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骨密度影像学测量与椎体骨折率评估结合提高骨质疏松的诊断率

    作者:蔡思清;颜丽笙;李毅中;庄华烽;蔡冬鹭

    背景:临床上用于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通用指标:脆性骨折或骨密度 T ≤-2.5标准差,只要满足一个条件即可作出骨质疏松的诊断。在做骨密度检查时同时进行椎体骨折评估,可以避免单一因素的评判造成骨质疏松症的漏诊,有利于提高骨质疏松的诊断率。
      目的:评估骨密度结合椎体骨折对骨质疏松症临床诊断率的影响。
      方法:对217例年龄≥50岁的绝经后女性患者行髋部骨密度检测,同时进行椎体骨折评估,比较单纯依靠骨密度检查与骨密度结合椎体骨折评估对骨质疏松的诊断率的影响,同时探讨骨密度对椎体骨折率的影响。
      结果与结论:92例骨密度T ≤-2.5,达到骨质疏松诊断阈值,占42.4%;102例骨密度-1> T >-2.5,为低骨量,占47.0%;23例骨密度在正常范围,骨密度T>-1,占10.6%。158例无椎体骨折;59例(27.2%)椎体骨折,101个骨折椎。骨密度T>-2.5的患者椎体骨折率为21.6%,骨密度T ≤-2.5的患者椎体骨折率34.8%,两组骨折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骨密度结合椎体骨折评估的骨质疏松诊断率为54.8%,比单纯依靠骨密度检查,骨质疏松诊断率提高12.4%(P=0.01)。说明绝经后女性做骨密度检测的同时进行椎体骨折评估可以提高骨质疏松的诊断率。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骨质疏松症的护理

    作者:马璐璐;丁晓凯;郑茜茜

    骨质疏松症是肾性骨病的常见类型.随着医疗保险的不断普及与完善,以及血液净化技术的发展,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寿命显著延长.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呈现增高趋势,脆性骨折的致残率、病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1].目前针对血液透析患者骨质疏松症的护理报道很少,2008年5~12月,我科对3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骨密度进行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总结,以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骨质疏松症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 原发性骨质疏松的药物选择原则——临床应关注的一些问题

    作者:章振林;胡伟伟

    近年来可供临床选择的抗骨质疏松药物越来越多,合适的药物治疗可以显著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风险.因此,按照临床原则选择这些药物显得尤为重要,该专题主要就药物治疗中需要关注的一些临床问题做一简述.

  • 伴骨质疏松症的腰痛

    作者:中村利孝

    骨质疏松症是骨量减少致使骨构造异常、强度降低、骨折危险性加大的状态.通常即使骨量减少、骨构造异常,也无任何症状,多是在首次发生骨折后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才发现.但是,骨质疏松症性骨折的临床症状与正常骨骼受到强烈外力后所产生的普通骨折不同.其区别在于遇强烈外力形成的骨折称为外伤性骨折,骨质疏松症形成的骨折为脆性骨折.

  • 早期使用雌激素防治女性原发性骨质疏松

    作者:冯翠屏

    目的:在女性有雌激素减少症状初期,补充小剂量雌激素,预防雌激素受体活性降低或数量减少,影响骨矿物质在骨组织的沉积以预防原发性骨质疏松发生.方法:对该院68例40岁以上有雌激素减少症状、查雌激素正常低限或减少、愿意接受雌激素治疗的女性,极早期、个体化、小剂量、周期性补充雌、孕激素.结果:雌、孕激素序贯治疗后,参与治疗者症状改善;女性激素水平较治疗前提高;脆性骨折发生率下降.结论:在有雌激素减少症状初期补允雌激素可防治中年女性原发性骨质疏松;正规使用雌激素不增加致癌风险.

