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眼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 중화안과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4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412-4081
- 国内刊号: 11-2142/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江苏省阜宁县50岁及以上人群原发性前房角关闭患病率调查
目的:探讨江苏省阜宁县50岁及以上人群中前房角关闭的患病率特征。方法于2010年3~5月,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法在阜宁县调查了5202例,应用Van Herick法对受检人群进行周边前房深度检查初筛,对其中周边前房深度≤1/3角膜厚度者进行前房角镜检查,确定为解剖的窄前房角者再进行明、暗光线下超声活体显微镜(UBM)检查,分别观察受检眼上方、颞上方、颞侧、颞下方、下方、鼻下方、鼻侧和鼻上方8个检查部位有无前房角关闭,评估具有解剖的窄前房角患眼前房角关闭率。从UBM图像中测量前房角开放距离。明、暗光线下前房角关闭率比较采用配对χ2检验,前房角开放距离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经Van Herick法初筛出347例浅前房患者,完成全部检查的共有243例(484只眼)患者。以受检眼计算,在明、暗光线下UBM检查发现的前房角关闭率分别为24.0%和69.6%,显示暗光线下前房角关闭率明显增高,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4.36,P<0.001)。明光线下以鼻上方高,为14.3%,暗光线下以上方的前房角关闭率高,为42.8%。明或暗光线下,8个检查部位之间前房角开放距离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039,6.883,11.612,11.157,4.732,6.798,5.156,4.071;P<0.001)。按受检者暗光线UBM检查下前房角关闭率81.07%估计,阜宁县50岁及以上人群前房角关闭率为5.40%(95%CI:4.80%~6.05%)。结论本调查人群的前房角关闭患病率高于以往调查结果,这可能与本研究采取的检查方法,即UBM暗光线下检查前房角能够早期筛查前房角关闭患者有关。(中华眼科杂志,2015,51:487-492)
-
人突变Lumican基因转基因小鼠屈光变化特点
目的:探讨人突变Lumican基因转基因小鼠生后不同时间屈光状态及其变化特征。方法实验研究。54只(雄性27只,雌性27只)人突变Lumican基因(cDNA 596T>C)转基因小鼠,于生后3、4、5、6、8、10、12、16、20周共9个时间点分别通过随机数字表法随机选取6只(雄性3只,雌性3只)转基因小鼠,快速散大瞳孔后检影验光测量屈光度数。对比相同时间点转基因小鼠双眼间及雌雄性别间的屈光度数,采用配对t检验;不同时间点转基因小鼠屈光度数的比较采用非参数多个独立样本Kruskal?Wallis H检验,两两组间屈光度数比较采用非参数两个独立样本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同周龄组转基因小鼠双眼间比较屈光度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20周转基因小鼠右左眼屈光度均值分别是(1.50±0.45)和(1.25±0.42)D,(t=-0.889,P>0.05),第3周转基因小鼠右左眼屈光度均值分别是(-2.50±2.59)和(-2.50±4.32)D,(t=0.000,P>0.05);同周龄组不同性别转基因小鼠眼间比较屈光度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3周转基因小鼠雌雄性别眼屈光度均值分别是(-0.5±3.83)和(-4.17±1.94)D,(t=2.079,P>0.05),第12周转基因小鼠雌雄性别眼屈光度均值分别是(1.50±0.84)和(1.50±1.87)D(t=0.000,P>0.05);不同周龄组转基因小鼠屈光度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0.910,P<0.05);两两组间比较显示转基因小鼠第3周与第6周屈光度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59,P<0.001),其余各周之间比较屈光度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人突变Lumican基因转基因小鼠出生后3周时为近视,随时间增加向远视发展,第6周远视屈光度数达到大,8~20周时远视屈光度数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中华眼科杂志,2015,51:527-531)
-
飞秒激光对活体人眼角膜组织瞬间作用后超微结构变化的研究
