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87例Barrett食管患者的内镜检查、临床特点及病理分析

    作者:余凤婷

    目的 通过87例Barrett食管患者的内镜检查、临床特点和病理分析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收集2011年6月-2013年9月在本院行胃镜及病理检查诊断为BE患者87例.对患者内镜检查、临床特点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从年龄分布来看,以60-69岁和50-59岁多分别为21例(占24,14%)和19例(占21,83).内镜下分布情况,BE中SSBE68例占78,17%,形态分型以混合型多.临床特点,主诉上腹不适占61,8%.病理结果:都可见柱状上皮,其中1例(1,15%)诊断为食管腺癌.结论 BE以年龄≥50岁好发,临床症状无特异性.BE患者治疗同时应加强随诊和监测早期识别特殊异型增生,发现重度异型增生和早期食管癌手术切除

  • 内镜下氩气凝固术治疗Barrett食管的临床疗效评价

    作者:顾宏春

    目的:研究分析内镜下氩气凝固术治疗Barrett食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Barrett食管患者84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内镜下氩气凝固方案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内镜下氩气凝固术治疗Barrett食管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Barrett食管临床与内镜探讨(附316例分析)

    作者:陈文旭

    目的探讨Barrett食管(BE)的临床及内镜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4-02/2003-10间316例BE的临床及内镜资料,探讨其相关特点.结果BE内镜检出率1.75%(316/18037例).316例BE中,男性多于女性,多见于中老年人(266例),临床表现胃食管返流症状占81.4%(257/316例),Hp阳性率为69.6%.BE内镜表现为食管下段鳞状上皮中出现红色柱状上皮区,内镜分型以全周型51.9%(164/316例)多,岛型33.2%(105/316例)次之,舌型14.9%(47/316例)少;短节段BE(218例)多于长节段BE(98例);多伴随不同程度的返流性食管炎(167例).结论BE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应进行内镜监测,以提高BE癌变检出率.

  • 苓桂半夏汤组方对Barrett食管组织学改变的干预效果研究

    作者:刘刚;康玉杰;陈宝财;张丽丽

    目的:探讨苓桂半夏汤组方治疗Barrett食管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Barrett食管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治疗组采用苓桂半夏汤组方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苓桂半夏汤组方治疗Barrett食管的临床疗效显著.

  • 经胃镜氩离子凝固术联合奥美拉唑治疗Barrett食管的临床分析

    作者:卜建华;闵金荣

    目的:探讨经胃镜氩离子凝固术(APC)联合奥美拉唑治疗Barrett食管(BE)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经胃镜检查及病理确诊的17例BE患者进行45周APC治疗,术后予奥美拉唑抑酸治疗,并评估其疗程、疗效及并发症.结果:17例患者经APC治疗均完全消除Barrett黏膜,治疗次数19次,1次15例,2次2例.治疗后2例出现胸骨后疼痛,口服奥美拉唑1周后症状缓解,未出现穿孔、出血、狭窄、感染等严重并发症.17例患者均完成1年随访,3例复发,复发病例均进行第2次治疗,随访6个月未复发.结论:经胃镜氩离子凝固术(APC)联合奥美拉唑治疗Barrett食管安全、有效.

  • 胃镜诊断反流性食管炎260例

    作者:林丽立;樊林

    胃内容物(包括十二指肠液)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时称为胃食管反流病,目前认为胃食管反流病包括:①反流性食管炎(RE):有反流症状兼有食管黏膜损害.②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有反流症状但胃镜下未见食管破损.③Barrett食管(BE).食管黏膜上皮目前公认消化内镜是RE的主要诊断方法及诊断金标准,2008~2010年内镜诊断的RE进行分析总结.

  • 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Barrett食管55例临床分析

    作者:周刚

    目的 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Barrett食管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0例Bmett食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采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埃索美拉唑抑酸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96.36%,对照组治愈率76.36%,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12个月内,观察组复发率9.09%,对照组复发率2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Barrett食管方法简单,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 胃食管反流病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0)

    作者: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专业委员会于2008年上海第20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学术会议时起草了胃食管反流病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试行草案),2009年南宁第21届会议对试行方案进行了进一步修改,2010年8月苏州第22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会议进行了再次讨论和修订,修改成胃食管反流病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此诊疗共识经过中西医结合消化专业委员会全体到会专家投票表决通过,现公布如下.1 概念 胃食管反流病(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指胃内容物反流人食管而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组疾病,包括食管内和食管外两类综合征.其出现的典型症状主要有烧心、反流(含酸味或仅酸水称反酸)等,可伴发食管外症状,如咳嗽、哮喘等.部分患者可无症状,但有反流性食管炎和Barrett食管[1,2].

