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研究与临床杂志
Cancer Research and Clinic 종류구여림상
- 主管单位: 山西肿瘤防治通讯
- 主办单位: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影响因子: 0.7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5355/R
- 国内刊号: 贾力涛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胸椎粒细胞肉瘤致脊髓压迫症二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胸椎粒细胞肉瘤(GS)的临床病理特点,加强对GS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胸椎GS病例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均因双下肢无力就诊解放军第三○六医院骨科,磁共振成像(MRI)提示胸椎9~11和胸椎2~4硬膜外椎管内占位,术后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为GS.其中1例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形态学完全缓解(CR)20年,反复发生骨髓外浸润,累及部位乳腺、卵巢、胸骨、淋巴结,经化疗和维甲酸治疗后CR.其中1例经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染色体和基因检查诊断为孤立性GS,患者拒绝化疗,放疗后失访.结论 硬膜外椎管内GS罕见,手术能减轻或解除神经压迫症状,明确诊断.孤立性GS或伴有急性髓系白血病(AML)GS的治疗方案为AML方案.预后与疾病的特点可能相关.
-
线粒体融合蛋白2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 观察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对前列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其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以含有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慢病毒载体(Lenti-GFP)作为对照,用含有MFN2编码序列的慢病毒载体(Lenti-MFN2)感染前列腺癌细胞株DU-145和LNCaP.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感染后细胞中MFN2 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和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活力和增殖能力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Western blot检测感染后细胞中Ras、p-Raf、p-Erk1/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Lenti-MFN2组DU-145和LNCaP细胞中MFN2 mRNA表达量分别为2.79±0.91、3.87±1.06,高于Lenti-GFP组的1.02±0.27和1.13±0.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726,P=0.010;t=5.209,P=0.002).与Lenti-GFP组相比,Lenti-MFN2组MFN2蛋白表达上调.Lenti-MFN2组DU-145和LNCaP细胞形成的集落数分别为(147.42±32.91)个、(130.26±62.47)个,低于Lenti-GFP组的(255.46±50.91)个、(238.10±49.77)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65,P=0.012;t=2.700,P=0.036).Lenti-MFN2组细胞周期被阻滞在G0/G1期,Ras、p-Raf、p-Erk1/2蛋白表达降低.结论 MFN2可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Ras-Raf1-Erk1/2信号通路蛋白的活化.
-
结肠癌中长链非编码RNA表达谱分析
目的 建立结肠癌肿瘤组织与癌旁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的差异表达谱.方法 分别提取2015年7月至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普外科行手术治疗的6例结肠癌患者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RNA,并对总RNA中的mRNA进行放大、标记和纯化,与含有lncRNA的芯片进行杂交后,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及差异分析.结果 在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芯片中,筛选出差异表达的lncRNA 1339条(P<0.05).有明显差异(变化>2倍)的lncRNA共53条,其中在肿瘤组织中高表达的lncRNA 41条,低表达12条.变化在3倍以上的lncRNA共3条.结论 结肠癌组织与癌旁组织比较,其lncRNA表达谱发生明显改变,提示lncRNA可能参与结肠癌的发生.
-
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全身化疗减轻肿瘤化疗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全身化疗减轻肿瘤化疗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 将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在解放军总医院中医院治疗的80例肿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常规全身化疗,对照组单独应用全身化疗.结果 治疗组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35.0 %(14/40)、32.5 %(13/40)]均低于对照组[70.0 % (28/40)、57.5 %(23/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825,P=0.002;χ2=5.051,P=0.025);消化道反应及口腔溃疡的发生率[52.5 %(21/40)、32.5 %(13/40)]均低于对照组[75.0 %(30/40)、60.0 %(24/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381,P=0.036;χ2=6.084,P=0.014).治疗组生命质量较对照组明显改善[(51.4±5.1)分比(48.3±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95,P=0.011).结论 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全身化疗可减轻肿瘤化疗引起的不良反应,并可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可将该药物作为化疗的一种辅助手段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空肠营养管植入对食管癌放疗的影响
目的 了解空肠营养管植入对食管癌放疗患者减轻不良反应、改善结局及降低成本的影响.方法 以2014年8月至2016年12月北京市朝阳区桓兴肿瘤医院收治的有营养风险的82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行空肠营养管植入(植入组)与未行营养管植入(对照组)患者各41例,对其营养状况、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住院费用进行数据收集和比较.结果 放疗后植入组体质量指数(BMI)及血红蛋白均高于对照组[(21.7±0.5))kg/m2比(19.5±0.3)kg/m2;(120.0±2.1)g/L比(115.0±6.3)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3,P=0.042;t=2.12,P=0.031).放疗期间植入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9.3 %(12/41)比51.2 %(2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2,P=0.002).植入组放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1 %(39/41)比87.8 %(36/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4,P=0.022).植入组总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13.8万元比14.7万元,t=2.09,P=0.037);植入组平均住院日短于对照组(42.1 d比48.4 d,t=2.27,P=0.029).结论 对有营养风险的食管癌放疗患者给予空肠营养管植入式肠内营养支持,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疗效并缩短住院时间,节约医疗成本.
