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靶区中心的平均位置在肺部小肿瘤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李宝生;于金明;王学涛;李文武;郭守芳;闫婧

    目的探讨靶区中心的平均位置应用于肺部小肿瘤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可接受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周围型肺癌患者15例,在治疗体位和自由呼吸的情况下,应用多序列时相特异性快速CT扫描技术进行扫描.扫描图像传输到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后,按序列进行三维重建,计算各序列肿瘤中心坐标,求出靶区中心的平均位置.制定治疗计划时将照射野中心置于靶区中心的平均位置,计算靶体积,并于放射治疗前和过程中应用电子射野影像系统进行验证;然后在第1序列肿瘤三维重建的基础上,按常规放射治疗的方法分别外扩10、加mm,计算其靶体积,并与靶区中心平均位置法的靶体积进行比较.结果第1序列的平均肿瘤体积为(14.94±10.24)cm3;大体肿瘤体积(GTV)外放10mm的平均靶体积为(82.33±40.94)cm3;GTV外放加mm的平均靶体积为(198.93±96.66)cm3;靶区中心平均位置法的平均靶体积为(23.61±14.61)cm3.经统计学处理,4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0),与GTV外放10mm和加mm的靶体积相比,平均靶区中心法的靶体积显著减少(P值分别为0.014和0.000).放射治疗前和过程中的电子射野影像系统验证片未发现肿瘤运动到照射野外.结论靶区中心的平均位置法应用于肺部小肿瘤的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是可行的.

  • 直肠癌术后辅助性放疗不同照射技术的剂量学研究

    作者:钱立庭;金大伟;刘新帆;李晔雄;宋永文;余子豪

    目的通过比较常规放疗(CRT)、三维适形放疗(3DCRT)和调强放疗(IMRT)技术照射小肠、膀胱、股骨头体积-剂量关系,探讨直肠癌术后适形放疗理想的计划模式.方法统一规定直肠癌术后辅助性放疗的临床肿瘤体积(CTV)范围,设定PTV为CTV外扩1 cm.应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对既往三野照射模式进行剂量学评估.在规定PTV至少达到95%处方剂量前提下,比较具体病例CRT、3DCRT和IMRT技术下小肠、膀胱、股骨头受照射体积-剂量关系. 结果 (1)既往术后常规治疗模式的优点是膀胱、小肠受照剂量低,缺点是靶区涵盖度差. (2)等剂量线中高剂量区所包括的正常组织器官体积,IMRT<3DCRT<新计划的CRT.(3)3D CRT等剂量线的高剂量区所包括小肠、膀胱的体积百分比在3个野与5个野照射技术中基本相同,7个野技术反而使膀胱和小肠的照射剂量增加.IMRT静态调强技术等剂量线高剂量区所包括小肠、膀胱的体积分别以7、9个野低.结论直肠癌术后辅助放疗若采用常规模式, 可造成靶区剂量不足;在采用3DCRT技术时3~5个野技术较为合适,采用IMRT静态调强技术时 7个野较为合适.IMRT技术与其他技术相比具有明显剂量学优势,尤其有利于膀胱的保护.

  • 三维适形放疗食管癌临床研究的初步结果

    作者:张宜勤;陆进成;翟振宇;魏青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食管癌的疗效.方法经病理证实的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结合CT显示的肿瘤侵犯范围在模拟机下钡餐定位,3个野同中心常规分割,总剂量DT70Gy,35分次,7周完成.研究组前程照射方法同对照组,剂量DT40Gy,20分次,4周完成;后程采用三维适形照射,3.0 Gy/次,剂量DT30 Gy,10分次,2周完成;总剂量达到DT70Gy,30分次,6周完成.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1、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0.2%、61.6%和60.5%、31.7%(x2=4.87,P<0.05),1、3年生存率分别为72.4%、51.5%和53.4%、27.8%(x2=4.19,P<0.05).两组毒副反应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三维适形放疗食管癌的近、中期结果优于常规方法,远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有待进一步观察.

