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鼻咽癌放射治疗的并发症及治疗

    作者:钟雨;邱万茂

    鼻咽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以南方各省(如广东、广西、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四川、海南)高发,年发病率达10~25/10万.该病原发于鼻咽,可上及颅底颅内,下转移至颈淋巴结或血行转移至骨、肝、肺等组织.常见的临床表现有鼻堵、血涕、耳聋、耳鸣、头痛、面麻、复视等七大症状和鼻咽部肿物、颈部肿块及颅神经麻痹三大体征.放疗是目前有效的治疗方法,疗后5年生存率可达32%~53%,早期病变可高达60%~80%,半数以上患者以癌复发或/和远地转移告终.

  • 颈部坏死性淋巴结炎1例的护理体会

    作者:高琴;李慧

    坏死性淋巴结炎也称菊池(kikuchi)[1],为罕见的疾病,主要患病对象为青壮年,多见于东方国家,发病特点为持续的、无痛性的颈淋巴结中等度增大并伴发热.有效的治疗药物为糖皮质激素,预后良好,个别有致死的病例[2],死因不明确.我科2001年6月收治1例,经行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痊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 颈部淋巴结结核的CT表现

    作者:葛江梅;庞伟强;田培林

    目的:提高对颈部淋巴结结核CT诊断的认识.方法:女性15例,男性7例.CT平扫22例,增强扫描19例.结果:22例均为多个淋巴结同时受累(100%).以中下颈及颈后三角区受累常见,Ⅳ区+锁骨上区占86.4%,Ⅴ区占63.6%.CT增强扫描分4型:1型:均匀强化;2型:薄环状强化;3型:花环状强化;4型:不均匀强化.各种增强类型可同时存在,二种及二种以上增强类型同时存在占86.4%,淋巴结融合占68.2%.结论:CT增强检查能清楚显示颈部淋巴结结核病变的数目、部位、形态及与周围结构关系,多种增强类型同时存在反映不同时期病理改变同时存在.

  •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

    作者:王亮;吴长华;邹淑娟;陈万军

    甲状腺乳头状癌是甲状腺癌中常见的病理类型,具有恶性程度低、进展缓慢、病程长、预后好等生物学特点,但易发生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甲状腺乳头状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部位、被膜受累/腺外侵犯、多灶性、中央区转移淋巴结数量等因素相关.了解甲状腺乳头状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对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清扫范围的确定及其适应证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前哨淋巴结在cN0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处理时的应用

    作者:孙向东;杨秀荣

    目的探讨cN0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颈淋巴结转移规律及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区域淋巴结清扫术应用于cN0病例的临床依据和应用原则.方法依据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前哨淋巴结的特性,术中以亚甲蓝为示踪剂,清除染色阳性组淋巴结,然后行常规的颈淋巴节清扫术,观察前哨淋巴结区域组淋巴结转移占全颈淋巴结转移的比率,对比区域淋巴结清扫术与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清除转移淋巴结的差异.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前哨淋巴结为气管周围淋巴结、颈部同侧Ⅲ,Ⅳ区淋巴结.结论分区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对cN0病例既可起治疗作用,又可用于评价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以确定是否行全颈淋巴结清扫术.

  • 甲状腺微小癌颈椎椎管内转移1例

    作者:张学勇;杨希亮

    患者女,61岁.因"双下肢麻木无力、感觉减退20d"入院.检查:甲状腺、双侧颈淋巴结、心、肺、腹部未见异常.

  • 147例原发灶不明颈部转移癌的随访结果

    作者:刘善廷;金国萍;赵铭;叶真;余树观

    目的为探讨早期发现原发灶不明颈淋巴结转移癌之原发灶的方法.方法对147例原发灶不明颈淋巴结转移癌患者的随访观察.结果63例发现原发灶,其中2年内发现原发灶58例.原发于头颈部者以鼻咽、下咽、甲状腺多见;原发于锁骨以下者以肺、食管、纵膈多见.结论认为严格随访,注意每一轻微症状,全面查体,利用必要的辅助检查,有助于发现原发灶.

