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尿沉渣与尿常规在尿液检验中的对比性分析

    作者:罗昌春;袁其米

    回顾2016年1月~2017年1月送检的患者尿液样本检查结果,方便选择其中同时进行的尿沉渣、尿常规检查的患者200例,观察、比较其尿沉渣、尿常规检查中的尿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尿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尿蛋白阳性率与阴性率,并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比较.表明尿常规化验尿沉渣化验都是尿液化验的重要附属化验手段,二者不能相互替代,各具优缺点,将二者有效结合起来,综合二者的化验结果能有效提高检验的精度,降低漏检率.

  • 阴道分泌物对女性患者尿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对策

    作者:杨金花

    目的 探讨阴道分泌物对女性患者尿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对策.方法 对本科室46例实施尿常规检查的女性患者(2016年3月到2018年3月间收治)进行观察研究,根据患者尿液采集方式分为常规组(n=23)和干预组(n=23),常规组由患者进行常规尿液采集,干预组由护理人员辅助阻断阴道分泌物流出后实施尿液采集,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尿常规检查,分析总结两种尿液采集方式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 干预组患者尿液样本清洁度中Ⅰ度、Ⅱ度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组,Ⅲ度、Ⅳ度检出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干预组患者尿常规检测中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蛋白质检出率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阴道分泌物将影响女性患者尿常规临床检验结果,实施阴道分泌物阻断流出后采集尿液可提升尿液清洁度,改善检测结果.

  • 尿液结晶知多少?

    作者:杨春梅

    康医生:一向身体健康的我,近参加单位健康体检时,发现自己的尿常规检验报告单上提示有“尿液结晶”,便询问医生有无大碍.医生告知,尿中出现结晶很正常,不必担心.请问尿液结晶是什么?浙江王先生王先生:你好!人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结晶尿呢?究其原因主要有:1.各种原因引起的机体失水,包括饮水量过少、大量出汗等,使尿液浓缩而产生结晶尿.2.外周环境温度变化,如温度下降时,这些盐类结晶在尿液中的溶解度随之降低,导致结晶析出.

  • 慢性肾炎病人能怀孕吗?

    作者:陆明华

    康医生:我女儿三年前得了慢性肾炎,当时曾做肾穿刺,结果是IgA肾病.服用激素后蛋白尿基本转阴,尿常规有少量的红细胞.现在口服药物只有百令胶囊.请教一下我女儿这种情况能否怀孕?谢谢!广西 张女士张女士:你好!众所周知,怀孕会增加肾脏负担,加重肾脏损害.因此,很多慢性肾炎患者担忧怀孕是否会对自己的病情不利或者对宝宝的健康产生一定影响.那么慢性肾炎患者是否可以怀孕呢?医生应该慎重地根据患者的肾炎类型、病情轻重以及肾功能情况来决定,不能盲目地一概而论.

  • 尿道炎,女性夏天悠着点

    作者:潘明信

    今年26岁的贾女士,羞羞答答地来到医院泌尿科就诊.其实她也没有得什么大病,只是近时常感到尿意频频,好像随时都有,每次都是刚方便完又觉得憋得慌,可是尿量却很少,她只好一趟一趟地跑洗手间,而且排尿时觉得火烧火灼,疼痛难忍.尴尬与难受之极,她只好来到医院就诊.医生对她进行了简单的尿常规化验检查,确诊她患上了尿道炎.

  • 研究尿常规及尿液有形成份分析在尿路感染诊断中的初筛价值

    作者:杜建梅

    目的 探讨尿常规与尿液有形成份分析应用于尿路感染诊断的初筛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5月至2017年7月接收的行尿常规+尿液有形成份分析检测的1024例门诊及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尿常规检测中中性粒细胞酯酶、亚硝酸盐及尿液有形成份分析中白细胞计数及细菌定量在尿路感染诊断中的效果.结果 1024例患者行尿培养+尿液有形成份分析阳性率为42.19%,明显高于常规尿培养20.61%的阳性率(P<0.05);尿常规检测指标中亚硝酸盐诊断有效率高,中性粒细胞酯酶诊断尿路感染的灵敏度高,亚硝酸盐诊断尿路感染的特异度高.结论 在尿路感染的诊断中,应用尿常规及尿液有形成份分析可迅速诊断及排除尿路感染,减少不必要的尿培养操作,在尿路感染诊断的初筛上应用价值显著.

