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熏蒸加电动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0例
摘要: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加电动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中药熏蒸加电动牵引.中药熏蒸每次30 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牵引每次30 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依据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评价疗效.结果120例患者优84例(70%)、良21例(17.5%)、可12例(10%)、差3例(2.5%).结论中药熏蒸加电动牵引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
-
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衰退期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衰退期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精神分裂症衰退期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接受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技能训练,对照组只接受药物治疗.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12个月后采用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SI)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进行评定.结果 干预组治疗后PAN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治疗6个月后,干预组SSSI评分下降(JP<0.05),对照组分值下降不显著(P>0.05),12个月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技能训练能有效改善患者退缩的精神症状,保存社会功能.
-
42例痴呆老年人的临床与病理诊断比较
目的比较痴呆老年人的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情况,以及影响诊断的因素.方法对42例痴呆老年人应用NINCDS诊断标准,以及Hachinski、Rosen、Loeb和Gandolfo 3种缺血指数量表分别评分;在患者去世后进行全身系统的病理学检查,比较临床诊断及3种缺血指数量表评分与病理诊断的符合情况.结果病理诊断为老年性痴呆(AD)、血管性痴呆(VaD)、老年性痴呆+血管性痴呆(AD+VaD)、帕金森病痴呆(PDD)的各组老年人的平均发病年龄及生存年限无显著性差异,临床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80.0%、52.4%、18.2%和0.0%,有显著性差异;根据3种缺血指数量表评分做出的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约40%~70%;不同类型痴呆及3种缺血指数量表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本组不同类型痴呆患者的帕金森病发病率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影响老年人痴呆诊断的因素主要是多种疾病并存;Hachinski、Rosen、Loeb和Gandolfo 3种缺血指数量表评分对痴呆的诊断无显著性差异.
-
活动性关节结核全血γ-干扰素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全血γ-干扰素(IFN-γ)检测在活动性关节结核诊断的意义。方法以5种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蛋白作为刺激蛋白,应用化学发光酶免疫分吸附法检测35例活动性关节结核病患者及35名健康体检者的全血IFN-γ含量,比较分析5种蛋白刺激时对活动性关节结核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评估其诊断效能。结果CFP10/ESAT6融合蛋白、Rv2041c蛋白、Rv0057/1352融合蛋白、Rv1419蛋白及Rv1656蛋白刺激时,全血IFN-γ检测灵敏性为77.1%、68.6%、71.4%、74.3%和65.7%,特异性为65.7%、54.3%、57.1%、60.0%和62.9%,阳性预测值为62.9%、60%、62.5%、65%及63.9%,阴性预测值为74.2%、63.3%、66.7%、70%及64.7%,阳性似然比为2.25、1.5、1.67、1.86及1.77,阴性似然比为0.348、0.579、0.5、0.429及0.545。结论全血IFN-γ检测对关节结核有一定参考意义,但不能作为活动性关节结核的确诊指标。
-
以运动会形式进行糖尿病患者运动教育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以运动会形式进行糖尿病患者运动教育的效果.方法选择100 例糖尿病患者,在饮食控制及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基础上举办一次运动会形式的运动教育,其中54人参加低、中、高强度项目比赛,监测其运动前后的血糖.对所有到场者进行现场教育及运动治疗知识问卷测试,了解患者运动治疗认知度的提高程度.结果运动教育前后平均答卷积分分别为 4.23和8.26,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通过运动会形式进行现场教育能提高患者对运动治疗的认知度,从而提高患者自觉进行餐后运动的意识.
-
早期心理干预对老年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索早期心理干预对老年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120例首次发生急性脑卒中的老年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心理干预.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2、4、12周末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后第4周末和第12周末,干预组的MBI和NIHSS评分较对照组改善(P《0.05).结论 早期心理干预能够促进老年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神经功能的恢复.
