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世界感染杂志

世界感染

世界感染杂志

World Journal of Infection

  • 主管单位:
  • 主办单位: 上海市预防医学会,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 影响因子: 0.00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562-3122
  • 国内刊号: 43-588/R
  • 发行周期:
  • 邮发: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巫善明 张志勇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妊娠急性脂肪肝的早期诊断及其处理(附15例分析)

    作者:张庆英;蒋佩茹;孙媛

    目的探讨妊娠急性脂肪肝(AFLP)的早期诊断方法和处理原则.方法对上海市公共卫生中心及原上海市传染病医院孕肝中心17年来收治的15例妊娠急性脂肪肝进行回顾分析.结果AFLP死亡率为20.0%,86.6%的病人有临床症状.体征为黄疸(93.3%)、水肿(53.3%)和腹水(40.0%).产科并发症为产后出血(26.6%),弥漫性血管内凝血(26.6%),肾功能衰竭(93.3%),肝性脑病(53.3%), 胎儿窘迫(40.0%),死胎(20.0%).实验室检查: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尿素氮、肌酐、尿酸和白细胞升高,血小板降低.12例剖官产终止妊娠,占80.0%.结论AFLP是一种妊娠后期特有的急危重病,早期诊断、积极有效的治疗与及时合理的产科处理,可提高生存率.

  • 银杏叶片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炎;陈亚蓓;陶荣芳

    目的研究银杏叶片对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LAM-R CHB)的疗效.方法96例LAM-RCHB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48例,男17例,女31例,年龄(35±12)岁;病程(37±6)mo;血清ALT(6.1士2.7)U/L,TB(3.2士1.4)μmol/L,Alb(32±2)g/L,PTA(54.6±6.1)%;HBVDNA2×107copy/mL.慢性乙型肝炎轻度18例,中度25例,重度5例,在保护肝细胞,改善肝功能治疗基础上,除继续使用LAM100mg,po,1次/d,加用银杏叶片2片,po,3次/d.B组48例,男15例,女33例,年龄(33±14)岁;病程(37±8)mo;血清ALT(5.8±1.6)U/L,TB(3.8±1.8)μmol/L,Alb(33±2)g/L,PTA(53.7±7.2)%,HBV DNA 2×106copy/mL.慢性乙型肝炎轻度17例,中度26例,重度5例,继续使用单一LAM 100mg,po,1次/d.12wk为一疗程,共4疗程.结果治疗12wk,24wk,36wk,48wk,及停药24wk,48wk后血清生物化学、免疫学、病毒学实验指标的改善均以A组为优(P<0.05,0.01),无不良反应.结论对LAM-R CHB可在继续服用LAM的基础上加用银杏叶片可改善疗效.

  • 泰能治疗慢性重型肝炎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疗效及对肾功能的影响

    作者:朱翠云;高涛;王春丽

    目的探讨泰能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疗效及对肾功能(尿素氮,肌酐)的影响.方法对45例泰能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疗效及对肾功能的影响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首选泰能治疗10例,病死率30.0%,首选其它抗生素35例,病死率54.3%,经x2检验:P=29.78,P<0.005,统计学上有非常显著差异;泰能治疗组并发SBP27例,好转19例,死亡8例,病死率29.6%;其余18例同时伴肝性脑病3例,同时伴肝肾综合征8例,同时伴肝性脑病及肝肾综合征7例,均死亡;好转组泰能治疗前后尿素氮、肌酐相近,P>0.05,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结论泰能可作为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首选抗生素,且在肾功能正常时对肾功能无明显影响,在肾功能减退时应慎用.

