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女性月经周期与运动病易感性

    作者:夏松云;王蔼明;朱智明

    介绍了女性月经周期与运动病易感性的关系,女性在月经周期各个阶段运动易感性有所不同,这可能与月经周期的雌激素水平波动有关,围排卵期及围月经期运动易感性增强,口服避孕药能减少运动病的发生。本文可为女性参加航天、航海及陆地军事活动减少运动病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

  • 晕船病与性别和血型相关性的初步探讨

    作者:张勇

    尽管晕动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认识清楚,但已有研究表明晕动病与前庭功能有关.前庭器官受过强或过长刺激时,或刺激未过量但前庭机能过敏时,常会引起恶心、呕吐、眩晕和皮肤苍白等现象.反应严重时,就是晕船、晕车或航空病.有些人的前庭机能异常敏感,微弱刺激就可引起强烈不适.

  • 运动病防治国内外研究进展

    作者:栾洁;卢姗姗;张阵阵

    运动病(motion sickness,MS)是晕车病、晕船病、晕机病以及由摇摆、颠簸、旋转、加速运动等因素所致疾病的统称,是一种平衡失调的疾病。运动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主要与前庭功能有关,如前庭过分敏感、稳定性差等,其临床表现为以眩晕为主要症状。

  • 对氨基苯胂酸损伤小鼠前庭的实验模型

    作者:栗志远;王新红;黄矛

    目的:建立一种操作简单、切实可行的前庭损伤小鼠模型.方法:动物全麻后中耳注射100 mg/mL对氨基苯胂酸溶液0.05 mL.3 d后以空中翻正反射成功率、接触翻正反射恢复时间以及头偏和游泳行为学评分对小鼠前庭功能作评估.结果:内耳注射对氨基苯肿酸溶液后,小鼠空中翻正反射成功率明显降低、接触翻正反射恢复时间明显延长,头偏明显且游泳能力显著降低,提示对氨基苯胂酸溶液损伤了前庭器官.结论:该模型是一种操作简单、切实可行的前庭损伤小鼠模型.

  • 姿势平衡中的感觉相互作用

    作者:郭丽敏;迟放鲁

    目的采用人体倾角姿态图仪评估姿势平衡中的感觉相互作用.方法倾角姿态图仪是静态姿势描记图(SPG)技术的新一代产品,其采用闭眼阻止视觉、球底平台显著减弱重心移动时本体感觉的方法,由倾角传感器获得地面睁眼(t1)、地面闭眼(t2)、球台睁眼(t3)、球台闭眼(t4)共4种直立状态下的姿势摇摆平均角速度(ω)作为评价人体姿势平衡的唯一参数,并对40名健康者进行测试.根据4种状态下测定的ω值,对视觉、本体及前庭系统在维持平衡中的相互作用进行初步的评估.结果①健康者所采用的感觉信息和取得平衡的策略有较大的个体差异;②在不同的试验条件下,3个感觉系统对维持平衡的作用不同,一般前庭的作用大;③干扰技术联合使用的效果不是单独使用时效果的总和,而呈非线形关系;当1种感觉被干扰时,另2种感觉系统的替代作用并不是平均分配的,表明平衡中枢对感觉信息具有复杂的整合调节作用.结论倾角姿态图能有效地将视觉、本体及前庭的作用相对分离开,较既往静态姿势描记图提供的感觉信息更具针对性,对评估前庭脊髓系统平衡功能更为准确.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及其前庭功能电生理检查

    作者:林细康;季晓琳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常见的前庭功能障碍性疾病,约占周围性眩晕的17% ~ 20%[1],发病年龄多见于50 ~ 70岁,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女∶男约为(1.5 ~3)∶1[2].BPPV以特定头位引起发作性眩晕及眼球震颤为典型表现,具有5个特征:(1)潜伏期:头位变化1~5s后出现眩晕及眼震;(2)旋转性:眩晕具明显的旋转感,患者视物有旋转感或闭目有自身旋转感;(3)短暂性:眩晕持续不到1 min可自行停止;(4)转换性:头位返回到初始位置可再次诱发眩晕;(5)疲劳性:多次头位变化后,眩晕症状逐渐减轻.除眩晕外,患者还有平衡失调,伴有特征性眼球震颤[3].

  • 噪声对作业工人神经行为功能的影响

    作者:冯伟英;姚耿东

    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对声损失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对阐明损失机理、规律及防治措施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依据.随着研究的深入,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已从噪声影响听力的局部概念扩展到它对整体的影响,涉及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前庭功能和视觉功能、内分泌、免疫功能等其他系统的多方面损害.

