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对利福布汀和利福平的交叉耐药性分析

    作者:高丽;肖和平;胡忠义;崔振玲;陆俊梅;申晓娜

    目的 对耐多药MTB临床分离株进行利福布汀和利福平交叉耐药性研究分析,为利福布汀治疗耐多药MTB提供依据.方法 在96孔板上检测利福布汀和利福平对99株耐多药MTB菌株的90%低抑菌浓度(MIC90),交叉耐药率数据分析采用x2检验,两组间MIC比较经对数转化后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利福布汀和利福平的交叉耐药率为85.9%(85/99).利福布汀的MIC90值为≤16 mg/L,中位数为2 mg/L;利福平的MIC9o值为≥2 mg/L,中位数>32 mg/L,利福布汀MIC90值仅为利福平的1/8 ~ 1/32.利福布汀和利福平交叉耐药率随利福平的耐药程度加大而上升,低耐利福平组和中耐利福平组的交叉耐药例数分别为0/9和5/9,而高耐利福平组几乎全部交叉耐药(98.8%,80/81).结论 利福布汀对利福平耐药MTB菌株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可作为利福类药物耐药结核病的可选择药物.

  • 2004-2010年中国血标本中致病菌耐药趋势分析

    作者:吕媛;李耘;薛峰;张秀珍;胡云建;金玉芬;褚云卓;胡志东;赵建宏

    目的 监测我国2004-2010年主要城市三级甲等医院住院患者血标本中致病菌的耐药状况及其耐药特点.方法 所有收集的血标本来源菌株统一由中心实验室(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临床药理研究所)采用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推荐的平皿2倍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的MIC值,并根据CLSI 2011颁布的抗菌药物临界浓度标准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 2004-2005、2007-2008和2009-2010年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分离率没有明显变化,3个年度革兰阳性菌的分离率分别为43.1% (149/346)、34.0% (151/444)和47.5%(776/1634),革兰阴性菌分别为56.9%(197/346)、66.0%(293/444)和52.5%(858/1634).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检出率2007-2008年高(54.1%,20/37),2009-2010年度有所下降(36.5%,62/170).3个年度甲氧西林耐药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相近.2009-2010年检测到1株(1.8%,1/56)对万古霉素耐药的屎肠球菌,1株对利奈唑胺耐药的粪肠球菌(MIC值为8 mg/L).肺炎链球菌的耐药性监测结果发现,与2007-2008年相比,2009-2010年虽然口服青霉素不敏感菌株检出率没有增加,分别为54.5%(6/11)和53.9% (7/13),但耐药株检出率从未检出增加到30.8% (4/13).按肺炎链球菌非颅内感染株静脉给药折点标准判定,2007-2008年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的敏感度为100.0%(11/11),2009-2010年敏感度下降至84.6%(11/13).3个年度大肠埃希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菌株检出率相似,分别为66.7%(30/45)、73.2%(71/97)和67.9%(233/343),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菌株的检出率逐年下降,2004-2005年、2007-2008年和2009-2010年依次为72.4%(21/29)、50.0% (18/36)和41.1%(65/158).纵观3个年度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敏感度均在90%以上,耐药率<5%.多重耐药或泛耐药以鲍曼不动杆菌为严重.2009-2010年监测中发现多重耐药率为81.8%(81/99),此外,还发现了1株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1.0%,1/99).结论 细菌对抗感染药物的耐药现状形势严峻,鲍曼不动杆菌耐药为明显,常呈现多重耐药特点,甚至泛耐药.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仍然是抗肠杆菌科细菌有效的药物.已发现对利奈唑胺和替加环素等新型抗菌药物的耐药菌株.