  • 诱导化疗加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分析

    作者:郑爱青;于金明;赵献光;王学涛;韦光胜

    目的评价诱导化疗加三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92例局部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单纯3DCRT组(RT组50例)和诱导化疗与3DCRT联合组(CMT组42例).CMT组在3DCRT治疗前给以2~4个疗程铂类为主的化疗.结果全组中位总生存期15个月,RT组中位总生存期12个月,CMT组18个月(P=0.014).1年生存率RT组为48.6%,CMT组为71.2%(P=0.004),2年生存率RT组为20.8%,CMT组为37.6%(P=0.041).两组毒副反应相似,患者均能耐受.结论诱导化疗加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晚期NSCLC可延长生存期,但并不增加放射副反应.

  • 后程加速超分割三维适形放疗食管癌的远期疗效和预后分析

    作者:任宝志;韩磊;朱培军;山长平;孔凡华

    目的对比研究后程加速超分割三维适形放疗食管癌的远期疗效、副反应及失败原因.方法将150例食管鳞癌患者用信封法随机均分至后程加速超分割三维适形放疗组(后超组)和后程常规分割三维适形放疗组(对照组).放疗方法均为前2/3疗程普通模拟机定位常规放疗40Gy,后1/3疗程后超组改为CT模拟定位加速超分割三维适形放疗(1.5Gy/次,2次/d,18~27Gy),总剂量为58~67Gy,32~38次,全疗程36~39 d;对照组常规分割三维适形放疗至上述相当剂量.结果后超组和对照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33%和15%,后超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29).后超组中位复发时间也高于对照组(11.0、7.0个月,P<0.01).3、4、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35%、33%、32%和20%、17%、17%,后超组无瘤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后超组和对照组1、2、3、4、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9%、73%、63%、61%、61%和60%、39%、31%、29%、27%,后超组局部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Cox回归分析显示颈段、胸上段食管癌的疗效明显优于胸中段、胸下段食管癌,蕈伞型优于其他类型(P值均<0.01).结论常规放疗后进行后程加速超分割三维适形放疗可作为颈段、胸上段和蕈伞型食管癌的首选方法之一,它提高了局部控制率和远期生存率.

  • 原发性肝癌三维适形放疗后放射性肝病的影响因素

    作者:梁世雄;蒋国梁;朱小东;傅小龙;陆海杰;潘朝阳;黄启芳;黎福祥;王安宇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LC)三维适形放疗(3DCRT)后放射性肝病(RILD)的影响因素,以指导PLC的3DCRT,避免和减少RILD的发生.方法采用8 MVX线直线加速器对128例PLC患者进行3DCRT.肿瘤剂量38~74Gy,分割剂量4~8Gy/次,照射7~15次,3次/周,隔日1次.对性别、年龄、T分期、GTV、HBV状况、TACE、门脉癌栓、肝硬化Child-Pugh分级、BED和分割剂量与RILD的发生进行统计分析.对具有完整剂量体积直方图(DVH)资料的84例进行统计以找出与RILD发生有关的剂量学因素.结果RILD 19例,发生率为14.8%.T分期、GTV、门脉癌栓和肝硬化分级单因素分析与RILD有关,但只有肝硬化分级是独立预后因子(P=0.000).全肝平均剂量与RILD的发生有关(P=0.027).当V5、V10和V20≤81%、69%和42%且全肝平均剂量≤28Gy时RILD的发生概率<5%(P=0.029、0.044、0.029和0.043).结论制定PLC 3DCRT计划时,充分考虑患者T分期、GTV、门脉癌栓、肝硬化分级和全肝平均剂量,尤其是肝硬化Child-Pugh分级,可减少RILD的发生率.

