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老年重症脑血管病并发支气管肺炎后水肿22例临床分析

    作者:江波;孟晓落;舒刚明;吴智平;姚存姗;张云燕;葛峻岭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脑血管病并发支气管肺炎后发生全身凹陷性水肿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 2001-2005年收治的老年重症脑血管病并发支气管肺炎患者 2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患者中有 22例出现全身凹陷性水肿,经抗炎结合血浆及白蛋白治疗后水肿明显消退.结论:全身凹陷性水肿是老年重症脑血管病患者并发支气管肺炎的特征性表现之一,感染后全身凹陷性水肿单独使用白蛋白及强心、利尿治疗均无效,血浆联合白蛋白治疗水肿效果明显.

  • 重组腺病毒载体Ad5-Olig1-eGFP的构建与鉴定

    作者:赵红;王苏平;张拥波;王得新

    目的:转录因子Olig1调控了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的分化和成熟,并参与了脱髓鞘损伤后的修复,是治疗脱髓鞘疾病的候选基因,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中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本实验旨在构建携带Olig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方法:pDC315-Olig1为模板,聚合酶链反应扩增酶切Olig1片段,连接到带有eGFP标记基因的载体质粒pDC315-eGFP上,构建穿梭质粒pDC315-Olig1-eGFP,经PCR,酶切及测序鉴定后,利用AdMax包装系统,通过脂质体2000的介导与骨架质粒pBHGIox_E1,3Cre共转染HEK293细胞,同源重组后产生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栽体Ad5-Olig1-eGFP,应用PCR对毒种进行鉴定,传代纯化病毒并反复冻融扩增病毒.以50%组织培养感染剂量法(TCID50)测定病毒滴度.结果:经聚合酶链反应,酶切鉴定和测序分析,得到大小700 bp(Olig1)目的片段,证实正确构建重组穿梭质粒pDC315-Olig1-eGFP和重组腺病毒Ad5-Olig1-eGFP,测得重组腺病毒颗粒数为2.3×1011v.P./mL.结论:成功构建携带Olig1的重组腺病毒栽体Ad5-Olig1-eGFP,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基因治疗提供基因栽体并奠定实验基础.

  •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 D二聚体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超敏 C反应蛋白、总胆红素的变化及相关分析

    作者:王天成;汪整辉;李国权;王小林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CVD)患者血浆 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 C反应蛋白(hs- CRP)和总胆红素(TB)的关系.方法:采用经 CT确诊的 CVD 患者共 52例,对照组 28例,分别取血测定 D二聚体、 Hcy、 hs- CRP和 TB.结果:CVD组血浆 D二聚体和血清 Hcy、 hs- 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 T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相关分析发现 CVD组血浆 D二聚体与血清 Hcy和 hs- CRP呈正相关,与血清 TB呈弱负相关.结论:CVD患者血清 TB、 Hcy和 hs- CRP与血浆 D二聚体水平变化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 以脑血管障碍为首发表现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1例

    作者:黄喜彩;张宇阳;庄风镄

    患者男,53岁.因左侧肢体无力4月余于2003-09-20入院.患者于2003年5月起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左侧肢体无力,不能行走,无头痛、头晕、意识障碍、恶心、呕吐、肢体抽搐及大、小便失禁等,在当地诊所诊治,未做辅助检查,按"脑卒中"治疗后无好转(具体情况不详),病情无逐渐加重.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7℃,脉搏8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9/14 kPa.颜面部潮红,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双侧瞳孔等圆、等大,对光反射灵敏,心、肺及腹部无异常.

  • 颈动脉彩超用于糖尿病并发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早期检测的临床价值分析

    作者:吴永梅

    目的:研究分析颈动脉彩超用于糖尿病并发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早期检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221例。根据彩超诊断患者的劲动脉狭窄程度分组,分成重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以及轻度狭窄组。分析糖尿病患者并发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随访结果。对比各组颈总动脉的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情况,各组斑块的检出情况,分析颈动脉彩超的检查结果以及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与颈总动脉的 IMT、斑块检出率及颈动脉异常情况以及脑血管意外的相关性。结果随访6个月,221例糖尿病患者中,总计78例(35.29%)出现单纯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73例(33.03%)发生严重脑血管意外事件,另70例(31.67%)患者仅为单纯的糖尿病患者。各组左右两侧颈总动脉的 IMT 值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但重度狭窄组左右两侧颈总动脉的 IMT 均分别显著高于轻度狭窄组及中度狭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01)。重度狭窄组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中度、轻度组,中度组亦显著高于轻度组(P 均<0.001)。重度狭窄组患者颅内动脉的血液流速增加及 PI/RI 指数异常、以及颈动脉与颅内动脉均为异常的比例均显著高于轻度狭窄组及中度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根据 Pearson 法分析相关性可知,患者疾病的狭窄程度与颈总动脉的 IMT、斑块检出率及颈动脉异常情况以及脑血管预后均呈正相关。结论颈动脉彩超对于诊断糖尿病患者合并缺血性的脑血管疾病,临床价值重大,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 163例急性脑血管病心电图分析