  • 介入疗法在耐多药肺结核综合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傅瑜;初乃惠;苑松林;陈威;王巍;罗永艾;肖和平;朱莉贞

    目的 评价介入疗法在耐多药结核病综合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2002年1至10月对沈阳市胸科医院等6家医院,心肺功能正常、伴肺部空洞的61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在含帕司烟肼、利福喷汀、左旋氧氟沙星、乙胺丁醇、丙硫异烟胺、阿米卡星和克拉霉素化疗方案加母牛分枝杆菌免疫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介入治疗,介入治疗后继续化疗至18个月.结果 介入治疗后3个月痰抗酸菌涂片同时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阴转率为50.8%(31/61),治疗18个月达83.6%(51/61).X线影像学结果显示,介入治疗后3个月病灶吸收显效率为50.8%(31/61),有效率为93.4%(57/61);治疗18个月显效率达78.7%(48/61),有效率为96.7%(59/61).疗程结束时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达78.7%(48/61),96.7%(59/61).经空洞闭合率介入后3个月为21.3%(13/61),治疗18个月达49.2%(30/61).治疗结束时发热、咯血、咳痰、乏力、呼吸困难等症状消失率为73.2%~94.4%.结论 介入疗法对耐多药肺结核具有加速痰细菌学阴转、病灶吸收和空洞闭合的作用,可促进症状改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耐多药肺结核188例的外科治疗

    作者:李文涛;姜格宁;高文;肖和平;丁嘉安

    目的 总结耐多药肺结核(MDR-PTB)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上海市肺科医院胸外科自1990年1月至2005年11月共行肺结核手术906例,其中MDR-PTB 188例(20.8%),手术200例次,2次手术12例;肺叶切除85例次,肺叶切除并袖式及气管、支气管成形16例次,全肺切除48例次,余肺切除术3例次,支气管胸膜瘘(BPF)瘘管修补术5例次,胸廓成形并BPF修补22例次,脓胸剥脱并BPF修补6例次,开窗引流9例次,肋床引流5例次,右总支气管节段切除1例次.术前均行有效个体化抗结核治疗2~3个月.结果 术中死亡率为0.5%(1/200).术后1年内死亡率为3.2%(6/187),其中呼吸衰竭和心肌梗死各2例,肾衰竭和大咯血各1例.并发症率为13.9%(26/187),BPF11例,占并发症的42.3%(12/26).所有患者术前痰菌均为阳性,术后阳性2例.随访时间6.7年(3个月至15年).术后继续术前的抗结核方案治疗3~18个月.结论 对持续痰菌阳性、病灶已局限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应在有效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手术治疗.

  • 利福类联合多种药物长疗程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

    作者:朱莉贞;傅瑜;初乃惠;叶志忠;肖和平;王巍;苑松林;张侠;罗永艾;马丽萍

    目的 评价国产利福布汀的治疗方案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130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采用1∶1随机、平行对照的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除采用帕司烟肼、左旋氧氟沙星、乙胺丁醇、丙硫异烟胺和阿米卡星治疗外,试验组患者加用利福布汀,对照组患者加用利福喷汀,疗程共18个月.结果 强化期结束时,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痰涂片和痰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阴转率分别为41.54%(27/65)和35.94%(23/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2,P>0.05).X线影像学结果表明,两组的病灶显效率均为10.77%(7/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P>0.05);有效率分别为67.69%(44/65)和56.92%(37/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4,P>0.05).疗程结束时,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痰涂片和痰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阴转率分别为75.00%(48/65)和65.08%(41/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8,P>0.05).X线影像学结果表明,两组的病灶显效率分别为46.15%(30/65)和44.62%(29/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P>0.05);有效率分别为76.92%(50/65)和73.85%(48/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9,P>0.05);空洞闭合率分别为23.64%(13/55)和33.33%(17/51).结论 含利福布汀或利福喷汀的多药联合长疗程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具有促进痰细菌学阴转、病灶吸收和空洞关闭的作用,其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 特异性核酸内切酶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乙胺丁醇耐药基因突变

    作者:石瑞如;杜长梅

    目的 探讨Surveyor酶法在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基因突变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Surveyor酶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60株,其中已经测序证实有embB基因突变的乙胺丁醇耐药株45株,无基因突变的敏感株15株.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杂交形成异源双链,Surveyor酶切,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判断其有无突变存在.结果 15株敏感株均无embB基因突变,45株耐药株均存在embB基因突变热点306位密码子的点突变,其中33株为ATG→GTG,3株为ATG→ATT,5株为ATG→ATA,2株为ATG→ATC,2株为ATG→CTG.经Surveyor酶法测定,45株embB基因突变株均呈现2条带形,15株敏感株均显示1条带形.结论 Surveyor酶法与测序法的结果完全相符.采用Surveyor酶法进行异源双链分析,具有简便、稳定、低耗、灵敏性和特异性高的特点.

