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内科理论与实践杂志

内科理论与实践

内科理论与实践杂志

Journal of Internal Medicine Concepts & Practice 내과리론여실천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影响因子: 0.4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6087
  • 国内刊号: 31-1978/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79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内科理论与实践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王振义;陈家伦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上海市城乡结合部社区脑卒中现况调查分析

    作者:张蔚;朱君效;张立娟;赵梅珍;王志敬;狄勇;许东伟;金磊;张燕

    目的:通过对上海市城乡结合部社区居民卒中患者的现况调查,为卒中二级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问卷调查方法,自行设计统一表格,对周浦、康桥和航头镇社区脑卒中患者进行面对面访视,收集患者社会、经济和文化特征、发病及复发危险因素、二级预防干预措施以及康复治疗等资料,将调查数据进行终核对后录入Access数据库,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结果:总计有910例卒中患者完成调查,资料完整并符合纳入标准者共892例.其中高血压、冠心病、心房颤动、糖尿病、高脂血症和周围神经病的暴露率分别为80.9%、25.9%、8.4%、21.3%、24.9%和2.4%,上述危险因素的干预率分别为91.8%、81.3%、57.3%、77.4%、45.5%和14.3%.超重或肥胖的比例为39.0%.高血压卒中患者近3个月高血压药物治疗率为73.8%,其中每日服用降血压药者占62.5%.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均显示,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超重或肥胖是卒中再发的危险因素(均P<0.05),而康复治疗是卒中再发的保护因素(P=0.045).结论:上海城乡结合部社区脑卒中患者危险因素暴露处于较高水平,危险因素有明确干预措施的比例较低.其中高血压患病率高,药物治疗率偏低,社区卒中二级预防应特别提高社区脑卒中患者的高血压药物治疗率,同时加强对冠心病、糖尿病、超重或肥胖等因素的治疗与控制,康复治疗可降低卒中再发风险.

  • 平均容积保证压力支持无创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急性呼吸衰竭中的应用

    作者:贡伟;曹伟中;黄赛;许俊

    目的:评价平均容积保证压力支持(AVAPS)无创通气技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 185例使用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的COPD急性加重(AE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根据NPPV模式分为对照组(105例)和AVAPS组(80例).分别在NPPV治疗1h及24 h后,观察通气参数潮气量(VT)、每分通气量(MV)、气道峰压(PIP)、呼气压力(EPAP)及呼吸频率(RR)的变化;比较2组通气前及通气1h、24 h后动脉血气分析、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Glasgow昏迷评分(GCS)的不同,观察NPPV相关并发症(胃胀气、漏气、吸入性肺炎、低血压)的发生率、气管插管率、无创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及预后的不同.结果:①通气治疗后24 h与1h比较,2组患者VT增加,RR减慢,EPAP无明显改变;AVAPS组通气后24 h较1 hPIP明显降低(P=0.026),MV明显减少(P=0.041);AVAPS组通气治疗后1 hVT(P=0.032)、MV(P=0.047)、PIP(P=0.015)明显高于对照组,通气治疗后24hVT仍高于对照组(P=0.043),PIP略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②与通气前比较,2组患者通气治疗后24 h pH、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均明显改善,HR及MAP明显下降,AVAPS组通气后1h与通气前比较,pH (P=0.046)及PaCO2(P=0.027)即有明显改善,通气治疗后24 h较通气治疗前GCS也明显升高(P=0.041);AVAPS组通气后1h及24 h 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通气后24 h,AVAPS组GCS明显高于对照组(P=0.041);③相关并发症的比较,AVAPS组胃胀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45),气管插管率(P=0.037)、无创通气时间(P=0.041)及ICU住院时间(P=0.035)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在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漏气、吸入性肺炎、低血压)、总住院时间及病死率均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AVAPS无创通气技术在治疗AE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方面,可针对病情的发展以及患者的需要进行调节,提高了通气效率,值得推广.

  • 心房颤动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预后影响的研究

    作者:陈淼;朱静芬;刘鸣;刘佳福;江少伟;王海嵘;潘曙明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AF)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溶栓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2010年6月至2012年9月在我院急诊科收治的符合2010年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诊断标准的AIS患者,按照心电图是否有AF表现分为AF组、非AF组2组.均按照《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的标准进行溶栓及溶栓后治疗,记录患者就诊即刻、溶栓后24 h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电话随访患者3个月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自发性颅内出血(sICH)及死亡情况.结果:共114例患者入选,2组患者年龄及男女比例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5).入院即刻AF患者NIHSS评分为(11.0±7.5)分,非AF组为(7.0±6.0)分,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溶栓后24 h NIHSS评分2组间无差异(P=0.123).sICH的发生率AF组为43.3%,而非AF组为17.9% (P=0.005).3个月后的mRS评分及死亡情况2组间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AF合并AIS的患者经过rtPA溶栓治疗,溶栓后24 h及3个月均未获得比非AF患者更好的神经功能恢复.而sICH的发生率却显著增加.因此建议急诊医师在AF合并AIS患者的溶栓治疗选择上应慎重.