    作者:陈淑华;谢汝林;李莹;林原慧

    目的 分析急性脑血管病心电图异常的特点,并讨论其发生的机制.方法 对163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病24h内行头颅CT及标准导联心电图检查.对头颅CT检查结果正常者,72h后再复查头颅CT.结果 163例患者心电图的异常率为91.41%(149/163).蛛网膜下腔出血100.00%(25/25),脑出血95.46%(42/44),脑梗塞88.30%(83/94).心律失常和ST-T的发生率较高,与Q-T延长、U波增高、左心室高电压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基底节、丘脑、脑干、蛛网膜下腔部位病变心电图异常率明显高于脑叶、脑室部位(P<0.05).结论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中心电图的异常发生率较高,以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为主,与脑损伤部位有一定关系.可随病情好转而减轻或消失.

  • 糖尿病植物神经病变与脑血管病变的关系探讨

    作者:潘丽雅

    目的 了解糖尿病植物神经病变与脑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测定86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交感神经皮肤电反应(SSR),据此45例被诊为糖尿病植物神经病变(A组),41例无糖尿病植物神经病变(B组).两组患者均接受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结果 A组TCD检查血流峰速(Vp)中血管异常率、Vp增快血管率明显高于B组(P均<0.01),脑动脉脉动指数(PI)高于B组(P<0.05或0.01).结论 糖尿病植物神经病变可能是促进糖尿病脑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之一.

  •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脑血管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陆建常;吴芳;刘晓庚;曾冠波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1例脑血管病变患者均行16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CT扫描原始数据送到工作站上进行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及容积重建(VR),讨论其CT表现并与DSA进行对照.结果 CT血管造影(CTA)检出脑内动脉瘤7例,动静脉畸形5例,Moyamoya病2例,急性脑血管梗塞5例,血管狭窄2例.除1例CTA显示大脑前动脉动脉瘤而DSA未能检出外,其余病例CTA与DSA检查结果一致.结论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安全、快速、无创、准确性高,可作为脑血管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

  • 椎动脉狭窄的诊疗进展

    作者:黄志志

    脑血管病是影响人们生存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中风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及高病死率,每年中国新增加脑血管疾病约150~200万人.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约占75%,而且致残率约高达31.6%.脑血管支架成形术是预防缺血性卒中的一种简单、有效、微创的方法.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卒中发生率高,文献报道在特定人群中椎动脉狭窄的发生率为20% ~40%[1].

  • 脂联素相关研究进展

    作者:龙入虹;韦秀英

    脂肪组织不仅仅是储存和释放脂肪的场所,而且也是一种具有内分泌功能的组织.

  • 高压氧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新进展

    作者:张志格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脑血管病(CVD)的发病率也在升高,而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梗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动脉硬化、高血压脑病等)也成为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高压氧(HBO)在ICVD的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现就HBO对ICVD的作用机理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 同型半胱氨酸循环酶法自动分析仪测定及临床应用

    作者:李美珠;李启欣;梁指荣;陈社安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循环酶法在自动分析仪测定的方法评价及在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循环酶法测定112例高血压组、102例脑梗死组、80例健康人群血浆Hcy水平,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该法Hcy在3.0~50.0 μmol/L范围内线性良好;批内CV≤3.3%,批间CV=4.6%;回收率94.4%~109.1%,平均101.2%.102例脑梗死组血Hcy水平为(14.8±5.6)μmol/L,明显高于高血压组的(11.7±5.3)μmol/L,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高血压组又高于健康对照组的(7.9±1.6)μmol/L,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该方法简便、重复性好,适合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常规检测,Hcy水平的检测对脑血管疾病危险性的监测是1个敏感指标,对脑梗死的预后诊断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

    作者:蒋灵霓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 用循环酶法测定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同时以10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结果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结论 血清高同型半胱氨酸是心脑血管病的一个危险因素,其水平随着冠心病程度加重而增加,脑血管病类型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无关.