  • 上海市首次复治肺结核患者的耐药性分析

    作者:范玉美;肖和平;梅建

    目的 了解上海市首次复治肺结核患者的耐药情况,为制定复治化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登记的痰结核杆菌培养阳性的上海市首次复治肺结核病例,全部培养阳性菌株进行菌种鉴定及5种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乙胺丁醇、对氨水杨酸钠)的耐药性测试.结果 首次复治肺结核患者的总耐药率为39.6%,男、女患者的耐药率分别为38.5%和44.4%,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的耐药率分别为50.0%、41.6%和34.6%.标准初治失败组和标准初治复发组的总耐药率(70.0%和47.5%)、耐药≥3种的发生率(70.0%和18.3%)均显著高于非标准初治复发组(28.2%和6.4%).标准初治失败组的耐多药率(70.0%)显著高于标准初治复发组(16.7%)和非标准初治复发组(7.3%).非标准初治复发组中初治用药1~5个月者的耐药率(13.0%)显著低于用药≥12个月者(55.0%),初治用药≤2种的耐药率(24.4%)略低于用药≥3种者(30.8%).结论 不同复治类型的首次复治肺结核病例的耐药率因用药史不同而各异,提示现行的标准复治化疗方案对其中部分患者可能无效.

  • 呼吸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产金属酶-4型耐药基因分析

    作者:冯羡菊;王静;张燕;王焕勤;张辉

    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甚至不合理滥用,细菌耐药及多药耐药问题越来越严重,尤其在呼吸重症监护病房,针对肠杆菌科产质粒介导的头孢菌素酶(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细菌引起的感染,临床医生常将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作为首选,这使得近年产金属β-内酰胺酶(BLA blaIMP)的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感染屡有发生,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极大的困惑.

  • 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肺耐药蛋白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基因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赵瑜;于力;王全顺;楼方定;浦津

    目的探讨肺耐药蛋白(lrp)基因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基因表达与初治急性白血病(AL)患者化疗效果的关系.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58例初治A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lrp和 mrp 的mRNA表达.结果初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lrp和 mrp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5.0%和40.0%,初治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患者lrp和mrp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5.8%和42.1%;在ALL和ANLL组,lrp和mrp基因阳性与阴性患者的首次完全缓解(CR)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lrp和mrp基因双阳性与双阴性患者的首次CR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 (P<0.05);lrp和mrp基因两者无相关性.结论 lrp和mrp单独作为预测初治AL患者化疗效果的敏感性较差,而两者联合检测则是预示原发耐药的良好指标.

  • 骨与软组织肿瘤多药耐药性研究进展

    作者:宋春雷;李敏

    1961年Evans [1]报道17例骨肉瘤患者使用丝裂霉素C后,其中4例获得反应,1963年Sulli-van[2]报道左旋苯丙氨酸氮芥对骨肉瘤有一定疗效,随后相继有关于环磷酰胺等烷化剂治疗骨肉瘤的零星报道,但总体情况是烷化剂治疗骨肉瘤的疗效不稳定,缺乏临床使用价值.1972年Cortes等[3]报道阿霉素(ADM)治疗13例Ⅲ期骨肉瘤,其中4例获得较好反应.同年Jaffe等[4]受Djerassi用大剂量氨甲蝶呤和四氢叶酸(MTX+CFR)方案治疗进展性白血病和肺癌的启发,使用HDMTX+CFR治疗10例Ⅲ期骨肉瘤病例,其中4例获得明显反应.随后Rosen等[5]使用HDMTX+CFR和ADM的序贯疗法治疗13例Ⅲ期骨肉瘤,7例取得明显效果.Rosen等将HDMTX+CFR和ADM联合应用治疗骨肉瘤,每月2次,分别给予MTX或ADM,共治疗15例Ⅲ期骨肉瘤患者,结果平均生存期从对照组的3个月延长至15个月.

