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ain Medicine 중국동통의학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
- 影响因子: 1.4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9852
- 国内刊号: 11-3741/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经翼腭窝与经卵圆孔上颌神经介入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经随机双盲对照分析,对经翼腭窝与经卵圆孔上颌神经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进行临床疗效比较.方法:2004年1月-2008年6月,50例顽固性三叉神经上颌支疼痛患者被纳入,并且随机分成A、B两组.分别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介导下进行经翼腭窝(A组)或经卵圆孔(B组)上颌神经射频热凝术.利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s,VAS)、患者满意度评分(patient satisfaction score,PSS)进行术前与术后不同时段疗效评定.同时记录手术副作用、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率.随访时间为24个月.结果:经翼腭窝与经卵圆孔上颌神经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术后VA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术后患者满意度高.术后临床疗效、副作用和术后复发率,两组患者相比无明显差异.在并发症方面,经翼腭窝组少于卵圆孔组(P<0.05).结论:经翼腭窝与经卵圆孔上颌神经射频热凝术相比,两者均具有定位确切、操作方便和有优良的临床疗效,但前者手术并发症较少于后者.
-
加巴喷丁联合蛛网膜下腔吗啡输注治疗晚期癌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加巴喷丁联合蛛网膜下腔植入式输注系统吗啡输注用于晚期癌痛的疗效,以及对患者的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晚期癌痛患者40例,A组为加巴喷丁联合蛛网膜下腔植入式输注系统吗啡输注(n=13例);B组为安慰剂联合蛛网膜下腔植入式输注系统吗啡输注(n=12例);对照C组为口服吗啡进行镇痛(n=15例).在达到疼痛缓解时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2维持给药至观测终止.分别观察A、B、C三组治疗前与治疗后24 h、72 h、1周、1个月的VAS,睡眠质量,药物毒副反应的差异;比较至观测终止时吗啡的日消耗量;治疗前、观测终止时T细胞、NK细胞等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通过为期1个月的研究,分析3组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发现:(1)评价疼痛控制程度及睡眠质量、药物的毒副反应、吗啡的日均消耗量,与B、C组相比,A组疗效好,吗啡日消耗量少.(2)与B、C组相比,A组T细胞亚群CD3+、CD4+、CD4+/CD8+、NK细胞表面标志物CD16+/CD56+等指标升高为显著,并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加巴喷丁联合蛛网膜下腔植入式输注系统吗啡输注能更有效的缓解疼痛,减少吗啡的消耗量,减少药物的毒副反应,同时能提高睡眠质量及机体的免疫功能.
-
连续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及早期疗效的影响
目的:评价连续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及早期临床疗效的作用.方法:2009年10月至2011年6月,60例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连续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镇痛(continuous psoas plexus and sciatic nerve block analgesia,CPSA)、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4、8、12、24、36、48、72 h不同时间点静息时VAS评分(rest visual analog scale,RVAS)和被动活动时VAS评分(passive VAS,PVAS),吗啡类镇痛药物追加使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前及术后72 h内下肢肌力Bromage评分,术后0、2和12周膝关节功能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以及并发症.结果:与PCIA组相比,CPSA组术后12h,24 h,36h的RVAS评分和24 h,36 h,48 h的PVAS评分降低(P<0.05),术后吗啡类镇痛药使用量减少(P<0.05),术后镇痛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率减少(P<0.05),患侧下肢肌力Bromage评分无差异(P>0.05),不增加术后相关并发症.随访12周,两组患者TKA术后HSS评分均较术前(0w)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早期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镇痛能显著缓解患者术后疼痛,且不良反应少,有利于患者进行早期功能康复,但是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早期临床疗效无明显影响.