  • 老年男性血清胎球蛋白A水平与肾小球滤过率的关系

    作者:王熠华;罗吉;陶婷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血清胎球蛋白A水平与肾小球滤过率的关系.方法:选取我科住院的老年男性患者(年龄≥60岁)98例,平均年龄(78.9±6.2)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清胎球蛋白A水平.用肾脏病膳食改良试验(MDRD)公式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根据eGFR及胎球蛋白A水平分组,评价老年男性血清胎球蛋白A水平与肾小球滤过率的关系.结果:胎球蛋白A水平与年龄、血肌酐(SCr)及血尿素氮水平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227、-0.241、-0.229,均P<0.01),与eGFR及血钙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303和0.251,均P<0.01).肾功能较好组[eGFR≥60 mL/(min· 1.73 m2)]的胎球蛋白A水平较肾功能较差组[eGFR<60 mL/(min· 1.73 m2)]的胎球蛋白A水平高[(41.95±7.55) mg/L比(38.33±6.95) mg/L,P<0.05].胎球蛋白A水平较高组的肾功能状态好于胎球蛋白A水平较低组[(80.92±17.43) mL/(min· 1.73 m2)比(65.47±22.94) mL/(min· 1.73 m2),P<0.01].结论:老年男性胎球蛋白A水平与肾功能状态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及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而下降.

  • DNA甲基化抑制剂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荟萃分析

    作者:余和平;余海;李敏

    目的:系统评价DNA甲基化抑制剂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等主要外文数据库,应用RevMan 5软件进行荟萃分析,选用比值比(0R)、风险比(HR)作为效应量,绘制森林图,评估治疗的有效性及不良反应.结果:共获得符合标准的研究4个.DNA甲基化抑制剂的完全反应率、部分反应率、血液指标改善率均优于传统的支持疗法,合并OR值分别为19.14[95%可信区间(CI) (5.33~68.70)]、9.40[95%CI(3.83~23.05)]、4.18[95%CI(1.71 ~10.19)],总生存风险、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血小板减少率、中性粒细胞减少率、贫血率DNA甲基化抑制剂治疗与传统支持治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阿扎胞苷、地西他滨的个别血液不良反应方面可能高于支持治疗组.结论:DNA甲基化抑制剂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具有一定的疗效,但该类药物的安全性仍需进一步仔细评估.

  • 预激CAG方案治疗老年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分析

    作者:施丹;宋超英;顾科峰;卞锦国

    目的:评价CAG(阿糖胞苷、阿柔比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方案治疗老年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64例老年初治AML作为观察对象,其中39例患者予以CAG预激方案治疗,完全缓解(CR)后序贯予原方案、HA(高三尖杉酯碱和阿糖胞苷)、DA(柔红霉素和阿糖胞苷)、MA(米托蒽醌、阿糖胞苷)、中剂量阿糖胞苷巩固治疗至少2个循环;25例患者予以标准方案DA或HA方案化学治疗(化疗),CR后序贯予HA或DA、MA、中剂量阿糖胞苷至少2个循环.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CAG预激治疗组1个疗程CR 17例,2个疗程CR 6例,总CR率为59%,7例部分缓解(PR),总有效率77%.常规化疗组患者中1个疗程CR 7例,2个疗程CR 4例,总CR率为44%,2例PR,总有效率52%,与CAG预激治疗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G组的胃肠道反应、感染、出血、脱发、肝功能及肾功能受损、心毒性、骨髓抑制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常规化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CAG方案化疗的老年患者中位生存时间(12.0±1.9)个月,而常规化疗患者中位生存时间(5.0±1.9)个月,2组总生存时间(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G预激方案治疗初治老年AML患者较之传统常规治疗具有有效率高、不良反应较小、患者生活质量高的优点,适合老年AML患者使用.

  • 卵圆孔未闭与缺血性脑血管病

    作者:郭淮莲;杨团峰

    缺血性脑血管病病因众多,但约40%的患者病因不明[1].有研究提示心脏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与隐源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关系密切,PFO可能通过反常栓塞(paradoxical embolism)等机制导致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针对上述观点,也有学者提出不同见解.本文主要阐述PFO的流行病学、检查方法、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及治疗进展.