  • 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分离株耐药元件检测分析

    作者:李莺;丁云芳;吴水燕;陶云珍;项龙;柏振江;陈红梅

    目的 分析1株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耐药基因的存在状况及耐药机制.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对2012年2月分离白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1株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进行β-内酰胺酶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获得性耐药相关基因、膜孔蛋白基因ompK35、ompK36及PBP2编码基因检测.结果 该株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耐β-内酰胺类药物获得性耐药基因检出 TEM-1和SHV-1;氨基糖苷类药物获得性耐药基因检出 aac(6′)-I b,无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检出;膜孔蛋白编码基因ompK35和ompK36均呈阴性;碳青霉烯类药物作用靶位PBP2编码基因测序与敏感株相比仅有9个同义突变,但氨基酸序列不变.与敏感株相比,该菌株无氟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突变.结论 该株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耐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及碳青霉烯类药物与细菌产2种β-内酰胺类获得性耐药基因、1种氨基糖苷类获得性耐药基因、膜孔蛋白基因缺陷和PBP2基因同义突变相关.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革兰阴性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周炜;王月平;邵雪华;齐激扬;彭敏飞;罗敏;陈存国;崔丹萍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AECOPD )下呼吸道感染的革兰阴性菌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连续收集浙江省台州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742例AECOPD 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液样本,用Vitek 2 Compact 系统联合纸片扩散法对菌株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用改良Hodge试验和乙二胺四乙酸( EDTA )协同试验筛选耐碳青霉烯类药物菌株。采用WHONET5.6和SPSS 20.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分离出革兰阴性菌593株,其中非发酵菌367株(367/593,61.89%),肠杆菌科细菌220株(220/593,37.10%),其他革兰阴性菌6株(6/593,1.01%)。非发酵菌中,分离的主要菌株分别为鲍曼不动杆菌(186株)、铜绿假单胞菌(99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33株)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22株),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林、头孢曲松、头孢替坦和呋喃妥因耐药率均较高,为67.20%~100.00%。另外,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其他β-内酰胺类、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复方磺胺甲噁唑和米诺环素等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显著高于非耐碳青霉烯类菌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0.01);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仅对左氧氟沙星、复方磺胺甲噁唑和米诺环素等少数抗菌药物敏感。肠杆菌科细菌中,分离的主要菌株分别是肺炎克雷伯菌(89株)、大肠埃希菌(80株)和阴沟肠杆菌(25株),三种肠杆菌科细菌对氨苄西林几乎完全耐药,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和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率低,均<15%,且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大部分头孢类药物(除头孢替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庆大霉素、妥布霉素、氟喹诺酮类、氨曲南、复方磺胺甲噁唑和米诺环素呈中、高度耐药,耐药率均≥50%,其耐药率均高于非产ESBLs 菌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AECOPD下呼吸道革兰阴性菌感染以非发酵菌和肠杆菌科细菌为主,其中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感染耐药现象尤为严重。

