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电子版)杂志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电子版)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电子版)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Stomatological Research(Electronic Edition) 중화구강의학구잡지(전자판)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59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4-1366
  • 国内刊号: 11-9285/R
  • 发行周期:
  • 邮发: 46-368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 主编: 黄洪章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新型复合骨植入材料的体内成骨性能研究

    作者:唐倩;陈建洪;黄南楠;彭助力;梁焕友

    目的 研究新型复合材料3-羟基丁酸-co-3-羟基戊酸共聚物/溶胶-凝胶生物活性玻璃[poly(3-bydroxybutyrate-co-3-bydroxyvalerate)/sol-gel bioactive glass,PHBV/SGBG]的体内成骨效能.方法 制备犬胫骨骨缺损模型,实验组在骨缺损区植入PHBV/SGBG材料,对照组不作处理,分别于术后2、4、8、12周取材,大体标本及组织学切片观察该材料的体内成骨效能.结果 实验组骨再生过程中,软骨成骨明显,术后2周骨缺损区软骨样组织较丰富;术后12周时,植入材料PHBV/SGBG基本完全降解,骨缺损区充填新生的成熟骨组织.对照组的骨修复不全,骨痂中可见纤维组织形成.结论 复合材料PHBV/SGBG具有很好的骨传导性和骨再生能力,有望成为新型的骨组织工程材料.

  • 不同浓度茶多酚人工唾液溶液对牙科铸造合金腐蚀行为的影响

    作者:苏俭生;韩雯斐;田芝娟;罗真兰

    目的 研究镍铬合金、钴铬合金、纯钛在茶多酚人工唾液溶液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方法 将3种铸造合金分别浸泡在人工唾液以及浓度为1.25、2.50和5.00 g/L茶多酚人工唾液溶液中,采用动电位极化曲线法检测其自腐蚀电流密度(Icorr)、腐蚀电位(Ecorr)和极化电阻(Rp)等指标.结果 与人工唾液中Icorr相比、镍铬合金在1.25 g/L茶多酚人工唾液溶液中的Icorr显著增大(P < 0.01),且随着茶多酚浓度升高,Icorr逐渐减小、Rp逐渐增大.钴铬合金在4种溶液中的腐蚀速率明显不同(P < 0.01),在1.25 g/L茶多酚人工唾液溶液中的腐蚀速率显著小于在人工唾液中.纯钛在4种溶液中的腐蚀速度显著小于其他两种金属(P < 0.01).结论 有饮茶习惯的患者不宜选用镍铬合金制作修复体,而佩戴有钴铬合金或纯钛修复体的患者可适量饮茶,但无论哪类患者,都不建议饮浓茶.

  • 胶原复合梯度磷酸三钙修复髁突软骨缺损

    作者:李祥;查国庆;朱双喜;汪建龙;刘向臻

    目的 研究胶原复合梯度磷酸三钙(Col/TCP)修复髁突软骨损伤的效果.方法 选用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30只,在实验动物的右侧髁突前斜面形成3 mm × 4 mm的全层缺损后,植入复合材料;左侧仅造成同样的缺损.分别于术后4、6、8、12和24周各处死6只实验动物,对缺损区的新生软骨进行大体标本、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实验组4周后复合材料即可诱导关节软骨的修复;12周时缺损区与周围正常软骨基本一致,且与关节下骨结合紧密;24周后再生软骨未见明显褪变;对照组缺损区由纤维组织充填,未见软骨形成.实验组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呈阳性,对照组为阴性;透射电镜观察实验组见典型软骨细胞出现,对照组为纤维组织.结论 Col/TCP可以修复髁突软骨缺损,形成类似正常的关节软骨.

  • 骨髓基质细胞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作者:吴志玲;曾东林;谢谦;曾融生;崔敏毅;汪淼

    目的 探讨骨髓基质细胞(BMSC)对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 实验动物为新西兰大白兔,抽取2 ml骨髓制成细胞悬液,体外培养2周.采用外科手术的方法在兔双侧桡骨处形成1.5 cm的骨膜-骨缺损,将培养2周的骨髓基质细胞注射到桡骨缺损处,于移植后第1、2、3、4 周末,用钼靶X线分别检查双侧桡骨缺损处的骨形成情况,并取第4周末的骨痂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 移植后实验侧骨痂形成快于对照侧;第4周末,实验侧缺损处全部为骨性骨痂连接,对照侧缺损处仍未形成骨痂连接.结论 BMSC可以促进骨缺损的修复.