  • 脑白质病变影像学研究进展

    作者:耿介立;木志浩;杨国源

    大量研究证实脑白质病变不是一种无害的影像学表现,其不仅增加卒中的危险性,而且与认知、运动、情感等功能障碍相关.现已将脑白质病变列入了脑小血管疾病的神经影像表现之一.本文就近年影像技术的发展,探讨白质病变及其影像在临床上的表现,阐述脑白质病变生理机制.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急诊诊断与处理

    作者:王海嵘;潘曙明

    尽管托马斯·威利斯爵士(Sir Thomas Willis)早在17世纪的著作中对于发生在脑卒中之前的短暂脑神经功能缺损事件进行了描述[1],但直到1965年第四届普林斯顿脑血管疾病大会,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才被正式命名[2].1975年基于时间的TIA定义为"有复发倾向的持续不超过24 h的局灶性脑功能障碍",尽管早期研究发现事实上绝大多数TIA持续的时间小于1h,但该定义一直被沿用.

  • 遗传性脑小血管病概述

    作者:何志义

    脑小血管病是指脑小动脉及微动脉病变引起的一类脑血管病.遗传性脑小血管病是指有明确遗传学机制的家族性脑小血管病[1].随着分子遗传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脑血管病已经归入遗传性脑小血管病,如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RASIL)、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DASIL)、弥漫性躯体性血管角化瘤病(Fabry病)、伴有视网膜病-肾病-卒中的遗传性内皮细胞病(HERNS)等[2].本文以目前研究较多的CARASIL、CADASIL和Fabry病为例,概述疾病的临床和遗传学特点.

  • 脑小血管疾病

    作者:张莉莉

    脑小血管疾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是脑血管疾病中的一个重要类型,是老年人认知障碍(cognitive impairment)和功能缺失的首要原因,并与卒中、痴呆和增龄等病理生理改变密切相关.在西方国家中CSVD占所有缺血性卒中病因的25%左右,我国北京地区多所医院的协作研究表明,腔隙性梗死占所有缺血性卒中的46%[1].2008年国际卒中会议及欧洲卒中会议上均提出了"小血管病引起大问题"的论点[2].CSVD越来越受到神经科、影像科工作者的注意和重视.

  • 共同关注:不断影响着更多人群的轻型脑卒中

    作者:程琳;刘建荣

    轻型卒中的定义一、轻型卒中的定性定义在神经病学领域,医师惯将那些临床症状轻的脑卒中(主要是缺血性脑卒中)诊断为轻型卒中.轻型卒中现无通用的定义,国外大多数涉及"mild stroke"、"minor stroke"的研究中作者均是按各自观点来定义,未很好地解释诊断为"minor stroke"或"mild stroke"患者的性质,多数情况下译成中文可理解为轻型卒中.

  • 糖化血红蛋白A1c与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

    作者:黄小琳;宁光

    糖尿病是一种威胁全人类健康的疾病,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估计,目前全球约有超过2亿的糖尿病患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西方化饮食的影响,21世纪2型糖尿病将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流行,IDF预测,到2025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将突破3亿,中国糖尿病患者总数接近1亿[1],成为世界上糖尿病患者人数仅次于印度的第二大国.

  • 微小RNAs与胰腺的发育和糖尿病

    作者:彭莹;宁光

    微小RNA (microRNA,miRNA)是来源于内源性发卡型转录本的单链非编码RNA,长度约22 nt,通过抑制或降解靶信使RNA(mRNA)的方式执行转录后基因调控作用.有研究表明,miRNA与生物的发育进程[1]、造血过程[2]、细胞生长分化与凋亡[3]、脂肪代谢[4]等生命过程有密切关系.

  • 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梁新梅;梁克诚;冯邦化

    结核性胸腔积液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传统的抽液方法不仅费时,反复多次抽吸还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和住院费用,而且抽吸过程长,患者心理紧张、体力不支,抽吸到胸腔积液较少时患者咳嗽、深呼吸或术者持针不稳等,易出现不耐受、胸膜反应、医源性气胸等不良反应.我院采用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取得良好效果,现就近3年我院呼吸内科结核性胸腔积液66例患者进行总结分析.

  • 急性脑梗死发病早期出凝血变化的研究

    作者:王海嵘;李滨;胡晓峰;刘佳福;李浩军;潘曙明;刘鸣

    急性脑梗死(AIS)是一种常见的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疾病,目前国内外公认AIS患者发病早期(<4.5 h)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是有效的治疗手段.本院急诊科自2008年开展AIS早期rt-PA溶栓治疗,至今已有200余例患者从中受益.AIS患者存在高凝状态[1-2].本研究对AIS发病4.5 h内出凝血变化进行了探讨.

  • 脑膜癌病3例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杨勇进;黄琴

    病例1:患者,男,67岁,因头痛1个月,加重伴神志不清1周余于2010年9月初入院.入院前1个月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头痛,为整个头部胀痛,呈阵发性,夜间疼痛程度及频率明显增加,无发热及呕吐.本院门诊头颅CT提示右侧基底节区脑梗死灶;脑动脉造影提示左侧椎动脉颅内段狭窄.诊断为"血管性头痛",予氟桂利嗪等治疗,头痛无改善.

内科理论与实践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