  • 主动呼吸控制结合三维适形放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初步研究

    作者:王健;曾昭冲;吴铮;朱姜轶;章娴;钱杨;鞠忠建;白春学

    目的 探讨医科达公司主动呼吸控制(ABC)系统结合三维适形放疗技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可行性.方法 29例Ⅱ~Ⅳ期未能手术的NSCLC患者分别在自由呼吸(FB)状态和ABC控制下行CT扫描,并在两个重建图像序列中按同样条件分别设计FB和ABC后的三维适形放疗计划.选择屏气触发方式为吸气后屏气,触发阈值设定为呼吸曲线峰值的80%,每次长屏气时间为25 s.上叶病灶计划靶体积(PTV)为临床靶体积(CTV)外放0.6 cm;中下叶病灶PTV为CTV外放1.0 cm.采用3~5个野进行共面适形治疗.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评价两个计划的大体肿瘤体积(GTV)、CTV、PTV、双肺体积(V_(lung))、双肺V_(20).和平均肺剂量(MLD).近期疗效按世界卫生组织肿瘤疗后客观效果评分.正常组织急性反应按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CTC3.0标准评价.结果 除1例患者因经济原因中断治疗,其他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使用ABe技术后GTV、CTV、PTV均较FB技术有一定缩小[36.35 cm~3:31.40 cm~3(t=9.70,P<0.001)、82.33 cm~3:70.83 cm~3(t=8.19,P<0.001)、230.73 cm~3:197.59 cm~3(t=5.72,P<0.001)],双肺V_(20)、MLD均低于FB技术[21.66%:18.76%(t=11.16,P<0.001)、1329.07 Gy:1143.14 Gy(t=13.24,P<0.001)].总有效率为64%(18例).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1、2级分别为68%(19例)、18%(5例);急性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1、2级分别为82%(23例)、7%(2例);骨髓抑制发生率1、2、3级分别为57%(16例)、25%(7例)、14%(4例);急性心脏损伤1、2级分别为86%(24例)、14%(4例).结论 ABC的临床应用可行,靶区定位更为精确,可减少正常肺组织照射剂量,从而减少放射副反应的发生率.

  • 792例食管癌三维技术放疗的疗效分析

    作者:孔洁;李晓宁;韩春;王澜;高超;张靖;田华;肖爱勤;麻国新

    目的 观察食管鳞状细胞癌三维技术放疗的局部控制率及生存率,并探讨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03-2008年收治的食管癌患者792例,采用三维适形放疗(672例)及调强放疗(120例)技术,1.8 ~2.0 Gy/次,5次/周,处方剂量50 ~ 70 Gy.同期放化疗142例,单纯放疗650例.Kaplan-Meier法计算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Logrank法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法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随访率为95.8%,随访时间满5年者133例.全组1、3、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6.6%、53.2%、48.6%,总生存率分别为70.1%、36.7%、28.0%.单因素预后分析显示T分期、N分期、临床分期、肿瘤体积为影响生存的因素(x2=20.58~ 55.60,P均=0.000),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N分期、肿瘤体积为影响生存的因素(x2 =6.35、29.23,P=0.012、0.000).同期放化疗与单纯放疗的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57.0%和46.8%(x2=7.34,P=0.007),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32.8%和27.6%(x2=3.42,P=0.064).结论 三维技术放疗食管癌的远期疗效较二维技术放疗明显提高.T分期、N分期、TNM分期、肿瘤体积是长期生存影响因素.加入同期化疗可提高患者的局部控制率.

  • Cyberknife治疗脊柱脊髓肿瘤的初步观察

    作者:王晓光;刘群;袁智勇;宋勇春;李丰彤;董洋;王境生;杨树源;王平

    由于脊髓对放射线的耐受量较低,使得传统的立体定向放射外科设备对于脊柱脊髓肿瘤的治疗难以达到颅内病变的治疗效果[1].Cyberknife通过实时影像追踪病变的位置变化,及时校正射线的方向,克服了精确定位的难题;而且它可以控制每条射线的剂量和入射角度,从而可以达到极佳的适形效果,使得脊柱脊髓病变的放射外科达到了和颅内病变相同的精确性和适形性,大大提高了脊柱脊髓病变的放射外科治疗效果[2].

