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尿酸水平对新发胆石症的预测价值(附97469例报告)

    作者:魏垚臣;陶明;梁明杨;董浩;马向明;李振华;付庆江;曹立瀛;刘四清;刘通

    目的 探讨不同血尿酸水平对新发胆石症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6年6月至2015年12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开滦总医院、开滦林西医院、开滦赵各庄医院、开滦唐家庄医院、开滦范各庄医院、开滦吕家坨医院、开滦荆各庄医院、开滦林南仓医院、开滦钱家营医院、开滦马家沟医院、开滦医院分院行健康体检的97 469例受试者的体检资料,分别收集流行病学调查内容、人体测量学指标、生化指标.受试者按照血尿酸四分位数水平分为4组:2 4140例受试者血尿酸<232μmol/L设为Q1组(对照组)、24 473例受试者232 μmol/L≤血尿酸<282 μmol/L设为Q2组、24 382例受试者282 μmol/L≤血尿酸<338 μmol/L设为Q3组、24 474例受试者血尿酸≥338 μmol/L设为Q4组.观察指标:(1)4组受试者临床特征比较.(2)受试者胆石症的发病情况.(3)血尿酸水平对新发胆石症发病的影响:①血尿酸水平与胆石症发病风险的剂量-反应关系;②血尿酸对胆石症模型拟合优度的比较;③按性别分层后不同血尿酸水平对胆石症发病的影响;④箱线图示不同性别的血尿酸情况;⑤按年龄分层后不同血尿酸水平对胆石症发病的影响.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Q)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tal-willis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采用人年发病率计算不同血尿酸分组中胆石症的发病情况.使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曲线(RCS)计算连续型变量与结局事件风险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以及95%可信区间(95%CI);进一步使用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不同血尿酸水平对新发胆石症的风险比(HR)和95%CI;使用似然比检验和赤池信息量准则(AIC)计算血尿酸水平对新发胆石症模型的拟合情况;使用箱线图显示不同性别人群中的血尿酸情况.结果 (1)4组受试者临床特征比较:Q1组受试者性别(男性)、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超敏C-反应蛋白、糖尿病、高血压病、吸烟、饮酒、体育锻炼人数分别为15 162例、(50±11)岁、(24±3) kg/m2、(123±21)mmHg(1 mmHg=0.133 kPa)、(82±12) mmHg、(5.6±2.0) mmol/L、(4.8±1.2) mmol/L、1.14 mmol/L(0.81~1.63 mmol/L)、0.70 mmol/L(0.23~2.23 mmol/L)、2 537例、9 415例、4 575例、2 380例、2 649例;Q2组分别为19 079例、(51±12)岁、(25±3) kg/m2、(130±21) mmHg、(83±12)mmHg、(5.5±1.7) mmol/L、(4.9±1.2) mmol/L、1.20 mmol/L(0.86~ 1.76 mmol/L)、0.71 mmol/L(0.28~1.98 mmol/L)、2 287例、10 124例、6 918例、3 649例、3 288例;Q3组分别为21 132例、(52±13)岁、(25±3)kg/m2、(132±21) mmHg、(84±12) mmHg、(5.5±1.6) mmol/L、(5.0±1.2) mmol/L、1.29 mmol/L(0.91~1.94 mmol/L)、0.80 mmol/L(0.30~2.06 mmol/L)、2 027例、10 755例、8 259例、4 730例、3 958例;Q4组分别为22 651例、(53±14)岁、(26±3) kg/m2、(134±21) mmHg、(85±12) mmHg、(5.4±1.5) mmol/L、(5.1±1.2) mmol/L、1.54 mmol/L(1.05~2.35 mmol/L)、1.02 mmol/L(0.43~2.50 mmol/L)、1 981例、12 082例、9 562例、6 209例、4 758例;4组受试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7 624.63,F=279.93,961.91,330.84,271.40,38.25,353.18,H=3 406.30,912.23,x2=108.15,590.49,2 567.07,2 209.21,760.15,P<0.05).(2)受试者胆石症的发病情况:97 469例受试者总随访时间为592 922人年,共有新发胆石症4 270例,总发病率为7.20千人/年;Q1、Q2、Q3和Q4组受试者的人年发病率分别为:6.34千人/年(971/153 205*1 000)、6.91千人/年(1 034/149 686*1 000)、7.44千人/年(1 090/146 549*1 000)、8.19千人/年(1 175/143 482*1 000).(3)血尿酸水平对新发胆石症发病的影响:①血尿酸水平与胆石症发病风险的剂量-反应关系.RCS结果表明:以单位变化的血尿酸水平和经对数转化后的血尿酸水平与胆石症发病风险均呈直线关系(x2=11.74,8.01,P<0.05).②血尿酸对胆石症模型拟合优度的比较:所有受试者中,校正了性别、年龄、BMI、TC、TG、糖尿病、高血压病、吸烟、饮酒和体育锻炼因素对新发胆石症的影响后,与Q1组比较,Q3、Q4组受试者新发胆石症风险均增加(HR=1.10,1.12,95%CI:1.01~ 1.20,1.03~ 1.23,P<0.05).多因素模型-2Log L值和AIC值分别为92 532.39、92 550.39,多因素模型+血尿酸分别为92 525.35、92 549.35,加入血尿酸的多因素模型与未加入血尿酸的多因素模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04,P<0.05).③按性别分层后不同血尿酸水平对胆石症发病的影响:进行性别分层后,在女性受试者中,校正了年龄、BMI、TC、TG、糖尿病、高血压病、吸烟、饮酒和体育锻炼因素对新发胆石症的影响后,与Q1组比较,Q2、Q3、Q4组受试者新发胆石症风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R=1.06,1.15,1.09,95%CI:0.88~1.28,0.93~1.34,0.91~ 1.31,P>0.05);在男性受试者中,校正了其他上述相同胆石症发病危险因素后,与Q1组比较,Q2、Q3、Q4组受试者新发胆石症风险均增加(HR=1.17,1.24,1.30,95%CI:1.06~1.30,1.12~1.37,1.18~1.44,P<0.05).④箱线图示不同性别的血尿酸情况:在女性受试者中以年龄每增加10岁分组,18~27岁组、28~37岁组、38~47岁组、48~57岁组、58~67岁组、68~77岁组、78~ 87岁组、88~97岁组受试者血尿酸水平分别为(249±61) μmol/L、(235±50) μmol/L、(231±56) μmol/L、(250±66) μmol/L、(266±75) μmol/L、(281±81) μmol/L、(298±76) μmol/L、(379±86) μmol/L;在男性受试者中,上述各年龄组血尿酸水平分别为(310±76) μmol/L、(298±75) μmol/L、(298±74) μmol/L、(294±74) μmol/L、(302±78)μmol/L、(311±80) μmol/L、(322±80) μmol/L、(330±75) μmol/L.⑤按年龄分层后不同血尿酸水平对胆石症发病的影响:在青中年受试者(年龄≤60岁)中,校正了性别、BMI、TC、TG、糖尿病、高血压病、吸烟、饮酒和体育锻炼因素对新发胆石症的影响后,与Q1组比较,Q2组和Q3组受试者新发胆石症风险均未增加(HR=1.05,1.10,95%CI:0.94~ 1.17,0.99~1.23,P>0.05),而Q4组受试者新发胆石症风险增加(HR=1.15,95%CI:1.02~ 1.28,P<0.05);在老年受试者(年龄>60岁)中,校正了上述相同胆石症发病危险因素后,与Q1组比较,Q2组受试者新发胆石症风险未增加(HR=1.16,95%CI:0.99~1.36,P>0.05),而Q3、Q4组受试者新发胆石症风险增加(HR=1.19,1.21,95%CI:1.02~ 1.40,1.04~ 1.41,P<0.05).结论 高水平血尿酸是影响新发胆石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 酒精摄入量与新发胆石症关系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附77755例报告)