-
福州地区青年与中老年胃癌患者内窥镜下表现及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福州地区青年和中老年进展期胃癌患者的内窥镜下表现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在福建省立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胃镜检查并经病理确诊的2357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年龄分为青年组(≤40岁)和中老年组(>40岁),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性别、病理类型、病变部位、镜下大体分型等.结果2357例患者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男女比例为2.71:1.青年组120例(5.09 %),男女比例为1:1.07;中老年组2237例(94.91 %),男女比例为2.90:1.青年组胃中部(胃体)癌所占比例高于中老年组[43.33 %(52/120)比25.75 % (576/2237),χ2=18.018,P=0.000],而中老年组胃上部(贲门、胃底)癌所占比例高于青年组[27.58 %(617/2237)比6.67 %(8/120),χ2=25.568,P=0.000].两组患者均以Borrmann Ⅲ型多见,但中老年组中BorrmannⅠ型比例高于青年组[20.79 %(465/2237)比11.67 %(14/120),χ2=5.850, P=0.016],青年组中BorrmannⅣ型比例高于中老年组[23.33 %(28/120)比11.27 %(252/2237), χ2=15.845,P=0.000].组织学上青年组较中老年组分化程度更差,恶性度更高(P<0.01).青年组中男性和女性患者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老年组中,男性患者中胃上部癌所占比例高于女性[29.03 %(483/1664)比23.39 %(134/573),χ2=6.790,P=0.009],女性患者中胃中部癌所占比例高于男性[31.06 %(178/573)比23.92 %(398/1664),χ2=9.415,P=0.002].中老年组中女性患者较男性患者分化程度更差(P<0.01).结论 福州地区青年与中老年进展期胃癌患者内窥镜下表现及临床病理特征存在差异,青年患者中胃中部(胃体)癌所占比例高,而中老年患者中胃上部(贲门、胃底)癌所占比例高;青年患者较中老年患者分化程度更差,恶性度更高.
-
喉返神经探测仪在胸中上段食管癌颈部吻合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胸中上段食管癌手术中喉返神经探测仪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可切除的胸中上段食管癌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术中采用喉返神经探测仪协助喉返神经探查分离,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 试验组术中双侧喉返神经确认时间[中位数(四分位数)]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右侧:1.50 min(1.00,1.63 min)比5.50 min(4.88,6.50 min),Z=-6.715,P<0.05;左侧:1.75 min(1.50,2.00 min)比7.85 min(6.50,9.00 min),Z=-6.726,P<0.05].试验组术后喉返神经损伤率低于对照组[3.3 %(1/30)比20.0 %(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3,P<0.05).结论 胸中上段食管癌颈部吻合术中采用喉返神经探测仪协助手术,可以缩短喉返神经的确认时间,降低喉返神经损伤率.
-
参芪扶正注射液通过STAT3通路抑制人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的相关研究
目的 研究参芪扶正注射液(参芪液)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与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STAT3)通路相关的作用机制.方法 以人胃癌细胞SGC7901为研究对象,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观察不同浓度参芪液对SGC7901细胞活性的影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上清液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8和IL-11的含量;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细胞中Janus激酶2(JAK2)、STAT3和磷酸化STAT3(p-STAT3)的表达.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当参芪液浓度达到0.1 mg/ml时,SGC7901细胞抑制率达到(10.8±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参芪液浓度的逐渐增高,SGC7901细胞抑制率也逐渐增高(F=12.319,P=0.000).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随着参芪液浓度的增加,SGC7901细胞中IL-6、IL-8和IL-11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IL-6:F=31.256,P=0.000;IL-8:F=16.857,P=0.000;IL-11:F=21.319,P=0.000;各指标中各浓度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随着参芪液浓度的增加,JAK2和p-STAT3蛋白表达水平下调(JAK2:F=12.315,P=0.000;p-STAT3:F=16.728,P=0.000;各指标中各浓度组与对照组比较均P<0.05).结论 参芪扶正注射液能够抑制SGC7901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STAT3通路有关.