  • 窄带成像内镜技术下Barrett食管病变与中医肝郁证的关系

    作者:彭卓嵛;卢杰夫;陈婧;郑超伟;王伟;张晶晶;郭桂伶;邓晓枫

    目的 探讨窄带成像内镜(NBI)技术下的Barrett食管病变患者肝郁证及其亚型的分布特点及与柱状上皮化生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经过内镜及病理确诊的Barrett食管病变患者230例,经中医辨证分为肝郁证105例、非肝郁证125例,肝郁证又分为6个亚型包括肝胃不和证、肝胃郁热证、肝郁痰凝证、肝郁血瘀证、肝郁阴伤证、肝郁脾虚证.采用NBI内镜分别在普通模式和放大模式下观察各证型患者腺口分型、柱状上皮化生长度,采用对应相关分析方法分析肝郁证各亚型与柱状上皮化生长度的相关性.结果 105例肝郁证患者中,NBI普通模式下岛型占84.76%,舌型占12.38%,全周型占2.85%;放大模式下以pit-1、pit-2型腺管开口为主.肝郁证与非肝郁证的岛型、舌型、全周型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郁证与非肝郁证的腺管开口分型分布情况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郁证各亚型分布以肝胃不和证(36例)、肝胃郁热证(29例)及肝郁脾虚证(27例)为主.柱状上皮化生短段者以肝胃不和证居首位(相关系数:0.1186),长段者以肝郁痰凝证居首位(相关系数:0.1427).结论 Barrett食管病变肝郁证患者NBI技术下以岛型为主,pit-1型腺管开口以肝胃不和证及肝胃郁热证为主,pit-2型腺管开口以肝郁脾虚证、肝胃不和证为主.柱状上皮化生短段者与肝胃不和证具有相关性,长段者与肝郁痰凝证具有相关性.

  • 胃反灵治疗胃食管反流病45例

    作者:苗发启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由于胃内容物(包括胃酸、胃蛋白酶、胆汁、胰液、十二指肠液等)异常反流入食管产生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主要包括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反流性食管炎(RE)和Barrett食管(BE)[1].近年来,笔者采用自拟方胃反灵加减化裁治疗GERD45例,并与单纯西药组41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 胃食管交界部黏膜活检病理诊断的进展

    作者:王鲁平

    胃食管交界部活检黏膜被覆的柱状上皮存在两种情况,一表示为胃近端黏膜上皮;二表示食管远端柱状上皮化生.这两种情况具有不同的病因和预后,有必要予以明确区分,因为食管柱状上皮化生是Barrett食管的前期病变,与癌变相关.本文对胃食管交界部位的解剖组织学、炎症病因学、肠化生与异型增生概念的一些更新进行了归纳,并就该部位活检黏膜的诊断思路及方法 进行综述.

  • Barrett食管黏膜活检病理诊断的进展

    作者:王琳;王鲁平

    在过去的30年里,食管腺癌和胃食管连接部(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GEJ)腺癌的发病率明显升高,Barrett食管是引起食管腺癌的主要前期病变[1].准确诊断Barrett食管,是降低食管腺癌风险的主要手段.

  • 埃索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Barrett食管12例临床观察

    作者:王振宁

    目的 观察埃索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对Barrett食管的临床疗效.方法 经胃镜及活检确诊的Barrett患者12例,口服埃索美拉唑40 mg,2次/d;治疗组(B组)口服埃索美拉唑40 mg,2次/d,多潘立酮10 mg,3坎/d,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观察临床症状及内镜下表现.结果 12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Barrett食管黏膜均见明显缩小.结论 抑酸药和消化道动力药联用可以消除Barrett食管症状,可部分逆转Barrett食管上皮.

  • 奥美拉唑治疗Barrett食管13例

    作者:舒政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对Barrett食管的临床疗效.方法奥美拉唑20 mg每日2次,治疗4周后,改用维持量20 mg每日1次,再服4周.结果洛赛克对Barrett食管的8周治愈率100%,但二年以上复发率100%.结论洛赛克是治疗Barrett食管的明显有效药物,但需长期维持治疗.