  • 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后胆道感染的病因分析

    作者:孙杰;邓漾;倪克梁

    目的探讨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后胆道感染的发生率及其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病例术后胆道感染的发生情况以及该术式对改善肝功能的作用和术后并发症.结果56例中术后6例出现胆道感染,占10.7%,平均随访时间为36.8mo.分为胆总管囊肿组、肿瘤组、胆石病组和胆道损伤或狭窄组,除胆总管囊肿组外,其余三组术后肝功能都显著优于术前肝功能.术后并发出血1例,腹腔感染4例,黄疸1例,肺部感染3例,尿路感染1例,应激性溃疡出血1例,败血症1例,切口感染1例,不完全性小肠梗阻1例.对比同期12例既往行胆道空肠吻合术,术后出现胆道感染症状而于我院再次手术的病例,均发现原胆肠吻合口狭窄(9例)以及吻合口以上胆管狭窄(3例).结论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能显著改善病人的肝功能;该术式并发症较低;术后胆道感染的发生率较低;胆道感染的发生与吻合口及吻合口以上胆管的狭窄有关.

  • 丹参、黄芪注射液联合静脉滴注对乙型肝炎肝硬化病人肝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吴艾萌;张立梅;汤红;张晓天

    目的探讨丹参、黄芪注射液联合静脉滴注对降低肝硬化病人门静脉高压、改善肝脏血液供应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对37例治疗组病人和31例对照组病人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在用药前后用彩色多普勒B型超声仪检测门、脾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并动态监测病人一般临床情况及肝、肾功能等.结果用药4wk后治疗组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脾静脉血流速度、脾静脉血流量明显下降,门静脉血流速度显著增快,至12wk时分别达到(1.30±0.26)cm,(0.92±0.20)cm,(14.81±3.33)cm/s,(624.6±410.1)mL/min,(17.38±2.64)cm/s,与用药前及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临床上未见明显副反应.结论丹参、黄芪注射液联合静脉滴注对降低肝硬化病人门静脉高压、改善肝脏血液供应是安全有效的,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 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病人ESBLs的检测及其耐药性分析

    作者:董卫;赵海军;吴玉杲;岳向荣

    目的了解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的情况,观察其耐药性,指导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ESBLs检测采用仪器测试和确诊试验,药敏试验采用VITEKAMS仪器测试和纸片扩散法联合检测其对22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的阳性率分别为43.7%和34.4%,自动化检测法低于确诊试验.产ESBLs的菌株对头孢菌素类呈现高度的耐药,对喹诺 酮类、庆大霉素呈明显耐药,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和头孢西丁的耐药率较低,对亚胺培南呈高度敏感.结论医院产ESBLs的菌株阳性率较高,应开展ESBLs检测,防止ESBLs的产生与传播.

  •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及其血清学标志物关系的研究

    作者:刘锦华;蒋音;王娟

    目的进一步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与血清学标志物及与HBV DNA病毒复制载量的关系.方法研究病例为170例,其中急性乙型肝炎14例、慢性乙型肝炎88例、肝硬化24例、重型肝炎18例、肝细胞癌2例和慢性无症状携带者24例.抽取其外周血,用酶免疫法(EIA法)测定其基因型,同时检测HBV血清标志物和HBVDNA病毒复制载量,分析相互之间的关系.结果检出C基因型105例(61.76%),B基因型59例(34.71%),D基因型3例(1.76%),B+C基因型1例(0.59%)和基因型未明2例(1.18%).B、C基因型在慢性肝炎、肝硬化、重型肝炎和肝细胞癌病人中分布存在差异(分别为22.94%、52.35%),C基因型病人的HBeAg阳性率与B基因型的HBeAg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C基因型病人的HBV DNA病毒复制水平高于B基因型病人的HBVDNA病毒复制水平(P<0.01).结论C基因型的血清HBVDNA病毒复制水平高于B基因型,病毒复制活跃,C基因型与较重的肝脏损害有一定关系.

  • HBeAg融合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作者:杨健;唐恩洁;朱道银

    目的构建HBeAg融合表达载体,并探讨其在HepG2细胞的表达.方法采用PCR的方法从质粒PHBV1.5中扩增乙型肝炎病毒前C/C基因,克隆到pEGFP-C1的多克隆位点区EcoR Ⅰ和BamH Ⅰ位点,构建HBeAg融合表达载体,通过酶切、PCR及测序鉴定,并把质粒转染HepG2细胞,用荧光显微镜、RT-PCR、免疫组化、ELISA检测融合蛋白的表达.结果通过酶切、PCR及测序鉴定,成功构建了HBeAg融合表达载体,并且该载体可以在HepG2细胞胞浆中表达融合蛋白.结论成功构建了乙肝病毒HBeAg融合表达载体,为以后用RNAi进行HBeAg的抑制研究奠定基础.