    作者:刘通;陶明;王万超;计艳楠;王一鸣;康建忠;曹立瀛;刘四清;刘希宁

    目的 探讨不同酒精摄入量与新发胆石症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6年7月至2015年12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开滦总医院、开滦林西医院、开滦赵各庄医院、开滦唐家庄医院、开滦范各庄医院、开滦吕家坨医院、开滦荆各庄医院、开滦林南仓医院、开滦钱家营医院、开滦马家沟医院、开滦医院分院行健康体检的77 755例受试者的体检资料.依据文献对饮酒量的定义将受试者分为5组,50 695例受试者不饮酒设为不饮酒组;3 154例受试者饮酒后戒断时间≥1年设为饮酒已戒组;12 410例受试者满足轻度饮酒量的标准设为轻度饮酒组;1 606例受试者满足中度饮酒量的标准设为中度饮酒组;9 890例受试者满足重度饮酒量标准设为重度饮酒组.由固定医师团队于2006、2008、2010、2012、2014年在相同地点按相同健康体检顺序对受试者进行5次健康体检.收集流行病学调查内容、人体测量学指标、生化指标.观察指标:(1)5组受试者的临床特征比较.(2)受试者胆石症的发病情况.(3)影响受试者新发胆石症的危险因素.(4)饮酒对新发胆石症模型拟合程度的比较.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方差齐采用LSD检验,方差不齐采用Dunnett's T3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Q)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胆石症的累积发病率,胆石症发病率的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不同酒精摄人量对新发胆石症的风险比(HR)和95%可信区间(CI).使用似然比检验和赤池信息量准则(AIC)计算饮酒对于新发胆石症模型拟合情况的影响.结果 (1)5组受试者的临床特征比较:不饮酒组受试者的性别(男性)、年龄、收缩压、舒张压、体质量指数(BMI)、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腰围,糖尿病、高血压病、吸烟、体育锻炼人数分别为33 406例、(51±12)岁、(130±21) mmHg(1 mmHg=0.133 kPa)、(83±12) mmHg、(25±4)kg/m2、(4.93±1.13) mmol/L、1.26 mmol/L(0.90 ~1.88 mmol/L)、(5.5±1.7) mmol/L、(86± 10) cm、4 538例、21 773例、5 873例、6 140例;饮酒已戒组分别为3 077例、(56±12)岁、(134±22) mmHg、(85± 12) mmHg、(25±3)kg/m2、(4.93± 1.21) mmol/L、1.29 mmol/L(0.91~1.90 mmol/L)、(5.6±1.8)mmol/L、(89±9) cm、420例、1 652例、856例、856例;轻度饮酒组分别为11 859例、(46±12)岁、(127± 19) mmHg、(82± 11) mmHg、(25±3) kg/m2(4.89± 1.15) mmol/L、1.30 mmol/L(0.89~2.01 mmol/L)、(5.4±1.4)mmol/L、(87±9) cm、891例、4 294例、2 186例、2 186例;中度饮酒组分别为1 585例、(58±11)岁、(134±22) mmHg、(84± 11) mmHg、(25±3) kg/m2、(5.06± 1.21) mmol/L、1.23 mmol/L(0.85~ 1.82 mmol/L)、(5.5±1.7)mmol/L、(88±9) cm、159例、762例、591例、591例;重度饮酒组分别为9 868例、(52±9)岁、(135±21) mmHg、(86± 12) mmHg、(25±3)kg/m2、(5.18±1.21) mmol/L、1.36 mmoL/L(0.92~2.19 mmol/L)、(5.5±1.5)mmol/L、(88±9) cm、819例、4 900例、2 183例、2 183例;5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9 989.71,F=869.28,F=254.13,195.97,27.52,112.63,H(x2)=154.09,F=11.92,63.37,x2=128.17,656.31,23 561.80,656.31,P<0.05).(2)受试者胆石症的发病情况:77 755例受试者在(6.8±2.1)年的观察研究中,新发胆石症3 757例,累积发病率为4.5%.不饮酒组、饮酒已戒组、轻度饮酒组、中度饮酒组、重度饮酒组的胆石症累积发病率分别为5.1%、4.9%、3.7%、3.4%和3.3%,5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14,P<0.05).不饮酒组分别与饮酒已戒组、轻度饮酒组、中度饮酒组、重度饮酒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8.34,40.58,45.41,48.44,P<0.05).饮酒已戒组分别与轻度饮酒组、中度饮酒组、重度饮酒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8.72,20.47,25.41,P<0.05).轻度饮酒组分别与中度饮酒组、重度饮酒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8.47,12.41,P<0.05).中度饮酒组与重度饮酒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5,P>0.05).(3)影响受试者新发胆石症的危险因素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校正受试者性别、年龄、TC、TG、BMI、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体育锻炼因素对新发胆石症的影响后,与不饮酒组比较,轻度饮酒组、中度饮酒组、重度饮酒组新发胆石症的风险降低(HR=0.88,0.82,0.73,95%CI:0.79~0.98,0.76~0.89,0.64~0.83,P<0.05).(4)饮酒对新发胆石症模型拟合程度的比较:建立多因素模型,将性别、年龄、BMI、TG、TC、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体育锻炼等胆石症传统危险因素共同带入模型中,计算此时模型的-2Log L和AIC值,分别为76 331.83和76 353.83.而后将饮酒变量带人多因素模型,计算多因素模型+饮酒模型的-2Log L和AIC值,分别为76 307.86和76 33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97,P<0.05).结论 饮酒是新发胆石症的独立保护因素,随着酒精摄入量的增加,胆石症的发病风险呈降低趋势.

