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医药临床杂志

中医药临床

中医药临床杂志

Clinical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중의약림상잡지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安徽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中华中医药学会
  • 影响因子: 0.6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2-7134
  • 国内刊号: 34-126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6-131
  • 曾用名: 安徽中医临床杂志
  • 创刊时间: 198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医药临床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王键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冬病夏治三联疗法防治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稳定期疗效观察

    作者:吴荷馨

    目的:观察冬病夏治三联疗法防治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疗效.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予夏治三伏天采用外敷膏药(白芥子、甘遂、细辛等)穴位贴服,每周1次,共3~5次,每次3~8h,根据患者的皮肤反应调整每次的时间.贴服后穴位注射卡介菌多糖核酸,选择足三里穴位,每周2次,每侧1ml,共注射18次.治疗组到了立冬季节开始口服用中药豁痰防喘丸.观察肺功能FEV1/FVC的变化、第1年住院次数、第2年住院次数、第3年住院次数.结果:采用三联疗法的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 疏风润肺汤治疗感染后咳嗽临床观察

    作者:宋琦云

    目的:探讨疏风润肺汤治疗感染后咳嗽的疗效.方法:对符合入选标准的感染后咳嗽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马来酸氯苯那敏片4mg/次,3次/d,氨茶碱片0.1g/次,3次/d;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给予疏风润肺汤口服,5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达96.67%,对照组有效率达80.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疏风润肺汤治疗感染后咳嗽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 参麦注射液下鼻甲注射配合口服玉屏风颗粒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观察

    作者:刘宗英;刘钢;朱玲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注射下鼻甲配合口服玉屏风颗粒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注射器抽取参麦注射液2ml,沿下鼻甲前端刺入,直至鼻甲后端,缓慢退针的同时均匀注入药液,每周2次;配合口服玉屏风颗粒,4周1个疗程.结果:40例患者中,显效20例,有效17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2.5%.结论:参麦注射液下鼻甲注射配合口服玉屏风颗粒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比治疗前临床疗效显著.

  • 拉米夫定联合中药清肝排毒饮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作者:刘丽丽;张国梁;刘永华;方基水;窦红漫;杨晓军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中药清肝排毒饮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病理学的改变情况.方法:将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采用拉米夫定联合中药清肝排毒饮,对照组单用拉米夫定,疗程为1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及肝组织病理学改变情况.结果: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ALT、AST等肝功能指标、血清纤维化指标、肝组织病理改变优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后水平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中药清肝排毒饮可明显改善慢性乙型肝炎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并可显著减轻肝组织病理改变.

  • 中药口服加灌肠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湿热瘀结证临床观察

    作者:冯英培

    目的:观察中药口服加灌肠联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60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0例予中药口服加保留灌肠;对照组30例予妇科千金片加理疗,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2组的输卵管通畅程度及受孕率.结果:2组输卵管通畅程度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0.05,优于对照组;且受孕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中药口服加灌肠联合治疗,能显著提高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的临床治愈率和受孕率,为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治疗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喉显微手术联合中药雾化吸入治疗声带疾病临床观察

    作者:郝中平;肖嵩;秦红梅

    目的:探讨喉显微手术联合中药治疗声带病变的疗效.方法:30例声带病变患者,行显微支撑喉镜下喉病变治疗术,术后予中药蒸汽雾化吸入(7d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和喉肌功能训练.结果:临床痊愈率90.0%,有效率100%.结论:显微支撑喉镜喉手术视野清晰、操作方便、安全性强、创伤小;双黄连注射液雾化吸入,具有用药剂量小、声带部位药物浓度高、见效快、副作用小的优点,可以更好地减轻黏膜充血水肿,抑制细菌病毒的繁殖,促进炎症的消除.

  • 温肺汤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及学术价值分析

    作者:宋若会;李玲;林玲

    目的:分析温肺汤治疗变应性鼻炎(AR)疗效及学术价值.方法:选择变应性鼻炎患者60例,治疗组30例用温肺汤,对照组用西药依巴斯汀,分别比较2组治疗前后(1个疗程、3个月)和2组间疗后的症状、体征积分、血清IL-4变化.根据古医籍文献分析古方价值.结果:2组每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血清IL-4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和P<0.01);2组间1个疗程后的症状、体征积分及血清IL-4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2组间疗后3个月症状、体征积分和血清IL-4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温肺汤源于李东垣《兰室秘藏》,孙一奎对本方有“优化适应证”、“命名方剂”、“明确治则”三大学术贡献.经研究观察,温肺汤治疗AR有较好的疗效,且对机体的免疫功能有较长时间的调节作用.

