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同负荷剂量他汀类药物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直接介入治疗术后心肌细胞的影响

    作者:葛广豪;龚勇;马江伟;杨栓锁;刘化进;熊三军;侯月梅;乔增勇;方唯一

    目的 比较不同负荷剂量他汀类药物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直接PCI术后心肌的影响.方法 老年STEMI行直接PCI患者120例,随机分4组,每组30例,阿托伐负荷组(80 ng),阿托伐常规组(20 ng),瑞舒伐负荷组(20 mg),瑞舒伐常规组(5 mg),分别检测PCI术前和术后2h炎性、氧化活性和纤溶活性指标.比较术后ST段回落指数(STR)、校正TIMI帧计数(CTFC)、30 d心脏彩色超声和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结果 阿托伐负荷组与阿托伐常规组、瑞舒伐负荷组与瑞舒伐常规组术后2h炎性、氧化活性和纤溶活性指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阿托伐负荷组与阿托伐常规组、瑞舒伐负荷组与瑞舒伐常规组CTFC[(15.2±4.6)帧vs (21.7±5.2)帧,(15.6±4.2)帧vs (22.9±5.9)帧]和STR≥50%(93.3% vs 46.7%,86.7%vs43.3%)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2个负荷组30 d LVEF和MACE均好于2个常规组(P<0.05),2个负荷组上述各项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老年STEMI行直接PCI术前用负荷剂量他汀类药物,可降低氧化应激,减少心肌细胞坏死,改善短期预后,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无显著差异.

  • 磁共振血管成像的大脑后动脉偏侧优势对脑梗死预后研究

    作者:付胜奇;张淑玲;张洪涛;张道培;嵇朋;任雅芳;禹萌

    目的 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的大脑后动脉(PCA)偏侧优势对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的预后价值.方法 53例大脑中动脉分布区梗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均在入院时常规进行初期(初4.5 h) MRI检查和定期头颅CT(脑卒中发病后14和21 d)检查.将有PCA偏侧优势23例作为优势组,30例无偏侧优势作为无优势组.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数据.结果 脑卒中发病后7d,与无优势组比较,优势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较低[2.8分vs 13.5分,P=0.005],脑梗死面积较小[8.5分vs 6.0分,P=0.007],再灌注成功率高(82.6% vs 60.0%,P=0.001).存在PCA偏侧优势的患者出现预后良好的校正风险比为8.11(95%CI:1.80~50.2,P=0.005).结论 可以将rt-PA静脉溶栓治疗前MRA中存在PCA偏侧优势用作预测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出现良好功能预后的指标.

  • 五种风险量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症状性脑出血及不良转归预测的比较

    作者:蔡乾昆;林若庭;林化松;王凌星;叶励超;陈春暖;黄红红;蔡若蔚

    目的 比较5种风险量表对急性脑梗死(AIS)患者静脉溶栓后症状性脑出血(sICH)与不良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发病4.5h内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的AIS患者202例,用多中心脑卒中调查评分;年龄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的脑卒中预测评分;基线血糖、头颅CT早期脑梗死征、高密度血管征、年龄和NIHSS组合评分;血管事件健康风险汇总评分(THRIVE);入院血糖、种族、年龄、性别、入院收缩压、脑卒中严重程度组合评分等分别预测静脉溶栓后sICH与不良转归.用ROC曲线下面积(AUC)衡量量表预测能力.根据大Youden指数的佳量表截点值,将患者分为低危组(THRIVE≤3分)99例和高危组(THRIVE≥4分)103例,探讨分组与90 d不良预后的关系.结果 5种风险量表预测sICH的AUC<0.8;THRIVE预测静脉溶栓后90 d内死亡和不良预后的AUC高(AUC=0.833,95% CI:0.768~0.893;AUC=0.813,95%CI:0.754~0.872).THRIVE评分高危组较低危组90 d不良预后更高(OR=11.498,95%CI:5.470~24.167,P<0.01).结论 5种风险量表对AIS静脉溶栓后sICH预测能力一般,THRIVE评分对90 d不良转归预测能力较好.

