化.结果 经10、20、40、60、80 mg/L海兔素处理FCM-7细胞48h后,细胞的生长增殖明显受到抑制,呈量效依赖性,其IC25和IC50值为分别为28.3和31.9 mg/L;经10和40 mg/L海兔素处理FCM-7细胞48h,出现明显的凋亡亚二倍体峰,细胞凋亡率分别为5.08%,和33.6%,且随着海兔素剂量不断增加,G0/G1期细胞所占比例也逐渐升高,而S期细胞所占比例则呈逐渐下降趋势,其中,40 mg/L海兔素组与对照组及10 mg/L海兔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10、20、40 mg/L海兔素作用于FCM-7细胞,其Fas蛋白表达阳性细胞百分率均明显升高,分别达到(14.61±1.23、25.65±1.57、38.65±1.89)%,与对照组比较及各药物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CNA及Bcl-2蛋白表达则逐渐下降,其中,20、40mg/L海兔素组Bcl-2和PCNA表达均较对照组降低,且海兔素浓度越高,Bcl-2和PCNA表达越低,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10、20、40 mg/L海兔素作用于FCM-7细胞,IECa2+含量也显著升高,与对照组及海兔素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海兔素可诱导乳腺癌FCM-7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aplysin阻滞FCM-7细胞周期,同时提高Fas促凋亡蛋白表达和Ca2+释放,抑制PCNA和Bcl-2等细胞增殖相关蛋白表达有关.
-
绞股蓝提取物对痛风性关节炎大鼠的镇痛作用
目的 探讨绞股蓝皂苷提取物(gypenoside,GYP)对痛风性关节炎的预防,以及对相关炎性疼痛的镇痛作用.方法 采用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模型和5-HT致痛小鼠模型,通过行为学观察、生化指标检测等,评价GYP对炎性疼痛的镇痛作用和机制.结果 GYP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包括抑制5-HT的生成,降低外周系统自由结合各种受体的游离5-HT浓度,及抑制5-HT1B受体活性.结论 GYP可能对痛风性关节炎相关的炎性疼痛发挥镇痛作用.
-
富硒绿茶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拮抗作用研究
目的 探讨富硒绿茶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拮抗作用.方法 将32只Wistar大鼠分成4组,分别饲喂标准饲料+常规饮水(对照组,NC)、高脂饲料+常规饮水(高脂模型组,HC)、高脂饲料+普通绿茶(普通绿茶组,T)、高脂饲料+富硒绿茶(富硒绿茶组,SeC),7w后处死,用苏丹Ⅲ染色肝脏组织切片观察脂肪化程度,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肝脏细胞色素P450ⅡE1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肝功能、血脂及肝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丙二醛(MDA)的变化.结果 HC组在肝脏脂肪化程度、细胞色素P450ⅡE1 (CYP450ⅡE1)表达情况都明显高于T、SeC、NC组,且SeC组低于T组.HC组血清TC、TG升高,T组、SeC组较HC组显著降低(P<0.01).HC组肝组织中MDA显著升高;T组、SeC组肝组织中MDA较HC组降低(P<0.01),但MDA值仍较NC组高.HC组GSH-Px显著降低,T组、SeC组较HC组有显著升高(P<0.01).结论 富硒绿茶能有效降低高脂饮食大鼠肝脏脂肪变性程度、降低肝脂肪细胞色素P450ⅡE1表达,富硒绿茶对高脂饮食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具有拮抗作用.