  • 臂丛上干神经鞘瘤误诊为颈淋巴结4例临床分析

    作者:翟国文;牛跃平;陈清汉

    1998-01~2006-01,我们共收集到颈部包块切除病理学检查78例,其中4例出现臂丛神经上干损伤,病理诊断为神经鞘瘤,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例中女2例,男2例.年龄18岁~58岁.病程2~3个月.包块位于左侧3例,右侧1例,均在颈侧区的锁骨上窝处,大小2~3cm,呈梭形,质硬,活动,边界清晰,表面光滑.

  • 颈淋巴结核并结核性胸膜炎及结核性前葡萄膜炎1例

    作者:娄源杰;吴利亚;付立红

    1 病例报告患者,男,40岁.颈部淋巴结肿大7个月,伴发热,视物模糊5天为主诉就诊.1998年10月上旬无明显诱因右颈部出现一个蚕豆大淋巴结,无压痛,伴全身乏力,胃纳差,消瘦,曾在当地医院就诊给口服"复方新诺明"、"麦迪霉素"治疗,未见效.1999年5月13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8~39 ℃,轻度咳嗽,偶有白色泡沫痰,右颈部淋巴结明显增大,轻度触痛.

  • 不同源性恶性肿瘤一例报道

    作者:蒲景礼

    病人,男,70岁.因进行性吞咽困难伴消瘦10月,经食道吞钡透视及纤维胃镜检查后以食道中段癌于2000年2月14日收住院.该病人10年前曾因直肠低分化腺癌行直肠癌根治术,术后辅以化疗,经随访无转移复发征象.入院体检:生命体征正常,恶病质,颈淋巴结无肿大,经相应辅助检查肝、肺无转移,腹腔淋巴结无肿大.故入院诊断食道中段癌,不排除直肠癌转移所致.行食道癌根治术,标本经病理诊断为缩窄型高分化鳞癌.事实证明与直肠腺癌系不同源性恶性肿瘤.

  • 流行性腮腺炎并睾丸炎对生育影响的随访观察

    作者:徐雯;谭树华

    本文对我院1982~1997年收治的20例流行性腮腺炎并睾丸炎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及其生育状况进行了较长时间的随访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20例,年龄12~28岁,其中≤15岁者5例,>15岁者15例。入院前均未婚未育。患者起病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肿胀和疼痛多由一侧腮腺发展至另一侧腮腺,重症患者颌下腺和舌下腺及颈淋巴结均遭累及。不典型病例腮腺肿胀不明显。20例患者睾丸炎均发生于腮腺炎起病后的2~7 d,而睾丸肿痛消退时间为4~10 d,平均为(6.24±1.65)d,其中3例(15%)为双侧睾丸炎,年龄分别为13、15和17岁;17例(85%)为单侧睾丸炎。1.2 治疗方法 20例患者均以抗病毒治疗为主,用病毒唑或中草药板兰根、螃蜞菊等,另加地塞米松和乙烯雌酚进行治疗,疗程一般为7~13 d。局部放置冷水袋以减轻疼痛,用丁字带支托阴囊以减轻水肿,从而防止和减轻后遗症。2 结果 20例患者均病愈出院。其后1~15年间对其生育能力进行了不定期随访,结果20例腮腺炎并睾丸炎患者均已结婚生育,所生子女身体均健康。3 讨论 20例腮腺炎并睾丸炎患者的发病年龄以青春后期为多,占15例(75%),与国内多数学者报道的腮腺炎病毒易侵犯成熟的生殖腺,故睾丸炎多见于青春后期患者的结论基本一致。 睾丸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以发热、睾丸肿痛为主,其症状多发生于腮腺炎起病后的2~7 d,而睾丸肿痛消退时间为4~10 d。 为了观察腮腺炎并睾丸炎患者病愈后是否存在生育能力下降,我们进行了1~15年的追踪随访观察,发现3例双侧和17例单侧睾丸炎患者均已结婚生育。由此说明睾丸炎无论发生在青春期还是青春期后,只要临床上能早期诊断并及时有效治疗,一般不会影响生育能力。