  • 扶正强心颗粒治疗慢性心力衰竭62例疗效观察

    作者:王朝亮;陈光瑞;史丽

    目的:观察扶正强心颗粒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110例心慢性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对照组48例.2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扶正强心颗粒,疗程均为4周,分别观察患者症状、体征、心功能、超声心动图变化.结果:2组疗效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主要症状、体征、心功能、超声心动图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治疗组提高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扶正强心颗粒对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心力衰竭具有较好治疗作用.

  • 蒿芩清胆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观察

    作者:李庆标

    目的:观察蒿芩清胆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70例给予蒿芩清胆汤加减治疗;对照组70例用复方雷尼替丁颗粒、多潘立酮和阿美西林胶囊治疗.疗程4周,主要观察2组患者临床症状疗效、胃镜疗效及抗幽门螺旋杆菌疗效.结果:有效率治疗组为95.71%;对照组为84.29%,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蒿芩清胆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显著.

  • 参芪强心方配合常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作者:花继平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2组均采用常规抗心衰治疗(强心、利尿、ACEI、β-受体阻滞剂),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参芪强心方治疗;2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2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 中西药联合扶正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观察

    作者:李丽亚;刘自泰

    目的:评价小剂量静注丙种球蛋白、中西药调整自身免疫系统与联合激素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作用.方法:设立治疗组12例与对照组6例,2组病情、基本治疗、护理、激素使用相同,治疗组另静注丙种球蛋白、中药贞芪颗粒,用至激素停用后3~6个月.结果:2组比较,治疗组症状改善明显,血小板计数回升快,血小板显著回落减小,机体抵抗力增强,激素治疗期缩短,激素总使用量减少,血小板计数< 20×109/L的明显出血期显著减少.结论:小剂量静注丙种球蛋白、中西药调整自身免疫系统与联合激素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作用确切,值得进一步探索与推广.

  • 疏肝解郁健脾中药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心理情绪状态的影响及与皮质醇的关系

    作者:杨大坚;潘慧人;邹铭斐;杨画

    目的:探讨疏肝解郁健脾中药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心理情绪状态的影响及与皮质醇的关系.方法:195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98例服用疏肝解郁健脾中药,对照组97例服用匹维溴铵及阿米替林,治疗2个月,观察比较2组对肠道症状及生活质量、血清皮质醇的影响.结果:对腹痛、腹部不适、腹胀、生活质量的改善,皮质醇的降低等,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肝解郁健脾中药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心理情绪有明显改善作用,并能降低血清皮质醇.

  • CRP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疗效的关系

    作者:胡钢;吴茂松;刘咸罗

    目的:探讨血液中C-反应蛋白(CRP)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CVT)溶栓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急性下肢DVT患者77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院时病程为1 ~21d.都作药物溶栓治疗,主要为尿激酶25万U,静脉点滴,每日1次,共14d;低分子肝素钠1支,皮下注射,每日1次,共7~14d.2周后出院,入院和出院4周后各作1次检查,主要项目包括:临床体检、静脉造影、彩超检查,血液中CRP测定等.结果:出院时,疗效满意者49例,临床表现明显消退;好转者23例;无效5例.出院4周后,静脉造影示血栓部分消融者15例,其余62例,病变段均未显影;US检查则发现原闭塞段已可见部分管腔显示者56例.入院时CRP为91.90 ~4.16mg/L,平均为28.91 ±29.4mg/L;出院4周后为46.90~0.92mg/L,平均为(8.13±12.7)mg/L.临床表现越严重者,CRP就越高;治疗无效者,出院4周后CRP虽有所下降,但仍居高位,1例病情严重者,分别为91.90mg/L和46.90mg/L.结论:CRP随DVT病情加重升高,随病情减轻而下降,可作为DVT溶栓疗效和预后的判断指标.

