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肠系膜神经鞘瘤超声表现一例

    作者:曲春萍;林育生;唐晓华

    患者女,30岁,因腹部胀痛不适两个月就诊.查体:左上腹部向外膨隆,可触及一包块约18 cm×14 cm,边界清,表面光滑,轻压痛,活动度差.CT检查提示:腹部囊实性肿块,考虑来自肠系膜.超声所见:左上腹探及范围约15 cm×15 cm×10 cm低回声包块,形态规则,边界清晰,有完整包膜,内回声不均,包块随呼吸运动(图1~3),周边大血管及分支无明显压迫或移位现象.频谱多普勒示包块内有动脉频谱,Vmax 66 cm/s,RI为0.55(图4).超声提示:左上腹实性占位,良性倾向,考虑肠系膜肿瘤可能性大.手术所见:病变位于小肠系膜根部,距屈氏韧带约15 cm左右,与部分小肠粘连紧密,瘤体大小约20 cm×15 cm×10 cm,拟行瘤体切除加空肠端侧吻合术,部分小肠切除术,钝性剥除瘤体.

  • 阴囊纵隔神经鞘瘤超声表现一例

    作者:林哲;林东岩;张敏

    患者男,72岁.因发现阴囊肿物1周来院就诊.查体:阴囊肿大,阴囊纵隔处可触及一肿物,大小约60 mm×50 mm,边界清,表面光滑,质软,无压痛,可左右活动.双侧睾丸、附睾及精索未见异常.超声所见:阴囊纵隔处可探及一实性肿物,大小约80 mm×60 mm×50 mm,边界清晰,形态规则,有包膜,内回声欠均匀,呈稍低回声(图1).

  • 腹腔膈下神经鞘瘤超声表现一例

    作者:钱长余;李晓山;周文飞

    患者女,31岁,自觉右中下腹有一包块就诊.查体:右中下腹扪及一直径6.Ocm包块,质韧,边界清晰,活动度好.超声检查:右中下腹紧邻下腔静脉前方探及一5.6cm×4.O cm实质不均质性包块,其中央回声稍偏强,外形呈轻度仆叶状,边界清,深呼吸及改变体位均有一定活动度.

  • 特殊临床表现的椎管内外巨大哑铃型神经鞘瘤诊断学特征

    作者:王庆贺;杨大志;李子艺;刘俊良;镇万新;郭玉霞

    目的:探讨特殊临床表现的椎管内外生长的巨大哑铃形神经鞘瘤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研究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2011年3月至2013年7月,以非脊柱疾病首诊入院的7例具有特殊临床表现的神经鞘瘤患者的诊疗过程及治疗方法与疾病转归。结果7例患者中,分别首诊于泌尿外科2例、肝胆外科1例、妇科2例、疼痛科1例、理疗科1例,经会诊或进一步检查后纠正诊断。7例患者中,5例伴有不同程度的椎管内神经受压症状,2例无明显椎管内神经受压症状,影像学检查提示神经源性肿瘤可能,后行瘤体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为神经鞘瘤。术后平均随访1.3年,患者症状消失,未出现复发和新发症状。结论部分椎管内外生长的哑铃型神经鞘瘤有其特殊的临床表现,以腹部肿物压迫为初始症状,而椎管内神经受压症状出现较迟,临床医师应考虑到此病的可能性并进行进一步的检查,以便及早正确诊断。椎管内外联合包膜外切除术是治疗神经鞘瘤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神经鞘瘤 诊断 治疗
  • 高频超声对体表部位神经鞘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程立华;黄润生;裴蓓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在体表部位神经鞘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常州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2011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97例体表部位神经鞘瘤患者的超声诊断结果.超声检查记录肿块部位、数量、大小、形态、内部及周边回声、边界、包膜、后方回声、病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测肿块内部及周边血流情况.结果 97例神经鞘瘤(四肢53例,颈部19例,体表其他部位25例)具体如下:(1)病灶数量:97.9%(95/97)的病例为单发病灶;(2)肿块包膜:边界清晰,所有肿块均见较完整或完整的包膜回声;(3)肿块内部回声:71例肿块(73.2%,71/97)内部为均匀或不均实质性低回声;26例(26.8%,26/97)肿块内部可见大小不等的暗区,其中有12例“呈蜂窝”样改变,另有3例为囊性;(4)“鼠尾征”:71例肿块一端或两端见“鼠尾征”;(5)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观察肿块内部及周边血流情况:71例(73.2%,71/97)肿块内部及周边可见血流信号.97例中71例术前超声提示神经鞘瘤,超声总体诊断符合率为73.2%(71/97).误诊及未明确诊断的情况:颈部4例误诊为肿大淋巴结;颈部2例误诊为颈动脉体瘤;四肢3例误诊为神经纤维瘤;腘窝处有3例误诊为腘窝区囊肿;下肢2例误诊为纤维瘤;12例仅限于超声物理诊断,未能提示神经鞘瘤.颈部与四肢两组共72例,其中颈部19例中12例超声提示符合病理,四肢53例中45例超声提示符合病理.四肢组神经鞘瘤的超声提示符合率(84.9%,45/53)高于颈部组(63.2%,12/19),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01,P<0.05).结论 多数体表部位神经鞘瘤声像图具有一定特征,高频超声具有一定的诊断准确率;四肢部位较颈部诊断准确率更高;当声像图缺乏特征性表现时,应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及其他影像学检查,以免误诊.