  • 绝经后女性脆性骨折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作者:单亚楠;董丽

    目的 探讨绝经后女性脆性骨折的影响因素,为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1年5月-2014年5月期间在该院连续接受随访的550例绝经后女性为研究对象,分析脆性骨折发生情况,调查既往饮酒史、吸烟史、脆性骨折史、生活饮食习惯、每日运动情况、初潮年龄、绝经年龄、怀孕次数、分娩次数以及母乳喂养时间等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①550例绝经后女性中,发生脆性骨折94例,脆性骨折发生率17.09%;②单因素分析:骨折组患者既往饮酒史、吸烟史、脆性骨折史、生活饮食习惯不良等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每日坚持运动明显低于对照组(x2=9.472~ 68.694,P<0.05);骨折组患者初潮年龄、怀孕次数、分娩次数、母乳喂养时间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绝经年龄明显小于对照组(t=5.029 ~6.283,P<0.05);③Logistic回归分析:既往饮酒史、吸烟史、脆性骨折史、生活饮食习惯不良、初潮年龄大、绝经年龄小、怀孕和分娩次数多、母乳喂养时间长是脆性骨折的危险因素;每日运动是脆性骨折的保护因素(β=-1.104~1.429,OR=0.217 ~5.584,95%CI=0.134~6.294,Waldx2=10.496 ~23.285,P<0.05).结论 吸烟、饮酒、生活习惯、运动情况以及妇科情况是绝经后女性脆性骨折的影响因素,应采取健康教育和营养、运动干预等预防措施化解发生脆性骨折高危因素.

  • 椎间盘间隙减小与老年女性腰椎脆性骨折的相关性

    作者:李丹;王刚;李佳睿;张秀梅;姜丽娟

    目的 探讨绝经妇女腰椎脆性骨折时椎间盘间隙改变情况及椎间盘间隙减小与腰椎脆性骨折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经64排螺旋CT诊断为椎体脆性骨折老年女性患者285例,随机对照选取同年龄组非骨折患者396例,通过多平面重建技术对腰椎形态进行详细评价,对腰间盘间隙定性评估分为4度,并分别定量测量椎间盘前缘和后缘的距离.结果 骨折与非骨折组,腰1、2、5椎体前缘骨质增生等级≥2发生率分别为36.8%、57.9%、40.3%及12.1%、42.4%、31.8%.腰1~骶1椎间盘后缘高度在骨折组为(0.29±0.12) cm,(0.37±0.14) cm,(0.42±0.15) cm,(0.49±0.21)cm,(0.45±0.19) cm;非骨折组为(0.41±0.11) cm,(0.46±0.1) cm,(0.48±0.11) cm,(0.54±0.15) cm,(0.51±0.17) cm.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001).随着椎间盘间隙狭窄的加重,骨折风险逐步上升.在腰1~骶1间盘间隙测量中与椎间盘间隙0级相比,狭窄程度1~3级,腰1~腰5腰椎骨折风险率OR值分别从1.18上升到39.11,1.56上升到12.8,1.94上升到12.68,1.39上升到7.95.结论 椎间盘间隙减小和腰椎脆性骨折的发生率呈正相关,可作为预测腰椎脆性骨折的风险因素之一.

  • 肌肉减少症对绝经后女性脆性骨折的影响

    作者:许和贵;李玉雄;张开伟;沈冯君

    目的 探讨肌肉减少症(SAR)对绝经后女性脆性骨折(FF)的影响.方法 以105例符合条件的FF患者为病例组,105例年龄、绝经年限均与病例组匹配的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为对照组.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抽空腹静脉血测量血钙、血磷、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和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CTX).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全身体成分和腰椎骨密度(BMD).结果 病例组SAR患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FF家族史、BMD和SAR为影响骨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SAR是发生FF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FF高危患者识别和防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骨关节炎与骨质疏松症关系的再认识

    作者:赵东宝;高颖;贺玲玲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极其常见的慢性关节疾病.该病以软骨改变为主要特征,进而造成软骨下骨坏死、囊性变、骨密度增加和伴发骨赘形成的一种非特异性炎症,其发生主要与衰老、肥胖、炎症、创伤、关节过度使用、代谢障碍及遗传等因素有关[1].我国学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OA在中老年人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北京地区老年女性有症状的OA患病率甚至达到15.4%[2].OA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及影像学上的改变,且诊断标准根据发病部位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 高脂血症和骨质疏松关系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进展

    作者:吴萌萌;金贤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质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OP好发于65岁以上老年人群,是世界各国重大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据统计,全球共有2亿多骨质疏松患者,绝经期后妇女骨质疏松症发生率高达30%,其中超过40%的患者会发生脆性骨折,随着预期寿命延长和人口结构改变,OP的早期预防和诊断已成为全世界的共识[1].