  • T3、T4期声门型喉癌患者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李翔宇;王吉选;孙海燕;胡艳红;王东海;赵国锋

    目的:分析T3、T4期声门型喉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91例声门型喉癌(均为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T分期、病理分化程度及肿瘤部位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影响.结果:①91例T3、T4期声门型喉癌患者颈部淋巴结总转移率为21.98%;②T3、T4期患者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8.06%、36.84% (P>0.05);按病理分化程度分类,高、中、低分化者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3.89%、26.00%、40.00%(P>0.05);③肿瘤侵及声带组无转移,侵及声门及声门上组的转移率为16.22%,侵及声门及声门下组的转移率为15.38%,同时侵及声门、声门上及声门下组的转移率为46.15% (P<0.01).结论:T3、T4期声门型喉癌患者颈淋巴结转移情况不完全受T分级及病理分化程度影响,当肿瘤侵及声门上区及声门下区后,颈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增高,因此肿瘤的侵及范围是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因素.

  • 声门上型喉癌颈淋巴结微转移的检测及其预后分析

    作者:赵暨文;徐娅苹;周燕;周方;刘迪臣

    目的:探索检测喉癌颈淋巴结微转移的敏感而可行的方法.方法:对20例声门上型喉癌患者原发部位及其182个颈淋巴结,按颈淋巴结清扫各区分别进行研究.检测手段包括: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角蛋白CK19免疫组化分析.对患者进行3~5年随访,对比其阳性率对患者颈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相关关系及总体生存率的比较.结果:发现喉鳞状细胞癌原发组织CK19阳性率100%;CK19颈淋巴结阳性率23.6%,常规苏木精-伊红颈淋巴结阳性率16.9%;苏木精-伊红检测在Ⅱ、Ⅲ区分别发现颈淋巴结转移为86.7%,13.3%,CK19在Ⅱ、Ⅲ、Ⅳ区发现颈淋巴结转移为88.4%,9.3%及2.3%.统计学分析,两者阳性率有显著差异,各区颈清扫淋巴结组织阳性率有显著差异,以颈淋巴结清扫Ⅱ区阳性率高.总体生存时间与2种检测手段分析(Log Rank检测),CK19检测的颈淋巴结转移与生存时间的下降有密切相关性,P<0.01,而苏木精-伊红检测无相关性.结论:角蛋白CK19免疫组化分析可认为是声门上型喉癌颈淋巴结微转移的有效检测手段,且较高的检出率与患者的生存时间的下降有密切相关性.

  • 树突状细胞表型抗原在喉咽癌颈部淋巴结中的表达

    作者:李晓艳;中岛格;董频

    目的:探讨喉咽癌颈部淋巴结中树突状细胞(DC)表型抗原的表达与喉咽癌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37例喉咽癌144枚淋巴结DC的表型抗原S-100、CD1a、CD83的表达用Envision HIS的方法检测,并观察CD45RO+T细胞与DC的关系.结果:S-100+DC、CD1a+DC、CD83+DC在转移组淋巴结中的数目较非转移组淋巴结中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83+DC在转移淋巴结的癌巢中的数目较癌旁中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生存组淋巴结中的浸润数目较死亡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45RO+T细胞主要分布在CD83+DC的周围.结论:表达不同表型抗原的DC具有不同的功能,CD83+DCs被认为是成熟DC分布在癌旁与其激活T细胞的抗原提呈功能有关,对于肿瘤免疫防御机制的建立起着重要作用.DC在淋巴结中的浸润程度及表型抗原的表达情况是反映宿主肿瘤免疫状况的重要指标,也是预测喉咽癌转移和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

  • 鼻咽癌和颈部肿块183例临床分析

    作者:姜秀文;魏莲枝

    目的:分析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的特点及鼻咽癌与颈部肿块的关系.方法:对246例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6例鼻咽癌患者中有183例出现颈部肿块,其中101例为首发症状.颈部肿块位于病变同侧134例、对侧5例、双侧44例;累及颈深上淋巴结者172例.N0、N1、N2之间的EB病毒VCA-IgA、EA-IgA滴度水平差异无显著性;巨大颈部肿块与远处转移相关.结论:鼻咽癌患者大多数会出现颈淋巴结转移,多位于病变同侧的颈深上淋巴结;EB病毒抗体滴度与颈淋巴结转移无显著相关性;巨大颈部肿块者发生远处转移可能性大.