  • 肺脏低剂量区体积预测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所致急性放射性肺炎的价值

    作者:沈文斌;祝淑钗;高红梅;李幼梅;刘志坤;李娟;苏景伟;万钧

    目的 探讨肺脏低剂量区体积预测食管癌单纯三维适形放疗(3D-CRT)所致急性放射性肺炎(RP)的价值,并确定肺脏V5(接受5Gy照射时的肺脏体积占全肺总体积的百分比)与双侧肺脏受照平均肺剂量(MLD)和肺脏V20不同组合预测RP发生的优组合.方法 选取接受单纯根治性3 D-CRT的食管癌患者222例,观察并记录双侧肺脏接受5、10、15、20、25和30 Gy照射时的肺脏体积占全肺总体积的百分比(V5、V10、V15、V20、V25、V30)和双侧肺脏MLD,对患者临床资料和治疗计划等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222例患者中,发生1级急性RP者68例(30.6%)、2级40例(18.0%)、3级8例(3.6%)、4级1例(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射野数、大体肿瘤体积、双侧肺脏MLD、肺脏V5、V10、V15、V20、V25和V30均与≥1级和≥2级急性RP的发生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双侧肺脏MLD、肺脏V5、V20和V25为食管癌患者发生≥1级急性RP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射野数、双侧肺脏MLD和肺脏V5为食管癌患者发生≥2级急性RP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 <0.05).以双侧肺脏MLD、肺脏V5和V20的分界值(分别为14 Gy、60%和28%)进行不同组合,当患者双侧肺脏MLD≤14 Gy+肺脏V5≤60%+V20≤28%时,≥1级和≥2级急性RP的发生率均减低(均P <0.05);当肺脏V20≤28%+ V5≤60%时,≥1级和≥2级急性RP的发生率均减低(均P <0.05);当双侧肺脏MLD≤14 Gy+V5≤60%时,≥1级急性RP的发生率减低(P<0.05);当双侧肺脏MLD> 14 Gy+V5≤60%时,≥2级急性RP的发生率减低(P<0.05).结论 肺脏低剂量区体积与食管癌单纯3D-CRT所致急性RP的发生密切相关;双侧肺脏MLD、肺脏V5和V20组合有可能提高预测急性RP发生的能力.

  •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放疗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张红云;兰胜民;曹建忠;王宏卫;任淑惠;鲁萍;郭修栋

    目的 分析早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放射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不能或不愿手术的早期NSCLC患者81例.其中鳞状细胞癌60例,腺癌16例,腺鳞癌及未分型癌5例.常规放疗45例,三维适形放疗36例;剂量为50 ~ 96 Gy.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法比较生存率,Cox回归分析法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全组中位生存时间34个月,总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8.7%、41.9%、21.8%.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Karnofsky评分(x2=19.56,P=0.000)、临床分期(x2=8.83,P=0.003)、肿瘤直径(x2=8.13,P=0.004)、近期疗效(x2=14.87,P=0.000)对生存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放射治疗前Karnofsky评分(x2=11.27,P=0.001)和肿瘤直径(x2=4.89,P=0.027)是影响早期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放射治疗前Karnofsky评分、肿瘤直径对早期NSCLC患者放射治疗的预后可能产生明显影响.