-
替吉奥同步高-低氧放疗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替吉奥同步高-低氧放疗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日照市人民医院和青岛大学附属肿瘤医院64例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按信封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研究组采用口服替吉奥化疗同步高-低氧放疗,对照组采用吉西他滨静脉滴注化疗,比较两组的有效率、疾病控制率、临床获益率、远处转移率、生存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有效率比较[70.4 %(19/27)比32.1 %(9/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4,P<0.01);两组疾病控制率、临床获益率、远处转移率比较[88.9 %(24/27)比67.9 % (19/28);77.8 %(21/27)比57.1 %(16/28);63.0 %(17/27)比71.4 %(20/2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56、2.66、0.45,均P>0.05);两组1、2年生存率比较[63.0 %(17/27)比32.1 %(9/28);37.0 %(10/27)比10.7 %(3/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24、5.28,均P<0.05).两组患者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吉奥同步高-低氧放疗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的有效率及1、2年生存率优于吉西他滨静脉化疗,不良反应无增加.
-
地诺单抗联合手术治疗骨盆骨巨细胞瘤效果及安全性
目的 探讨围术期应用地诺单抗治疗骨盆骨巨细胞瘤(GCTB)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治疗中心23例在围术期接受地诺单抗治疗的骨盆GCTB患者临床资料.采用主观不良反应、下颌骨X线片等指标评估安全性,采用X线、CT和磁共振成像(MRI)等常规影像学指标评估有效性.基于美国骨肿瘤学会(MSTS)-93评分评估术后功能.肿瘤学评估指标包括组织学反应率、客观反应率、临床受益率、无事件生存率等.术后功能与1999年至2009年在该中心接受外科治疗的骨盆GCTB患者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23例患者初诊活组织检查均证实为GCTB,其中1例提示为恶性GCTB,同时伴有肺转移.全部患者均接受外科治疗,达到广泛外科边界10例,囊内或边缘切除13例.所有患者均按计划用药,平均用药8.43次.随访5~47个月,平均27.3个月,2例患者死于肿瘤进展.广泛切除组中无局部复发,囊内刮除组2例术后复发.术前用药后疗效评估显示部分缓解13例,疾病稳定7例,客观反应率65.0 %(13/20),组织学巨细胞清除率85.0 %(17/20).用药期间未出现下颌骨坏死病例,实验室安全性指标均未见异常.患者术后MSTS-93功能评分平均为26.87分.与1999年至2009年在该中心接受外科治疗的骨盆GCTB患者比较,囊内刮除组术后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4 %(2/13)比30.8 %(4/13),P=0.514];累计髋臼病例术后功能较1999年至2009年组提高(P=0.002).结论 地诺单抗是治疗骨盆GCTB的有效手段,术前用药在缓解症状的同时,可使肿瘤血供减少、体积缩小,降低手术难度.术后用药可能会降低囊内刮除手术的复发风险,继发恶性变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
BRAF V600E基因突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BRAF V600E基因突变率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4年8月至2015年10月山西省肿瘤医院临床及病理资料完整的PTC患者265例,包括经典型226例,滤泡型29例,高细胞型3例,弥漫硬化型2例,嗜酸细胞型2例,囊性型3例.全部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BRAF V600E基因突变.采用Pearson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PTC患者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 PTC患者的BRAF V600E基因突变率为73.21 %(194/265).不同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肿瘤个数、被膜外侵犯患者的BRAF V600E基因突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不同肿瘤大径、病理组织学亚型、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患者的BRAF V600E基因突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BRAF V600E基因突变阳性的PTC患者具有较差的临床病理学特征,BRAF V600E基因突变可能成为预测进展型PTC患者的一项指标.