  • HCMV(pp65)抗原血症-肝、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监测的分析

    作者:王政禄;印志琪;李卉;李林;史瑞;张淑英;沈中阳

    目的通过5000次肝、肾移植术后病人外周血HCMV(pp65)抗原血症检测结果与用ELISA方法检测HCMV特异性IgM、IgG抗体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和观察,探讨各种检测方法在检测器官移植术后HCMV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检测2002年1月至2004年11月在我院接受肝、肾移植手术后病人外周血白细胞内人巨细胞病毒(HCMV)的基质磷蛋白(pp65)共检测血标本5000次,阳性病人应用ELISA方法检测HCMV特异性IgM抗体.结果5 000次HCMV(PP65)抗原血症检测中,阳性1 053次,占21.06%;1053次HCMV(PP65)抗原血症阳性病人,ELISA方法检测HCMV特异性IgM抗体,103次出现阳性.1053次HCMV(PP65)抗原血症阳性病人中约85.23%出现HCMV感染的症状及HCMV病.结论HCMV(PP65)抗原血症检测与其它检测HCMV方法相比,可以早期、快速、准确的检测出肝、肾移植术后病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为临床抗病毒治疗提供依据,使HCMV病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 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张友祥;王渭康

    目的探讨人工肝(PE)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1例重型肝炎病人在内科治疗基础上,应用PE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肝功能、胆碱酯酶(CHE)、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内毒素(ET)、细胞因子等变化和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及病人耐受情况;比较重型肝炎不同期应用PE疗效的效果;对照组42例病人仅接受内科综合治疗.结果治疗后病人乏力、腹胀、纳差等症状及肝功能明显改善;CHE、PAT显著上升(P<0.01);ET、TNFoL、IL-8、SIL-2R明显降低,IL-10显著升高而IL-2水平无变化;重型肝炎早、中、晚期应用PE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2.3%、70%、19%;人工肝治疗组总体有效率为52.1%,显著高于对照组(33.3%,P<0.01).结论PE是治疗重型肝炎的有效手段之一,早、中期治疗有一定的疗效.

    关键词: 人工肝 重型肝炎
  • 抗纤饮对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

    作者:丁体龙;马勇;严家春;张文学;于莉

    目的观察抗纤饮(KXY)治疗四氯化碳纤维化大鼠模型的疗效.方法80只大鼠被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A、B、C组为肝纤维化模型组,其中A组在模型制成后立即处死,B组采用抗纤饮 治疗3mo,C组为自然转归组,不作任何治疗,D组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比较模型组、自然转归组、治疗组和正常对照组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的含量,并观察其组织学改变的差别.结果治疗组血清ALT、AST、PCⅢ、HA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及自然转归组.病理学提示,治疗组肝细胞损伤、肝脏脂肪变性与纤维组织形成较少.结论抗纤饮在抗纤维化治疗中有确切疗效.

