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世界感染杂志

世界感染

世界感染杂志

World Journal of Infection

  • 主管单位:
  • 主办单位: 上海市预防医学会,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 影响因子: 0.00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562-3122
  • 国内刊号: 43-588/R
  • 发行周期:
  • 邮发: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巫善明 张志勇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血液透析患者感染与C-反应蛋白值变化的临床关系

    作者:徐树人;朱纯;卢明

    目的:了解血浆C-反应蛋白(CRP)与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发生感染中的临床关系.方法:对2000 1.1~2003.4.30.间因发生各种感染而住院透析患者3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血浆CRP值的变化与感染发生及治疗后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39例感染病人共发生感染为51例次,感染主要为肺部25例次(占49%),尿路感染12例次(占23.5%),插管感染10例次(占19 6%),皮肤感染2例、肠道感染2例(各占3.9%).病原学检查,细菌感染27例次,真菌感染9例次,混合感染为4例.治疗前平均血浆CRP值为23.54IU/L,治疗后为7.88IU/L.抗感染治疗平均为15.6天.结论:C反应蛋白是炎症反应的重要标志,透析患者血浆CRP升高提示感染或炎症存在,CRP值的高低与感染程度有关.

  • 支原体感染在COPD急性发作中的意义

    作者:金远林;王哓芹;李继东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中的意义.方法:62例COPD患者为观察组,男38例,女24例,年龄43~75a.慢性支气管炎33例为对照组,男20例,女13例,年龄28~64a.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肺炎支原体抗体IgM(MP-IgM),COPD组同时行痰细菌培养.结果:COPD组MP-IgM阳性率31%(19/62),对照组为15%(5/33),两组差异显著(P<0.05).COPD组中肺心病MP感染高于慢支肺气肿患者(P<0.05),细菌培养阳性率19%.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是COPD急性发作的主要病原体,常与细菌感染混合存在.

  • 阿齐霉素治疗淋菌性尿道炎275例

    作者:金辛良;谭剑敏;高赟;张涛亮;许嘉骏

    目的:探讨阿齐霉素(AzithromycinAZM)对淋菌性尿道炎的治疗效果.方法:275例淋菌性尿道炎患者应用AZM治疗,分成AZM单剂量组和5d疗程组;随访246例,并对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单剂量组和5d疗程组有效率分别为96.9%和97.4%,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也能治疗合并有沙眼衣原体(CT)及解脲支原体(UU)感染.结论:AZM对淋菌性尿道炎具有高效、服用方便的优点,可作为该病的首选药物.

  • 氧化苦参素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00例

    作者:李涛;骆成榆

    目的:探索氧化苦参素注射液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作用.方法:治疗过程中加入氧化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0例,对照组100例,观察对照组、治疗组临床症状、血清谷丙转氨酶(ALT)、透明质酸(HA)和血清胆红素(SB)的变化.结果:氧化苦参素能显著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清ALT、HA和SB.结论:氧化苦参素有保护肝细胞、减轻肝细胞坏死、防治肝纤维化的作用.

  • 急性结膜炎的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王富彬;曹婷怡;陆蕙芳;徐琼

    目的:探讨急性卡他性结膜炎和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2274例患者进行了分析,其中急性卡他性结膜炎1568例,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706例.采用SPSS-10.0软件分析疾病的时间序列、年龄分布和性别分布特点.结果:在时间序列上,8~9月份为高发峰值期,10月份为谷值期.中老年组高于青少年组,女性高于男性.结论:急性卡他性结膜炎和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在临床上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应注重流行病学和诊断治疗的研究.