目的:探索飞秒激光光裂解作用对活体人眼角膜组织的早期损伤情况。方法采用Visu Max飞秒激光系统对25只近视眼进行小切口基质内透镜取出术,分别对取出的角膜透镜组织进行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的观察。结果在光学显微镜下,角膜透镜组织中部分胶原纤维有轻度水肿;边缘可见一薄层组织深染,成线状排列;中央区透镜组织浅层可见到少量气泡。在扫描电镜下,透镜的前表面较为光滑,未见明显的组织桥,透镜后表面较前表面略显不规则,可见散在组织桥及之间飞秒激光光爆破作用后残留的痕迹。在透射电镜下,角膜透镜基质中相邻胶原纤维板层相互交叉规则排列,未见明显的胶原纤维的断裂和板层的分离。角膜透镜一侧切割缘胶原纤维断口呈线状。角膜透镜中心部位的角膜基质细胞损伤较轻。而距离透镜边缘较近的角膜基质细胞破坏较为明显,部分角膜细胞被固化,并且断裂成若干碎块。被破坏的角膜基质细胞有的仅留有残骸,部分角膜细胞所占据的空间成为裂隙。结论飞秒激光与人眼角膜组织相互作用后的早期未发现明显的损伤作用,激光聚焦区边缘的组织有轻度热损伤和细胞结构的改变,而非聚焦区域的组织结构未见异常表现。(中华眼科杂志,2015,51:520-526)
-
0~6岁早产儿和正常儿童屈光状态的比较研究
目的:探讨0~6岁早产儿和正常儿童的屈光发育情况。方法病例对照研究。回访自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进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筛查的无视网膜病变的早产儿1164例,其中纳入研究1088例(2176只眼),按矫正胎龄分组:<0.5岁(150例),≥0.5岁且<1.0岁(118例),≥1.0岁且<1.5岁(155例),≥1.5岁且<2.0岁(137例),≥2.0岁且<2.5岁(153例),≥2.5岁且<3.0岁(95例),≥3.0岁且<4.0岁(103例),≥4.0岁且<5.0岁(89例),≥5.0岁(88例)。同时收集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门诊体检的正常足月儿1191例,纳入同龄随机对照组足月儿1102例(2204只眼)。所有儿童行睫状肌麻痹检影验光确定屈光状态。其中3~6岁早产儿采用相干光生物测量仪(IOL Master)测量眼轴和角膜曲率。定量资料组间差异使用t检验,定性资料组间差异采用卡方检验。相关性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0~6岁早产儿平均近视患病率为9.1%,足月儿为4.4%;0~6岁早产儿平均散光患病率为35.4%,足月儿为18.9%。2~6岁早产儿平均球镜度数为(1.15±0.87)D,平均柱镜度数为(0.84±0.71)D,平均等效球镜度数为(1.47±0.28)D,球镜、等效球镜度数以及柱镜均随年龄的增大而呈现下降趋势。3~6岁早产儿等效球镜度数与眼轴、角膜曲率、胎龄、出生体重及年龄相关(r=-0.232,0.112,0.117,0.254,-0.215;P=0.000,0.009,0.008,0.000,0.001)。结论早产儿近视及散光患病率高于足月儿;早产儿正视化过程要早于足月儿。(中华眼科杂志,2015,51:505-509)
-
2013年河北省眼科现状调查
目的:了解河北省眼科目前的基本情况,旨在制定高效、针对性强、切合实际需要的继续教育培训计划。方法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方式,内容包括基本信息、所在医院及科室信息、个人业务情况、开放性问题4个大项25小项,由各地区眼科学会负责将调查表下发给辖区内所有能够开展眼科临床工作的医疗机构并回收问卷,问卷汇总后河北省眼科学分会根据遗漏情况直接进行电话、信件邮寄、电子邮箱等方式进行补漏。结果本次问卷调查覆盖了141个县市中的121个(覆盖率85.8%),305家医疗机构,1485名眼科医师,各医院眼科医师受训比例高(84.3%),眼科医师期待学习、提高的比例较高(94.8%),本科以上学历比例较高(68.9%),但博士、硕士研究生高学历人才比例不高(19.6%),河北省内能够独立开展玻璃体切除等后节手术的人才偏少(4.1%),不具备基本眼科设备的医疗机构比例较高(37.3%)。结论制约河北省眼科事业发展的原因包括人才和设备的缺乏,河北省眼科目前的主要矛盾是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眼科治疗的需要与目前我们所能提供的眼科医疗服务水平之间的矛盾。根据调查结果,河北省眼科学分会将增加组织省内眼科医师期待和有兴趣参加的培训次数,终达到提高全省眼科水平的目的。(中华眼科杂志,2015,51:499-504)
-
