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高效包衣机的应用体会

    作者:刘瑞明;郭莉

    随着GMP认证工作的全面展开,不少中、西药厂都相继引进了JGB系列高效糖衣、薄膜包衣机.该设备是一种用于中、西药片、药丸等进行糖衣、薄膜衣包衣的专用设备,较之普通包衣机,其包衣效果好,省工省时,易清洗,工作全过程由微机系统自动控制,按设定工艺流程的参数与要求操作,可消除人为影响因素,实为一种高效、节能、操作安全的现代化机械.通过实践摸索,我们在生产中积累了一些有关高效包衣机用于糖衣片和薄膜衣片包衣的经验,本文就该设备应用中体会与同行探讨.

    关键词: 高效 包衣机 应用
  • 控制HIV-1的治疗性免疫策略

    作者: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是目前阻止AIDS进展的唯一方法,但这种方法却难以在大多数HIV-1感染者中普及,而且终身运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还存在出现严重毒性的危险,因此这种方法的局限性还有待克服.正在研究通过治疗性免疫接种来增强HIV-1特异性免疫,以此作为可能替代持久HAART的手段.已有一些候选HIV-1疫苗进入临床研究阶段,本文对目前正在进行临床前和临床评价的治疗性疫苗的现状作一综述.

  •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后CD4+T细胞数长期较低的原因分析

    作者:孙建军;郑毓芳;张仁芳;沈银忠;刘莉;唐凯;卢洪洲

    情况下CD4+T细胞长期较低者,需结其合个人情况调整治疗方案,以提高临床疗效.

  • 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相关脂肪营养不良综合征的发生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黄宝国;蔡卫平;戴朝霞;胡凤玉;李凌华;唐小平

    目的 了解我国HIV/艾滋病患者HAART相关脂肪营养不良综合征的发生率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前瞻性地对137例接受HAART 2年的艾滋病患者16项临床参数,包括性别、年龄、疾病分期、感染途径、基线实验室指标(体质指数、HIV RNA、CD4+T淋巴细胞、白细胞、空腹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等)和HAART方案,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了解其发生HAART相关脂肪营养不良综合征的比例和影响因素.结果 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HAART方案与脂肪营养不良综合征的出现显著相关(P=0.031),其余15项指标与脂肪营养不良综合征的出现无明显相关(均P>0.05).在其他条件一致的情况下,含司他夫定(d4T)治疗组出现脂肪营养不良综合征的风险为含齐多夫定(AZT)治疗组的2.684倍(95%CI:1.302~5.531,P=0.007).含d4T和含AZT治疗组脂肪营养不良综合征的累积发生率均随用药时间延长呈逐渐增高趋势,早出现在第24周,两组24、48和96周的累积发生率分别为2.7%、1.6%,27.0%、7.9%和37.8%、15.9%,含d4T治疗的脂肪营养不良综合征的累积发生率远高于含AZ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85,P=0.004).结论 HAART方案是我国艾滋病患者发生HAART相关脂肪营养不良综合征的独立预测因素,使用d4T和AZT出现脂肪营养不良综合征的累积发生率均较高,以d4T更为严重,建议临床尽量减少或避免使用含d4T的HAART方案.

  • 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中线粒体毒性指标检测的应用

    作者:兰芸;戴朝霞;黄宝国;胡凤玉;蔡卫平;唐小平

    目的:探讨 PBMC 线粒体毒性相关指标在监测艾滋病 HAART 过程中线粒体毒性的意义。方法选取线粒体 DNA(mtDNA)、线粒体胸苷激酶(TK2)和依赖 p53的核苷酸还原酶小亚基2(p53R2)为线粒体毒性检测指标,应用荧光定量实时 PCR 技术,观察22例接受以司他夫定(齐多夫定)+拉米夫定为骨干 HAART 方案的艾滋病患者治疗前、治疗后48及96周 PBMC 中 mtDNA、TK2和p53R2表达水平的变化。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结果艾滋病患者接受 HAART 前 PBMC 中mtDNA 相对表达量为3.27±0.94,治疗48及96周表达量分别为2.16±0.85和1.66±0.66,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值分别为-3.90和-6.29,均 P <0.01);TK2相对表达水平治疗前为0.37±0.13,治疗48及96周分别为1.01±0.25及2.13±0.61,治疗前与治疗48、96周,以及治疗48周与96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值分别为10.77、8.00和3.56,均 P <0.01);p53R2水平治疗前为0.86±0.39,治疗48及96周分别为2.36±1.14和7.73±0.65,治疗前与治疗48、96周,以及治疗48周与96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值分别为3.27、12.26和13.25,均 P <0.01)。结论艾滋病患者HAART 过程中 PBMC 线粒体毒性相关指标 mtDNA、TK2及 p53R2发生明显变化,可作为线粒体损害的监测指标。

