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骨伤杂志

中国骨伤

中国骨伤杂志

China Journal of Orthopaedics and Traumatology 중국골상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果树
  • 主办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影响因子: 1.8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2483/R
  • 国内刊号: 李为农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zggszz@sina.com
  • 曾用名: 中国果树
  • 创刊时间: 198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中医研究院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国骨伤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铍针治疗肩胛肌筋膜炎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赵勇;方维;闫安;张宽;秦伟凯;蔡静怡;顾力军;常德有;王雷

    目的:观察铍针治疗肩胛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并分析作用机制.方法:自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治疗116例肩胛肌筋膜炎患者,其中治疗组58例,对照组58例,治疗组脱落2例,对照组剔除1例、脱落4例.剔除脱落病例后共109例,治疗组56例,男15例,女41例,平均年龄(28.02±4.85)岁,病程0.25~3年;对照组53例,男19例,女34例,平均年龄(27.23±4.54)岁,病程0.25~1年.治疗组采用铍针治疗,一次性治疗,松解1~3个痛点,1周后复查,根据痛点分布可再治疗1次,松解1~3个痛点,第2周后采集数据.对照组采用针灸按摩仪治疗,每次治疗20 min,隔日1次,治疗6次为1个疗程,第2周后采集数据.两组治疗前后通过软组织张力测试仪测量局部软组织位移值、香蕉面积,用压痛测量仪测量压痛值,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记录VAS评分,后对上述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软组织位移值、压痛值高于对照组,香蕉面积和VAS低于对照组.治疗组临床痊愈30例,显效13例,好转12例,无效1例;对照组临床痊愈16例,显效19例,好转11例,无效7例.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铍针通过减轻肩胛部局部痛点的软组织张力,解除神经压迫和刺激,从而有效缓解肩胛肌筋膜炎患者的疼痛症状,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 标准骶骨侧位像上骶神经根管前缘线对置入骶髂螺钉的作用

    作者:蔡鸿敏;成传德;吴学建;王武超;汤金城;段卫峰;张川;李洪伟;李无阴

    目的:了解骶神经根管于S1、S2骶段内的方位、走行,探讨标准骶骨侧位像上骶神经根管前缘线对置入骶髂螺钉的作用.方法:将全骨盆2.0 mm层厚轴向平扫数据导入到Mimics 10.0,并应用其分别将骶骨、双侧无名骨、骶管及骶神经根管制作成3D图像并旋转至标准骶骨侧位及骨盆出入口位后观察骶神经根管的方位、走行.辨识标准骶骨侧位及骨盆出入口位X线片上骶神经根管并观察其特点.结果:在S1、S2骶段内骶神经根管始于同节段椎管的头端前缘的两侧,止于同节段骶前孔,其走行由头端、后方、内侧至尾端、前方、外侧;在X线片上其密度低,尤其在标准骶骨侧位像上常仅其前缘线显像且多有中断现象而需要仔细辨识.结论:在标准骶骨侧位像上辨识骶神经根管前缘线并以之作为骶髂螺钉安全通道的尾后界,则可以避免内置物进入神经根管及骶管,从而提高置钉的安全性.

