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杂志
National Medical Journal of China 중화의학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4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376-2491
- 国内刊号: 11-2137/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腰骶部隐性脊柱裂在小儿非潴留性便失禁发生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腰骶部隐性脊柱裂(SBO)在小儿非潴留性便失禁(NRFI)发生中的临床意义及其病理特点.方法 对27例NRFI患儿(合并SBO组21例,未合并SOB组6例)及226例无胃肠道、泌尿系统和神经系统症状的患儿(对照组)进行腰骶椎X线片、盆底神经电生理、结肠传输试验、直肠肛管向量测压和盆底肌电图等检查,分析SBO和NRFI临床症状与肛门直肠功能改变的关系.结果 NRFI患儿中SBO发生率为78%(21/27),明显高于对照组[24%(54/226)].反映支配肛门外括约肌神经功能的会阴-肛门反射潜伏期分别为(52±20)、(29 ±9)和(23 ±7)ms,NRFI合并SBO组明显长于NRFI未合并SBO组和对照组(均P<0.05);反映结肠传输功能的全结肠传输时间分别为(41±17)、(24±5)和(29±8)h,NRFI合并SBO组明显长于NRFI未合并SBO组和对照组(均P<0.05);反映肛门内括约肌功能的静息向量容积在NRFI合并SBO组、NRFI未合并SBO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76 ±283)、(278±133)和(662±311)cm×am Hg2,反映肛门外括约肌功能的收缩向量容积分别为(564 ±287)、(400±169)和(934±426)cm × cm Hg2,两个病例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SBO是NRFI的主要原因,治疗上应采取神经功能恢复为主的治疗措施.
-
威廉斯综合征儿童的视觉注意功能
目的 探讨威廉斯综合征(WS)儿童的视觉注意功能.方法 2004年7月至2007年1月共135例儿童参加了测试.WS组22例,平均12(6~16)岁,其中男13例,女9例;唐氏综合征(Ds)组25例,平均年龄12(7~16)岁,男21例,女4例;同年龄对照组45名,平均年龄12(6~16)岁,男27名,女18名;同智龄对照组43名,平均年龄4(2~8)岁,男23名,女20名.采用皮勃迪图片词汇测试(PPVT)进行智龄匹配.使用一套视觉搜索任务测试4组儿童的选择性注意、转移性注意和持续性注意功能并进行比较.结果 (1)单目标搜索任务中,没有与目标相似的干扰因素存在时,WS组儿童的正确反应率比同年龄对照组儿童低(71%±25% vs 87%±14%,P=0.001),平均反应时间长(5 s vs 3 s,P=0.000),平均反应距离长(相对单位:25 vs 18,P=0.000),与DS组儿童比较,WS组儿童平均反应时间较长(5 s vs 3 s,P=0.022),但是与同智龄对照组儿童的表现相当;错误类型分析发现仅形状错误发生率比同年龄对照组儿童高(15%vs 0,P=0.000).在增加与目标刺激颜色相同、形状相近的干扰刺激后,WS组儿童的表现比同年龄对照组及同智龄对照组都差,表现为正确反应率低(39%±20%vs 77%±23%vs 66%±23%,均P=0.000),平均反应时间长(13 s vs 3 s vs5 s,均P=0.000),搜索距离长(41 vs 20 vs 27,P=0.000、P=0.004),形状错误发生率比同年龄对照组及同智龄对照组都高(14% vs 0 vs 7%,P=0.000、P=0.017),但是与DS组儿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双目标交替搜索的转移性任务显示WS组儿童的转移性注意正确反应率较同年龄对照组低,平均反应时间长,搜索距离长(52%±28%、11 s、54±27 vs 78%±22%、4 s、31±13,均P=0.000),各指标与DS组儿童及同智龄对照组儿童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WS组转移错误发生率比同年龄对照组和同智龄对照组儿童高(13%、0、4%,P=0.000、P=0.004).(3)警觉任务发现WS组儿童持续性注意的正确反应率较同年龄对照组儿童低(52%±25%vs 80%±21%,P=0.000),平均反应时间长(4 s±1 s vs 3 s±1 s,P=0.000),错误点击数高(8 vs 3,P=0.000),但和D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WS组儿童存在视觉注意功能缺陷.