  • AcrAB-tolC外排泵及marA-soxS-rob调控系统对福氏志贺菌环丙沙星耐药性的影响

    作者:程玉谦;杨贤;祁伟

    目的 探讨AcrAB-tolC外排泵及mar A-soxS-rob调控系统对福氏志贺菌环丙沙星耐药性的影响.方法 连续收集45株2009至2013年分离自天津地区多家三级甲等医院肠道门诊患者粪便样本的福氏志贺菌.采用改良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对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随机选择10株环丙沙星耐药株和10株环丙沙星敏感株,分析其靶位酶基因(gyrA和parC),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基因(PMQR),外排泵基因(acrA和acrB)及调控基因(marA、soxS和rob)的携带情况,并进行序列分析.通过泵抑制剂羰基氰氯苯腙(CCCP)抑制试验检验外排泵基因及调控基因对菌株低抑菌浓度(MIC)的影响,同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方法检测外排泵基因及调控基因的表达水平,并采用t检验比较这些基因在环丙沙星耐药株和敏感株中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 10株环丙沙星耐药株均存在gyrA和parC突变,环丙沙星耐药株CR2同时携带qnrS1,环丙沙星耐药株CR5同时携带aac(6')-Ib-cr基因.10株环丙沙星敏感株均未检测到外排泵基因及调控基因突变;而10株环丙沙星耐药株中,除CR10外,其余菌株均检出soxRS突变.加入CCCP后,喹诺酮类药物对10株环丙沙星耐药株的MIC均下降至原值的1/4 ~ 1/8,而对10株环丙沙星敏感株的MIC无变化或仅下降至原值的1/2.与环丙沙星敏感株相比,环丙沙星耐药株acrA、acrB、marA和soxS基因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 <0.05或P<0.01).结论 外排泵机制可能在福氏志贺菌对环丙沙星耐药中发挥重要作用,mar A-soxS-rob调控系统发挥着调节泵基因表达的作用,且soxRS基因序列的改变可能是影响此调控系统的重要原因.

  •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耐药基因及毒力因子研究

    作者:余倩;胡志东;田彬;李妍淳;李静;徐海茹

    目的:对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 Carbapenem 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 CRKP)的耐药机制及毒力特点进行分析。方法连续收集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临床分离的非重复CRKP 20株,采用Vitek 2 Compact系统对菌株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改良Hodge试验、乙二胺四乙酸( EDTA)双纸片试验进行耐药表型筛查,采用PCR方法、基因测序检测耐药基因、荚膜血清型及毒力基因。结果20株CRKP对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等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均≥80.0%,对替加环素、阿米卡星及左氧氟沙星敏感,敏感率≥70.0%。检出碳青霉烯酶KPC和NDM基因,分别为7株(35.0%)和8株(40.0%),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以SHV基因检出率高,为16株(80.0%),DHA质粒介导的产AmpC酶基因检出2株(10.0%)。8株(40.0%)和13株(65.0%)分别存在膜孔蛋白编码基因OmpK35和OmpK36缺失。耐药基因组合方式以携带碳青霉烯酶,同时携带 ESBLs 和/或合并膜孔蛋白变异为主,占70%(14/20);其次是携带ESBLs和/或合并膜孔蛋白变异,占30.0%(4/20)。检出荚膜血清K1型3株、K57型1株,4株均为产KPC基因菌株。 rmpA基因阳性8株(40.0%),均产碳青霉烯酶,其中5株产KPC,2株产NDM,1株同时产KPC和NDM基因。 aerobactin基因阳性6株(30.0%),4株产KPC基因。 FimH-1基因20株(100.0%)均阳性。结论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临床分离的CRKP主要耐药机制是携带KPC和NDM基因,ESBLs合并膜孔蛋白缺失也是导致耐药的重要原因,且产KPC基因的荚膜血清型菌株分离率较高,应引起临床重视。

  • 含氯消毒剂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杀灭效果的研究

    作者:姜如金;朱健铭;吴康乐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的含氯消毒剂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杀灭效果.方法 收集2008年11月-2009年12月住院患者样本中分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共30株,采用悬液定量杀灭试验方法研究含氯消毒剂对这些菌株的杀灭效果.多组间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含有效氯400 mg/L和600 mg/L的消毒剂作用10 min,含有效氯800 mg/L的消毒剂作用3 min以及含有效氯1000 mg/L的消毒剂作用1 min,对30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的杀灭对数值(KL)均≥5.00,杀灭有效率均能达到100%;不同有效氯浓度的消毒液作用相同时间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杀灭对数值,除作用时间10 min组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72.72、64.79和32.33,P=0.00);相同有效氯浓度的消毒液作用不同时间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杀灭对数值,除1000 mg/L组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10.42、20.41和3.20,P=0.00、0.00和0.03).结论 目前临床常用的消毒剂含有效氯500 ~ 1000 mg/L,作用10 ~ 30 min,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可达到理想的杀灭效果.