  • 臭氧与曲安奈德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王兵;董桂芝;鞠衍馨;燕春山

    目的:比较曲安奈德、臭氧以及两者联合治疗轻型半月板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将MRI诊断为Ⅰ、Ⅱ级的半月板损伤患者119例,分为曲安奈德组、臭氧组和曲安奈德加臭氧联合组.曲安奈德组(A组)40例,男38例,女2例;年龄18~48岁,平均(25.34±6.34)岁;单膝36例,双膝4例;关节积液44膝.臭氧组(B组)39例,男37例,女2例;年龄19~50岁,平均(26.98±7.20)岁;单膝33例,双膝6例;关节积液40膝.曲安奈德加臭氧联合组(C组)40例,男37例,女3例;年龄18~47岁,平均(26.44±6.38)岁;单膝33例,双膝7例;关节积液39膝.3组分别以醋酸曲安奈德3 mg、浓度30 μg/ml的医用臭氧30 ml、两者联合行膝关节腔注射,每周1次,4次为1个疗程.治疗前与治疗后的1个月分别进行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和行MRI检查观察膝关节积液变化并比较.结果:3组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A组:35.68±4.15和65.55±7.66;B组:36.35±6.83和74.39±8.47;C组:36.62±6.03和95.47±4.78.3组治疗后膝关节评分均高于治疗前,C组较A、B组评分高,而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MRI检查所见关节积液征象的膝数,A组44膝,B组40膝,C组39膝;治疗后MRI检查所见关节积液征象的膝数,A组14膝,B组15膝,C组5膝.C组消除关节积液的效果优于A、B组,A组和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臭氧和曲安奈德治疗轻度半月板损伤对缓解症状、促进关节功能恢复、消退关节积液均有效果,两者联用,效果更佳.

  • 手法闭合复位经皮微创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刘印文;卫晓恩;高宁阳;李志强;匡勇;郑昱新;顾新丰;詹红生;石印玉

    目的:采用手法闭合复位经皮运用锁定接骨板微创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与常规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比较两种方法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4月至2012年3月,75例肱骨近端骨折,男26例,女49例;年龄22~80岁,平均52.1岁;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2.2d;分为微创组和常规组.微创组33例,男12例,女21例;平均年龄(47.30±8.72)岁;Neer分型Ⅱ型22例,Ⅲ型11例;在手法闭合复位后,采用锁定接骨板经肩峰下三角肌小切口插入固定进行治疗.常规组42例,男16例,女26例;平均年龄(49.10±9.29)岁;Neer分型Ⅱ型27例,Ⅲ型15例;手术经常规的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显露骨折端,直视下复位后用锁定接骨板固定治疗.分别记录两种术式的手术操作时间、出血量和手术切口长度;应用VAS评分记录术后1、3d手术伤口疼痛情况;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时间,随访记录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对疗效进行评定并进行两组比较,同时比较两种患者术后肩关节正位X线片上肱骨近端颈干角.结果:75例均获随访,时间8~24个月.微创组手术切口(6.74±0.38) cm,常规组(16.82±1.74) cm,微创组较常规组切口小;微创组出血(110.15±29.49) ml,常规组(326.19±59.71)ml,微创组较常规组出血少;微创组手术时间(48.60±10.18) min,常规组(68.84±16.22) min,微创组较常规组手术时间短.常规组3例出现骨不连并再次手术,2例出现肱骨头坏死.微创组Constant-Murley评分88.94±2.57,常规组86.00±3.36,微创组评分高于常规组.结论:手法复位经皮运用锁定接骨板微创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既能减少手术创伤,又能保证关节的早期功能活动,使肩关节功能迅速恢复,具有创伤小、血运破坏少、固定可靠等优点,与常规手术方法相比更具有优势.

  • 改良前入路髂腹股沟切口治疗骨盆及髋臼骨折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樊晓海;时培晟;薛云;周顺刚;邓晓文;李旭升

    目的:通过对63例骨盆及髋臼骨折患者手术前入路的治疗过程回顾性分析,获得改良髂腹股沟入路方法.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13年1月应用髂腹股沟前入路手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63例,男45例,女18例;年龄12~68岁,平均(37.71±13.41)岁.分别选用标准前入路和改良前入路手术处理,标准前入路(A组)手术处理37例,男26例,女11例,年龄(38.49±13.64)岁;改良前入路(B组)手术治疗26例,男19例,女7例,年龄(36.62±13.29)岁.观察比较两组手术切口(从切皮至完成髂腹股沟前方3个“窗口”)暴露时间、其间失血量、切口关闭时间,并采用Majeed功能评分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比较,B组手术从切皮至完成髂腹股沟前方3个“窗口”暴露时间较短(P=0.006),失血量(暴露过程中出血)较少(P=0.002),关闭髂腹股沟切口时间短(P=0.002),而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全组获得随访,时间3~36个月,平均(18.6±9.2)个月.术后随访期间未发现内固定松动及螺钉钢板断裂.骨折复位情况根据Matta标准评定:A组优28例,良8例,可1例;B组优20例,良5例,可1例.髋关节功能根据Ma-jeed评分标准,A组优20例,良12例,中4例,差1例,平均(82.51±9.72)分;B组优13例,良10例,中3例,差0例,平均分(80.54±10.79)分.结论:改良入路能提供良好的术野暴露范围,不易损伤到腹股沟韧带下方股神经及股动静脉,无须切开腹股沟管,可以避免出现腹股沟疝的发生,也减少了手术步骤,缩短了操作时间.