  • 代谢综合征对新发胆石症的预测价值

    作者:刘通;高海静;王万超;王一鸣;刘四清;曹立瀛;刘希宁;李海涛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MS)对新发胆石症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6年6月至2015年12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开滦总医院、开滦林西医院、开滦赵各庄医院、开滦唐家庄医院、开滦范各庄医院、开滦吕家坨医院、开滦荆各庄医院、开滦林南仓医院、开滦钱家营医院、开滦马家沟医院、开滦医院分院行健康体检的89 553例受试者的体检资料.按照国际糖尿病联盟对MS的诊断标准将受试者分为4组,70 657例无MS受试者为正常人群组,14 075例满足3条MS诊断标准的受试者设为MS-3组、4 556例满足4条MS诊断标准的受试者设为MS-4组、265例满足5条MS诊断标准的受试者设为MS-5组.由固定医师团队在相同地点对受试者进行健康体检.收集流行病学调查内容、人体测量学指标、生化指标.观察指标:(1)4组受试者的临床特征比较.(2)受试者胆石症的发病情况.(3)影响受试者新发胆石症的危险因素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方差齐采用LSD检验,方差不齐采用Dunnett's T3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Q)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Kruskal-Wallis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不同分组间胆石症的发病率,组间胆石症发病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MS对新发胆石症的风险比(HR)和95%可信区间.结果 (1)4组受试者的临床特征比较:正常人群组年龄、性别(男性)、收缩压、舒张压、腰围、TG、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BMI、高血压病、糖尿病、饮酒、吸烟及体育锻炼人数分别为(50±12)岁、52 895例、(127±20) mmHg(1mmHg=0.133kPa)、(81±11) mmHg、(85±9)cm、1.14 mmol/L(0.83~1.56 mmol/L)、(4.9±1.1)mmol/L、(1.56±0.39)mmol/L、(5.2±1.3)mmol/L、(24.5±3.3)kg/m2、24 016例、7 696例、11 636例、20 689例、10 245例;MS-3组分别为(54±11)岁、12 905例、(142± 19) mmHg、(90± 11) mmHg、(94±8) cm、2.08 mmol/L(1.51 ~ 3.04 mmol/L)、(5.1±1.3) mmol/L、(1.50±0.42)mmol/L、(6.3±2.1)mmol/L、(27.1±3.2)kg/m2、10 031例、5 737例、3 090例、4 762例、2 353例;MS-4组分别为(54±10)岁、4 556例、(146± 19) mmHg、(92± 11) mmHg、(97±7) cm、2.57 mmol/L(2.03~3.80 mmol/L)、(5.2±1.4)mmol/L、(1.44±0.45)mmol/L、(7.2±2.4)mmol/L、(28.1±3.1) kg/m2、3 696例、2 971例、1 091例、1 699例、867例;MS-5组分别为(56±11)岁、265例、(146±17) mmHg、(92± 11) mmHg、(98±6)cm、2.60 mmol/L(2.06~3.91 mmol/L)、(4.9±1.1)mmol/L、(0.86±0.14) mmol/L、(7.7±2.9)mmol/L、(28.7±2.9)kg/m2、221例、196例、62例、93例、78例;4组受试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81.40,x2=3 359.07,F=3 551.06,3 280.16,5 915.20,x2=18 358.71,F=211.30,473.42,4 168.34,3 909.75,x2=9 829.51,14 449.74,375.78,225.14,145.73,P<0.05).(2)受试者胆石症的发病情况:89 553例受试者在(8.0±1.1)年的观察研究中,新发胆石症4 313例,累积发病率为4.8%.正常人群组、MS-3组、MS-4组、MS-5组胆石症的累积发病率分别为4.5%、5.6%、6.3%和13.2%,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9.96,P<0.05).正常人群组分别与MS-3组、MS-4组、MS-5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28.56,29.25,43.48,P<0.05);MS-3组分别与MS-4组和MS-5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7.13,35.75,P<0.05);MS-4组和MS-5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82,P<0.05).(3)影响受试者新发胆石症的危险因素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校正受试者性别、年龄、超敏C反应蛋白、吸烟、饮酒、体育锻炼因素对新发胆石症的影响后,与正常人群组比较,MS-3组、MS-4组、MS-5组新发胆石症的风险均增加(HR=1.16,1.33,2.68,95%可信区间:1.07~ 1.26,1.17~1.51,1.92~3.74,P<0.05).结论 MS是新发胆石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且随着受试者满足MS的诊断标准数量增加,其胆石症的发病风险也增加.

  • 胆囊切除术后残留病变的临床特征与治疗

    作者:耿亚军;李树栋;孟兴凯;杨成旺;王泽锋;何涛;王万祥;王震侠;任建军

    目的 探讨胆囊切除术后残留病变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6年4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3例胆囊切除术后残留病变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83例患者中,74例为残留胆囊(其中41例合并胆管结石、33例为单纯残留胆囊),9例为单纯残留胆管结石.患者入院后行相关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根据相应病变选择合适手术方法.观察指标:(1)临床特征: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特征.(2)手术及术后情况: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住院时间.(3)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4)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复查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患者生存和病变复发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6年10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结果 (1)临床特征:①病史:83例患者均有胆囊切除术史,其中57例首次手术为急诊手术,26例为择期手术.②临床表现:首次出现临床表现时间为术后1~324个月,平均时间为术后96个月.83例患者中,49例临床表现以右季肋区绞痛伴右肩背部放射痛、发热、恶心、呕吐为主;24例以黄疸为主要症状;8例症状逐年加重,后期以右季肋区绞痛、寒战、高热伴黄疸为主;2例首次术后腹上区不适,伴不完全性肠梗阻表现.③实验室检查:83例患者中,48例ALT、AST升高,28例TBil升高,4例血、尿淀粉酶升高.④影像学检查:83例患者中,77例MRCP检查阳性,43例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阳性,39例腹部CT检查阳性(4例合并胰腺炎).(2)手术及术后情况:83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74例残留胆囊患者中,72例行残留胆囊切除术(41例合并胆管结石患者中,35例行残留胆囊切除+胆道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6例先行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再行残留胆囊切除术;31例单纯残留胆囊患者行残留胆囊切除术);1例合并残留胆囊癌患者行残留胆囊切除+胆总管切除+肝管空肠内引流术;1例合并残留胆囊癌伴胆总管占位性病变患者行姑息性胆肠内引流术.9例单纯残留胆管结石患者行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74例残留胆囊患者手术时间为(92±39) min,术中出血量为(63±12)mL,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为(5±4)d,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时间为(9±5)d.9例单纯残留胆管结石患者手术时间为(57±33) min,术中出血量为(25±9)mL,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时间为(5±3)d.(3)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74例患者胆囊管残留长度为(2.8±1.0)cm,残留胆囊内均合并结石.74例患者中,54例为残留胆囊黏膜单纯性增生,14例为残留胆囊黏膜不典型增生,4例为残留胆囊黏膜瘤样增生性病变及良性肿瘤,2例为残留胆囊癌.(4)随访情况:83例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6~71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3个月.81例患者健康生存,病变无复发;1例患者于术后34个月胆管结石复发,再次入院行胆肠吻合术后治愈,至随访截止时间无复发;1例残留胆囊癌伴胆总管占位性病变患者术后9个月死亡.结论 患者行胆囊切除术后反复出现右季肋区绞痛伴右肩背部放射痛,甚至发热、黄疸时,应考虑残留胆囊或胆管结石病变;行再次手术治疗安全可行,疗效较好.