  • 耐药结节细胞分化超家族外排泵介导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耐药机制的研究

    作者:沈晓强;陈琼;周华;蒋琰;俞云松

    目的 研究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耐药结节细胞分化超家族(RND)外排泵介导菌株对替加环素敏感性降低的机制.方法 连续收集2010年7个省市16家医院鲍曼不动杆菌631株.采用PCR检测oxa-51和oxa-23基因,并对菌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用纸片药敏法检测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替加环素和多黏菌素的抑菌圈直径.对替加环素抑菌圈直径≤12 mm的菌株采用E-test法检测替加环素小抑菌浓度(MIC).使用外排泵抑制剂1-(1-萘甲基)哌嗪(NMP)检测操纵子基因中adeB、adeG和adeJ的表达,确定外排泵抑制剂抑制表型的分布.选取对替加环素和碳青霉烯类均耐药,且具有外排泵抑制剂抑制表型的菌株作为实验组;对替加环素敏感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菌株作为对照组,并以对替加环素敏感的ATCC1 9606菌株作为标准菌株.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PCR)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外排泵adeABC、adeFGH和adelJK的转录水平并进行比较.采用PCR法对adeR、adeS和adeL进行全基因长度测序,查找突变位点或插入序列.结果 631株鲍曼不动杆菌中,共筛选出32株对替加环素敏感性降低的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其中8株具有外排泵抑制剂抑制表型.同时选取对替加环素敏感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4株作为对照组.实验组A518、Z1219和A527菌株adeABC表达明显增高,分别是标准株ATCC19606的13,5和7倍;adeFGH和adeIJK表达量在部分菌株中稍有上调.对照组A207和A1731菌株在转录水平未检测到adeABC,其他菌株adeABC、adeFGH和adeIJK表达没有上调.在adeR和adeS分别发现多态性位点E220K和A130D.在adeABC高表达菌株中发现了adeS的ISAbal插入突变.adeL中未发现突变位点.结论 adeABC高表达在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替加环素耐药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主要是调控基因adeS中存在ISAbal插入突变导致adeABC高表达所致,但不排除其他替加环素耐药机制的存在.

  • 糖尿病足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孙茜;王鹏华;李代清

    目的 分析糖尿病足感染创面分离的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特点及其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2月从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428份糖尿病足感染创面样本中分离的85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药敏试验,并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85株铜绿假单胞菌中共检出多重耐药菌株28株,阳性率为32.94%.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42.86% ~67.86%、32.14%~ 57.57%和42.86%~ 67.8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前抗菌药物使用史、高血压及贫血是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危险因素(OR=5.758,0.257和0.270,P=0.006,0.014和0.013).结论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较高,入院前使用过抗菌药物、高血压及贫血的糖尿病足患者更容易感染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