  • 穴位理疗技术治疗黄褐斑158例疗效分析

    作者:刘宜群

    黄褐斑中医称之为"黧黑斑",俗称"蝴蝶斑".是指颜面出现淡褐色至深褐色,甚或淡黑色斑块的一种损害容貌的皮肤疾病.类似西医的黄褐斑和其他面部色素沉着性疾病.临床治疗通常采用药物内服及外敷的方法进行治疗,由于该病属于慢性疾病,内服药物时间偏长,大多数患者不能坚持;黄褐斑患者大多数都使用过剥脱祛斑产品,表皮受损严重,因此对外敷药物的吸收能力通常较差.笔者在2008年3月-2010年12月间,对前来就诊并确诊为黄褐斑的158例患者,采用理疗技术对穴位进行综合施治,并对临床疗效进行了分析.本疗法利用穴位的远治作用"治本",调理脏腑功能;利用近治作用"治标",消除局部色斑,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 益气固冲补肾法组方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86例

    作者:付磊强;尹玲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是妇科内分泌系统紊乱的常见病,多发病.西医治疗主要采用激素替代疗法( HRT)和诊刮.中医妇科治疗功血则根据女性生理、病理特点辨证论治.尤其对绝经过渡期妇女即围绝经期妇女功血,治疗有较大优势.且能调整围绝经期女性内分泌及围绝经期症状.笔者采用益气固冲补肾法治疗此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 肾气丸加减治疗慢性咽喉炎100例

    作者:周锦先;张钦祥

    慢性咽喉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笔者近年采用肾气丸加减治疗100例,取得满意疗效.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五官科门诊病例100例,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慢性喉痹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为咽部隐痛不适反复发作或如有异物阻塞咽部,饮食无阻碍,伴有不同程度的咽干,灼热感等症状,咽部检查可见:咽后壁可见滤泡增多,色淡红,咽部充血不明显,颔下无明显淋巴结肿大,血常规无异常.其中男80例,女20例,年龄小20岁,大50岁,平均35岁,时间短3年,长则20多年.年龄、性别、病程无明显差异性(P>0.05)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中医药研究现状

    作者:刘玲;张念志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SA)是一种发病率高并具有一定潜在危险性的疾病.近年来,随着睡眠医学和呼吸病学等学科的不断发展,中医药对OSA病因、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现就有关中医药治疗OSA现状及其治疗思路概述如下.

  • 中医药保护肠黏膜免疫屏障的研究进展

    作者:袁以洋;于庆生;刘举达;彭秀山

    传统观点认为,肠道只是消化器官,是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场所,近10年研究发现,肠道还是机体大的免疫器官,承担着总面积高达400~600m2肠黏膜的防御任务,免疫屏障已被认为是重要屏障之一.[1-2]肠黏膜屏障与危重疾病的转归和预后关系密切,而免疫屏障又是肠黏膜屏障主要的组成之一,加强对肠黏膜免疫屏障的研究及其对疾病状态下肠黏膜免疫屏障的保护显得更加重要.近些年来,中医药已显示了对肠黏膜免疫保护的良好前景,在实验和临床研究中均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本文就近年中医药对肠黏膜免疫屏障保护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益气活血法对脏器保护作用的研究现状

    作者:孙宗发

    "百病生于气也"(《素问·举痛论》),气虚是一切虚证的基础.气虚可致血瘀,血瘀亦可致气虚.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气愈郁,血愈瘀,血愈瘀,气愈亏,二者互为因果,纠结为患.《难经本义》"气中有血,血中有气.气与血不可须臾相离,乃阴阳互根,自然之理也."《内经》称"五脏安,血脉和,精神乃居";《素问·调经论》强调"气血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采用益气活血法治疗疾病对脏器的功能保护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 慢性盆腔炎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汪翠萍;刘春丽;李伟莉;李琼;应艳;施真真

    盆腔炎(PID)是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炎症的总称,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卵巢炎、盆腔腹膜炎、盆腔结缔组织炎以及盆腔脓肿.其病变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分布于几个部位,甚至延及整个盆腔脏器,有急性和慢性之分,临床上尤以慢性盆腔炎( 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CPID)为常见.慢性盆腔炎由于长期炎性刺激,渗出增生等炎症反应,使盆底组织增厚,器官与周围组织多有粘连,严重影响局部血液循环,抗生素治疗效果差,且不能长期应用,一般抗菌效果不是很理想,中药治疗本病有较好疗效,现将近几年慢性盆腔炎的中医药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 健脾化湿法刍议