早期皮质性白内障不同对比度下视力的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早期皮质型白内障患者在不同对比度下视力(CVA)的改变,了解测量CVA在评价早期白内障患者视功能中的作用。方法病例对照研究。入选标准:选取早期皮质性白内障患者52例(104只眼),正常对照组52例(104只眼),共入选104例。性别年龄不限,屈光状态检查球镜度数-3.00~3.00 D,柱镜度数为-1.50~1.50 D,单眼佳矫正视力≥0.8,将其按照性别相同、年龄相仿(≤5岁)及佳矫正远视力相近(ETDRS视力表相差≤1行)的原则配对分组,共计52对。对受试者先行眼部及屈光检查,随后在暗室内使用多功能视力测试仪检测对比度(MFVA)为100%、25%、10%、5%CVA。采用配对t检验及F检验分别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白内障患者组在对比度为100%、25%、10%、5%下的右眼CVA分别为0.99±0.26、0.59±0.23、0.38±0.19、0.23±0.12,左眼CVA分别为0.98±0.28、0.59±0.18、0.38±0.14、0.23±0.10,双眼CVA分别为1.15±0.26、0.73±0.20、0.49±0.16、0.30±0.10,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下降(右眼t=-6.49,-7.25,-7.57,-5.45;左眼t=-5.78,-7.51,-6.41,-7.16;双眼t=-4.33,-7.60,-7.53,-9.75;P均<0.01)。不同晶状体皮质的混浊程度均会造成在对比度为100%、25%、10%、5%下的CVA显著下降(I级:F=50.18,P<0.01;Ⅱ级:F=23.08,P<0.01;Ⅲ级:F=20.17,P<0.01)不同晶状体皮质的混浊程度均会造成在对比度为100%、25%、10%、5%下的CVA较健康对照组显著下降(I级:t=-6.49,-7.25,-7.57,-5.45,P均<0.05;Ⅱ级:t=-5.78,-7.51,-6.41,-7.16,P均<0.01;Ⅲ级:t=-4.33,-7.60,-7.53,-9.75,P均<0.01)。结论对于早期白内障患者,对比度为100%、25%、10%、5%CVA的测量较佳矫正视力能更全面、更灵敏的评价视功能。(中华眼科杂志,2015,51:510-514)
-
青少年高度近视眼患者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角膜塑形镜矫正青少年高度近视眼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选择配戴角膜塑形镜的青少年高度近视眼患者30例,平均年龄为(15±2)岁,平均球镜度数(-7.34±0.91)D,平均裸眼视力0.89±0.29(LogMAR视力表);平坦角膜曲率(43.54±1.16)D;平均眼轴长度(26.38±0.94)mm。根据屈光及眼部检查结果配戴角膜塑形镜,并按屈光不正程度选择日戴和夜戴两种配戴方式。观察戴镜6个月及1、2、3、4、5年的摘镜视力、平坦角膜曲率、球镜度数及眼轴长度与配戴前的变化。戴镜前后各参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多重比较分析,不同配戴方式的戴镜前后同一时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结果30例高度近视眼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5年期间,裸眼视力及角膜曲率戴镜后较戴镜前变化明显,裸眼视力在戴镜后较戴镜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各观察点LogMAR视力为0.45±0.31、0.49±0.32、0.43±0.30、0.47±0.31、0.58±0.35、0.53±0.27;F=10.725,P=0.000),角膜曲率较戴镜前趋于平坦(5年观察期角膜曲率分别为41.14±1.54、41.75±1.88、41.54±2.10、41.73±1.89、41.94±1.61、40.70±1.67;F=10.161,P=0.000),屈光度数在戴镜前2年间较戴镜前下降明显,后期观察与配镜前无明显差异性变化(观察期间屈光度分别为-5.23±1.81、-5.59±2.75、-6.29±2.12、-6.63±2.31、-6.83±2.33、-7.01±1.81;F=4.929,P=0.000),屈光度维持较稳定。眼轴仅戴镜第5年的变化稍有增长,其余不同戴镜时间段与配戴前比较差异无无统计学意义(5年期间眼轴变化分别为26.41±0.90、26.68±0.93、26.69±1.06、26.75±0.94、26.81±1.04、27.04±1.01;F=1.831,P=0.094),眼轴增长控制理想。戴镜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而导致放弃配戴。结论高度近视眼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5年控制近视效果明显,未见严重的并发症。(中华眼科杂志,2015,51:515-519)
-
视网膜脱离二次巩膜外垫压术中脉络膜上腔出血致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一例
