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杂志
National Medical Journal of China 중화의학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4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376-2491
- 国内刊号: 11-2137/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肝细胞癌患者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多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肝细胞癌(HCC)患者临床及肿瘤影像学特征,探讨HCC患者肝移植(LT)术后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0月至2009年7月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30例(男210例、女20例,中位年龄50岁)因HCC行LT术患者的临床及肿瘤影像学特点,将这些特点视为肿瘤复发的预测因素.运用Kaplan-Meier法计算HCC患者LT术后生存率,绘制不同预测因素水平HCC患者LT术后的无瘤生存曲线.分别运用Log-rank test及Forward Conditional Cox 回归分析对预测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得到肿瘤复发相关危险因素和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定期随访3 ~6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9个月),230例HCC患者LT术后在随访期间,肿瘤复发患者77例,无肿瘤复发患者153例,死亡63例.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4%、75%、69%,累积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3%、65%、63%.单因素分析HCC患者LT术后肿瘤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为(P<0.05):患者年龄<50岁、超出米兰标准、TNM分期Ⅱ~Ⅲ期、肿瘤数目≥2、活性肿瘤大直径>5 cm、肝移植术前介入治疗后活性病灶直径减小小于原病灶直径的30%、肿瘤分布>1叶、肿瘤边界不清晰、肿瘤的病理分级差、术前血清AFP浓度>400 μg/L、活性肿瘤直径总和≥7.7 cm及门静脉癌栓.多因素分析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为(P<0.05):肿瘤的病理分级差、术前血清AFP浓度>400 μg/L、活性肿瘤直径总和≥7.7 cm及门静脉癌栓.结论 HCC患者LT术后肿瘤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为:肿瘤的病理分级差、术前血清AFP浓度>400 μg/L、活性肿瘤直径总和≥7.7 cm及门静脉癌栓.HCC患者LT术前积极的介入治疗有助于减少患者术后复发.
-
白内障筛查及早期手术在防盲治盲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以消除白内障为目标的防盲治盲新模式.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组织眼科普查团于2006年10月至2011年10月在浙江温州的10个县市100多个乡镇,抽取50岁以上人群开展白内障筛检工作,将适合手术的患者接至医院,利用省级三级甲等医院先进的诊疗技术、高水平医疗服务和管理体制等方法,对白内障患者实施技术成熟的“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结果 共筛检人数36 681人,确定需要手术者为10 090人.5年共完成手术例数为7624例.患者手术脱盲率为99.3%,脱残率为95.0%.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0.8%,并能在处理后恢复正常.结论 此模式是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大规模的,可推广复制的“高质量、低耗费、高效率、与政府及社会联动”的防盲治盲新模式.
-
慢性扩张性脑内血肿4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慢性扩张性脑内血肿(CEICH)的诊断依据和处理原则.方法 对1987年6月至2012年1月山东省潍坊市人民医院、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等4家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42例CEICH的资料42例CEICH患者的发病过程、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术中所见、病理结果、术后随访等方面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本组患者病程22 d至10年,均为慢性起病,其中23例误诊(54.8%),分别误诊为囊性胶质瘤、脑囊虫病、脑脓肿、肿瘤卒中等.自1997年6月年以来误诊率下降为19.0%.38例患者进行了开颅手术治疗,4例行血肿穿刺引流术.无手术死亡病例,33例恢复良好,9例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随访1~21年,1例患者于术后10年复发,1例多发性CEICH,未手术处理的2个小病变1个7年后有所增大,另外1个自行消失.结论 诊断CEICH的依据:(1)影像学提示脑实质内的囊性占位性病变;(2)病灶周围有圆形或类圆形不规则强化;(3) MRIT1WI呈混杂信号的同心圆板层状结构(“年轮征”);(4)CTA、MRA、DSA显示病灶区异常血管影;(5)缓慢进展的颅内高压症状和临床体征.有占位效应和临床症状的血肿应予手术清除血肿和异常组织,并切除包膜,小血肿(<2 cm)可随访观察.