    作者:孙娟;王键;郜峦

    湿邪致病,病因有外湿和内湿之分.其中内湿致病占重要地位,不仅可以单独致病,又常为外湿致病之先导,素体有内湿,方易招致外湿,致内外合邪而致病.可见,内湿与外湿常相互影响为患,故临床上,化内湿的同时应注意祛外湿,但以化内湿为主、为先[1].又人体五脏中唯脾主运化水湿,且其性喜燥恶湿,故内湿致病与脾关系为密切.健脾化湿法即是针对脾虚中阳不运、水湿内停所致脾虚湿困证而设立的一种中医治法,为内湿的常用治法之一.本文将从理论依据、临床辨证应用及其理论内涵等方面对健脾化湿法有关问题进行阐述.

  • 小柴胡汤临床应用思路探微

    作者:冷治文

    "和解"是中医治疗原则和治疗大法之一,亦是中医治疗目的和治疗结果之一.无论是中医治疗原则,还是治疗八法,均可概括为攻、补、和三大法则.小柴胡汤以和解为主要功能,兼具攻、补之用.由于小柴胡汤证涉及的范围大、内容多,因此应用较为广泛.本人认为对于小柴胡汤证病机的把握,是临床应用的关键.

  • 当归治疗夜咳的机理浅析

    作者:吴志军;谭斌

    当归人药,历史悠久,《神农本草经》就已将当归列入草部上品.当归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各科,有"十方九归"、"药王"之誉,特别是在妇科疾病的治疗中,当归更是功效卓著,素有"妇科圣药"和"血家百病此药通"之说.而对其止咳平喘作用,则为大多医家所忽视.虽然《神农本草经》上就有记载:当归"主咳逆上气",但历来医家对当归的阐述及临床应用,多重于治血,而疏于治气.

    关键词: 当归 夜咳 机理
  • 五脏相关理论与中药功效的发挥

    作者:李展

    目前,中药的临床应用经验大多是前贤们反复临床实践的总结,而如何充分发挥中药的功效,扩大其临床应用,继续提高其临床疗效则一直是中医药学研究的难题与热门话题.中药功效研究的起点与终极目标就是中药的临床应用.以五脏相关学说为理论指导,对充分发挥中药的功效,扩大其临床应用范围,及对中药药性理论的进一步研究等均有着重要的意义.

  • 止嗽散治疗感冒后咳嗽心得

    作者:吴裕存

    咳嗽是临床上一个非常常见的症状,常见于急性和慢性支气管炎、肺炎、呼吸道病毒或细菌感染、咳嗽变异性哮喘、上呼吸道咳嗽综合征等疾病中.感冒后咳嗽不是诊断术语,是指感冒后恶寒发热、头痛身楚、鼻塞流涕等症状消失后,咽干喉痒、干咳少痰经久不愈,即使使用抗生素静滴亦鲜有疗效.以前有人称其为"喉源性咳嗽",笔者认为可以归属在"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中."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是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2006年《咳嗽循证指南》中提出的新的诊断术语,是指呼吸道疾病如感冒、急慢性鼻窦炎、变应性鼻炎等通过鼻分泌物和(或)炎症刺激引起的咳嗽,用以取代"鼻后滴流综合征(PNDS)".去冬今春,笔者用止嗽散加味治疗感冒后咳嗽20例,效果十分理想.

    关键词: 止嗽散 咳嗽 心得
  • 全蝎在妇科临床中的运用举隅

    作者:李秀霞

    全蝎为平肝息风类药,因其具有息风止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之功效,临床多用于内科治疗中风偏瘫、破伤风、风湿痹痛等症.今笔者扩大其应用范围,在临床妇科中运用每获良效.故介绍如下.子宫内膜异位性痛经某女,25岁,2009年8月22日初诊.主诉:经期腹痛伴呕吐1年半余,呈渐进性加剧.患者3年前行剖宫产术,产后5个月余经血来潮,感腹胀、肛门坠胀不适,能忍受.后经血来潮时腹痛逐渐加重,时呕吐,曾服止痛药物治疗,初始尚可,后罔然无效.1年前,外院经B超检查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性痛经.予"达那唑",行"假绝经疗法"治疗3个月,患者出现体重增加,面部痤疮等副作用,亦停止治疗.