  • 不能手术切除的食管鳞状细胞癌169例三维适形放疗长期预后因素分析

    作者:陈意标;张汉雄;俞海东;刘挺;朱文标;洪珊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食管鳞状细胞癌的长期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接受根治性3DCRT治疗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169例。按生存表法计算患者1、3、5年生存率,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3.2%、34.1%、21.3%。单因素分析显示食管病灶长度、病灶部位、是否加化疗、计划肿瘤靶区(PGTV)剂量及疗程结束后疗效评估为患者长期生存的有意义预后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食管病灶长度、是否加化疗及疗程结束后疗效评估为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均P<0.05)。结论3DCRT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食管鳞状细胞癌的长期预后较好。病灶长度、是否加化疗及疗程结束后疗效评估是影响患者长期生存的预后因素,加化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

  • 替莫唑胺联合同步放疗治疗恶性脑胶质瘤效果观察

    作者:沈泽天;武新虎;李兵;王振;朱锡旭

    目的 评价替莫唑胺(TMZ)联合同步三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的效果及患者不良反应.方法 92例经病理证实的恶性脑胶质瘤患者(Ⅲ级50例、Ⅳ级42例)按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6例(Ⅲ级26例、Ⅳ级20例)给予术后常规放疗,采取单纯放疗,总剂量60~ 66 Gy.观察组46例(Ⅲ级24例、Ⅳ级22例),在放疗期间每日口服TMZ 75 mg/ m2,放疗结束后4周,继续给予TMZ标准5d方案辅助化疗6个周期,每1个周期28 d.第1个周期用量150 mg/m2,连用5d,无明显血液学毒性后,从第2个周期起剂量增至200 mg/m2.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效(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率分别为71.7%(33/46)和32.6%(15/46)(P< 0.001).观察组l、2、3年生存率分别为71.7%、47.8%、36.9%,对照组分别为56.5%、26.1%、15.2%,2、3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0.018);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2个月和1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观察组不良反应轻微,仅限于Ⅰ、Ⅱ级.结论 TMZ联合同步放疗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的效果优于局部单纯放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2、3年生存率,而且患者的不良反应轻微,临床耐受性良好.

  • 复发、转移子宫颈癌调强放疗和三维适形放疗的比较

    作者:傅芳芳;王霞;马晓捷;麻富卯

    目的 比较调强放疗(IMRT)和三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复发、转移子宫颈癌的疗效、剂量学及毒副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治疗后复发转移子宫颈癌62例,其中IMRT组29例,3DCRT组33例,均行直线加速器6MVX线放疗,单次剂量1.8 ~ 2.2 Gy,每周5次,共18 ~33次,处方剂量40~60 Gy,中位剂量52.8 Gy.同时对IMRT组的患者设计行3DCRT,给予相同的处方剂量,比较危及器官(OAR)受照射剂量.结果 IMRT组膀胱和小肠的高剂量分别为(4642.71±805.53 )cGy和(4240.36±572.51)cGy,低于3DCRT组的(5057.53±1998.03) cGy和(5953.99±1180.81 )cGy(P<0.05);IMRT计划中PTV的高剂量(5245.68±365.26)cGy高于3DCRT的高剂量(4801.27±346.25)cGy,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MRT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5.5 %(19/29)、42.1%(8/19)、25.0%(2/8),中位生存时间为19个月,28例死亡病例中,21例死于肿瘤进展,7例死于远处转移;3DCRT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0.6%(20/33)、35.0%(7/20)、14.3 %(1/7),中位生存时间为17个月,32例死亡病例中,24例死于肿瘤进展,8例死于远处转移.IMRT组和3DCRT组比较,1、2、3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IMRT组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3DCRT组,尤其是Ⅰ级和Ⅱ级,IMRT组为24.1%(7/29),3DCRT组为33.5%(11/33).结论 IMRI对于复发转移子宫颈癌疗效较3DCRT更好,可以在提高肿瘤剂量的同时减少正常组织的受照体积和剂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肺癌、纵隔肿瘤及食管癌放疗后放射性肺炎发生因素的对比研究