  •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阻断措施效果的回顾性总结

    作者:韩国荣;赵伟;余敏敏;唐讯;沈玲;岳欣

    目的探讨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母亲实施阻断母婴传播的佳方案,探索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对策.方法总结1985年至2004年3680例HBsAg(+)母亲分娩新生儿实施母婴阻断后的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资料,根据不同的阻断方案分成5组:血源疫苗组(第1组)、血源联合组(第2组)、基因疫苗组(第3组)、基因联合组(第4组)、官内阻断组(第5组).其中共1269例婴儿随访至12个月龄.观察、比较各组婴儿出生时及1、6、12个月龄时的HBsAg、HBsAb的阳性率.结果第5组12个月龄时HBsAg阳性率仅为3.86%,与第1、3组比较,P<0.01,与第2、4组比较,P<0.05;保护率达96.14%,与前4组比较,P<0.05.第4、5组比较,出生时HBsAb检出率分别为8.33%、82.32%,P<0.01;宫内感染率分别为51.67%、31.91%,P<0.05;慢性感染率为26.67%、15.04%,P<0.05;免疫失败率为19.35%、12.10%,P<0.05.第5组12月龄时HBsAb平均滴度高于第4组,P<0.05.第2、4组12个月龄时HBsAg的阳性率分别低于第1、3组,HBsAb阳性率高于第1、3组,P<0.05.双阳组、单阳组母亲分娩新生儿12个月龄时HBsAg的阳性率分别为20.10%、7.81%,P<0.01.结论5种阻断方案中,第5组即宫内阻断组的保护率高,HBV官内感染率低;联合免疫效果优于单疫苗组.乙型肝炎病毒的母婴传播与母亲HBeAg或HBV DNA阳性显著相关.免疫失败的重要原因是官内感染,产前多次注射HBIG可减少HBV官感染.

  • 姜黄提取物对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与活化的影响

    作者:成扬;平键;谭英姿;陈高峰

    目的研究姜黄提取物(姜黄素)对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和活化的影响.方法培养大鼠T6肝星状细胞株,并使用姜黄素对细胞进行处理,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3-(4,5-dimthy-2-2thiazoly)2,5-dipheny-2H-tetrazoliunbromide,MTT]比色分析法检测药物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收集细胞并抽提细胞总蛋白,10%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蛋白,采用Westernblot检测药物处理对细胞表达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影响.结果姜黄素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大鼠T6肝星状细胞株的增殖,并可以降低细胞表达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水平.结论姜黄素能够抑制肝星状细胞的增殖和活化.

  • 乙型肝炎病人血清氨基酸谱变化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炳祥;黄运坤;黎芳;龚丽;吴琳芳;赵美银;张伟萍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人血清氨基酸谱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05例乙型肝炎血清氨基酸谱进行检测和分析,并与肝功能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急性肝炎病人有8种氨基酸升高,2种降低(P<0.05),BCAA和AAA均升高,但BCAA/AAA比值降低(P<0.05);慢性肝炎有3种氨基酸升高,2种降低(P<0.05),AAA显著升高(P<0.01),BCAA/AAA比值下降(P<0.01);肝炎肝硬化有3种氨基酸升高,3种降低,缬氨酸降低显著(P<0.001),BCAA和BCAA/AAA比值均下降(P<0.01),AAA升高(P<0.01);亚急性重型肝炎有4种氨基酸升高,苏、酪氨酸升高显著(P<0.001),3种降低,BCAA和BCAA/AAA比值下降(P<0.01),AAA升高(P<0.01);慢性重性肝炎有4种氨基酸升高,酪氨酸升高显著(P<0.001),2种降低(P<0.05),BCAA下降(P<0.05),AAA升高(P<0.01),BCAA/AAA比值在所有组中下降显著(P<0.01).氨基酸谱与肝功能相关性分析显示,BCAA和BCAA/AAA与前白蛋白、白蛋白和CHE成正相关(P<0.01,P<0.001),与TBiL、PT呈负相关(P<0.01).AAA与TBiL、PT呈显著正相关(P<0.001),与前白蛋白、白蛋白、CHE成负相关(P<0.05,P<0.001).血氨与BCAA/AAA呈负相关(P<0.05).结论乙型肝炎病人血清氨基酸谱发生改变,不同程度的肝损害其变化也不相同.BCAA、BCAA/AAA比值与肝功能密切相关,可间接反映肝细胞炎症及坏死程度.

