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压水平与脑血管功能积分的关系:24475例队列人群基线数据分析
目的:通过对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检测结果的分析,探讨血压水平与脑血管功能积分的关系.方法:以24 475例队列人群基线调查的血压水平和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指标(CVHI)检测值为基础数据,以统一的方法计算脑血管功能积分,以5岁为一个年龄段进行分组,每一年龄组按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各分成6组,描述不同血压水平组间脑血管功能积分值的差异.结果:随着收缩压水平逐渐升高,各年龄组脑血管功能积分值均呈显著的下降趋势,其中位数依次为98.8,96.3,92.5,83.8,72.5,57.5分;随着舒张压水平逐渐升高,各年龄组脑血管功能积分值也呈显著降低趋势,其中位数依次为97.5,95.0,92.5,87.5,77.5,66.3分.当收缩压水平上升至140mm Hg(1 m Hg=0.133 kPa)或舒张压水平上升至90 mmHg时,脑血管功能积分值降低的幅度明显增加.结论: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对脑血管功能积分均呈现连续的影响,当血压水平高于140/90mm Hg,脑血管功能积分降低的幅度增大.
-
脑血管疾病的多重危险因素:研究与进展
目的:回顾关于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的实验及临床研究结果,明确其与脑血管疾病的关系,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综合干预和预防.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CHKD期刊全文库1998/2004期间的相关文章,一级检索检索词分别为"脑血管疾病、脑卒中、脑出血、脑缺血",二级检索检索词为"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血脂、年龄、食盐、吸烟、酗酒、NO、血液流变学".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临床康复杂志>2002/2004期间的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一级检索检索词"脑缺血",二级检索检索词为"糖尿病、血脂、NO".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涉及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相关的文献,然后筛除明显不随机临床试验的研究,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进一步判断是否为RCT和符合本题的要求.纳入标准为:①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无论是否为单盲,双盲或非盲法.②试验包含平行对照组,即不存在或未达到与本试验所要研究的危险因素.③治疗组为存在或达到与本试验相关的危险因素.排除标准为与危险因素无关的数据和资料.资料提炼:共收集到40篇关于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的随机和未随机试验,32个试验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8篇中,5篇因系重复的同一研究,3篇为Meta分析研究与本题所要求不吻合.资料综合:32篇文献分别对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价,指出脑血管疾病是多重危险因素致病的结果,根据WHO的流行病学标准这些因素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年龄、不良生活方式(高盐饮食、吸烟、酗酒等)、高凝状态及细胞毒作用等.其中高血压是脑血管疾病共同的、主要的、独立的危险因素;冠心病、糖尿病和年老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指标;不良的生活方式是多危险因素;高凝状态及细胞毒作用是脑血管疾病的新的危险因素.结论:脑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是预防和控制其患病的关键,今后的治疗目标应加强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干预,以降低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
鼻药疗法治疗脑血管疾病的理论与实践
目的:探讨鼻腔给药治疗脑血管疾病的可行性和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从中医传统理论和鼻与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生理解剖学联系进行分析探讨.结果:中医官窍-脏腑理论、官窍-经络理论、脑主七窍理论都论证了经鼻治疗脑血管疾病的可行性.现代医学认为当鼻腔投药后,药物就能迅速地从黏膜透入血管,直接进入体循环而发挥治疗作用,且鼻与脑神经的密切联系,故可用于对脑血管疾病的治疗.结论:鼻腔给药是中医内病外治的有效手段,可用于治疗脑血管疾病.
-
脑血管病患者血脂和血流动力学的循证检验
循证检验医学 (evidence - based laboratory medicine, EBLM)对于临床具有两方面意义,一是为临床医生提供尽可能好的检验结果以协助做出诊断、预防、治疗决策.二是对不断增加的检验技术进行评估,以确定其所用的技术是否准确、可靠、安全、经济和有效.循证医学的定义也适用于循证检验医学.恰当地运用循证检验医学方法,有可能较好地解决目前医疗市场中检验项目过多所造成的一些问题,尤其是因医疗保险产生的患者愿望和外部预算限制之间的紧张关系.
