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电子版)杂志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电子版)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电子版)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Electronic Version) 중화실험화림상감염병잡지(전자판)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95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4-1358
  • 国内刊号: 11-9284/R
  • 发行周期:
  • 邮发: http://zhsyhlcgrbzz.yiigle.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 主编: 毛羽 成军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疗效观察

    作者:程丹颖;刘晓民;欧蔚妮;庄立伟;邢卉春;成军

    目的 观察直接作用抗病毒药物(DAAs)治疗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本院就诊并使用DAAs抗病毒治疗的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案,观察治疗过程中丙型肝炎病毒(HCV)RNA、肝功能、安全性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 24例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14例,年龄43~77岁,平均年龄为(56.38±8.99)岁,代偿期、失代偿期肝硬化各12例,干扰素经治患者(停药复发/干扰素不耐受)18例.HCV RNA基因分型1b型20例,2a型2例,3b型2例,HCV RNA载量为1.63×103~2.72×107 IU/ml.治疗方案为索非布韦(SOF)+达卡他韦(DCV)+利巴韦林(RBV)患者4例、SOF+DCV治疗患者6例、SOF+雷迪帕韦(LDV)+RBV治疗患者5例、SOF+LDV治疗患者7例、SOF+RBV治疗患者2例.除1例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因消化道出血死亡外,其余23例患者均完成了治疗,并且均已停药随访24周以上,所有患者均获得快速病毒学应答(RVR)、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22例(95.65%)患者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抗病毒治疗后肝功能改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下降(t=4.90,P<0.001),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下降(t=4.24,P<0.001),胆碱酯酶(CHE)升高(t=2.30,P=0.03),甲胎蛋白(AFP)下降(Z=2.43,P=0.02),Child-Pugh评分下降(Z=2.06,P=0.04);肾功能无减退.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乏力者5例、头晕者2例、头痛者1例、发热者1例、腹泻者1例、皮疹者2例,以上不适症状均为一过性,自行缓解,不影响治疗.结论 DAAs治疗我国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疗效和安全性良好;对失代偿期肝硬化的远期疗效待观察.

  • 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回顾性研究

    作者:程龙;陈弋生;邹滨;陶凌松;孔艰;朱光标;王家伟;陶良俊

    目的 分析前列腺穿刺术后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抗菌药物方案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本院泌尿外科收治的750例接受前列腺穿刺活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穿刺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分为口服喹诺酮类组(A组)及静脉应用三代头孢类组(B组).记录两组患者年龄、前列腺体积、收缩压、舒张压,体质指数,术前1周是否曾留置导尿,是否合并糖尿病以及术后的病理结果.统计术后1周内两组患者血尿、血精、血便及感染的发生率,分层比较各指标及两种抗菌药物方案下的感染发生率.结果 750例患者感染发生率约为6.4%.年龄75岁及以上、合并糖尿病、术前1周内曾留置导尿以及术后1周内出现血尿、血精、血便的患者感染率更高.通过Logistic回归检验,结果显示年龄75岁及以上、合并糖尿病、术前1周内留置导尿以及术后出现血尿、血精、血便是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感染率与体质指数、收缩压、前列腺体积及术后病理为前列腺炎或前列腺癌无关(P均>0.05).A组患者中年龄75岁及以上、术前1周内曾留置导尿以及术后1周内出现血尿、血精、血便的患者穿刺后感染率显著高于B组(P均>0.05).结论 年龄、糖尿病、术前7 d留置导尿管及术后1周内出现血尿、血精、血便可能是前列腺穿刺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对年龄75岁以上、术前7 d内曾留置导尿及术后7 d内出现血尿、血精、血便的患者,三代头孢类药物静脉应用可能会有更好的预防效果.