  • 骨质疏松症的新基因学研究进展

    作者:张旻佳;刘建民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密度(BMD)降低、骨微结构破坏和脆性骨折发生风险增加为主要特征的慢性复杂性疾病.现阶段,BMD值仍是临床预测骨质疏松症的"金标准".既往有关双生子和家系研究已充分证实该疾病具有遗传易感性.之后大量的研究也证实了骨质疏松症系多基因参与的遗传性疾病[1,2],且受到药物、环境等多因素的影响.

  • 以GWAS大数据为基础的孟德尔随机化方法探索脆性骨折的临床风险因素

    作者:徐锦健;夏江威;郑厚峰

    本文主要介绍了近期?英国医学杂志?(the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BMJ)刊登论文"脆性骨折的遗传风险和临床风险因子评估"的研究设计,分析了论文的主要结果,强调对阴性结果需谨慎解读,讨论了大样本量设计的优缺点.后对比了孟德尔随机化设计和随机对照设计.笔者认为,基于大样本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数据的孟德尔随机化研究势必会在未来几年越来越多地开展.

  • 骨转换严重抑制和非典型性骨脆性增高

    作者:袁凌青;廖二元

    骨质疏松是数百万美国民众面临的一个主要健康问题.骨质疏松的治疗目的是保持骨骼健康、防止脆性骨折发生.骨折风险部分取决于骨强度,而骨强度则取决于骨组织的质和量、排列和形态以及再生能力等作用的总和.临床上可通过双能X线骨密度仪、骨转换生化指标、四环素双重标记骨活检等方法来测定骨骼的这些属性.

  • 老年患者脆性骨折1072例分析

    作者:陈瑾瑜;游利;潘凌;陈琳;王育璠;彭永德

    目的 探讨老年人群脆性骨折的临床特点及与骨密度(BMD)、骨代谢标记物的关系,为老年人脆性骨折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骨质疏松门诊初诊的老年脆性骨折患者(年龄≥65岁),记录骨折部位、次数,同时测定患者体质量指数(BMI)、BMD、尿钙/尿肌酐比(uCa/Cr)、血钙、血磷、骨碱性磷酸酶(BAP)、骨钙素(OC)、I型胶原羧端末肽(β-CTX)和25-羟维生素D[25-(OH) D]等指标.按骨折部位分为椎体骨折组、髋部骨折组及其他部位骨折组,按骨折次数分为单次骨折组和多次骨折组.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有1072例患者发生1241例次脆性骨折,椎体骨折439例次,髋部骨折112例次,其他部位骨折690例次,其中162例患者有多次多部位骨折.所有患者骨量减少检出率达95.0%,其中骨质疏松检出率为55.1%.不同部位骨折各组患者的年龄、BMI、BM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而uCa/Cr、血钙、血磷、OC、β-CTX和25-(OH)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次骨折组和多次骨折组比较,两组年龄和BM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BMI、血钙、血磷、BAP、OC、β-CTX、25-(OH)D和uCa/Cr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人群的脆性骨折与年龄和BMD密切相关,改善BMD有助于减少再次脆性骨折的发生,对高龄患者尤其重要.

  • 老年骨质疏松发生再次骨折的危险因素评估及护理干预

    作者:孙霞

    目的 探讨影响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再次发生脆性骨折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1年8月-2012年10月本院收治的119例老年骨质疏松初次脆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治疗结束后,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24个月的随访,根据随访期内是否再次发生脆性骨折将上述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53例,随访期内均再次发生脆性骨折,对照组患者66例,随访期内未发生脆性骨折.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2组患者性别、体质指数(BMI)、合并冠心病、合并血脂代谢紊乱、初次骨折后手术治疗史、骨质疏松性骨折家族史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年龄、长期大量吸烟、合并慢性骨关节病、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合并脑血管病、经常使用糖皮质激素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坚持户外活动、坚持饮用牛奶、抗骨质疏松治疗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合并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是影响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再次发生脆性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抗骨质疏松治疗史是其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 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再次发生脆性骨折的影响因素较多,通过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再次脆性骨折发生率.