-
玉米肽结合有氧运动对肥胖大鼠骨骼肌蛋白质代谢的影响及可能机制
目的 探讨玉米肽(CP)结合有氧运动对肥胖大鼠骨骼肌蛋白质代谢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150只,随机选取15只作为安静对照组(CON),给予普通饲料,其余135只给予高脂饲料建肥胖模型.8w后将40只肥胖大鼠随机分为肥胖对照组(DIO)、酪蛋白组(DCA)、玉米肽组(DCP)、运动组(DEX)和玉米肽运动组(DCE),每组8只.玉米肽组和玉米肽运动组给予玉米肽饲料,酪蛋白组给予酪蛋白饲料,其它各组给予普通饲料.运动组和玉米肽运动组进行有氧运动,干预4w后处死取材.检测血浆中血脂四项、胰岛素和瘦素水平以及骨骼肌中mTOR、p70s6k、rps6及其相应磷酸化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干预4w后,与肥胖对照组相比,玉米肽运动组大鼠体重以及脂肪系数显著下降;比目鱼肌和跖肌肌肉指数显著增加;甘油三酯、胰岛素和瘦素水平显著下降;玉米肽运动组大鼠骨骼肌mTOR、p70s6k和rps6及其相应磷酸化蛋白表达显著增加.结论 玉米肽结合有氧运动有效促进了肥胖大鼠骨骼肌蛋白质合成.其可能机制是玉米肽结合有氧运动激活了mTOR下游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提高了骨骼肌蛋白质翻译效率.[营养学报,2013,35 (6):540-544]
-
刺参酸性粘多糖对二乙基亚硝胺诱发肝癌大鼠细胞周期的影响
目的 观察刺参酸性粘多糖(SJAMP)对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大鼠肝癌形成的抑制作用并研究其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大鼠灌胃DEN诱癌,同时灌胃不同浓度SJAMP,16w后停药,处死大鼠.观察大鼠肝脏结节发生情况及肝细胞形态;RT-PCR法检测细胞周期素(cyclinD1)、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CDK4mRNA)的表达;Western-blot法检测pRb (retinoblastoma protein)、E2F-1 (adenovirus E2 factor-1)的表达.结果 SJAMP各干预组结节数均低于模型组.电镜下发现,SJAMP干预组的大鼠肝细胞中出现数量不等的凋亡小体.RT-PCR结果显示,各组大鼠cyclinD1表达降低(F=49.91,q=5.94~18.52,P<0.05);CDK4表达降低(F=50.21,q=5.72~18.08,P<0.05).Western-blot结果显示,各组大鼠pRb蛋白表达增加(F=63.25,q=3.56~16.36,P<0.05);E2F-1蛋白表达降低(F=268.10,q=14.55~35.45,P<0.05).结论 SJAMP对DEN诱发大鼠肝癌形成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抑制cyclinD1、CDK4mRNA、E2F-1的表达,诱导细胞周期阻滞,从而抑制肝癌细胞过度增殖.
-
蛋氨酸负载对大鼠肝细胞Hcy代谢酶及相关代谢物的影响
目的 观察蛋氨酸(methionine,Met)负载对大鼠肝细胞同型半胱氨酸代谢酶及相关化合物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BRL (Baffalo rat liver)细胞,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Met组(20 mmol/L Met作用1h).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同型半胱氨酸(Hcy)、半胱氨酸(Cys)、谷胱甘肽(GSH)、S-腺苷蛋氨酸(SAM)、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SAH)含量,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检测培养液中丝氨酸(Ser)、谷氨酸(Glu)、甘氨酸(Gly)、胱氨酸(Cys)、牛磺酸(Tau)的含量,参照文献方法检测细胞内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水解酶(SAHH)、胱硫醚-p-合成酶(CBS)、甜菜碱同型半胱氨酸甲基转移酶(BHMT)和蛋氨酸合成酶(MS)的活性.结果 蛋氨酸负载后,培养液中Hcy、Cys、Ser和胱氨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而Glu、Gly和Tau含量显著减少(P<0.05);细胞内SAM含量显著增加(P<0.05),SAHH活性显著增强(P<0.05),BHMT和MS活性显著减弱(P<0.05).SAH含量和CBS活性变化不明显.结论 蛋氨酸负载可活化大鼠肝细胞中同型半胱氨酸的转硫化途径,同时抑制其再甲基化途径.[营养学报,2013,35 (6):545-548]