  • 入院时血尿素水平与溶栓治疗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短期临床预后的关系

    作者:王双;宁梓桢;赵凯涛;吕彦;李莎莎;陈会生

    目的 探讨入院时血尿素水平与溶栓治疗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短期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收集在我院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92例.在溶栓治疗后(90±3)d应用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进行神经功能预后评定,mRS评分0~2分为临床预后良好,mRS评分3~6分为临床预后不良.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血尿素水平与临床预后不良的关系.结果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房颤动、血尿素、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与不良临床预后相关;小动脉闭塞性脑卒中和原因不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不良预后的风险相对较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尿素(OR=1.309,95%CI:1.080~1.587,P=0.006)、NIHSS评分(OR=1.321,95%CI:1.205~1.447,P=0.000)、心房颤动(OR=3.782,95%CI:1.384~10.335,P=0.010)是不良临床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入院时血尿素水平是溶栓治疗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0 d不良临床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大脑中动脉狭窄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侧支循环代偿的多因素分析

    作者:孟媛媛;刘迎春;张立功;吴德云

    目的 探讨大脑中动脉狭窄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软脑膜侧支循环代偿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大脑中动脉狭窄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78例,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根据溶栓后区域软脑膜评分(rLMC)分为代偿较差组65例(rLMC 0~10分),代偿较好组113例(rLMC 11~20分).采集患者临床基线数据,头颈CT血管造影评估软脑膜侧支循环.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 代偿较好组高血压、溶栓后24 h NIHSS及10 d NIHSS评分、90 dmRS评分、颅内出血及死亡比例明显低于代偿较差组,TG、预后良好比例明显高于代偿较差组(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OR=2.831,95% CI:1.100~7.287,P=0.031)、TG(OR=2.136,95%CI:1.026~4.448,P=0.034)及陈旧性脑梗死(OR=2.922,95%CI:1.096~7.789,P=0.032)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卒中后侧支循环代偿相关.结论 高血压不利于大脑中动脉狭窄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后侧支循环的建立,而TG有助于软脑膜侧支的增长.陈旧性脑梗死是软脑膜侧支循环代偿不良的独立预测因子.

  • 脑梗死溶栓治疗延长时间窗的探索与挑战

    作者:石进;丁笑笑

    脑梗死后早期其周边区可能形成一个"缺血半暗带",其中的脑细胞处于非功能状态,一般认为"半暗带"在一定时间内可恢复有效灌注,可全部或部分恢复功能,这个时间就是脑梗死可治疗的时间窗.关于时间窗,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如:这个时间窗有多长?不同药物溶栓治疗时间窗会一致吗?静脉与动脉溶栓治疗的时间窗一样吗?时间窗是否存在个体差异?怎么评价等等.20年来,人们通过临床试验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做了许多的努力,以期使更多的患者获益.

  • 女性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合并出血的临床分析

    作者:李曦;李艳芳

    目的 探讨接受PCI的女性患者术后住院期间合并出血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PCI的1020例冠心病患者(男性760例和女性260例)的临床特点及用药情况,进行出血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 男性发生出血6例,出血发生率0.79%,女性发生出血8例,出血发生率3.0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性患者中3支(包括左主干)病变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3支(无左主干)病变(P<0.05).与男性比较,女性患者3支病变、应用低分子肝素和替罗非班更易发生出血(P<0.05,P<0.01).女性患者应用替罗非班(OR=7.99,95% CI:1.07~59.66,P=0.043)和术前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OR=87.99,95% CI:3.95~1958.01,P=0.005)是发生出血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 PCI术后女性患者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应用替罗非班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是女性患者PCI术后发生出血的预测因素.

  •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对伴心房颤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

    作者:景坚;徐亮;李军

    目的 观察伴心房颤动(房颤)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的疗效.方法 收集发病时间<4.5h的65例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将41例无房颤患者作为非房颤组和24例伴房颤患者作为房颤组;观察溶栓后2组脑出血的发生率、病死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应用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估综合生活能力.结果 2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2组各时间点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30 d的mR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房颤组脑出血发生率和病死率虽高于非房颤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2.50% vs 2.44%,16.67% vs 2.44%,P>0.05).结论 对于由房颤引起的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有效.

