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ultiple Organ Diseases in the Elderly 중화로년다기관질병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办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血管病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7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1-5403
- 国内刊号: 11-4786/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对2型糖尿病患者肾脏损害的影响
目的:初步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中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SCH)与肾脏功能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解放军161医院住院并行血清甲状腺功能测定的2型糖尿病患者472例,排除38例后,将其余434例患者分为SCH组(63例)及甲状腺功能正常组(371例),对其一般资料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并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比较, SCH组的女性患者比例(63.49%)、体质量指数(25.57±3.25)kg/m2、高血压病发病率(69.84%)及心脑血管病发病率(57.14%)显著增高(P<0.05);糖化血红蛋白(8.94%±1.03%)、血清肌酐(97.70±20.80)μmol/L、血清尿素氮(8.22±3.64)mmol/L、血清总胆固醇(5.83±1.08)mmol/L及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86±1.21)mmol/L均显著高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P<0.05)。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促甲状腺激素升高及糖化血红蛋白升高与2型糖尿病患者肾脏损害程度相关( P值均<0.05)。结论除高血压病及高血糖外,SCH也可能与2型糖尿病患者肾脏损害严重程度相关。
-
可溶性致癌抑制因子2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关系的探讨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可溶性致癌抑制因子2(sST2)与其心功能之间关系。方法选取年龄>60岁、发病24h内的AMI患者59例,来诊后立即测定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sST2,进行Killip心功能分级,48h内完成超声心动图检查。设立36例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检测sST2。结果 sST2在AMI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36.2±21.3) vs (12.5±11.4)μg/L,P<0.05];AMI组中sST2和NT-proBNP有明显正相关性(r=0.585,P<0.05);sST2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表现出明显负相关(r=-0.611,P<0.05);sST2在KillipⅠ级和Ⅱ级[(27.6±14.5) vs (38.0±20.6)μg/L,P<0.05],Ⅱ级和Ⅲ+Ⅳ级间差异显著[(56.5±25.0)μg/L, P<0.05]。结论 AMI患者中sST2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与NT-proBNP和LVEF有相关性,sST2随Killip分级级别升高有上升趋势,而NT-proBNP无此趋势。
-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血清白蛋白及淋巴细胞总数改变对其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白蛋白(ALB)及淋巴细胞总数(TLC)改变对老年髋部骨折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地分析2006年7月至2010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行手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6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于入院时检测ALB和TLC。临床随访指标包括患者住院时间、住院并发症、住院死亡率、术后3个月死亡率、术后12个月死亡率。将所得资料行多因素统计分析,评价ALB和TLC的变化对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结果640例患者中低ALB患者283例(44.2%),低TLC患者435例(68%)。ALB和TLC均低于正常值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3%,住院死亡率、术后3个月死亡率、术后1年死亡率分别为4.2%、6.7%、16.7%,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ALB及TLC可作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死亡风险的预测因素。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入院时营养不良可预测术后不良临床结局, ALB及TLC可以作为患者营养不良及不良临床结局的预测因素。
-
早期动脉血乳酸监测在老年多发伤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评估初始血乳酸监测在老年多发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11月至2013年7月武进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老年多发伤患者78例,入ICU后立即采集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根据患者动脉乳酸水平分为3组(<2mmol/L组,2~4mmol/l组,>4mmol/L组),并记录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入ICU 24h APACHEⅡ评分、ICU住院时间、感染发生率、器官衰竭数目、24h补液量以及住院病死率;后按患者预后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1)入科时3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住院期间3组资料在入科24h APACHEⅡ评分、24h补液量、器官功能衰竭数目、ICU住院时间以及住院病死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初始收缩压、感染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初始乳酸水平及器官功能衰竭数目是影响老年多发伤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初始血乳酸是老年创伤患者临床治疗中重要的监测指标,其对患者预后有一定的评估价值。
-
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抗体-IgM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住院期间预后的相关研究