-
烟雾病搭桥手术前后围手术期局部脑皮层血流动力学研究
目的 为进一步证明高灌注的存在和高灌注损害发生的危险时间窗,以便指导术后临床治疗、预防高灌注再损伤及高灌注突破出血可能性.方法 对象为2008年8月至2009年12月在北京天坛医院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STA-MCA)术治疗的烟雾病患者35例,男22例,女13例,年龄5 ~55岁,平均29岁,其中儿童10例.应用激光多普勒(LDF)连续分别测量吻合前、吻合刚完、麻醉刚醒、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第4天、第5天及第6天的局部脑皮层血流变化值( PU值),从而得到局部脑血流灌注变化趋势.结果 吻合前局部皮层平均脑血流值(即LDF的基线值)(69±24) PU、吻合刚完时是(66±74) PU、麻醉清醒时(123±23) PU、术后第1天(297±17) PU、第2天(302 ±31)PU、第3天(317±26)PU、第4天(272±46) PU、第5天(363±54) PU及第6天(367±24) PU.结论 进一步证实了STA-MCA术后存在局部高灌注,发现了高灌注损伤可能发生的危险时间窗.证实了STA-MCA吻合术对烟雾病是个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手段,它能够明显地增加局部脑皮层的血流灌注.
-
维生素D受体基因Tru9I位点多态性与重症肌无力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Tru9I位点多态性与重症肌无力(MG)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PCR-RFLP)多态性方法检测2006年12月至2010年7月于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和北京友谊医院神经科诊治的MG患者和健康对照组VDR基因Tru9I位点的多态性,并观察其与MG易感性、严重程度和激素近期疗效的相关性.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发病年龄≥15岁的患者中,女性TT基因型和tt基因型比例低于对照组女性,而Tt基因型高于对照组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847,P=0.012).因t等位基因为变异型,故将携带t等位基因的基因型(Tt+tt)合并,发现女性Tt+ tt比例(58/139,41.7%)高于对照组女性( 56/189,2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70,95% CI 1.07~3.41,x2=5.169,P=0.023).女性t等位基因的比例(61/278,21.9%)高于对照组女性(65/378,17.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严重程度和不同激素短期疗效的MG患者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DR基因Tru9I位点多态性可能与发病年龄≥15岁的女性MG发病风险相关.
-
老年转子间骨折外科治疗方法选择
目的 对老年转子间骨折手术方式选择的长期疗效随访并分析.方法 分析安阳市三个市级医院骨科2005至2009年手术治疗的老年转子间骨折402例,参照Singh指数分型方法的分类法指导选择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内固定术实施治疗,其中Ⅰ型骨折17例(4%),Ⅱ型骨折49例(12%),Ⅲ型骨折287例(72%),Ⅳ型骨折48例(12%).应用针对性的生活动作功能评分随访术后1~5年,统计骨科并发症、康复时间和功能评分结果.结果 骨折分型指导术式选择治疗,术后多数患者术后1个月恢复自理.术后3个月及1年关节功能随访优良率分别为:Ⅰ型为70.6%和100.0%;Ⅱ型内固定为57.9%和89.4%,Ⅱ型关节置换为85.7%和86.7%;Ⅲ型为85.4%和92.0%;Ⅳ型为72.9%和87.5%.Ⅱ型骨折内固定失败2例(5%),关节置换感染6例(1.9%).5年随访未发现髋臼过度磨损、假体松动等远期并发症.结论 合理的手术方式选择可以显著降低术后内固定术失败率,缩短康复周期,远期随访结果满意.
-
游离脂肪酸对滋养细胞线粒体长链脂肪酸氧化酶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链长游离脂肪酸对人滋养细胞线粒体脂肪酸β氧化循环中长链三羟基酰基辅酶A脱氢酶(LCHAD)基因和蛋白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 体外无血清培养人绒毛滋养细胞,将细胞分为五组,每组用不同链长脂肪酸孵育细胞,分别为无游离脂肪酸( F-FFA)、短链脂肪酸(SC-FFA)、中链脂肪酸(MC-FFA)、长链脂肪酸(LC-FFA)、极长链脂肪酸(VLC-FF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印迹法检测各组LCHAD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与F-FFA、SC -FFA、MC-FFA 3组比较,LC-FFA组LCHAD基因和蛋白明显降低(P<0.05),VLC-FFA组LCHAD基因明显升高(P<0.05),而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FFA、SC-FFA、MC-FFA 3组之间LCHAD基因和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LC-FFA组比较,VLC-FFA组LCHAD基因和蛋白明显升高(P<0.05).结论 游离脂肪酸对人滋养细胞线粒体脂肪酸β氧化循环LCHAD的基因蛋白表达变化存在影响;LC-FFA刺激下的胎盘滋养细胞中存在LC-FFA线粒体β-氧化代谢障碍.VLC-FFA与脂肪酸β-氧化代谢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相互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短链、中链脂肪酸未显示对线粒体脂肪酸β-氧化代谢的影响.