  •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艾滋病患者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效果的影响

    作者:杨蓉蓉;桂希恩;熊勇;莫平征;高世成;荣玉萍;严亚军

    目的 了解HBV感染对AIDS患者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cART)效果的影响.方法 对HIV、HBV合并感染者78例和AIDS患者156例定期进行CD4+T淋巴细胞、HIV RNA、HBV血清学标志物和肝功能检测,并记录其生存情况,比较两组患者cART期间免疫学和病毒学应答的差异.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结果 cART第42个月时,同一治疗时间的CD4+T淋巴细胞和HIV RNA水平在HIV、HBV合并感染者与单纯AIDS患者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ART第48、54和60个月时,HIV、HBV合并感染者免疫学和病毒学应答水平均低于单纯AIDS患者.HIV、HBV合并感染者在cART后第12、24、36、48和60个月时,13例患者中有3例在各时间点均表现为HBeAg阴转;抗-HBe阳转率分别为32.1%(9/28)、50.0%(14/28)、53.6%(15/28)、64.3%(18/28)和71.4%(20/28),阳转率逐年增高(x2=10.189,P=0.037); 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95.1%(39/41)、82.9%(34/41)、68.3%(28/41)、43.9%(18/41)和43.9%(18/41),阴转率逐年下降(x2=29.982,P=0.000);肝功能异常率分别为32.1%(25/78)、51.4%(38/74)、33.8%(22/65)、47.9%(23/48)及6.7%(3/45),各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053,P=0.000).HIV、HBV合并感染者及单纯AIDS患者的病死率分别为24.4%(19/78)和5.1%(8/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841,P<0.01),且HIV、HBV合并感染者84.2%死于HBV相关的终末期肝病.结论 合并HBV感染可影响cART的远期疗效,终末期肝病是HIV、HBV合并感染者接受cART后的首要死因.

  • 艾滋病患者中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合并感染的临床特征与治疗

    作者:杨蓉蓉;桂希恩;熊勇;高世成;邓莉平

    目的 分析AIDS患者合并HBV和HCV感染的临床特征,以及含拉米夫定(3TC)的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对肝炎病毒复制的影响.方法 2004年至2010年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收治合并HBV感染的AIDS患者199例,其中HIV/HBV/HCV三重感染76例,HIV/HBV两重感染123例,对患者常规检测HBsAg和抗-HBc等,分析含3TC的ART前后HBV DNA及HCVRNA变化,并比较终末期肝病发生率在两组的区别.计数资料比较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在进行含3TC的ART前,HIV/HBV/HCV组的HBV DNA阳性率为25.0%(19/76),HIV/HBV组为45.5%(56/12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429,P=0.004);HIV/HBV/HCV组HBV DNA为(4.70±1.84)1g拷贝/mL,HIV/HBV组为(5.61±1.88)lg拷贝/m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89,P=0.003).含3TC的ART后,HIV/HBV/HCV组患者HBV DNA阳性率为9.2%(7/76),显著低于治疗前的25.0%(19/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681,P=0.010);HCV RNA阳性率在治疗后为72.4%(55/76),反较治疗前的56.6%(43/76)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36,P=0.042).在平均观察的5.6年间,HIV/HBV/HCV组终末期肝病发生率为每年18.8/1000人年,而HIV/HBV组终末期肝病发生率为每年42.1/1000人年,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59,P=0.035).结论 HBV和HCV合并感染时,两种病毒间可能存在相互影响.选择病例的时机不同可能是影响研究结果的关键因素.