  • 慢性HBV携带者126例治疗观察

    作者:申伟;马文波;段卫

    目的:探讨慢性HBV携带者的治疗方法及其126例的疗效.方法:慢性HBV携带者126例,HBsAg、HBeAg、抗-HBc均阳性(ELISA),HBV DNA阳性(PCR).随机分为拉米夫定组、干扰素组和拉米夫定、胸腺肽、乙肝疫苗联合组.联合组56例,干扰素组29例,拉米夫定组41例,疗程16mo.用药后1 mo、3mo、6mo、9mo、12mo、16mo各检查一次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VM)、HBV DNA、肝功能、血常规.结果:联合组慢性HBV携带者血清HBeAg/抗-HBe转换率为64.3%,HBVDNA阴转率为100%(P<0.05),HBVDNA的阴转率与干扰素组及拉米夫定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 05).结论:联合疗法既避免了单用干扰素的不良反应和部分患者的无应答状态,又避免了长期应用拉米夫定导致的病毒基因变异,疗效满意.

  • 病毒性肝炎267例死亡原因分析

    作者:焦建中;吴群;陈官培;朱平;冯玉萍;文娟

    目的:了解病毒性肝病的死亡率,死亡原因及变化规律,采取有效的防治对策,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率.方法:对267例病毒性肝病死亡病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住院病死率为6.9%,其中肝癌占19.85%,肝炎肝硬化65.17%,慢性重型肝炎13.48%,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1.50%.从发病原因及规律来看:①引起死亡的四大并发症依次为肝性脑病(14.62%),肝肾综合症(13.6%),感染(28.12%)和消化道出血(12.49%).导致死亡的直接因素依次为脑水肿脑疝(30.71%),消化道出血(25.47%),肝肾综合症(23.97%)和中毒性休克(9.74%).②合并感染的部位以腹腔感染占首位(47.37%),其次为肠道感染(19.41%),胆系感染(12.83%)及肺部感染(9.54%).③严重肝病并发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的发生率高,本文报告为89.51%.结论:从病毒性肝病的并发症和主要死亡原因表明,在防治方面采取以综合疗法为主,积极预防和治疗各种并发症的方案,有利于降低病死率.

  • 临床442株病原菌的耐药性分析

    作者:肖蔚;吴国玲;张永红;刘书琴

    目的:了解我院临床病原菌的种类及耐药情况,为抗感染药物的选择应用提供依据.方法:2001年1月至2002年12月,我们对本院各科送检标本中分离的致病菌采用细菌生化编码微量鉴定管进行鉴定,按美国临床实验标准委员会推荐的K-B琼脂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两年共分离病原菌442株,革兰氏阳性菌149株(甲氧西林耐药株MRS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分别占24.1%和52.3%)、革兰氏阴性杆菌293株(主要以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铜绿假单胞菌、聚团肠杆菌、液化沙雷氏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多见).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和肠球菌.舒普深、头孢噻肟、头孢他啶、阿米卡星对肠杆菌科细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舒普深、哌拉西林、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对非肠杆菌科细菌敏感性强.结论:临床病原菌的耐药情况不容忽视,加强临床病原菌耐药性监测,依照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减少预防性用药,缩短抗生素使用周期,是减少细菌耐药性发生的有力措施.

    关键词: 临床 病原菌 耐药性
  • TTV感染46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雪华;朱传武

    目的:进一步探讨TTV的致病性、传播途径及其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TTV DNA,并同期检测其它类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病毒学指标.结果:46例TTV DNA阳性患者的分布是急性肝炎21例,慢性肝炎14例,重型肝炎3例,肝炎肝硬化8例.10例为单纯感染,其中有6例为急性肝炎,36例为混合感染,混合感染的病毒种类主要是乙肝病毒.3例患者有血制品应用史,2例患者为同一家庭成员.结论:TTV感染可能与肝细胞损害有关,可以引起肝脏的急、慢性损伤;感染的模式以混合感染为主,尤其与乙肝病毒混合为多见;传播的途径可能类似于乙肝病毒.