  • 姜黄素对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形态学的影响

    作者:叶志佳;舒建昌;朱海燕;吴海恩;邓亮

    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体外培养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影响.方法 以30、40、50 μmol/L的姜黄素溶液处理体外培养的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状态,吖啶橙荧光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 倒置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细胞皱缩成圆形,核染色质浓集呈球形;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吖啶橙染色)可见凋亡细胞的多种形态学改变;透射电镜见核染色质浓缩并沿核膜排列,可见凋亡小体.结论 姜黄素作用于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后可出现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

  • 喷砂酸蚀纯钛表面微弧氧化的形态学研究

    作者:邓飞龙;张佩芬;刘臣汉;于晓琳;张泉;凌均棨

    目的 研究喷砂后微弧氧化(MAO)与喷砂酸蚀(SA)后MAO处理表面形貌的差异,探讨如何在保留SA获得的一级孔洞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MAO膜层的"骨小梁"样结构及富含钙磷的化学成分.方法 分别采用直径为106、250 μm的Al2O3颗粒对钛样品进行喷砂,部分用氢氟酸(HF)双重酸蚀制备SA样品,再对两种样品分组,使用不同的处理电压进行MAO处理.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表面形貌、膜层厚度,能谱分析仪测量表面元素含量.结果 SA样品再行MAO处理可获得均匀连续的氧化膜层,并且MAO处理没有改变SA形成的基本形态,其中直径为250 μm的 Al2O3颗粒喷砂后双重4% HF酸蚀MAO处理表面的一级孔洞大小与成骨细胞为接近.结论 纯钛经SA和MAO复合改性后,在表面形成复合的形态特征,从而达到优化种植体表面结构和组成的目的 .

  • 口腔鳞癌和癌前病变中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7和细胞分裂周期蛋白6的表达研究

    作者:李蕙君;路晓薇;李春阳;赖英荣;冯崇锦;廖贵清

    目的 探讨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7(Mcm7)和细胞分裂周期蛋白6(Cdc6)在口腔鳞癌(OSCC)和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47例冰冻标本、98例石蜡标本中Mcm7和Cdc6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等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RT-PCR结果显示Mcm7 mRNA在口腔正常黏膜、癌前病变以及OSCC组织中均有阳性表达,各组之间相对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Cdc6 mRNA在正常黏膜中鲜有表达,癌前病变组与OSCC组均有阳性表达,各组之间相对表达量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Mcm7蛋白在口腔正常黏膜、癌前病变以及OSCC组织中均有阳性表达,其阳性标记指数分别为3.6%、22.3%和45.9%,各组之间阳性标记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OSCC组Mcm7蛋白表达阳性指数高于癌前病变组(P < 0.01).Cdc6蛋白在以上标本中的阳性表达总体较Mcm7低,在正常口腔黏膜中鲜有表达,癌前病变以及OSCC组织中均有阳性表达.各组之间阳性标记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Mcm7和Cdc6在有淋巴结转移组其阳性标记指数高于无转移组(P < 0.01).结论 Mcm7和Cdc6的高表达与口腔癌发生及转移有相关性.检测OSCC组织中Mcm7和Cdc6的表达有望成为其早期诊断与判断预后的分子指标之一.

  • 暂时封固对根管治疗牙冠方微渗漏影响的体外研究

    作者:高燕;杨金玲;吕陶红;庄沛林;凌均棨

    目的 评价不同暂封材料、暂封方式对根管治疗牙冠方微渗漏的影响,探讨根管治疗牙冠方微渗漏发生情况及与时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离体牙,常规根管治疗后随机分组,2%亚甲基蓝染色,制作透明样本,体视显微镜下观察样本微渗漏情况,根据染料渗漏大长度评分,收集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暂封1、4 周时,Cavit-G和Caviton微渗漏评分低于氧化锌丁香酚水门汀(ZOE);暂封2 周,Caviton微渗漏评分低于ZOE和Cavit-G.ZOE作为暂封材料,两种方式样本微渗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暂封1 周时,Cavit-G和Caviton直接与间接暂封微渗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暂封2周,Cavit-G和Caviton微渗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随暂封时间的延长,3种材料的微渗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Caviton冠方暂封效果好,其次为Cavit-G,ZOE差;间接暂封明显加速Cavit-G和Caviton暂封样本冠方微渗漏;Caviton和 Cavit-G用于暂封的适宜时间为2周,ZOE为1周.