  • 胰腺神经鞘瘤50例

    作者:李新星;郑继慧;戴朝六;闫兆鹏;张逸婧

    目的:分析胰腺神经鞘瘤的特点并探讨其诊治方法.方法:对文献上报告的49例及我院收治的1例胰腺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胰头病变25例,胰体9例,胰体/尾部6例,胰尾部5例,胰头/体部2例,定位不明的2例,胰颈部1例.实性肿物18例,囊性25例,7例患者肿瘤的性质不能确定.49例患者手术切除,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3例,远端胰腺切除术12例,肿物局部切除术12例,单纯肿物核除术8例,术式不明2例,肿物无法切除1例,活检1例,拒绝手术1例.随访时间长的达到9a,无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胰腺神经鞘瘤术前诊断困难,绝大部分为良性,恶性少见,确诊靠病理,良性者可行肿瘤核除术,恶性者可根治性切除,术中快速病理切片有助于决定手术方式.

  • 腹膜后神经鞘瘤误诊20例

    作者:金益峰;周建平;张丹华

    目的:探讨腹膜后神经鞘瘤的一般资料、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2004-11/2011-11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腹膜后肿物患者113例的临床资料(其中20例为腹膜后神经鞘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回顾复习国内外现有相关文献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均行影像学检查并且均行手术治疗,术后进行病理诊断.20例中除1例肿瘤部分切除,1例包膜内切除外,获得随访18例.其中完整切除者17例,随访时间短11 mo,长83 mo,平均随访时间40.5 mo,中位随访时间41 mo,生活质量均良好,期间经复查均无复发迹象.包膜内切除者1例,随访时间28 mo,预后艮好,无复发迹象.结论:腹膜后神经鞘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术前诊断困难缺乏特异性,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预后良好,少见复发.

  • 上消化道间叶源性肿瘤临床病理特征46例

    作者:丁芳;程斌;谢华平;赵秋;杨玉珍

    目的:观察上消化道间叶源性肿瘤(GIMTs)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征,探讨其临床诊断及处置策略.方法:46例内镜超声检查拟诊为上消化道间质瘤的病例,采用光镜观察其手术或黏膜切除术(EMR)标本的病理特征,免疫组化检测其CD117,CD34,平滑肌抗体(SMA)和S-100的表达状况,并分析其病理诊断与临床的关系.结果:46例GIMTs中食管肿瘤占24例,其中间质瘤5例(20.8%),平滑肌瘤19例(79.2%);22例胃GIMTs中间质瘤20例(90.9%),平滑肌瘤1例,神经鞘瘤1例.25例上消化道间质瘤中CD117阳性21例(84%)、CD34阳性24例(96%).而平滑肌瘤与神经鞘瘤分别仅表达SMA和S-100.结论:上消化道间叶源性肿瘤光镜下病理特征相似,联合检测CD117,CD34,SMA和S-100等免疫组化标记物可区别上消化道GIMTs.在食管以平滑肌瘤多见;而在胃则以间质瘤多见,平滑肌瘤与神经鞘瘤非常少见.