-
白藜芦醇对肥胖易感和肥胖抵抗大鼠体重的影响
目的 观察白藜芦醇对高脂饲料诱导的肥胖易感和肥胖抵抗大鼠体重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的分子机制.方法 58只6周龄雄性SD大鼠,分别给予高脂饲料和基础饲料8w,根据对照组的平均体重从高脂组大鼠筛选出肥胖易感(OP)和肥胖抵抗(OR)大鼠,再分别将OP和OR组大鼠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继续高脂喂养(OP/OR),另一组在高脂饲料中的同时添加250 mg/(kg bw·d)的白藜芦醇(OP-R/OR-R),对照组继续饲喂基础饲料(C).干预结束后,称取大鼠的体重和内脏脂肪重量,分离血清测定血糖血脂和胰岛素含量,脂肪组织病理切片观察脂肪蓄积情况,实时定量PCR检测脂肪组织AMPKα和Sirt1的基因表达.结果 白藜芦醇干预后,与未干预组相比,OP-R组的体重、体脂含量和能量利用率显著降低;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胰岛素(FINS)含量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也显著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增加(P<0.05);脂肪细胞体积变小,脂肪蓄积量减少;脂肪组织AMPKα 1、AMPKα2和Sitr1的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5);而OR-R组则无显著变化.结论 白藜芦醇通过促进肥胖易感大鼠脂肪组织AMPKα 1、AMPKα 2和Sitrl的基因表达降低高脂膳食诱导肥胖易感大鼠的体重和脂肪蓄积量,而对肥胖抵抗大鼠的体重则无显著影响.
-
镁缺乏对大鼠铁代谢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镁缺乏对大鼠铁营养状况和铁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48只雄性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铁和镁正常对照组(Ⅰ组),铁正常镁完全缺乏组(Ⅱ组),铁正常镁边缘缺乏组(Ⅲ组),铁和镁边缘缺乏组(Ⅳ组),每组12只.实验8w后麻醉处死,测定血红蛋白、血清中镁、铁、铁蛋白、转铁蛋白受体以及心脏、肝脏、脾脏中铁和镁含量,并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肝脏铁调节蛋白2(IRP2)、转铁蛋白受体(TfR)、铁蛋白(Fn)以及十二指肠二价金属离子载体(DMT1)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镁缺乏使血清铁蛋白、铁含量显著降低(P<0.05);肝脏和脾脏铁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血清转铁蛋白受体水平、心脏铁含量显著升高(P<0.05).镁缺乏时肝脏IRP2、TfR以及十二指肠DMT1mRNA表达显著增强(P<0.05),而肝脏Fn mRNA表达减弱,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镁缺乏可能通过影响铁吸收、储存、转运来影响体内铁的营养状况.镁缺乏通过改变IRP2表达、IRP-IRE结合活性,在转录后水平改变TfR和Fn mRNA表达,影响铁代谢,提示镁缺乏可能引起铁稳态失衡进而导致贫血的发生.
-
滇池金线鲃和鱇(酿)白鱼鱼体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滇池金线鲃(Sinocyclocheilus grahami)隶属于鲤科、鲃亚科、金线鲃属,为云南特有高原珍稀半洞穴中小型冷水性鱼类,仅分布于滇池及其周边的溶洞、涌泉和溪流中,其成年个体重一般为30~80 g[1].鱇(酿)白鱼(Anabarilius grahami)隶属于鲤科、鲌亚科、白鱼属,为云南抚仙湖的特有土著鱼类,其个体较小,成年个体重10~30 g),但种群数量大,历史上产量曾占抚仙湖总渔产量的70%~80%[2].近年来,滇池金线鲃和鱇(酿)白鱼种群数量急剧下降,资源濒临枯竭[2-3].