-
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生活质量的多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生活质量(QOL)的危险因素,从而为早期识别QOL较差的高危病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403例ACS病人进行QOL测评,同时进行焦虑抑郁情绪测量及其他可能相关因素的收集.以QOL为因变量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心肌梗死172例(42.6%),不稳定性心绞痛74例(57.3%).其中84例(20.8%)有焦虑情绪,43例(10.7%)有抑郁情绪,144例(35.7%)同时有焦虑和抑郁情绪.年龄(r=-0.237,P<0.001),女性(r=-0.183,P<0.001),焦虑情绪(r=-0.211,P<0.001),抑郁情绪(r=-0.180,P<0.001)与躯体健康呈独立负相关.年龄(r=-0.117,P=0.01)、焦虑情绪(r=-0.215,P<0.001)、抑郁情绪(r=-0.169,P=0.004)与精神健康呈独立负相关,吸烟(r=0.157,P=0.001)与精神健康呈独立正相关.结论 高龄、女性、焦虑和/或抑郁情绪为ACS病人QOL差的危险因素.
-
冠状动脉心脏病伴有糖尿病患者的心绞痛特点分析
目的 提高对冠状动脉心脏病(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心绞痛特点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1日至2007年1月1日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4873例,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记录胸痛发作的症状.以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将胸痛症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比较,分析胸痛症状对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4873例研究对象中,冠状动脉明显狭窄的糖尿病患者1431例,表现为胸痛1组症状(非心源性胸痛)187例、2组症状(不典型心绞痛)492例及3组症状(典型心绞痛)752例.冠状动脉明显狭窄非糖尿病者2056例,表现为非心源性胸痛、不典型心绞痛和典型心绞痛的患者分别为297例、735例和1024例.糖尿病和非糖尿病组之间比较,无论是非心源性胸痛、不典型心绞痛和典型心绞痛,对于冠状动脉明显狭窄的诊断,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敏感性和特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临床症状对于冠心病诊断的准确性,胸痛3组症状优于2组症状,2组症状优于1组症状.在非糖尿病组,冠状动脉狭窄的支数与心绞痛的表现类型密切相关(P<0.01),而在糖尿病组,冠状动脉狭窄的支数与心绞痛的表现类型相关不明显(P=0.333).结论 典型心绞痛对于冠心病诊断的准确性较高.在非糖尿病患者中,胸痛特点能反映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
-
转化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大鼠膀胱出口梗阻后逼尿肌收缩功能障碍的关系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与大鼠膀胱出口梗阻(BOO)后逼尿肌收缩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 建立Wistar大鼠BOO模型(BOO 2周组11只;BOO 6周组10只),假手术组(8只)作为对照,测定离体逼尿肌肌条M受体激动剂刺激下收缩力,RT-PCR方法测定逼尿肌中TGFB1 mRNA、bFGF mRNA的表达,ELISA测定尿液中TGFβ1、bFGF 的水平.结果 在1×10-4、1×10-3 mmo/L氯化氨基甲酰胆碱(Carbachol)浓度下BOO 2周组的大逼尿肌收缩力[(0.96±0.11)、(1.98±0.21)g]大于对照组[(0.85±0.18)、(1.82 ±0.19)g,均P<0.05];大鼠在1×10-5、1×10-4、1×10-3和1 × 10-2 mmol/L Carbachol浓度下BOO 6周组的大逼尿肌收缩力[(0.19 ±0.02)、(0.65 ±0.06)、(1.12 ±0.08)和(1.40 ±0.19)g]均小于BOO 2周组[(0.24±0.03)、(0.96 ±0.11)、(1.98 ±0.21)和(2.16 ±0.21)g,均P<0.05]和对照组[(0.23 ±0.04)、(0.85 ±0.18)、(1.82 ±0.19)和(2.12 ±0.26)g,均P<0.05].TGFβ1 mRNA在对照组、BOO 2周组、BOO 6周组逼尿肌的表达分别为0.32 ±0.01、0.34 ±0.10和0.72 ±0.21,后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FGF mRNA表达分别为0.10±0.05、0.21±0.07和0.38 ± 0.1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离体逼尿肌收缩力与其TGFβ1 mRNA、bFGF mRN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均P<0.05).BOO 6周组尿中TGFβ1表达[(606±216)μg/mol肌酐]明显高于BOO 2周组[(131 ±49)μg/mol肌酐]和对照组[(107 ±22)μg/mol肌酐,均P<0.05].结论 逼尿肌bFGF mRNA表达随BOO进展持续升高,TGFβ1 mRNA在失代偿阶段表达才明显升高;尿液TGFβ1在大鼠BOO 6周时呈强表达,有可能成为预测BOO后逼尿肌收缩功能的指标.