  • 1例乳腺神经鞘瘤

    作者:彭承斌;董芊芊

    1.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59岁。因“发现左侧乳腺肿块半年”入院。患者于半年前无意间发现左侧乳腺肿块,如拇指大小,不伴乳头溢出血性分泌物,无畏寒发热,不伴局部疼痛,局部皮肤未见色素沉着,病后未治疗。近半年来,患者自觉肿块逐渐增大,遂就诊。门诊彩超示(图1a):左乳3点位见一3.5×2.2 cm低回声包块,界清,形态规则,周边见较丰富血流信号,内部血流信号不丰富。门诊以“左侧乳腺肿块性质待查”收住入院。既往分别于2011年和2012年于外院行左侧乳腺纤维腺瘤切除术,具体不详。体格检查:T36.4℃, P76bpm, R20bpm,BP 110/70㎜Hg。专科情况:双侧乳腺对称,左侧乳房外侧象限可见两条约4.0 cm陈旧性手术瘢痕。左乳外侧象限可及一肿块,大小约4.0×3.0cm,边界清楚,质地硬,表面光滑,压痛(+),活动度可,无皮肤颜色改变,挤压乳头无血性分泌物。双侧腋窝未及肿大淋巴结。入院后积极术前准备在局麻下行左侧乳腺肿块切除术,术中见左乳外侧象限可见一肿块,约5.0×4.0cm,边界欠清楚,剖视呈实性,有明显包膜,呈鱼肉状,锐性切除肿块及周围少许正常组织约6.0×5.0 cm大小。术后标本经家属过目后送病理学检查,湖北省肿瘤医院病理会诊意见(图1b):左乳腺神经鞘瘤,免疫组化:CD117(-),S-100(+),Vim(+)。

    关键词: 乳腺 神经鞘瘤
  • 糖尿病合并椎管内马尾神经鞘瘤一例

    作者:段霖;陈璐;许光

    肢体麻木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常见表现,与腰椎病、脊髓肿瘤压迫症等部分症状相似,容易相互混淆。本例患有糖尿病,同时合并腰椎病、椎管内马尾神经鞘瘤,临床少见,诊治延误半年,报道如下。

  • 肺内神经鞘瘤七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

    作者:邵江;朱晓华;史景云;马骏;葛虓俊;尤正千

    目的通过临床病例分析,了解肺内神经鞘瘤的临床和影像表现,提高鉴别诊断能力. 方法对1979年1月~2001年10月期间收治的7例肺内神经鞘瘤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依据进行分析. 结果主要症状:小量咯血、咳嗽、发热、气促、胸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支气管腔内见新生物3例,外压性狭窄2例.影像表现:左总支气管腔内见结节阻塞2例 ;肺内单发肿块4例;多发肿块1例(2个病灶).肿块边缘光整3 个(良性2个,恶性1个) ,毛糙 3个(恶性).CT增强扫描,表现为网格样强化1个(良性)、周边强化1个(恶性) 、不均质强化4个(良性1个,恶性3个).伴支气管和肋骨受压2例.恶性神经鞘瘤中见胸膜浸润伴胸液 1例、血管受侵2例. 结论肺内神经鞘瘤罕见,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 .肿瘤大小和密度对良恶性鉴别无特征意义,肿瘤边界不光整提示恶性可能,相邻结构侵犯是提示恶性病变的重要征象.

  • 中纵隔迷走神经鞘瘤致慢性咳嗽长期误诊一例

    作者:孟自力;洪永青;宋应健;陈炜;包敏

    患者男,70岁,因"反复、顽固性咳嗽4年,加重2周"于2011年4月24日入院.患者以干咳为主,无寒战、发热,无鼻塞、打喷嚏,无胸闷、气喘,无反酸、嗳气等症状,咳嗽与季节、环境、体位及进食无明显关联,咳嗽剧烈时严重影响生活和睡眠.曾在当地医院多次行X线胸片检查均未见异常,每次就诊均被诊断为"咽喉炎、急性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哮喘等",给予各种抗生索及止咳化痰治疗,无明显效果.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5年,未规律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其他降压药.无长期粉尘接触及宠物饲养史.入院后全身体检无阳性体征,耳鼻咽喉专科检查正常.

  • 右上叶支气管神经鞘瘤并阻塞性肺炎一例

    作者:郭新美;王春燕;李守垣

    患者男,40岁.因咳嗽、咳痰、胸闷3年,发热2周于2007年3月28日第2次入院.患者于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咳嗽、咳痰,为白色黏痰,偶咳黄痰,曾咯血1次(约15 ml),伴胸闷不适,当地医院给予抗炎及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但停药后病情易反复.2006年1月因上述症状加重在当地县医院就诊,行胸部CT后拟诊"肺癌"且化疗2 d.

  • 支气管镜下高频圈套器摘除气管神经鞘瘤一例

    作者:吕莉萍;潘楠;查显奎;徐建平;唐飞;吕笑梅

    气管、支气管神经鞘瘤是罕见的良性肿瘤,文献中多为开胸气管切开切除肿瘤.现将本院在支气管镜下用高频圈套器摘除气管神经鞘瘤一例报道如下.