  • 电针在膝骨性关节炎关节镜清理术后增效作用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尹毅;赵燕

    目的:探讨电针在膝骨性关节炎关节镜清理术后的增效作用.方法:2008年5月至2010年7月,收治膝骨性关节炎患者78例(78膝),分为两组,其中试验组42例,男16例,女26例;年龄41~63岁,平均(53.62±6.53)岁;病程8 ~24个月,平均(10.35±6.42)个月;采用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术结合术后电针治疗.对照组36例,男14例,女22例;年龄40~62岁,平均(54.34±7.67)岁;病程6~25个月,平均(11.94±5.13)个月;采用单一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治疗.两组患者术后均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和膝关节屈伸功能锻炼.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VAS)和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15.6个月.末次随访时试验组和对照组VAS较术前降低,而Lysholm评分除支撑外,其余各项评分均较疗前升高.两组治疗后VA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ysholm评分在跛行、疼痛、肿胀、爬楼及下蹲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交锁和不稳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具有明显缓解临床症状、体征,改善膝关节活动度的作用,在膝骨性关节炎关节镜清理术后具有显著增效作用,其远期疗效优于单用关节镜清理术,对膝关节的功能改善更具优越性,是值得临床推荐的一种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中西医结合疗法.

  • 关节镜松解术结合手法治疗肩凝症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何勇;肖涟波;王念宏;欧阳桂林

    目的:比较关节镜松解术后采用常规康复方法及结合应用手法治疗难治性肩凝症的疗效,评价手法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07年3月至2010年7月,对符合肩凝症诊断标准、接受关节镜下粘连松解术的48例48肩(左肩23例,右肩25例),分为手法治疗组和常规康复治疗组.常规康复治疗组26例,男11例,女15例;手法治疗组22例,男9例,女13例.手法治疗组除术后常规康复外接受手法推拿干预,手法治疗原则初期为活血止痛,后期为松解粘连、滑利关节,推拿治疗时间每次20 min,每日2次,共治疗10d.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记录术前、术后各随访点的ASES评分及肩关节活动范围.结果:48例均获随访,时间4~25个月,平均(12.54±5.78)个月.术后1个月时,手法治疗组ASES评分和肩关节前屈活动度优于常规康复治疗组,末次随访时两组的各项随访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关节镜松解术结合术后手法治疗,有助于加快肩凝症患者的早期康复进程,帮助其尽早重返社会,但其远期关节功能与术后常规康复治疗相比无明显差异.

  • 拇趾外翻足负重位和非负重位下X线测量指标与跖骨头下疼痛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龚浩;桑志成;温建民;孙卫东;胡海威;张永超;左建刚;王海雄

