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关节镜下自体腓骨长肌腱与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比较分析

    作者:柳学武;潘风雨;冯尚祥;徐宁;罗毅;马壮

    目的:对比采用自体腓骨长肌腱与胭绳肌腱在全膝关节镜下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2月~2016年2月在解放军第一零七医院关节外科行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患者82例,所有患者均在关节镜下进行,固定采用Rigidfix系统,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腓骨长肌腱组)40例、对照组(胭绳肌腱组)42例.分别对手术操作时间、术后第1天疼痛VAS评分及血红蛋白变化值、IKDC2000评分、Tegner评分、轴移试验进行记录和对比,对重建术后的患者按不同的阶段采取相同的恢复训练.结果:观察组、对照组均随访12 ~2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8个月.观察组在手术操作时间、术后第1天的VAS评分及血红蛋白变化值均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IKDC2000评分、Tegner评分、轴移试验中,2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采用腓骨长肌腱与胭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疗效确切,其中腓骨长肌腱取腱方便、操作时间短、出血量较少、术后疼痛较轻,无明显并发症.

  • 早期护理干预对促进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功能恢复的意义

    作者:周淑娥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到我院接受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120例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早期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及满意度情况。结果:对照组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为65.00%,观察组优良率为86.67%;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73.33%,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1.67%,2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有利于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且患者满意度高,故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关节镜下膝前交叉韧带重建移植物的选择与固定研究进展

    作者:齐波;丁晶;杨军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 )是膝关节重要的静力与动力性稳定结构之一,可以防止胫骨前移,过伸和过度旋转,防止膝关节失稳后的相关并发症。ACL损伤后膝关节前向不稳,导致膝关节退变的早期发生。随着运动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致力于ACL的研究,目前认为关节镜下重建ACL是治疗ACL损伤的标准手术方法被广泛应用[1]。现将目前应用较多的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的重建移植物及重建固定技术等进行总结。

  • 关节镜下止点重建治疗膝关节外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

    作者:刘玉强;刘宁;梁振雷;王续鹏;胡滨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止点重建治疗膝关节外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18例膝关节外侧半月板后根部损伤患者接受关节镜手术治疗。其中单纯后根部损伤7例,后根联合体部放射状撕裂11例,18例中15例合并前交叉韧带(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 )损伤、3例合并多发韧带损伤者均一期重建。患者术前、术后进行膝关节主观功能评分测定,包括 Lysholm 评分、IKDC 评分、( visual analog scale,VAS )疼痛评分。对随访患者进行 MRI 检查及二次关节镜探查了解外侧半月板损伤愈合情况。结果18例随访6~41个月,平均20.2个月。患者术后膝关节 Lysholm 评分为90.0±4.5、IKDC 评分为84.6±3.2、VAS 疼痛评分为0.7±0.9,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18例于术后1年接受 MRI 检查,17例显示完全愈合,愈合率为94.4%。18例接受二次关节镜检查,外侧半月板损伤完全愈合,愈合率为100%。结论通过关节镜下止点重建治疗膝关节外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的观察,更有利于对该区域的半月板损伤进行全内修复缝合,患者术后早期膝关节功能评分满意。