  • 110株皮肤癣菌病患者临床分离菌株的药敏试验分析

    作者:宋江勤;韩利蓉;刘雄彪;汪晓红

    目的 了解皮肤癣菌病的临床特点及分离出的菌株对几种常见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对皮肤癣病抗真菌治疗.方法 收集某院皮肤科门诊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疑似皮肤癣菌病患者的样本进行真菌直接镜检、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110例皮肤癣菌病中体癣49例(44.5%)、股癣30例(27.3%)、手足癣16例(14.5%)、头癣9例(8.2%)和甲癣6例(5.5%),于体癣患者中分离的菌株有红色毛癣菌28株(25.5%)、犬小孢子菌12株(10.1%)、须毛癣菌4株(3.6%)、絮状表皮癣菌5株(4.5%).股癣、手足癣、头癣和甲癣分离菌株多的均为红色毛癣菌,分离株数分别为28株(25.5%)、13株(11.8%)、6株(5.4%)、6株(5.5%)和5株(4.5%).对克霉唑的敏感性高(105例,95.5%),其次为咪康唑(93例,84.5%)、灰黄霉素(51例,46.4%),氟康唑耐药率达94.5%(104例).结论 皮肤癣菌病中常见的为体癣(除股癣),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常见临床分离株为红色毛癣菌,10%KOH压片镜检与真菌培养均为诊断皮肤癣菌病的有效手段,其对克霉唑的敏感性高.

  • 重症手足口病转为危重症的相关危险因素

    作者:王小燕;邓慧玲;朱欣欣;冯雨萱;杜嘉仪;谢燕;王军;袁娟;刘瑞清

    目的 探讨儿童手足口病(HFMD)重症发展为危重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西安市儿童医院感染二科收治的200例HFMD患儿(重症组150例、危重症组50例)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两组患儿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的差异,探讨重症HFMD进展为危重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患儿发病年龄3岁以下婴幼儿居多(重症组和危重症组占75%和90%),两组均以男孩为主,男女比例分别为2.26:1和9.00:1.肠道病毒71型是危重症手足口病感染的主要病原(占94%).重症和危重症病例绝大多数有发热和皮疹,神经系统症状以肢体抖动、肢体无力、嗜睡、呕吐、抽搐多见,危重症病例除了上述症状外,呼吸、循环系统亦严重受累.单因素分析提示心率增快、呼吸增快、白细胞升高、血糖升高、持续高热、肢体无力、肢体抖动、精神萎靡、皮疹不典型、末梢循环不良、C-反应蛋白升高、肺部啰音、EV71阳性为重症HFMD进展为危重症的危险因素(P<0.05),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率增快(χ2=8.615、P<0.001)、肺部啰音(χ2=15.498、P<0.001)、末梢循环不良(χ2=22.153、P<0.001)为发生危重症病例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根据对重症HFMD患者心率、末梢循环、肺部啰音的密切观察,能够对危重症的发生进行早期预警.

  • 2016年度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手足口病患者病原学及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梁璞;刘婷;刘顺爱;庞琳;芦红萍;闫永红;韩铭;袁晓雪;韩凯;杨松;成军

    目的 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2016年度手足口病患者的病原体类型及其分布特点,并结合临床资料进一步掌握不同型别病原体感染的特点,为手足口病的诊疗和预防提供指导建议.方法 本研究共采集本院儿科137例手足口病住院患儿的咽拭子及粪便标本,提取病毒RNA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对样本进行肠道病毒(EV)通用型、肠道病毒71(EV71)型、柯萨奇病毒A16(CoxA16)型核酸检测,病原学分型结果结合137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6年度本院137例手足口病患者中EV71阳性率高(40.88%);手足口病患者主要集中出现在6~8月份(62.04%);1~2岁患病儿童多(32.12%);EV71型阳性患者中重症病例多,且住院天数也显著多于CoxA16、非EV71非CoxA16型阳性患者;入组手足口病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依次为发热(96.35%),皮疹/疱疹出现在手部(93.43%)、足部(88.32%)、口/咽部(75.91%)和臀部(53.28%)和易惊(41.61%);非EV71非CoxA16型肠道病毒阳性患者较EV71阳性患者的皮疹范围更广泛,且高体温均高于EV71组和CoxA16组患者;EV71型阳性患者更易合并脑炎.结论 本院2016年手足口病患者主要以EV71型病毒感染为主,且EV71型手足口病更易发展为重症,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对近些年逐渐增多的非EV71非CoxA16型肠道病毒阳性病例也应密切监测,防止引起新的暴发流行.