  • 微创治疗高危重度前列腺增生症31例

    作者:李志华;徐若文;李云;吴冬梅;仲海

    目的:总结微创高危重度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年龄70a以上并伴有心、肺、脑等重要器官病变的高危重度前列腺增生症患者31例,采用经尿道电汽化术(TVP)加经尿道电切术(TURP)治疗.结果:手术时间20.~60(平均30)min.术中出血为30~130(平均70)ml,均未输血.31例患者术后随访8~26(平均16.2)mo,排尿梗阻症状均明显改善,排尿通畅.结论:微创治疗高危重度前列腺增生症具有操作简单、损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达到解除尿路梗阻、提高高危重度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 小儿细菌性痢疾146例耐药情况分析

    作者:蔡利琴

    目的:分析小儿细菌性痢疾耐药性变化,探索佳治疗方案.方法:对我院儿科1994至2002年间146例大便培养阳性细菌性痢疾患儿的菌群分布、药敏及治疗结果等进行分析.结果:痢疾杆菌菌群以福氏菌感染为主,占82.2%,其次为宋氏菌,占17.%.痢疾杆菌对头孢噻肟、头孢三嗪敏感性高,对庆大霉素、丁胺卡那、妥布霉素较敏感,对头孢唑啉、氟喹诺酮类敏感性下降明显,对氨苄青霉素、SMZCO耐药性>90%.>6a患儿首选丁胺卡那加氟哌酸,<6a患儿首选头孢噻肟.结论: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痢疾杆菌的耐药性不断产生,临床上应合理、交替使用抗生素以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 抗感染药物使用与烧伤感染病原菌构成比变化关系的初步研究

    作者:于勇;盛志勇;杨小强;常东;蒋伟

    目的:探讨导致烧伤感染病原菌结构变化的抗感染药物相关因素.方法:以每日约定剂量(defineddaily doses,DDD)为单位,统计8a来本院烧伤病区中不同种类抗感染药物和全部抗感染药物每年的消耗量,计算各类抗感染药物消耗在全部抗感染药物消耗中的构成比,同时计算同期主要烧伤感染病原菌的分离率.结果:8a来烧伤病区使用的抗感染药物中,氨基糖苷类、第一代头孢菌素等抗感染药物的构成比大幅度下降,而碳青霉烯类、含酶抑制剂类和多肽类抗感染药物的构成比大幅度上升;同期金黄色葡萄球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构成比大幅度上升.与上述变化相对应,主要病原菌构成比的变化与不同种类抗感染药物的构成比之间呈明显的相关关系.结论:临床抗感染药物的使用与烧伤感染病原菌构成比的变化存在密切关系,通过调整临床抗感染药物的使用,增加或减少某些种类抗感染药物的使用,有可能减少一些病原菌在烧伤感染病原菌中的构成比.

  • 2002~2003年中国南、北方地区流感监测分析

    作者:徐红

    目的:分析2002年至2003年国内南、北方地区流感的流行特点和主要流行亚型.方法:流感病毒的分离采用鸡胚和细胞分离方法,亚型的鉴定采用间接血球凝集抑制试验.结果:2002年4月至2003年3月,南方12个省、市和自治区监测网点共采集咽拭子标本10111份,分离流感病毒512株,平均分离率为5.1%;北方11个省、市和自治区监测网点共采集咽拭子标本3450份,分离流感病毒397株,平均分离率为11.5%;南、北地区流感病毒均以甲3型和乙型Victoria谱系为流行的优势株;乙型流感病毒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天津、广东、福建等地以Victoria谱系为主,而Yamagada谱系则以内蒙、上海多见;南方地区流感的流行特征为6~8月和10~1月的2个高峰期,而北方地区流感的流行期仅出现在11~2月.结论:不同地区流感监测结果的分析对于了解流感的流行特点,对疫苗株的选择以及流感的预防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 小儿病毒性肝炎患者IL-10、IL-2、SIL-2R水平及其相关性

    作者:万巍;杨俊文;张美丽

    目的:进一步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2(IL-2),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在小儿病毒性肝炎患者中的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免疫酶标法)对57例小儿病毒性肝炎患者的IL-2、SIL-2R、IL-10进行了测定.结果:在慢性轻度组血清IL-10水平显著降低(P<0.05);其中急性肝炎组和慢性重型组血清IL-10水平变化不大,IL-2与SIL-2R在各类型小儿肝炎中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IL-2在急性肝炎中升高为显著,SIL-2R在慢性重型肝炎组中升高为显著.IL-2和SIL-2R与IL-10的水平负相关.结论:检测血清IL-2、SIL-2R、IL-10在判断小儿病毒性肝炎患者肝脏损害程度上有一定的价值,对重型肝炎的预后有一定意义.