  • HCV5'UTR调控GFP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表达

    作者:陈维贤;张娟;张君;黄英;唐霓;黄爱龙

    目的构建丙型肝炎病毒5'非翻译区(HCV 5'UTR)调控绿色荧光蛋白真核表达质粒,并在HepG2细胞中表达.方法通过PCR扩增,获得HCV基因组HCV 5'UTR完整序列及C区序列的部分基因片断.将此片断插入pEGFP-N1载体多克隆位点区,构建受HCV 5'UTR调控的绿色荧光蛋白真核表达质粒.应用脂质体转染技术转染HepG2细胞并观察荧光.结果成功构建受HCV 5'UTR调控的绿色荧光蛋白真核表达质粒,并在HepG2细胞中观察到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结论该载体的成功构建,可以用于直观地评价针对HCV5'UTR的基因药物的效果.

  •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研究进展

    作者:董菁

    本文回顾了近年来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分型研究进展,分析了基因亚型和嵌合基因型的基因特征,对进一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推断.

  • 肝衰竭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谢青;桂红莲

    肝衰竭是临床医生具挑战性的疾病之一.迄今国际上尚无统一的命名、分类和诊断标准.肝衰竭至今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目前仍强调内科综合治疗.肝移植已成为治疗肝衰竭切实有效的手段,其它方法包括人工肝支持系统和肝细胞移植.

  •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现状及评价

    作者:陆重琳;赵伟;薛蓉;张绍峰

    论述慢性肝炎抗病毒药物的主要作用机理.抗病毒药物有抗病毒、调节免疫等作用方式.介绍几种目前较广泛使用的抗病毒药物,指出抗病毒药物联合应用,可提高疗效和避免不良反应的产生.

  • 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状态的形成机制

    作者:游晶;曲俊彦

    HBV感染后可呈现多种临床表现,本文分别从高危因素、病毒变异、基因整合及宿主免疫状态、遗传背景等方面探讨感染HBV后发展成AsC的机制,从而有助于发现预防、治疗AsC的有效措施.

  •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诊断与治疗进展

    作者:瞿昌晶;李治;叶古祥

    近年来,随着对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认识和内镜技术的快速发展,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疗效又有进一步改观.只要条件许可,对于结石引起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病人可急诊行内镜下取石治疗.与传统手术比较,内镜治疗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可减轻病人痛苦、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

  •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1例

    作者:沈冰;郎振为;石晓虹;马沛卿;刀文彬

    1病例报告男,28岁,已婚,农民,河南信阳人.自诉2003年10月初起无明显诱因发热,体温38℃左右,伴盗汗,无咳嗽、畏寒、寒战、腹痛、腹泻.既往有单采血浆供血史,检验抗-HIV(+),并经河南省CDC确证试验(+).用去羟肌苷、司他夫定、奈韦拉平联合抗病毒治疗.自2004年4月起,病人因间断发热半年余,体温升高至39℃,并在颈部出现数个半球型丘疹,表面蜡样光泽,不伴痛痒,双侧颈部均可扪及3~4个淋巴结,活动、无触痛,口腔黏膜上腭部位出现一白色点状溃疡.

  • HIV感染成人和青少年机会性感染的诊断、治疗与预防(二)(2)鼠弓形虫脑炎(TE);(3)隐孢子虫病;(4)小孢子虫病

    作者:骆成榆;黄琴;王江蓉;陈良;徐伟民;巫善明

    鼠弓形虫脑炎(TE)1流行病学弓形虫脑炎由原虫鼠弓形虫引起.疾病均由隐匿的组织包囊激活所致.偶尔原发感染可伴有急性大脑或弥漫性疾病.血清流行病学随不同社区而有明显差异(即在美国大约为15%,在某些欧洲国家为50%~75%).在前ART时代,鼠弓形虫血清学阳性和未接受抗鼠弓形虫有效化学预防的进展性免疫抑制者,TE的12个月发生率大约为33%.在欧洲和美国,发病率和相关病死率随ART使用和广泛使用对鼠弓形虫有效的化学预防而明显下降.

  • HIV1感染成人和青少年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使用(第三部分)

    作者:骆成榆;王江蓉;陈良;徐伟民;巫善明

    5什么不能使用由于抗病毒效果较差,不能接受的毒性,或药理学因素,对HIV感染者,某些抗逆转录病毒方案不被推荐.