    目的:通过拇外翻足负重位和非负重位X线测量指标分析,探讨拇外翻畸形时足弓塌陷程度与跖骨头下疼痛的相关性.方法:对2012年5月至2012年10月120例(240足)拇外翻患者跖骨头下疼痛观察并摄患足负重位和非负重位下X线正侧位片,分别测量拇外翻角(HVA)、1-2跖间角(IM1-2)、1-5跖间角(IM1-5)、内弓顶角和前弓角,比较其负重与非负重位下的差异,并分析其(除HVA)差值与拇外翻畸形、跖骨头下疼痛的相关性.结果:120例拇外翻患者240足中148足存在跖骨头下疼痛,拇外翻足负重位IM1-2、IM 1-5、内弓顶角较非负重位均明显增加,而拇外翻角和前弓角则反之;负重与非负重位下IM1-2、IM1-5、内弓顶角的差值与拇外翻畸形程度及跖骨头下疼痛密切相关.结论:拇外翻足弓塌陷程度随拇外翻畸形的增加而加重,跖骨头下疼痛随着足弓塌陷程度加重而加重.通过足负重、非负重位下X线测量指标分析可评价拇外翻足弓塌陷程度,对防治跖骨头下疼痛有重要意义.

  • Fernandez Ⅳ型桡骨远端骨折脱位的微创治疗

    作者:费俊梁;梁斌;蒋纯志;王黎明

    目的:探讨采用小切口微创复位腕关节动力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治疗FernandezⅣ型桡骨远端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1月至2012年10月,选取桡骨远端骨折(FernandezⅣ型,韧带附着点撕脱型骨折)合并桡腕关节脱位患者19例,男14例,女5例;年龄22~42岁,平均36.5岁.采用微创复位,安装动力外固定支架,克氏针维持固定桡腕关节面及纠正背伸不稳、掌屈不稳.测定腕关节的活动范围和影像学指标,对腕关节功能进行Gartland-Werley评分评定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无钉道感染、固定松动和医源性神经血管损伤.行标准腕关节正侧位X线摄片,测量得桡月角(9.5±3.3)°,舟月角(51.3±11.2)°,桡骨远端长度(11.2±1.8)mm.随访未出现再移位,无桡腕关节的半脱位或背伸不稳、掌屈不稳.术后3个月Gartland-Werley功能评分3.02±3.05.结论:FernandezⅣ型桡骨远端骨折脱位采用小切口微创复位腕关节动力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有限内固定的治疗方案疗效确切,可恢复正常桡月角、舟月角及桡骨远端长度.

  • C形臂X线透视下经皮空心螺钉微创内固定治疗骨盆前后环骨折

    作者:黄光平;戢勇;赖伟;唐旭;吴国勇;田鹏;项舟

    目的:探讨在C形臂X线透视下经皮空心螺钉微创固定治疗骨盆前后环骨折的效果及相关注意事项.方法: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采用C形臂X线透视下经皮微创空心螺钉内固定方法治疗骨盆前后环不稳定骨折19例,男13例,女6例;年龄22~58岁,平均41岁;车祸伤11例,高处坠落伤8例.单纯前环骨折3例,前后环均骨折16例,其中骶髂关节脱位9例,骶骨骨折7例,髂骨骨折2(1例累及骶管).根据Tile分型:C型15例,B型4例.观察内容包括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骨折复位情况、并发症、功能恢复情况等,固定方法包括骶髂螺钉固定、耻骨支空心钉固定、耻骨联合分离空心钉固定.结果:解剖复位10例,满意复位8例,不满意复位1例.骨折愈合时间8~12周,平均10周,无伤口感染、骨折不愈合发生.根据Majeed功能评价:优12例,良6例,可1例.结论:C形臂X线透视下经皮空心螺钉微创内固定治疗骨盆骨折具有创伤小、术中失血少、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固定可靠、无须输血、可以早期功能活动等优点,能很好地重建骨盆环的稳定性,但是对术者的技术要求较高,应有充分的术前准备.

