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电针治疗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膝肿痛

    作者:杨勇;尹吉恒;冶尕西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后患膝肿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11月,采用电针治疗膝关节镜下 ACL 重建术后患膝肿痛患者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龄22~46岁,中位数35.5岁。均初次行膝关节镜下 ACL 重建术。ACL 断裂至重建手术时间4周至4个月,中位数49 d。术后患者麻醉解除后即开始进行电针治疗,每日2次,连续治疗7 d。分别于术后24 h、48 h、72 h 及7 d,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定患膝疼痛情况,测量距髌骨上极10 cm 处的大腿周长,以与术前周长的差值判断患膝肿胀程度。结果:术后24 h、48 h、72 h 及7 d,患膝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逐渐降低[(6.33±1.09)分,(4.26±0.68)分,(4.16±1.10)分,(1.27±0.21)分],肿胀程度逐渐降低[(4.23±2.09)cm,(3.87±1.09)cm,(3.45±1.28)cm,(1.01±0.21)cm]。28例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电针疗法可以有效减轻膝关节镜下 ACL 重建术后患膝疼痛及肿胀程度,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功能锻炼联合中药薰洗和手法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张蕾蕾;马向浩;张颖;贾玉东;朱英杰;刘又文

    目的:探讨功能锻炼联合中药薰洗和手法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3月至2014年4月,采用功能锻炼联合中药薰洗和手法对40例接受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男29例,女11例。年龄17~45岁,中位数31岁。左膝21例,右膝19例;新鲜损伤12例,陈旧性损伤28例;开放性损伤4例,闭合性损伤36例。合并半月板损伤15例。病程12~18 d,中位数15 d。随访观察膝关节疼痛改善、肿胀消除、活动度改善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6个月,中位数5个月。Lysholm 膝关节功能评分由治疗前(77.54±3.46)分升至治疗后(92.41±2.14)分。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由治疗前(8.14±1.3)分降至治疗后(1.84±0.21)分。膝关节周径由治疗前(41.22±2.46)cm 降至治疗后(34.69±0.85)cm。膝关节屈伸活动度由治疗前81.85°±2.42°升至治疗后122.13°±5.12°。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的疗效评定标准评价疗效,治愈33例、好转4例、无效3例。结论: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中应用功能锻炼联合中药薰洗和手法,能有效缓解膝关节疼痛,促进膝关节肿胀消退,改善膝关节活动度,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自制骨隧道扩张器在同种异体肌腱移植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中的应用

    作者:徐欢;应锦河;郑荣宗

    目的:探讨应用自制骨隧道扩张器行同种异体肌腱移植术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应用自制骨隧道扩张器行同种异体肌腱移植术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8例,男6例,女2例;年龄20~63岁,中位数39.5岁;左侧4例,右侧4例;Lachman试验和轴移试验均为阳性。合并关节软骨损伤3例,合并半月板损伤4例,合并软骨、半月板损伤1例。病程1~16周,中位数3.5周。术后随访观察患膝功能恢复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3个月,中位数12个月。参照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患膝功能,术前24~67分,中位数54分;末次随访时85~94分,中位数90分。均无血管、神经损伤及关节内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重建韧带松弛或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自制骨隧道扩张器行同种异体肌腱移植术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可获得良好的骨隧道,移植肌腱固定可靠,有利于维持膝关节的稳定、恢复患膝功能,且操作简单,并发症少。

  •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许敏;杜飞;褚向明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2011年3月至2012年5月,对接受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26例患者进行系统护理,包括术前心理护理和基础护理、术后一般护理和康复锻炼.男19例,女7例.年龄25~48岁,中位数37岁.单纯前交叉韧带损伤6例,前交叉韧带合并半月板损伤4例、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9例、同时合并半月板和内侧副韧带损伤7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周至6个月,中位数1个月.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 ~12个月,中位数10个月.切口均愈合.均未出现切口感染、膝关节肿胀、肌肉萎缩.1例患者术后4周出现膝关节僵硬,手法松解治疗后恢复正常.采用Rasmussen膝关节功能分级系统评价疗效,优20例、良4例、中2例.结论: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不仅能促进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还可以降低切口感染、膝关节肿胀和肌肉萎缩的发生率.