  • 养心汤证治举隅

    作者:汤士双

    养心汤出明朝王肯堂的《证治准绳》,为临床常用之名方,主要用于心血虚少所致的心神不宁、惊悸怔忡之症.笔者常用此方加减治疗多种心系及其相关的疾病,屡屡获效,现举例如下,以就教于读者.心绞痛某女,58岁,2005年6月初诊.近1周来因劳累后出现胸痛、胸闷症状,反复发作.每次发作数分钟不等,服用速效救心丸等可缓解.常感头晕眼花、气短乏力、心悸自汗、畏寒肢冷、失眠多梦.原有冠心病史多年.查体:BP120/80mmHg,HR68次/min,精神不振,面色少华,语声低怯.颈软,两肺检查正常,心界不大,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 桂枝汤临床应用与体会

    作者:艾志福;江建锋;喻松仁

    桂枝汤,号称众方之祖,为《伤寒论》第一首方,在临床上应用非常之广.应用时如能抓住要领,辨证精准,往往可获奇效.兹就桂枝汤的临床应用谈谈我们的拙见,不当之处还请同仁批评指正."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此乃桂枝汤之经典条文.纵观伤寒诸条文,桂枝汤之适应证为:①发热,或恶寒或不恶寒;②疼痛,以后项部,脊背为主,或兼有全身肌肉疼痛或关节疼痛;③汗出;④脉浮.对于脉浮,应结合病人发病前后脉象对照,因瘦人脉偏浮,肥人脉偏沉,不可主观臆断.至于浮紧或浮缓,全凭个人主观判断,对临床诊断价值不大,仅供参考.

  • 丹参葛根对药不同提取方法薄层特征比较研究

    作者:赵玉华;崔晓娟;樊萍;李芳;王卫锋

    目的:对丹参、葛根对药不同提取方法的薄层特征进行比较,揭示其配伍规律.方法:分别用75%乙醇和水为溶剂,将两者的混煎液和单煎液进行薄层色谱特征对比.结果:薄层色谱特征明显,方法重复性好,较稳定.结论:该方法简捷、经济.

  • HPLC法测定蒲元和胃胶囊中延胡索乙素的含量

    作者:马俊凤;石华章;白建宏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蒲元和胃胶囊中延胡索乙素的含量.方法:采用Venusil XBP-C18柱(5μm,6.0mm,150mm)为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磷酸盐缓冲液(65: 35)(磷酸盐溶液:取磷酸二氢钾0.1g和磷酸氢二钾4.8g混合,加水溶解并定容至500mL),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80nm,柱温为室温.结果:延胡索乙素在0~ 100μ·ml-1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5;加样回收率为99.28%,RSD为0.897%(n=6).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重复性良好,结果准确可靠,可作为蒲元和胃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之一.本法分离效果好,结果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

  • HPLC法测定和胃合剂中橙皮苷的含量

    作者:姜志戎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和胃合剂中橙皮苷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Alltech C18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33: 67);流速1.0ml/min;柱温28℃;检测波长284nm.结果: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橙皮苷进样量在0.174~1.392μ范围内的线性关系良好(r=1),平均加样回收率99.51%,RSD为1.1%(n=6).结论:本法操作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标准.

  • 川芎嗪对烫伤大鼠早期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洪四名;陈珂;李元海

    目的:探讨川芎嗪在烫伤大鼠早期肝脏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30% TBSAⅢ度烫伤大鼠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单纯烫伤组(烫伤组,S组)和川芎嗪处理组(模型建立成功即刻腹腔内注射川芎嗪注射液,20mg/kg,L组),每组10只.伤后24h、48h分别检测3组大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和谷革转氨酶(AST)活性、游离脂肪酸(FFA)含量,及肝组织中三磷酸腺苷(ATP)的含量、线粒体肉碱脂酰转移酶I(CATI)的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与C组比较,S组在伤后24h、48h血清中ALT和AST的活性、FFA含量、肝组织中MDA含量均明显升高,同时ATP的含量、CATI酶的活性、SOD活性明显降低(P<0.01);与S组比较,L组在伤后24h、48h均能明显降低ALT、AST活性和FFA和MDA的含量(P<0.01);及提高肝组织ATP的含量、线粒体ATP酶的活性、SOD活性(P<0.01).结论:川芎嗪对烫伤大鼠早期肝脏起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改善脂源性能量的利用.