  • 喉癌颈淋巴结临床检查方法的评价

    作者:李君

    喉癌,尤其是声门上型喉癌,经常转移至颈淋巴结,而颈淋巴结转移是显著的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本文比较了临床触诊、B超及CT检查对喉癌颈淋巴结诊断的差异,为临床术前正确评估有无颈淋巴结转移提供参考.

  • 耳鼻咽喉头颈淋巴结结核

    作者:符丹丹;王家东

    近年来结核病发病率逐渐上升.其上升趋势也反映于耳鼻咽喉科领域.但此类患者在临床上又常易被忽略而发生误诊[1].我科自1993~2000年共有病史完整的住院患者4 490例,其中耳鼻咽喉颈淋巴结结核25例(0.56%).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借以引起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师对该病的重视.

  • 喉咽及颈段食管癌切除术后气管食管音的重建

    作者:吴宏;王跃建;陈伟雄;虞幼军;何发尧

    晚期喉咽癌或颈段食管癌术后常用胸大肌岛状肌皮瓣或胃代食管重建上消化道,但术后能否重建气管食管音,国内外报道甚少。我科于1997~1998年,对3例喉咽或颈段食管癌患者术后行Blom-Singer发音重建术,获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例1 男,63岁。因吞咽阻塞感3个月,经检查诊断为喉咽癌(T4N1M0),于1997年11月入院手术治疗。检查:肿物占据左侧梨状窝、环后区、杓间区、双侧披裂和喉室,行左侧根治性颈廓清、右侧功能性颈廓清、下咽肿物及全喉切除术。术中仅保留约1 cm宽的右侧健康梨状窝粘膜瓣,与胸大肌岛状肌皮瓣缝合修复下咽,同时行气管食管壁穿刺造瘘术(术中注意先行穿刺,以免影响胸大肌皮瓣与食管、下咽残存粘膜吻合时的操作)。术后14 d予半流质饮食,术后19 d安装Blom-Singer低压式发音管(直径20 mm,长22 mm)即能发音,术后20 d转肿瘤科放疗。病理诊断:低分化鳞癌,右侧颈淋巴结见癌转移,气管旁、气管断端未见癌。放疗结束后更换常置式发音管(直径20 mm,长22 mm),发音质量明显改善,能歌唱。

  • 喉癌N0期前哨淋巴结检测及其意义

    作者:钟伟;张剑

    喉癌外科治疗的重点在于原发灶与区域性转移的控制.自1894年Halsted提出的广为人知的Halsted原则(局部肿瘤广泛切除加上区域性淋巴结清扫)后,淋巴结的治疗就成为肿瘤治疗的一部分.颈部淋巴结清扫由Crile于1906年首先报道,到上世纪50年代,Martin等[1,2]给予规范化,叙述了解剖基础,规定了适应证及手术操作,使喉癌颈淋巴结清扫术成为一个经典手术.此后,对于就诊时有区域淋巴结转移(N1~N3)的患者,应进行颈淋巴结清扫术,已有一致意见.然而对临床大体检查无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N0病例)应如何诊断和处理却有不同意见,并已争论了近百年.

  • CK14 mRNA 在喉癌颈淋巴结微转移灶检测中的使用

    作者:秦小明;高下;丁小琼;章宜芬;钱晓云

    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正确评估对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预后判断及治疗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常规病理检查手段很难发现以单个细胞或微小细胞团形式存在的微小转移灶,这些不被一般检查方法发现的隐匿性转移可能会影响患者术后综合治疗方案的制定,并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

173 条记录 6/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