  • 血清肝功能指标对胆囊结石合并无症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价值

    作者:顾进;涂奎;王芳;赵礼金

    目的 探讨异常血清肝功能指标对胆囊结石合并无症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460例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06例患者合并无症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设为胆总管结石组;354例单纯胆囊结石患者,设为胆囊结石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清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DBil、GGT、ALP,选取有统计学意义指标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根据ROC曲线计算各指标的临界值、灵敏度和特异度.观察指标:(1)两组患者血清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DBil、GGT、ALP)比较.(2) ROC曲线分析结果.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一步行ROC曲线分析.结果 (1)两组患者血清肝功能指标比较:胆总管结石组患者血清ALT、AST、TBil及DBil分别为(32±8) U/L、(35±8) U/L、(12.8±2.5) μmol/L、(2.6±0.4)μmol/L,胆囊结石组分别为(30±7) U/L、(32±7) U/L、(12.2±2.4) μmol/L、(2.5±0.4) μmol/L,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891,0.786,0.924,1.026,P>0.05).胆总管结石组患者血清GGT和ALP分别为(162±43) U/L、(145±37) U/L,胆囊结石组分别为(36± 10) U/L、(128±23) U/L,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859,2.483,P<0.05).(2) 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GGT和ALP对应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63(95%可信区间:0.938~0.988)和0.621(95%可信区间:0.561~0.684),诊断准确度高的临界值分别为92.5 U/L和139.5 U/L,灵敏度分别为91.6%和50.7%,特异度分别为95.7%和76.5%.结论 血清GGT的异常升高对胆囊结石合并无症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有较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且操作方便、快速,值得在临床应用及推广.

  • 累积体质量指数对新发胆石症的预测价值

    作者:刘通;王一鸣;司天福;王万超;曹立瀛;刘四清

    目的 探讨累积体质量指数(cumBMI)对新发胆石症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6、2008、2010、2012、2014年开滦总医院、开滦林西医院、开滦赵各庄医院、开滦唐家庄医院、开滦范各庄医院、开滦吕家坨医院、开滦荆各庄医院、开滦林南仓医院、开滦钱家营医院、开滦马家沟医院、开滦医院分院行健康体检的31 794例受试者的体检资料.将受试者依据cumBMI四分位数分为4组:7 949例受试者cumBMI< 140.81 kg/m2×年设为Q1组;7 946例受试者140.81 kg/m2×年≤cumBMI<159.69 kg/m2×年设为Q2组;7 949例受试者159.69 kg/m2×年≤cumBMI< 180.49 kg/m2×年设为Q3组;7 950例受试者cumBMI≥180.49 kg/m2×年设为Q4组.由固定医师团队2006、2008、2010、2012、2014年在相同地点对受试者进行5次健康体检.收集流行病学调查内容、人体测量学指标、生化指标.观察指标:(1)4组受试者胆石症的发病情况.(2)影响受试者新发胆石症的危险因素分析:性别、年龄、cumBMI、BMI、饮酒、吸烟、体育锻炼、高血压病、糖尿病、C反应蛋白、TG、TC.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方差齐采用LSD检验,方差不齐采用Dunnett's T3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Q)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x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不同cumBMI组受试者胆石症的发病率,不同cumBMI分组中胆石症发病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1)4组受试者胆石症的发病情况:31 794例受试者在(2.1±0.4)年的观察研究中,新发胆石症236例,发病率为7.42‰.Q1、Q2、Q3、Q4组受试者胆石症发病率分别为4.03‰、7.17‰、7.93‰、10.57‰,4组受试者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2.39,P<0.05).(2)影响受试者新发胆石症的危险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cumBMI、BMI、高血压病和C反应蛋白均是影响受试者新发胆石症的危险因素(HR=1.61,1.75,1.64,1.36,1.39,1.39,95%可信区间:1.23~2.10,1.49~2.05,1.45~1.86,1.21~1.53,1.07~1.79,1.18~1.62,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为女性,年龄为50~60岁、≥60岁,cumBMI≥140.81且<159.69 kg/m2×年,≥159.69且<180.49 kg/m2×年,≥180.49 kg/m2×年均是影响受试者新发胆石症的独立危险因素(HR=1.59,1.78,2.33,2.04,2.42,3.66,95%可信区间:1.21~2.09,1.31~2.44,1.63~ 3.34,1.29~3.24,1.47 ~ 3.95,2.15~6.25,P<0.05).结论 女性、高龄、cumBMI增加均是新发胆石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且随着cumBMI的增加胆石症的发病风险也随之增高.

  • 高浓度葡萄糖对人结肠癌上皮细胞Caco-2细胞胆固醇吸收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作者:张栋;喻超;赵小毅;宋健;周海燕;罗玉梅;孙诚谊