-
脑卒中患者健侧手指频与健康人的差异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健侧手指频与健康人同侧手的差异。方法脑卒中左侧偏瘫患者40例(男性25例,女性15例),其中脑出血11例,脑梗死29例;同时选取4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测试所有受试者右手指频。结果脑卒中患者指频明显低于健康人(P<0.01);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指频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健侧手指运动功能下降。
-
颅颈交界畸形外科治疗中辅助外固定支具的应用
目的 探讨在颅颈交界畸形外科治疗中辅助外固定支具的选择和应用.方法 回顾48例先天性颅颈交界畸形外科治疗中辅助外固定支具的应用,其中包括颈围、头环胸衣(Halo-vest)、胸骨-枕骨-下颔固定器(SOMI)3种颈部支具.结果 后路内固定术后辅助外固定支具初选分别为费城式颈围(20例)、SOMI(16例)、头环胸衣(12例),应用效果优良率分别为80.0%、87.5%和91.7%.初选支具效果不满意者经更改支具后,终在康复期应用的支具分别为费城式颈围16例、SOMI 15例、头环胸农17例.35例(72.9%)获得厂随访4个月以上,支具固定时间均超过3个月,满足所需术后支具外固定时间.结论 颈围、头环胸农、SOMI3种颈部支具在颅颈交界畸形外科治疗的围手术期和康复期的应用具有重要临床价值,需结合患者的病情特点和外科治疗不同阶段加以选择应用.
-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周围神经损害
目的阐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腓肠神经的病理改变特点.方法选择已确诊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行周围神经活检.取其腓肠神经进行光镜及电镜检查,观察其病理改变.结果周围神经的改变以轴索损害为主,伴有髓鞘的脱失.根据病理改变可分为4组:正常;轻度轴索变性及髓鞘脱失;有髓神经纤维轻度脱失,轴索变性及脱髓鞘;有髓神经纤维严重脱失,轴索变性及脱髓鞘.结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常常早期即出现周围神经的损害,其中以轴索性的改变为主,同时可伴有不同程度的髓鞘脱失.
-
左室中层缩短率与高血压者左室构型和左室重量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左室中层缩短率与高血压患者左室构型及左室重量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8年10月~2008年12月的51例患者入高血压病组,47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分析临床特点,同时行超声心动图,采用常规M型测定左室舒张末内径、收缩未内径、左室舒张末和收缩末容量,软件计算射血分数、缩短分数、左室中层缩短率以及相对室壁厚度和左室重量.根据相对室壁厚度和左室重量将高血压患者分为4个亚组:正常结构组、向心性蕈构组、向心性肥厚组和离心性肥厚组.分析各组的收缩功能指标,观察左室中层缩短率与左室相对室壁厚度和左室重量的相关性.结果 ①高血压组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组室间隔舒张末内径显著增加(1.18±0.28 vs 0.95±0.13,P<0.001)、后壁舒张末内径明显增加(1.01±0.17 vs 0.89±0.17,P<0.01)、左室中层缩短率明显降低(18.0±4.9 vs 22.3±5.9,P<0.01).②高血压不同构型亚组的收缩功能和左室构型的比较:左室舒张期室间隔厚度、相对窜壁厚度、左室重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舒张末左室内径、射血分数以及缩短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室中层缩短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③高血压组左室收缩功能与相对室壁厚度和左室重量的相关性:左室中层缩短率与相对室壁厚度相关(r=-0.42,P<0.05)、左室中层缩短率与左室重量指数显著相关(r=0.67,P<0.01)、而射血分数、缩短分数与左室重量、相对室壁厚度之间无相关关系.结论 左室壁内缩短分数可以更有效的评价早期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功能,并与其相对室壁厚度和左室重量有相关关系.
-
后路经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上颈椎损伤的效果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上颈椎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16例上颈椎损伤患者接受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记录患者并发症及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中1例患者C2后方静脉丛损伤,使用显微镜止血;其余手术过程均顺利。术后无神经症状加重、脑脊液漏,切口无血肿及感染等并发症。7例出现神经症状的患者术后平均改善率为81.8%。出院后随访3~18个月,未发现并发症发生,上颈椎活动度基本未受影响。结论后路经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技术为上颈椎损伤患者提供了稳定的结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