-
治疗脑血管疾病中成药物金属元素的模糊分类
背景:微量元素与脑血管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密切相关,很多微量元素在维持心脑血管功能及结构中起着有益的作用,人体内所需的微量元素在中成药中均存在,不同的中成药含有不同的微量元素.目的:对10种临床常用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中成药物中金属元素进行模糊分类,找到药物间微量和宏量元素含量的相似性,为研究该类药物中微量元素的作用及与治疗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提供依据.设计:本实验对10种中成药物粉碎准确称质量后,采用HNO3-HClO4湿法消化,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其金属元素的含量,并运用数学矩阵,对数据进行模糊分类,以期找到药物间相似点.单位:吉林医药学院化学教研室,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材料:脑塞通片、强力天麻杜仲丸、通塞脉片、脉通胶囊、通脉宁心冲剂、复方银杏胶丸、大活络丹、中风回春片、消栓通络胶囊和地奥脂必妥,共10种,均为市售.试剂:Ca、Mg、Cu、Cr标准储备液均为国家标准溶液(NCS),浓度均为1.000 g/L(国家钢铁材料测试中心);Mn标准储备液均为国家二级标准溶液,浓度为500 mg/L(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使用液Ca、Mg、Gu、Cr浓度均为50 mg/L,Mn为20 mg/L,优级纯HNO3、HClO4均为优级纯,实验用水为去离子水.方法:于2001-03/06在吉林医药学院化学教研室选择上述临床上常用的治疗脑血管疾病中成药物10种,烘干研碎,充分混匀,用分析天平准确称取样品1.000 0 g,每种平行取3份,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宏量元素钠、钙、镁、钾和微量元素铁、镍、锰、铬、铜、锌10种无机元素的含量及铜/锌、钙/镁比值,运用模糊分类的方法研究其药物的相关性.主要观察指标:通过药物中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观察不同药物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差别,并在数据聚类分析中找到其相似点.结果:①测定结构显示,10种药物中宏量和微量元素丰富,但不同药物中含量有所差别,宏量元素含量较多的药物是脑塞通片、强力天麻杜仲丸、通塞脉片和大活络丹;微量元素含量较丰富的是通塞脉片和脉通.②将每个样品中10种金属元素含量数据、铜/锌、钙/镁比值作为指标,进行统计指标的标准化处理,并用大树的方法进行聚类分析,在r=0.65时,有5种药物聚类相似,相似的药物有脑塞通片、强力天麻杜仲丸、通塞脉片、脉通和消栓通络胶囊.③当r=0.85时,有3种药物聚类相似,分别是强力天麻杜仲丸、通塞脉片和脉通;r=0.95时,有两种药物微量元素聚类分析极为相似,分别是通塞脉片和脉通.从药效上看,通塞脉片和脉通均具有增加血流量,改善血流作用,在治疗脑血管疾病中有很多相同点.结论:药物在治疗过程中微量元素应有其相似的作用,聚类分析相关系数大的中成药在治疗脑血管疾病中疗效相似程度也很大.相关系数较小的药物在治疗过程中,药物的疗效相似点也少.
-
脑血管病患者血管介入治疗后的护理要点
目的:探讨并制定及时且有效的脑血管病患者血管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护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300例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围手术期出现焦虑症15例,低血压6例,尿潴留5例,穿刺部位血肿及伤口出血2例,高灌注综合征2例,脑梗死1例,脑出血1例,血管迷走神经反射1例,血管痉挛1例。结论全面了解术前病情,术中、术后及时给予护理措施,可以改善脑血管介入术后患者的心理状况并降低由于并发症出现造成的后果。
-
超高场3.0T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脑内毛细血管扩张症诊断的价值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在明确诊断脑内毛细血管扩张症(Intracerebral capillary telangiectasia,IC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采用3.0T超高场MR常规扫描及MR增强扫描诊断为ICT的12例患者,对SWI、常规MR序列及增强MR图像进行分析.结果:12例病灶分别位于脑桥或基底节区,在T1WI、T2WI、DWI、ADC及FLAIR序列上均呈等信号.在SWI中,12例ICT均显示为局灶性低信号,与增强MRI病灶强化范围完全一致.结论:SWI是诊断ICT敏感的序列.