  • 电子生物反馈技术结合渐进抗阻训练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股内侧肌肌力训练中的应用

    作者:李克军;蒋拥军;何梦凡

    目的:观察电子生物反馈技术结合渐进抗阻训练对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后股内侧肌肌力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因 ACL 损伤接受关节镜下自体绳肌腱单骨道重建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电子反馈组和抗阻训练组,每组30例。术后2组患者均接受8周常规康复治疗,然后开始进行渐进抗阻训练。开始训练前测定2组患者重复完成10次膝关节30°~0°伸屈动作所能承受的大负荷量(repetition maximum,RM),即10RM,作为抗阻训练的基数。抗阻训练组单纯进行渐进抗阻训练,电子反馈组应用电子生物反馈技术进行渐进抗阻训练,每次训练3组,隔天1次,共训练4周。测定2组患者肌力训练前和训练4周后患侧股内侧肌10RM和股内侧肌静态表面肌电活动波幅,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肌力训练前2组患者的股内侧肌10RM和静态表面肌电活动波幅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 =0.851,P =0.124;t =0.845,P =0.513)。训练4周后2组患者的股内侧肌10RM 均增大[(15.26±3.75)kg,(26.68±4.13)kg,t =2.695,P =0.024;(14.75±4.67)kg,(27.26±3.54)kg,t =2.564,P =0.032],2组患者的股内侧肌10R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814,P =0.077)。训练4周后2组患者的股内侧肌静态表面肌电活动波幅均增大[(1.46±0.42)μV,(4.91±2.17)μV,t =2.813,P =0.011;(1.39±0.57)μV,(2.15±1.47)μV,t =2.143,P =0.042],电子反馈组的股内侧肌静态表面肌电活动波幅高于抗阻训练组(t =0.530,P =0.012)。结论:与单纯渐进抗阻训练相比,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应用电子生物反馈技术结合渐进抗阻训练,能更好地增强股内侧肌肌力。

  • 自体与同种异体肌腱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的对比研究

    作者:申晟;尚延春;孟庆阳

    目的:比较自体与同种异体肌腱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行关节镜下重建 ACL 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32例采用自体肌腱(自体肌腱组),其余32例采用同种异体肌腱(异体肌腱组)。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发热时间、住院时间、膝关节稳定性、患膝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the 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分及 Lysholm 评分,膝关节稳定性采用 Lachman 试验、中立位前抽屉试验(anterior drawer test,ADT)评定。结果:2组患者术后均出现发热,自体肌腱组术后发热时间比异体肌腱组短[(2.0±1.5)d,(4.0±1.7)d,t =5.043,P =0.000],手术时间比异体肌腱组长[(79±15)min,(60±13)min,t =5.405,P =0.000];2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3)d,(14±4)d,t =0.000,P =1.000]。术前及术后6个月时2组患者 Lachman 试验和中立位 ADT 试验阳性率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 =1.000;χ2=0.000,P =1.000;χ2=0.087,P =0.768;χ2=0.000,P =1.000);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时2组患者的 Lachman 试验和中立位 ADT 试验阳性率均降低(χ2=42.416,P =0.000;χ2=42.250,P =0.000;χ2=34.724, P =0.000;χ2=37.312,P =0.000)。术前及术后6个月时2组患者的 IKDC 评分和 Lysholm 评分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1.52±3.47)分,(40.33±3.41)分,t =1.381,P =0.172;(82.01±1.50)分,(81.92±1.30)分,t =0.305,P =0.762;(39.82±3.23)分,(40.03±2.69)分,t =0.302,P =0.764;(89.56±1.86)分,(89.50±1.72)分,t =0.140,P =0.889];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时2组患者的 IKDC 评分和 Lysholm 评分均增加(t =61.218,P =0.000;t =70.920,P =0.000;t =63.114,P =0.000;t =94.223,P =0.000)。结论:与采用自体肌腱相比,采用同种异体肌腱重建 ACL 手术时间短,但存在免疫排斥反应,而二者的临床疗效相当。