  • 香港社区人群中口腔颌面部疼痛与异常疾病行为的相关性

    作者:郑军;MCM Wong

    目的 探讨香港人群中口腔颌面部疼痛(OFP)与异常疾病行为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为在社区人群中进行的横断面的病例-对照研究.研究样本为注册在香港医院管理局/香港大学家庭医学部的35 ~ 70岁香港居民.通过面对面问诊结合临床检查了解受访者在过去1个月中口腔颌面部疼痛的状况.疾病行为由30条的患病行为问卷(IBQ-30)进行评估.结果 200名有口腔颌面部疼痛症状的人及200名没有痛症的人参加本研究.口腔颌面部疼痛与IBQ-30量表中的5个分量表(一般疑病、疾病信念、情感紊乱、否认心理问题、易激惹)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在有痛症的人中,在否认心理问题分量表,老年组高分值的人数明显多于中年组(P = 0.034).口腔颌面部疼痛症状不同临床分组的IBQ-30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口腔颌面部疼痛与异常疾病行为显著相关,在治疗口腔颌面部疼痛病症患者时,需考虑衡量精神心理因素所起的作用.

  • 唇腭裂患者AF-BF距及AXB角的测量分析

    作者:阿依古丽·吐尔地;米丛波;胡新华;陈亮

    目的 研究唇腭裂患者AF-BF距和AXB角.方法 选取20例替牙期及30例恒牙期唇腭裂患者拍摄头颅定位侧位X线片,测量其AF-BF距及AXB角与北京市同龄、同性别正常儿童、青少年的AF-BF距及AXB角值进行比较.结果 替牙期和恒牙期唇腭裂患者AF-BF距及AXB角值无性别差异(P > 0.05).新疆地区替牙期和恒牙期唇腭裂患者AF-BF距小于北京市正常儿童、青少年(P < 0.05),而AXB角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AF-BF距可以作为评价唇腭裂患者上下颌骨间矢状关系的指标之一,但好进行综合分析.

  • 184例腮腺肿瘤临床治疗分析

    作者:孙海鹏;冯力;范海东;黄盛兴;张国志

    目的 探讨提高腮腺肿瘤诊断水平和临床治愈率的方法.方法 对深圳市人民医院口腔医学中心2002 ~ 2006年收治的184例腮腺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病例资料的病理分类、手术方式、临床治愈率、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本组病例良性肿瘤139例、恶性肿瘤45例.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部分恶性肿瘤术后辅助放疗.173例治愈,3例混合瘤和6例恶性肿瘤术后复发,2例恶性肿瘤出现术后转移.结论 腮腺肿瘤手术治疗治愈率高,为首选治疗方式.术式选择可根据实际情况选决定.

  • 白假丝酵母菌与婴幼儿龋相关性的初步探讨

    作者:邱荣敏;赵玮;林艳;高硕;罗伟;卢佳璇

    目的 初步探讨白假丝酵母菌与婴幼儿龋(ECC)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式随机选择广州市区及城郊447名3 ~ 5岁健康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ECC组(n = 238)和无龋组(n = 209).采集龋坏组织样本及无龋牙的龈上菌斑共363份,应用科玛嘉培养基、芽管试验进行检测、鉴定,并运用卡方检验对比分析ECC组与无龋组、市区和城郊组间白假丝酵母菌检出情况;建立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患龋情况与白假丝酵母菌检出率的相关性.结果 ECC组和无龋组中白假丝酵母菌检出率分别为44.1%和19.2%(χ2=22.213,P < 0.001).ECC组中,患龋率高的城郊组白假丝酵母菌检出率(79.7%)高于市区组(28.0%)(χ2=55.242,P < 0.0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龋失补牙面数每增加2.129个,白假丝酵母菌检出机率会相应增加0.104(P < 0.001).结论 白假丝酵母菌与婴幼儿龋的发生密切相关,可能为婴幼儿龋发生过程中的重要致龋菌之一.