    目的 探讨高浓度葡萄糖对人结肠癌上皮细胞Caco-2细胞胆固醇吸收的影响,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实验研究方法.(1) CCK-8检测细胞增殖:采用CCK-8检测不同浓度(12.5、100.0、300.0、700.0、1 000.0、1 388.0 mmol/L)葡萄糖溶液作用于Caco-2细胞时,Caco-2细胞增殖率变化情况,确定葡萄糖溶液对Caco-2细胞半数抑制浓度,结合文献确定后续实验中葡萄糖溶液浓度梯度.(2)检测Caco-2细胞胆固醇吸收量:将Caco-2细胞分为胆固醇组、胆固醇+依折麦布(胆固醇抑制剂)组和空白对照组.胆固醇组:加入100 μmol/L胆固醇溶液和不同浓度(5.0、25.0、50.0 mmol/L)葡萄糖溶液.胆固醇±依折麦布组:加入100 μmol/L依折麦布、100μmol/L胆固醇溶液和不同浓度(5.0、25.0、50.0 mmol/L)葡萄糖溶液.空白对照组:加入DMEM培养基和对应浓度DMSO.检测Caco-2细胞胆固醇吸收量.(3)Western blot检测三磷酸腺苷结合盒G8(ABCG8)、三磷酸腺苷结合盒G5(ABCG5)、尼克曼蛋白(NPC1L1)、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SR-B Ⅰ)蛋白表达:将Caco-2细胞分为葡萄糖组、葡萄糖±依折麦布组和对照组.葡萄糖组:加入不同浓度(5.0、25.0、50.0 mmol/L)葡萄糖溶液.葡萄糖±依折麦布组:加入不同浓度(5.0、25.0、50.0mmol/L)葡萄糖溶液和100 μmol/L依折麦布.对照组加入100 μmol/L依折麦布.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ABCG8、ABCG5、NPC1 L1、SR-B Ⅰ蛋白相对表达量.计量资料以x±s表示,变化趋势检验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1) CCK-8检测结果显示:葡萄糖溶液浓度为12.5、100.0、300.0、700.0、1 000.0、1 388.0 mmol/L的Caco-2细胞增殖率分别为1.380±0.043、1.238±0.072、0.736±0.035、0.336±0.021、0.316±0.020、0.288±0.010,6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019,P<0.05).葡萄糖溶液对Caco-2细胞半数抑制浓度为283.54 mmol/L.(2) Caco-2细胞胆固醇吸收量:①胆固醇组葡萄糖溶液浓度为5.0、25.0、50.0 mmol/L的Caco-2细胞胆固醇吸收量分别为0.282±0.042、0.380±0.063、0.390±0.060,胆固醇+依折麦布组葡萄糖溶液浓度为5.0、25.0、50.0 mmol/L的Caco-2细胞胆固醇吸收量分别为0.042 ±0.012、0.197±0.015、0.277±0.0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5.566,P<0.05).②胆固醇组不同浓度葡萄糖溶液的Caco-2细胞胆固醇吸收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79.117,P<0.05);葡萄糖溶液浓度为5.0 mmol/L的Caco-2细胞胆固醇吸收量分别低于葡萄糖溶液浓度为25.0 mmol/L和50.0 mmol/L的Caco-2细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ll.207,11.532,P<0.05);葡萄糖溶液浓度为25.0 mmol/L的Caco-2细胞胆固醇吸收量与葡萄糖溶液浓度为50.0 mmol/L的Caco-2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389,P>0.05).③葡萄糖溶液浓度为5.0、25.0 mmol/L的胆固醇组和胆固醇组+依折麦布组的Caco-2细胞胆固醇吸收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908,10.644,P<0.05).(3) 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①葡萄糖组葡萄糖溶液浓度为5.0、25.0、50.0 mmol/L的Caco-2细胞NPC1 L1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77±0.019、0.558±0.015、0.576±0.003,葡萄糖+依折麦布组葡萄糖溶液浓度为5.0、25.0、50.0 mmol/L的Caco-2细胞NPC1L1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057±0.002、0.054±0.005、0.077±0.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2.207,P<0.05).②葡萄糖组不同浓度葡萄糖溶液的Caco-2细胞NPC1L1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112,P<0.05).葡萄糖+依折麦布组不同浓度葡萄糖溶液的Caco-2细胞NPC1L1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708,P<0.05).③葡萄糖溶液浓度为5.0、25.0、50.0 mmol/L的葡萄糖组和葡萄糖+依折麦布组的Caco-2细胞NPC1L1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112,11.708,13.920,P<0.05).结论 高浓度葡萄糖溶液可能通过增加Caco-2细胞中NPC1L1蛋白的表达,促进胆固醇的重吸收,增加糖尿病患者罹患胆石症的风险.

  • 腹腔镜下经胆囊管逆向乳头插管法治疗胆囊结石合并细径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

    作者:孙科;肖宏;陈安平;田刚;尹思能;李连博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经胆囊管逆向乳头插管法和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细径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5月至2015年8月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92例胆囊结石合并细径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96例患者采用腹腔镜下经胆囊管逆向乳头插管法治疗胆囊结石合并细径胆总管结石设为研究组,96例患者采用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法治疗胆囊结石合并细径胆总管结石设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首先按照常规方法完成LC.研究组患者采用经胆囊管置入4 Fr输尿导管,在腹腔镜直视下置入胆总管并通过十二指肠乳头,针状刀沿输尿管走向正前方切开十二指肠乳头,用取石网或取石球囊取尽结石.对照组患者采用弓形刀带斑马导丝的常规方式进行插管,弓形刀沿11点方向切开十二指肠乳头,使用取石网或取石球囊取尽结石.术中通过鼻胆管造影检查观察是否有胆总管结石残留,比较两组患者以下情况:(1)手术情况:手术插管、手术时间.(2)术后情况:术后ALT、术后AST、术后TBil、术后血淀粉酶、术后脂肪酶、并发症和拔管时间.(3)随访情况.术后采用门诊或电话随访,通过经鼻胆管逆行胆道造影检查,或行MRCP、超声检查了解患者结石复发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5年11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x2检验.结果 (1)手术情况:两组患者均在腹腔镜下成功切除胆囊.研究组患者均成功通过胆囊管置入输尿管导管,其中8例置管较困难.对照组中5例患者因憩室旁乳头或其他原因无法完成插管,EST失败,改为经胆囊管置输尿管导管通过乳头引导十二指肠乳头切开.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89±17) min和(105±26) 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05,P<0.05).(2)术后情况: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ALT、术后AST、术后TBil分别为(163±54) U/L、(87±38) U/L、(43±18) μmol/L和(147±49) U/L、(101±26) U/L、(37±17) 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7,1.21,0.84,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淀粉酶和术后脂肪酶分别为(151±41)U/L、(198±72) U/L和(395±142) U/L、(549±217) U/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18,15.05,P<0.05).研究组患者无胰腺炎发生;对照组6例患者出现轻度胰腺炎症状,予以禁食、生长抑素、抑酸对症等治疗后好转,无重症胰腺炎发生.两组患者术后无肠穿孔、胆管穿孔、大出血等并发症,无死亡病例.术后无胰腺炎症状者在术后第3天拔除鼻胆管;有胰腺炎症状者在腹痛症状缓解,开始进食时拔除鼻胆管.研究组1例患者术后拔除鼻胆管困难,予以鼻胆管造影检查发现在胆囊管汇合部切口下缘4-0可吸收线缝合时误缝扎鼻胆管头段弯曲部,但胆汁引流一直通畅,于术后第19天拔出后出院.两组患者术后第3~5天拔除腹腔引流管.(3)随访情况:192例患者中,151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1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0个月.患者恢复满意,未见腹痛、黄疸等结石复发症状.结论 腹腔镜下经胆囊管逆向乳头插管法治疗胆囊结石合并细径胆总管结石安全可行.该方法可减少鼻胆管引流术后胰腺炎发生.