  • 抗反转录病毒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合并感染者终末期肝病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

    作者:邓莉平;桂希恩;熊勇;高世成;杨蓉蓉;荣玉萍;胡锦枝;刘璋

    目的 了解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 HIV/HCV合并感染人群中终末期肝病的发生率及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HIV/HCV合并感染者的人口学资料和临床资料.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变量[基线时年龄≥40岁、男性、既往有受血史、HCV持续感染时间、合并HBV感染(HBsAg阳性)、随访末时HIV RNA≥1×104拷贝/mL、随访末时HCV RNA≥1×105拷贝/mL、随访末时CD4细胞计数>200/μL、随访末时ALT≥2×正常值上限(ULN)、包含奈韦拉平的ART、随访时间、ART持续时间>5年、HCV基因1b型]与终末期肝病发生的相关性;Kaplan-Meier法分析终末期肝病对HIV/HCV合并感染者生存的影响.结果 共纳入427例HIV/HCV合并感染者,平均随访3.7年,55例患者(12.9%)出现终末期肝病,52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12.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时年龄≥40岁(OR=2.385,P=0.039)、ALT≥2×ULN(OR=16.374,P=0.000)、合并HBV感染(OR=2.507,P=0.042)、ART持续时间>5年(OR=3.232,P=0.010)及CD4细胞计数≥200/μL(OR=0.364,P=0.011)与终末期肝病的发生显著相关.在有终末期肝病与无终末期肝病的HIV/HCV合并感染者中,病死率分别为50.9%和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随着ART的开展,终末期肝病在HIV/HCV合并感染者中仍较常见,合并终末期肝病明显缩短了HIV/HCV合并感染者的生存期.

  • 70例艾滋病患儿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的临床观察

    作者:章银娣;段兴钧;杨宏;周理存;李宗禹;赵文胜;汪习成;李太生

    目的 观察AIDS患儿抗病毒治疗疗效及存在的临床问题,为提高我国现行儿童AIDS规范治疗和管理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我国现行儿童AIDS治疗方案,为德宏州符合条件的AIDS患儿提供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并定期进行临床随访观察和相关实验室检测.结果 截至2009年3月底,共有70例AIDS患儿进行抗病毒治疗,采用齐多夫定(AZT)+拉米夫定(3TC)+奈韦拉平(NVP)方案的共60例.治疗3、6、12和18个月时有12、18、23和19例患儿检测病毒载量(VL),VL≤1000拷贝/mL的分别有7、12、14和14例.CD4+T淋巴细胞计数治疗前为(317.8±288.8)×106/L,18个月时回升至(1037.2±1086.1)×106/L.不良反应多出现于治疗的前3个月,近50%患儿有不同程度的消化道反应.对治疗12个月的5例耐药患儿检测表明,均出现对3TC、NVP和依非韦伦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 儿童抗病毒治疗具有良好的依从性,治疗效果明显,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治疗的前3个月,以消化道反应常见.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感染者对重组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应答

    作者:张仁芳;马建新;孙洪清;刘莉;王江蓉;郑毓芳;沈银忠;卢洪洲

    目的 比较HIV-1感染者与健康者接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后免疫应答的差异.方法 健康对照者19例和HIV-1感染者20例分别在0、1、6个月肌内注射重组乙肝疫苗20 μg,并在第1、3次疫苗注射后1个月检测抗-HBs水平,高于10 mIU/mL即为阳性.抗-HBs水平比较采用几何均数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用Scheffe法,率的比较用Fisher's精确概率检验.结果 健康对照组第1、3次疫苗注射后1个月,抗-HBs阳性血清转换者分别为10例和18例,而HIV-1感染组分别为3例和1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0.005).CD4+T淋巴细胞≥200×106/L的HIV-1感染者在第1、3次疫苗注射后1个月,抗-HBs阳性血清转换者分别为2例和6例,而CD4+T淋巴细胞<200×106/L的分别为1例和4例,两组比较在第1次疫苗注射后1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2),在第3次疫苗注射后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CD4+T淋巴细胞<200×106/L组(A组)、CD4+≥200X106/L组(B组)和健康对照组(C组)完成3次疫苗接种后1个月抗-HBs水平分别为(101±210)、(529±704)、(5989±10 704)mIU/mL,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53,P<0.001),A组分别与C、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3).所有入组者对乙肝疫苗均有良好耐受.结论 HIV-1感染者接种乙肝疫苗后与HIV-1阴性者相比,血清转换率和抗-HBs水平降低,尤其是CD4+T淋巴细胞<200×106/L组.

