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杂志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Zoonoses 중국인수공환병학보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微生物学会
  • 影响因子: 0.81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002-2694
  • 国内刊号: 35-1284/R
  • 发行周期:
  • 邮发: 34-46
  • 曾用名: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编委会
  • 出版地区:
  • 主编: 严延生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弓形虫ROP16Ⅰ/ⅢDNA疫苗不能诱导小鼠有效的保护性免疫

    作者:周芹芝;李曼;陈鹤;都建;罗庆礼;沈继龙

    目的 利用ROP16Ⅰ/Ⅲ基因真核表达重组质粒免疫BALB/c雌性小鼠,检测小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评估ROP16Ⅰ/nⅢ作为潜在的分子疫苗的价值.方法 克隆Chinese 1型弓形虫ROP16Ⅰ/Ⅲ,将其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EGFP-C2中构建重组质粒pEGFP-ROP16Ⅰ/Ⅲ,脂质体法转染T293细胞并观察体外表达.Western blotting分析鉴定.将36只SPF级小鼠随机均分为:①PBS组;②空质粒组;③pEGFP-ROP 16 Ⅰ/Ⅲ组.每2周肌注免疫1次(100 μg/只),共3次;于免疫前及每次肌注前1d和末次免疫后2周收集小鼠血清,间接ELISA法检测血清抗弓形虫IgG.于末次免疫2周后取小鼠脾脏,分离淋巴细胞培养测细胞因子.剩余小鼠腹腔注射Chinese 1型弓形虫Wh3株速殖子1 000个/只,观察小鼠攻击感染后的存活时间和存活率.结果 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体外见到重组质粒pEGFP-ROP 16Ⅰ/Ⅲ在T293细胞的表达;pEGFP-ROP 16 Ⅰ/Ⅲ末次免疫后血清中IgG水平及脾淋巴细胞细胞因子均无明显升高(P>0.05);攻击感染后,免疫组小鼠比对照组的存活时间无延长(P>0.05);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ROP16Ⅰ/Ⅲ缺乏线性B细胞表位.结论 Chinesel型弓形虫的ROP16Ⅰ/Ⅲ由于其分泌的定位和结构特点,不能诱导小鼠产生有效的抗Wh3株攻击感染的免疫保护.

  • 厦门禽类标本禽流感病毒检出率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苏成豪;颜玉炳;刘红莲;蒋丽娜;沈惠燕

    目的 探索厦门禽类标本禽流感病毒阳性检出率的相关因素.方法 在2011年1月-2014年7月间,收集厦门市禽类外环境标本,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标本进行核酸检测,分析禽流感病毒阳性检出率的相关因素.结果 593份标本中,检出禽流感阳性178份,阳性率为30%,来源于城乡活禽市场的标本高于家禽规模养殖场和家禽散养户的标本,禽类饮水、清洗禽类污水、笼具表面擦拭标本和案板表面擦拭标本阳性率较禽类粪便标本高,第一季度标本的阳性率高于其余季度的标本,标本送检及时,阳性率越高.结论 监测场所、标本种类、标本采集时间、标本送检是否及时与禽流感病毒阳性检出率相关.

  •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在日本血吸虫免疫逃避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作者:唐春莲;申志琴;严玲霞;刘晓宏

    目的 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在日本血吸虫免疫逃避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成3组,即正常对照组、感染对照组和抗CTLA-4单克隆抗体(Anti-CTLA-4 mAb)组.各感染组每只小鼠经腹部皮肤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40条,感染2周后,Anti-CTLA-4 mAb组每只小鼠连续3d腹腔注射300 μg anti-CTLA-4mAb,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的PBS.感染后6周杀鼠冲虫,计数每只小鼠虫荷及每克肝脏虫卵数.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脾淋巴细胞中调节性T细胞(CD4+ CD25+ Tregs)百分比.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IFN-γ、IL-4、IL-5和IL-10的含量.肝组织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感染组小鼠肝脏虫卵肉芽肿病理变化.结果 Anti-CTLA-4 mAb组减虫率为18.99%,脾淋巴细胞中CD4+ CD25+ Tregs百分比显著升高(P<0.05).Anti-CTLA-4 mAb组脾细胞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IFN-γ、IL-4、IL-5和IL 10的含量均高于感染对照组,肝脏虫卵肉芽肿直径较感染对照组明显增大.结论 Anti-CTLA-4 mAb使用同时增强Th1型和Th2型免疫反应,有利于机体清除日本血吸虫但以损伤机体为代价.研究结果提示宿主CTLA-4利于日本血吸虫免疫逃避.