  •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自然过程

    作者:巫善明;张占卿

    感染型的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组为部分双链环状DNA,复制型的HBV基因组共价闭合环状DNA.慢性HBV感染的进展过程多变,从非活动性病毒携带到严重的活动性肝炎;其中约15%~25%的病人终导致失代偿性肝硬化、肝细胞癌.宿主的免疫反应是导致肝脏损伤和清除病毒的主要机制.机体不能建立免疫反应或不能建立足够强的免疫反应是慢性HBV感染的主要原因,感染初期可表现为非活动性病毒携带或急性非自限性乙型肝炎.新生期和学龄前期感染的病人分别约90%和25%发展为慢性HBV感染,其自然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HBeAg阳性的非活动性病毒携带、HBeAg阳性的活动性肝炎和HBeAg阴性的非活动性病毒携带;学龄期及成年期感染的病人仅约5%发展为慢性HBV感染,其自然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HBeAg阳性的活动性肝炎和HBeAg阳性的非活动性病毒携带.男性HBV感染者更易产生慢性化,男性慢性HBV感染更易出现肝炎活动.部分HBeAg阴性的慢性HBV感染仍表现为活动性肝炎,其主要原因是病毒C基因前C区1896位G转A突变.

  • 2006年1至2月传染病世界疫情简报

    作者:张友祥;卢洪洲;欧强

    1各国禽流感和人禽流感疫情2005年12月22日,四川大竹县发生H5N1型禽流感流行,共有1800多只家禽死亡.为了预防病毒进一步扩散,该地区共捕杀12900多只家禽.2005年,中国家禽已发生30多起禽流感疫情,为此遭捕杀和接种疫苗的家禽超过几百万只.人感染H5NI禽流感病毒者有12例,死亡8例.

    关键词: 疫情 传染病
  • 门冬氨酸鸟氨酸(瑞甘)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初步报告

    作者:徐国光;陈良;巫善明

    目的探讨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0例慢性乙型肝炎住院病人先接受瑞甘冻干粉针剂10.0g(2.5g/支)溶入5%葡萄糖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连续20d;后改用瑞甘颗粒剂,3次/d,每次2袋(1.0g/袋),连续服用8wk,总疗程为76d.观察治疗前后肝功能和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结束时显示,门冬氨酸-鸟氨酸对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临床表现和肝功能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总有效率达76.6%.尤对ALT、AST、γ-GT及TB恢复效果比较明显,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0.01,<0.01,<0.01和<0.05.结论门冬氨酸-鸟氨酸作为一种新的护肝药物,对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肝功能改善疗效明显,值得在综合治疗中加以采用.

  • 双环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研究

    作者:沈玲;赵伟;方之勋;李定坤;杨毅军;詹容娥;钟备;徐乾;文睿;舒伟平

    目的评估双环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服用双环醇25mg,3次/d,共24wk.结果经双环醇治疗后,临床症状有较大程度的改善,ALT和AST的复常率分别为53.19%和53.19%,停药12wk后分别为72.34%和74.47%.治疗结束和停药12wk后,血清HBeAg阴转率分别为23.40%和27.66%,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分别为8.51%和12.77%,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10.64%和17.02%;治疗前ALT≥200U/L者,HBeAg阴转率显著高于ALT≤60U/L者.病人在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双环醇对改善慢乙肝病人临床症状和降低转氨酶有很好的疗效,不良反应少,病人耐受性好,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

  •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医疗相关性结核感染的预防指南

    作者:江雪艳;卢洪洲

    1概述1994年,CDC公布了与医疗设施相关的结核传播预防方针,方针公布后的10年内院内获得性结核的暴发和感染人数均明显下降.近年来鉴于结核流行病学的变化以及消除结核咨询委员会(ACET)的要求,CDC对此方针进行了修改和更新,重新制定了医疗相关性结核感染的预防指导方针,并于2005年12月30日发布.

    关键词:
世界感染分期目录
期数
2011 01 02
2010 01 03 04 05
2009 01 02 03 04 05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