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巧用避光输液器茂菲式滴管
盐酸肾上腺素是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骤停进行心肺复苏的主要抢救药物,也是抢救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因此在护理工作中盐酸肾上腺素是治疗盘内必须的备用药物.因为贮藏要求遮光,常规用带颜色的包装将其缠绕并用胶布固定.如果抢救时必须将胶布松开,外包装拆除才能使用,这样既浪费时间,而且稍不注意在拆除包装时将药物坠落,耽误抢救时间.
-
血液灌流抢救急性药物中毒147例回顾分析
自血液灌流(HP)技术问世以来,临床应用HP抢救药物和(或)毒物中毒已取得了满意效果,我们对我院近6年间应用HP治疗药物中毒患者14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讨论治疗中年龄、药物及疗效的关系.
-
介绍一种BD肝素帽的应用方法
时间对于急救来说就等于生命,在临床普遍使用浅静脉留置针后,为抢救节约了很多时间,大大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但由于静脉留置针需要病人承担额外的材料费用,且有的病人不一定需要使用,故绝大多数病人在静脉穿刺时仍使用传统的一次性头皮针.有多年临床工作经历的护士肯定不止一次遇到以下紧急情况发生,例如输液的病人突然发生病情变化,在实施抢救时需要同时输入几种药物,但该病人往往只有一个静脉通道,在情况危急的时候另找静脉穿刺常常会影响抢救进程;另一方面,临床经验不丰富的护士,在遇到此种情况时,常常导致穿刺失败而影响抢救进程.现介绍BD肝素帽的一种使用方法,可以顺利使用抢救药物,为抢救赢回时间.
-
ICU中锁骨下静脉穿刺术临床应用863例
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危重患者的救治工作强度大,良好的静脉通路对危重患者的生命支持非常重要.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以下简称"锁穿")建立静脉通路具有广泛的临床实用价值:监测血流动力学,注射抢救药物,输注高渗静脉营养、血管活性药物和高浓度药物,静脉采血,心脏临时起搏,血液净化治疗等,且易于固定,方便医疗及护理操作,减少工作量,是一种快捷、有效的抢救和监测技术.
-
循证护理在预防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中的应用
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是将科研结论与其临床经验以及患者的愿望相结合,获取证据,作为临床护理决策依据的过程[1]。中心静脉(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是危重症患者术中及术后监测、补液输血、全肠外营养、输入各种抢救药物及中心静脉压力监测的重要通路,与普通输液相比具有保留时间长、输液种类广、能避免药物对外周血管刺激等优点,但是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频率高。在医疗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CVC在ICU被广泛应用,随之CVC的并发症成为临床中棘手的问题,急需解决。 CVC的并发症之一--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成为重中之重。 CRBSI是ICU重要的医院获得性感染,它会导致患者的住院天数、医疗费用等增加[2]。美国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ICU每年有8万人次并发 CRBSI,其中2.8万人死亡,治疗每位 CRBSI患者平均花费25000美金/次。我们运用循证方法对CVC进行护理,观察能否降低CVC并发症的发生率。
-
微泵使用过程中易致纠纷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微泵是一种电子机械输液装置,具有定量、定时、恒速、报警等多种功能,在临床上已广泛用于各类血管活性药物、抗心率失常药、电解质溶液、麻醉药、化疗等药物的输注[1].尤其在抢救危重患者时,为更准确地使用抢救药物创造便利条件.
-
纳洛酮配合常规抢救药物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抢救中的临床观察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在基层医院急诊工作中常见,抢救不及时或不当,患者可在短时间内死亡.抗胆碱药阿托品是治疗AOPP主要的抢救药物.但是,在使用中阿托品过量、中毒现象仍时有发生.
-
血液净化治疗重度中毒64例效果观察
血液净化技术现已成为抢救药物、毒物急性重度中毒的重要措施之一.我院血液净化中心成立近10年来,运用血液净化治疗各类重度中毒64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回顾分析如下:
-
危重病人的识别和处理
1 什么是危重病人 病情严重的病人称为危重病人.就急诊急救而言:直接威胁生命的紧急状况:即生命体征和生化指标恶化,进而出现呼吸衰竭、心脏衰竭,未得到及时纠正和改善,随后出现呼吸停止.心跳停止.立即抢救:cpR.如:开放气道,气管插管、胸外按压,建立静脉通道,静推肾上腺素和呼吸兴奋药及阿托品等抢救药物,常规持续以上30分钟,宣布患者进入临床死亡.