-
野生型及BRAF V600E突变型结直肠癌中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与单极纺锤体蛋白激酶1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目的 明确野生型(BRAF WT)及BRAF V600E突变型结直肠癌中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Erk)与单极纺锤体蛋白激酶1(Mps1)表达的相关性,以及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提取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09年1月至2015年6月288例结直肠癌患者肿瘤标本DNA进行Sanger测序,Kaplan-Meier法分析BRAF V600E突变与结直肠癌预后的相关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RAF V600E突变与BRAF WT患者中p-Erk与Mps1的表达水平;分析p-Erk与Mps1表达的相关性,以及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结直肠癌患者中BRAF V600E的突变率为5.2 %(15/288),在结直肠癌低分化腺癌中的突变率高于中高分化腺癌[14.3 %(9/63)和2.7 % (6/225),χ2=11.208,P=0.001],且在黏液腺癌中的突变率高于非黏液腺癌[25.0 %(6/24)和3.4 %(9/264),χ2=16.630,P<0.001],p-Erk、Mps1在BRAF V600E的结直肠癌中阳性率高于BRAF WT结直肠癌患者(14/15和3/15,P<0.05;15/15和3/15,P<0.05);p-Erk与Mps1表达呈正相关(R 2=0.419,P<0.001),且结直肠癌组织p-Erk表达阳性率在中低分化腺癌中高于高分化腺癌(χ2=6.679,P=0.01),在黏液腺癌中高于非黏液腺癌(χ2=5.735,P=0.017),在有淋巴结转移者中的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χ2=5.436,P=0.02).Mps1表达阳性率在中低分化腺癌中高于高分化腺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950,P=0.009),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发现BRAF V600E比BRAF WT患者术后总体生存率低.结论 BRAF V600E可能在结直肠癌特殊病理类型中发挥重要作用,有望作为评估结直肠癌临床进展和预后的参考指标;p-Erk与Mps1的表达在结直肠癌中呈正相关,提示Mps1有可能成为结直肠癌靶向治疗新的潜在靶点.
-
侧脑室脑膜瘤的影像表现与诊断分析
目的 探讨常规CT和磁共振成像(MRI)对侧脑室脑膜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临汾市尧都区第二人民医院2005年1月至2017年10月2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侧脑室脑膜瘤患者的资料,对其CT和MRI影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肿瘤位于左侧脑室11例,右侧脑室10例;位于侧脑室三角区14例,后角5例,体部1例,颞角1例,18例有不同程度同侧颞角扩大.瘤体边界清楚,密度(信号)较均匀,较大病灶多有分叶.增强扫描肿瘤实质明显强化.结论 侧脑室脑膜瘤影像表现比较典型,定位准确,定性价值较高.
-
乳腺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二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乳腺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PASH)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乳腺PASH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年龄分别为42、50岁,临床主要表现为乳腺无痛性结节,活动尚可,界限较清,镜下见乳腺间质内出现大量复杂的、相互吻合的裂隙样假血管腔隙,内衬梭形内皮样细胞,呈小圆形、短梭形,无明显核异型性,无核分裂象.免疫组织化学表型:VIM、CD34、SMA、bcl-2、CD99阳性,ER、PR、CD31、F8、S-100、CK 阴性,Ki-67极低表达.结论 PASH是一种少见的乳腺间质的良性病变,极易与乳腺纤维腺瘤、叶状肿瘤及高分化血管肉瘤混淆,需要依据组织学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鉴别诊断.
-
原发肝淋巴瘤五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原发肝淋巴瘤(PHL)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2010年12月至2015年9月山西省肿瘤医院血液科收治的5例PH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例患者因上腹痛,1例因发热和消瘦就诊,经超声和CT检查发现肝占位.3例手术切除肝病灶,2例经肝穿刺后病理学检查确诊.诊断后患者均接受化疗.生存2例,死亡2例,失访1例.结论 PHL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确诊需依据病理学检查.手术切除肝病灶联合化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
血小板与肿瘤转移关系的研究进展
转移是恶性肿瘤的主要特征之一,也是引起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其发生机制较为复杂.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血小板与肿瘤转移密切相关,并在此过程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血小板计数异常可作为肿瘤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而抗血小板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也更加重要.文章就血小板在肿瘤转移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外泌体在肿瘤免疫逃逸中的研究进展
外泌体是一种由不同类型的细胞主动分泌的纳米级的囊泡,被视为一种新的细胞通讯方式.外泌体可在细胞间运载各种蛋白质、脂质、miRNA和mRNA等物质,从而引起细胞间遗传信息的交换和受体细胞的重新编程.许多证据表明,肿瘤细胞分泌大量的外泌体,可通过多种方式调节肿瘤的进展、转移、免疫逃逸、耐药等诸多方面.在肿瘤微环境中,外泌体在肿瘤细胞、免疫细胞以及基质细胞之间相互传递,可使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监视.文章综述了近些年外泌体在肿瘤免疫逃逸中的研究进展.
-
阿帕替尼治疗恶性肿瘤的现状和进展
近年来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和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为机制的抗血管生成药物,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阿帕替尼是口服生物可利用的小分子抗血管生成剂.2017年发布的《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胃癌诊疗指南》把阿帕替尼列为胃癌三线治疗的唯一推荐靶向药物.现就阿帕替尼的作用机制、逆转化疗药物耐药性、对不同类型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以及生物标志物等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年 | 期数 |
2019 | 01 02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