  • 肺炎克雷伯菌JM45株全基因组测序分析

    作者:朱健铭;姜如金;翁幸鐾;吴康乐;孔海深

    目的 探讨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JM45株β-内酰胺酶基因的携带情况.方法 肺炎克雷伯菌JM45株分离自2010年4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血液样本.采用E-test法检测该菌株对26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用Cica-β-Test法检测β-內酰胺酶,改良Hodge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表型,聚合酶链反应(PCR)、DNA测序以及BLAST比对等方法确定菌株耐药基因型,用Roche 454高通量测序技术对JM45株做全基因组测序(完成图),全面分析β-内酰胺酶基因携带状况.结果 除多黏菌素B和替加环素外,肺炎克雷伯菌JM45株对包括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在内的其他24种药物均耐药.Cica-β-Test法显示该菌株同时产多种β-内酰胺酶,改良Hodge试验阳性.常规PCR法检出TEM-1、SHV-11、CTX-M-24、VEB-3基因,但未检出碳青霉烯酶基因和金属酶基因.全基因组测序得到一条完整的基因组(染色体)序列(GenBank登录号:CP006656)及两条质粒序列(GenBank登录号:CP006657,CP006658).在质粒1中发现了CTX-M-24(全基因组Locus tag:N559_5233)、TEM-1(全基因组Locus tag:N559_5242)和VEB-3(全基因组Locus tag:N559_5248).CTX-M-24位于插入序列中,排序为IS903-CTX-M-24-ISEep1;TEM-1位于转座子中,排序为tnpA-TEM-1-rmtB;VEB-3位于转座子中,排序为VEB-3-tnpA.在基因组(染色体)中发现了SHV-11(全基因组Locus tag:N559_2715),并发现4种推导的β-内酰胺酶基因或β-内酰胺酶结构域序列,分别为:(1)金属β-内酰胺酶结构域蛋白序列(全基因组Locus tag:N559_0119,长度为780 bp);(2)推导的β-内酰胺酶序列(全基因组Locus tag:N559_1633,长度为1 308 bp);(3)β-内酰胺酶结构域蛋白序列(全基因组Locus tag:N559_2279,长度为813 bp);(4)β-内酰胺酶结构域蛋白序列(全基因组Locus tag:N559_3769,长度为1 101 bp).在SHV-11基因的相邻位置未发现插入序列或转座酶基因.结论 肺炎克雷伯菌JM45株对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等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与携带TEM-1、SHV-11、CTX-M-24、VEB-3四种β-内酰胺酶基因及四种推导的β-内酰胺酶基因或β-内酰胺酶结构域序列相关.

  • 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质粒介导耐药性传播特性研究

    作者:顾洪琴;嵇金如;沈萍

    目的 了解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克隆播散状况及质粒介导耐药性的传播特性.方法 连续收集2009年12月至2012年2月分离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53株非重复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采用K-B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临床菌株克隆分型,滤膜接合法进行质粒接合试验.采用S1酶切结合PFGE的方法判读质粒的相对分子质量,并采用PCR扩增筛选接合菌株的常见耐药基因.结果 53株肺炎克雷伯菌对青霉素类药物的耐药率为100%;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等混合制剂的敏感率低于15%;对头孢菌素的耐药率也很高,在86%以上;对喹诺酮类、磺胺类和四环素类药物的耐药率为60% ~ 70%;且50%左右的菌株对碳青霉烯类药物不敏感.PFGE分型显示这些菌株克隆传播趋势不明显.耐药菌株常携带可接合性耐药质粒,质粒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4 000~355 000 bp,编码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等药物耐药的多种基因,包括CTX-M型、TEM型、KPC型β-内酰胺酶基因,以及质粒介导喹诺酮耐药基因qnr等.结论 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多重耐药形势严峻,耐药性的快速传播已不是同源克隆细菌的简单播散,而是可接合性质粒的耐药基因快速水平转移.

  • 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22种β-内酰胺酶基因和酶活性的检测研究

    作者:朱健铭;吴晋兰;姜如金;吴康乐;王建敏;孔海深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ulti-drug 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MDRAB)β-内酰胺酶基因存在状况以及酶活性.方法 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患者中分离62株MDRAB,采用PCR及序列分析方法分析22种β-内酰胺酶基因,同时采用酶提取物改良三维试验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头孢菌素酶(AmpC酶)和金属β-内酰胺酶活性.结果 62株MDRAB中,TEM、OXA-23群和ADC基因阳性株数分别为51株(82.3%)、50株(舳.6%)和36株(58.1%),其余19种基因均为阴性;任选5株TEM基因PCR阳性产物测序比对,显示与GenBank基因库中TEM-1型相同;任选6株OXA-23群基因PCR阳性产物测序比对,显示与OXA-23型碳青霉烯酶基因(登录号:CAB69042.1)相同;任选2株ADC基因测序比对,显示与ADClike型AmpC酶基因(登录号:EU081908)相同.有32株(51.6%)同时产ESBLs和AmpC酶,19株(30.6%)单独产ESBLs,1株(1.6%)单独产AmpC酶;金属β-内酰胺酶活性检测均为阴性.结论 产OXA-23群碳青霉烯酶和ADC型AmpC酶是本组MDRAB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

538 条记录 4/27 页 « 12345678...262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