-
22例血液灌流的护理体会
血液灌流(HP)是借助体外循环,将血液引入装有吸附剂的容器内,吸附毒物,达到净化血液的一种治疗方法.临床主要用于抢救急性药物中毒患者.我院人工肾自1998年开展HP以来,共抢救药物中毒患者22例,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便携式转运急救箱的设计与应用
危重患者常因病情或治疗需要进行院内转运和外出检查,而转运过程可增加患者猝死的风险[1]。院内转运主要包括各病区之间的交接、外出功能检查或治疗,在实施过程中都会存在安全隐患,如果转运途中携带急救药品物品和设备仪器不够,有可能耽误抢救时机,极易引起安全事故及医疗纠纷[2]。有报道,由专业人员进行的院外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达34%,如果转运前充分准备,70%的不良事件可避免[3]。转运前,工作人员应认真评估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必要性和可行性[4],准备好周密的应急预案和齐备的抢救物品。本院除局麻外的所有手术患者,术后均需要转运至复苏室进行监护观察。在麻醉停止后,药物对机体的影响会持续一段时间,此时患者的呼吸、循环、代谢等功能处于不稳定状态,随时可能发生各种意外。目前医院只是将一些需要使用的抢救物品放置在患者的病床上,由于抢救物品存放数量受限,一旦出现突发情况,很可能造成严重后果。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具有多层可拆卸储物盘的便携式转运急救箱,保证抢救药物齐备,经临床使用效果满意,同时申请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现介绍如下。
-
洗胃管经鼻腔插入方法的改进
洗胃术是急症科为抢救药物中毒患者常用的有效方法之一.针对传统的插入方法存在的不足之处,笔者进行了改进,应用200余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
血液灌流抢救重度氟乙酰胺中毒体会
氟乙酰胺是一种对人畜均有毒性作用的杀鼠剂。市场上有销售,如药物管理不善,常造成人群误服中毒。如抢救不及时或方法不当将会危及患者生命。对氟乙酰胺中毒的患者,传统的抢救药物是肌注“解氟灵”,使其在体内生成乙酰基与氟乙酰胺在体内产生的氟乙酸竞争,达到对抗氟乙酰胺在体内的毒性作用,从而延缓潜伏期和缓解中毒症状。其次是洗胃、导泻等综合措施尽快排除体内毒物。对服药量过大,中毒时间较长,中毒症状较重的患者往往效果不佳。1997年8月,我院在抢救一起不慎将氟乙酰胺误当小苏打拌入面粉内制作馒头食用,造成13例集体中毒的病例中,其中4例因病情重笃,采取传统的内科治疗效果不好,而采用血液灌流治疗,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
不同类型患者静脉穿刺的技巧
静脉穿刺是护理工作的基本技术之一.护士的技术操作技巧和熟练程度,可影响患者疾病的疗效,特别是在抢救时,更是需要争分夺秒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以便为各种抢救药物的及时注入体内提供可靠保证.由于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皮肤及疾病种类的不同,使患者静脉体表视觉各有差异,故穿刺时掌握的技术水准和手法亦有不同,笔者通过十几年的临床实践总结以下体会.
-
心肺脑复苏术中的若干新观点
近年来,对心脏骤停后体内发生的病理生理变化作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在无氧缺血时Ca++对组织细胞的破坏作用、自由基学说和再灌注损伤理论等,这些理论指导应用于临床,促进了复苏术的发展.另外,结合求证医学的进展,在复苏术的操作方法和抢救药物上对传统的复苏术中不合理部分予以改进,即产生了以下若干新观点.
-
预装注射器式与安瓿式盛装药物对抢救时间的影响
现在临床上有了更为方便、快捷的预装注射器式.如果这种盛装方式用于抢救药物的包装,将简化护士操作过程,在抢救现场,就会赢得更多的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1].本文通过模拟抢救现场对两种盛装药物方式护士的操作时间进行比较,以期在时间因素影响抢救成功率方面提供一种思路,报告如下.
-
股静脉置管的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股静脉置管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它满足了重症患者长期输液、静脉高营养及使用多种抢救药物的需要,具有操作技术易被掌握,不影响病人翻身,患者痛苦少,省力省时间,避免了反复多次外周静脉穿刺,用药奏效快等优点.但在临床应用中,还可出现一些并发症,因此在护理中应加以预防.
-
1例药物性中枢型睡眠呼吸停止的抢救护理
本科于2000年11月成功抢救了1例因剖宫产手术中静推安定后在麻醉苏醒期发生中枢型睡眠呼吸停止的患者,此病例口鼻腔均无气流通过,胸腹式呼吸完全停止,经过气管插管行人工气道机械通气,保证氧气进入呼吸道内以维持病人有效呼吸,静脉双通路以保证抢救药物及时进入体内,并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加强心理疏导、稳定病人情绪,使之完全康复.现将抢救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纳洛酮在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作用
纳洛酮是临床常用的呼吸中枢兴奋剂,是新生儿科常用的抢救药物之一.近年来的临床观察表明,纳洛酮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中,有显著的疗效.
-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急诊科N0级~N2级护士抢救药知晓率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急诊科N0级~N2级护士抢救药知晓率中的应用.[方法]组建品管圈,以提高急诊科N0级~N2级护士抢救药知晓率为选题,运用PDCA原则,采取护士同伴支持教育、制作抢救药分类记忆小册、结合实境培训考核等措施.[结果]实施活动后护士对抢救药知识知晓率为66.31%,高于活动前的13.68%(x2=54.825,P<0.05);实施活动后护士抢救药查检表得分优于活动前(t=-17.116,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提高急诊科N0级~N2级护士的抢救药知晓率,一定程度保障了病人的用药安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同时使护士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