  • 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幽门螺杆菌对克拉霉素的耐药性

    作者:吴文冰;蔡鹏威;方超英;沈菁;陈雯

    目的 建立DHPLC快速检测Hp对克拉霉素耐药性的新方法.方法 抽提56份经纸片琼脂扩散法鉴定为克拉霉素耐药的Hp菌株DNA及其对应的胃粘膜组织标本DNA,通过PCR技术扩增23S rRNA区187 bp基因,运用DHPLC技术对PCR产物进行突变分析,并进行DNA测序.结果 56份克拉霉素耐药的Hp菌株DNA经DHPLC分析,有51份存在异源双链峰,测序证实均存在点突变,5份无异源双链峰,测序证实无点突变,故DHPLC对基因突变耐药菌株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100%,而且56份组织标本DNA检测结果与菌株DNA检测结果一致.结论 DHPLC可应用于Hp对克拉霉素耐药性的快速检测,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 应用实时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技术检测巴尔通体

    作者:刘云彦;宋秀平;刘起勇;陈忠科;栗冬梅

    目的 应用实时高分辨率熔解曲线PCR技术建立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和稳定性好快速检测巴尔通体物种方法.方法 查找巴尔通体属特有基因ssrA特异引物进行常规PCR扩增,随后将扩增产物连接到pEASY(R)-T5 Zero克隆载体上制备标准品.优化扩增反应的退火温度和引物浓度,评估实时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及重复性,并与常规PCR进行比较.结果 优化的退火温度为60℃,引物浓度均为300 nmol/L.特异性实验结果显示只有巴尔通体物种扩增出荧光信号,且相对应的熔解温度值为81.05℃±0.31,阴性对照菌株均未见荧光信号和熔解曲线;敏感性实验结果显示在20 μL的反应体系中,实时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方法检测汉赛巴尔通体物种低检出限为3.82×101个拷贝,比常规PCR敏感性提高了100倍,此外也显示出良好的线性关系和扩增效率,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99,E值分别为98.4%.重复性实验结果显示组内和组间的变异系数值为0.30%~0.62%和0.29%~0.36%,在允许范围内.结论 建立的实时高分辨率熔解曲线PCR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稳定性好,可快速地检测鉴定巴尔通体物种,为巴尔通体所引起的猫抓病、战壕热、心内膜炎、杆菌性血管瘤和卡瑞恩病等一系列疾病的早期快速诊断、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等研究提供有效手段.

  • 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在艾伯特埃希菌鉴定中的应用

    作者:刘祥;许彦梅;王斌;邓建平;肖波;孙松松;周阳;熊衍文;王红

    目的 探讨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在新病原艾伯特埃希菌发现与鉴定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MLST技术对生鲜肉中分离的30株疑似艾伯特埃希菌的7个管家基因进行PCR扩增、测序、DNAstar软件分析,核酸序列上传至大肠杆菌MLST数据库进行比对,确定其等位基因编号及基因序列型(ST型),并利用MEGA6.0软件Neighbor-joining法构建遗传进化树,与大肠埃希菌、志贺氏菌、艾伯特埃希菌和伤寒沙门氏菌参考菌株进行亲缘性分析.结果 30株菌可分为7种新序列型(16株)和4种已知序列型(14株),N-J分析显示与艾伯特埃希菌参考菌株具有高度亲缘性,而与大肠埃希菌、志贺氏菌、弗格森埃希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存在较大差异.结论 MLST在管家基因水平上准确地确定艾伯特埃希菌的种属关系,首次在国内发现艾伯特埃希菌的存在.