    作者:耿冲;张旭光;陈宏林;杜傲男;沈曼曼

    目的 对肺癌(肺靶区)与纵隔肿瘤及食管癌(纵隔靶区)三维适形放疗中放射性肺炎(RP)发生的影响因素及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参数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放射治疗的肺癌、纵隔肿瘤及食管癌患者83例的临床资料,采用x 2检验对临床因素(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分期、化疗)与RP发生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分别对两靶区的DVH参数与RP的发生进行相关性分析;用t检验对肺靶区与纵隔靶区DVH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2级RP发生率为36.5%(31/81).各临床因素与≥2级RP发生无关(x2值分别为0.377、0.215、0.018、0.717、0.215,均P>0.05).两靶区的DVH参数中,V5、V10、V20、V30、全肺平均剂量(MLD)与RP的发生均具有明显相关性.两靶区发生RP的患者V5[(50.9±17.8)%、(69.9±20.4)%](t=2.745,P<0.05)、V10[(38.6±15.2)%、(53.5±18.8)%](t=2.434,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V20(t=0.388,P>0.05)、V30(t=0.005,P> 0.05)及MLD(t=0.138,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靶区未发生RP患者的DVH参数t检验后得到类似结果.结论 在肺靶区、纵隔靶区的放疗中,RP的发生与DVH参数密切相关,尤其是V20、V30及MLD对RP的发生有重要的影响.

  • 后程三维适形大分割放疗并序贯化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

    作者:李晓敏;李云兰;安润花;郭丹;侯霞

    目的 观察常规分割放疗基础上后程三维适形大分割放疗并序贯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 62例符合条件的Ⅲ期NSCLC患者人组.先予NP方案化疗2个周期,化疗结束20余天待WBC恢复正常后开始放射治疗,放射治疗的前半程予前后对穿大野照射,常规分割2 Gy/次,剂量40 Gy,20次,之后针对肺部原发灶及纵隔内≥1 am的转移淋巴结用三维适形放疗技术采用大分割放疗4~6 Gy/次,间隔1~2 d,剂量24~30 Gy,4~6次.锁骨上有淋巴结转移者采用60Co或6MV-X线加电子线常规分割放疗至总量64~66 Gy.放射治疗结束后再追加化疗2个周期.结果 62例患者全部完成治疗计划,随访3年.肺原发灶完全缓解(CR)9例,部分缓解(PR)40例.肿瘤总有效率为79.0%.1、2、3年生存率为71.0%、48.4%、30.6%.1、2、3年局控率为80.6%、62.9%、40.3%.急性不良反应主要有:急性放射性食管炎、气管炎、胃肠道反应以及骨髓抑制,经过对症处理后均能完成治疗.结论 在常规分割放疗基础上后程行三维适形大分割放疗并序贯化疗治疗NSCLC有较好的疗效和能为患者接受的不良反应.

  • 食管癌常规及两种适形照射方法剂量分布的比较

    作者:任立杰;韩慧;王风光;党升强;李波;王凤桐

    目的 采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比较食管癌常规三野照射和两种三维适形放疗(3DCRT)计划中肿瘤和正常组织的剂量分布.方法 随机选择食管癌患者10例,CT扫描定位.勾画肿瘤体积(GTV)、临床靶体积(CTV)和计划靶体积(PTV).设计常规三野、三野适形、五野适形3种设野.结果 (1)三野适形与常规三野比较:三野适形中GTV均在90%剂量线以内,而在常规三野计划中有50%(5/10)部分GTV在90%等剂量线以外;PTV的小剂量、平均剂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脊髓剂量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五野适形与三野适形比较:PTV小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五野适形中20、30 Gy包绕的百分体积变小,10 Gy包绕的百分体积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脊髓大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安全范围内.结论 (1)三野适形计划的肿瘤和脊髓剂量分布优于常规三野放疗计划,尤其在病变较长时更有优势;(2)五野适形较三野适形肿瘤剂量分布更趋均匀,双肺和脊髓剂量都在安全范围内.