患者,男,65岁。因右眼下方黑影遮挡半个月于2011年2月24日来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眼科就诊,门诊检查后以“右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收入院。患者40年前患黄疸肝炎,已治愈。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有轻度屈光不正,无其他眼病史。无手术史。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25,左眼0.6。眼压:右眼13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11 mmHg。右眼角膜透明,前房可,晶状体周边皮质混浊,玻璃体轻度絮状混浊,有少许色素状颗粒,眼底:视乳头边界清楚,颞上方视网膜呈青灰色泡状隆起,黄斑累及,颞上可见马蹄形裂孔,裂孔后缘稍有卷边,前缘可见广泛变性区(图1)。左眼前节及眼底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眼部B超示右眼颞上视网膜脱离,颞上可见视网膜裂孔,左眼未见视网膜脱离;双眼玻璃体混浊;双眼屈光不正。入院后于2011年3月1日在局部麻醉下行右眼巩膜外垫压术。术中颞上放液,裂孔周围冷凝,7 mm硅胶海绵纵行垫压裂孔及周围变性区,玻璃体腔内注入消毒空气0.4 ml。术后第1天患者诉眼前黑影消失。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2,眼压15 mmHg。眼底检查:玻璃体轻度絮状混浊,少量空气泡,颞上垫压嵴明确,裂孔位于嵴上,视网膜平伏。术后第7天,患者诉右眼下方再次出现黑影遮挡。眼科检查:右眼颞上垫压嵴可见,裂孔位于嵴上,裂孔后缘贴伏不良,鼻上视网膜青灰色泡状隆起,可见视网膜裂孔(图2)。B超示右眼颞上方垫压嵴,鼻上方视网膜脱离。左眼未见明显异常。2011年3月9日在局部麻醉下再次行右眼巩膜外垫压术。术中放液,鼻上裂孔周围冷凝,10 mm硅胶海绵纵行垫压鼻上裂孔,观察裂孔位于嵴上,褥式缝线固定。放液后发现11:30方位视网膜脱离皱褶处有新的裂孔,遂拟行颞上垫压带调整。当拆除原颞上垫压带后,突然感觉患者眼球变硬,眼压升高,并且出现剧烈眼痛,头痛症状。眼底检查见颞侧视网膜下棕色实性隆起。嘱患者张口呼吸,保持镇静,立即肌内注射立止血(注射用血凝酶)1000 U。观察颞侧视网膜下隆起无明显进展,眼压适中,手术继续进行。加宽原颞上硅胶海绵,褥式缝线固定,观察原裂孔及皱褶处裂孔均位于嵴上,测光感明确。手术后静脉滴注地塞米松10 mg ,降眼压及镇静对症处理。术后第1天,患者诉眼胀。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15,眼压:55 mmHg。右眼玻璃体轻度混浊。眼底检查:颞上及鼻上垫压嵴明确,裂孔位于嵴上,颞侧视网膜下可见球形实性隆起。对症观察,眼压稳定。术后第6天眼底照相显示较前无明显变化(图3)。复查B超示右眼视网膜复位良好,脉络膜上腔积血(图4)。术后门诊观察。1个月后复查见右眼上方垫压嵴明确,裂孔位于嵴上,孔周视网膜稍有皱褶,视网膜平伏,脉络膜上腔积血完全吸收(图5)。复查B超示右眼视网膜复位良好,脉络膜上腔积血吸收(图6)。补充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后门诊观察稳定。2011年8月24日患者因“右眼视物不清半个月”再次入院。诊断:右眼复发性视网膜脱离,右眼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眼科检查:视力:右眼光感,左眼1.0。眼压:右眼9 mmHg,左眼11 mmHg。右眼眼底检查:视网膜广泛青灰色隆起,以视乳头为中心呈宽漏斗状,颞上、鼻上垫压嵴明确,裂孔位于嵴上,裂孔后缘开放,嵴上色素明显(图7)。眼部B超示右眼视网膜脱离,右眼巩膜外垫压术后(图8)。入院后于2011年8月30日在局部麻醉下行右眼玻璃体切除术。术中全氟化碳液体辅助下玻璃体切除术联合晶体粉碎,注入硅油4.5 ml。术后早期视网膜复位良好,后复位不良致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眼内硅油存留。
-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3天无标记小游离瓣转瓣处理一例
患者女性,18岁。因双眼屈光不正(双眼球镜度数约-6.00 D),于2011年6月26日于外院在表面麻醉下行双眼LASIK手术,术后第1天裸眼视力右眼为1.2,左眼为0.25。因LASIK术后左眼视力异常,于术后3 d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眼科。眼部检查:右眼角膜透明,可见角膜切削的3/4圆环痕,角膜瓣完整,直径约8.0 mm,边缘整齐规则,位于角膜正光学中心处,覆盖瞳孔区,角膜瓣蒂宽度适宜。左眼角膜绷带片在位,角膜透明,可见角膜切削的360°切削痕,角膜瓣直径约6 mm,边缘不规则,无蒂,位于角膜正光学中心处,覆盖瞳孔区。右眼矫正视力为1.2(0.75 DS),左眼取下绷带片30 min后视力为0.25(-1.50 DS()2.25 DC ×5°)。眼压:右眼9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位10 mmHg。左眼角膜地形图检查结果见图1中A。诊断:双眼LASIK术后;左眼角膜游离瓣;屈光不正。治疗方法:于2011年6月30日行左眼角膜瓣转瓣复位术。术前准备同常规LASIK手术,手术过程:表面麻醉下用针头在角膜瓣边缘12和9点钟方位轻轻各做一长标记,用冲洗针头将角膜瓣周边掀起,边冲洗便将角膜瓣整体与基质床分离,用冲洗针头慢慢将角膜瓣12点钟方位标记转至9点钟方位,冲洗角膜瓣下,用吸血海棉压平贴傅,戴绷带片,妥布霉毒素地塞米松滴眼液点左眼。术后常规滴用0.1%透明质酸钠及妥布霉毒素地塞米松眼液4次/d。术后情况见表1,术后1 d及12个月角膜地形图检查结果见图1中B、C。