  • 肺血栓栓塞症溶栓患者临床表现和疗效分析

    作者:柳志红;赵智慧;熊长明;倪新海;赵彦芬;陈白屏;程显声;李建蓉;戴汝平

    目的 分析96例肺血栓栓塞症(PTE)溶栓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该溶栓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分析96例接受溶栓的PTE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资料.Ⅰ组(62例)病程在2周内;Ⅱ组(26例)病程超过1个月,症状加重2周;Ⅲ组(8例)病程超过2周(长呼吸困难史5个月),但影像学判断血栓较新鲜.采用尿激酶(75万~150万U)或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50~100 mg)溶栓.综合判断溶栓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74%PTE患者伴有下肢静脉疾患,96%有呼吸困难症状.溶栓后,呼吸频率、心率显著改善(P<0.001).溶栓总有效率Ⅰ组97%;Ⅱ组73%(与Ⅰ组比较,P=0.001);Ⅲ组100%.结论 下肢静脉病是PTE主要诱因,对于不能解释的劳力性呼吸困难、晕厥应高度怀疑PTE.

  • 尤瑞克林在组织型纤维蛋白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

    作者:陈捷;闫欣;孙玉衡

    目的 初步评价尤瑞克林在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 ,入选患者按1:1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22例,仅给予rt-PA(0.9 mg/kg);试验组22例,rt-PA(0.9 mg/kg)溶栓后静脉滴注尤瑞克林(0.15 PNAU/d,连续7 d).主要安全性评价指标是溶栓24 h内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次要评价指标为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I). 结果 溶栓24 h内,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脑出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6%对9.1%,X2=0.00,P>0.05),再梗死率有降低趋势(18.2%对31.8%,X2=1.091,P>0.05).溶栓治疗后1 d、21 d和90 d,试验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119、2.913、2.187,均P<0.05),试验组90 d 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2.39,P<0.05). 结论 在不增加出血风险的情况下,尤瑞克林提高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 老年糖尿病患者脂肪餐后血管内皮活性因子的变化

    作者:李明龙;杨萍;梁波;焦玉莲;李秋;陈海燕;李茵茵

    目的 观察老年糖尿病患者脂肪餐后血管内皮活性因子的动态变化及其与血脂的关系. 方法 选择老年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36例和健康老年人(对照组)20例进行6 h脂肪餐负荷试验.糖尿病组根据空腹和脂肪餐后4 h三酰甘油(TG)水平分为空腹TG增高组、餐后TG增高组和餐后TG正常组3个亚组.各组均测定脂肪餐前后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的浓度,并分析与TG的相关性. 结果 (1)NO、ET-1及NO/ET-1的变化:对照组脂肪餐后2 h NO浓度显著升高、ET-1水平显著降低,6 h均恢复至餐前水平;而糖尿病各亚组脂肪餐后NO逐渐降低、ET-1逐渐升高,餐后6 h变化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各亚组脂肪餐后各点NO/ET-1均显著降低(P<0.01),而餐后TG增高组和空腹TG增高组与餐后TG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t-PA、PAl-1及PAl-1/t-PA的变化:各组脂肪餐后4 h PAl-1水平轻度升高、t-PA水平轻度降低;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PAI-1/t-PA显著升高,糖尿病各亚组比较,餐后TG增高组和空腹TG增高组显著高于餐后TG正常组(P<0.05或P<0.01).(3)与TG的相关性分析:直线相关分析显示,糖尿病组TG与NO、t-PA显著负相关(r=-0.360,P<0.05;r=-0.649,P<0.01),与ET-1、PAI-1显著正相关(r=0.421,P<0.01;r=0.520,P<0.01). 结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存在血管内皮活性因子平衡失调,血脂异常可加重这一改变和血管内皮功能的损伤.

  •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糖尿病患者疗效观察

    作者:蔡若蔚;黄银辉;陈雅芳;林友榆;卓识途;李明媚;许盈盈;杨美丽;李隽静

    目的 探讨糖尿病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疗效的影响. 方法 从2009年2月到2013年2月连续收集发病4.5h内给予rt-PA溶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价神经功能恢复状况,并根据Rankin量表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0~1分,88例)及预后不良组(mRS评分2~6分,74例). 结果 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相比,有糖尿病者较少(9.09%比28.38%,P=0.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不是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OR=0.925,95% CI:0.075~11.362,P=0.951),而是影响溶栓预后的因素(OR=7.132,95% CI:I.257~40.466,P=0.027).结论 合并糖尿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预后较差.