  • 雌激素受体α基因Pvu Ⅱ多态性与心衰绝经妇女脆性骨折的关系

    作者:吕斌;陈建;周正;徐涛;黄逸凡;凡进;殷国勇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α(estrogen receptor-α,ESR1)基因PvuⅡ多态性(rs2234693,C>T)对合并心衰的老年绝经妇女脆性骨折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2014年>60岁的160例心衰绝经患者,其中80例发生骨折和80例未发生骨折,分别为骨折组和对照组,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对两组患者ESR1基因Pvu Ⅱ多态性(rs2234693,C>T)进行观察.结果:脆性骨折在有吸烟史和既往有脆性骨折史的人群中更为常见,而在规律锻炼的人群中发生较少.83.75%的骨折患者含有PvuⅡT等位基因,而对照组只含62.50%,并且rs2234693T等位基因携带者的骨折风险显著增加(P<0.05).与正常基因型相比,CT+TT基因型患者骨折风险显著增加(P=0.036,调整后的OR=1.323,95%CI=1.263~2.787).进一步分层分析发现在年龄较低人群(≤67岁)和非吸烟者中,CT+TT基因型与骨折风险的关联更为显著.结论:ESR1基因PvuⅡ多态性(rs2234693,C>T)增加了心衰绝经妇女的骨折易感性.

  • 高龄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与血清铁过载的关系

    作者:冯玉爽;徐又佳;马勇;艾红珍;周海斌;徐炜;谢宗刚;董启榕

    目的 探讨高龄女性髋部脆性骨折患者骨质疏松与临床铁过载的关系.方法 检测30例高龄(≥70岁)脆性骨折女性(A组)和30例中青年(25~45岁)暴力骨折女性(B组)血清铁蛋白(FER)和髋部及腰椎骨密度T值.结果 A组FER均值269.97 ng/nl,明显高于B组的59.78ng/ml(P<0.01);A组髋部和腰椎T值分别为一2.35和一2.51,亦明显高于B组的0.08和0.32(P<0.01).结论 高龄女性骨质疏松患者血清铁过载是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一个重要相关因素.

  • 肱骨近端骨质疏松致骨折的治疗

    作者:张立源

    老年人,尤其是>70岁的高龄者,骨质量明显下降,易发生低能量损伤所致的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脆性骨折如需手术治疗时,医师、患者及家属均会对高龄患者的安全性产生顾虑.与其他年龄段患者手术不同的是此时对于手术治疗的安全性评估与术后患肢功能状态的评估同等重要[1].

  • 中西医对比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疗效及经济学研究

    作者:裘霞敏;俞婴敏;李炜鹏;何挺佳;章均;劳纪军;顾惠杨;赵建江;卢志平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primary Osteo-Doroszs,POP)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大众公共健康问题,临床表现主要为骨痛驼背弯腰,脆性骨折发生.如何采用为有效的方法治疗POP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目前世界性老年病发病率排名第6的慢性疾病.我国人口逐年进入老年化,POP严重影响我国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及健康.本研究的目的是进行中西医药治疗疗效及经济学对照比较,探索一种资源丰富、疗效明显、价格合理、毒副作用小、适合本国老年人治疗有效的方法.

  • 矿物质及微量元素在骨质疏松症发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阮建伟;孔劲松;宫小康;郏舜杰;潘伟波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以骨量减少、骨质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解释,骨质疏松症被定义为采用双能X射线吸收仪(DXA)测量时,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平均低于健康成人2.5个标准差或以上的BMD峰值。“明确的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与至少一种脆性骨折相关。全世界大概有超过20亿的人受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其中每年约200万患者因此发生髋部骨折和其它骨质降低性骨折(如椎体压缩和Colles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病率高、治疗难度大、再次骨折概率大和病死率高,其发生与骨强度下降有关,而骨强度由骨密度和骨质量决定[1]。目前已有许多有关矿物质及微量元素在骨质疏松症发病中作用的研究报道,本文就这一领域中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04 条记录 3/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