  • 尿常规及尿沉渣对尿液检验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作者:邵莹

    目的 分析尿常规及尿沉渣对尿液检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本次选择对象为尿液检验患者80例,时间在2017年4月直至2018年6月,根据电脑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均分两组.利用显微镜检测开展尿沉渣检验的40例患者为参照组,利用尿11项分析仪开展尿常规检查的40例患者为研究组,后对检查结果的差异进行总结.结果 比对两组患者的白细胞、红细胞和尿蛋白阳性检出率,研究组与参照组2组间相比较,P>0.05.结论 在尿液检查中尿沉渣和尿常规检验均可获取显著的效果,要想使临床尿液检验准确性提升临床需将两种检验方法相结合.

  • 阴道分泌物对尿常规临床检查结果的价值分析与处理对策

    作者:周丽娟;顾菊英

    目的 探讨在尿常规临床检查结果中阴道分泌物的诊断价值和处理方法.方法 在2017年4月至2018年6月来我院进行尿常规临床检查的患者中选取80例,按照计算机表法将其均分2组,各40例.对参照组行常规检查,对实验组行相应的外阴清洁后进行检查.分析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结果 与实验组相比较,参照组中蛋白质、红细胞、上皮细胞以及白细胞的检出率明显较高,组间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 在尿常规检验中其阴道分泌物对其检查结果造成一定影响,需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避免.

  • 尿常规检验与C-反应蛋白诊断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作者:姜帅;徐佳丽

    目的 探讨尿常规检验与C-反应蛋白诊断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860例急性阑尾炎患儿,均接受尿常规检验与C-反应蛋白诊断,接受尿常规组为对照组,C-反应蛋白检测组为观察组,通过对比两组患者阑尾检出率与其敏感性及特异性差异,探讨其临床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观察组不同类型检测结果、确诊率、特异度、敏感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反应蛋白检测方式应用于小儿急性阑尾炎的检测过程中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探讨尿常规及尿液有形成分分析在尿路感染诊断中的初筛价值

    作者:吴绍丹;吴振安

    目的 探讨尿常规及尿液有形成分分析在尿路感染诊断中的初筛价值.方法 抽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来我院诊治的疑似尿路感染15000例,以尿定量细菌培养结果为"金标准",将尿常规及尿液有形成分分析检测结果与尿定量细菌培养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5000例经尿定量细菌培养确定尿路感染者11068例,尿常规及尿液有形成分分析诊断尿路感染者分别为8861例(准确率为80.1%)、8859例(准确率为80.0%),其中亚硝酸盐(NIT)、白细胞酯酶(LEU)、Bacteriuria、尿白细泡(WBC)在诊断中的意义较高.结论 尿常规及尿液有形成分分析相辅相成,可为临床提供充分的病变信息,为泌尿系统疾病的定位诊断、鉴别诊断和预后判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在尿路感染的初筛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杨趁霞

    目的:总结临床尿常规检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探讨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方法:分析尿常规检验中的各项检查内容,并对能够影响每项检查内容的因素进行探讨及分析。结果:尿常规的检查结果受他们的影响:尿液颜色的变化及透明度,尿液 PH 值,尿液中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所占比例是否超重,尿液中是否出现管型或蛋白质。结论:掌握了临床尿液检验常见的影响因素,提高了临床尿液检验的质量,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推广了尿液分析仪在临床上的应用。