  • 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Barrett食管的护理

    作者:雷巧玲;王景杰;张少玲;姜慧玲;孙盈盈

    目的 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Barrett食管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 选择2005年3月-2006年12月,经胃镜检查、病理证实的62例Barrett食管患者进行APC治疗,术前除确保仪器设备性能完好外,重点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术中熟练配合医生操作,密切观察患者反应;术后严密观察各种潜在并发症并予以及时处理.结果 本组患者APC治疗均顺利完成,术后仅6例出现轻度胸骨后疼痛,无穿孔、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APC是有效治疗Barrett食管的新方法,围术期护理是治疗成功和有效预防及减少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 Barrett食管的光动力学治疗

    作者:郭子倩;徐克成

    探讨光动力学疗法(PDT)治疗Barrett食管的有效性.对比各种类型光敏剂治疗Barrett食管的优点和不足,比较PDT与其他内镜下治疗Barrett食管的疗效及其并发症.PDT疗法Barrett食管具有损伤小,造成穿孔等并发症的机会较小,且对于一些边界不清或者多病灶的病变可减少治疗遗漏等特点,但可造成食管狭窄且某些光敏剂需要长达一个月的避光期造成患者治疗期间不方便.PDT是一种可重复性,侵袭性小,特异性强而疗效可靠的一种治疗Barratt食管的方法,不仅对不典型增生而且对早期癌都有疗效,与其他内镜下治疗联合可提高治疗效果.

  • 内镜技术治疗不同阶段Barrett食管的研究进展

    作者:宋顺喆;刘香

    近年来,食管腺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尤以北美和欧洲为严重.Barrett食管(Barrett esophagus,BE)是世界公认的食管腺癌癌前病变.Barrett食管的癌变进程主要经历肠上皮化生,低度异型增生,重度异型增生和黏膜内癌变这四个病理阶段.内镜治疗因其成活率高,并发症少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Barrett食管的治疗.本文主要综述内镜技术在治疗不同阶段Barrett食管方面的研究进展.

  • Barrett食管及相关并发症的X线探讨

    作者:李文华;曹庆选;宋思亮;杨世锋;Apitzsch D.E

    目的:通过16例经内窥镜及病理证实为Barrett食管的钡餐检查表现,初步探讨Barrett食管及其并发症放射学检查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Barrett食管的内窥镜和气钡检查的记录及表现,着重探讨气钡检查的X线表现.结果:食管内窥镜和组织学检查全部病例均有炎症改变,其他可见胃食管反流、食管溃疡和食管腺癌.放射学钡餐检查结果:Barrett食管炎4例,Barrett食管溃疡7例,Barrett食管癌5例.结论:Barrett食管及其并发症至今无明确放射学征象,改进对"Z"线的检查技术和方法,有可能提高其发现率.钡餐发现胃食管反流、食管裂孔疝同时并发食管炎、食管溃疡及食管癌者均应考虑到本症的可能.

  • Barrett食管的诊疗进展

    作者:刘思齐;詹俊

    近年来食管腺癌的发病率不断增高,在某些西方国家甚至超过了食管鳞状细胞癌。Barrett食管是食管腺癌的高危因素,因此受到业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早期识别Barrett食管、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食管腺癌预后的改善意义重大。本文就Barrett食管的定义、诊断手段及治疗措施作一综述。

  • 乌鲁木齐市Barrett食管的发病情况和内镜下特点临床意义的研究

    作者:惠明;蒋莹;薛峰

    目的:研究乌鲁木齐市 Barrett 食管(BE)的发病情况和内镜、临床特点及其与反流性食管炎(RE)的关系。方法根据2011年6月4日在重庆召开的全国第二届Barrett食管专题学术研讨会上制定的BE诊治共识作为诊断标准诊断BE,研究BE患者的内镜检出率、内镜下的表现、分型及病理检查结果,分析研究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身高、症状、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及其与BE和RE的关系。结果检出BE患者人数为总胃镜检查人数的7.9%,男女之比为1.98∶1,平均年龄(44.6±13.4)岁。其中仅19.14%患者有典型的反流症状。BE内镜分型中短节段占83.85%,多为舌状、岛状这2种形状。食管活检组织病理诊断为肠化型占BE的25.31%,10.04%伴异型增生,Hp阳性率为40.37%。RE检出率为2.07%。0.66%的BE伴RE。BE和RE合并消化性溃疡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鲁木齐市地区居民BE的患病率较高,多为短节段舌状或岛状,约1/3为肠化型,以中年男性多见,常无症状,部分伴异型增生。体重超重增加了BE的发病风险。Hp感染可能与BE和RE的关系均不密切。

543 条记录 1/28 页 « 12345678...27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