-
超广角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随访诊疗特发性IRVAN综合征一例
患者女性,54岁,因左眼视力下降2 d,于2013年8月21日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眼科就诊。患者无家族遗传病史,既往无全身病史。眼科检查示:裸眼视力右眼1.2,Jr7,左眼0.1,Jr7不见,眼压右眼14 mm Hg,左眼15 mmHg(1 mm Hg=0.133 kPa);双眼前节检查未见异常;玻璃体腔未见混浊,视网膜在位,视乳头色泽、边界、形态正常,A:V=2:3,右眼黄斑中心凹反射可见,黄斑区未见异常,视网膜可见散在出血点及小片状出血灶(图1A)。左眼视乳头表面可见向玻璃体方向生长的增殖性血管膜,视乳头处视网膜动脉可见小的瘤样扩张,A:V=1:2,动脉管径粗细不均,黄斑中心凹反射消失,后极部可见呈强反光的视网膜前膜,后极部及周边视网膜可见散在的点状硬性渗出及小片状出血灶(图1B)。OCT检查右眼黄斑区视网膜各结构未见异常(图2A);左眼黄斑中心凹变平,增厚的视网膜层间可见低反射腔隙,网膜内表面可见强反光带,表现为典型的黄斑水肿及视网膜前膜(图2B)。就诊后行超广角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ultra-widefield fluo?rescein angiography,UWFA),见双眼动静脉充盈正常,视乳头表面及视网膜动脉分叉处瘤样扩张,后极部散在荧光渗漏灶,远端动静脉血管无充盈,形成大片毛细血管无灌注区,充盈区边缘血管末端相互吻合,晚期形成锯齿状强荧光边。右眼晚期视乳头呈高荧光,左眼视乳头处新生血管膜呈高荧光(图3,4)。诊断:双眼IRVAN综合征,左眼黄斑水肿,左眼视网膜前膜。患者遂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会诊行血常规、血生化、免疫相关抗体、尿常规及颈动脉超声等检查,仅抗核抗体(ANA)呈阳性滴度1:320(正常值<1:100),余未见明显异常。会诊意见:无全身炎性反应,单纯抗核抗体滴度升高不具诊断意义。予以强的松40mg口服,行双眼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在UWFA影像的指导下,眼底激光广泛彻底。术后2个月、6个月复查UWFA显示双眼原无灌注区处密布光凝斑,血管末端吻合区处激光斑尤为密集(图5)。术后9个月复查UWFA示双眼未见明显进展。
-
视野缺损患者视觉康复训练方法研究进展
临床中多数黄斑病变和神经性眼部疾病所致的视野缺损一旦形成,多不可逆,治疗与康复均陷入瓶颈。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人们对康复需求的增加,这些疾病所致视野缺损的视觉康复训练方法不断涌现。目前视野缺损视觉康复训练主要针对中央视野缺损、偏盲及周边视野缺损两方面。中央视野缺损主要影响患者的精细视觉,其视觉康复训练分为三大类,即旁中心注视训练、眼动控制训练及知觉学习训练。偏盲及周边视野缺损主要影响患者的视觉探索、定向、步行和阅读,其视觉康复训练分为两大类,即视觉恢复策略和眼动代偿策略。本文就视野缺损视觉康复训练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中华眼科杂志,2015,51:552-556)
-
角膜后弹力层内皮移植术的研究进展
十年间角膜内皮移植术已在我国各级医院广泛开展,并取得了显著成绩。而角膜后弹力层内皮移植术作为角膜内皮移植术中治疗角膜内皮病变的理想术式,在国内仅有少数医院进行了初步尝试。本文从手术适应证、手术过程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综述角膜后弹力层内皮移植术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以期为该手术在国内广泛开展提供参考。(中华眼科杂志,2015,51:544-547)
-
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摘除手术的研究进展
随着白内障摘除手术技术的不断提高,高度近视眼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IOL植入术已在临床广泛开展。高度近视眼的特殊性使白内障摘除手术的难度和风险增大,成为近年临床关注和研究的焦点。本文针对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摘除手术的术前检查、IOL的选择、手术方法、手术并发症等方面进行综述介绍。(中华眼科杂志,2015,51:548-551)
-