  • 超关节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

    作者:刘大诚;杨效宁;黄长智;孙一公;戴醒明

    目的:讨论超关节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切开内固定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3年9月至2011年4月应用超关节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36例高能量损伤的Pilon骨折患者.男25例,女11例;年龄16~72岁,平均38岁.患者术前可以通过常规X线检查或行三维螺旋CT检查明确诊断.术后采用AOFAS评分标准对疗效进行评定.对于骨折断端是粉碎的、不平整的,可以用螺钉、克氏针或钢丝固定,无须剥离骨膜,可以使骨折断端和骨折块之间相互靠拢以增强稳定性,然后超关节外固定支架固定.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4~27个月,平均13个月.32例伤口Ⅰ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2~6个月,平均3个月.踝关节活动度和骨折愈合按AOFAS评分标准进行评定,总分88.2±3.6;优13例,良20例,可3例.12例发生针孔感染,5例出现针孔处疼痛,1例因过度负重导致固定针断裂,经处理均获得痊愈.无神经、血管损伤及骨髓炎等并发症.结论:超关节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切开内固定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固定确切、操作简单、符合生物力学固定原则,有利于骨折愈合.

  • 指动脉双叶皮瓣修复拇指皮肤套状缺损

    作者:张扬;辛畅泰

    目的:探讨应用指动脉双叶皮瓣修复拇指套状缺损的可行性.方法:自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对45例拇指套状缺损患者采用指动脉双叶皮瓣修复治疗.男39例,女6例;年龄19~46岁,平均32岁.平甲根平面的掌侧皮肤和甲床缺损18例,拇指末节皮肤套脱19例,整个拇指皮肤套脱8例.根据拇指皮肤缺损情况,分别于中指尺侧和环指桡侧设计皮瓣的2个叶,以中环间的指总动脉及其向中指及环指的2个指固有动脉为血管蒂,皮瓣携带指固有神经,将皮瓣转位后瓦合覆盖拇指外露指骨.皮瓣供区用全层皮片植皮,观察皮瓣的外观、质地、颜色和耐磨性,植皮区外观、颜色和凹陷,皮瓣的感觉,手指活动等.结果:所有患者皮瓣及植皮区组织全部成活,完成随访43例,平均随访25个月.失访2例,皮瓣色泽及质地与健侧拇指指腹相近,两点辨别觉平均(4.2±0.3) mm.植皮区,皮肤颜色略深于周围皮肤.结论:应用指动脉双叶皮瓣修复拇指套状缺损是风险小、成功率高、修复效果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 非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假体固定界面骨整合力学分析

    作者:李永奖;张力成;张美超;杨国敬;林瑞新;蔡春元;钟世镇

    目的:探讨不同假体粗糙面和界面压配下,非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假体固定界面初始稳定性以及对骨长入,继发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Mimics软件模拟髋关节置换术重建人工髋关节三维可视化模型.构建假体柄-骨界面摩擦系数为0、0.15、0.40及1.00,代表不同的假体表面粗糙程度;根据实际操作,构建假体柄-骨界面压配为0、0.01、0.05及0.10 mm,选择人体45%步态相模拟人体攀爬楼梯工况,计算并比较骨-假体界面的微动以及相对应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界面压配为0.05 mm情况下,摩擦系数为0、0.15、0.40和1.00相对应的假体-骨界面正向压力分别为230、231、222和275 MN,随着摩擦系数的增加,正向压力总体趋势变化不大;界面的相对滑移量分别为0.529、0.129、0.107和0.087 mm,表明两界面之间的相对滑移量不断减少.摩擦系数为0.40情况下,界面压配为0、0.01、0.05及0.10 mm相对应的假体-骨界面摩擦力分别为56.0、67.7、60.4和49.6 MN,界面的相对滑移量分别为0.064、0.062、0.043和0.042 mm,说明随着压配量的增加,股骨假体与骨通道之间的正向压力呈下降趋势,摩擦力在压配量为0.01 mm时达到大值,界面之间的相对滑移量则不断减少.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和骨组织之间存在骨改建、骨整合的动态过程,其程度决定了假体的远期使用效果.骨-假体界面的间隙和摩擦系数是决定骨假体界面骨整合的关键因素.