  • 河南省20株布鲁氏菌鉴定与PFGE分子分型研究

    作者:赵嘉咏;苏佳;张白帆;夏胜利;穆玉姣;吕家锐;黄学勇

    目的 检测与分析河南省2010-2012年20株布氏菌型别及PFGE脉冲场凝胶电泳指纹图谱特征.方法 采集病人静脉血,分别以试管凝集试验(SAT)、双相血培养瓶分离培养、热裂解法制备DNA模板和AMOS-PCR鉴定4种布氏菌型别.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FGE)对检出的布鲁氏菌进行分子分型鉴定.结果 分离培养的20株布鲁氏菌经鉴定,19株为羊种,1株为牛种;羊种布鲁氏菌经XbaI酶切与脉冲场凝胶电泳后,共获得了8种不同带型,带型相似度在80%~100%之间,牛种与羊种菌株在带型相似度上差异较大,具有较好的分辨能力.结论 河南省病人感染的布鲁氏菌以羊种为主要型别,AMOS-PCR与PFGE作为布鲁氏菌菌型鉴定与分子分型的技术手段,为布鲁氏菌病的病原学监测与应急检测提供依据.

  • 16S rDNA序列在诺卡菌菌种鉴定中的价值研究

    作者:李路茜;张媛媛;刘海灿;谭晓罗;李振军;楼永良

    目的 评价16S rDNA序列在诺卡菌菌种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3种49株诺卡菌(43株标准株和6株临床株)16S rDNA序列片段进行PCR扩增,将扩增片段进行纯化后测序,从GenBank上下载32株诺卡菌(包括星形诺卡菌,少食诺卡菌,短链诺卡菌等)及3株棒状杆菌(Cor ynebacterium,C.),3株弗兰克氏菌属(Frankia,F.),3株分支杆菌(Mycobacterium,M.),3株链霉菌(Streptomyces,S.)的16S rDNA序列.对所测得的诺卡菌序列及GenBank所报道的诺卡菌序列用DNASTAR程序分析处理,计算种内及种间相似性,用Mega6.06构建诺卡菌菌种系统进化树.结果 在81条受试诺卡菌16S rDNA序列中,16S rDNA能将诺卡菌大致可分为11群,除了不能将亚种分离外,诺卡菌其他种属均能得到很好的分离.诺卡菌16S rDNA种内及亚种内相似性为99.1%~100%;种间相似性在95.7%~98.8%之间.结论 16S rDNA序列分析是一种快速,简单,特异性较好的诺卡菌菌种鉴定方法,能将诺卡菌鉴定至种的水平.

  • MIC5基因在13株不同基因型的刚地弓形虫中的序列变异

    作者:刘文阁;徐晓佩;陈佳;朱兴全;徐前明

    目的 检验13株来自不同宿主和地理位置,且归属于不同型的刚地弓形虫的MIC5基因的序列变异情况,评价MIC5能否作为研究种群遗传学的理想标记.方法 对13株刚地弓形虫的MIC5基因进行了序列比对,并使用了大简约法,大似然法以及贝叶斯法对所检验的虫株进行了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所有的虫株其MIC5基因的长度都为1 975 bp.序列比对显示有52个核酸变异位点(0-1.3%),其中有38变异位点个在3个内含子上,14个变异位点在4个外显子上.所检基因的A+T含量为:51.70%-51.95%.结论 MIC5基因的序列变异率较低,所以MIC5基因并不是一个研究种群遗传学的理想标记.