  • 前交叉韧带部分损伤后关节镜下保留残束重建与单束重建的对比研究

    作者:姚五平;邢涛;李磊;何勇;王鹏;姚柳伊

    目的:比较前交叉韧带部分损伤后关节镜下保留残束重建与单束重建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前交叉韧带部分损伤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关节镜下保留残束重建31例,单束重建42例.男47例,女26例.年龄18~51岁,中位数29岁.左膝39例,右膝3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4d至17个月,中位数1个月.分别比较术前及术后12个月2组患者的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分、Tegner膝关节运动评分和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并比较术后12个月2组患者于屈膝30°和屈膝90°时双膝胫骨前移距离差值.结果:①IKDC评分.术前及术后12个月单束重建组和保留残束重建组患者IKDC评分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8.23±24.21)分,(38.26±18.35)分,t=0.752,P=0.426;(91.12±8.75)分,(94.12±7.23)分,t=0.845,P=0.513];术后12个月2组患者IKDC评分均高于术前(t=0.423,P=0.001;t=0.579,P=0.004).②Tegner膝关节运动评分.术前及术后12个月2组患者Tegner膝关节运动评分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2.45±28.97)分,(47.24±27.89)分,t=0.491,P=0.501;(94.21±5.51)分,(95.61±2.98)分,t=0.780,P=0.146];术后12个月2组患者Tegner膝关节运动评分均高于术前(t=0.213,P=0.000;t =0.458,P=0.007).③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前及术后12个月2组患者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06±2.31)分,(2.76±2.68)分,t=0.813,P=0.079;(7.15±1.70)分,(7.45±1.72)分,t=0.851,P=0.124];术后12个月2组患者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术前(t=0.741,P=0.006;t =0.193,P=0.000).④双膝胫骨前移距离差值.术后12个月屈膝30°(15磅、20磅、30磅)和屈膝90°(15磅、20磅、30磅)时单束重建组患者的双膝胫骨前移距离差值均大于保留残束重建组[(1.51±1.52) mm,(0.54±1.01)mm,t =0.127,P=0.013;(1.92±1.57) mm,(0.74±1.04)mm,t =0.226,P =0.001;(2.23±1.32)mm,(1.35±1.26)mm,t=0.121,P=0.012;(0.97±1.24) mm,(0.42±0.76)mm,t =0.452,P=0.021;(0.97±1.68)mm,(0.34±1.02)mm,t =0.521,P =0.016;(1.25±1.49) mm,(0.53±1.26) mm,t=0.530,P=0.012].结论:关节镜下保留残束重建和单束重建修复ACL部分损伤,均能获得满意的膝关节功能,但是保留残束重建较单束重建能够提供更好的膝关节稳定性.

  • 前交叉韧带单束解剖重建术股骨隧道定位的X线评估

    作者:谢凯罗;董伊隆;张力成

    目的:探讨应用 X 线片评估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单束解剖重建术股骨隧道定位的可行性。方法:选取57例因 ACL 断裂接受 ACL 单束解剖重建术的患者,在术后患侧膝关节标准正位片上测量股骨髁长度 ML、移植物股骨止点至股骨外髁外缘的距离 NL 及膝关节线与股骨隧道中心线的夹角α,在侧位片上测量 Blumensaat 线的长度 BL、移植物股骨止点至股骨髁间凹顶的距离 AL 及股骨干长轴与股骨隧道中心线的夹角β,以 X 线片上移植物股骨端在髁间窝处的中心点作为移植物股骨止点。为消除 X 线片放大率的影响,将所测得的长度转换成百分数,以 NL/ML ×100%表示移植物股骨止点在正位片上的位置,AL/BL ×100%表示移植物股骨止点在侧位片上的位置。将所测数据(解剖重建组)与我们以往采用 ACL 单束解剖重建术治疗并完成随访的47例患者的数据进行比较;47例患者均已采用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the 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膝关节韧带损伤评分量表评定疗效,其中38例 IKDC 评分>90分(IKDC >90分组),9例 IKDC 评分<90分(IKDC <90分组)。结果:解剖重建组 NL/ML ×100%、AL/BL ×100%、α角及β角分别为(55.71±4.78)%、(30.13±5.26)%、47.90°±3.57°、29.50°±4.52°。解剖重建组和 IKDC >90分组 NL/ML ×100%、AL/BL ×100%、α角及β角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 =1.201,P =0.233;t =0.389,P =0.698;t =1.879,P =0.063;t =1.803,P =0.075)。解剖重建组与 IKDC <90分组的 NL/ML ×1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1.511,P =0.136);解剖重建组的 AL/BL ×100%、α角及β角均小于 IKDC <90分组(t =9.067,P =0.000;t =15.361,P =0.000;t =6.967,P =0.000)。结论:通过在术后 X 线片上进行测量,可评估 ACL 单束解剖重建术股骨隧道定位的准确性。

  •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运动心理状态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张庆文;陈达;谭鹏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运动心理状态的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骨科于自2007年1月~ 2010年12月期间,采用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的64例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门诊及电话随访.获得数据后分别分析性别、年龄、定位(左侧或右侧)、受伤原因、受伤次数、手术时机、伤膝活动度、韧带稳定性检查、肌肉力量与Tegner得分(伤前、随访)、前交叉韧带重建心理测试问卷的情绪紧张、运动时的自信心、害怕再次受伤得分之间的关系.结果:52例获得随访,心理状态评分从高到低依次为害怕再次受伤、情绪紧张、运动时的自信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伤次数≥3次的患者其害怕再次受伤、情绪得分、自信心的得分均高于受伤次数为1次和2次的患者,同时其运动水平Tegner随访评分均低于后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膝关节稳定性下降或伤膝关节大腿肌肉力量较健侧减弱患者的Tegner随访得分较低,同时伤膝关节大腿肌肉力量较健侧减弱者的情绪得分较高,与正常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的心理状态主要为害怕再次受伤和情绪紧张,受伤次数越多患者害怕再次受伤、情绪紧张、缺乏自信心的心理状态越明显,其运动水平也降低.伤膝关节稳定性下降或伤膝关节大腿肌肉力量较健侧减弱的患者,其运动水平降低,同时大腿肌肉力量减弱者的运动情绪较紧张.