  • 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血清中miR-12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刘士军;郝彦琴;陈杰;赵龙凤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HBV)病毒感染相关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HBV-ACLF)患者血清中miR-122表达水平与各临床指标是否有相关性,从而探讨血清中miR-122在评价HBV-ACLF疾病严重程度、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就诊的HBV-ACLF患者血清样本49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样本30例及健康体检者的血清样本30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个样本miR-122的相对表达水平.以u6为内参,miR-122相对表达量用2-ΔCT表示.根据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将HBV-ACLF患者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组,比较不同组间miR-122表达水平的差异及其与生化指标的相关性.进一步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miR-122在HBV-ACLF病程进展中的作用,从而反映miR-122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血清中miR-122在HBV-ACLF诊断评估方面的价值.结果 与健康体检者及CHB患者血清中miR-122的表达水平相比,HBV-ACLF患者血清中miR-122的表达水平上调(P<0.001),且在晚期HBV-ACLF患者血清中miR-122的表达水平较早期及中期显著上调(P<0.001、P=0.048).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表达水平的升高,与血清中总胆红素(TBil)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508、P<0.001);与PTA呈负相关(r=-0.797、P<0.001).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于HBV-ACLF早期而言,miR-122相对表达值2-ΔCT每增加一个单位,引起HBV-ACLF进展为中期的风险增加5.8%(95%CI:1.013~1.104),进展为晚期的风险增加13.0%(95%CI:1.034~1.235).ROC分析结果显示,miR-122评价疾病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42(95%CI:0.903~0.982),灵敏度为83.7%,特异度为86.7%.结论 血清中miR-122的表达水平可成为评价HBV-ACLF的严重程度及作为HBV-ACLF诊断的潜在生物标志.

  • 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及心理干预研究

    作者:刘丹

    目的 研究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及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的作用.方法 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80例子宫肌瘤患者纳入调查,根据患者手术后切口是否有感染,将手术患者分成未感染组(126例)和感染组(54例).对两组患者体质、性别、年龄、术前服用的抗菌药物、手术所用时间、手术中的操作、手术切口情况及患者并发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感染组60岁以上患者较未感染组多(χ2=5.68、P=0.02),该组患者体质良好率较未感染组低(χ2=7.6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患者平均体重(t=1.95、P=0.71)、血红蛋白(t=0.18、P=0.92)水平和有盆腔手术史患者(χ2=0.53,P=0.06)均无统计学意义.感染组患者在合并附件手术(χ2=0.85、P=0.04)和轻度盆腔粘连(χ2=0.28、P=0.03)程度较未感染组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后壁肌间肌瘤比率(χ2=0.12、P=0.76)、大肌瘤直径(t=1.36、P=0.82)、术中肌瘤个数(t=1.75、P=0.69)和术中出血量(t=1.58、P=0.7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患者自身的身体素质、手术切口的长度、服用抗菌药物、手术时间的长度及有无并发症等是影响患者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