  • 2014年浙江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特征分析

    作者:马婷;孙继民;龚震宇;张蓉;严剑波;任宜;常玥;顾时平;施旭光

    目的 分析浙江省2014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2014年浙江省SFTS病例资料,建立数据库并分析.结果 2014年浙江省SFTS确诊病例57例,死亡10例,病死率为17.54%.病例呈现出5月和8月两个高峰期;平均年龄为(58.75±16.30)岁,不同年龄组人群病死率不同(x2=10.148,P=0.008,P=0.05);农民占89.29%.病例发病前2周内53.85%的病例有户外活动史,多从事种地、割草、采茶等活动,29.09%有明确蜱暴露史,54.90%家里饲养动物,51.06%有老鼠暴露史.大部分病例有发热、疲劳、畏寒、肌痛等非特异性症状,且均伴有血小板和白细胞进行性下降;存活和死亡病例间牙龈出血症状不同(x2=4.114,P=0.043,P=0.05).存活组从发病到确诊时间间隔平均5.5d,死亡组7.5d,病例从确诊到死亡平均3.5d,其中有2人是死亡后才被确诊.结论 浙江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发病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季节性,中老年农民高发,户外活动做好个人防护及早诊断、早治疗对该病的预防控制有重要意义.

  • PrP105-132作用下体外小胶质细胞分泌IL-8及可能产生途径

    作者:杨蕴天;福泉

    目的 探讨PrP105-132作用下体外小胶质细胞分泌IL-8及可能产生途径.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神经胶质细胞,用PrP105-132干预小胶质细胞,并阻断NF-κB途径,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IL-8含量,RT-PCR法检测细胞NF-κBmRNA水平.结果 朊蛋白肽段干预后小胶质细胞活化,胞体增大,细胞突起变短、消失,呈圆状、杆状、阿米巴状.同时细胞上清液中IL-8分泌量增多(P<0.01),阻断NF-κB途径后IL-8分泌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 PrP能够诱导体外小胶质细胞分泌IL-8,IL-8产生主要依赖于NF-κB途径.

  • MiR-36f对猪蛔虫幼虫感染力和发育的影响

    作者:冯胜勇;付京花;邵长春;朱兴全;徐民俊

    目的 探讨猪蛔虫虫卵和幼虫期特异表达的miR-36f的是否与猪蛔虫幼虫的感染性和发育有关.方法 将合成的miR-36f的模拟物,抑制剂以及模拟物对照和抑制剂对照通过浸泡的方法被猪蛔虫三期幼虫吸收后,分别将这四组幼虫通过灌胃的方式感染小鼠,以不作任何处理的幼虫感染小鼠作为空白对照组,四天后采用贝尔曼法收集各组小鼠肺和肝的幼虫.对各组回收幼虫的数量以及幼虫的长度和宽度进行测量,并采用qRT PCR方法对miR-36f的两个靶基因OST48和cytochrome b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抑制miR-36f以后,miR-36f的两个靶基因OST48和cytochrome b均被下调,幼虫发育和感染力受到抑制.结论 提示猪蛔虫的miR-36f与幼虫个体发育和感染力有关.

  • 嗜血杆菌属CODEHOP 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在树鼩检测中的应用

    作者:邢进;冯育芳;岳秉飞;贺争鸣;孙晓梅;代解杰

    目的 建立树鼩中嗜血杆菌的CODEHOP PCR快速检测方法,为树鼩微生物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CODEHOP在线简并引物设计工具,比对NCBI中6株嗜血杆菌的外膜蛋白序列设计简并引物.通过4株嗜血杆菌标准菌株和24株它属菌株进行特异性和敏感性评价,将建立CODEHOP PCR检测方法,应用于树鼩嗜血杆菌的检测.结果 简并引物HF1/HR8和HF3/HR3扩增标准菌株副鸡嗜血杆菌(ATCC 29545)、溶血嗜血杆菌(ATCC 33390)、流感嗜血杆菌(ATCC 33391)、副流感嗜血杆菌(ATCC 33392)的目的片段分别为506 bp~535 bp和344 bp~390 bp,经测序和NCBI Blast比对,结果准确.两对引物组合,能够有效的区分嗜血杆菌属菌株与它属菌株,检测限低可达2.1 pg/μL.在受试的野生树鼩呼吸道样本中嗜血杆菌阳性率为33.3%(20/60).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操作简便,能够用于动物样品的嗜血杆菌检测.

