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响应面-多指标评价法优化吴茱萸提取工艺

    作者:曾金祥;魏娟;张寿文;毕莹;罗光明

    目的:以药典规定的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和柠檬苦素含量为指标,研究吴茱萸中药材佳提取工艺.方法:应用单因素试验结合响应面优化分析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对吴茱萸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因素不同水平,根据Box-Behnken Design试验设计原理,采用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确定佳提取工艺.结果:以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和柠檬苦素含量为指标,吴茱萸佳提取工艺为醇体积分数76.82%,超声功率100 Hz,提取时间90 min.结论:采用响应面-多指标评价法优化的吴茱萸提取工艺,方法简便、预测性良好.优化的提取工艺结果可靠、评价指标可控,可以用于规范吴茱萸的提取工艺与质量控制.

  • 吴茱萸碱对人结肠癌细胞周期阻滞及凋亡的影响

    作者:赵绿翠;张景勍;游智梅;李科琼;罗念;李静

    目的:探讨吴茱萸碱对人结肠癌细胞周期阻滞及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结肠癌HCT-116细胞分别加入吴茱萸碱1.5,3.0,6.0和12μmol·L-1继续培养24,48和72 h,CCK-8法检测吴茱萸碱对HCT-116细胞存活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吴茱萸碱对HCT-116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倒置显微镜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荧光显微镜观察 Hoechst 染色后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Western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A1的表达及凋亡相关蛋白P53, Bax ,Bcl-2,激活型胱天蛋白酶3的表达。结果吴茱萸碱1.5,3.0和6.0μmol·L-1作用24,48和72 h后,HCT-116细胞增殖受到抑制( P<0.05),且呈时间( r时间=0.744, P<0.05)和浓度( r浓度=0.953, P<0.01)依赖性。吴茱萸碱作用HCT-116细胞48 h后, S期细胞由正常对照组的(13.9±7.0)%增加至(39.7±11.7)%(P<0.05);细胞凋亡率由正常对照组的(4.2±3.0)%增加至(14.9±5.8)%(P<0.05)。光学显微镜下可见,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细胞的形态发生改变,胞膜破裂,产生细胞碎片,并出现大量漂浮细胞;Hoechst染色可见部分细胞出现细胞核固缩、核发白、染色质凝集等凋亡变化;P53、Bax和激活型胱天蛋白酶3蛋白表达增加, Bcl-2、细胞周期蛋白A1蛋白表达下降。结论吴茱萸碱能够通过下调细胞周期蛋白 A1的表达;激活 P53信号通路,下调Bcl-2、上调Bax,破坏Bcl-2/Bax的比例;激活胱天蛋白酶3,共同促进人结肠癌HCT-116细胞的凋亡。

  • 吴茱萸中4种单体成分致肾细胞毒性的初步研究

    作者:周倩;金若敏;姚广涛

    目的 探讨吴茱萸中成分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吴茱萸内酯和辛弗林在体外对人胚肾细胞(HEK-293)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吴茱萸内酯和辛弗林对肾细胞活力的影响;给药后检测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功能性指标乳酸脱氢酶(LDH)含量;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对给药后的细胞形态进行观察.结果 MTT法显示,8.3~33.2 g·mL-1的吴茱萸碱、5~40 g·mL-1的吴茱萸次碱和50~200 g·mL-1的吴茱萸内酯对HEK-293细胞活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 <0.01 or 0.05),辛弗林对肾细胞活力无明显影响.4.15~33.2 g·mL-1的吴茱萸碱、5~20 g·mL-1的吴茱萸次碱和50~200 g·mL-1的吴茱萸内酯能显著升高肾细胞上清液中的LDH(P <0.01),给予辛弗林后LDH无变化.给予4.15~33.2 g·mL-1的吴茱萸碱和100~200 g·mL-1的吴茱萸内酯后,肾细胞均不同程度的皱缩、减少、甚至死亡,吴茱萸次碱和辛弗林对肾细胞形态无明显影响.结论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和吴茱萸内酯对肾细胞均有毒性作用,而辛弗林对肾细胞无毒性作用.