  • 针刺在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中的应用

    作者:潘孝云;温宏;刘忠堂;杨星光;张瑞峰;张宇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行针灸治疗对膝关节功能康复的作用.方法:将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的患者分为2组,第1组术后用非甾体类消炎药镇痛,第2组术后用非甾体类消炎药加针刺内麻点穴位镇痛.评价术后膝关节疼痛程度和屈曲锻炼的进度.结果:术后第24、48、72 h,两组患者卧床时疼痛程度相似.术后首次屈曲到30°时两组患者疼痛程度相似.术后首次屈曲到60°、90°时第2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第1组.术后屈曲达到90°所需要的时间,第2组明显短于第1组.结论:针刺内麻点穴位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具有较理想的镇痛作用,能够促进膝关节功能康复.

  •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股骨隧道定位方法的发展趋势

    作者:赵双利;王世轩;李洪涛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是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有效方法,主要有等长重建和解剖重建2种方式,而股骨隧道入点的准确定位是决定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成功的重要条件.本文从等长重建与解剖重建2个方面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股骨隧道定位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

  • 关节镜下膝后交叉韧带重建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上增;孙永强

    目前关节镜下重建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PCL)还不如前交叉韧带那样成熟,但随着对后交叉韧带解剖结构、生物学特征和其重要作用认识的不断深入,随着关节镜技术的开展和手术器械的改进,通过借鉴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成功经验正逐步得到推广和应用.在很小的区域和通道内操作,具有操作精细、对关节内环境影响小、创伤小、不易感染、恢复快等优点.因此,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但关节镜下PCL重建的操作需要娴熟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目前国内此领域尚处于初始阶段.本文根据国内外目前关节镜下重建后交叉韧带手术的开展情况,并结合相关的后交叉韧带基础研究状况.将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 自体肌腱与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比较

    作者:王岩;黄遂柱

    目的:比较自体绳肌腱与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1年3月河南省人民医院骨科行前交叉韧带重建的60例患者(自体绳肌腱重建30例,同种异体肌腱30例),分组并按照Tegner 评分表、Lysholm 评分表、IKDC 膝关节功能评分表对患者术前及末次复诊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结果自体绳肌腱组和同种异体肌腱组术后 Tegner 评分、Lysholm 评分及 IKDC 评分均比术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各项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自体绳肌腱与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临床效果无明显差异。

  • 关节镜下Endobutton与Rigidfix两种术式重建前交叉韧带疗效比较

    作者:柳学武;潘风雨;冯尚祥;徐宁

    目的 对比应用Endobutton悬吊钛板与Rigidfix横穿钉分别联合Intrafix、门形钉在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行ACL重建的患者56例,所有患者均在关节镜监视下采用自体半腱肌及股薄肌肌腱移植重建ACL,将患者平均分为A组(Endobutton组)、B组(Rigidfix组),每组各28例.比较两组手术操作时间、Lachman试验、术后第1天疼痛VAS评分、术后第3天的出血量和血红蛋白变化值、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对重建术后的患者按不同的阶段采取一定的功能恢复训练.结果 两组均随访12 ~24个月.A组手术操作时间、术后第1天VAS评分及术后第3天出血量、血红蛋白变化值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Lachman试验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Endobutton系统和Rigidfix系统两种固定方法重建ACL疗效确切,固定可靠,其中Endobutton系统设计精巧、操作简单、出血量较少、术后疼痛较轻.