  • 瑞替普酶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嘉宁;张海柱;罗进光

    目的 探讨瑞替普酶(rPA)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本院收治的STEMI患者80例,根据收治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rPA静脉注射,观察组给予rPA静脉注射+还原型GSH静脉滴注.对两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心肌酶谱检测、心室结构与心功能以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等进行比较. 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血管再通率为90.0%,与对照组(82.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后,观察组血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cTn)I和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44、6.008、29.63,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均小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543、5.605、4.652,P<0.05);观察组心源性休克、再梗死、心绞痛和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28、7.825、6.000、4.669,P<0.05). 结论 rPA联合还原型GSH治疗STEMI具有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小卒中的卒中风险评估

    作者:鞠奕;赵性泉;王拥军

    2009年6月,美国心脏协会( AHA)/美国卒中协会(ASA)在Stroke上发布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新定义,即脑、脊髓或视网膜局灶性缺血所致的、未伴发急性脑梗死的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1].既往对小卒中的研究中使用了多种标准对小卒中进行定义,目前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3分是临床研究中常用的小卒中定义标准[2].由于TIA和小卒中患者是处于严重大血管事件的高危人群,尤其那些病情很轻而不需要或不愿意接受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治疗的小卒中患者应该受到更多的关注.采用传统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如头部CT及MRI T1、T2加权像)无法对极早期(症状在24 h内缓解)的TIA和小卒中进行区分,既往研究也未发现TIA和小卒中患者的卒中复发有差异.因此,人们倾向于将TIA和小卒中看做同一个疾病谱.我们主要针对TIA和小卒中近期和远期卒中复发的风险评估(包括卒中风险评估模型和工具)和相应的神经影像学检查研究现状进行阐述.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替奈普酶溶栓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作者:梁峰;王立中;胡大一;史旭波;魏嘉平;赵红;王雷;贾三庆;王宏宇;刘如辉;陈韵岱;卢燕玲

    目的 本研究观察替奈普酶(TNK-tPA)对中国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2年10月至2004年3月,在北京市的宣武医院、同仁医院、人民医院、友谊医院和安贞医院,入组急性STEMI发病6h患者,随机给予TNK-tPA或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给药后90 min行冠状动脉造影.主要疗效指标为溶栓治疗90min时,梗死相关动脉TIMI 3级血流的患者百分数.其他指标包括90 min梗死相关动脉TIMI 2/3级血流率、30 d的病死率、中重度出血及脑出血发生率.共110例STEMI患者进行统计分析,其中TNK-tPA组58例,rt-PA组52例.结果 两组患者溶栓后90 min冠状动脉造影TIMI 3级血流率分别为68.4%(39/57)和66.7%(34/51,P=1.00);TIMI 2/3级血流分别为89.5%(51/57)和80.4%(41/51,P=0.278);30 d的病死率分别为13.8%(8/58)和9.6%(5/52,P=0.565);中重度出血及脑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8.6%(5/58)和5.8%(3/52,P=0.72)及3.5%(2/58)和1.9%(1/52,P=1.00).结论 TNK-tPA溶栓治疗90 min TIMI 3级血流率、TIMI 2/3级血流率、30 d病死率、中重度出血发生率与rt-PA相似;TNK-tPA30 d病死率及脑出血发生率虽与rt-PA无统计学差异,但似乎较高,有关TNK-tPA在中国的临床使用,需进一步研究.

  • 流体切应力调节内皮祖细胞分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的研究

    作者:杨震;陶军;涂昌;徐明国;王妍;王洁梅;潘仕荣

    目的研究不同流体切应力对内皮祖细胞分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的影响,探讨切应力调节内皮功能的作用.方法分离健康成人外周血的单个核细胞并诱导分化成内皮祖细胞,通过ac-LDL及lectin荧光抗体标记鉴定.种植一定数量内皮祖细胞到小径人工血管表面后,分为静态组、低切应力组(5 dyn/cm2)、中切应力组(15 dyn/cm2)和高切应力组(25 dyn/cm2)4种不同处理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不同时间点(0、5、10、15、20、25 h)培养液中t-PA的水平.结果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化成为内皮祖细胞,倒置荧光显微镜下呈典型的"纺锤样"梭形细胞,ac-LDL及lectin双抗体荧光标记阳性.流体切应力增加内皮祖细胞t-PA的产生,t-PA的合成与切应力的水平和时间有关.结论切应力调节内皮祖细胞t-PA的分泌,提示流体切应力不仅是维持正常血管内皮功能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的重要环节之一.