-
锡金微孔草种子营养成分分析
锡金微孔草(Microula sikkimensis)系紫草科微孔草属两年生草本植物.该属植物全球共30种,其中26种为我国特有种.锡金微孔草主要分布于我国青藏高原及其毗邻地区,是微孔草中分布广泛的品种之一[1-2].传统藏医用微孔草治疗眼疾、痘疹等外用疮症[2].微孔草的籽油中含丰富的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尤其含较高的Υ-亚麻酸,降血脂功能显著[3-4],是有开发前景的食药兼用植物[5].对锡金微孔草种子营养成分的系统研究未见报道.本研究比较野生和栽培锡金微孔草种子的粗蛋白,脂肪、总黄酮、氨基酸、脂肪酸和矿物元素含量的差异,为合理、可持续开发利用锡金微孔草种子提供依据.
-
海南咖啡主要营养成分对比研究
目前,我国海南省种植咖啡的主要区域集中在万宁、澄迈、三亚、琼海等地.本研究旨在检测三个主产地咖啡主要营养成分及生咖啡和焙炒咖啡的差异,为提升海南咖啡品质提供科学依据.1 对象与方法1.1材料与设备咖啡原料为万宁、澄迈和三亚地区的咖啡,取自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及合作单位;茚三酮、柠檬酸、乙醇、酒石酸铜等均为AR级(阿拉丁);葡萄糖、果糖、蔗糖、十八种氨基酸、咖啡因、绿原酸、葫芦巴碱等标准品(Sigma,美国).
-
菜用土栾儿的营养成分分析
菜用土栾儿(Apios americana Medic.),又称美洲土栾儿,土栾儿,香芋,罗汉参等,豆科,土栾儿属.原产于我国的“土栾儿”本是一种野生植物.明代“救荒本草”记载,产于河南新郑山野中的“土栾儿”叶子长的很像绿豆,地下生长的块根“微团,味甜”,如遇荒年,人们可以煮食块根.富含淀粉,品味清香,既适于炒、炖,又能提取淀粉[1-2].菜用土栾儿块根外皮黄褐,肉为白色,外观略似圆球形.现主产于山东单县.其中抗性淀粉含量高,动物试验表明其具有调节肠道菌群、通便及降低血糖作用[3-4].本研究分析菜用土栾儿的主要营养成分,并与山药和马铃薯进行对比.
-
舟山海域小黄鱼主要营养成分分析
小黄鱼(Pseudosc aena polyactiBleeke),属鲈形目(Perciformes)、石首鱼科(Sciaenidae)、黄鱼属,为暖温性近底层鱼类,广泛分布于中国东海、黄海和渤海以及朝鲜半岛西岸海域,是渔业的主要捕捞对象.20世纪50年代以来,小黄鱼作为重要的研究对象在群体遗传学、生物学特征、资源量估算、数量及时空分布、食性分析n-4]等方面开展大量的研究,迄今,未见关于小黄鱼肌肉主要营养成分的报道.
-
陕西洋县红米营养成分分析
红米因米皮呈红色而得名.在我国,红米稻已有数千年的栽培历史.中医认为红米能滋阴补肾、健脾开胃,是延缓衰老的保健食品[1].陈起萱等研究认为红米可降低实验兔的主动脉脂质斑块面积,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2].现代医学证明,红米有升高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和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的作用;有防治由氧自由基引起的疾病之功效;有抑制癌细胞、抗肿瘤及免疫赋活作用;对老年补钙、儿童增高、长智有益,有强筋壮骨、补血养颜之功效[3].陕西洋县地区的红米属于长粒形米,外表黑红,质地细密,米粒特长,有香气.本研究分析其营养成分,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根据.
-
养殖海藻邹紫菜和脆江蓠的主要营养成分分析
紫菜属(Porphyra)植物是一类原始红藻,属于红藻门(Rhodophyta)红藻纲(Rhodophceae)红毛菜亚纲(Bangiophycidae)红毛菜目(Bangiales)红毛菜科(Bangiaceae),是世界上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大型海藻之一[1].皱紫菜(Porphyra crispa ta)是野生紫菜的主要种类之一,其主要分布区是福建省东山岛以南及广东省沿岸海域[2].脆江蓠(Gracilariachouae)属于红藻门(Rhodophyta)杉藻目(Gigartinales)江蓠科(Gracilariaceae)江蓠属(Gracilaria),为中国特有品种.生长于潮间带较低处石沼中或潮下带砂石或贝壳上.原产地在我国浙江省和福建省.