  • 前交叉韧带合并半月板损伤同期修复139例随访报告

    作者:王江涛;刘玉杰;曲峰;袁邦拓;肇刚;申学振;朱娟丽;刘洋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 )合并半月板损伤同期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5年10月至2013年12月,我院经治的139例 ACL 合并半月板损伤患者,进行随访。男98例,女41例;年龄13~71岁,平均31.2岁。左膝62例,右膝77例,病程5天~1.6年。临床主要表现为膝关节不稳,疼痛,弹响,绞锁。本组均采用同期 ACL 重建合并半月板缝合术治疗,术前、术后采用 Lysholm 评分及 IKDC 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根据 Barrett 标准评判半月板愈合情况。结果本组139例,术后切口均 I 期愈合,术后无血管、神经等并发症发生。139例均随访11个月~9年,平均3年,术后3、6、12、24、36个月 Lysholm 评分依次为:62.36±3.24,79.46±1.28,88.64±4.06,94.36±2.42,94.48±4.28较术前(32.66±3.42)明显提高(P3=0.000,P6=0.000,P12=0.000,P24=0.000,P36=0.000),术后3、6、12、24、36个月 IKDC 评分依次为:68.86±2.38,80.05±0.91,90.48±3.66,95.56±3.28,96.64±3.36,较术前(38.48±4.32)明显改善(P3=0.000,P6=0.000,P12=0.000,P24=0.000,P36=0.000)。半月板愈合136例,3例陈旧性桶柄状撕裂术后有活动后中度疼痛,愈合率97.84%。结论 ACL 合并半月板损伤应早期修复;同期修复 ACL 合并半月板损伤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好,愈合率高,临床效果满意。

  • 关节镜下自体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阳;张春礼

    前交叉韧带 (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 ) 是维持膝关节稳定的重要结构,ACL 断裂是常见而严重的运动性损伤,随着关节镜手术技术的发展及广泛应用,关节镜下 ACL 重建已成为治疗 ACL 断裂重要的手术方式并被广大患者接受.相比较同种异体肌腱及人工韧带,自体肌腱因其取材方便,无排异反应及交叉感染,移植物与骨隧道愈合及移植物塑形改建时间短,费用低等优点而常在临床中作为 ACL 移植物应用.目前,我国开展 ACL 重建手术的时间尚短,手术量相比国外仍然较少,对 ACL 重建术后并发症的研究尚不深入,ACL 重建术后并发症的报道并不罕见.现就关节镜下自体肌腱移植重建 ACL 术后并发症综述如下.