-
64层3D-CTA与DSA对急性脑血管病变诊断的对比研究
脑血管病变常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ahage,SAH)、脑出血、梗塞等临床急重症,及时诊断和准确评估对临床选择正确治疗手段、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对37例临床怀疑急性脑血管病的患者行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尤其是三维后处理技术对急性脑血管病的应用价值.
-
颈脑动脉联合CTA与DSA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动脉狭窄的对比研究
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ovaseular disease.ICD)的病变血管既可发生于脑动脉,也可发生于颈部[1-3],全面评价颈脑动脉是进一步治疗的关键.CT血管造影(CTA)是诊断血管狭窄的无创性检查,以往受CT机软硬件因素的限制,只能分别进行颈或脑动脉成像.目前,多层螺旋CT可在短时间内行大范围薄层扫描,使得头颈部动脉联合成像成为可能[4].本研究旨在比较16层螺旋CT颈脑动脉联合CTA与常规DSA在诊断ICD患者动脉狭窄中的价值.
-
3D-ASL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作为一种新兴的磁共振灌注技术,凭借其无需对比剂即可测量脑血流量的优势,近年来逐步应用于临床中,尤其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疗效评价有很大帮助.本文从3D-ASL技术方面、脑血流量的影响因素以及3D-ASL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研究现状与进展方面做一综述.
-
2型糖尿病患者脑部小血管病变的MRI评价
目的:本研究应用多种磁共振技术,对2型糖尿病人的脑部小血管损害表现进行无创评估,以期对临床糖尿病的诊治及评估给予一定的帮助.材料和方法:收集2013年1-12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437例,排除18例,分为糖尿病组和无糖尿病组,应用3.0T磁共振扫描仪,行颅脑轴位T1WI、T2WI、FLAIR、DWI、SWI、矢状面T2加权像序列扫描,分别记录各个病例急性梗塞的发生例数及分布类型、脑内微出血灶、腔隙性梗塞灶的发生数目,脑白质疏松程度.结果:糖尿病组小血管闭塞型梗塞发生率68.2%(30/44)大于无糖尿病组43.2%(35/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9,P<0.05).糖尿病组既往卒中发生率、腔隙灶发生严重程度、脑白质疏松程度均较无糖尿病组严重(P<0.05),但脑内微出血的发生程度两组无差异(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急性梗塞以小病灶为主,其腔隙灶发生严重程度、脑白质疏松程度均较无糖尿病组严重.
-
头颈部3D-CTA智能触发监测点的合理选择
目的:探讨选取不同智能触发监测位置在多层螺旋CT头颈部3D-CTA成像影响.方法:选择疑有头颈部动脉血管病变来我科作头颈部CTA检查患者78例,根据监测点不同随机分成升主动脉组和主动脉弓组.通过两位高年资放射诊断医生对两组重建CTA图像质量进行盲法评分以及比较两组图像主动脉弓处、颈总动脉舌骨处、大脑中动脉处、基底动脉处强化CT值.结果:升主动脉组CTA重建图像质量评分明显低于主动脉弓组.升主动脉组血管强化明显差于主动脉弓组.结论:不同智能触发监测点对头颈部3D-CTA扫描质量有显著的影响,监测点在主动脉弓部时头颈部血管强化好,重建后各级分支显示满意.