从“防盲治盲”向“防治可避免盲和视觉损伤”转变
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WHO)对于加强全球眼健康工作的提法出现了一些明显变化。2006年前WHO和世界卫生大会通过的有关眼健康方面的决议明确提出了“开展防盲工作”,而2006年之后的相关决议强调了“根治可避免盲和视觉损伤”。这种转变扩大了眼健康工作的重点范围,反映了全球促进眼健康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和公众对眼健康需求的增长。这种转变也适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在制定“十三五防盲规划”时明确地将防治可避免盲和视觉损伤作为眼健康工作的重点是必要的。这种转变不仅仅是文字上的简单变动,在实际工作内容上也会有较大变化。这种变化表明我国眼健康工作在深入开展,可以惠及更多的公众,可以促进我国眼健康和眼科学事业进一步发展。(中华眼科杂志,2015,51:481-483)
-
黄斑区视网膜色素上皮下凹
患者女性,57岁。在长春爱尔眼科医院进行常规体检。既往身体健康,有磺胺类药物及青霉素过敏史。眼部检查:双眼视力均为1.0;眼压右眼为13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为12 mmHg;双眼眼前节正常;右眼底黄斑区不规则脱色素(精粹图片1),自发荧光图像显示黄斑区脱色素处低荧光,OCT检查图像见精粹图片2;左眼底正常。临床诊断:右眼黄斑区视网膜色素上皮下凹。
-
结膜吮吸线虫一例
患者男性,41岁。因左眼痒1 d,揉眼发现2条白色细小虫子,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眼科。患者家里养耕牛,无其他宠物。眼部检查:右眼前节未见明显异常;左眼结膜充血,结膜囊内于颞侧近外眦处可见1只透明线形虫体在照明光下蠕动、卷曲(精粹图片1),用棉签将其取出(精粹图片2),详细检查结膜囊其他位置及泪小点处无异常。根据虫体寄生部位及虫体形态,临床诊断:左眼结膜吮吸线虫。
-
我国沙眼防治的启迪与思考
沙眼曾是我国首位的致盲性眼病,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终于在今年宣布消灭致盲性沙眼。沙眼衣原体的发现相关研究为防控沙眼提供了科学依据。消灭致盲性沙眼这项成就与政府的高度重视及创新性的在中国成功推广“SAFE战略”密不可分。今后仍应强化公共卫生领域疾病的诊断标准和知识培训,流行病学调查应采用国际标准。虽然中国已消灭了致盲性沙眼,但仍应重视沙眼的全面防控,防止再次流行。(中华眼科杂志,2015,51:484-486)
-
《青光眼诊断图谱》一书出版
-
《儿童青光眼共识》一书出版
-
《眼眶骨折的诊断和治疗》一书出版
-
《小儿视网膜》一书出版
关键词: 视网膜 -
第16届全国斜视与小儿眼科学术会议征文
由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主办,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斜视与小儿眼科学组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承办的第16届全国斜视与小儿眼科学术会议将于2015年10月16到18日在北京召开。本次学术会议将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围绕斜视、弱视、儿童视光、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青光眼、婴幼儿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儿童眼外伤、儿童遗传性眼病及儿童眼保健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行学术讲座。
-
第二期眼科学临床研究与转化医学学习班将在广州举行
-
第21届全国眼外伤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亚太眼外伤学术会议将在大连召开
由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外伤学组主办,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协办,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承办的“第二十一届全国眼外伤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亚太眼外伤学术会”将于2015年8月6日至8日在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新门诊五楼国际会议厅召开。届时将有来自国内及亚太等国家的眼科学领域及眼外伤专业的医师、专家、学者和知名厂商云集大连出席本届会议。注册本届会议并符合相关要求的参会代表可获得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Ⅰ类学分,欢迎国内外医师注册参会。