  • 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分析和菌株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景云;张军民;罗燕平;马越;胡昌勤;金少鸿

    目的:调查内科住院患者和门诊患者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现状,并通过对肺炎克雷伯菌耐药表型的聚类分析,探讨住院患者分离株的相关性.方法:肺炎克雷伯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细菌的耐药性分析用WHONET5软件,聚类分析使用SPSS10.0统计学分析软件.结果:①2001年301医院共收集每一个患者首次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110株菌药敏试验监测数据,59株分离自内科住院患者分离,32株分离自门诊患者,分别占53.6%和29.1%.内科住院患者分离的菌株46株来自痰标本,占78.0%.②内科住院患者和门诊患者分离的菌株对头孢噻肟耐药率分别为22.4%和12.5%,经x2检验,无显著性差异.头孢他啶、阿米卡星和氨曲南的平均耐药率分别为5.5%、9.9%和17.6%,未发现亚胺培南耐药株.内科和门诊患者分别检出13株、3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菌株,分离率为22.0%和9.4%.③聚类分析将内科病房的57株肺炎克雷伯菌分成头孢噻肟敏感株类和头孢噻肟耐药或中介株类.类以下又可分成各具耐药特点的群或亚群.根据欧氏距离的平方确定菌株间的相关性,菌株446033和446923、284675和450752为分离自相同时间段的多重耐药株,疑为院内感染的同源性菌株.结论:亚胺培南和阿米卡星是治疗产ESBL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有效药物;根据药物敏感试验数据的聚类分析对于确定肺炎克雷伯菌株间的相关性、监控感染的传播有实际应用价值.

  • 雷贝拉唑联合低剂量呋喃唑酮、四环素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

    作者:宣蓓;褚惠民;胡燕萍;阮琼;余亚光;马力力

    目的:通过与奥美拉唑(Omeprazole)三联疗法比较,观察新一代质子泵抑制剂雷贝拉唑(Rabeprazole)联合低剂量呋喃唑酮(Furazolidone)、四环素(Tetracycline)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的疗效.方法:115例消化性溃疡、糜烂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RFT组57例,予雷贝拉唑10mg每日2次+呋喃唑酮100mg,每日2次+四环素500 mg每日3次;OFT组58例,予奥美拉唑20mg每日2次+呋喃唑酮100mg,每日2次+四环素500mg,每日3次.疗程均为7d.消化性溃疡患者继服雷贝拉唑10mg,或奥美拉唑20 mg,每日1次.抗Hp治疗后1mo行13C呼气试验,复查胃镜.结果:108例患者完成治疗,7例失访.Hp根除率两组分别为96 3%和94.4%,P>0 05.活动性溃疡愈合率两组分别为96.8%和94.3%,P>0.05.糜烂性胃炎胃窦愈合率两组分别82.6%和74.2%,P>0.05.两组的胃肠道症状都得到明显改善.不良反应两组发生率分别为7.4%、5.6%,差异无显著性,两组均无因不良反应退出.结论:新一代质子泵抑制剂雷贝拉唑联合低剂量呋喃唑酮、四环素不失为一种新的有效根除Hp的治疗方案,能否作为二线治疗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 颅脑外伤后呼吸机相关肺炎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许洁;马延斌;王功大

    目的:分析我院神经外科监护室(NICU)呼吸机相关肺炎(VAP)致病菌分布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对我院NICU 1999年1月至2002年12月69例次VAP的病原菌及耐药性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共培养65株细菌,其中G杆菌47株,占72 3%,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404%);G+菌18株,占27.7%,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占77.8%,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占金葡菌中的78.6%.革兰氏阴性菌对亚胺培南和头孢吡肟耐药率低,MRSA对万古霉素敏感,无一例耐药.结论:NICU中VAP致病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革兰氏阳性菌亦有增加,且多为MRSA.NICU中VAP致病菌耐药普遍,细菌学调查对于早期治疗经验性抗感染药物的选择意义重大.