-
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透明质烷和CD44表达对草酸钙晶体黏附的影响
目的 研究受损的肾小管上皮细胞中透明质烷(HA)和CD44分子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草酸钙晶体黏附于肾小管的关系.方法 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分别用含0.75%(vol/vol)乙二醇的饮水和普通饮水喂养,于喂养1 d和5 d后取其肾脏,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肾脏中HA和CD44的表达,并用偏光显微镜观察草酸钙晶体在肾小管中的滞留情况.结果 喂养1 d后,普通饮水组HA和CD44的阳性表达率均为25.0%,草酸钙晶体滞留比例为16.7%;乙二醇组分别为8.3%、16.7%和25.0%,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喂养5 d后,普通饮水组HA和CD44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3%和25.0%,草酸钙晶体滞留比例为16.7%;乙二醇组HA和CD44的阳性表达率及草酸钙晶体滞留比例分别为83.3%、75.0%和66.7%,明显高于普通饮水组(均P<0.05),且组织中草酸钙晶体只黏附于表达有HA、CD44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管腔面.结论 受损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表达HA和CD44分子与草酸钙晶体在肾小管中的滞留有密切关系.
-
奥曲肽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和Fas/FasL的表达
目的 探讨奥曲肽对人肝癌细胞抑制作用的机制,为奥曲肽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用奥曲肽4、7、10 μ g/ml作用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24、48、72 h,以空白作为对照组;采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流式细胞仪检测SMMC-7721凋亡;直接标记单克隆(CD95/CDl78)抗体法流式细胞仪检测SMMC-7721 Fas/FasL表达的变化.结果 奥曲肽在4、7、10 μg/ml d作用 SMMC-7721 24 h后,SMMC-7721凋亡率从8%升高为40%(P<0.05),Fas表达率从57%升高为76%(P<0.05),FasL表达率从54%升高为63%(P<0.05).结论 奥曲肽能诱导肝癌细胞(Hep SMMC-7721)凋亡的发生,而且能促进肝癌细胞Fas/Fasl基因的表达.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慢性马兜铃酸肾病大鼠肾脏中向肾小管周毛细血管丛内皮细胞的分化
目的 探讨Wistar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是否具有在慢性马兜铃酸肾病(CAAN)大鼠肾脏向肾小管周毛细血管丛(PTC)血管内皮细胞(EC)的分化潜能.观察MSC对CAAN的治疗作用.方法 经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和贴壁培养相结合的方法,从大鼠骨髓中提纯单核细胞,体外扩增、鉴定为MSC.将30只雌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①非移植组;②MSC移植组;③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大鼠.非移植组和MSC移植组经关木通水煎剂灌胃12周制作CAAN大鼠模型.第12周,MSC移植组经尾静脉输入1 ml MSC悬液;非移植组和正常对照组经尾静脉输入1 ml生理盐水.第16周留取血、尿、肾组织标本.肾组织连续切片,应用Y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免疫荧光染色等技术并作生化、病理、免疫组织化学、RT-PCR等检查.结果 第16周,MSC移植组肾脏可加Y染色体和EC标志抗原CD34双阳性细胞.非移植组与MSC移植组比较结果分别为:PTC密度(5.3±0.8)/0.13 mm2、(26.5±1.6)/0.13 mm2(P<0.0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积分光密度值为(2.8±0.4)×103、(14.7±1.7)×103(P<0.01).MSC移植组VEGF mRNA表达高于MSC移植组,肾间质纤维化相对面积小,生化指标明显低(均P<0.01).结论 MSC可分化为EC,对PTC具有修复作用,对CAAN具有治疗作用.
-
瓣膜性心肌病一例
患者男,40岁,间断胸憋9年余,于2005年6月21日拟诊为"瓣膜性心脏病"住我院治疗.患者9年前重体力劳动时出现胸闷,气短,平卧位加重,9年间活动耐量逐渐减低.
-
罕见染色体平衡易位t(13;15)(q11;q26)一家系二例
先证者,男,32岁,身高173 cm,体重72 kg,因婚后3年其妻于妊娠早期流产3次而就诊.3次早期流产均无明显诱因于妊娠2个月余自然流产.
-
前列腺癌治疗观念的更新
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在中国虽然较低,但近年来有逐年明显上升的趋势,预计在不久的将来有可能成为男性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前列腺癌的治疗方法很多,包括内分泌治疗、根治性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疗,以及局部冷冻、高能聚焦超声等治疗.本文就上述治疗方法的产生、发展和在当今扮演的角色做一评述.
-
晚期早产和母亲健康状况对新生儿发病风险的影响
在发展中国家早产是新生儿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早产增加了新生儿的发病和死亡风险.既往研究表明,晚期早产儿(孕34-36周出生)的短期或长期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远远低于早期早产儿(孕<34周出生),有些晚期早产儿甚至体重可以达到足月新生儿的标准,出生后按足月儿护理也为了不成文的规定.
-
第三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若干问题共识报告(2007年8月庐山)
迄今为止,我国已发布了两次关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 H. pylori)若干问题的共识意见,第一次是1999年在海南三亚会议提出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若干问题共识意见>--海南共识,于2000年发表;第二次是2003年安徽桐城会议提出的<幽门螺杆菌共识意见(2003·安徽桐城)>--桐城共识,于2004年发表.