目的:探讨血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抗体-IgM(ox-LDL-Ab IgM)水平在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近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8年8月至2009年5月诊断明确并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STEMI患者95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及三支病变组,并以Gensini积分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别测定血清ox-LDL-Ab IgM、丙二醛(MDA)、血脂,计算体质量指数(BMI),统计患者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分析ox-LDL-Ab IgM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近期预后的关系。结果 STEMI患者血清ox-LDL-Ab IgM水平随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而降低(P<0.05),但与Gensini积分无明显相关性(P>0.05);ox-LDL-Ab IgM水平与血脂、血糖水平等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MDA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319,P<0.05);ox-LDL-Ab IgM水平与患者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呈显著负相关(r=-0.708,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ox-LDL-Ab IgM是STEMI患者住院预后的保护因素(OR=-0.588,P<0.05)。结论血清ox-LDL-Ab IgM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STE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其可能通过调节机体氧化应激水平,减少LDL氧化修饰生成ox-LDL,从而减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面积,可能对STEMI患者近期预后具有保护作用。
-
冠心病患者临床类型与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表达水平的关系
目的:研究冠心病临床类型与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的关系。方法根据临床表现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179例患者分成稳定型心绞痛(SAP)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7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68例,健康对照组30例。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表面EMMPRIN的平均荧光强度(MFI);免疫速率法检测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分析冠心病组患者EMMPRIN水平与冠状动脉造影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PBMCs表面EMMPRIN表达在冠心病临床分型中AMI组、UAP组、SAP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血管累及支数越多,其表达增加越明显,三支病变>双支病变>单支病变>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PBMCs表面EMMPRIN(MFI)与血清hs-CRP浓度及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结论 EMMPRIN水平与冠心病临床分型相关。
-
75岁以上老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短期疗效的性别差异
目的:研究≥75岁的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住院期间的疗效是否有性别差异。方法从2005年1月到2010年12月502名接受了PCI术的≥75岁老年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36.5%为女性,63.5%为男性。对不同性别患者临床特点和住院期间的疗效进行了比较。结果502名患者年龄为(78.5±3.2)岁,平均住院日(23.2±6.5)d。男性与女性相比,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发病率高,而心力衰竭的发病率低。男性与女性住院期间的手术成功率(94.3%vs 94.5%, P=1.000)和死亡率(1.3%vs 3.5%,P=0.093)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75岁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中行PCI手术具有高成功率和可接受的死亡率。尽管男性的基础临床情况更差一些,但在接受PCI术的老年患者中,住院期间的结果没有性别差异。
-
胰岛素诱导基因2基因多态性rs7566605与肥胖及血脂关系的10年纵向研究
目的:探索不同基因遗传模型下,胰岛素诱导基因2(INSIG2)基因多态性rs7566605在中国老年人群中与肥胖及血脂代谢的关系。方法纵向分析2001年和2010年参加并完成两次北京市老年人健康问卷调查、具有重复测量资料的742例样本。观察参与者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及血脂指标随年龄变化趋势及年龄因素对血脂代谢遗传效应的影响,并分析不同遗传模型下,rs7566605基因型与肥胖及血脂代谢异常疾病之间的关联。结果10年间两组人群(男性及女性)除BMI值降低以外,空腹血糖,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收缩压都有所增加;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在男性人群中增加而在女性人群中降低;此外,2001年资料显示,带有C位点的男性血清空腹血糖及TG水平高于野生GG型,携带C等位基因女性HDL-C水平则表现为下降趋势。rs7566605基因多态性在4个遗传模型下均未发现与肥胖存在统计学关联。在显性及杂合共显性遗传模型下,rs7566605 C等位基因可增加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的患病风险(显性模型:P=0.011, OR=1.726;杂合共显性模型:P=0.002,OR=1.890),而对高胆固醇血症存在保护作用(显性模型:P=0.008,OR=0.601;加性模型:P=0.040,OR=0.753;杂合共显性模型:P=0.015,OR=0.634)。结论在中国老年人群中,INSIG2基因上游基因多态性rs7566605 C等位基因与血清脂类代谢可能存在关联,显性或杂合共显性模型或为其主要遗传模式。
-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治疗高血压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是调节血压的主要机制,也是治疗高血压病的重要靶点。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s),通过阻滞特异性血管紧张素受体,干扰RAAS的活性,成为治疗高血压的一线药物。临床结果显示ARBs作为单用药或联合其他降压药物治疗高血压有其特殊的优势。在降压方面,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其他类型的降压药物相比,ARBs具有良好的耐受性而适合用于治疗更广泛的患者。近研究结果显示在12个月期间使用ARBs治疗高血压依从性明显高于其他降压药物,而且副作用少。具备临床有效性和良好耐受性的ARBs药物,可以作为治疗高血压的主要药物。