  • 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26例

    作者:岑玉文;陈谐捷;符林春;蔡卫平;张苗苗;何浩岚;唐小平

    目的 分析AIDS合并新犁隐球菌脑膜炎(CM)的临床特征、预后及影响冈素.方法 对26例AIDS合片CM患者的诊断、实验室检查、病原学检查、治疗及预后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AIDS合并结核性脑膜炎进行比较.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 26例AIDS合并CM患者中22例脑脊液检出隐球菌,占84.6%,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和腑膜刺激征.24例CM患者CD4+T淋巴细胞均值为17.83×106/L,与结核性脑膜炎均值为56.09×106/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IDS合并CM患者全部合并其他部位感染,11例死亡.在治疗终点时,脑脊液常规结果显示预后不良组患者脑脊液细胞数为(148.9±205.9)×106/L,与预后良女,组(27.0±25.6)×106/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4+T淋巴细胞计数可作为AIDS患者合并CM和合并结核性脑膜炎鉴别诊断的重要指标.脑脊液常规可作为判断AIDS合并CM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 艾滋病合并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效果和肝脏损伤

    作者:熊勇;桂希恩;骆名其;杨蓉蓉;张永喜

    目的 评价对AIDS合并HCV感染患者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的临床疗效和肝损伤.方法 将患者按有无HCV合并感染分为HIV和HCV合并感染组(HIV/HCV组)65例,HIV感染组(HIV组)52例,应用两个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联合一个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的ART方案,疗程1年.随访并检测血浆HIV载量、外周血CD4细胞数、ALT.结果 治疗前,HIV/HCV组和HIV组的HIV载量均值分别为5.59和5.89 log10拷贝/mL,治疗1年后,分别降至2.91 log10拷贝/mL(P<0.05)和2.88 log10拷贝/mL(P<0.05),两组分别有83.1%和78.9%的患者HIV载量<500拷贝/mL.HIV/HCV组和HIV组CD4细胞均值由治疗前的73.9和72.4/μL,分别增至215.1/μL和214.8/μL(P值均< 0.05).1年内,HIV/HCV组与HIV组肝功能异常率分别为24.6%与7.7%(P<0.05),但无因发生严重肝损伤而终止ART者.结论 联合应用NRTI、NNRTI治疗AIDS合并HCV感染患者,短期内能有效抑制HIV复制,促进免疫功能重建.HCV感染虽可加重肝损伤,但对ART疗效无明显影响.

  • 经国产齐多夫定、去羟肌苷、奈韦拉平联合抗病毒治疗3个月的艾滋病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毒株的耐药突变

    作者:李海英;李韩平;李敬云;吴昊

    目的 研究我国AIDS患者经国产齐多夫定(AZT)、去羟肌苷(ddI)、奈韦拉平(NVP)联合抗病毒治疗3个月时血浆HIV毒株的耐药突变情况.方法 收集124例经国产AZT、ddI、NVP联合抗病毒治疗3个月的AIDS患者的抗凝静脉血,流式细胞仪检测CD4+T淋巴细胞计数,RT-PCR扩增HIV pol区蛋白酶基因和部分逆转录酶基因片段,并测序,登录网站分析耐药突变.结果 26例(21%)患者出现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耐药突变.共检测到10个位点发生NNRTI耐药突变:K101E/R、K103N/R、V106A/I、V179D、Y181C、Y188N、G190A/S、P225A、K238E和Y318F/S.发生率高的突变位点是K103N,为8.1%.11例(8.9%)对台拉韦定(DLV)、依非韦伦(EFV)、NVP均高度耐药;19例(15.3%)对NVP高度耐药;15例(12.1%)对EFV高度耐药;11例(8.9%)对DLV高度耐药.5例(4%)患者出现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耐药突变,共检测到L210E、T215F/Y和K219Q/T三个位点,发生率分别为0.8%、1.6%和1.6%.3例(2.4%)分别出现G73C、I84K、I47L蛋白酶主要突变.48例(38.7%)出现蛋白酶次要突变:L63P/S/T/A为38.7%,V77I为36.3%,I93L为33.0%,A71V/T/G为8.9%,K20*/Q/R为6.5%,D60E为0.8%.耐药组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低于非耐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及时检测基因型耐药对尽早发现耐药变异、避免交叉耐药流行和选择恰当的治疗策略有重要意义.在无蛋白酶抑制剂选择压力下,HIV蛋白酶的主要突变及大量次要突变提示,在抗病毒治疗前行基因型耐药检测有重要意义.