  •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保留残端韧带的方法及意义

    作者:张抒;陈晨;张军;王文;周振宇

    目的探讨保留残端韧带进行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方法及意义。方法2005年6月至2011年6月,我院共收治前交叉韧带损伤178例,其中运动伤63例,军事训练伤61例,交通伤54例;部分断裂35例,韧带松弛16例。男119例,女59例,年龄为17~46岁,平均28岁。所有病例经关节镜检查证实,其中前交叉韧带完全断裂127例,部分束支断裂35例,韧带松弛16例。前交叉韧带胫骨定位器定位于原前交叉韧带胫骨附着残迹的中心点偏内、偏后,即外侧半月板前角游离缘的延长线、胫骨内棘前方2mm,关节外定位于胫骨结节内侧2cm,胫骨骨道定位器标定45°方向,钻入导针,根据移植肌腱的直径选择相应的胫骨钻头,沿导针钻孔建立胫骨隧道。膝关节屈曲90°,通过胫骨隧道放置合适股骨隧道定位器,于右膝10~11点左膝1~2点位置打入导针,选择与移植肌腱直径相同的钻头钻取股骨隧道,深度为3cm。前交叉韧带完全断裂者不对胫骨端或股骨端的残端进行清理,移植的肌腱穿过胫骨或股骨残端,残余韧带似套袖样包裹于重建韧带的表面。前交叉韧带单束支损伤者除了保留断裂束支的残端外,对因受损而出现松弛的另一束支也予以保留。对于前交叉韧带明显松弛者,将移植的肌腱穿过松弛韧带胫骨或股骨附着点附近,使移植的肌腱与原韧带重叠或缠绕。股骨端采用Rigidfix固定,胫骨端采用Intrafix固定。术后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12~24个月,平均19个月。术后膝关节稳定性增强,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前平均(68.6±5.1)分,其中完全断裂组(67.4±6.2)分,部分束支断裂组(71.1±4.6)分,韧带松弛组(72.7±4.1)分;术后平均(94.9±0.9)分,其中完全断裂组(94.6±5.5)分,部分束支断裂组(95.3±3.8)分,韧带松弛组(96.4±4.2)分。术后较术前平均提高26.3分。对手术前后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000)。结论保留残端重建前交叉韧带,有助于移植肌腱再血管化、本体感觉的建立和减少关节液渗入骨隧道,有利于维持膝关节的稳定性,从而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 前交叉韧带部分损伤重建时机对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洋;白伦浩;李彬;周秉正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部分损伤手术重建的佳时机。方法将病例患者根据受伤与手术之间的时间间隔,以3周为界限分为早期手术组(32例)与延期手术组(45例),分别采用 IKDC 评分,Lysholm 评分,Tegner 活动率、关节活动度、Kneelax 关节动计度测量仪评价患者手术前后膝关节活动度改变及稳定程度等。结果两组患者均至少随访2年,平均27个月。在屈膝30°、132 N 条件下对同侧膝关节稳定性进行测量:早期手术组 Kneelax 值为(1.0±0.9) mm,延期手术组 Kneelax 值为(2.3±1.5) mm,P<0.01。以上数据说明术后2年,早期组患者膝关节前移程度明显小于延期组患者。对于病例中出现的复合伤,早期手术组出现内侧半月板撕裂者2例,外侧半月板撕裂者3例。延期手术组中,内侧半月板伴有关节软骨损伤者4例,外侧半月板伴有关节软骨损伤者5例,同时伴有内外侧半月板以及软骨损伤者5例,单纯性内侧半月板损伤者5例。以上病例证明早期手术患者的伴发损伤明显少于延期组患者( P=0.036)。早期手术组和延期手术病例患者膝关节平均移动度分别为(120.6±9.9)°,(132.4±13.2)°( P=0.452)。早期手术组和延期手术组患者 Lysolem 平均分,分别为(94.7±9.3)分,(92.2±7.8)分( P=0.332),两组病例患者 Tegner 平均分为(7.1±1.2)分,(6.3±1.8)分( P=0.935)。IKDC 评估中,早期手术组32例中30例(93.75%)被认为正常或接近正常,延期手术组45例中43例(95.56%)被认为正常或接近正常( P=0.976)。以上四种评估方法认为两组病例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前交叉韧带部分损伤的早期手术重建能很好地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不会导致膝关节的粘连,而且能够防止前交叉韧带的再次松弛,降低半月板和关节软骨的伴发损伤。

  • 生物骨横穿钉固定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陆兮;申学振;郭旗;李宏亮;王江涛;齐玮;曲峰;刘玉杰

    目的:以山羊膝关节前交叉韧带(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 )损伤为模型,比较生物骨横穿钉和 Rigidfix 固定重建 ACL 的生物力学特征,探讨生物骨横穿钉的初始固定效果。方法采用12只山羊左右侧膝关节模拟 ACL 重建,实验组为生物骨横穿钉组(n=12),对照组为 Rigidfix 组(n=12)。生物力学实验包括位移数据、失效载荷、大载荷等。选取载荷-位移曲线近似直线的斜率作为抗拉刚度。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疲劳试验中,两组在循环200、400、1000次的位移分别为(0.53±0.11vs.0.55±0.11) cm、(0.78±0.16vs.0.84±0.17) cm、(1.21±0.26vs.1.23±0.28) cm,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物骨横穿钉组的大失败载荷与失效载荷分别为(944.225±223.073) N、(864.864±191.209) N;Rigidfix 组为(900.568±86.375) N、(807.473±68.125) N,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拉刚度,生物骨横穿钉组(237.215±92.126) N / mm 与 Rigidfix 组(230.357±49.792) N / mm,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骨横穿钉与 Rigidfix 在离体生物力学方面无统计学意义,提示生物横穿钉有临床应用的潜力。

