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世界感染杂志

世界感染

世界感染杂志

World Journal of Infection

  • 主管单位:
  • 主办单位: 上海市预防医学会,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 影响因子: 0.00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562-3122
  • 国内刊号: 43-588/R
  • 发行周期:
  • 邮发: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巫善明 张志勇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LC和HCC患者Pre-S2受体、HBV DNA检测分析

    作者:周翔;邹菊贤;肖进利

    目的:探讨HCC患者不同血清HBV标志模式的Pere-S2受体和HBV DNA相互关系及临床诊治意义.方法:用ELISA和PCR同时检测血清HBV标志,Pre-S2受体和HBV DNA.结果:LC组(450例),HCC组(468例)及对照组(696例)的HBV标志物阳性分别为66.7%,56.4%和12.9%.LC,HCC及对照组的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46.7%,35.2%和6.2%.LC组与对照组比较,HCC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显著.LC,HCC和对照组Pre-S2受体阳性率分别为48.0%,39.9%和5.8%.他们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HBV血清标志模式、Pre-S2受体、HBV DNA对HBV患者的预后,LC,HCC发生的筛选有指导意义.

  • 各型病毒性肝炎111例庚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分析

    作者:柳忠生;金淑艳;焦红波;宋春辉

    目的:探讨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庚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方法:对111例住院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抗-HGV检测,对3名抗-HGV阳性者进行血清核苷酸序列测定.结果:病毒性肝炎患者HGV感染率达24.3%.单一HGV感染为22.2%,以急性肝炎为主;重叠感染占77.8%,以慢性肝炎为主.核苷酸测序与国内同源型高达97.1%.结论:病毒性肝炎患者重叠感染HGV较高,HGV有较强的致病性,与国内同源性较高.

  • 老年性阴道炎合并泌尿系感染328例治疗

    作者:蒋佩茹

    目的:探讨老年性阴道炎合并泌尿系感染抗菌药物加雌激素治疗的疗效.方法:按单双日将就诊病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抗菌药物加雌激素治疗和单用抗菌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各种症状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应用抗菌药物联合雌激素治疗老年性阴道炎合并泌尿系感染,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无明显不良反应.

  • 成人麻疹20例临床分析

    作者:郁启生;夏敏;孙琳;严萍;张洁

    目的:探讨成人麻疹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我科2003年3月20日至2003年5月18日收治的20例确诊的成人麻疹的临床特点.结果:成人麻疹并不少见,出疹时间长短不一,60%的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他血清酶包括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谷胺酸转肽酶,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脱氢酶升高比例分别为85%,25%,50%,30%,60%和50%.结论:成人麻疹常见,临床表现不典型,肝功能损害及多种血清酶的升高是较突出的临床表现.

    关键词: 成人 麻疹 临床表现
  • 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及其在肝病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吴宇芳;关晓东

    目的:观察血清总胆汁酸(TBA)测定在各种肝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用酶法测定142例不同肝病患者和120例正常人的血清TBA水平,并同时作常规肝功能试验.结果: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肝炎中、重度患者血清TBA升高明显,异常率为100%,恢复期随肝功能的恢复而转为正常.肝硬化患者血清TBA也明显升高,异常率达100%,有些病例在常规肝功能指标变化不明显时,血清TBA也明显升高.结论:血清TBA是一个良好的肝功能指标,可作为检测肝功能的常规项目.

  • 肺炎克雷伯菌产酶与耐药性分析

    作者:徐向东;陈素娟;刘金禄;李俊

    目的:了解医院肺炎克雷伯菌(KPn)临床株产去阻遏AmpC酶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情况.方法:改良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及ESBLs,K-B法检测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医院237株KPn中产AmpC酶株16株(占6.75%),产ESBLs有81株(占34.2%),其中AmpC酶和ESBLs均阳性者有4株(占1.69%).产ESBLs株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株,但对亚胺培南全敏感.结论:医院KPn产酶株比率相当高,产ESBLs株对亚胺培南全敏感.