  • 吴茱萸碱对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致内膜增生的抑制作用

    作者:侯化化;徐洋;张婧怡;林淑娴;孙安盛

    目的 研究吴茱萸碱对球囊损伤所致大鼠颈总动脉内膜增生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颈总动脉内膜球囊损伤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吴茱萸碱低剂量(40 mg·kg-1)和高剂量(80 mg·kg-1)组.造模后第1天开始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14 d.通过组织病理学观察颈动脉内膜增生状况,并计算颈动脉新生内膜面积(neointima area,NIA)、内膜/中膜(NIA/MA)比值;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颈动脉增殖细胞核抗原(PC NA)的阳性表达、计算阳性率,评价吴茱萸碱抑制球囊损伤所致内膜增生效应;检测血浆一氧化氮(NO)、环磷酸鸟苷(cGMP)含量,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颈动脉血管颈动脉增殖细胞核抗原、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和平滑肌α-肌动蛋白(SM α-actin)mRNA的表达,探讨作用机制.结果 吴茱萸碱40和80 mg·kg-1明显抑制球囊损伤所致血管内膜增生,降低内膜、内膜/中膜比值和颈动脉内膜颈动脉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球囊损伤所致大鼠血浆中一氧化氮和环磷酸尿苷含量的降低;下调颈动脉增殖细胞核抗原mRNA表达,上调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和平滑肌α-肌动蛋白mRNA的表达.结论 吴茱萸碱具有明显抑制球囊损伤所致大鼠颈动脉内膜增生的作用,其抑制作用与促进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增加一氧化氮的生成,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有关.

  • 丽江吴萸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夏梦雯;潘争红;程玲;宁德生;李祖强;罗蕾

    目的 对丽江吴萸(Evodia delavayi Dode)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方法对丽江吴萸进行分离纯化.结果 从丽江吴萸植物中共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分析并结合文献,分别鉴定为吴茱萸碱(1),吴茱萸次碱(2),茵芋碱(3),7β-羟基吴茱萸次碱(4),吴茱萸果酰胺Ⅰ(5),吴茱萸果酰胺Ⅱ(6),negunfurol(7),schensianol(8),吴茱萸苦素(9),异鼠李素(10),7-ketositosterol(11),吴茱萸内酯醇(12)和β-谷甾醇(13).结论 以上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丽江吴萸中得到,其中化合物7、8、11为首次从吴茱萸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作者:栾连军;裘国丽;程翼宇

    目的建立家兔血浆中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同时测定的液质联用方法,并用于口服给药后的药动学研究.方法血浆样品经甲醇沉淀除去蛋白,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方法测定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血药浓度,并用3P87程序计算两者的药动学参数.结果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分别在0.32~32.0(r=0.999 6)和1.0~40.0 μg·L-1(r=0.999 2)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提取回收率在80%以上.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均符合一室模型,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183.2±76.2)和(453.5±191.0)μg·min·L-1.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可用于家兔口服给药后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血药浓度测定及其药动学研究.

  • 在体皮肤微透析技术和HPLC测定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透皮释药特性

    作者:李得堂;吴晓贞;何嘉仑;唐洪梅;张丽娟;丘振文

    目的 考察大鼠皮下组织吴茱萸提取物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含量,评价其透皮释药特性.方法 大鼠腹部脱毛,覆盖黑色聚乙烯薄膜经皮给予吴莱萸提取物,应用微透析采样技术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皮下组织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影响.结果 透析液中吴茱萸碱大药物浓度(ρmax)为(417.24±43.44)μg·mL-,达峰时间(tmax)为(4.210±0.630)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20)为(3 189.31±789.97)μg·h·mL-1;吴茱萸次碱大药物浓度(ρmax)为(287.13±26.78)μg·mE-1,达峰时间(tmax)为(3.980±0.580)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16)为(1 327.97±245.87)μg·h·mL-1.结论 在体微透析采样技术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可用于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透皮释药特性的评价,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专属性强.吴茱萸提取物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具有缓慢透皮、渗透量高的特点.

  • 吴茱萸碱磷脂复合物的制备、表征及体外抗肿瘤活性的研究

    作者:柳珊;谭群友;王红;廖红;张景勍

    目的 制备吴茱萸碱磷脂复合物,表征其理化性质,并初步考察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 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吴茱萸碱磷脂复合物,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其制备工艺,并考察其表观溶解度、粒径和Zeta电位,用红外光谱仪和综合热分析仪了复合物的形成机制,MTT实验考察其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 优化的磷脂复合物制备工艺为:以体积分数为50%的乙醇和四氢呋喃的混合溶液作为反应溶剂,磷脂与吴茱萸碱的投药分子比为2∶1,吴茱萸碱的反应浓度为2.5 mg·mL-1,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分别为60℃和3h,复合率可达94.15%,吴茱萸碱磷脂复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提高到原料药的3.4倍,其粒径和Zeta电位分别为243.4 nm和-44.21 mV,IR和DSC分析结果提示,吴茱萸碱和磷脂之间存在非极性相互作用,MIT实验表明,制备成复合物后EVO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有所降低,表现出折中效应.结论 本实验成功制备了吴茱萸碱磷脂复合物,工艺简单、可行,复合率高,制剂水溶性有所改善,为吴茱萸碱的制剂学研究提供了参考.