-
关于一稿两投和一稿两用问题处理的声明
-
前列腺癌组织中TMPRSS2基因与ETS家族基因的多种融合亚型及其意义
目的 了解前列腺癌组织标本中跨膜丝氨酸蛋白酶2(TMPRSS2)基因与ETS转录因子家族成员ETS相关基因(ERG)、ETS变异体1(ETV1)及ETS变异体4(ETV4)基因之间的融合情况及意义.方法 采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32例前列腺癌患者及34例前列腺良性增生患者前列腺组织中TMPRSS2基因与ETS家族基因融合的TMPRSS2/ERG、TMPRSS2/ETV1、TMPRSS2/ETV4转录体;琼脂糖凝胶电泳阳性者,纯化PCR产物进行直接测序,用BLAST在线软件比对确定融合位点;分析融合基因与Gleason分级关系.结果 在32例前列腺癌患者组织标本中,检测到TMPRSS2/ERG融合基因17例(53.1%),含5种不同融合基因亚型,其中1种为新发现融合基因亚型(GenBank登录号:EU090248),单一标本中可检测到1种以上TMPRSS2/ERG融合基因亚型;检测到TMPRSS2/ETV1融合基因2例(6.3%),为新发现融合基因亚型(GenBank 登录号:EU090249);未检到TMPRSS2/ETV4融合基因型.34例前列腺良性增生组织标本中均未检测到TMPRSS2/ERG、TMPRSS2/ETV1和TMPRSS2/ETV4融合基因型.按Gleason评分值分为中分化与低分化的两组前列腺癌组织标本之间融合基因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9).结论 前列腺癌组织中存在TMPRSS2/ERG和TMPRSS2/ETV1融合基因及多种亚型;前列腺癌融合基因的发现有望为前列腺癌的发病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
DIM增强去甲氧柔红霉素对人前列腺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目的 观察3,3-二吲哚基甲烷(DIM)与去甲氧柔红霉素(IDA)联合应用对人前列腺癌细胞(PC-3M)的生长抑制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应用MTT法检测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术及吖啶橙染色分析PC-3M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变化;分别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凋亡相关的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9(caspase 9)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0.5 mg/L的IDA与60 μmol/L的DIM联用,使0.5 mg/L的IDA对肿瘤细胞生长抑制率由27.8%提高到69.9%;诱导凋亡的效应由3.2%提高到47.0%,相当10倍剂量(5 mg/L)IDA产生的效应.RT-PCR和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两药联用明显增强caspase 9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论 DIM能显著增强IDA对PC-3M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其机制与凋亡诱导效应有关.
-
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生活质量评估——FACT-P问卷调查
目的 比较T3与T4期前列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各种治疗方式对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列腺癌治疗功能评价(FACT-P)问卷,以书信调查的形式,研究45例曾住院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生活质量,其中T3期患者33例,T4期12例,比较T3及T4期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内分泌治疗,手术治疗加内分泌治疗,内分泌治疗加外放疗这3种治疗方式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从一般情况看:大部分患者并没有感到明显的不适,大部分患者及他们的家庭已经接受了患病的现实,约9l%的患者与他们的医生建立了相互信赖的关系.约60%的患者对他们的生活现状感到满意;但20%的患者担心自己的身体状况会变糟,约23%的患者受到疼痛的困扰.约96%的患者在过去1年中没有性生活,只有4%拥有勃起功能.T3期前列腺癌患者在身体状况,社会/家庭,生活状况及前列腺癌特异(PCS)生活质量等方面的评分均优于T4期患者(均P<0.05).3种治疗方式下所反映的一般肿瘤治疗生活质量(FACT-G)及前列腺癌特异生活质量(PCS)评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3期前列腺癌患者在FACT-P中所反映的身体状况,生活状况方面明显优于T4期肿瘤患者,3种治疗方式对患者的FACT-G及(PCS)生活质量的影响相当.
-
核小体结合蛋白1在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中的作用
目的 明确核小体结合蛋白1(NSBP1)在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PC-3)中的生物学功能.方法 通过RNA干扰技术,使PC-3细胞中的NSBP1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然后用胆囊收缩素(CCK)-8法观察细胞活性的变化,用流式细胞光度术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 NSBP 1的表达抑制后,从60 h开始PC-3 细胞活性(A值为0.329±0.017与0±386±0.022)有显著下降(P<0.05),抑制率到108 h达到高峰(27.5%).流式细胞光度术检测结果显示,NSBP1抑制后的PC-3细胞的G2M+S期细胞百分率也从60 h开始(31.7%±2.0%)与对照组(37.3%±2.5%)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BP 1在前列腺癌PC-3细胞中,对维持细胞活性及促进细胞生长增殖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