  •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部分损伤重建术时机选择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翟江波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时间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部分损伤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单侧前交叉韧带部分断裂患者77例,按手术时间分为早期手术组35例(≤3周)和延期手术组42例(>3周)。采用 Kneelax 值、IKDC 评分、Tegner 评分、关节活动度判定术后膝关节功能。结果早期手术组 ACL 重建时间为(23.9±6.2)min,延期手术组为(24.6±6.5)min,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328)。早期手术组 IKDC 评分[(95.16±2.82)分]高于延期手术组[(91.37±3.75)分,P =0.021]。Kneelax 值[(1.29±0.67)mm]低于延期手术组[(2.31±1.28)mm,P =0.026]。结论对前交叉韧带部分断裂患者早期行关节镜下重建术可以减少伴发损伤发生,对膝关节功能恢复有一定帮助。

  • 煤矿工人半腱肌、股薄肌与骨-髌骨-骨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疗效对比

    作者:蒋涛;元占玺;王汝江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采用骨-髌骨-骨和半腱肌、股薄肌进行前交叉韧带重建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阳煤集团总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行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患者20例,将其随机平均分为A、B两组,其中组患者实施半腱肌与股薄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B组患者实施骨-髌骨-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结果术后A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 B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半腱肌与股薄肌实施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前交叉韧带重建后的早期康复

    作者:李增炎;张英泽;陈百成;闫金成

    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后的长期疗效取决于重建方法及术后康复,手术方法方面已有大量的生物力学及临床研究,包括选择合适的移植物、适当的移植部位及可靠固定等,但对术后康复的研究较少.然而,康复对于移植物的愈合及膝关节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本文就早期康复对重建后ACL愈合作用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 关节镜下解剖位与过顶位前交叉韧带单束重建的近期疗效对比

    作者:李文凯;吴华;韦盛;王威;游洪波

    目的 比较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解剖位单束(anatomic single-bundle,ASB)与传统过顶位单束(conventional over-the-top single-bundle,CSB)重建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关节外科接受ACL重建手术的病例及随访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SB组(n=31)和CSB组(n=32),移植韧带来源均为自体腘绳肌腱.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3~6个月的膝关节功能,评估方法采用膝关节主动活动度、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Lysholm评分及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分.结果 术后膝关节主动活动度:CSB组3例术后膝关节伸直受限,平均5°~10°,ASB组无伸直受限,两组屈曲均正常;Lachman试验:ASB组全部阴性,CSB组6例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轴移试验:ASB组阴性率为67.74%,CSB组阴性率为40.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ysholm评分及IKDC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ACL的ASB重建术后早期能更好地恢复膝关节的前后及旋转稳定性,其临床意义及远期临床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通过二次关节镜可发现明显的关节软骨损伤:系统综述

    作者:刘少华;孙亚英;陈世益;陈疾忤

    目的 评估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后,关节软骨在二次关节镜下的软骨损伤情况.方法 基于PubMed和Embase两大数据库,两名研究人员独立检索2018年3月之前公开发表的关于ACL重建术后二次关节镜下软骨情况的临床研究,并对检索结果的参考文献进行了回顾性检索.两位研究者从研究设计、样本大小、手术技术等方面对所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独立地提取出各个研究的作者、发表时间、病人数量、移植物类型、手术方法、二次关节镜的发现(尤其是软骨的情况和相关影响因素)以及病人的术后表现等数据.结果 纳入10篇研究文献,共计788名在ACL重建术后进行了二次关节镜手术的病人,病人从重建手术到二次关节镜手术的平均时间为19.6个月.在所有研究中,通过二次关节镜均发现了明显的关节软骨退行性改变,以关节软骨的软化和纤维化为常见;在不同区域的关节软骨中,以髌股关节的软骨损伤为常见.可能影响ACL重建术后关节软骨改变的因素无确定结论,但多个研究证明半月板的完整性与软骨损伤有关.结论 ACL重建术后,通过二次关节镜,可以发现明显的以软骨的软化和纤维化为主要表现的退行性关节软骨改变,其中髌股关节软骨易受影响;半月板的不完整可能是关节软骨损害的危险因素之一.

  • 应用标准化视频指导ACL重建术后病人康复的效果评价

    作者:汪祝莎;王华

    目的 探讨标准化康复视频在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后病人功能锻炼中的指导效果.方法 以2015年2月至2016年10月于我科就诊的130例ACL重建术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62例病人,术后应用我科制作的标准化视频指导康复;对照组68例病人,术后按照传统的方法,提供书面康复训练计划指导病人康复,比较两组病人的住院时间、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及康复知识熟练掌握率、术后锻炼依从率、住院满意率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病人的康复知识熟练掌握率、术后锻炼依从率、住院满意率分别为95.1%、95.1%、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64.7%、61.7%、79.1%);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为(6.8±1.8)d,较对照组的(9.2±2.3)d显著下降;观察组术后6个月的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为(90.2±3.5)分,较对照组的(70.8±2.8)分显著升高.上述指标组间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 使用标准化康复视频指导ACL重建术后病人功能锻炼能显著提高病人对于康复知识的熟练程度及康复锻炼依从性,有利于提升住院满意度,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快速恢复病人膝关节功能.

288 条记录 10/15 页 « 12...78910111213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