  • 临床分离109株痢疾杆菌的耐药性分析

    作者:黄梅;王钧镕

    目的:了解2000年普陀区痢疾杆菌的耐药情况.方法:收集一年中临床分离的痢疾杆菌109株,用11种抗生素进行药敏试验,质控菌株为大肠埃希菌ATCC25922.结果:101株为福氏痢疾杆菌(92.7%)、8株宋内氏痢疾杆菌(7.3%).志贺氏痢疾杆菌和鲍氏痢疾杆菌均未检出.药物敏感试验显示,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均呈高度敏感,耐药率为0,阿米卡星、头孢唑林、头孢呋肟、哌拉西林、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的耐药率,由低到高依次为3.7%、7.3%、7.3%、11.1%、11.1%、18.3%,替卡克拉维酸和氨苄舒巴坦耐药率高达59.6%、55.9%.结论:治疗细菌性痢疾,对抗菌药物的选用应当采取因时因地制宜的原则,药物敏感试验能客观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实验室依据,提高疗效,减少和避免耐药菌株的产生.

  • 病毒性肝炎患者普外手术50例报告

    作者:杨昌明;王骏

    目的:探讨如何做好住院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普外手术工作.方法:对50例病人、52例次共59种手术的资料,就术前诊断、手术适应证、手术前中后的处理进行分析.结果:重型肝炎11例中有5例死亡.其他肝炎39例,死亡2例(晚期肝癌、胰头癌各1例),并发膈下脓肿、切口感染各1例,无误诊手术.结论:肝炎病人有一定的特殊性,必须与传染科医生协调做好围手术期各项工作,虽然重型肝炎死亡率依然较高,但多数病人仍能安全渡过手术关.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手术
  •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对重型乙型肝炎的影响

    作者:田玉岭

    目的: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对重型乙型肝炎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检测200例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病例组)血清中的抗HCMV抗体,并与同期住院的200例急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对照组)进行对照.同时对76例抗HCMV阳性的重型乙型肝炎患者(抗HCMV阳性组)的临床特征作一分析,并与抗HCMV阴性的重型乙型肝炎患者(抗HCMV阴性组)作对照.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抗HCMV阳性比例显著高于阴性组,病例组抗HCMVIgG阳性比例显著高于抗HCMVIgM.抗HCMV阳性组与阴性组相比:①阳性组年龄显著大于阴性组;②两组临床类型无显著性差异;③阳性组的并发症发生比例高,特别是消化道出血、肾功能衰竭发生比例均显著高于阴性组;④阳性组死亡比例显著高于阴性组,死亡原因主要为肾功能衰竭.结论:HCMV感染可能与重型乙型肝炎的发病有关,且与HCMV的潜伏感染关系密切.重型乙型肝炎合并HCMV感染的患者年龄显著大于无HCMV感染的患者,临床类型以慢性重型为主,且消化道出血和肾功能衰竭的发生比例高,死亡率比例高,死亡原因主要是肾功能衰竭.

  • 慢性乙型肝炎HBV基因YMDD基序变异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王介非;张占卿;杜美华;高涛;顾士民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HBV基因YMDD变异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YMDD变异采用HBVDNA PCR扩增产物序列分析的方法进行检测.结果:未服拉米夫定组90例中,YMDD变异检出率为6.7%;服用拉米夫定组56例中,YMDD变异检出率35.7%,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无论是否服用拉米夫定,有YMDD变异者的血清HBsAg、HBeAg和HBV DNA含量与无YMDD变异者相似(P>0.05);有YMDD变异者的血清ALT、AST、STB、PTA水平与无YMDD变异者相近(P>0.05).服用拉米夫定时间12mo、13~24mo、25mo患者的YNDD变异检出率分别为10.7%、26.8%、35.7%.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P区存在YMDD自然变异;拉米夫定治疗可加速病毒YMDD变异优势株的产生,且与服药时间呈正相关;YMDD变异不一定减少病毒复制和改善炎症活动程度.