  • 髋臼后柱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技术的解剖学研究

    作者:吕荷荣;何治勇;王艮存;何炯成

    目的:确定后柱各个区域放置螺钉的佳角度和长度,解决后柱中部区域拧入螺钉易穿入关节的难题.方法:取成年男性尸体标本10具,年龄20~74岁,平均54.5岁.自髋关节处去除双侧股骨,切除L5,自正中矢状面锯开骶骨及耻骨联合,得半骨盆标本20个,排除骨性异常.彻底剔除附着于骨盆的软组织,令标本自然风干备用.确定髋臼上下缘界限和髋臼后柱系列断面,制作髋臼后柱系列断面.在各断面上测量后柱宽、髋臼宽和髋臼后柱宽度百分比,测量各进钉点的螺钉角度和长度,测量数据用SPSS10.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平髋臼上1/2断面B、平髋臼1/2断面C、平髋臼下1/2断面D各进钉点的螺钉进钉角度和长度:在平髋臼上1/2断面B上,髋臼后柱外侧缘即髋臼后缘B0分别为41°和44.0 mm;髋臼后柱外1/2即B1分别为66°和42.2 mm;髋臼后柱1/2即B2分别为91°和59.5mm;髋臼后柱内1/2即B3分别为107°和64.0 mm;髋臼后柱内侧缘B4的大进钉角度和螺钉长度分别为123°和65.5 mm,小进钉角度和螺钉长度分别为109°和59.0mm.在平髋臼1/2断面C上,髋臼后柱外侧缘即髋臼后缘C0分别为39°和39.0 mm;髋臼后柱外1/2即C1分别为57°和36.0mm;髋臼后柱1/2即C2分别为74°和36.0 mm;髋臼后柱内1/2即C3分别为90°和36.0 mm;髋臼后柱内侧缘C4分别为106°和76.0mm.在平髋臼下1/2断面D上,髋臼后柱外侧缘即髋臼后缘D0分别为42°和35.5 mm;髋臼后柱外1/2即D1分别为61°和33.0 mm;髋臼后柱1/2即D2分别为81 °和32.0 mm;髋臼后柱内1/2即D3分别为100°和31.0 mm;髋臼后柱内侧缘D4分别为120°和74.0 mm.结论:髋臼后柱钢板螺丝钉技术中,在髋臼区的外1/4区、外中1/4区、内中1/4区和在内1/4区,钉后柱角分别为40°~60°、60°~75°、75°~90°、90°~平行于四方区,螺钉长度30 mm.

  • 小腿开放伤术后重度感染1例

    作者:朱芳兵;全仁夫;曾林如;郑文杰;杨军

    患者,男,46岁,2011年3月11日因“外伤致左小腿出血、疼痛4h”入院.入院查体:左小腿中下段前外侧见1个“V”形裂口,长约9 cm,皮缘挫伤重,出血,污染,创口内见腓浅神经裸露、挫伤,部分肌肉挫裂,足背侧皮肤感觉减退,踝、趾关节活动可,足背动脉搏动可及(图1a).患者合并高血压与糖尿病,完善相关检查后急诊在硬膜外麻醉下行清创探查缝合术.术中可见:创口深约1指,由外下方通达腓骨后上部,腓浅神经挫伤、裸露,连续性存在,趾长伸肌大部分,拇长伸肌、胫前肌部分及腓骨长短肌部分肌束挫裂,腓骨部分皮质外露;创口组织内粘附大量泥沙样污染物.术中延长创口,清除污染物和挫灭组织,双氧水盐水反复冲洗,碘伏消毒,肌肉部分修复,置皮片引流,关闭创口.术后常规抗感染活血补液对症治疗.术后24 h患者出现高热(体温39.5℃),畏寒,左小腿弥漫性红、肿、疼痛,创口渗液,脓性,灰白色,伴腐恶臭,创口周缘局部出现坏死表现,皮肤色加深、发黑,创缘皮肤按压有捻发感(图1b).