-
大蒜素
大蒜素(allicin)的学名为二烯丙基硫代亚磺酸酯(diallyl thiosulfinate),是从百合科葱属植物大蒜(allium sativum)的鳞茎(大蒜头)中提取的一种有机硫化合物,同时也存在于洋葱和其他百合科植物中.新鲜大蒜中并没有大蒜素,只含有蒜氨酸(alliin).当大蒜被切开或粉碎后,大蒜中的内源酶即蒜氨酸酶被激活,催化蒜氨酸分解合成为大蒜素.目前,大蒜素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和医药等领域.此外,大蒜素也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对于畜禽和鱼类产品产量和质量的提高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
叶黄素
叶黄素(lutein)又名植物黄体素,是一种含氧类胡萝卜素,含紫罗酮环和多个不饱和双键.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是构成蔬菜、水果、花卉等植物色素的主要组分.叶黄素是构成人眼视网膜黄斑区域的主要色素,对维持眼部健康有一定作用.此外,大量研究发现叶黄素对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疾病有一定预防和改善作用.鉴于叶黄素无毒安全,具有较强抗氧化、改善视力等生理功能,已被作为食品补充剂允许在食品、饮料、化妆品、保健食品,甚至婴幼儿食品中添加.
-
花色苷
花色苷(anthocyanin)是高等植物体内广泛分布的一种水溶性色素,其中在深色花瓣、浆果、蔬菜、薯类和谷物种皮中的含量尤为丰富,使其呈红色、紫色乃至黑色.花色苷的基本结构是2-苯基苯并吡喃(2-phenylbenzopyryalium)阳离子苷元,称作花色素或花青素(anthocyanidin).尽管在植物当中已经分离出了数百种花色苷,然而其苷元只有17种,植物性食物中常见的有6种.分布量依次为矢车菊素(cyanidin)、花葵素(又名天竺葵素,pelargonidin)、芍药素(peonidin)、翠雀素(又名飞燕草素,delphinidin)、矮牵牛素(又称碧冬茄素,petunidin)和锦葵素(malvidin)[1].常见糖苷包括单糖苷,双糖苷和酰基衍生物,为典型的糖苷形式为3-0-B-葡萄糖苷,所以天然花色苷以矢车菊素3-0-β-葡萄糖苷(cyanidin3-0-B-glucoside,Cy-3-G)的分布为广泛,食物中的总花色苷含量一般可以折算为Cy-3-G进行定量[2].
-
修订《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参考资料(七)印度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0
1936年国联卫生委员会及1944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食物与营养分会制定营养需要量之后,印度于1944年由印度研究基金联合会(Indian Research Fund Association,IRFA)现为印度医学研究委员会(Indian Council of Medical Research,ICMR)首次制订营养素需要量及膳食摄入量以维持健康.那时只限能量、蛋白质、钙、铁、维生素A、D、B1、B2、C几项,并据此及印度膳食习惯分别提出55 kg和45 kg体重的正常男女成年的标准平衡膳食.印度作为发展中国家,目前面临营养不良和传染病以及生活模式相关的退化性疾病,如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癌症的双重负担.根据近印度国家家庭健康调查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报告,印度46%学龄前儿童与30%成人根据人体测量指标处于中度与重度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同时10%农村成人与20%城市成人却处于营养过度.50%以上的妇女(特别是孕妇)与儿童患寄生虫感染加重的缺铁性贫血.近调查还发现普遍有夜盲、毕氏斑、低血清维生素A的维生素A缺乏,核黄素、叶酸、维生素B12缺乏也很普遍.佝偻病已少见,但低血清25 (OH) D2所显示的维生素D缺乏在成人中仍存在.除低钙摄入外,女性中骨质疏松症仍盛行.
关键词:
年 | 期数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
2002 | 01 02 03 04 |
2001 | 01 02 03 04 |
2000 | 01 02 03 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