  • 咔嗒音刺激所致的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研究

    作者:蓝丽康;钭志萍;何伟娟

    目的:通过咔嗒音刺激于颈肌(胸锁乳突肌)记录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MP),探讨VEMP对前庭功能障碍的诊断价值及其发生机制.方法:选取周围性和中枢性前庭功能障碍28例,采用丹迪Keypoint肌电图仪,分别记录P13-N23-N34-P44复合电位.另选正常对照组22例作对照,结果:正常者,在同侧可记录到复合电位P13-N23-N34-P44,初期成分P13-N23全部都有,2例后期成分N34-P44不明显.听力有极度损失的,该电位也能记录.而有严重前庭功能障碍的患者,该电位不能记录或者波形分化不完全,P13潜伏期延长.听力基本保留的听神经肿瘤患者,该电位不能记录,或者波形分化不完全,P13潜伏期延长.4例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P13延长.结论:VEMP不是从耳蜗神经而来,而是从前庭神经,尤其是球囊、斑而来.该检查法,对前庭功能,尤其是球囊、斑功能的定量评价有一定的价值,可作为一个新的检查方法.

  • 眩晕检测平台的应用及中西医结合治疗

    作者:王慧钢;潘莉莉;甄素静;张晓杰;杨光;纪晖;JI Hui

    目的 探讨一种快速安全简易检测眩晕病人的方法.方法 我们使用自制的眩晕检测平台对516例主诉眩晕的患者治疗前后测试平衡姿势图形进行分析研究.采用中西结合治疗方法及有针对性实施手法复位及眩晕平台治疗.患者分别睁眼及闭眼直立于检测平台,双手下垂,双足并齐.测试时间各60秒.结果 516例眩晕患者中,耳性眩晕265例占51.3%,中枢性眩晕197例,占38.1%.其它眩晕占10.6%.我们将检测的图形大致分成三类:耳性眩晕图形,典型成蝴蝶形;中枢性眩晕图形呈不规则团形;混合形图形在团形的基础上的不规则图形.结论 自制眩晕检测平台应用于临床,结合病史和其它检查能快速的做出较正确诊断,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眩晕性疾病获得较满意疗效.

    关键词: 眩晕 前庭功能
  • 36例突发性耳聋伴眩晕临床分析

    作者:郑金秀;陈国春;庄金梅;江里涛

    突发性耳聋(以下简称突聋)是耳鼻喉科常见病之一,近年来有逐年增加趋势.本病是突然发生的感音神经性聋,多为单侧,可伴眩晕,据报告,突聋伴眩晕可高达72%[1],故突聋伴眩晕是很值得探讨的问题.我科于1987~2000年诊治病程在一周内的突聋患者76例(85耳),其中伴眩晕36例(41)耳),占47.3%.我们将其初诊时听力情况、前庭功能及疗效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76例(85耳)均符合1997年中华耳鼻喉科杂志编委会颁布的突聋诊断标准[2],颅神经均无异常.87例患者分成眩晕组和无眩晕组.眩晕组36例(41耳)占47.3%,其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为15~63岁,平均39.8岁,伴恶心、呕吐者32例,眩晕持续时间为0.5~7天,伴颈椎骨质增生12例,脑血流图异常20例.无眩晕组40例(44耳),男22例.女18例;年龄15~70岁,平均41.2岁;伴颈椎骨质增生10例,脑血流异常图21例.

  • 高脂蛋白血症对前庭功能的损害作用

    作者:王运坤;王丽雯

    目的了解高脂蛋白血症的前庭损害作用.方法采用眼震电图技术检查高脂蛋白血症患者前庭功能情况,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高脂蛋白血症患者前庭功能中枢性和外周性异常者分别为61.5%、42.3%,二者均异常者占30.8%.结论高脂蛋白血症对前庭系统中中枢部分和外周部分均有损害作用,缺血可能是其损害作用的主要原因.

  • 绝经后梅尼埃病女性雌激素水平与听-前庭功能关系的研究

    作者:菅慧蓉;于刚;陈刚;林乃芬;王海波

    目的 探讨绝经后梅尼埃病(MD)女性患者雌激素水平变化与高刺激率ABR、听-前庭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9月~2011年10月在山东省立医院眩晕专科诊治的绝经后MD女性患者43例(研究组)的临床资料,30例绝经后健康查体妇女作为对照组,比较并分析两组血清雌二醇(E2)水平,高刺激率听性脑干反应检查(ABR)、纯音测听、冷热试验的结果,对研究组血清E2水平与高刺激率ABR、纯音测听、冷热试验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研究组雌激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2.60,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刺激率ABR研究组中Ⅰ~Ⅴ波潜伏期明显高于对照组(左耳P<0.05、右耳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冷热试验患侧耳单侧功能下降值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纯音测听语音频率(500 Hz、1 KHz、2 KHz、3 KHz)平均听阈研究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左耳P<0.01、右耳P<0.0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中E2水平与高刺激率ABR呈负相关(左r=- 0.229,P<0.05;右r=-0.220,P<0.05),与双温试验UW值呈负相关(r=-0.328,P<0.05),与平均听阈无相关性.结论 雌激素水平下降可致内耳微循环障碍,同时雌激素水平与前庭功能呈正相关关系,雌激素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绝经后女性MD的发生、发展.