  • 吴茱萸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提取条件研究

    作者:甄攀;张荣山;白雪梅;王治宝

    目的利用正交实验研究吴茱萸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佳提取条件.方法首先研究提取溶剂和提取方法对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提取效率的影响.然后设计正交实验,安排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溶媒倍数3个因素,采用L9(34)正交实验表,HPLC法检测,色谱柱:YWG-C18(10μm,4.6mm×250 mm).流动相:水-甲醇-乙腈(42:20:38).流速:1.0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60 nm.结果醋酸乙酯提取效率较高,水、酸水和碱水不能提出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超声震荡法提取效率较高;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佳提取条件为用45倍溶媒于30℃下超声提取40min.结论用本实验方法提取,效率高,时间短,所需温度低,是提取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较好的方法.

  • 均匀设计和正交设计法优选吴茱萸提取工艺的研究

    作者:路世鹏;王玉蓉

    目的对吴茱萸醇提工艺进行考察,优选佳提取条件,并对均匀设计法和正交设计法进行比较.方法用均匀设计法和正交设计法,以吴茱萸碱与吴茱萸次碱的提出率为指标,对乙醇浓度、溶媒用量、浸泡时间等影响因素进行考察.结果确定提取工艺为用70 %乙醇分别以8倍、7倍量提取2 h、1.5 h.结论本工艺合理,提取率高,适于工业生产;均匀设计在本提取工艺筛选试验中具有很好的可行性.

  • 吴茱萸碱在胃肠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任海霞;罗和生;唐勤彩;严淋

    吴茱萸碱作为一种天然存在的吲哚生物碱,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其能通过多种信号通路抑制胃肠肿瘤细胞增殖,通过胱天蛋白酶(caspase)或非caspase依赖的途径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坏死;通过抗氧化和Rho/核因子 κB信号通路发挥保护胃黏膜的作用,避免胃溃疡的发生;通过调节胃肠激素缩胆囊素及脑肠肽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释放,调节胃肠动力;通过激活辣椒素受体参与疼痛及内脏敏感性的调节.同时,吴茱萸碱在肥胖、疼痛、炎症、心血管疾病、阿尔茨海默病、感染性疾病等方面均有不同的功效.目前,其抗肿瘤作用已较明确,未来深入探讨其在调节胃肠动力及内脏敏感性中的作用机制,将对功能性胃肠病新药的研发具有重要价值.

  • 12种中药单体对APPswe/PS△E9转基因痴呆模型小鼠学习记忆作用的比较

    作者:袁树民;王冬梅;高凯;董伟;曹兴水;秦川;张连峰

    目的 利用APPswe/PS△E9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小鼠模型探索治疗痴呆有效的中药单体.方法 根据目前的研究资料,选定12种中药单体,加入鼠粮中对APPswe/PS△E9双转基因小鼠在5月龄开始进行治疗,以安理申作为阳性药对照,4周后进行水迷宫实验,并与安慰剂组小鼠进行比较.结果 在水迷宫实验中,与安慰剂组相比,吴茱萸碱能够显著缩短寻找平台的潜伏期,显著增加穿过原平台区的次数.结论 吴茱萸碱能够显著改善APPswe/PS△E9痴呆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 HPLC法测定吴茱萸超微速溶饮片中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及柠檬苦素的含量

    作者:胡晓艳;陈乐;熊犇;熊学敏;邱卓星;唐细英

    目的 建立一种同步测定吴茱萸超微速溶饮片中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及柠檬苦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 采用Hypersil ODS2 C18柱(4.6 mm×250 mm,5μm),岛津LC-20AD高效液相色谱仪,流动相为乙腈-水-四氢呋喃-冰醋酸(34:64.7:1.1:0.2),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25 nm,柱温:30℃.结果 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柠檬苦素进样量分别在0.101 6~2.032μg(r2=0.999 9,n=6)、0.097 4~1.948μg(r2=0.999 9,n=6)、0.7010~14.02μg(r2=0.9999,n=6)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37%(RSD=1.29%,n=6)、99.11%(RSD=0.83%,n=6)、99.30%(RSD=0.52%,n=6).结论 该测定方法简便,测定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质量控制方法.