  • 某艾滋病治疗示范区三种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治疗方案疗效比较

    作者:余祖江;阚全程;何云;江河清;梁红霞;李太生

    目的 探讨某AIDS治疗示范区3种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HAART)的疗效,为进一步合理使用抗病毒治疗方案奠定基础.方法 回顾性分析AIDS治疗示范区抗病毒治疗6个月以上的3种治疗方案:叠氮胸苷(AZT)+双脱氧肌苷(DDI)+奈韦拉平(NVP),拉米夫定(3TC)+司他夫定(D4T)+NVP,D4T+DDI+NVP.分别检测HIVRNA、CD4+细胞、耐药位点,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或四格表法检验.结果 3种治疗方案中,抗病毒治疗前后HIV RNA的转阴率比较,AZT+DDI+NVP组与3TC+D4T+NV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4T+DDI+NVP组与AZT+DDI+NV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在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ZT+DDI+NVP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100~350)×106/L,HIV RNA转阴率较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ZT+DDI+NVP组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s,AZT+DDI)发生的耐药位点是M41L、E44A、K70KR、D67N、L210W、T215Y、K219W等,属于高度耐药;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s,NVP)是A98G、V179H、Y181C、K103N、G190A等,属于高度耐药;3TC+D4T+NVP组NNRTIs(NVP)发生的耐药位点是Y181C,未见3TC突变位点.DDI+D4T+NVP组NNRTIs发生的耐药位点是Y181C;但以上各组均未发现对蛋白酶抑制剂(Pis)耐药位点.结论 AZT+DDI+NVP与3TC+D4T+NVP组疗效优于DDI+D4T+NVP组,可获得较好疗效.

  •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43例血友病合并丙型肝炎和艾滋病患者3年临床观察

    作者:孙洪清;巫善明;陈良;卢洪洲;黄琴;徐伟民

    目的了解经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血友病合并丙型肝炎和艾滋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定期检测CD4、CD3、CD8、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计数;采用FDA推荐的病毒载量检测方法(bDNA)随访血浆病毒载量.结果43例患者在治疗3年后CD4+T淋巴细胞平均上升至257/mm3(P<0.001);HIV RNA平均降低至(2.26±1.10)log/ml(P<0.01).结论HAART能有效抑制血友病合并丙型肝炎和艾滋病患者体内HIV的复制,有利于免疫功能重建.