  • 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基因变异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作者:周飞;王灵台;陈建杰;赵钢;张斌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区1896位点点突变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收集未经拉米夫定及干扰素治疗的HBV DNA阳性慢性肝炎患者102例,分为湿热中阻型、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和瘀血阻络型,分别检测血清HBV DNA、肝脏生化指标及前C区nt1896G-A点突变.结果:实证组的变异株检出率明显高于虚证组,其中湿热中阻型患者变异株的检出率高.结论:实证者可能较易发生前C区点突变,其中湿热中阻型患者可能更为显著.

  • HBV感染者血清IL-12、IFN-γ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作者:温韬;黄德庄;贺立香;谢立

    目的:测定HBV感染者血清IL-12、IFN-γ水平变化,探讨它们与感染者不同临床类型及病变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方法(ELISA)检测120例HBV感染者的血清IL-12、IFN-γ水平.结果:HBV感染者血清IL-12、IFN-γ水平明显增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十分显著(P<0.01);在HBV感染者中,急性乙肝患者IL-12、IFN-γ水平明显高于慢性乙肝患者和HBsAg携带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着HBV感染者ALT的异常增高,IL;-12、IFN-y亦呈现增高趋势,并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IL-12、IFN-γ可能参与机体对HBV感染的免疫应答和肝脏的炎性损伤过程,并对肝病慢性化发展可能有重要影响作用.

  • 医护人员职业性暴露与HBV感染

    作者:方益荣;郝加虎;叶冬青

    长期以来,人们更多地关注血源性疾病在病人中的传播,而对医护人员因职业暴露感染血源性疾病危险的关注却很少.

    关键词:
  • 幽门螺杆菌耐药研究进展

    作者:万荣;吴云林

    以往对慢性胃病的研究往往局限于攻击因子和防御因子的平衡,因而治疗和预防其复发也就侧重于降低胃内攻击因子(如胃酸)和增加胃粘膜保护因素.

    关键词:
  • 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董美玲;周琴;王晓青

    消化不良分为器质性和功能性两大类,前者是在消化系统某些疾病的基础上发生,而后者又称为非溃疡性消化不良,但它是一种疾病状态,主要表现为慢性、间歇性出现的上腹痛、腹胀、早饱、嗳气、反酸、厌食和恶心、呕吐等症状;经胃镜检查排除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胃粘膜糜烂、肿瘤、食道炎;经化验、B超、X线等检查排除肝、胆、胰及内分泌、代谢性等疾病.

    关键词:
  • 美国监狱系统中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研究

    作者:姚彬;卢洪洲;翁心华

    病毒性肝炎会在人群中发生,形成一个群体现象.病毒性肝炎在人群中发生、传播和终止的过程,也就是它的流行过程.

    关键词:
  • 《世界感染杂志》、《世界肿瘤杂志》稿约

    作者:编辑部

    关键词:
  • 2004年度《世界感染杂志》、《世界肿瘤杂志》征订启事

    作者:《世界感染杂志》、《世界肿瘤杂志》编辑部

    关键词:
  • 欢迎订阅2004年《中国医学文摘·内科学》杂志

    作者:中国医学文摘·内科学杂志编辑部

    关键词:
  • 《肿瘤防治杂志》2004年征订启事

    作者:肿瘤防治杂志编辑部

    关键词:
  • 首届国际腔内血管学大会征文

    作者:首届国际腔内血管学大会组委会

    关键词:
  • 欢迎订阅2004年《疾病控制杂志》

    作者:疾病控制杂志编辑部

    关键词:
  • 《职业医学数据库:法规·标准·指南》检索光盘出版问世

    作者:上海市预防医学会;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职业医学》杂志编辑部

    关键词:
  • SARS"专题报道"栏目征文

    作者:《世界感染杂志》编辑部

    关键词:
  • 《中国肿瘤》杂志、《肿瘤学杂志》联合征订启事

    作者:中国肿瘤杂志、肿瘤学杂志编辑部

    关键词:
  • 严重肝病64例γ-GT、FIB、CHE的临床分析

    作者:聂苑霞;胡岳林

    近年来我院开展了胆碱酯酶(CHE)、纤维蛋白原(FIB)、结合γ-GT检测,发现它们对严重肝病预后的评估有一定价值,故加以总结.