  • 志贺菌临床分离株AcrAB-TolC外排泵mRNA转录水平与氟喹诺酮耐药的相关性

    作者:刘奉云;张豪杰;杨贤;吴晓妹;祁伟

    目的 探讨志贺菌临床分离菌株AcrAB-TolC外排泵的3个组成基因(acrA、acrB、tolC)mRNA转录水平与其氟喹诺酮耐药水平.方法 收集2009至2015年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和天津市儿童医院3家三甲医院就诊腹泻患者的非重复粪便样本,分离培养获得192株志贺菌临床分离菌株,采用K-B纸片法对所有菌株进行体外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将志贺菌株分为氟喹诺酮耐药组和氟喹诺酮全敏感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技术,检测上述两组志贺菌临床分离株AcrAB-TolC外排泵基因在mRNA转录水平的相对表达量,使用SPSS 17.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氟喹诺酮耐药组志贺菌株共计9株(对3种及3种以上氟喹诺酮耐药的菌株),依次编码为F2、N8、F44、157、187、368、1113、3171和3327,氟喹诺酮全敏感组志贺菌株共计9株,依次编码为F13、1、22、174、186、377、1506、3283和3326;耐药组外排泵acrA基因的mRNA转录水平高于全敏感组菌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97、P=0.02);耐药组外排泵acrB和tolC基因的mRNA转录水平均值虽然高于全敏感组相应基因mRNA转录水平,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2.84、P=0.30,t=1.17、P=0.29).结论 受试菌株外排泵acrA基因mRNA转录水平增高与氟喹诺酮耐药存在一定的关联.

  • 烧伤整形术后患者发生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及诊疗对策

    作者:卜伟冥;廖钰珊;苏日跃;韦昌延

    目的 探究烧伤患者实施整形术后易引发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诊疗对策和建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术后出现感染的患者共88例(感染组),同时选取该时间段内术后未发生感染的88例烧伤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来探讨烧伤整形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与诊疗对策.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区有无瘢痕褶皱、有无残余创面、抗菌药物使用种类和手术时间等因素均与烧伤整形术后感染相关;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同时使用两种及以上抗菌药物(OR=2.812、P=0.026)、术区有瘢痕褶皱(OR=3.148、P=0.011)、术区有残余创面(OR=2.711、P=0.030)和手术时间≥200 min(OR=2.883、P=0.019)均为引起烧伤整形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病原菌检查结果显示,术后感染者中,革兰阳性和阴性球菌感染率分别占35.23%和64.77%;术后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结论 医院应避免同时使用多种类抗菌药物,适当缩短手术时间和针对性采取措施消除瘢痕褶皱及残余创面,以抑制烧伤整形术后的感染.

  • 肝功能衰竭并发曲霉菌感染者的临床特征及相关性研究

    作者:涂雪松;涂新羽;黄福恩;胡利霞

    目的 探究肝功能衰竭并发曲霉菌感染者的临床特征及相关性分析.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5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肝功能衰竭并发曲霉菌感染者30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肝功能衰竭患者主要病因为病毒性肝炎,其中为常见的是HBV感染.在185例确定感染部位的患者中,20%患者存在多部位感染,常见的感染部位为腹腔,肺部次之.部分患者联合应用多种抗菌药物.患者感染的曲霉菌主要为烟曲霉,占50%以上,其次是黄曲霉和黑曲霉.通过双变量相关分析知Spearman相关系数为0.537(P<0.01),即基础疾病转归与抗曲霉菌治疗效果呈正相关.结论 对于肝功能衰竭患者,应在重视基础疾病治疗的基础上,合理选用抗真菌药物并维持适当的疗程.

  • 胆道疾病患者胆汁菌群分布及耐药分析

    作者:苏爱美;魏绍春

    目的 探讨本地区胆道疾病患者胆汁菌群分布和药敏试验结果的相关因素与胆汁培养阳性率的关系.方法 收集本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326例胆道疾病患者胆汁进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2010至2012年、2013至2015年两个时间段140份和186份胆汁标本中分别有73和118份检出致病菌,阳性率为52.1%和63.4%.分别检出致病菌85株和140株;分离的致病菌以革兰阴性(G-)杆菌为主,两个时间段分别占74.1%和68.6%;革兰阳性(G+)菌分别占24.7%和28.6%.老年患者、有临床症状、既往手术史、ERCP史、结石、良性胆道疾病患者、手术时间≥3 h患者的培养阳性率高.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G-杆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耐药率低,对青霉素类、喹诺酮类、部分三代头孢菌素类等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均>50.0%).G+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达托霉素耐药率为0,对青霉素类、喹诺酮类和红霉素等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均>40.0%).结论 胆道疾病患者分离的致病菌以G-杆菌为主,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需重视引起胆汁培养高阳性率的临床因素.