-
放散状冲击波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1例
病例报告患者张××,女,46岁.因反复右侧桡骨茎突部疼痛2年余,加重1周就诊.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桡骨茎突部局限性疼痛,有时可放散至手和肘部,活动腕部及拇指时疼痛加重,曾在多家医院就诊,诊断为"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行封闭治疗后疼痛可缓解.近一月来,上述症状频繁发作,疼痛持续时间延长.患者既往无"腕管综合征、局部炎性感染、局部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神经或者血管病理病变、凝血功能异常"等疾病史.查体:T 36.5℃,R 18次/分,HR 75次/分,BP 120/78 mmHg.轻度活动右侧桡骨茎突部出现局限性疼痛,在桡骨茎突部有明显压痛,握拳尺偏试验阳性,X线检查无明显阳性征象,诊断为"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我们采用瑞士EMS公司放散状冲击波治疗机进行标准治疗:患者采取舒适体位,患侧清洁后,非麻醉下对患者用疼痛反馈法进行定位,标记出疼痛的位置.
-
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对急性周围神经损伤术后患者的治疗作用
外伤引起的急性周围神经损伤较为常见,神经再生的速度取决于断裂和瘢痕的大小、断端缝合的质量、及缝合的早晚、有无组织嵌入及肌肉萎缩程度.早期修复对提高周围神经损伤的疗效十分关键.术后给予药物、理疗等常规治疗也十分必要.由于神经损伤后再生的特点所致,诸多方法的临床效果不尽理想.我科从2008年6月至2010年4月对急性周围神经损伤一期修复术后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神经妥乐平)治疗,疗效满意,结果报告如下.
-
神经导航引导下的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卵圆孔穿刺技术
卵圆孔穿刺对于多项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均至关重要:无水乙醇或甘油注射[1,2],球囊压迫[3],电凝[4]及射频热凝三叉神经半月节[5].精准快速的卵圆孔穿刺不仅大大提高手术效率,保证手术效果,还对于减少穿刺并发症(血肿、刺入眶下裂、损伤颈内动脉、刺入颈静脉孔等)[6]具有重要意义.较之徒手穿刺,X线、CT或立体定向引导下的卵圆孔穿刺明显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并减少并发症的出现[7].近年来应用日趋广泛的神经导航技术引导卵圆孔穿刺具有靶点可视、术前量化卵圆孔大小形态、设计佳路径,量化穿刺路径准确长度、术中实时监控,无X线辐射等优点.本研究总结我科应用神经导航技术辅助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卵圆孔穿刺的20例资料,报道如下.
-
偏头痛患者认知功能研究
偏头痛是神经内科常见的原发性头痛之一,其对患者认知功能的损害正逐渐被认识.然而目前的研究结果多不一致.本文综合相关文献,归纳分析不同年龄、病程、程度、亚型的偏头痛患者应用多种神经心理量表测评的认知功能结果,涉及记忆、注意、语言、视空间、执行、计算和理解判断等多方面,总结出目前较为明确的研究结果,并探讨了偏头痛患者认知损害的可能机制.为更好认识偏头痛的危害,早期预防其进展及进一步研究等提供了依据和方向.
-
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评价的研究进展
目前国内外有文献报道临床上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功能结合测量评估工具,确定评价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治疗效果的评价指标,常用的指标为McGill 疼痛问卷、视觉模拟评分、颈椎运动范围、肌电图、影像学评估(X线、CT、MRI)、颈部伤残指数、SF-36健康调查简表、颈椎功能评定表等.上述指标在CSR中运用的研究较少、不成熟,运用指标单一,存在局限性,需综合性评价指标.
-
恶性肿瘤患者厌食和恶病质研究与治疗进展
癌症患者在终末期常伴发厌食与恶病质,恶病质导致生活质量的严重下降.对于恶病质的研究逐渐受到了重视.现有研究表明,恶病质是一个多因素的概念,其病理生理机制包括炎症、代谢及内分泌改变、脂肪丢失、骨骼肌丢失等.恶病质与心理情绪的关系亦十分密切,二者可互为因果.目前,恶病质尚无明确有效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食欲刺激疗法、靶向治疗、刺激肌肉蛋白合成代谢、情绪疗法、神经肽疗法等.单纯营养支持很难改善恶病质,然而药物治疗方面,除了沙利度胺之外,疗效均不尽如人意.所以,我们期待更多关于恶病质相关机制的研究结果,从而使更加有效的治疗手段成为可能.本文综述近年来关于厌食与恶病质的研究与治疗进展.