  • 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前痛预防的研究进展

    作者:高耀祖;陈崇伟;卫小春

    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是治疗终极膝关节病变的有效方法,能有效缓解疼痛,纠正畸形,改善功能,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患者的满意程度越来越被认为是评价TKA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膝前痛作为初次TKA后的常见并发症,是指发生于膝前或者髌骨周围的疼痛,这严重影响了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改善和其对手术的满意程度.因此,膝前痛的减轻成为TKA的重要目标.目前,认为膝前痛的主要机制是髌股关节的高接触应力造成的软骨下骨内压升高和并发于髌骨运行轨迹异常导致的髌骨周围软组织病变.近年来针对如何预防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前痛的发生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至今为止不管是髌骨置换,保留髌骨行髌骨周围去神经化,还是活动平台体都不能取得确切而良好的效果.由此可见,初次TKA后膝前痛的防治仍然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此问题的解决,需要对膝前痛发生原因、膝关节假体及髌股关节生物力学特性做进一步研究,并经过大规模的随机对照试验的论证.

  •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争议与探索

    作者:王跃

    全膝关节置换术是膝关节终末期病变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手术后的疼痛是至今尚未根本解决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本期4篇论文围绕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1-4].其中1篇是关于围手术急性疼痛的多模式镇痛中引入经皮神经电刺激辅助镇痛的研究[1].当前围手术期的镇痛采用的多模式方法主要以药物镇痛为主,虽然疗效显著,但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仍然时有发生.将经皮神经电刺激这一类物理疗法引入到围手术期镇痛,是对多模式镇痛中提高疗效和降低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有益探索.另外3篇,主要研究了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期的疼痛,分别从髌骨置换与保留、内侧副韧带剥离手术技术以及假体设计改良3个方面对手术后膝前痛的影响做了富有成效的探索[2-4].国际上有关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期疼痛的讨论很多都集中在膝前痛和髌骨相关并发症上,而术后膝前痛是否与髌骨置换或髌骨保留有关一直是争论的焦点.

  •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髌骨置换与髌骨截骨疗效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唐晓波;董佩龙;王健

    目的:比较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髌骨截骨和髌骨置换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2004年4月至2011年4月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52例(54膝),分为髌骨置换组和髌骨截骨组.髌骨置换组24例24膝,其中男13例,女11例,年龄53~78岁;髌骨截骨组28例30膝,男16例,女12例,年龄55~79岁.术后对其进行临床评价,包括膝关节评分(HSS评分系统),髌骨评分(Feller评分标准),膝关节活动度(ROM),患者满意度,髌骨相关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20~80个月,平均56个月.髌骨置换组HSS评分由术前38.4±8.2提高为末次随访时的91.2±8.6,Feller评分由13.6±6.2提高为25.2±4.2,膝前痛分数由3.9±3.2提高为11.2±3.7,ROM由(78±26)°提高为(108±18)°.髌骨截骨组HSS评分由术前39.5±8.4提高为末次随访时的91.0±8.5,Feller评分由13.4±6.5提高为25.6±4.0,膝前痛分数由3.7±3.1提高为11.3±3.6,ROM由(76±27)°提高为(110±19)°.术后满意度髌骨置换组91%,髌骨截骨组89%;髌骨相关并发症髌骨置换组16.7%,髌骨截骨组10.0%.两组术后HSS评分、Feller评分、膝前痛分数及RO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髌骨相关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髌骨截骨组低于髌骨置换组.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髌骨置换与髌骨截骨均能明显改善膝关节功能和减轻疼痛,髌骨相关并发症与髌骨的处理方式有关,但术后膝前痛及患者满意度与髌骨的处理方式无关.