-
中华眼科杂志第14届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
-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网上在线订阅
关键词: 医学会 -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公知公认外文缩略语
为了更方便、简洁地使用本专业领域内的名词术语及其缩略语,本刊特公布公知公认的部分外文缩略语,作者在撰写文章时可于摘要及正文中直接使用以下外文缩略语而不必再注明其全称。未公布的名词术语请于首次出现时写出中文全称,在括号内写出外文全称及其缩略语,如:肿瘤坏死因子(tumour necrosis factor, TNF)。
-
本刊对来稿中统计学处理的有关要求
1.统计学符号:按GB/T.3358-1-2009《统计学词汇及符号》的有关规定,统计学符号一律采用斜体排印。常用:(1)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xˉ(中位数用M);(2)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3)标准误用英文小写sxˉ;(4)t检验用英文小写t;(5)F检验用英文大写F;(6)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χ2;(7)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8)自由度用希文小写ν;(9)概率用英文大写P(P值前应给出具体检验值,如t值、χ2值、q值等)。
-
本刊已启用远程稿件管理系统
为顺应当今期刊网络化、数字化的发展趋势,更好地为广大作者、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开发了远程稿件管理系统。该系统根据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稿件处理流程、编辑加工规范、审稿制度、管理规范等业务需求设计,采用先进的数据库及网络技术,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远程稿件管理系统将协助作者、编辑、审稿专家、编委、定稿会专家、总编等相关人员多位一体地进行稿件业务处理,解决编辑部对稿件网络化流程管理的需要,并实现各类查询及绩效评价功能。2009年5月,本刊正式启用远程稿件管理系统(登录网址:http://www.cjo-eye.com,点击“杂志及征文投稿系统”或登录中华医学会网站“www.cma.org.cn”点击“业务中心”)。
-
中华眼科杂志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开通
为了满足广大读者和眼科界人士快速准确获取专业资讯的需求,加强与广大读者、作者以及专家的沟通及信息反馈,进一步扩大杂志影响力,本刊现正式开通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公众账号:中华眼科杂志,微信号:cjo-eye)。我们会通过微信为大家提供中华眼科杂志的新动态、有价值的载文信息及出版文章、专家介绍、医学科普文章,全国学术会议及机构动态等新消息,欢迎读者、作者予以关注!如果您有任何关于期刊或微信平台的建议或意见,可直接通过微信留言或发电子邮件至guoweitao@cma.org.cn。联系电话:010-85158239。
-
本刊对文稿中参考文献著录格式的要求
本刊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基本执行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排列于文后。尽量避免引用摘要作为参考文献。内部刊物、未发表资料、个人通信等一般不作为文献引用。引用的文献(包括文字和表达的原意)务请作者与原文核对无误。日文汉字请按日文规定书写,勿与我国汉字及简化字混淆。同一文献作者不超过3人全部著录;超过3人只著录前3人,后依文种加表示“,等”的文字。作者姓名一律姓氏在前,名字在后,外国人的名字采用首字母缩写形式,缩写名后不加缩写点;不同作者姓名之间用“,”隔开,不用“和”、“and”等连词。题名后标注文献类型标志。文献类型和电子文献载体标志代码参照GB 3469-1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可以采用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推荐的NLM′s Citing Medicine(http://www.ncbi.nlm.nih.gov/books/NBK7265)中的格式。中文期刊用全名。参考文献应著录年、卷、期号、起止页等。
年 | 期数 |
2019 | 01 02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
1999 | 01 02 03 04 05 06 |
1996 | 05 |
1989 | 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