  • 去羟肌苷、司他夫定联合奈韦拉平治疗艾滋病患者临床观察

    作者:蔡卫平;陈谐捷;陈劲峰;唐小平;谭俊

    目的观察2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联合1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抗逆转录病毒方法治疗艾滋病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用去羟肌苷(ddI)、司他夫定(d4T)联合奈韦拉平(NVP)治疗20例HIV-1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将其分为A组(进口药)、B组(国产药)并进行为期1年的观察.随访指标为病毒载量、T淋巴细胞计数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年,A组中2例因严重不良反应而终止.治疗1个月后两组的血浆病毒载量平均值明显下降,A组比治疗前下降2.12 lg拷贝/ml,B组比治疗前下降2.55 lg拷贝/ml.A、B两组分别在4.3个月和2个月时,均检测不到病毒载量.CD4细胞计数和CD4/CD8比例逐渐升高,由治疗前A组(231.50±156.02)/mm3、0.25±0.21,B组(49.60±45.41)/mm3、0.07±0.05,上升至治疗后A组(423.70±225.79)/mm3、0.46±0.31,B组(186.00±92.47)/mm3、0.20±0.11.两组比较,治疗前后的血浆HIV RNA降幅、CD4细胞计数和CD4/CD8比例增幅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CD4>200/mm3者,治疗后CD4细胞计数和CD4/CD8比例升高的绝对值明显高于CD4<200/mm3者.治疗初期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皮疹,不需治疗可自行缓解,严重的不良反应是周围神经病变.结论该药物组合能够很快地使病毒载量水平明显降低,同时也能够使大多数患者的免疫功能得以重建.严重的不良反应表现有周围神经病变.

  • 云南省艾滋病关爱中心儿童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现状分析

    作者:谢荣慧;张福杰;李惠琴;汪习成;桂琳;杨静;毕雄凤

    目的 分析儿童长期抗病毒治疗效果,探索影响儿童抗病毒疗效及生长发育的因素,为提高抗病毒治疗效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04年至2016年入组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儿童进行统计学分析,每半年统计身高、体质量、CD4+T淋巴细胞计数,每年统计HIV RNA载量.比较治疗<1年、1~<5年、5~<10年、≥10年以上儿童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病毒抑制率,评价其生长发育状况.比较社会组织抚养、家庭抚养儿童的疗效及生长发育情况,家庭抚养儿童又分高收入家庭、低收入家庭并进行比较.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非正态分布资料比较采用轶和检验.结果 抗病毒疗程1~5年(含5年)与5~10年(含10年)的患儿比较,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分别是437(265,728)个/μL和334(102,535)个/μ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19,P<0.01).末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分别是779(622,1 024)个/μL和720(640,977)个/μ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708,P>0.05);病毒抑制率分别为92.9%和97.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71,P=0.393);治疗第1年的儿童病毒抑制率为85.7%,治疗10年以上儿童病毒抑制率为100.0%;5例耐药(2例疗程1~5年,3例疗程5~10年),更换了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后病毒得到完全抑制;全部儿童服药依从性均>95.0%.64.8%的儿童达到标准身高,68.5%的儿童达到标准体质量;家庭抚养儿童和社会组织抚养儿童的基线、末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1.159和-0.523,均P>0.05);高收入家庭和低收入家庭的儿童基线和末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0.019和-0.776,均P>0.05).结论 儿童长期抗病毒治疗能有效提升CD4+T淋巴细胞水平、抑制病毒,保证良好的服药依从性,促进生长发育.但仍有约30%儿童身高、体质量低于正常.服药监督员对治疗效果起到关键性作用.大部分儿童家庭经济状况较差.

  • 艾滋病合并淋巴瘤预后的影响因素

    作者:何凯茵;何耀祖;许飞龙;陈谐捷;蔡卫平;唐小平;李凌华

    目的 探讨影响艾滋病合并淋巴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2011年8月至2014年7月因淋巴瘤住院的32例艾滋病患者,随访2~48个月(中位数9个月),对影响其预后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2例患者中,男27例,女5例,发病年龄4~70岁,平均(42.8±13.5)岁.淋巴瘤临床诊断分期:Ⅰ期6例(18.8%),Ⅱ期4例(12.5%),Ⅲ期5例(15.6%)和Ⅳ期17例(53.1%).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低危组(IPI 0~1)4例(12.5%),低中危组(IPI 2)5例(15.6%),中高危组(IPI 3)8例(25.0%),高危组(IPI 4~5) 15例(46.9%).病理诊断分类: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HL)26例(81.2%),T细胞NHL 4例(12.5%),霍奇金淋巴瘤(HL)结节硬化型2例(6.2%).共23例(71.9%)患者于就诊前或诊断淋巴瘤后1个月内接受HAART.16例(50.0%)患者按照肿瘤科专家会诊制订的方案进行规范化学治疗.32例患者中死亡17例(53.1%),生存15例(46.9%).单因素分析显示,预后影响因素包括年龄(OR=0.915,P=0.012)、治疗前乳酸脱氢酶水平(OR=1.006,P=0.021)、是否接受HAART(OR=12.444,P=0.011)和规范性化学治疗(OR=13.000,P=0.001).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是否接受规范化学治疗是影响艾滋病合并淋巴瘤预后的重要因素(OR=0.035,P=0.022).结论 艾滋病合并淋巴瘤病死率高,以NHL为主.在HAART基础上给予规范化学治疗可改善预后.