  •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胫骨内侧疼痛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柴伟;孙长鲛;倪明;张国强;张强;沈研;周勇刚;陈继营;王岩

    目的:比较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采用骨膜剥离器和电刀松解内侧副韧带及鹅足后发生膝前痛的差异.方法:2009年9月至2012年9月,选取解放军总医院行单侧初次膝关节置换的患者共220例,分为骨膜剥离器组和电刀组.骨膜剥离器组110例,男47例,女63例,平均年龄(58.8±17.2)岁,膝内翻(14.0±3.5)°,体重(65.6±12.8) kg,体重指数(body massindex,BMI) (26.6±3.6) kg/m2;电刀组110例,男49例,女61例;平均年龄(59.6±16.7)岁,膝内翻(15.0±4.7)°,体重(66.4±13.4) kg,BMI(27.4±4.1) kg/m2.平均随访时间24.6个月,术后评定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AKS膝评分、VAS疼痛评分和HS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发生.术后3例发生感染(电刀组2例,骨膜剥离器组1例),行Ⅱ期翻修手术,使用TC3假体及抗生素骨水泥固定,随访期间未再发生感染.20例出现膝前区疼痛,其中电刀组4例,骨膜剥离器组16例,电刀组膝前区疼痛发生率低于骨膜剥离器组.末次随访时AKS膝评分和HSS评分电刀组高于骨膜剥离器组,VAS电刀组低于骨膜剥离器组.结论:与使用骨膜剥离器松解内侧副韧带及鹅足相比,使用电刀术后膝前痛发生率降低.

  • 改良型股骨假体对降低初次后稳定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髌骨弹响综合征发生率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刘扬波;袁健东;陈成帷;张超;陈凯;陈雷

    目的:探讨改良型股骨假体应用于初次后稳定型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方法:2012年4月1日至2013年1月1日,因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入院,由同一位主任医生完成的初次后稳定型全膝关置换术病例,共156例.61例使用改良型股骨假体,男7例,女54例,平均年龄(68.34±5.41)岁;95例使用普通股骨假体,男14例,女81例,平均年龄(69.92±5.11)岁.观察并记录156例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Insall-Salvati指数、假体型号、髌骨弹响综合征发生率、术后下肢力线及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平均随访45.31周(36~56周),记录每例患者随访时的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AKS评分).结果:改良型股骨假体组髌骨弹响综合征发生率为0,低于普通股骨假体组的11.48%,且术后膝关节活动度(110.98±10.32)°,优于普通股骨假体组(107.05±8.61)°.术后随访4次,在术后21~28 d改良型股骨假体组膝关节评分129.79±9.63,优于普通股骨假体组126.85±7.79.结论:采用改良设计的新型股骨假体能降低髌骨弹响综合征发生率,并获得更好的早期膝关节功能恢复.

  • 经皮神经电刺激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多模式镇痛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章权;章建华;童培建

    目的:观察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多模式镇痛方案中的应用疗效.方法:2009年3月至2012年5月在浙江省中医院骨伤科就诊,诊断为膝骨性关节炎需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0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术前口服塞来昔布,术中行膝关节腔周围注射,术后口服塞来昔布、硫酸吗啡控释片.试验组术后增加使用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每日1次.患者于术后24h开始做膝关节功能锻炼.记录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膝关节活动角度、不良反应等.结果:术后24、48、72 h及术后1周,试验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分别为3.39±0.69,2.79±0.51,2.16±±0.52,1.07±0.57,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80±0.86,3.22±0.58,2.53±0.54,1.38±0.52.术后24、48、72 h及术后1周、2周,试验组患者的膝关节被动活动角度分别为(30.67±3.65)°,(39.17±3.96)°,(47.83±4.86)°,(93.67±7.30)°,(107.67±7.51)°;术后72 h及1、2周主动活动角度分别为(29.83±5.33)°,(78.33±8.24)°,(95.17±5.94)°;均高于对照组的(28.67±3.92)°,(36.83±4.25)°,(45.17±5.17)°,(89.83±7.25)°,(103.17±7.37)°和(24.17±10.26)°,(73.83±9.07)°,(91.33±7.42)°.试验组19例膝部皮肤出现不同程度环形瘀血性压迹,5例出现局部水泡.结论:将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多模式镇痛可以降低患者术后疼痛评分,促进术后膝关节功能尽早恢复.

中国骨伤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