  • 关节镜下异体绳肌腱保留残端重建前交叉韧带的近期疗效

    作者:张振君;贺明;白伦浩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异体绳肌腱保留残端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手术方法 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经治的76例关节镜下异体绳肌腱保留残端单束重建ACL病例.男53例,女23例;年龄18~51岁,平均30.4岁.左膝50例,右膝26例.术前诊断ACL损伤51例,术中诊断25例.伤后至手术的时间2天至4.5年,平均1.3个月.关节镜下保留未损伤束支及残端采用异体绳肌腱重建ACL,术后随访检查患膝关节活动度,并按照Lysholm评分和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膝关节评分标准,Larson评分对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76例均获12~34个月的随访,平均19个月.术后均I期愈合,无感染、高热及明显排斥反应发生.4例术后出现患侧关节积液,2周内经抽取关节液保守治疗后积液消失.2例出现前抽屉试验阳性,其余患者膝关节稳定性良好.Lysholm评分从术前(43.4±4.3)分提高至(86.4±6.4)分,IKDC评分正常72例(94.74%),Larson评分从术前(45.3±5.5)分提高至(85.4±4.8)分.所有患者轴移试验均为阴性,关节活动度正常.结论 关节镜下保留ACL残端,进行ACL重建有利于维持膝关节稳定性,患者主观功能恢复良好,近期疗效显著.

  •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关节粘连患者的综合物理治疗30例报告

    作者:刘丽琨;蔡斌;岳冰;姜鑫;范帅;陆沈吉

    目的:探讨综合物理治疗前交叉韧带(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 )重建术后关节粘连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康复科门诊就诊的 ACL 术后关节粘连患者30例,对患膝施以 Kaltenborn 流派的关节松动技术的手法治疗为主,固定股骨远端,沿着胫骨干水平方向做持续的分离牵伸,并在胫骨粗隆处做胫骨相对股骨向后的滑动,同时辅以干扰电、超声波治疗、蜡疗、软组织松动。手法治疗后指导患者进行下肢肌力训练、平衡稳定性训练。后予冰敷结束治疗。每周3次,隔日1次,连续治疗12周。治疗前、治疗4周和12周评估:膝关节大主动活动角度( ROM )、视觉模拟疼痛指数( visual analogue pain score,VAS )(0~10分)、膝关节 HSS 功能评分。治疗结束后随访1年。采用 SPSS 19.0软件包,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卡方检验分析治疗前、后差异。结果 ROM:治疗前(69.8±15.1)°,治疗后4周(88.3±13.9)°,治疗后12周(103.0±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12个月 ROM 为(117.3±11.6)°。VAS 评分:治疗前(2.0±1.3)分,治疗后4周(0.9±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2周 VAS 评分为0分。HSS 评分优良率:治疗后4周6.7%,治疗后12周33.3%,随访12个月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物理治疗膝关节镜 ACL 重建术后关节粘连有一定的疗效,可以改善活动度,减轻疼痛,恢复膝关节功能,并且远期疗效良好。

  • 应用止血带对前交叉韧带重建并内侧半月板桶柄样撕裂缝合术的临床效果比较研究

    作者:袁帅;祝钧;吴宇黎;吴海山;祝云利

    目的 评估使用止血带对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同时行内侧半月板桶柄撕裂缝合术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26例关节镜下自体绳肌腱前交叉韧带重建及内侧半月板缝合患者,其中应用止血带组16例,未用止血带组10例,男22例,女4例,平均年龄(26.73±3.61)岁,进行回顾分析,比较手术前后血色素变化、肢体肿胀程度、大腿近段皮肤瘀斑、疼痛、下肢麻木感觉、手术操作时间等指标.结果 手术时间应用止血带组平均为(89.69±5.35)min,未用止血带组平均为(88.90±3.57)min,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色素变化,术后第1天应用止血带组血色素下降(21.38±8.59)g/L,未用止血带组血色素下降(21.90±6.95)g/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肢体肿胀程度,术后第1天,髌骨上极2 cm患肢周径使用止血带组增加(3.06±0.36)cm,未用止血带组大腿周径增加(2.05±0.55)c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发症:应用止血带组3例术后出现捆扎止血带处大腿疼痛,4例出现术后止血带捆扎处皮肤损伤,其中1例止血带捆扎处出现水泡,未用止血带组无大腿疼痛、止血带捆扎处皮肤损伤情况发生,两组患者术后均无神经损伤及下肢深静脉血栓表现.结论 一期行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以及内侧半月板桶柄样撕裂修复手术中不使用止血带,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肢的应激反应,从而能够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及肿胀,减少使用止血带带来的并发症,有助于患肢功能的恢复,且不增加手术时间及显性失血量,不影响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尤其适用于对该手术术式并不熟悉的医生.