  • 经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冲洗治疗脑卒中患者医院支气管肺部感染58例

    作者:赵亚群;卢昌军;吴忠琪

    目的:评价经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冲洗治疗脑卒中患者并发医院支气管肺部感染的效果.方法:采用常规内科治疗(46例),常规内科治疗加经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支气管冲洗(58例)两种方法,对104例脑卒中并发医院支气管肺部感染的患者进行治疗.结果:加经纤支镜支气管冲洗组治愈率(63.8%)、有效率(82.8%)均明显高于常规内科治疗组(23.9%、41.3%)(P<0.01).结论: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经纤支镜支气管冲洗治疗脑卒中并发医院支气管肺部感染的方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 上海地区儿童春季下呼吸道感染291例病原学分析

    作者:陆怡;俞蕙;赵国昌

    目的:观察上海地区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I)的常见病原体,指导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采用深插气管负压吸取痰液,检测痰液细菌、肺炎支原体(MP)、肺炎支原体、呼吸道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或其抗原、核酸.检测血清MP-抗体.结果:291例儿童病原学检测中有明确病原者191例(65.6%).细菌培养阳性89例(30.6%),病毒阳性62例(21.3%),支原体阳性73例(25.1%),衣原体阳性9例(3.1%),其中混合感染46例.结论:上海地区春季儿童下呼吸道感染以细菌感染为主,病毒感染中居首位者是呼吸道合胞病毒,支原体占一定比例.

  • 美罗培南体外抗菌活性的研究

    作者:蒋伟;常东;孙娜

    目的:研究病原菌对美罗培南的体外抗菌活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该药.方法:实验菌株为2002年我院临床分离的部分革兰阴性菌,共115株,采用Vitek自动分析仪鉴定;采用Kerby-Bauer纸片扩散法进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除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外,其他4种临床常见病源菌对美罗培南的敏感率均高于70%,其中大肠杆菌的敏感率达92%.在全部15种临床常用抗感染药物的综合评价中该药居第1位.结论:美罗培南临床应用在本院相对特殊的条件下应有一定的限制,且不宜作为一线抗感染药物,只有在其他敏感的抗感染药物疗效不佳的情况下使用.

  • 13C苯丙氨酸呼气试验评价肝功能研究初探

    作者:卢洪洲;孙大裕;严唯力;许希海;蒋义斌;林祥通;邬祥惠;翁心华

    目的:探讨13C标记的苯丙氨酸(L-[1-13Carbon isotope]phenylalanine,13C-Phe)呼气试验在评价肝脏功能中的价值.方法:口服13C-phe 100mg后,收集6h内23份气样,用同位素比值质谱仪测定13CO2含量;实验组8人同时进行肝脏穿刺组织活检,健康对照组10人只进行呼气试验.结果采用13C累计排除率和13C排除半减期两种指标反映.结果:肝病患者13C累计排除率和13C排除半减期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13C-Phe呼气试验是一种简单、无创、灵敏的用于评价肝功能的方法.

  • 苦参素及联合维生素E抗大鼠肝纤维化作用的研究

    作者:李谦;陈澍;施光峰

    目的:观察苦参素及联合维生素E对大鼠实验性慢性肝损伤胶原合成度的影响,探讨并比较苦参素及联合维生素E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取雄性SD大鼠,64只,随机分为4组:①四氯化碳组(CCL4):将CCL4与橄榄油以1:1配成50%油剂,按0.3ml/100g体重背部皮下注射(2次/wk,共10wk);②苦参素干预组(CCL4+OM):CCL4的给药方式同①,同时予苦参素腹腔注射60mg/kg,(1次/d,共10wk);③联合干预组(CCL4+OM+VE):CCL4给药方式同①,同时给予干预药物:苦参素腹腔注射60mg/kg(1次/d,共10wk),维生素E腹腔注射15mg/kg(2次/wk,共10wk);④空白对照组(N):橄榄油按0.3ml/100g体重皮下注射,2次/wk,共10wk.制备CCL4性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并给予苦参素及联合维生素E干预,wk10在乙醚麻醉下处死全部大鼠,取肝脏作网状胶原及HE染色,计算机图象分析系统定量分析并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肝组织学结果显示,给予CCL4组炎症和肝纤维化程度明显高于N组,两组干预组的炎症和肝纤维化程度明显低于CCL4组,联合干预组的上述结果明显好于苦参素干预组.网状胶原结果显示,给CCL4组胶原表达量明显高于N组,且CCL4组明显高于两组干预组(P<0.05),两干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苦参素及联合维生素E可抑制大鼠CCL4慢性肝损伤所致的胶原合成而具有抗肝纤维化的作用,与维生素E联用后相加作用不明显.