  • 高吸水性树脂协同高强度聚焦超声对细粒棘球绦蚴原头节细胞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张静;王梦莹;叶彬;赵毅峰;韩秀敏;李发琪;王琦

    目的 为探索高吸水性树脂(Super Absorbent Resin,SAR)协同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对离体细粒棘球绦蚴原头节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将离体原头节悬液(每mL含有2 000个原头节),分为4组:Ⅰ组(仅原头节悬液)、Ⅱ组:仅SAR组(0.01 gSAR)、Ⅲ组(单纯HIFU照射)、Ⅳ组(HIFU照射+0.01gSAR)、Ⅴ组(HIFU照射+0.1 gSAR).以声功率为100 w.的高强度聚焦超声波辐照30 s,辐照后悬液涂片进行台盼兰及经冰冻切片酶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原头节形态学改变,并用半定量方法检测原头节内细胞的葡萄糖-6-磷酸酶和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结果 显示当超声剂量一定时,原头节的形态改变与SAR剂量有正效应关系,SAR量越大,其破坏程度越高.正常原头节透亮、外形完整,各实验组原头节深染或结构崩解.单纯HIFU照射组在作用60 s时,原头节死亡率为80.1%;HIFU结合不同量SAR两组原头节在HIFU作用10 s时,其死亡率分别为87.82%和89.1%.加入SAR后再经过HIFU照射各组原头节内细胞葡萄糖-6-磷酸酶和琥珀酸脱氢酶活性降低,明显低于单纯超声组(P<0.05),阴性对照组无酶反应物产.结论 SAR能增加HIFU辐照对原头节的急性杀伤作用,使原头节内细胞的葡萄糖-6-磷酸酶活性和琥珀酸脱氢酶活性均显著低降低,从而影响其活力.

  • 规模化引种场进口奶牛隐孢子虫种类、基因亚型鉴定及其生物安全评价

    作者:王臣荣;齐萌;李俊强;张振杰;刘鹏飞;余复昌;曹建科;宁长申;张龙现

    目的 为了解进口奶牛寄生的隐孢子虫对引种场污染情况及是否影响隐孢子虫种类和基因型在当地的分布.方法 采用PCR方法检测河南省某规模化引种场奶牛隐孢子虫感染情况.结果 基于18S rRNA基因位点进行PCR检测,奶牛隐孢子虫总感染率为17.8%(90/507),鉴定出4种隐孢子虫,分别为微小隐孢子虫、牛隐孢子虫、芮氏隐孢子虫和安氏隐孢子虫,隐孢子虫感染率随牛年龄增长而呈递减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断奶前犊牛以微小隐孢子虫为优势感染种,断奶前犊牛腹泻与微小隐孢子虫感染呈正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基于gp60基因位点,43份微小隐孢子虫阳性样品成功扩增出35份,序列分析显示35个微小隐孢子虫均为人兽共患基因亚型ⅡdA19G1,而奶牛引种地(澳大利亚)的牛源微小隐孢子虫均为Ⅱa亚型家族存在显著不同.结论 证实微小隐孢子虫为犊牛腹泻病原之一,Ⅱd亚型为中国独特分布的微小隐孢子虫亚型,其基因亚型存在地理隔离遗传特征,引种青年牛和成年牛不影响当地重要人兽共患虫种微小隐孢子虫基因亚型分布,从这个角度考虑不具有生物安全重要性.