-
癌症相关性乏力的诊治策略
乏力一种持续性的主观疲劳感觉,与癌症或癌症治疗相关,并且干扰正常生活.癌症相关性乏力在临床常见,但并未引起足够重视.人们对癌症相关性乏力的发病机制、诊断评估及治疗,都缺乏足够的认识.本文将综述癌症相关性乏力基础与临床研究现状及进展.
-
肿瘤患者谵妄的诊治原则
谵妄是癌症患者,特别是晚期癌症患者常见的一种精神症状,给患者和家属带来很多痛苦.肿瘤科医生往往由于对谵妄的认识不够,使得很多谵妄的患者漏诊、误诊.本文通过文献回顾的方法,对肿瘤患者谵妄的临床表现、病因、诊断及治疗的原则进行了综述,以帮助肿瘤科临床医生更好地认识谵妄,处理谵妄.
-
恶性肿瘤患者呼吸困难的诊治进展
晚期癌症患者经常伴发呼吸困难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理、心理功能及生活质量.本文总结了近年来癌症患者呼吸困难的相关研究,介绍了呼吸困难症状的病因及治疗.希望藉此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改善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
恶性肿瘤相关性贫血临床治疗进展
恶性肿瘤相关性贫血是恶性肿瘤常见的伴随疾病之一.恶性肿瘤本身及相关治疗(主要是放、化疗)是引起贫血的常见原因,它影响肿瘤患者放化疗的疗效、生存期、生活质量和预后.重视并积极治疗它,对改善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有一定的意义.目前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输血、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补充铁剂和更改放化疗方案.其中输血、促红细胞生成素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目的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输血需求.有关输血和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安全性问题仍有争议.本文综述恶性肿瘤相关性贫血临床治疗进展.
-
晚期癌症患者营养治疗
多数晚期癌症患者会出现恶病质,此时营养治疗已难以维持或改善营养状态,只有少部分患者能从营养治疗中获益,若能结合抗炎症因子及代谢调节剂治疗,将有助于改善恶病质状态.对于预期生存短于1个月的终末期患者,营养治疗难以获益,其实施应权衡利弊并考虑到伦理、患者的宗教及文化背景、意愿等因素,并与患者/家属充分讨论后决定.本文综述晚期癌症患者营养治疗.
-
晚期肿瘤患者恶心呕吐的诊治策略
恶心呕吐是影响晚期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常见症状,不仅给患者带来难以忍受的身心痛苦,还导致进食量下降、能量摄入不足,短期内就会出现体能下降.持续或反复发作时还可致患者焦虑、抑郁、厌食和营养不良,甚至缩短生存期.了解恶心呕吐的主要病因、触发机制和临床常用药物的作用特点,有利于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治疗,提高疗效.
-
癌症姑息与支持治疗
癌症姑息治疗的初创工作,重点在于关注癌症患者生命终末阶段的治疗及医疗照顾需求.经过多年发展,癌症姑息与支持治疗已经成为多学科成员共同努力,为癌症患者提供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帮助和支持的代名词,也成为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
三叉自主神经性头痛:诊断和治疗
三叉自主神经性头痛(Trigeminal autonomic cephalalgia,TAC)现在已是公认的临床术语,早由Goadsby和Lipton提出,是指三叉神经分布区的一组伴有自主神经问题的原发性头痛.TAC有两个共同特点:持续时间短、单侧发作的严重的头痛伴有典型的自主神经症状.目前认为下列综合征属于TAC:偶发和慢性丛集性头痛、偶发和慢性发作性偏头痛、伴有结膜充血和流泪的单侧短暂性神经痛样头痛(SUNCT综合征).
年 | 期数 |
2019 | 01 02 03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
2002 | 01 02 03 04 |
2001 | 01 02 03 04 |
2000 | 01 02 03 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