  • 兔保留与切除残迹前交叉韧带重建生物力学的比较

    作者:孙磊;吴波;田敏;罗永忠;刘百川;高加智

    目的 比较兔保留与切除残迹前交叉韧带(ACL)重建的生物力学差异,探讨保留残迹的意义.方法 新西兰兔10只,体重(2.66±0.32)kg.切断双侧ACL,右侧股骨与胫骨端各保留残迹2 mm,左侧完全切除两端残迹.切取跟腱制备移植物,对应ACL印迹解剖位分别建立胫骨与股骨隧道,重建双侧ACL.于术后8周,行单轴拉力测试.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结果术后8周,保留残迹组的大载荷(t=2.931,P<0.05)、屈服载荷(t=2.680,P<0.05)、刚度(t=5.411,P<0.05)明显高于切除残迹组,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保留残迹组拉伸长度显著低于切除残迹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72,P<0.05).两组损毁模式不同,保留残迹组多表现为移植物关节内断裂,而切除残迹组多表现为移植物自骨隧道拔出.Fisher精确检验表明两组的样本损毁模式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保留残迹ACL重建的生物力学特征优于切除残迹ACL重建,提示临床采用保留残迹技术重建ACL有可能促进移植物腱-骨愈合和"韧带化",从而改进治疗效果.

  • 半腱肌腱/股薄肌腱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应用

    作者:夏春;周江南

    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是较常见的膝部损伤之一.在美国每年新增ACL损伤病例近10万例,且其发生率有逐年增长趋势[1].ACL损伤后,会引起一系列并发损伤,关节镜下ACL重建术已被临床广泛采用.该术式虽在临床上取得很好的疗效,但仍有高达10%~25%的失败率[1].决定手术成功的因素很多,但替代物的选择仍是关节镜下ACL重建术的重要环节之一.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替代材料有自体替代物、同种异体替代物和人工合成材料三大类.自体材料移植重建ACL仍为首选.现临床常用的自体重建材料有中1/3髌腱-骨、半腱肌腱/股薄肌腱(Hamstring肌腱)和股四头肌腱-骨等.1/3髌腱-骨具有强大的抗折抗拉性能,骨-骨间易于内镶钉(interference screw)坚强内固定和骨性愈合以及临床应用疗效好等优点.关节镜下1/3髌腱-骨重建ACL术已成为治疗ACL损伤的金标准.然而,由于其供区并发症较多[1-7]和多束Hamstring肌腱优良性能,多束游离Hamstring肌腱临床应用越来越多,大有取代1/3髌腱-骨的趋势.

  •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配合

    作者:张妍;掌孝荣

    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是维持膝关节前向稳定的重要结构,ACL断裂导致膝关节不稳和关节内其他结构的继发性损伤的几率非常高,因此,ACL断裂的病人多数应接受ACL重建手术[1],可重新稳定膝关节,改善关节功能.我们在配合膝关节镜下ACL重建手术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现将手术配合总结如下.