  • 小儿病毒性肝炎患者庚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分析

    作者:庄林;游晶;乔燕伟;雷华;刘俊;马永良

    目的:调查庚型肝炎病毒(HGV)在小儿病毒性肝炎中的感染状况.方法:对1378例各型病毒性肝炎患儿,采用套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血清中HGV RNA.结果:HGV在小儿病毒性肝炎中总感染率为3.2%.在小儿甲型、乙型、丙型、戊型肝炎中HGV感染率分别为2.9%、3.6%、11.1%、6.7%,其中丙型肝炎中感染率显著高于甲型(x2=6.11)及乙型(x2=3.92)(P<0.05),似高于戊型,但差异无显著性(x2=0.59,P>0.05).HGV RNA在小儿急性肝炎的阳性率为3.0%,慢性肝炎中为8.6%,慢性病毒性肝炎中HGV感染率显著高于急性病毒性肝炎(x2=5.78,P<0.05).小儿病毒性肝炎HGV感染者中HGV单独感染占6.8%,重叠感染占93.2%(其中二重感染63.6%、三重感染25.0%、四重感染4.5%),重叠感染率非常显著高于单独感染模式(x2=69.18,P<0.01),二重感染率非常显著高于三重(x2=13.32)、四重(x2=34.2)感染模式(P<0.01).小儿病毒性肝炎HGV感染者中其他型肝炎病毒(HV)检出率HAV 79.5%,HBV 25.0%,HCV 6.8%,HEV 15.9%,HAV检出率非常显著高于HBV(x2=26.21)、(HCV)(x2=201.92)、HEV(x2=35.7)(P<0.01),未发现HDV感染者.结论:HGV感染在小儿病毒性肝炎中占一定比例,并有其特点,这对制订病毒性肝炎的预防策略,落实防治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 同一患者咽拭子和外周血分离乙型流感病毒的血凝素基因分析

    作者:徐红;黑田和道;鹤岗浩志

    目的:研究同一患者咽拭子、外周血单核细胞和红细胞分离的乙型流感病毒血凝素(HA)核酸序列的差异.方法:流感病毒的分离采用MDCK细胞组织培养法;HA基因经RT-PCR扩增、克隆及HA基因全序测定和系统树分析.结果:11名流感患者的咽拭子标本均分离出乙型流感病毒,其中4名患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和红细胞也分离到乙型流感病毒.来自咽拭子病毒的HA基因(SV)与外周血单核细胞(PV)及红细胞(RV)有29个位点不同,其编码氨基酸序列也存在某些差异.系统树分析表明这些毒株类群关系密切与乙型Yamagata系近源.结论:同一患者咽拭子和外周血分离病毒的HA基因核酸序列的不同,提示流感病毒在感染机体后,在免疫压力下可能导致其改变.

  •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对HIV/HCV重叠感染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孙洪清;董婕;徐伟民

    目的:探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对HIV/HCV重叠感染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3例HIV/HCV重叠感染病人进行HAART治疗.检测治疗前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载量和免疫指标.结果:所有病人在治疗2mo~6mo内血浆HIV载量全部<50copies/mL(P<0.001),CD4+平均上升176/μL(P<0.001),血白细胞平均上升0.74 × 109/L(P<0.05),IgA平均下降0.23g/L(P<0.05),IL-10平均上升12.67pg/mL(P<0.05),SIL-2R平均上升83.72u/mL(P<0.001).结论:HAART治疗能快速抑制HIV/HCV重叠感染者HIV-RNA的复制,纠正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和重建免疫功能.

  •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分泌IL-12水平的影响

    作者:朱传武;曹济生;钱峰;王勇平;王海燕;常建国;张雪华;李明;许克玲;马欣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分泌IL-12水平的影响.方法:采集23例CHB患者和8例正常健康人的抗凝外周静脉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和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作用下培养7d使DC增殖、成熟,以加入HBsAg作为研究组,不加入HBsAg作为对照组,继续培养72h,以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IL-12的水平.结果:健康研究组分泌IL-12的水平较对照组有所增加,但两者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CHB患者对照组DC分泌IL-12的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为P<0.01和P<0.001),加入HBsAg刺激后,患者研究组DC产生IL-12的能力提高,较无HBsAg时显著增加(P<0.05).结论:CHB患者DC分泌IL-12的水平较低,HBsAg刺激后能显著增加IL-12的产生,这可能与CHB患者DC不成熟、功能低下有关.