  • 肝内外胆管结石多次手术原因及预后分析

    作者:童里;耿小平;谢坤;赵红川;刘付宝

    目的 探讨肝内外胆管结石多次手术原因及再次手术治疗方式和预后.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5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85例多次胆道结石手术史患者的临床资料.再次手术根据肝内外胆管结石分布及肝脏储备情况选择个性化手术方式,其手术方式包括胆管切开取石外引流术、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肝叶或肝段切除术.治疗遵循“取尽结石、祛除病灶、矫正狭窄,通畅引流”原则.术中抽取胆汁予以细菌培养,术后常规行抗炎、止血、保肝、抑酸、营养支持等对症处理.观察指标:(1)患者再次手术的原因.(2)再次手术的术中情况: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情况、术中肝门阻断情况、结石清除情况.(3)再次手术的术后情况:术后并发症及治疗情况、胆汁细菌培养结果、病理学检查结果、术后住院时间.(4)随访结果.采用门诊及电话方式随访,监测患者术后生活状态、腹部超声检查结果.术后6周开始定期随访,若无结石残留则3个月或半年随访1次;若有结石残留则1个月随访1次,随访时间截至2015年12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结果 (1)再次手术的原因:85例患者均为结石残留或复发,其中合并原胆肠吻合口狭窄7例,合并继发胆道恶性肿瘤5例,合并胃肠道间质瘤侵犯肝内胆管2例.(2)再次手术的术中情况:85例再次手术患者中,行部分肝叶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胆道镜探查+T管外引流术25例,部分肝叶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胆道镜探查+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21例,胆总管切开取石+胆道镜探查+T管外引流术13例,胆总管切开取石+胆道镜探查+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8例,部分肝叶切除+原胆肠吻合口拆除+胆道镜探查+T管外引流术5例,原胆肠Y襻切除+胆道镜取石+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4例,肝内胆管切开取石+胆道镜探查+T管外引流术3例,部分肝叶切除+残余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胆道镜探查+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3例,部分肝叶切除+残余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胆道镜探查+T管外引流术2例,残余胆囊切除+原胆肠吻合口拆除+胆道镜探查+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1例.85例患者手术时间为(259±66) min,术中出血量为(180±142) mL,7例患者术中行输血治疗,17例患者术中阻断第一肝门.85例患者术中均用胆道镜进行探查.患者即时结石清除率为62.4%(53/85),终结石清除率为87.0% (67/77).(3)再次手术的术后情况:85例患者中,45例发生术后并发症.16例切口感染患者经过伤口引流换药、抗感染及支持治疗后好转,无其他特殊处理.10例胸腔积液患者经有效的抗感染及加强营养支持等治疗后均顺利出院.8例胆瘘患者经腹腔引流管引流后顺利出院.6例切口感染合并胸腔积液患者经伤口引流换药、抗感染及营养支持治疗后均好转出院.5例胆道出血患者,自行痊愈1例、再次手术止血1例、经过保守治疗好转3例.68例患者胆汁细菌培养阳性,细菌主要为大肠埃希杆菌、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患者病理学检查结果为肝胆管结石病78例、胆管细胞腺癌合并结石复发5例、胆管结石伴发间质瘤2例.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21±8)d.(4)随访结果:77例患者获得术后随访,总体随访率为90.6%(77/85),中位随访时间为32个月(6~108个月).随访期间,50例患者术后生活状态达到优良标准,27例患者术后生活状态差(其中结石残留11例、结石复发9例、胆管癌变7例).7例患者因继发肿瘤未行手术治疗死亡.结论 术后结石残留与复发是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再次手术前明确结石分布的范围、肝叶是否萎缩、有无癌变以及肝功能状况,采取个性化手术方式,有助于提高结石取尽率,降低结石残留和复发率,避免再次手术.

  • 2364例肝外胆管结石三镜联合微创外科治疗的临床疗效

    作者:孙晓东;邱伟;吕国悦;王蒙;柴文刚;王广义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道镜及十二指肠镜联合应用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2 364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胆总管直径≥8 mm的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861例,胆总管直径<8 mm的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720例,单纯肝外胆管结石或胆囊切除术后的肝外胆管结石783例)的临床资料.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且胆总管直径≥8 mm者,行LC+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术中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留置T管或一期缝合.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且胆总管直径<8 mm者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或内镜下乳头气囊扩张术(EPBD)+ LC.单纯肝外胆管结石或胆囊切除术后复发结石行EST或EPBD;结石多发且大直径>2 cm,无法行EST或EPBD者行LCBDE;LCBDE术后残余结石有T管则行胆道镜取石,无T管则行EST或EPBD取石.观察患者治疗结果(治疗方式、微创取石成功率、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随访结果(术后1、3年结石复发率).采用门诊及电话方式随访.所有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3年复查血常规、肝功能及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超声检查发现疑似残余胆管结石者以CT或MRCP等影像学检查确诊;留置T管患者术后2~3个月行肝胆CT及胆道造影检查确定无残余结石后拔除T管.随访时间截至2016年1月.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范围)表示.结果 (1)治疗结果:2 364例患者中,2 271例微创取石成功.861例胆总管直径≥8 mm的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中,836例行LC+ LCBDE微创取石成功,微创取石成功率为97.10%(836/861),其余25例中转开腹手术.836例患者中703例术中留置T管,平均手术时间为97 min(41 ~167 min),并发症发生率为3.70% (26/703),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6.7 d(3.0~32.0 d),平均治疗费用为3.4万元(1.5 ~6.7万元).836例患者中133例行一期缝合,平均手术时间为89 min(39 ~123 min),并发症发生率为3.01% (4/133),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4.1d(2.0~17.0 d),平均治疗费用为2.1万元(1.6 ~3.4万元).720例胆总管直径<8 mm的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中,687例行EST或EPBD+ LC,微创取石成功率为95.42% (687/720),其余33例中转开腹手术.687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01 min(69 ~ 163 min),并发症发生率为2.91% (20/687),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5.6 d(2.0 ~ 15.0d),平均治疗费用为2.8万元(2.0~6.4万元).783例单纯肝外胆管结石或胆囊切除术后复发结石患者中,725例采用EST或EPBD取石,成功率为96.69% (701/725).701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47 min(11 ~ 79 min),并发症发生率为2.28%(16/701),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3.7 d(2.0~19.0 d),平均治疗费用为1.7万元(1.3~5.5万元).783例患者中58例采用LCBDE取石,成功率为81.03% (47/58).47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24 min(94一170 min),并发症发生率为8.51% (4/47),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7.9 d(5.0~21.0 d),平均治疗费用为3.8万元(2.3~7.9万元).(2)随访结果:2 364例患者中,2 207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38个月(1 ~72个月).行LC+ LCBDE患者1、3年结石复发率分别为2.74% (19/693)和5.08% (24/472);行EST或EPBD+ LC患者1、3年结石复发率分别为3.10% (21/677)和5.69% (30/527).单纯肝外胆管结石或胆囊切除术后复发结石患者中,行EST或EPBD取石患者1、3年结石复发率分别为3.22% (20/621)和6.11% (25/409);行LCBDE取石患者1、3年结石复发率分别为7.32%(3/41)和11.11% (2/18).结论 三镜联合治疗肝外胆管结石安全、有效,三镜互为补充,恰当合理地选择适应证是提高疗效的关键.LCBDE术中一期缝合可使部分患者免受T管之苦,值得推广使用.