-
高血压脑血管病的降压治疗
高血压脑血管病患者需要积极控制高血压,预防脑卒中的发生,脑卒中急性期血压可控制在160/100 mmHg左右.脑卒中后降压治疗使目标血压<140/90 mmHg是安全的.利尿剂,ACEI、ARB类药物,CCB类药物及联合用药均可用于脑卒中的二级预防.
-
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法的新尝试
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生的肺炎,即使在抗生素发达的今天,与成人肺炎相比仍很难治,死亡率也很高.肺炎在日本的死因排第四位,因肺炎而死亡的人中老年人占92%.青年的肺炎死亡率为0,而老年人的肺炎死亡率一百年间未发生变化,一百年前Osler说"肺炎是老年之友"现在仍如此.在需要护理的老年人中,作为基础疾病的脑障碍(包括脑血管障碍)高为60%,作为直接死因肺炎也高,占30%.
-
甲状旁腺素与脑梗塞
甲状旁腺素(PTH)是作用于血管的激素,血管内皮细胞是PTH的靶器官,临床上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合并高血压、脑梗塞的发病率高.另外,闭经后的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可通过高血压引发脑血管障碍,其是否为脑梗塞的危险因素值得探究.
-
136.Statin的基因多效性效应
日本人的死因以恶性肿瘤为首位,接下来为心血管障碍和脑血管障碍.后两者的总和超过了恶性肿瘤,多数人死于血管障碍.即"人随血管一起老".
-
续命汤对糖尿病的影响
续命汤是载于「金匮要略」中的方剂之一,临床上主要用于脑血管障碍的治疗.其构成的生药有杏仁、麻黄、桂枝、人参、当归、川芎、甘草、石膏.作者曾给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模型小鼠投予人参汤,还给胰岛损害的模型小鼠投予了麻黄汤,结果可见血糖呈有意义下降.续命汤与人参汤,麻黄汤有许多一致之处,故本文施行了对胰岛素非依赖性糖尿病患者投予续命汤,以研究其对糖尿病的影响.
-
t-PA静脉注射疗法的适应证与界限
日本2005年10月11日将静脉注射t-PA制剂(Alteplase)追加为适用于缺血性脑血管障碍急性期的治疗,日本成为应用国际标准治疗的国家,t-PA具有严重的颅内出血危险性,需要谨慎地选择具有适应证的患者.日本脑卒中学会发表了t-PA(alteplase)静脉注射疗法的治疗指南,阐述了详细的患者选择标准.本文依据该指南进行解说,对适应证进行阐述.
-
进行性脑梗塞的治疗
一、进行性脑梗塞的病态在缺血性脑血管障碍中,多数为脑栓塞那样的突然一次发作完成的类型和像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那样,发病后呈阶段状或直线进展的类型.虽然笼统地说是进行性脑梗塞,其实包含多个类型,所以要首先对其病情进行早期诊断,目的是在可治疗的时间带内挽救患者生命,或防止发生严重后遗症的第一步.脑梗塞的发病机制大体上分为血栓性、栓塞性和血行动力学性,从临床角度可分为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AT)、心源性脑栓塞(CE)和腔隙性梗塞(La)等.其中呈进行性经过的以AT为多.
-
脑隙性梗塞的急性期治疗
一、腔隙性梗塞的定义和诊断标准腔隙(lacuna)在拉丁语中意为小的空洞(cavity),病理学上指深部穿通支领域直径15mm以下的小梗塞灶.按1990年NationalInstitute of Neurological Disorders and Stroke(NINDS)脑血管障碍分类第Ⅲ版和1995年Donnan分类,腔隙性梗塞定义为"单一深部穿通支闭塞引起的小的梗塞":①临床呈Fisher记载的经典腔隙综合征;②CT或MRI检查发现深部穿通支领域与临床症状相符的大径不超过15mm的小梗塞时方可诊断.仅有影像上穿通支领域小梗塞不能诊断腔隙性梗塞.Fish-er经典腔隙综合征是指表1所示临床病型,本文深部穿通支是指表2所示穿通动脉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