  • 恶性高血压肾损害伴重度肾小管损伤1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学寅

    患者:女性,25岁,因“咳嗽、咯白痰,伴胸闷,心悸5天”于2009年2月4日收入院。查体:血压185/120mmHg,中度贫血貌,双肺底可闻少量湿啰音,心律111次/分,第一音增强,各瓣膜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实验室回报示:血常规:WBC 6.1×109/L RBC 2.63×1012/L HGB 79g/L PLT 50×109/L;尿常规:PRO 3+BLD 3+红细胞镜检满视野;生化:BUN 22.98mmol/L Cr 672.6μmol/L TP 56.5g/L ALB 36.7g/L AST 28U/L ALT 55.00U/L γ-GGT 11.00U/L;自身免疫抗体: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ANCA等均为阴性;彩超示:双肾弥漫性损害,右肾:10.5×4.9cm,左肾10.4×4.1cm,双肾动、静脉未见明显异常,左房稍大,左室壁肥厚,二、三尖瓣及肺动脉瓣少量返流,肺动脉压增高,左室收缩、舒张功能减低,心包积液(少-中量);胸透:轻度肺水肿,左侧少量胸腔积液。于2009年2月10日复查血肌酐升到1038μmol/L,2009年2月19日肾活检病理回示:16个肾小球,2个缺血性硬化,其余肾小球缺血性皱缩,其中1个细胞纤维性新月体形成。肾小管上皮空泡及颗粒变性,多灶状刷毛缘脱落,管腔扩张伴多数蛋白管型,灶状萎缩。肾间质水肿,灶状淋巴和单核细胞浸润伴纤维化。小动脉管壁增厚,内膜粘液样水肿伴葱皮样增生。病理诊断:恶性高血压病肾损伤,伴重度肾小管损伤。根据临床表现及肾脏病理结果诊断为:恶性高血压病,高血压肾损伤,伴重度肾小管损伤。治疗:(1)降压治疗: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20 mg/次,2次/日,酒石酸美托洛尔片50mg/次,2次/日口服,替米沙坦片40mg/次,1次/日;(2)给予小剂量激素:地塞米松注射液3mg/隔日入壶(0.05mg/kg),30天后减量为2mg/隔日入壶维持30天,院外口服用15mg/日强的松片维持4周,后以每4周减5mg速度减量,直至减毕。(3)其它对症治疗:纠正贫血、强心、控制感染等。1个月后血压控制在120±10/80±5 mmHg;半年后血肌酐降至280μmol/L,继续规律口服降压药治疗。随访:1年后测血压正常,复查血肌酐降至180μmol/L,尿常规:PRO+BLD+,血常规: RBC 3.91×1012/L HGB 112g/L PLT 113×109/L;2年后测血压正常,复查血肌酐144μmol/L,尿常规:PRO+-,BLD+,血常规:RBC 3.76×1012/L HGB 123g/L PLT 165×109/L。

  • 细支气管肺泡癌1例诊治分析

    作者:王利;刘海萍

    1 病例资料患者男,48岁.既往健康.右侧肩背部疼痛2周,胸片检查发现左肺下野外带团块状阴影,边缘光滑,内有空洞.CT提示左下肺2*3cm结节,边界清楚,内有空洞,肺门淋巴结肿大,考虑为炎症,给予抗炎治疗.同时进一步检查,血、尿常规均未见异常,生化指标正常,结核抗体年阴性,PPD试验阴性,24小时痰找结核细菌(3次)均阴性,痰病理(3次)未见瘤细胞,癌胚抗原7.5 μg/L,血沉10 mm/1 h.

  • 米氮平致水肿二例

    作者:胡晓红

    患者,女,56岁,因情绪低落,自卑,话少伴乏力不适3年余,加重半月,以“抑郁症”收住院。入院体格检查未见异常,精神检查:意识清,情绪低落,并焦虑不安,自称3年来无快感,对外界事情不感兴趣,脑子也变慢了,感觉自己就是木头人。患者主动求治。入院后给予米氮平10mg/天,3天后渐加量至30mg/天。3周后患者病情明显好转,抑郁症状减轻,未再焦虑。此时患者出现双侧眼皮水肿,别无其他不适症状,化验血常规,尿常规,肾功均正常。故继续应用米氮平,6周后患者眼皮水肿情况渐减轻至消失。患者一直应用米氮平3个月,抑郁症状消失,出院后应用米氮平维持治疗,病情稳定,未再出现水肿。

  • 小小化验单多多新发现

    作者:朱春梅

    如今的青年人就业之前的入职体检已成常规。其中化验血常规、尿常规虽然简单,但是往往能发现潜藏其中的信号。
      首先谈谈血常规。
      如果噬酸粒细胞明显增加,提示有过敏性疾病,如果存在过敏性鼻炎,可以就诊耳鼻喉科。

  • 膀胱憩室癌超声表现1例

    作者:郑丽霞

    患者男,86岁.因间歇性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半月来院就诊.查体:双肾区无叩击痛,尿常规镜下红细胞(++++),未见管型,脓球,白细胞.超声检查:双肾大小形态正常,未见占位性病变及结石.双侧输尿管未见扩张.膀胱过度充盈,壁欠光滑,于膀胱右后壁见一大小约6.16*3.43cm囊性无回声区与膀胱相通,通道口宽约0.92cm,其内见一大小约4.43*2.52cm的团状类强回声,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基底部宽大,不随体位改变而移动.CDFI示类强回声肿块内未见明确血流信号.排尿后,膀胱中度充盈,囊腔未见明显缩小.前列腺5.0cm*3.7cm*4.7cm,内腺前后径3.1cm.