  • 外周动脉张力测定健康慢性吸烟者吸烟后血管功能急性改变

    作者:薛超;孙艺红;丁荣晶;傅媛媛;胡大一

    目的 采用外周动脉张力(PAT)指数评价急性吸烟对健康慢性吸烟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同时比较动脉僵硬度的变化,并探讨吸烟对炎症及纤溶系统的急性影响.方法 采用内皮功能监测仪EndoPAT2000,测定连续入选的50名健康慢性吸烟者急性吸烟前后PAT指数、增强指数(AT),用酶联免疫方法测定急性吸烟前后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水平.结果 50名健康慢性吸炯者平均年龄为(35.3±9.7)岁,与吸烟前比较,急性吸烟后PAT指数明显降低(1.87±0.40比1.73 ±0.28,P=0.004),而AI明显升高(2.94%±21.77%比7.11%4±20.65%,P=0.01).急性吸烟后,血浆sICAM水平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6.5±76.1)p.g/L比(315.7±90.9)μg/L,P=0.402];而血浆tPA水平则明显下降[7.87(5.41~10.08)μg/L比5.77(3.77~9.68)μg/L,P<0.01].结论 急性吸烟可明显损害健康慢性吸烟者血管内皮功能及动脉弹性,并可引起纤溶系统急性改变.

  • 亚低温对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tPA和PAI-1表达的影响

    作者:刘丽;赵瑞波;申翠霞;黄杰

    目的:观察病变侧亚低温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tPA和PAI-1表达的影响,在缺血再灌注不同时程和不同部位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改良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 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常温缺血再灌注组和亚低温缺血再灌注组, 于缺血2小时分别再灌注4小时、24小时、72小时、7天、14天后处死,其中亚低温组于缺血后30分钟实施病灶侧脑亚低温并持续4小时.处死前进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HE 染色观察病理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PA和PAI-1的表达,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亚低温组大鼠神经元损伤明显减轻,神经功能缺陷评分明显低于常温组( P < 0.05),脑组织tPA表达水平较常温组显著减少( P < 0.05) ,PAI-1表达显著增高( P < 0.05) .结论:亚低温能显著抑制tPA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表达,增加PAI-1表达,从而有利于抵御脑缺血再灌注造成的脑损伤.

  • 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早期手术治疗及相关实验研究

    作者:殷敏毅;黄新天;蒋米尔

    目的 动物实验分析髂股静脉血栓形成(IFVT)后纤溶激活和管壁重塑发生时间,确定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irx,rs)的发生时间;对比分析早期和中晚期手术治疗IFPTS的疗效,探寻佳手术时机.方法 建立大鼠IFVT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管壁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表达.采用弹力、胶原纤维染色方法检测内弹力膜阳性率,血管周径和管壁僵硬指数.将1990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51例接受大隐静脉交叉转流术的IFPTS患者分为早期治疗组(IFVT后1~2个月,n=21),中晚期治疗组(IFVT后>2个月,n=30).用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症状评分标准(VCSS)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大鼠静脉管壁tPA和uPA在IFVT后2周和4周表达明显增加(P<0.05).管壁内弹力膜阳性率在4、8和12周明显下降(P<0.01),血管周径在12周明显增大(P<0.05),管壁僵硬指数在4、8和12周明显上升(P<0.01).早期治疗组症状改善明显,术后和术前VCS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4±0.9比5.2±1.1,P<0.05),中晚期治疗组症状变化无统计学意义(6.8±1.7比7.6±3.0,P>0.05).结论 IFFTS发生时间在血栓形成后1个月左右.IFVT后1~2个月是大隐静脉交叉转流术治疗IFFIS的佳手术时机.

  • 联合转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基因抑制兔血管损伤后内膜增生的研究

    作者:吴忠均;杨素芬;郑树森;时德;李德卫;骆旭东

    目的观察血管局部联合转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VEGF165)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基因对损伤动脉内膜增生的影响并探讨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方法建立兔动脉损伤模型;用微注射装置将基因转染液注入损伤血管壁,按实验终点(术后2 d、1周、2周、4周和8周)分为5个亚组(每个亚组8只兔);术后各实验终点取损伤段血管用于病理学检测、电镜观察、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术后各时间点基因转染组血管壁的VEGF165基因的mRNA表达量和tPA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术后各时间点基因转染组血管内膜面积和狭窄率均显著减小(P<0.01),术后8 周时基因转染组管腔狭窄率比对照组降低了59.0%.结论局部联合转染VEGF165和tPA基因可抑制血管新生内膜增生及血管再狭窄.

582 条记录 5/30 页 « 12345678...293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