  • 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肌红蛋白、肌钙蛋白I和心肌酶谱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关新;杨秀娟;赵森;黄秀红

    目的 探讨肌红蛋白(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心肌酶检测在急性脑血管疾病(ACVD)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69例ACVD患者(脑出血86例、脑梗死83例)和85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进行血清Mb、cTnI和心肌酶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和评价.结果 脑出血组和脑梗死组血清Mb、cTnI、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脑出血组和脑梗死组仅血清Mb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Mb、cTnI和心肌酶水平与ACVD密切相关,是ACVD诊断和预后判断的有效指标.

  • D-二聚体与同型半胱氨酸联合检测在急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赫艳梅;张玉香;张喜梅;陈瑞轩

    目的 探讨D-二聚体与同型半胱氨酸(Hcy)联合检测在急性脑血管病(ACV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116例ACVD患者和50例健康者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D-二聚体,用全自动生化免疫分析仪测定Hcy.结果 急性期ACVD患者D-二聚体和Hcy含量明显升高(P<0.05);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比较,D-二聚体和Hcy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D-二聚体和Hcy联合检测,可为ACVD的诊断提供快速、准确的诊疗依据.

  • 血清瘦素、脂联素水平与脑血管病关系的相关分析

    作者:尹石华

    目的 探讨瘦素(Leptin)、脂联素(Adi)、胰岛素(INS)及血脂、血糖(GLU)与脑血管病的相互关系,评价Leptin、Adi在脑血管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136例不同类型脑血管病患者和39例健康人,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空腹血清Leptin、Adi水平,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INS水平,生化分析仪测定血脂、血糖水平,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脑血管病患者血清Leptin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血脂、GLU、INS水平类似Leptin变化,Adi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相关分析显示,Leptin水平与INS、TG、TC及GLU呈显著正相关(r=0.427,P<0.01;r=0.289,P<0.05;r=0.387,P<0.01;r=0.263,P<0.05);Adi水平与上述各项指标的相关性呈显著负相关(P<0.01~0.05).结论 脑血管病患者的血清Leptin、Adi水平与脂糖代谢、高INS血症以及代谢综合征的其他成分密切相关,提示高Leptin、高INS血症及低Adi水平可能是脑血管病的又一特征,并在其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对广州市公务员血脂水平评估的指导意义

    作者:戴国奎;关若萍;刘利民;梁炳富;曹开源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发生心脑血管病的基本病因,为进一步做好心脑血管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提供参考,现观察2007年1-12月期间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21 742例广州市公务员的血脂水平情况,采用新标准对各项血脂指标升高或降低的检出率进行评价,报道如下.

  • 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急性肺栓塞临床分析(附11例报道)

    作者:凌天金;刘娟;姚国恩;周华东;蒋晓江;许志强

    目的 回顾性报道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急性肺栓塞的临床诊治过程,探讨肺栓塞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11例缺血性脑血管病老年患者,脑血管造影术后活动中出现突发意识丧失、癫痫、胸痛、呼吸困难、心悸等症状,肺动脉CTA确诊为肺栓塞.结果 2例患者行心肺复苏,1例经静脉溶栓,8例进行抗凝治疗,其中死亡3例,8例经治疗后好转.结论 肺栓塞是经股动脉脑血管造影术后少有的并发症,临床易误诊、漏诊,术前评估及预防性治疗极为重要.

  • 全脑CT灌注在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和进展

    作者:陈婷

    随着16排和64排螺旋CT的应用,CT灌注(CT perfusion,CTP)检查技术与CT血管造影技术(CT angiography,CTA)联合应用已在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和研究中广泛开展,并日趋成熟.两种CT技术的联合应用不仅可以评价脑组织的血流动力学改变,还可以同时直观显示脑动脉的状况.但由于受到CT机探测器宽度的限制,不能一次性获得全脑灌注参数和全脑血管图像.

  • 关于提高脑血管病临床见习教学质量的探讨

    作者:范瑞明;姚声涛;李刚;曾尤超;焦松;夏湘平;韩冲;龚其海

    临床见习是医学教学的必要环节之一,可加深医学生对理论课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鉴于医学见习生处于课堂理论知识学习与临床实习之间的特殊阶段,尤其对于脑血管病科这种三级临床学科来讲,由于神经系统的抽象性及复杂性,见习时间又相对较短,主要以临床观摩为主,加之受患者欠合作及病种不全等制约,故教研室应制定详细、规范的见习计划,教师应全面掌握培养目标及每次见习课的目的与要求,充分发挥见习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改进脑血管病专业见习课教学方法,逐步培养见习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提高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能力,提升临床教学质量,同时,需注重培养其爱伤观念。

580 条记录 28/29 页 « 12...21222324252627282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