  • 眼震图优势偏向参数研究进展

    作者:李亮;林鹏;陈太生

    眩晕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眼震电图是以眼震作为观察指标的一种客观的前庭功能检测方法.优势偏向是冷热试验和旋转试验结果的评价参数,其临床意义尚不明确,可见于前庭中枢或外周性病变,定位意义亦不肯定.故本文对近年来优势偏向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前庭功能的状态表现

    作者:尹雪玲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前庭功能表现及临床意义,观察其状态是否与正常对照组存在不同之处。方法对42例 OSAHS 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视频眼震图(VNG)检查,分别进行自发性眼震、视动性中枢、前庭双温、位置性眼震试验,然后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OSAHS 患者的自发性眼震和视动性中枢的试验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 OSAHS 患者的前庭双温和位置性眼震的试验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并且42例 OSAHS 患者中,其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病程与前庭功能异常,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OSAHS 可以引起患者中枢性前庭功能异常,通过视频眼震图(VNG)检查能够及时发现这些改变,有助于进一步理解 OSAHS 对全身各个系统的影响。

  • 前庭功能差会影响孩子学习能力

    作者:罗红

    一位焦急的家长带着孩子来咨询,说孩子总是“坐不住”,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成绩也比较差.医生要求家长谈谈孩子其他方面的情况.家长说:我儿子很害怕运动,他讨厌上下楼梯或者在不平整的路面上行走,也不喜欢旋转、摇动、滑行甚至去运动场,不喜欢跑跑跳跳……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医生让孩子坐在地上,结果这个孩子身体无法挺直,需要靠个东西才能做到.综合这些情况,医生认为孩子可能存在前庭系统的问题.

  • 不吃药,也能防晕车

    作者:罗勤

    假日来临,铁路、公路客运又将迎来高峰.不少乘车者常常会出现晕车、晕船和晕飞机的现象.此外,利用假期去游乐场玩各种惊险游戏的年轻人也比较多,虽然娱乐时很刺激,但从游乐机器上下来时往往会头晕目眩、呕吐不止,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晕动病.晕动病又称运动病,多发生在乘坐车、船、飞机,或玩游乐设施时,与调节人体位置平衡的器官——前庭器官过分敏感有关.不习惯的气味、体质虚弱、疲劳、睡眠不足、闷热、饱食等,是晕动病的诱发或加重因素.主要表现为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出现眩晕、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流涎、嗜睡等症状.小儿也会患晕动病,可能与其神经系统、前庭功能不完善、缺少体育活动有关.

  • 儿童防晕车有窍门

    作者:任榕娜

    晕动病又称运动病,指乘坐车、船、飞机等交通工具时,出现眩晕、冷汗、恶心、呕吐等症状,属于常见病与多发病。小儿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健全,前庭功能发育也不良,容易导致晕动病。

  • 都可喜治疗发作性眩晕66例疗效观察

    作者:朱新有;杨彩琴

    发作性眩晕是以眩晕、平衡障碍、眼震,严重时伴恶心、呕吐,可伴或不伴有耳鸣,听力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1];是神经内科和五官科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其主要病因为耳蜗前庭功能紊乱所致[2].比较传统的治疗方法有应用前庭功能抑制剂、血管扩张药及对症支持治疗等[3];但疗效并不肯定.我院门诊自2001-03~2003-03期间用都可喜口服治疗发作性眩晕66例,并随机选择同期常规治疗者33例,进行对照分析,现将其结果报告如下.

  • 对急性低频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前庭功能的研究

    作者:王静妙;魏俊宽;蒋新霞

    目的:对急性低频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ALHL)患者进行前庭功能检查,了解该类患者的前庭功能是否异常.方法:对52例ALHL 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进行前庭功能检查,包括眼震电图检查和静态姿势描记图检查,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52例ALHL患者重心晃动的路径总长明显延长,晃动速度明显增快,与对照组治疗前闭眼状态下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9例(17.3%)眼震电图检查异常,治疗后2例(3.8%)仍异常;治疗后静态姿势描记图检查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LHL患者虽无眩晕主诉,但部分患者前庭功能已经受损,在临床工作中应对该类患者行前庭功能检查,以进一步了解其整个内耳功能状态,并应进行长期随访.

  • 视频眼震电图检查在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郭英;周慧芳

    目的:探究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VBTIV)患者视频眼震电图的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对38例以眩晕为主诉的VBTIV患者行系列化眼震电图检查,并以20例正常健康人为对照,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VBTIV组有自发性眼震1例.视眼动系统检查28例(73.7%)出现1项或多项异常,表现为扫视试验26例异常(68.4%);视跟踪试验Ⅲ型改变13例、Ⅳ型改变3例,共16例异常(42.1%);视动眼震减弱或节律、振幅不规则,双侧不对称17例(44.7%),未出现凝视眼震.引出异常位置性眼震29例(76.3%),位置性眼震强度(4.08±3.18)°/s,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15例变位试验出现眼震.温度试验一侧或双侧反应低下19例(50.0%),出现优势偏向者6例(15.9%),5例出现固视抑制失败.患者慢相速度之和的人数分布与健康对照组有所不同.结论:VBTIV功能改变既累及前庭中枢,又累及前庭外周,视频眼震电图检查异常率达92%(35/38),对VBTIV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152 条记录 5/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