  • 热休克蛋白27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相关性研究现状

    作者:张宁宁;王安训;丁学强

    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是一个进化上高度保守的蛋白家族,广泛存在于原核和真核细胞中.其产生可被多种因素诱导,包括高温、缺氧、重金属、氧化剂、乙醇、蛋白变性等.根据分子量的大小可以将热休克蛋白分为五大家族:HSP110、HSP90、HSP70、HSP60及小分子量HSP(12 000 ~ 43 000),如HSP27.HSP生物学功能主要有在应激状态下维持细胞必需的蛋白质空间构象,维护细胞生命;参与蛋白质的跨膜运输、折叠;影响细胞骨架的形成;参与翻译的调节;维持细胞内氧化还原的稳态;抵抗细胞的程序化死亡等.HSP本身并不能直接发挥作用,而是通过影响或调节其他的功能性蛋白来间接发挥作用,因此又称分子伴侣.近年来关于HSP27与恶性肿瘤关系的研究引人注目,本文对HSP27与口腔癌的关系作一综述.

  • 慢性牙周炎和慢性肾脏病与微炎症状态相关性研究进展

    作者:张鹏涛;钟良军

    慢性牙周炎是危害人类口腔健康的常见病,是引起成人牙缺失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发现,慢性牙周炎的危害并不仅仅局限于口腔,它还会引起全身微炎症状态.

  • 论先天性唇裂整复理论与技术的三个划分

    作者:石冰

    一、以重建发育方式(development field reassignment)为主导的手术设计与方法以重建发育方式为主导的手术设计与方法源于唇裂功能基质修复外科的概念.其手术设计与方法的应用原则概括为:(1)矫正畸形组织的顺序为先软组织后骨骼结构;(2)手术不仅要矫正唇裂的外形,更要从其形成原因上予以矫正;(3)骨膜是功能基质,在矫正畸形组织时应采用骨膜下的分离,以保护骨形成的新生层的血供,骨膜上的分离将有损正常血供的解剖结构;(4)消除作用于裂隙的异常生物力,将不连续的解剖结构重新建立;(5)将所有发育中的结构恢复到正常位置.

  • 种植接诊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作者:何绮芬;谢馨;邓飞龙

    口腔种植在牙列缺损或牙列缺失的修复方法中越来越受欢迎且被迅速普及.口腔种植技术不需要对邻近的正常基牙进行牙体预备,避免了备牙后的敏感反应,减少基牙日后发生龋齿的危险;同时,在增强固位和咀嚼效率上,种植比以往的修复方法更理想[1].然而,种植修复价格相对昂贵、具有一定的创伤性、整个治疗过程较长、复诊次数较多[2].因此,患者必须积极配合,才能使治疗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而患者的依从性与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度相关[3].信任不仅仅取决于医生的操作技能,更多来自治疗过程中医患的沟通交流.临床医生往往仅通过技术规范来判断治疗是否成功,而患者却是根据自己的心理感受来评价整个治疗效果,患者的心理和情感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治疗效果[4].因此,口腔医生在接诊时要注意把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做好心理关怀的工作.

  • 颌面部小切口径路在颧骨复合体骨折中的应用

    作者:丁旭宣;俊伟;彭国光;严鑫

    颧骨复合体骨折(zygomatic complex fractures,ZCF)是一种常见的颌面部骨折.颧骨位于面部中1/3的外侧突出部位,与额骨、蝶骨、上颌骨和颞骨相邻,骨折时常伴有邻近颌面骨的损伤,形成以颧骨为中心的邻近多骨骨折.文献报道其发生率占颌面部骨折的18% ~ 40%[1-2].近年来佛山市中医院口腔医疗中心在ZCF治疗中采用颌面部小切口手术径路,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本文对此进行临床总结报道.

  • 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法:新世纪口腔医学教育的必由之路

    作者:凌均棨;王焱

    长期以来,中国的口腔医学专业与欧美的牙科专业在教学目标、教学体制及课程设置上存在较大差异.前者以培养口腔门诊通科医生和口腔颌面外科医生为主,整个教学体系倾向于临床医学的一个专科,后者以培养具备基本医学知识的牙科从业者为目标,教学范围涵盖了牙科医生(dentist)、牙科技师(dental technician)、牙科手术助理(dental surgery assistant)、洁牙员(dental hygienist)等.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电子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