  • HPLC法测定超微戊己丸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含量

    作者:江星明;李荣东

    目的:建立超微戊己丸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Kromasail 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流速1.0mL/min的乙腈-乙腈10%(50:50),测定波长为225nm。结果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理论板数分别为2681和2067,Y吴茱萸碱=1.965×10-7X +0.07646,r=0.9999), Y吴茱萸次碱=3.658×10-7X-0.2199,r=0.9999),吴茱萸碱与吴茱萸次碱的线性区间分别为10.2~51.0μg/mL以及10.0~50.0μg/mL ,两者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3%和101.4%,其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2%和3.9%,低检测限为0.05μg/mL和0.1μg/mL。结论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超微戊己丸当中的吴茱萸碱以及吴茱萸次碱含量进行检测的精确率较高,重现性好。

  • 吴茱萸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王晓霞;高慧媛;姜勇;赵明波;吴立军;屠鹏飞

    目的 研究吴茱萸Euodia rutaecarpa干燥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开放柱色谱及半制备HPLC等方法对吴茱萸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吴茱萸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吴茱萸碱(evodiamine,1)、吴茱萸次碱(rutaecarpine,2)、3-(2′-羟基乙酰基)-吲哚(3-hydroxyacetylindole,3)、N-反式对羟基肉桂酰基-对羟基苯乙胺[N-(trans-p-coumaroyl)-tyramine,4]、N-顺式对羟基肉桂酰基-对羟基苯乙胺[N-(cis-p-coumaroyl)-tyramine,5]、白鲜碱(dictamnine,6)、吴茱萸春(evolitrine,7)、6-甲氧基白鲜碱(6-methoxydictamnine,8)、茵芋碱(skimmiamine,9)、7-羟基吴茱萸次碱(7-hydroxyrutaecarpine,10)、阿塔宁Ⅰ (atanine Ⅰ,11).结论 化合物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湘产小花吴茱萸的化学成分及抗植物病原真菌活性筛选

    作者:马晨;徐曙;单宇;刘飞;冯煦;王奇志

    目的 研究小花吴茱萸Euodia rutaecarpa var.officinalis的化学成分和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各种柱色谱及制备液相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利用菌丝生长法进行抗菌活性的初步筛选.结果 从小花吴茱萸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5个成分,分别鉴定为吴茱萸碱(1)、吴茱萸次碱(2)、去氢吴茱萸碱(3)、二氢吴茱萸卡品碱(4)、吴茱萸卡品碱(5)、1-甲基-2-十一烷基-4(1H)-喹诺酮(6)、1-甲基-2-[(4Z,7Z)-4,7-十三碳二烯]-4(1H)-喹诺酮(7)、1-甲基-2-[(6Z,9Z)-6,9-十五碳二烯]-4(1H)-喹诺酮(8)、柠檬苦素(9)、石虎柠檬素A(10)、isolimonexic acid(11)、wuzhuyurutine B(12)、豆甾醇(13)、β-谷甾醇(14)、β-胡萝卜苷(15).结论 化合物5~8和11~13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不同类型化合物在10 μg/mL质量浓度下对植物病原真菌表现出选择性抑菌作用.

  • 吴茱萸碱激活结肠癌细胞自噬抑制其增殖的研究

    作者:吕艳伟;郭星娴;周鹏;李静;陈地龙

    目的 探讨吴茱萸碱(evodiamine,Evo)对结肠癌HCT-116细胞自噬、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CCK-8法检测Evo对HCT-116细胞增殖的影响;Evo(3、6μmol/L)处理48 h后,MDC法检测细胞内自噬小泡的数量,DHE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的量,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自噬相关蛋白和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Evo(6 μnnol/L)分别与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ethyladenine,3-MA)和凋亡抑制剂Z-DEVD-FMK共同作用48h后,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内自噬及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Evo对HCT-116细胞呈现浓度依赖性的增殖抑制作用;Evo(3、6μmol/L)使HCT-116细胞内的ROS量升高、自噬小泡数量增加、自噬相关蛋白LC3表达增加、p62表达降低、p-AMPK及mTOR表达增加;Evo与自噬抑制剂联合给药后,细胞内LC3蛋白表达减少,而有活性的Caspase-3表达增加,Evo与凋亡抑制剂联合给药后,细胞内LC3表达增加,而有活性的Capase-3表达被抑制.结论 Evo能够通过AMPK/mTOR通路激活自噬、抑制HCT-116细胞增殖,且细胞自噬与凋亡呈现互补作用.