  • 苦参素注射液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炎;陈亚蓓;陶荣芳

    目的:探讨苦参素注射液对治疗经α干扰素治疗无应答的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价值.方法:按照入选标准,66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苦参素组(A组)44例,男36例,女8例,年龄(33±12)a,病程(8±4)a.每天用苦参素注射液600mg,im,3mo;后隔日1次,600mg,im,3mo.对照组(B组)22例,男19例,女3例,年龄(31±12)a,病程(8±5)a.应用常规保护肝细胞,改善肝功能疗法.总疗程均为6mo.结果:苦参素组治疗6mo,停药12mo时ALT复常率分别为81.8%,79.5%.病毒学应答率52.2%,54.5%.对照组分别为68.2%(P>0.05),45.5%(P<0.05),22.7%,18.1%(P<0.01).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本研究提示苦参素注射液可用于治疗经α干扰素治疗无应答的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

  • 加替沙星对临床常见病原菌的耐药分析

    作者:黄长武;李兴禄;陈维贤;石姜;聂红;杨秀英;吴倩

    目的:了解加替沙星对临床常见病原菌的耐药情况.方法:对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皮肤感染患者进行临床给药和细菌培养,3~7d后重复细菌培养,并对所分离的细菌按NCCLS2000要求对加替沙星、环丙沙星、司帕沙星、左氧氟沙星、头孢噻肟进行K-B法药敏试验,并判断结果.结果:加替骀沙星、环丙沙星、司帕沙星、左氧氟沙星、头孢噻肟的敏感率和耐药率分别是94.6%和1.8%、80.2%和11.7%、93.2%和4.1%、73%和9.9%、81.1%和7.2%.结论:加替沙星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淋球菌优于环丙沙星、司帕沙星、左氧氟沙星、头孢噻肟.

  • 抗生素使用与病原菌耐药水平之间的量化关系

    作者:于勇;盛志勇

    抗生素问世以来,病原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伴随着抗生素的更新换代从弱到强,愈演愈烈,发展到今天已达到了一个非常危险的水平.

    关键词:
  • 弓形虫病的病理学研究

    作者:卢慎;陆天才

    弓形虫病的病理形态学,不仅由于弓形虫直接破坏大量的宿主细胞所致,还由于弓形虫作为一种抗原,使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而引起的过敏反应[1].至于病变程度的轻重,可能与弓形虫的数量、虫株的毒力大小以及宿主免疫状况等有关.但弓形虫的致病机理与致病规律仍是研究的方向,现就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概况作一综述,供同道参考.

    关键词:
  • TTV与肝细胞癌

    作者:顾公望;周汉高

    日本学者Nishizawa等[1,2]于1997年及1998年连续报道一种经血传播的DNA病毒(TTV),认为可能和病因不明的输血后肝炎有关.以后各国学者对TTV流行病学、致病性及与肝细胞癌(HCC)关系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
  • 结核分枝杆菌异烟肼耐药机理及其耐药突变检测方法

    作者:孙超群;王文;潘卫

    近年来,结核病死灰复燃,已成为世界三大传染病之一.除了爱滋病的流行、卡介苗的预防效果不佳等因素外,结核耐多药菌株的产生是该病流行加剧的主要原因[1].作为标准化疗的一线药物,利福平和异烟肼在结核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 结核分枝杆菌DNA疫苗的研究进展

    作者:徐林骏;谷丽娟

    结核病是全球范围内一种严重的细菌感染性疾病,其病原菌为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Mtb).目前,全世界有近三分之一人口感染Mtb,每年约有9百万新发临床结核病例及2~3百万死亡病例,同一时间约有6千万病例处于活动感染期[1].如此严重的感染发病情况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等诸多方面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关键词:
  • 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谢怡;尹有宽;张继明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是单股正链RNA病毒,属黄病毒科丙型肝炎病毒属.全长约9.4kb,其序列为:341b的5'非编码区(5'URT),编码3011个氨基酸的长开放读框,约27b的3'非编码区(3'URT).在病毒复制中,氨基端有三个蛋白(C、E1、E2/NS1),羧基端有四个蛋白(NS2、 NS3、 NS4、 NS5).