  • 手法腕踝针镇痛机理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芳琴;张卫华;赵阳

    目的:通过建立家兔软组织损伤模型,观察手法腕踝针对损伤局部痛阈、血清5 -HT含量的影响,阐明其作用机理.方法:将家兔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体针组、腕踝针组和腕踝针手法组,采用打击伤的方法造成家兔左后肢外侧根部急性软组织损伤模型.测定造模前后、治疗5min、30min及第2次治疗后各组损伤局部痛阈、血清5-HT含量.结果:腕踝针手法组在治疗5min时痛阈即开始升高(P<0.05),血清5-HT含量下降(P<0.01);治疗30min和第2次治疗后,腕踝针手法组提高痛阈、降低血清5 -HT含量效果佳.结论:手法腕踝针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机理与其提高受损局部痛阈、降低血清5-HT含量有关.

  • 麻疹及其并发症的中医特色疗法

    作者:李静静;尚莉丽

    麻疹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传播迅速、波及面广、反复流行、发病率高、死亡率较高.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医在抗击麻疹方面积累了极为丰富的宝贵经验.该文特别对中医药防治麻疹等重大传染病能力的提升奠定重要基础的文献进行详阅,总结治疗麻疹及其并发症的中医特色疗法.

  • 手足口病中医药防治实践回顾性分析(二)

    作者:张国梁;李泽庚;尚莉丽;童家兵;罗传灿;董莉莉;侯勇;黄宝驹

    2湿热辨证刘焯等[1]、张忠[53]均认为手足口病是因为患儿心脾素有湿热内蕴,复感时行病毒所致.病因为时行病毒,病位在心脾二经,将本病分为湿热型、热重于湿型、湿重于热型3型.马元生等[16]通过对20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观察,认为本病是由于夏秋季节气候炎热,阴雨连绵,湿热之气偏盛,再加上儿童时期饮食不节,脾胃未充,内湿由之而生,内外之邪相搏,湿热之气发于皮肤所致,属湿温范畴.在欲退热,必先理其湿,湿退则不能恋热而热自退的原则指导下,将本病分为温热夹湿型和湿热型2种类型.杨振声[23]则将手足口病分为温热型和温热夹湿型.符虹[54]采用将本病分为肺胃热蕴型和湿热蕴蒸型进行治疗.解晓红[55]根据感邪的轻重及患儿体质的虚实,将手足口病分为热毒炽盛型、湿热并重型和脾虚湿聚型3个证型分别辨治,临床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

  • 近百年来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特征及中医药防治乙脑策略进展

    作者:张括生;尚莉丽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传染病,由蚊为煤介而传播,以高热和狂暴或沉郁等神经系统症状为特征,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一定的地区分布,多发生于夏秋季节.1924年首先证实于日本,1934~1936年日本实验室证实马脑分离病毒与人脑分离病毒完全一致[1].我国于1921年早报道乙脑病例(人)[1],1934年用中和实验加以证实.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目前每年乙脑发病约5万例,其中约1/3的病例死亡,存活者20% ~40%留有神经麻痹和心理等严重后遗症,曾一度被称为"东方的瘟疫"[2],对广大人民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了巨大经济和心理负担[3,4].现将近百年来国内外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特征及中医药防治乙脑作用综述如下.

  • 月经性气胸6例治疗体会

    作者:王东安;李卫山

    月经性气胸是自发性气胸的一种特殊类型,仅占自发性气胸的1%~5%[1],以月经期反复发作气胸为特征.我们1995-2009年治疗6例,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6例中,年龄17 ~41岁,平均28.8岁;病程1~3年;右侧气胸5例,左侧气胸1例;肺压缩10% ~50%,其中4例<30%.

  • 针刀治疗后致眉间疼痛1例辨治体会

    作者:程嗣鹤

    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安全可靠、不流血、无痛苦、花钱少、见效快等优点,通常认为安全无后遗症.针刀治疗后出现后遗症罕有报道,笔者临床遇见针刀治疗后致眉间疼痛1例,辨证论治取得良效,报道如下.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57岁,家庭妇女,黄山区人.就诊时间2006年8月15日.主述腰腿痛四五年余,伴针刀治疗术后眉间疼痛8个月余.素有腰腿痛病史多年,在黄山市人民医院CT诊断为腰4~5腰5-骶1椎间盘突出,经人介绍到一私人门诊做针刀微创治疗.