  • 弓形虫入侵的宿主细胞骨架重塑触发线粒体重新分布

    作者:吴亮;王晓;苏丹华;刘原;付涛;姜旭淦;陈盛霞;曹建平

    目的 探讨宿主细胞骨架重塑在弓形虫侵入HFF细胞以及触发细胞线粒体重新分布中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HFF细胞,预先用1μg/mL细胞松驰素D(CD)处理30 min,接种弓形虫速殖子分别培养1h和20 h,Western blotting检测弓形虫表面抗原(surface antigen,SAG)1蛋白表达.同时用MitoTracker(R) Red CMXRos荧光探针标记细胞线粒体,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HFF细胞线粒体在弓形虫侵入前后和CD处理前后聚集和分布情况.结果 感染后1h,CD处理组HFF细胞内虫体量与CD未处理组差异不大,20h时CD未处理组细胞内虫体量显著多于CD处理组.此时可见HFF细胞线粒体明显聚集成明亮点状且分布于纳虫泡周围,而未感染组细胞线粒体未见明显聚集分布.CD可以显著抑制弓形虫侵入HFF细胞后引起的线粒体聚集.结论 触发宿主细胞骨架重塑是弓形虫侵入宿主细胞并引起细胞线粒体向纳虫泡聚集所必须的.

  • 肝星状细胞在逆转肝纤维化中的作用

    作者:徐天华;陈金铃;朱丹丹;吕蕾;段义农

    肝纤维化是一种能够导致门静脉高压、肝硬化、肝衰竭的严重疾病.已经发现肝星状细胞的活化是引起肝纤维化的中心环节,因此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活化、加速肝星状细胞的清除有望逆转肝纤维化.本文将对活化的肝星状细胞的凋亡、衰老以及清除的研究进展作综述,阐明肝星状细胞在肝纤维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及相关机制.

  • 铜绿假单胞菌毒性蛋白ExoU的研究进展

    作者:鞠晓红;李正花;马爱新;李瑶

    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重要的条件致病菌,有多种毒力因子,其中Ⅲ型分泌系统(T3SS)在其引起的急性感染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致病的重要因素.T3SS主要通过靶向输送4种效应蛋白(ExoS、ExoT、ExoU和ExoY)对宿主细胞发挥毒性作用.其中ExoU是具破坏性的蛋白,与感染的发生、预后及治疗密切相关.本文主要将近年来与毒性蛋白ExoU有关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旨在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控制及治疗提供参考.

  •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及其在病原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作者:黄枝妙

    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核酸扩增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特异性高、灵敏性高等特点,自2000年开发以来,在短短的十几年内被广泛应用于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病原生物的检测,在即时检验和基层实验室推广中有重要意义.

  • 福建省消除疟疾地区重新流行风险指标体系的构建

    作者:王晓欢;张山鹰

    目的 在福建省连续十年没有当地感染疟疾的背景下,建立消除疟疾地区重新流行风险指标体系并确定各指标权重.方法 遵循专家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选择恰当符合我省疟疾防控实际的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结果 专家咨询的积极系数为100%,权威系数为0.842,Kendall协调系数为0.493,x2=29.5740,P<0.001.构建福建省消除疟疾地区重新流行风险指标评估体系,包括5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指标体系的内在信度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7725>0.7,基本符合要求.结构效度分析,KMO值为0.527,Bartlett's检验的x2=80.807,P=0.013<0.05,适合作因子分析.评价指标的公因子方差均大于0.74,5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85.743%.根据专家综合评分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其中一级指标包括传染源、传疟媒介、易感人群、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权重分别为0.263 8,0.510 0,0.129 6,0.032 9,0.063 6;λmax=5.237 2,CI=0.059 3,CR=0.052 9.各评价指标的组合权重中,媒介按蚊种类的权重高,为0.340 2,各县输入型病例数权重第2,为0.230 8,符合我省目前疟疾消除的防控现状.结论 选择恰当符合福建省实际的指标建立了消除疟疾地区重新流行指标体系,为今后科学、客观、全面的对疟疾重新流行的风险评价提供基础.

  • 丽江市古城区首次证实一起鼠间鼠疫疫情

    作者:谭红丽;郭英;杨文艳;陈福美;张福新;张正飞;王鹏

    目的 对丽江市古城区的一起鼠间鼠疫进行判定.方法 对1份干燥自毙大绒鼠标本进行鼠疫反相间接血凝抑制试验(RIHA)、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及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结果 该标本经免疫学检测、PCR及RT-PCR检测均为阳性.结论 确认丽江市古城区鼠间鼠疫疫情.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5 01 02 03 04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