  • 艾滋病患者外周血 B 淋巴细胞在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中的变化及其对疗效的影响

    作者:胡型忠;潘晓荷;施技蝉

    目的:阐述艾滋病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计数在HAART时的变化,探讨治疗前B淋巴细胞水平对 HAART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4月至2014年12月门诊治疗的艾滋病患者53例,健康对照者26例;比较艾滋病患者首次 HAART前、治疗3、6、12个月和健康对照的CD4+ 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分析HAART治疗12个月后CD4+ 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水平与治疗前差值(ΔCD4+ T淋巴细胞和ΔB淋巴细胞)之间的相关性。以首次治疗1年后CD4+ T淋巴细胞较治疗前升高>100/μL为有效,将艾滋病患者分为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比较两组治疗前B淋巴细胞计数。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寻找进行 HAART的佳B淋巴细胞计数。两组间均数比较用独立样本 t检验,多组间均数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数据相关性应用Pearson相关进行分析。结果艾滋病患者在HAART 治疗前,治疗3、6、12个月时B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为(115.0±41.0)/μL、(130.3±54.1)/μL、(154.2±68.1)/μL和(193.9±84.0)/μL,健康对照为(299.4±125.1)/μL,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24.8,P<0.01);治疗后B淋巴细胞呈不同程度升高,治疗3个月内增长缓慢,后期增幅扩大。ΔCD4+ T淋巴细胞与ΔB淋巴细胞呈正相关( r=0.493, P<0.05)。治疗有效组治疗前B淋巴细胞计数为(130.6±40.4)/μL,无效组为(87.2±24.5)/μ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7,P<0.05);ROC曲线下面积为0.848。当治疗前B淋巴细胞计数为99.5/μL时,治疗有效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2.4%5和84.2%。结论 B淋巴细胞计数在HAART过程中呈不同程度增加,治疗前B淋巴细胞数量对 HAART效果有明显影响。

  • 云南省2012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失败基因型耐药情况分析

    作者:钟敏;李韩平;李惠琴;刘家法;杨壁珲;李健健;楼金成;李敬云;杨绍敏

    目的 了解2012年云南省抗病毒治疗病毒学失败的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中HIV-1耐药发生情况及特点.方法 收集云南省2012年接受免费HAART的HIV/AIDS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对抗病毒治疗持续6个月以上、病毒载量≥1 000拷贝/mL的患者进行基因型耐药检测,分析耐药发生情况及耐药毒株流行特点.分类资料用频数或百分数表示.结果 2012年接受HAART的患者共31 731例,其中1 315例患者发生病毒学失败.1 315例抗病毒治疗病毒学失败的患者中耐药基因突变者775例,占病毒学失败患者的58.9% (775/1 315),占抗病毒治疗总体人群的2.4%(775/31 731).耐药突变位点主要为M184V/I(29.1%)、K103N/S (23.7%)、G190A/S/E(13.5%)、Y181C/I/V(11.8%)和V179D/E/F(9.6%).使用过的药物中,对奈韦拉平、依非韦仑高度耐药的构成比分别是46.5%(612/1 315)、32.6%(429/1 315);对拉米夫定、齐多夫定、司他夫定、替诺福韦高度耐药的构成比分别是29.3%(385/1 315)、5.2%(68/1 315)、5.0%(66/1 315)、0.9%(12/1 315);对洛匹那韦/利托那韦高度耐药的构成比为0.2%(2/1 315).结论 当前HIV耐药是导致抗病毒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以后艾滋病防控中如何避免HIV-1耐药的发生与耐药毒株的传播显得尤为重要.

191 条记录 6/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