  • 结肠冗长综合征1例报告

    作者:陈刚;于庆生;吴倩

    患者,男,48岁,因反复腹痛、腹胀伴肛门停止排便排气8个月余入院.患者于2010年3月份出现腹痛,以右侧为明显,伴阵发性肛门停止排便排气,入住我院消化内科,诊断为肠梗阻,给予灌肠等对症治疗后症状无改善转入普外科.入院查体:T36.3℃,P72次/min,R18次/min,BP110/72mmHg,营养不良,神清,精神可,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心肺无异常,腹平柔软,叩诊呈鼓音,右腹压痛阳性,无肌卫及反跳痛,肝脾肋缘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无气过水声,肠鸣音4~6次/min,双下肢无水肿.

  • 自拟中药方治疗失代尝期肝硬化的经验

    作者:董正昌;董蕾

    肝硬化是一种或多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病理组织学上有广泛肝细胞增生及纤维化,导致正常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逐渐变形、变硬而发展为肝硬化.本病属中医学"癥瘕"、"鼓胀"范畴.中医学认为,其发生原因大体不离疫毒侵入,或酒食不节,或情志所伤.肝病日久迁延,肝气郁滞,脾运不健,脉络瘀阻,升降失常,积而成块,致肝脾损伤,后期肝脾肾三脏俱病.现代医学对本病无特效疗法,中医学注重整体观念、辨证施治,可收到逆传病变的效果.针对肝硬化的脾虚肝郁、脉络瘀阻之病机,治以疏肝健脾、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病毒性肝炎导致者,配以扶正托毒,驱邪外出.

  • 中药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经验与思考

    作者:韩淑敏;赵红

    异位妊娠是受精卵种植在子宫体腔以外部位.近年来国内外均报道异位妊娠的发生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其中以输卵管妊娠为常见,占异位妊娠的90%~95%[1].异位妊娠是妇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当异位妊娠破裂或流产后,可造成急性腹腔内出血,甚至危及患者生命.鉴于目前诊疗技术的提高,许多异位妊娠在未破裂早期就已经做出诊断,治疗手段也由传统的手术治疗逐渐转向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发展.

  • 浅谈更年期综合征的治疗

    作者:宫文彬

    更年期综合征又称围绝经期综合征,是由于卵巢功能退行性改变、脑垂体功能亢进、雌激素水平低下所导致的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心理症状的一组症候群[1].如眩晕耳鸣,烘热汗出,心悸失眠,烦躁易怒,潮热;或面目、下肢浮肿,纳呆,便溏;或月经紊乱,情志不宁等[2].90%的更年期妇女出现不同程度的临床表现.随着妇女文化水平的提高,承受社会、家庭、事业的压力越来越大,该病发病率逐年上升.

  • 从肝论治痛经

    作者:张春敏

    痛经在妇科临证中颇为常见,中医学有"经来腹痛"、"吊阴痛"、"经行下牛膜片"等记载.痛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笔者经过对历代医家的医案整理研究和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采用分肝郁、肝热、肝寒、肝虚4型从肝论治治疗痛经,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病因病机痛经在中医妇科临证中颇为常见,凡是月经期或月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痛或痛引腰骶,甚则痛剧至昏厥者,称为痛经.中医学有"经来腹痛"、"吊阴痛"、"经行下牛膜片"等记载.

    关键词: 痛经 从肝论治
  • 通阳治疗男科疾病的体会

    作者:曹军

    阳气生发、温煦的特性,可保持人体体温恒定不变;阳气卫外防御的功能,使人身处恶劣的环境中而不会生病.同时,阳气尚能固摄精血津液于体内,不致于亡失于外,并保证其在人体内的正常运行.是以人体阳气宜强壮而秘藏,宜通畅不宜滞结,若其郁阻于内则会诸症纷出,百病丛生.通阳者,就是通达阳气,即运用各种方法,以祛除各种影响阳气运行的不利因素和病理产物,使阳气运行复常,通达上下内外,宣通阳气以治病.其针对的是阳气运行和敷布的异常,所治的病变是阳遏气郁,着眼点是解决阳气郁遏的病理变化.笔者受此启发,以此立论,结合临床实践,运用于某些男性疾病治疗,以增其效.