  • 胸部X线与CT联合诊断早期肺部感染的临床价值

    作者:桂爱元;曾苗雨;林杰果

    目的 探讨胸部X线与CT联合诊断早期肺部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于本院就诊的109例肺部感染疑似病例为研究对象.入组病例均行64排螺旋CT检查及胸部X线检查,由两名高年资影像科医生阅片,与肺部感染诊断标准进行对照分析.比较单独使用64排螺旋CT检查/胸部X线检查与联合检查早期肺部感染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结果 经胸部X线检查诊断为肺部感染56例、漏诊22例、误诊11例.肺部感染者X线片主要表现为两肺弥漫性、对称性的微细结节或者网状浸润.经胸部CT检查诊断为肺部感染62例、漏诊14例、误诊9例,主要表现为膜玻璃影、实变影及网格影或者狭长细线样影等多种征象混合存在.联合检查诊断早期肺部感染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4.0%、92.9%、95.5%、90.7%和93.6%,胸部X线检查分别为77.6%、73.8%、80.4%、58.5%和69.7%,64排螺旋CT分别为79.1%、78.6%、85.5%、70.2%和78.9%,联合检查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单纯使用胸部X线或者64排螺旋CT检查(χ2=7.924、5.065、6.661、12.337、20.290,P=0.019、0.024、0.021、0.002、0.000).结论 联合检查对早期肺部感染诊断价值优于单纯应用胸部X线或者64排螺旋CT检查,有助于提高早期肺部感染诊断的准确性.

  • 慢性脑膜炎脑脊液引流继发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作者:黄莺;张炜;杨清銮;张冰琰;邵凌云;张文宏

    目的 探讨慢性脑膜炎患者行脑脊液引流继发感染的发生率和常见病原菌及危险因素.方法 连续收集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2011年6月至2016年10月结核性/真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连续变量采用Mann-Whitney检验,分类变量采用fisher精确检验.结果 2011年6月至2016年10月因结核性/真菌性脑膜炎住院的患者共463例,其中29例患者行脑脊液引流(包括脑室外引流和腰大池引流),其中有6例患者因病情需要先后行脑室外引流和腰大池引流,共35例次行脑脊液引流.9例次(25.7%)患者发生继发感染.所有患者均行脑脊液培养,8例次(88.9%)细菌培养阳性,其中表皮葡萄球菌3株,肺炎克雷伯菌3株,鲍曼不动杆菌2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1株(有1例患者先后培养出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脑室外引流继发感染者的引流时间较未感染者长,中位数分别为77 d和24 d,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进一步分析发现,脑室外引流的Ommaya囊穿刺次数为继发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U=12.0、P=0.0059).结论 慢性脑膜炎脑脊液引流后继发感染是其并发症之一,病原菌中革兰阳性球菌与革兰阴性杆菌比例相当.增加脑室外引流的Ommaya囊穿刺次数会提高脑脊液引流后继发感染的风险.

  • 48例厌氧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王艳;张会英;吴俊;刘颖;梁倩

    目的 探讨厌氧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耐药性,提高厌氧菌血流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48例厌氧菌血流感染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临床特征、细菌种类及耐药性.结果 消化系统疾病和外科术后感染是厌氧菌血流感染的主要原因.共检出53株厌氧菌,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厌氧菌的比例分别为47.17%和52.83%,其中消化链球菌属占20.75%,脆弱拟杆菌占15.09%,其他拟杆菌属占22.64%.革兰阴性厌氧菌的报阳时间多在48 h以内,早于革兰阳性厌氧菌.53株厌氧菌中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和万古霉素均100.00%敏感;拟杆菌属中仅7株对青霉素敏感,敏感率为35.00%和13株对克林霉素敏感,敏感率为65.00%;8株革兰阳性厌氧杆菌和12株革兰阳性厌氧球菌对甲硝唑敏感,敏感率分别为63.64%和85.71%.结论 厌氧菌血流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血培养是临床厌氧菌感染的主要检测手段,加强厌氧菌监测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可有效降低厌氧菌血流感染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 312例布鲁菌病患者的临床特点