  • 肥胖型2型糖尿病行腹腔镜胃旁路术后胆囊结石发病的研究

    作者:张弘玮;狄建忠;于浩泳;韩晓东;刘伟杰;张频

    目的 探讨肥胖型2型糖尿病行腹腔镜胃旁路术(LRYGB)后胆囊结石的发病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89例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行LRYGB的临床资料.66例患者术后无新发胆囊结石或胆泥淤积,设为正常组;23例患者术后出现新发胆囊结石或胆泥淤积,设为胆囊结石组.分析患者术后6、12、24个月腰围、臀围、体质量、BMI、多余体质量减少率(EWL)、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稳态胰岛素评价指数(HOMA-IR)、TC、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胆汁酸.采用住院、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5年4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重复测量数据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89例患者顺利完成LRYGB,均获得术后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31个月(24 ~ 48个月).正常组患者术后6、12、24个月EWL、糖化血红蛋白、血胆汁酸分别为113%±43%、117%±64%、119%±84%,6.1%±0.8%、6.2%±1.1%、6.4%±1.0%,(4.6±3.8) μmol/L、(4.5±3.6)μmoL/L、(4.6±3.8) μmol/L;胆囊结石组患者分别为157%±96%、152%±102%、151%±93%,5.9%±0.8%、5.8%±0.6%、5.9%±0.8%,(23.9±9.0) μmol/L、(11.8±7.3) μmol/L、(10.5±9.6)μmol/L.两组上述指标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896,5.226,5.351,P<0.05).正常组和胆囊结石组患者术后6、12、24个月EW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14,2.628,2.099,P<0.05);术后12个月糖化血红蛋白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018,P<0.05);术后6、24个月血胆汁酸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78,-1.990,P<0.05).结论 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行LRYGB术后存在一定的胆囊结石发病率,术后体质量下降过快可能与胆囊结石发病相关;胆囊结石患者血胆汁酸水平升高.

  •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管理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赵泽文;仲小舟;赵至成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应用于高原LC围手术期管理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分析201 1年3月至2012年7月解放军第一一五中心医院收治的88例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LC,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围手术期处理措施,研究组患者采用FTS围手术期处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问、住院费用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分别为(63±19) min和(59 ±21) 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4,P>0.05).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的术后下床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分别为(25±6)h、(36±9)h、(5.6±1.3)d、(10.8±1.1)千元和(10±4)h、(23±5)h、(3.1±1.3)d、(7.9±1.3)千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1,-3.67,-6.40,-4.08,P<0.05).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5% (2/44)和2.3% (1/4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01,P>0.05).结论 FTS应用于高原LC围手术期,可以促进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载脂蛋白B基因Xba Ⅰ和EcoR Ⅰ位点稀有等位基因与胆石症的关系

    作者:冀军;刘扬;于跃利;石景森

    目的 探讨载脂蛋白B基因Xba Ⅰ、EcoR Ⅰ位点稀有等位基因与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汉族和蒙古族胆石症人群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0年4 ~ 10月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00例胆石症患者(结石组)及同期行健康体检的115例正常人(对照组)的临床资料,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和分析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汉族和蒙古族结石组和对照组血样的载脂蛋白B基因Xba Ⅰ、EcoR Ⅰ多态性,包括Xba Ⅰ位点的X+X+、X+X-、X-X-基因型及等位基因X-、X+(稀有等位基因);EcoR Ⅰ位点的E+E+、E+E-、E-E-基因型及等位基因E+、E-(稀有等位基因).检测各组的血脂水平,包括TG、TC、HDL和LDL.计数资料行x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结果 汉族人群与蒙古族人群均无X+X+基因型,且蒙古族人群中亦未发现稀有等位基因X+和E-的存在.在汉族人群中,结石组LDL为(2.8±0.9) m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9 ±0.8)mmol/L(t =2.800,P<0.05);蒙古族人群中,结石组HDL、LDL分别为(1.7±0.3) mmol/L、(3.5 ±0.8) m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2±0.3)mmol/L、(2.8±0.9)mmol/L(t =7.596,2.549,P<0.05).蒙古族人群中,结石组TG、TC、HDL、LDL分别为(3.1±1.6) mmol/L、(5.6±1.0) mmol/L、(1.7±0.3)mmol/L、(3.5±0.8) mmol/L,均显著高于汉族结石组的(1.2±0.6)mmol/L、(4.4±1.2) mmol/L、(1.3±0.3) mmol/L、(2.8±0.9) mmol/L(t=5.501,3.667,4.448,3.430,P<0.05).蒙古族对照组TG、TC、LDL分别为(2.6±1.7) mmol/L、(5.1±1.1) mmol/L、(2.8±0.9) mmol/L,均显著高于汉族对照组的(1.3±0.7) mmol/L、(3.9±0.9) mmol/L、(1.9±0.8) mmol/L(t =4.298,4.772,3.888,P<0.05),而HDL则在汉族对照组中较高(t=1.997,P<0.05).汉族结石组X+X-、X-X-基因型LDL水平分别为(2.7 ±0.1) mmol/L和(2.6±1.0)mmol/L,E+E+、E+E-/E-E-分别为(2.6±1.0) mmol/L和(2.5±0.4) mmol/L,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25,0.124,P>0.05).结论 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蒙古族人群可能比汉族人群容易患胆石症,但载脂蛋白B基因Xba Ⅰ和EcoR Ⅰ位点稀有等位基因X+和E-与血脂水平增高未见关联,可能与胆石症发生无关.

  •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胆道再手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

    作者:杨勇;李建伟;范毓东;郑树国;陈健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胆道再手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1年12月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收治的41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胆总管多发结石30例,胆总管结石合并残余胆囊及胆囊管结石11例;1次手术史者23例,2~3次手术史者18例.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进行再次手术取石.采用电话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2年6月.结果 39例患者成功完成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胆道再手术,手术成功率为95.1% (39/41).2例患者因胆管狭窄及肝门部致密粘连中转开腹手术.术中出血量为(33±10) mL,手术时间为(150±39) min,术后胃肠功能平均恢复时间为2d,术后住院时间为(6.5±2.5)d.患者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全部痊愈出院.39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7个月(2 ~ 27个月),无结石残留及复发,无胆管狭窄.结论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胆道再手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安全有效,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的优点.

  • 腹腔镜手术治疗区域型肝胆管结石病的疗效

    作者:田驹;郑树国;李建伟;范毓东;陈健;别平;王曙光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区域型肝胆管结石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1年3月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行腹腔镜手术治疗81例区域型肝胆管结石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符合2007年《肝胆管结石病诊断治疗指南》分类标准和开腹手术指征的患者,在完善术前检查后根据结石部位采用腹腔镜下肝切除术切除病变肝叶(段),大限度清除含有结石、狭窄及扩张的病变胆管,联合使用术中纤维或电子胆道镜对剩余肝叶(段)胆管及肝外胆管进行探查和(或)取石,防止结石残留.结果 81例患者中72例成功实施全腹腔镜下肝切除术,9例中转开腹.全组患者中行肝左外叶(肝Ⅱ、Ⅲ段)切除术20例,肝左叶(肝Ⅱ、Ⅲ、Ⅳ段)切除术30例,肝右后叶(肝Ⅵ、Ⅶ段)切除术11例,肝右前叶部分(肝Ⅴ、Ⅷ段)切除术6例,肝右叶(肝Ⅴ、Ⅵ、Ⅶ、Ⅷ段)切除术9例,肝Ⅲ段切除术2例,肝Ⅵ段切除术3例.手术常规切除胆囊,15例患者术中实施间歇性第一肝门人肝血流阻断.57例联合实施经胆总管切开或经左(右)肝管残端行术中胆道镜探查和(或)取石.本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 328±8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451±288) ml,无手术死亡;16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2例、反应性胸腔积液4例、肝断面包裹性积液6例、术后腹腔感染及脓肿2例、标本取出切口感染2例,其中9例采用药物治疗、6例行胸腔或腹腔穿刺引流、l例行切口清创,均治愈.本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3±6)d.腹腔镜手术术中结石清除率为96% (69/72),3例残留结石患者术后均经T管窦道胆道镜成功取出结石.69例患者随访时间7~55个月,7例患者仍有不同程度的月H管炎症状,2例患者出现胆总管结石复发,其余患者术后无结石复发.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区域型肝胆管结石病安全、可行.术前和术中对结石及病变肝段进行准确定位,正确规划肝实质离断平面,进行解剖性肝切除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