-
老年人髋部二次骨折风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老年髋部骨折后部分患者会发生髋部二次骨折。老年髋部二次骨折会导致老年人的活动能力减弱和自理能力下降,并造成死亡风险的升高。了解此类骨折的风险因素,有助于临床医师在处理高危人群时制定行之有效的预防策略。因此,本文将从患者自身特点、生活习惯、并存疾病和干预措施4个方面对老年髋部二次骨折的风险因素做一综述。
-
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抗心律失常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PUFAs)能降低心率,提高心率变异性,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预防心源性猝死及减少心房颤动复发等抗心律失常作用,也有研究发现n-3PUFAs具有致心律失常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n-3PUFAs离子通道作用特点及其抗心律失常作用机制,发现n-3PUFAs干预方式不同,作用机制不完全一样,表明n-3PUFAs在抗心律失常方面具有两面性。
-
肠屏障功能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肠屏障功能障碍是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的一个重要因素。早期判断患者有无肠黏膜损伤并进行有效干预意义重大,因此加大对肠屏障功能检测方法的研究力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肠脂肪酸结合蛋白、瓜氨酸、D-乳酸等常用的肠屏障功能检测指标及方法予以综述。
-
起搏器患者远程管理1例
植入式心脏装置(心血管植入式电子装置, cardiovascular implantable electronic device,CIED),包括起搏器、植入式心脏转复除颤器( 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defibrillator,CRT-D)和心脏再同步治疗起搏器(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pacemaker,CRT-P),术后患者需要长期随访。近年来,随着植入性心脏设备植入量的快速增加,常规的定期门诊随访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临床医师对这些患者的及时、全面的管理。如何进行有效的术后随访及管理,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成为临床需要面对的问题。无线发射技术的成熟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使远程随访和监测成为新一代器械植入术后的患者管理模式,并逐步得到推广。我院通过植入具有远程数据传输的起搏器,经过8个月的随访成功对起搏器患者实现全面的远程管理,现报道如下。
-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投稿须知
-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诚征广告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血管病研究所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医学学术期刊,主要交流老年心血管疾病,尤其是老年心血管疾病合并其他疾病、老年两个以上器官疾病以及其他老年多发疾病的诊治经验与研究成果。刊登内容包括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肾脏系统、消化系统、骨骼系统等各个方面疾病,涉及临床和基础研究等诸多领域,为从事老年医学及其相关疾病专业的医疗、科研及教学人员必读的刊物。
-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改用中英文对照形式著录中文参考文献
从2014年第1期开始,我刊对录用稿件中的中文参考文献在文末采用中英文对照形式著录,详见例示。
-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主管、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血管病研究所主办的医学期刊,创办于2002年,月刊。本刊是国内外唯一的一本反映老年多器官疾病的期刊,主要交流老年心血管疾病,尤其是老年心血管疾病合并其他疾病,老年两个以上器官疾病及其他老年多发疾病的诊治经验与发病机制的研究成果。开设的栏目有述评、综述、临床研究、基础研究等。
-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论文优先发表快速通道
为加快重大医学研究成果的交流推广,促进医学事业的发展,我刊对符合下列条件的论文开设快速通道,优先发表:(1)国家、军队、省部级基金资助项目;(2)其他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创新性科研成果论文;(3)相关领域各类新指南解读。凡要求以“快速通道”发表的论文,作者应提供关于论文科学性和创新性的说明。我刊对符合标准的稿件,可快速审核及刊用。
-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临床病理讨论”栏目征稿
-
地西他滨加改良CAG方案联合人白细胞抗原半相合淋巴细胞输注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缓解1例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造血干细胞异常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可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DS转化为AML时,化疗常常不能有效杀灭或抑制肿瘤细胞,且骨髓抑制相当严重,化疗后骨髓抑制期的出血、感染常成为患者临床死亡主要原因。因此,继发于MDS的AML患者预后差,治疗困难。近期笔者应用地西他滨加阿糖胞苷、阿克拉霉素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AG)联合半相合淋巴细胞回输,成功诱导缓解1例继发于MDS的AML,并显著缩短化疗后的骨髓抑制期,获得良好疗效。
-
低钠血症治疗策略的反思
危重的老年患者常出现低钠血症,这已是医师的共识。电解质平衡是临床医师普遍关注的问题。无论在急诊室、重症监护室,还是在各科的普通病房,尤其是手术科室术后的患者人群中,低钠血症是经常困扰医师的临床现象,但导致低钠血症的原因却不甚明了。所以,目前临床普遍的治疗思路是按照国内外教科书介绍的方法,补充高张盐水(3%~5%)来纠正低钠血症,即缺什么就补什么,所以医师执行起来轻车熟路,天经地义,无可指责。然而,治疗效果的好坏则少有人去思考,更少有人去探讨一些病情较重的患者为什么会出现低钠血症?低钠血症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实践在不断地证明;补钠治疗的效果很差,患者的神智越来越恍惚,直至昏迷,随后常出现肺部感染。而我们的医师则根据化验指标去判断疗效。这样就会出现一种令人尴尬的局面,即化验结果虽有可能正常,而患者却神智昏迷,病情加重。实践证明,患者的神智好坏决定了其预后,而神志不清则可能是脑细胞水肿的结果。所以,我们有必要反思,重新评价我们治疗低钠血症的策略。
年 | 期数 |
2019 | 01 02 03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
2005 | 01 02 03 04 |
2004 | 01 02 03 04 |
2003 | 01 02 03 04 |
2002 | 01 02 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