    作者:段毓姣;陈勇;孙华丽;窦唱;宋凯丽;蒋荣猛;李兴旺

    目的 回顾性分析布鲁菌病患者的的临床特征,为临床及时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2008年10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312例布鲁菌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临床资料、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检查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312例布鲁菌病患者中,急性期患者246例(78.8%),慢性期患者66例(21.2%),有明确流行病学接触史者284例(92.0%).253例(81.1%)患者表现典型,主要有发热、腰腿痛、关节痛、大汗和乏力;不典型表现病例59例(18.9%),包括消化道症状、呼吸道症状、神经系统症状、运动系统症状或者以颜面部水肿、消瘦起病.急性期发病1个月以内就诊者231例(93.9%),就诊至确诊间隔时间1个月以上者96例(39%).慢性期主要包括延误诊断和治疗不规范.治愈患者治疗后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9.370、P<0.001,χ2=45.784、P<0.001).结论 布鲁菌病临床表现形式多样,典型病例占大多数,但延误诊断比例较高,临床医师应加强对本病的认识与警惕,及时诊断并规范治疗以减少并发症和慢性化的发生.

  • 梅毒性视神经萎缩6例患者的临床分析

    作者:李务荣;高俊华;许东梅;伍文清;黄宇明;郑新媚

    目的 探讨梅毒性视神经萎缩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梅毒性视神经萎缩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和治疗效果.结果 6例患者均为血清和脑脊液梅毒确证试验阳性且滴度增高,均以双眼视力下降起病,急性或亚急性病程,症状逐渐加重.6例患者HIV均阴性.6例患者脑脊液检查示蛋白增高4例,细胞数增多5例.6例患者眼底检查均提示双侧视神经萎缩.5例患者行头颅核磁检查示双侧视神经形态、信号异常.6例患者血及脑脊液抗-AQP4均阴性.6例患者经正规驱梅治疗后视力下降无明显进展,脑脊液指标部分改善.结论 以双眼视力下降为首发症状的疾病鉴别诊断需考虑梅毒性视神经病变,早期诊断和正规驱梅治疗非常重要.

  • 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

    作者:黄平;杨高雄;黄新;林龙

    目的 观察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4月于本院肝病门诊诊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8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患者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31.2±19.4)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34.9±21.5)U/L]及总胆红素(TBil)[(16.3±7.0)μmol/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ALT(47.8±32.1)U/L、AST(48.8±42.1)U/L及TBil(17.1±8.3)μmol/L](t=16.348、19.284、17.395,P=0.032、0.042、0.02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白蛋白(ALB)高于对照组,HBV DNA载量、血清HA、LN、PC-Ⅲ、Ⅳ-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48周后,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7.5%)显著低于对照组(20.0%)(χ2=6.31、P=0.041).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恩替卡韦治疗基础上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疗效较好.

  •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及母婴传播阻断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张雨;曾慧慧

    人巨细胞病毒(HCMV)为dsDNA病毒,其囊膜糖蛋白和基质蛋白诱导人体产生免疫反应.HCMV通过直接损伤和免疫病理损伤,导致多器官损害.人感染HCMV以潜伏性和再次激活为特征,临床症状与免疫力状态有关.本文旨在对HCMV感染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母婴感染特点、实验室检查手段及评价、抗HCMV治疗及母婴阻断措施作一综述.我国育龄妇女HCMV血清学阳性率为95%以上,妊娠期原发感染率为1%~4%,其中24%~75%通过垂直传播引发宫内胎儿感染,导致其发育畸形、流产、死胎或新生儿出生缺陷甚至死亡,建议实施规范感染控制措施预防孕期CMV感染.先天性CMV感染可累及多脏器,常见于神经系统和网状内皮系统损害.HCMV检测包括分子技术与非分子技术,抗-HCMV亲和力的测定有助于原发感染的诊断.目前不能将抗病毒治疗和超免疫球蛋白作为预防孕期先天性CMV感染常规手段.抗病毒药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泛昔洛韦无致畸作用,但仍有必要评价其孕期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巨细胞病毒免疫球蛋白是防治HCMV感染的有效制剂,单克隆抗体的研制是防治HCMV感染的研究热点之一.