  • 徐志华临证思辨特点与学术思想研究

    作者:李伟莉;徐经凤;李大剑;徐云霞;储继军

    徐志华教授系全国著名中医妇科专家,从事中医妇科学临床、教学、科研工作60余年,学验俱丰,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形成了“调气理血、攻补兼施”治疗妇科疾病的独特思想,临床具有自己独特的诊疗方法和思辨规律.该文从“妇科病从瘀论治”、“调气理血,攻补兼施治疗妇科病”、“调周助孕,首辨虚实”、“病证结合,中西贯通”、“效法昔贤纲领准绳,师之莫泥随机应变”等方面进行初步总结、研究,力求对先生临证辨特点与学术思想进行更深入地挖掘和研究,尽可能全面、系统地继承、发扬和推广徐志华教授的学术经验和学术思想,做好名老中医药专家的传承工作,促进中医的学术发展.

  • 徐志华治疗崩漏学术思想浅析

    作者:李伟莉;余欣慧;徐云霞

    徐志华,安徽中医妇科三大学术流派之——徐氏妇科第四代传人、全国著名中医妇科专家、中国20世纪百名临床大家之一,1992年享受国务院首批政府特殊津贴,1996年被评为安徽省名老中医.崩漏是妇科常见的病证,徐志华教授从事中医妇科临床60余年,对于该病证,徐老进行了数10年的研究与探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思想,提出崩漏"热瘀相关"论,认为热是瘀的初期阶段,瘀是热的进一步发展,针对共性核心病机,徐志华教授制定基本治法——"凉血化瘀法".

  • 徐志华从“湿、热、瘀”论治不孕症经验

    作者:储继军;李大剑;徐云霞;李伟莉;吴朝霞

    不孕症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许多妇科疾病或者全身性疾病所表现的一个症状.就中医来说其证型多样,目前,越来越多的患者表现为"湿热瘀结证".徐老对此进行了数10年的研究与探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诊疗体系,现介绍如下.

  • 哲学、科学及中医的划分

    作者:郑志坚;孟庆云;孙涛;冯清

    中医究竟是否科学,自“五四”运动以来争论喋喋不休,有好事者想趁机打死中医或“废医存药”.那时,科学代表先进,非科学代表保守,属打倒之列.世界上本来就有许多人类文明不能以科学划分,本来就有智慧与知识的分别.哲学代表智慧,科学代表知识,中医浓缩了中华文化和智慧,它代表规律,如同哲学一样,属于“形而上”的范畴,一旦把这些理论与治病、开方以及药理研究等实践活动联系起来时,它又成为了一门科学,属于“形而下”的范畴.该文试图从另一个视角看待哲学、科学及中医的划分.

    关键词: 中医 科学 文化 五行
  • 中医药临床与科研存在的问题浅析

    作者:刘云;刘灵中

    中医药临床和科研面临的问题和原因1 中医药临床的人才青黄不接近百年来经过家传和师传的老中医都成了国家的名老中医或地方的名老中医,但这些名老中医的年龄小的也都60多岁以上,老的70 ~90岁,还有的已经离世,而全国几十所中医药大学培养出来的中医大多在60岁以下,40~50岁,他们有部分改成西医,有的中不中,西不西,真正的中医比例减少,原因就在于中医药院校招生的误区和教学课程设置顺序的误区和教学模式改造等原因使毕业生在毕业后进入临床后无所适从,不能完全运用中医观念防治疾病,而部分转向西医化,或用现代医学观念操作,临床只能辨病而不能辨证,用治病的中药方辨病用药,致使疗效下降,或者完全依靠看化验单和现代诊断指标辨病用药,偏离了中医的轨道,疗效就差,临床疗效是中医药学强大的生命力,失去中医的生命力还能跟得上今天中医药快速发展的快车吗?疗效差的医学,不能根治疑难重病的中医,无论是老百姓还是高级干部,或科学家都不会承认是好的医学,而我国大中型现代化医院,中医科基本瘫痪或半瘫痪,中医医师部分改成西医或无所适从.

中医药临床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1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