  • 吴茱萸碱-姜黄素纳米粒药动学研究

    作者:余忠姝;雷婷婷;张景勍;黄钰茹;赵华

    目的 考察吴茱萸-姜黄素碱纳米粒(evodiamine-curcumin nanoparticles,ECNP)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探讨姜黄素(CUR)对吴茱萸碱(EVO)生物利用度的影响.方法 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ECNP,大鼠分别ig给予ECNP、吴茱萸碱姜黄素混合物(MEC)、EVO后,在不同时间点于眼底静脉采血,采用HPLC法测定血浆中EVO的质量浓度.结果 ECNP、MEC和游离EVO组EVO的AUC0~t分别为(3 197.74±81.64)、(1 387.73±39.42)、(928.08±54.84) μg.h/L.其中,MEC组的AUC0~t为游离EVO组的1.50倍;ECNP组的AUC0~t分别为游离EVO组和MEC组的3.45倍和2.30倍.结论 CUR与EVO配伍能促进EVO的口服吸收,制备成纳米粒制剂后进一步提高EVO在大鼠体内的口服生物利用度.

  • 吴茱萸碱衍生物纳米粒体内药动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

    作者:杨兰;万坤;杨建波;晏声蕾;张奇娆;张景勍;胡雪原

    目的 研究吴茱萸碱丁酰基衍生物(evodiamine butyryl derivative,EAB)及其固体脂质纳米粒(evodiamine butyryl derivative-loaded lipid nanoparticles,EABLN)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并比较其生物等效性.方法 采用薄膜超声法制备EABLN,将16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ig EAB或EABLN(100 mg/kg),并在给药后的各个时间点对大鼠进行眼眶后静脉丛取血,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测定EAB的血药浓度;用DAS软件分析各药动学数据并比较生物等效性.结果 EABLN的主要药动学参数AUC0~72h、Cmax和tmax分别为(11 535.39±261.08) μg·h/L、(886.73±15.40)μg/L和(2.00±0.17)h,EABLN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43%.EAB和EABLN的AUC0~72 h和Cmax生物等效性合格,但tmax生物等效性不合格.结论 EABLN改善了EAB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明显提高了EAB的口服生物利用度,且EABLN与EAB之间不具有生物等效性.

  • 吴茱萸碱抑制HDAC6促进人白血病K562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的机制研究

    作者:袁龙;陈益;刘泽洪;王芬;李科琼;李静;陈地龙

    目的 探讨吴茱萸碱通过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6 (HDAC6)促进人白血病K562细胞周期阻滞以及凋亡的机制.方法 采用CCK-8法检测吴茱萸碱对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K562细胞周期和凋亡;化学比色法检测K562细胞HDAC6活性;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K562细胞中HDAC6、Cyclin Dl、CDK4、Bcl-2、Bax、Cleaved Caspase-3、ERK、p-ERK、p38和p-p38蛋白的表达.结果 CCK-8法结果提示,吴茱萸碱在一定浓度范围内(1~16 μmol/L)可以有效抑制K562细胞增殖,并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吴茱萸碱可将K562的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2、4、8μmol/L吴茱萸碱诱导K562细胞48 h后,其凋亡率分别为(11.47±1.05)%、(12.77±0.79)%和(18.58±1.37)%,与对照组(2.79±1.01)%相比差异显著(P<0.01);化学比色法结果显示,吴茱萸碱能有效抑制HDAC6的活性;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吴茱萸碱能上调Bax、Cleaved Caspase-3、p38和p-p38蛋白的表达,下调CDK4、Cyclin D1、Bcl-2、HDAC6、ERK和p-ERK蛋白的表达.结论 吴茱萸碱可能是通过抑制HDAC6的活性,激活MAPK信号通路,进而上调促凋亡蛋白的表达,下调周期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K562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

267 条记录 3/14 页 « 12345678...131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