  • 积极控制颅内高压逆转HIV相关隐球菌性脑膜炎所致严重视力损害一例及文献复习

    作者:胡志亮;郑立冲;池云;成骢;陈陆馗;魏洪霞

    目的 为提高人免疫缺陷病毒(HIV)相关隐球菌性脑膜炎(CM)的救治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收治的1例重症HIV相关CM的临床资料,结合该患者的治疗过程以及国内外文献,对CM相关颅内高压的治疗进行报道.结果 该病例具有极高颅内高压(1200 mm H2O),伴有严重视力损伤近乎失明(双眼仅能感知强光,无法辨别任何物体,对光反射迟钝).患者先后接受腰大池置管外引流术以及永久性腰大池腹腔分流术以积极控制颅内高压,终视力恢复至病前水平.通过文献复习发现HIV相关CM颅内高压产生的主要机制是脑脊液重吸收障碍,现有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系列治疗性腰椎穿刺引流,持续性腰大池或是脑室外引流,以及永久性腰大池腹腔或是脑室腹腔分流术.甘露醇虽然在国内应用较为广泛,但国外指南并不推荐.结论 HIV相关CM的治疗应重视颅内高压的控制,并合理选择颅内高压处理方案.当患者出现严重视力损害时,尽早引流或分流脑脊液以严格控制颅内高压或许能阻止患者发展为永久失明.

  • 嗜肺军团菌肺炎合并横纹肌溶解症的诊断治疗及国内文献复习

    作者:田国保;李珺;董建平;耿燕

    目的 探讨嗜肺军团菌肺炎并发横纹肌溶解症的诊断和治疗,以改善患者的预后.方法分析一例嗜肺军团菌肺炎并发横纹肌溶解症的临床表现与诊治过程,检索2006至2016年共10年的国内文献进行复习.结果一例嗜肺军团菌并发横纹肌溶解症患者男性,肌酸激酶(CK)为2171 U/L,肌红蛋白(MYO)为313 ng/ml,血肌酐水平正常,给予积极补液、碱化尿液、利尿等对症治疗后CK及Myo恢复正常.国内文献共检索嗜肺军团菌并发横纹肌溶解症病例5例,年龄26~82岁,男性4例、女性1例,3例患者有使用空调史,其CK水平为1641~13600 U/L,4例患者肌酐升高168~699μmol/L,均给予了补液、碱化尿液、利尿对症,3例患者接受连续性床旁血滤支持治疗后肾功能恢复正常.结论嗜肺军团菌肺炎并发横纹肌溶解症临床少见,早期诊断、及时有效地针对病原学和并发症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 中国临床医学真实世界研究施行规范

    作者:中国临床医学真实世界研究施行规范专家委员会

    真实世界临床研究是指在真实临床、社区或家庭环境下,获取多种数据,从而评价某种治疗措施对患者健康真实影响的研究.真实世界研究包括观察性真实世界研究和试验性真实世界研究,真实世界研究的纳入人群均为临床实际的患者群体,样本量通常较大.真实世界研究证据是随机对照研究证据的重要补充.真实世界研究的概念于1993年正式提出,近10余年来真实世界研究逐渐兴起,但我国真实世界研究的质量参差不齐,有待规范.为指导我国真实世界研究,本专家委员会撰写了本规范,以供临床研究相关人员参考.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电子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2010 01 02 03 04
2009 01 02 03 04
2008 01 02 03 04
2007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