  • 经气管镜高频电凝圈套治疗气管及支气管腔内良性神经鞘瘤三例

    作者:胡轶;张景熙;夏阳;白冲;李强

    原发于气管-支气管的良性肿瘤少见,其中神经鞘瘤(neurilemmona)较罕见,国内外偶见个案报道.2011年3至5月间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呼吸内科成功收治了 3例 气管支气管内神经鞘瘤患者,现总结报道如下,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对气管-支气管内良性神经鞘瘤的临床认识.

  • 钩虫病致周期性发热一例

    作者:楼国春;陆新良;杜勤;钱可大

    患者女性,70岁,因"反复发热3个月余"入院.3个月来周期性发热,间歇3~4 d发热1次,持续3~4 h自退.体温在38~39℃.曾行B超示胆囊内泥沙样结石,而行胆囊切除术,术后仍有发热.经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1年前接受左咽旁间隙神经鞘瘤切除术,并经病理证实.

  • 左上叶支气管神经鞘瘤一例

    作者:谢凡;马经平;周茂林;赵秀香

    病例资料患者男,44岁,因"咳嗽2年,加重20余天"于2009年4月入院.患者自2007年1月以来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咳嗽,以干咳为主,无发热,无胸痛、胸闷,无咯血,无盗汗、乏力,间断行抗感染治疗可缓解,曾于2008年5月行胸部CT检查提示左上肺不张,再未行特殊检查及治疗.

  • 胃神经鞘瘤的 CT 表现与病理对照

    作者:周英文;征锦

    目的:探讨胃神经鞘瘤的CT影像特点,结合临床病理,提高对该病的影像诊断及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神经鞘瘤临床资料及术前CT表现,并与手术病理进行比较。8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8例胃神经鞘瘤中3例发生在胃体小弯侧,4例位于胃体,1例位于胃窦部;肿瘤大小直径范围在15~56 mm。8例中有7例肿瘤CT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肿块,1例肿瘤较小,呈不规则形;6例位于胃腔内,2例胃腔外,2例周围多伴发淋巴结肿大。 CT增强扫描,2例胃神经鞘瘤病变呈轻度强化,6例中等度强化,8例中有6例呈渐进性强化,只有2例为均匀强化。结论胃神经鞘瘤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较准确地显示肿瘤大小、形态、位置及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为临床制定手术方式及术后随访起到重要作用。

  • 超声乳化技术辅助显微手术切除脊髓腹侧及腹外侧神经鞘瘤

    作者:蔡丹辉;杨应明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技术在椎管内脊髓腹侧及腹外侧神经鞘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日本SONOPET MODEL UST-2001超声乳化吸引系统,采用后入路方法,结合显微手术切除40例椎管内脊髓腹侧及腹外侧神经鞘瘤.结果 术中全部病例均在超声乳化技术辅助下行肿瘤全切除,术中视野暴露清晰,椎板切除范围可控,无继发损伤发生,出血量为50~150 mL,平均出血量70 mL,术中均未输血,术后病理诊断证实为神经鞘瘤,术前后MR影像展示证实肿瘤全切除,术后所有患者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恢复,住院天数8~12 d,平均10 d,随访3月~4年,无脊柱不稳、根痛、复发等现象.结论 后入路椎管内脊髓腹侧及腹外侧神经鞘瘤采用超声乳化技术辅助显微手术技术切除,是一种十分有效而安全的手术方法,特别是在骨窗形成和肿瘤全切除上,无物理性挤压、旋转撕脱伤及高温灼伤,且减少术中出血量,确保脊柱的稳定,避免术后疼痛,能充分达到微创的手术效果.

  • 胃肠间质瘤临床病例解析

    作者:何裕隆

    1 概述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是一个随着临床病理技术发展而在近年来特别是近4年来逐渐成熟的概念.它是一种胃肠道肌层的少见的非上皮性肿瘤,起源于Cajal细胞,是由于c-kit原癌基因编码的c-kit蛋白发生变异而引起的肿瘤,约占胃肠道肿瘤的0.1%~3.0%,以往常诊断为平滑肌源性或神经源性肿瘤.近年来随着电镜、免疫组化技术的应用和对其深入研究,已证实GISTs为非定向分化的肿瘤.大量研究表明,以往诊断的胃肠道平滑肌肿瘤及神经鞘瘤大多数都属于GISTs,近年来(我院)诊断GISTs的患者也因而有越发增多之趋势,但目前GISTs的术前误诊率仍较高.

1437 条记录 7/72 页 « 12...45678910...717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