  • 子宫浆膜下囊肿误诊为卵巢囊肿一例

    作者:霍红

    患者,女,刘雅萍,48岁,因在普查中发现下腹包块2个月,于2010年3月10日要求手术治疗入院.该患平囊无自觉症状,月经周期及白带无改变.近日自觉包块增大,平卧时可扪及,可以活动,无压痛.B超提示“右侧卵巢囊肿6.0×7.4×6.5cm”,门诊以“卵巢囊肿”收入院.既往:G4P2,右侧卵巢囊肿切除术并右侧输卵管结扎术13年.查体:T:36.8℃ P:84次/分Bp:13/9Kpa一般状态佳,无贫血貌,心肺正常,腹软,下腹可扪及一鹅卵大包块,无压痛,可活动,无移动性浊音,肠音正常,腹股沟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妇查:阴道畅,宫颈Ⅱ 度糜烂,无接触出血,宫体前位,右侧附件区上方可扪及拳头大包块,表面光滑,质硬与宫体粘连紧密,随宫体活动良,无压痛,左附件区未见异常.血常规:Hb120g/LWBC6.7×109/L尿常规:正常.

  • 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周文聪;程少波

    目的:本文主要针对于临床尿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130例进行了尿常规检验的患者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根据患者采取尿常规检验的前后顺序,随机将130例患者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5例.其中常规组采取传统的尿液检验方式,观察组采取化学分析仪器检验方法.综合观察组和常规组两组的临床数据,分析影响尿常规检验结果的因素.结果:根据研究观察,观察组和常规组在蛋白质、白细胞、红细胞等指标上没有明显不同,P>0.05表示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综合两组的临床数据得知,影响尿常规检验结果的关键原因在于采集尿液的操作方式以及运输和保管的全过程.结论:在帮助患者给予常规检验时,从初始的准备工作,直至尿液样本的采集以及检验和运输等过程都需要严格监测.另外,检验的过程中的多个环节都可能会对检验尿常规结果造成影响,这一点需要医生引起高度重视,提升对检验流程的把关,从而确保尿常规检验结果不会出现误差,为往后的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 探讨提高临床检验中尿常规检测结果准确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袁春萍

    目的:分析实验室尿常规检测中的影响因素,对其实施针对性干预,使其在在检验结果准确性中发挥有效价值,为检验科工作引领方向,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我院近一年的尿液检测标本进行分析对比研究,对样本分别从4个不同的侧重点进行分析检测,分别监测并记录不同条件检测下(试剂袋沾取尿液的时间、尿液放置时间、检测温度、尿潜血阳性检测),评价分析上述情况对结果数值的影响.结果:试剂袋沾取尿液的时间随着时间的延长,尿常规(尿糖Glu、隐血BLD、白细胞WBC)含量升高,尿酮体KET含量降低;当尿液样本放置时间超过1 h后尿常规各项指标开始变化;尿液样本煮沸后,再检测假阳性率减低,与未煮沸的样本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室温下尿潜血的指标检测阳性率高于冷藏的尿液样本,统计学分析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不同的存放条件、温度设置、加热冷藏等物理性差异,会对尿液样本尿常规检测的结果造成一定性差异,掌握这些特点和规律,为临床检验工作做科学性质量控制和指导.

  • 尿液检验中尿常规和尿沉渣的应用研究

    作者:李若淳;曾明燕;苏艳丽;吴昌学

    目的:分析尿液检验中尿常规和尿沉渣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 2017 年 1 月~2017 年 12 月期间来我院接受体检的 120 例体检人员,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60 例,对照组实施尿常规进行尿液检验,观察组实施尿常规联合尿沉渣进行检验,对两组检验人员尿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尿蛋白的检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尿液检验过程中应用尿常规和尿常规联合尿沉渣检验,均具有良好检测效果,但尿常规联合尿沉渣检验效果更为显著,可以使检验诊断的准确率得以有效提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742 条记录 133/138 页 « 12...13013113213313413513613713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