    关键词:
  • 维生素C抢救重度芬氟拉明中毒1例

    作者:陈晓明

    1病例报告患者女,17a.2003年3月下旬,因与家人吵架怄气后空腹服芬氟拉明130片(2600mg),2h后急送张江医院抢救.体检:血压140/90mmHg,体温39℃,呼吸36次/min,呈昏迷状,双侧瞳孔等圆等大,直径7mm,对光反应消失,面色苍白,口唇发绀,牙关紧闭,双上肢呈屈曲状强直性抽搐,心率140 次/min,心律齐,心音微弱,双肺底可闻及少许细湿性罗音,血糖4mmol/L,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速.

    关键词:
  • 抗-HBc阳性供者活体肝移植后乙肝病毒再感染的预防策略

    作者:吴秀华;潘伯荣

    关键词:
  • 胃肝样腺癌1例

    作者:余上海

    1病例报告:患者男,50a.因进食性吞咽困难2mo来院就诊.查体:体温37℃,无浅表淋巴结肿大.肝、脾肋下未扪及,血常规及凝血功能正常.

    关键词:
  • 肺癌合并不适当的抗利尿激素分泌综合征1例

    作者:毕国春;黄长形;彭梅娟

    1病例报告患者男,45a,教师.因间断头痛3mo余,言语缓慢、反应迟钝半月于2002年10月6日入院.缘于2002年6月下旬无明确诱因出现头部胀痛,恶心、呕吐,呈非喷射状,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每日数次:8月21日在当地医院行经颅多普勒检查,疑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口服"依那普利、银杏叶片"20d,症状未见缓解,伴有乏力、失眠:9月11日恶心、呕吐加重,不能进食,神志渐进性不清,言语含混,无腹痛、腹泻.入院查体:体温36.5℃,呼吸19次/min,脉博74次/mm,血压140/70mmHg.

    关键词:
  • 乳腺手术伤口龟分枝杆菌感染6例

    作者:谭建忠;吴文华;丘禹洪;王恩礼;林启发

    我院于1998年4、5月间,由于手术室浸泡消毒刀、剪的戊二醛溶液配制错误的原因,规定浓度为2%,实际浓度仅为0.137%,由此引发了大宗手术伤口龟分枝杆菌(脓肿亚种)感染病例,其中乳腺手术伤口感染6例,报告如下.

    关键词:
  • 拉米夫定致低钾血症1例

    作者:毕国春;李平

    1病例报告患者女,30a,农民.因乏力、必慌15h于2002年6月3日下午1时急诊入院.2002年3月某日,化验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HBsAg、HBeAg、抗-HBc三项阳性,抗-HBcIgM阴性,肝功能正常.

    关键词:
  • 艾滋病的免疫病理和分子生物学

    作者:骆成榆;黄琴;陈良;蒋音;蒋伟伦;徐伟民;巫善明

    HIV感染的病理机制是复杂且高度可变的,主要取决于大量病毒与宿主之间的相互影响.虽然短者3~6mo,但从感染发展到艾滋病平均需要10a.

    关键词:
  • 应重新审视SARS院内感染控制措施

    作者:翁心华;卢洪洲

    SARS风暴过后,回顾疫情的流行病学,我们会发现一些重要的特点,其中医院内感染是一个较为突出的现象,本文就相关问题谈点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 戊型肝炎重叠乙型肝炎34例临床分析

    作者:高建庆;潘钰卿

    我们对34例戊型肝炎重叠乙型肝炎病例进行临床分析,报道如下.

    关键词:
  • 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0例

    作者:刘明达;金若珏

    我们应用苦参素治疗各型慢性乙型肝炎30例,取得良好疗效,结果总结如下.