  • 兔膝关节持续被动活动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切口局部组织血氧饱和度的影响

    作者:黄红拾;敖英芳;王子羲;张阔

    目的 探讨膝关节持续被动活动(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 CPM)对兔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切口局部组织血氧饱和度的影响. 方法 20 只八月龄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右侧后肢膝关节行自体双股半腱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术后随机分为2组:自由活动组(n=10)和CPM组(n=10).自由活动组笼内自由活动;CPM组应用兔膝关节持续被动活动器运动.术后第2天,近红外光技术装置ODISseyTM 局部组织血氧监护仪测量每一来回(屈曲30°~110°)不同CPM速度(分别为2.35°/s、3.2°/s 、8°/s)时的切口局部组织血氧饱和度(tissue oxygen saturation ,StO2)变化,选择好的CPM范围和速度.分别在术前和术后第2、4、6、8、10、14天观察膝关节CPM不同角度时切口局部组织StO2的变化. 结果 与自由活动组相比,3种速度的CPM在不同屈曲角度下均保持较高的StO2,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CPM速度之间StO2有显著性差异(P<0.05).每一来回(屈曲30°~110°)运动速度为3.2°/s时保持高的StO2.在术前和术后第2、4、6、8、10、14天等各时间点,膝关节屈曲30°、60°、90°、110°时StO2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的时间点(术前和术后第2、4、6、8、10、14天)切口的StO2差别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4天低,然后逐渐上升.术后第2周拆线后,切口愈合良好,没有感染、血肿和切口裂开. 结论 兔膝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第2天开始进行膝关节CPM(屈曲30°~110°),可增加切口局部组织血氧饱和度,以3.2°/s的CPM速度佳.

  • 自体及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前瞻性比较研究

    作者:毕海勇;孙秀江;慕宏杰;张国栋;杨勇

    目的 前瞻性对比研究采用自体与同种异体肌腱进行关节镜下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3月至2009年4月采用手术治疗86例ACL断裂患者,其中男性60例,女性26例,年龄22 ~ 56岁,平均(32±7)岁.其中根据采用移植物不同术前应用电脑随机抽样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自体肌腱组(44例,自体腘绳肌)和异体肌腱组(42例,深冻同种异体肌腱).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由同一组术者采用标准关节镜技术、同一术式完成ACL重建.通过术后随访测量关节活动度和胫骨前移距离,进行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Daniel单腿水平跳跃试验、IKDC综合功能评分、Lysholm-Tegner运动水平评分评估疗效.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计数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其余采用x2检验.结果 79例患者获得随访,自体肌腱组41例,平均随访39.6个月;异体肌腱组38例,平均随访37.4个月.自体肌腱组术后出现深静脉血栓3例,异体肌腱组出现伤口迟发感染1例.自体肌腱组手术时间平均为(87±11) min长于异体肌腱组的(55±10) min(t=15.732,P<0.05);自体肌腱组术后发热时间为(3.2±1.4)d短于异体肌腱组的(7.6 ±5.3)d(t =5.740,P<0.05).白体肌腱组术前及末次随访时Lysholm评分为(42±7)和(89±8)分,异体肌腱组分别为(44±6)和(87±9)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3.534和17.768,P<0.05);两组间术前及末次随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体肌腱组术前及末次随访时Tegner评分为(2.9±2.1)和(7.7±1.2)分,异体肌腱组为(2.7±1.4)和(7.1±1.6)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6.004和12.338,P<0.05);两组间术前及末次随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KT2000测量术前及末次随访胫骨前移,自体肌腱组分别为(10.7±3.5)和(5.0 ±2.7)mm,异体肌腱组分别为(10.9±2.9)和(6.5±2.4)m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6.354和13.296,P<0.05);两组间术前及末次随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KDC综合功能评分显示,两组末次随访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 同种异体肌腱重建ACL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稳定性及运动水平与自体肌腱重建ACL相近,是重建ACL良好的移植物.