  • 脊椎骨肿瘤的模拟调强放疗

    作者:张树平;崔淑敏;陈保民;戴建平;王鹤皋

    目的 研究脊椎骨肿瘤放射治疗中保护脊髓的方法.方法 患者13例,男性6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65岁(41~85岁),椎骨转移瘤11例,椎体血管瘤2例,3例是初次放疗,10例为再程放疗.采用四川大学的数控多叶光栅(MLC)、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计划系统(IMRT)和西门子MD-2型医用直线加速器,模拟调强适形在保护脊髓的前提下对病灶的椎骨进行放疗,90%等剂量线包绕PTV并以此为处方线,3次/周,DT25~30 Gy/5~6次,2周.结果 止痛效果好,有效率100%,止痛时间长;脊髓保护好,通过改变数控多叶光栅叶片运动方向对脊髓进行了屏蔽保护;验证结果满意,对三维适形、逆向调强适形和模拟调强适形3种放疗方法用有机玻璃体模来实际模拟这些病例,用电离室测量验证肿瘤和脊髓的绝对吸收剂量,用专用放射治疗验证胶片验证其剂量分布,验证显示:模拟调强适形放疗和逆向调强适形放疗一样能有效的保护脊髓,三维适形法差.结论 当没有逆向调强适形放疗设备时,采用数控多叶光栅改变叶片运动方向模拟调强适形对脊椎骨肿瘤放疗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有效方法.

  • 直肠癌术后调强放疗和三维适形放疗剂量学比较研究

    作者:张玉海;李月敏;夏火生;韩守云;李苹;刘志晨

    目的 比较研究直肠癌术后凋强放疗(IMRT)和三维适形放疗(3DCRT)时靶区及其周围危及器官受照剂量的差异.方法 随机选择6例直肠癌术后患者,进行CT扫描、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勾画,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进行3DCRT和IMRT计划设计,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IMRT计划PTV的均匀性(1.09±0.02)和适形度(0.81±0.08)均优于3DCRT计划(1.17±0.01,0.66±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MRT与3DCRT相比,在50 Gy的高剂量区.膀胱的V50下降了10%,小肠的V50下降了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左、右股骨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直肠癌术后放疗中,IMRT技术较3DCRT技术有剂量学方面的优越性.

  • 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复发子宫颈癌的剂量学研究

    作者:郭智;臧志芳;麻富卯;邢晓汾;郭瑞嵩;何传泰

    目的 比较常规放疗和三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复发子宫颈癌靶区(PTV)和危及器官(OAR)的剂量分布,为3DCRT在复发子宫颈癌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07年5月至8月间就诊于山西省肿瘤医院的13例复发的子宫颈癌患者,CT模拟定位后,影像资料输入拓能(Topslane)三维治疗计划系统,由同一物理师对每一患者分别进行传统前后对穿野和五野三维适形计划设计,处方剂量均为50 Gy,比较二者PTV和OAR的剂量分布.结果 在相同的处方剂量(50 Gy),普通放疗(CRT)(AP/PA)和3DCRT的OAR(直肠、膀胱、小肠)大受照剂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二者PTV的大受照剂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比较PTV的平均剂量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CRT(AP/PA)和3DCRT二者有着同样的PTV覆盖.经比较PTV的均匀性,在CRT(AP/PA)和3DCRT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比较CRT(AP/PA)和3DCRT的各OAR高剂量区(>40 Gv)的受照体积(V40)后,二者各OAR的V40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DCRT的V40在直肠、膀胱、小肠比CRT(AP/PA)分别平均减少53.31 ml(90.69%)、124.00 ml(79.47%)、655.16 ml(92.22%).结论 3DCRT治疗的PTV剂量均匀性劣于CRT,而OAR的受照体积明显少于CRT,从而有望减少OAR放疗并发症发生率(NTCP).

490 条记录 8/25 页 « 12...567891011...242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