    关键词:
  • HIV和HCV联合感染研究进展

    作者:余慧峰;张占卿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后,80%将发展为慢性肝炎;HCV感染30a后,约20%发展为肝硬化,4%演变为肝细胞肝癌(HCC)[1].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后,经历2~10a的无症状期,将发展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终因机会感染和机会肿瘤而死亡.

    关键词:
  •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1例

    作者:焦建中;李晓云;解好群

    我院作为省定点医院,于2003年4月11日收治1例输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确诊患者,报告如下.

    关键词:
  • 结核性包块误诊为普通脓肿包块5例

    作者:周德玫;何珍

    1病例报告例1,女,26a.住院号:980030.因患肺结核于1998年2月1日至4月10日住我院,予2S(K)HRZ强化抗痨,HRE巩固治疗,病情好转.

    关键词:
  • 2004年度《世界感染杂志》、《世界肿瘤杂志》征订启事

    作者:

    关键词:
  • 欢迎订阅2004年《中国医学文摘·检验与临床》

    作者:

    关键词:
  • 《环境与职业医学》杂志2004年征订通知

    作者:

    关键词:
  • 《伤寒论现代解读》介绍

    作者:

    关键词:
  • 欢迎订阅2004年《中国医学文摘·儿科学》杂志

    作者:

    关键词:
  •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征稿启事

    作者:

    关键词:
  • 欢迎订阅2004年《中国医学文摘·内科学》杂志

    作者:

    关键词:
  • 《社区卫生保健》杂志征订启事

    作者:

    关键词:
  • 《中华腹部疾病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作者:

    关键词:
  • 《疾病控制杂志》2004年征订启事

    作者:

    关键词:
  • 艾滋病的各系统病变与临床(一)艾滋病的血液、神经系统、肺和心血管病变

    作者:骆成榆;黄琴;陈良;徐伟民;巫善明

    在临床上一般可将HIV感染至发展为典型的艾滋病分为四期,即急性感染期、潜伏期、艾滋病前期和典型艾滋病期.

    关键词:
  • 必须重视非典的继发感染

    作者:张永信

    刚刚经历的防治非典的战斗使我们深切体会到,传染病仍是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的重大敌人,如不引起高度重视,势必酿成隐患.

    关键词:
  •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预防

    作者:张斌;万谟彬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是一种传播速度快、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性疾病,尽管这场"抗非"战斗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是对其病原及致病机理还不十分清楚,目前还缺乏特效抗SARS病原的药物,疫苗还在进一步研究中,因而对SARS的防治仍然任重道远,需要我们不断的总结提高.

    关键词:
  • SARS相关冠状病毒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文俊;余慧峰;张占卿

    1冠状病毒和与SARS相关的冠状病毒第一个冠状病毒是1937年从鸡身上分离出来的.由于在电子显微镜下其形态呈现日冕状或皇冠状而得名.此后至少有15种不同的冠状病毒被发现.根据目前所知,冠状病毒科只感染脊椎动物,与人和动物许多疾病相关.

    关键词:
  •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影像学表现(附34例分析)

    作者:朱彬;曹然

    目的:探讨非典型肺炎胸部X线变化.方法:临床诊断非典型肺炎34例,男16例,女18例,年龄从12~62(平均28)a.对全部患者从入院至出院不同病程胸片资料和1例行胸部CT检查进行分析.结果:左上肺与右下肺纹理增多、模糊1例;肺内单发不规则小片状影¨例;肺内单发圆形小片絮状影8例;肺内广泛分布圆形或不规则小片絮状影9例;肺内不规则大片状影5例.治疗后病灶完全消失者28例;残留少许纤维条索状影者5例;1例出院后2mo肺内仍见小片状影.在完全吸收者中,7例曾出现肺内纤维条索影.单发小片状影快吸收时间为4d,长15d,平均为9d.结论:非典型肺炎早表现可能为局部肺纹理增多、模糊,但首次胸片表现多为单侧肺或双肺的单发或多发圆形或不规则片絮状渗出性病灶,其肺内纤维条索影大多可吸收.