-
川芎嗪对废用状态下大鼠骨骼肌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及肌纤维内Ca2+浓度的影响
目的 通过研究川芎嗪对废用状态下大鼠骨骼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及肌纤维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探讨川芎嗪对抗废用性肌萎缩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尾部悬吊法建立大鼠后肢废用模型,比色法测定NOS的活性;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测量骨骼肌单纤维的钙荧光强度.18只雌性SD大鼠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CON)、吊尾+溶媒灌胃组(HLU+ W)、吊尾+川芎嗪佳剂量组( HLU+ Tmp).结果 (1)HLU +W组NOS活性比CON组低28% (P <0.05),HLU+Tmp组比CON组低46% (P <0.01).HLU+Tmp组的NOS活性低于HLU+W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 HLU +W组和HLU +Tmp组的骨骼肌肌纤维钙荧光强度分别比CON组高330%与86% (P<0.01).HLU+ Tmp组比HLU+W组低130% (P <0.01).结论 废用状态下,骨骼肌肌纤维的NOS活性降低,钙离子浓度升高.川芎嗪可抑制骨骼肌废用引起的胞质钙超载,但不能抑制废用引起的NOS活性降低.
-
趋化素样因子1对人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目的 观察趋化素样因子1(CKLF1)对人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对凋亡抑制基因( Bcl-2)、促凋亡基因(Bax)和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表达水平的调控.方法 腺病毒介导CKLF1基因修饰VSMC,CCK8法测定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周期变化和凋亡情况;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法分别检测细胞内Bcl-2、Bax的mRNA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观察期内CKLF1基因修饰的VSMC生长增殖被明显促进,24、48和72 h细胞周期S期的比例分别为15.8%±3.4%、25.5%±9.8%和37.2%±3.3%,较对照组细胞内DNA合成活跃(P<0.05);血清饥饿刺激后CKLF1组各时相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5.5%±1.3%、7.6%±0.7%和11.4%±5.5%,P<0.05).作用时间各时相内CKLF1可持续降低Bax mRNA(0.96±0.14、0.61±0.15和0.37 ±0.05)及Caspase-3蛋白(1.94±0.30、1.09 ±0.17和0.73±0.09)的表达,并上调Bcl-2 mRNA(1.59±0.18、2.05 ±0.51和2.96 ±0.27)的表达.结论 CKLF1可诱导人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抗凋亡,其潜在机制可能与CKLF1上调Bcl-2水平,继而降低Bax和Caspase-3表达有关.
-
溶栓药物缓释制剂的研究与评价
溶栓是血栓性疾病的治疗方法之一.但以往溶栓药物因其半衰期短、需反复或持续使用而致剂量过大引起出血并发症等,其缓释制剂应运而生,理想的溶栓药物缓释制剂是具备缓释药物和靶向性双重功能,药物缓慢释放,半衰期长,提高了溶栓效率,减少了药物剂量,降低了毒副作用.
-
长期口服环磷酰胺致出血性膀胱炎一例
患者女,75岁,因全程无痛性肉眼血尿伴血块2周于2011年8月2日以出血性膀胱炎(HC)被收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患者于2004年4月因四肢皮肤硬肿伴吞咽困难被诊断为系统性硬化症.
-
多发性硬化存在较高的误诊率
多发性硬化(MS)的诊断看似简单,根据相关指南中确立的临床症状、神经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标准确定其诊断.而事实上有许多疾病的表现与MS及其相似,因此很多临床医师可能会将其他疾病(如非特异性脑白质病变、小卒中、偏头痛等)误诊为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