  • 过夜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价值

    作者:徐靖;赵永捷;王西墨;江涛;王宏磊

    目的 探讨过夜腹腔镜胆囊切除术(OLC)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0年12月天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49例胆囊结石或胆囊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上午接受LC,术后24 h内出院,术后4~6h对患者一般情况进行改良的Aldrete评分,术后3d进行电话随访,术后7d门诊复查.采用t检验比较OLC和同期住院LC患者住院费用.结果 149例患者施行OLC,130例患者Aldrete评分≥9分;118例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4分,31例VAS评分>4分,对该31例患者密切监测,均给予吗啡镇痛治疗,疼痛随之缓解.手术当天未出现明显异常,144例患者于术后24h内出院,5例患者因为发热、腹腔积液、腹痛等原因转入普通住院病房.本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 (3/149);病死率为0.术后患者随访率为100.0% (149/149),无患者出院后因手术原因再住院治疗者.术后平均无工作能力时间为5.2 d(2~7 d).本组患者平均住院费用为(7888±396)元,明显低于本单位同期住院LC患者的住院费用(12121士960)元(t=38.97,P<0.05).结论 OLC安全、可行,而且符合现行的医疗保险政策.

  • 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系统在肝胆管结石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范应方;方驰华;游锦华;钟世镇;陈建新;杨剑;项楠

    目的 研究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系统(MI-3DVS)在肝胆管结石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08年8月至2010年8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收治的54例肝胆管结石病患者的肝脏64排螺旋CT扫描原始数据,采用MI-3DVS进行肝脏及胆道三维重建.根据三维重建结果进行术前诊断和病理分型,以及多种手术方案的术前仿真演练,确定佳手术方案.观察术中所见与仿真手术的符合程度以及患者结石残留情况.结果 54例患者中,病理分型Ⅰ型11例,Ⅱ型5例(其中Ⅱa型2例、Ⅱb型3例),E型38例;肝内胆管狭窄23例;伴萎缩-肥大综合征27例.肝内外胆管的立体解剖形态,病变胆管扩张及狭窄部位和程度,肝内胆管结石的部位、大小及数量可精确显示.仿真手术方案与实际手术的符合率为94%(51/54),51例择期手术患者术后无结石残留,全组术后结石残留率为6%(3/54).结论 MI-3DVS可实现肝胆管结石病的术前精确诊断和术中精细操作,可有效降低术后结石残留率.

  • 肝胆管结石患者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Oddi括约肌肌电的研究

    作者:许兆龙;陈飞;刘永康;李智华

    目的 研究肝胆管结石患者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Oddi括约肌(SO)肌电的特点,旨在寻找临床研究、检测SO功能的新方法.方法 对2010年1月至10月在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复诊的33例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肝胆管结石患者经T管窦道胆道镜辅助行SO压力与肌电检测,根据SO测压结果将33例患者分为低压力组、正常压力组及高压力组,比较各组患者SO峰电位丛(SOSB)幅值、频率和持续时间.结果 低压力组、正常压力组、高压力组患者分别有14、13、6例,平均SO基础压力分别为(3.1±1.2)、(18.5 ±7.6)、(39.8 ±4.8)mm Hg(1 mm Hg=0.133 kPa).低压力组、正常压力组、高压力组患者SOSB幅值、频率、持续时间分别为(41±27)、(150±71)、(301±109)μV,(5.8 ±1.6)、(6.9 ±1.4)、(7.8 ±1.2)次/min,(2.7±0.6)、(3.4±0.7)、(4.2±0.7)s,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751,4.293,13.159,P<0.05).结论 SO肌电检测可以从电生理的层面反映SO的功能,有望成为临床研究、检测SO功能的新方法.

  • 多镜联合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

    作者:王广义;王蒙;吕国悦

    目的 探讨腹腔镜、十二指肠镜和胆道镜多镜联合在肝内外胆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至2010年8月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收治的316例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269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伴肝内胆管结石10例,胆总管结石37例.对于胆总管直径≥10 mm或伴肝内胆管结石的患者行LC+腹腔镜胆总管探查(LCBDE)+胆道镜取石术;对于胆总管直径>5 mm且<10 mm、胆囊管直径<5 mm的患者行EST+LC或LC+EST;对于胆总管直径≤5 mm、胆囊管直径≥5 mm的患者行LC+经胆囊管途径胆总管探查+胆道镜取石术.结果 本组306例患者成功取石,取石成功率为96.8%(306/316).163例行LC+LCBDE+T管引流+胆道镜取石术,平均手术时间为93.6 min,平均住院时间为9.8 d,平均住院费用为2.8万元,5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54例患者行EST+LC,平均手术时间为45.0 min,平均住院时间为6.6 d,平均住院费用为2.3万元,1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67例患者行LC+EST,平均手术时间为40.0 min,平均住院时间为6.1 d,平均住院费用为2.4万元,2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32例患者行胆总管一期缝合及LC+经胆囊管途径胆总管探查+胆道镜取石术.平均手术时间为97.3 min,平均住院时间为7.3 d,平均住院费用2.5万元,1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272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6例患者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其余患者未发现残留结石及胆管狭窄.结论 腹腔镜、十二指肠镜和胆道镜三镜联合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的优点.

  • 多镜联合治疗肝外胆管结石3780例

    作者:周文策;朱克祥;张磊;李玉民;李汛;何明彦;孟文勃;张辉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3月至2010年6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3780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胆管结石不同位置和采用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的情况,将患者分为"一镜"、"二镜"、"三镜"治疗组;通过患者治疗后的影像学检查和随访结果,比较3组患者治疗的成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一镜"治疗组1425例患者,成功率为89.54%(1276/1425),并发症发生率为6.73%(86/1276);149例治疗失败,其中83例接受"二镜"治疗、66例接受"三镜"治疗."二镜"治疗组1792例患者(含转入83例),成功率为95.93%(1719/1792),并发症发生率为4.07%(70/1719);73例治疗失败(转入"三镜"治疗组)."三镜"治疗组785例(含转入139例)患者,成功率为99.75%(783/785),并发症发生率为0.26%(2/783);2例治疗失败患者选择开腹手术治疗.结论 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联合应用治疗肝外胆管结石可以优势互补,明显提高结石取尽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2375 条记录 111/119 页 « 12...108109110111112113114...11811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