  • 细胞因子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中的作用初步探讨

    作者:张立洁;郎振为;孟忻;张世杰;孙琳;李俊强;宋晨朝

    目的:观察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肺损伤的病理学特点,并对细胞因子在SARS中的作用进行初步的探讨.方法:对5例SARS死亡病例进行尸体解剖,HE染色,观察SARS肺组织的病理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肺组织Fas、Fas配体(FasL)、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核转录因子-κ B(NF-κ Bp65)、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VCAM-1)的活性.结果:肺部病变主要表现为弥漫性的肺间质炎症及肺泡损伤,肺泡上皮细胞凋亡脱落及肺透明膜形成,肺间隔明显增宽,以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为主的炎细胞浸润.5例肺组织Fas、FasL、TGF-β1、NF-κBp65、iNOS、ICAM-1、VCAM-1的检测均为阳性,阳性信号分别表达于肺泡上皮细胞、巨噬细胞及淋巴细胞的胞浆及胞核内.结论:SARS患者的肺组织表现为急性肺损伤,细胞因子Fas、FasL、TGF-β1、NF-κ Bp65、iNOS、ICAM-1、VCAM-1在SARS患者肺组织的损伤中起重要的作用.

  •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胸部影像学表现

    作者:叶强;吴访宏

    非典型肺炎(atypical pneumonia,AP)泛指由细菌以外病原体引起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不典型,且症状与胸部X线表现的严重程度不相符的一类肺炎[1,2].

    关键词:
  • 医院感染监控资料的分析

    作者:王世伟;叶古祥;施咪娜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和发现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方法:对全年医院感染监控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调查全年出院患者11236人,全院平均医院感染发生率为6.7%,漏报率为15.7%.下呼吸道、泌尿道及胃肠道感染居医院感染部位构成的前3位.普外科、心内科、神经内科和肾内科居医院感染科室构成的前4位.革兰阴性菌占38.9%,革兰阳性菌占30.1%,真菌占31.0%.结论:我院医院感染发生率接近全国一般水平;定期或不定期对相关科室进行督查,是控制医院感染重要保证.

    关键词: 医院感染 监控资料
  • 做好督导工作,有效控制SARS的医院内感染

    作者:肖静芳

    我院自2003年3月31日收治了本市第一例输入性SARS临床诊断病例,至2003年6月26日,共收治7例SARS患者,53例疑似病例,3例留观病例.目前患者已全部出院.

    关键词:
  • 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医院感染的护理管理

    作者:施雁

    新发现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WHO称之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其显著特点是传染性强,主要经飞沫传播和间接接触传播,引起聚集性发病.经过两个多月的实践,我们探索了一系列有效的防范措旌,SARS医院感染率为零,现将做法和体会总结如下.

    关键词:
  •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期间发热病人的护理

    作者:吴丽双;苏意娟

    我院于4月20日建立起发热隔离病区,于2003年4月至6月共收治发热留观病人45例,其中来自广东疫区4例,北京疫区2例,现将我院留观发热病人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关键词:
  • SARS疑似病例及医学观察病房护理管理体会

    作者:吕文敏

    现将我们在SARS疑似病房和医学观察隔离病房的护理管理体会小结如下.

    关键词: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鼻肠营养管的护理

    作者:纪善燕;卞莉;陈新;王敏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鼻肠营养管的护理.方法:对置管方法,营养液配置、输注方法、输注速度的护理进行分析.结果:28例壶腹周围癌病人,除1例发生小的胆瘘外,其余无任何并发症发生.结论:鼻肠营养管用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禁食期间的肠内营养,能提高病人的免疫力,有效防止细菌异位,预防和减少了胆瘘、胰瘘的发生.

  •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护理

    作者:徐昌萍;张斌

    回顾与SARS斗争的整个过程,护理在整个诊疗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有效的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死亡率,对SARS疫情的控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此总结如下.

    关键词:
世界感染分期目录
期数
2011 01 02
2010 01 03 04 05
2009 01 02 03 04 05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