    关键词:
  • 拉米夫定治疗期间及停药后慢乙肝病情变化32例

    作者:周胜生;严桐;顾惠芳;刘美娟;袁继丽

    1997年10月至2002年4月,我们在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过程中,发现部分病例在治疗期间或停药后出现病情变化,现对资料较完整的32例,作简要总结分析,以利于临床医生的参考.

    关键词:
  • 伤寒20例误诊分析

    作者:程书权

    1999年至2002年,我们共收治伤寒32例,其中20例(62.5%)被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关键词:
  • HBsAg临界值质控血清制备及临床应用

    作者:乜华凤

    ELISA实验质量控制,在实际工作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为防止结果出现偏差,建立自己实验室的质量控制系统非常重要,仅靠商品试剂盒配备的阳性和阴性对照,达不到控制各种因素造成的误差,需建立一个内部对照系统(室内质量控制).

    关键词:
  • 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海荣;李金霞;王有莲

    为了观察促肝细胞生长素(PHGF)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我院对1990年1月至2002年12月入院治疗的90例重型肝炎以综合治疗和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PHGF进行分组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
  • 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临床意义

    作者:朱宏英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肝硬化的病理改变是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再生,使门静脉(PV)血流受阻,压力增高.

    关键词:
  •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特点的研究现状

    作者:张占卿;周汉高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系一种新现传染病,世界卫生组织称其为"重型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syndrone,SARS)".2003年4月,我国将该病列入法定传染病,并正式命名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关键词:
  •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作者:张芳;王兴泰;黎红斌;卢昌明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一种以急性肺部损伤为主的呼吸道传染病[1].2002年11月出现首发病例以来,很快波及到世界上3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疫情发生早,传播范围广,有一定的病死率,严重威胁广大人民群众和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

    关键词:
  •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作者:卢洪洲;翁心华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目前尚缺乏特效的治疗药物[1],应采取综合治疗,包括早期氧疗、改善呼吸功能、抗病毒治疗、激素的应用、中医中药治疗、并发症的处理、恢复期血清疗法及心理治疗等.

    关键词:
  • SAR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变化的研究

    作者:孙凤霞;王晓静

    目的:了解SARS患者淋巴细胞变化规律及其与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0例SAR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动态观察.结果:患者淋巴细胞普遍下降,100%患者有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的改变,30%患者B淋巴细胞下降,50%患者NK细胞下降.多数患者随病情好转,淋巴细胞计数逐渐恢复回升,少数重型病例呈进行性下降,预后不良.结论:SARS患者在病程中出现细胞免疫抑制,且与预后有一定的关系,长期抑制不能恢复者预后不良.

  • 在SARS病人收治中做好病区消毒隔离的管理和体会

    作者:张建华;肖静芳;巫善明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evere Acute RespiratorySyndrome,SARS)系一种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新的传染病.

    关键词:
  • 接诊流程和工作要求是遏制非典型肺炎蔓延的关键

    作者:陈翠萍

    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具有较强的传染性,由于传播途径不是非常明确,医院在接诊过程中一定要认真做好预防控制、消毒隔离和自身防护,以免SARS在医院内的传播.

    关键词:
  •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病理学研究

    作者:卢慎

    非典型肺炎(atypical pneumonia)是一种严重的新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世界卫生组织(WHO)暂名为严重的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ne,SARS).

    关键词:
  •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作者:任淑敏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r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又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是一种新发传染病,具有医院、家庭聚集现象,并可在飞机、汽车和火车等交通工具内形成传染和远距离传播,还存在超强传播的个案等.

    关键词:
  • 医院感染监控管理综合评估体系应增加防范生物恐怖的指标

    作者:王兴泰;黎红斌;李晓明;胡延春;张戎

    未来一旦发生生物恐怖,如果医院缺乏应对的准备,致病力强的生物战剂就会通过感染者向工作人员、社会人群广泛传播,其传播性、病死率及危害性远超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给社会带来的危害与影响.

    关键词:
世界感染分期目录
期数
2011 01 02
2010 01 03 04 05
2009 01 02 03 04 05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