  • 关节镜手术治疗稳定型内侧半月板ramp损伤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刘心;冯华;洪雷;张辉

    目的 探讨稳定型内侧半月板ramp损伤是否需要手术缝合修补.方法 前瞻性收集2008年8月至2012年4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运动医学中心收治的91例经关节镜手术证实为稳定型ramp损伤的患者资料,全部患者接受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手术(自体腘绳肌腱移植),术后采用MRI评估ramp损伤愈合状况,采用KT1000测量评估ACL稳定性,主观功能评估采用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评分及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73例(80%)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 ~ 72个月,平均(38.9±16.1)个月,缝合组40例,对照组3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t=0.458,P>0.05)、性别(x2 =0.222,P>0.05)、受伤至手术时间(t=0.643,P>0.05)和合并损伤(x2=0.658,P>0.05)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时MRI显示缝合组愈合率为97.5% (39/40),完全愈合率为95.0% (38/40),部分愈合率与不愈合率均为2.5%(1/40);对照组愈合率为93.9%(31/33),完全愈合率为87.8%(29/33),部分愈合率与不愈合率均为6.1%(2/3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46,P>0.05);术后膝关节稳定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10,P>0.05);ramp损伤完全愈合者其ACL稳定性明显优于部分愈合或不愈合者(x2=11.919,P<0.01);两组间术后Lysholm评分和IKDC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66,P>0.05;t=0.032,P>0.05).结论 稳定型内侧半月板ramp损伤是否手术缝合与术后早期愈合率及主、客观疗效无关,ramp损伤愈合率与ACL稳定性有显著相关.

  • Intrafix固定四股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健;敖英芳

    目的 探讨采用Intrafix固定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3月至12月采用Intrafix螺钉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35例,由同一术者完成,均采用4股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前交叉韧带股骨端采用Endobutton袢固定.3例患者失访,术后随访时间为12~20个月,平均15个月.其中15例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分、KT-2000及X线检查,11例患者术后行MRI检查;其余17例患者仅进行了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术后国际膝关节委员会(IKDC)膝关节主观功能评分平均91分(83~97分),15例膝关节检查IKDC分级为A级10例,B级5例(为术后膝关节伸屈角度略大所致).Lysholm评分83~93分,平均89分,其中优17例,良15例.术后优良率为100%.术后KT-2000结果 为30°133 N下平均1.2 mm(0~2.0 mm),90°133 N下平均0.5 mm(-0.5~2.0 mm).术后MRI可见重建韧带形态较好.术后X线片可见定位准确.结论 采用Intrafix固定四股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能够恢复膝关节前向稳定性,术后临床效果好.

  •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后内侧和外侧半月板同期移植术

    作者:章亚东;侯树勋;张轶超;罗殿中;衷鸿宾;张洪

    目的 探讨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后内侧和外侧半月板同期移植的微创手术技术.方法 2008年8月对1例实施膝关节双束双通道前交叉韧带重建、内侧和外侧半月板切除的患者,在关节镜下实施内侧和外侧半月板同期移植微创手术.内侧半月板移植采用前后角骨栓固定方法,外侧半月板移植采用前后角骨桥固定方法.术后结果采用VAS疼痛评分、Cysholm评分和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分级评价.关节稳定性检查包括Lachman试验、抽屉试验和轴移试验.结果 术后随访26个月,患者膝关节屈曲、伸直和负重行走功能正常.VAS膝关节疼痛评分较术前降低2分,Lysholm评分较术前升高20分.IKDC分级由术前C级上升到B级.膝关节稳定性检查基本正常.术后1年MRI检查显示,重建前交叉韧带连续性完整,内侧和外侧移植异体半月板外形均较好,内侧半月板后角和外侧半月板前角有轻微萎缩.术后18个月关节镜复检观察到,外侧和内侧移植半月板均愈合良好,形态完整,但前角表面均有轻度磨损现象.结论 对膝前交叉韧带损伤和内、外侧半月板切除的患者,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同期实施内侧和外侧半月板移植术可以尽量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和力学平衡,对年轻患者是可供选择的治疗方式.术中建议采用同一供体的内侧和外侧异体半月板,制作各骨道时须注意其方向以避免骨道相互交通.

288 条记录 2/15 页 « 12345678...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