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同期与非同期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1年随访比较

    作者:李季;赵维彪;何子微;李毅

    背景: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治疗椎体骨折的过程中,骨水泥注入并不能有效缓解骨质疏松,还需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而什么时候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目前仍有待研究确定.目的:对经皮穿刺椎体成形同期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与术后应用唑来膦酸进行1年的随访比较分析.方法:纳入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60例,A组30例行椎体成形同期联合唑来膦酸治疗,B组30例行椎体成形治疗后1个月应用唑来膦酸治疗.两组术后均给予基础药物钙制剂和维生素D治疗.结果与结论: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治疗后的骨折椎体高度增加,Cobb角缩小,目测类比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减少,髋部骨密度增加,血清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水平和β-胶原降解产物减少,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上升,血清甲状旁腺素水平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与非同期组相比,同期组治疗后1个月和1年时目测类比评分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较低,治疗后1年时髋部骨密度值较高,血清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水平和β-胶原降解产物较低,25羟基维生素D水平较高.说明经皮穿刺椎体成形联合基础药物治疗同期联合唑来膦酸治疗,可以有效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恢复骨折椎体高度,缓解疼痛,提高骨密度,改善骨代谢,适合临床推广.

  • Fabric pod系统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后胸腰支具的应用

    作者:强华;迟成;王国栋;闫辉

    背景:Fabric pod是一种预防骨水泥渗漏的新式注射装置,应用Fabric pod行椎体成形术临床效果满意,能更有效防止骨水泥渗漏.但对于应用Fabric pod行椎体成形术后佩戴支具的临床效果还有争议.目的:评估应用Fabric pod行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后佩戴支具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应用Fabric pod行椎体后凸成形治疗不伴神经损伤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30例共42个椎体,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佩戴支具组(15例22椎)和对照组(15例20椎),对照组不佩戴支具.随访观察比较2组患者术后恢复到伤前活动水平的时间、目测类比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影像学改变.术后随访3-18个月.结果与结论:①2组患者术后疼痛均明显缓解;②2组患者术后24 h目测类比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末次随访对照组目测类比评分及日常活动能力评分与术后24 h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佩戴支具组末次随访目测类比评分及日常活动能力评分与术后24 h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佩戴支具组疗效较好;③2组术后伤椎高度、Cobb角恢复满意,术后24 h及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术后2次随访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佩戴支具组患者在术后(7.0±2.8)d恢复到伤前活动水平,对照组患者在术后(14.0±4.8)d恢复到伤前活动水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⑤随访期间佩戴支具组无相邻椎体压缩、无疼痛复发;对照组有4例患者出现相邻椎体压缩、疼痛复发;⑥结果表明,应用Fabric pod行椎体后凸成形术可显著缓解疼痛,有效恢复骨折椎体的高度,近期疗效满意;术后佩戴支具能促进患者恢复,缩短住院时间,获得更满意的修复效果.

  • 经皮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的效果评价

    作者:黄秀红

    目的 探讨对患有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患者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后凸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抽取2004年12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患有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确诊患者86例,将其随机分为A组37例和B组49例,A组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进行治疗,B组采用经皮后凸椎体成形术(PKP)进行治疗.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和Cobb角矫正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组患者手术前后的VAS评分和Cobb角的改变情况自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无显著差异;B组患者的Cobb角改善程度明显优于A组患者.骨水泥渗漏是患者术中容易出现的并发症.结论 对于患有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患者来说,2种术式均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但PKP对畸形的矫正率更高,是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的一种有效和更好的方法.

  •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临床观察

    作者:丁明波;郭红军;邓志荣;杨勇杰;杨乐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应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接受治疗的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98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接受椎体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Cobb角变化、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术后7 d以及术后90 d的VA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的Cobb角均有所降低,但是观察组患者的降低幅度更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16%,对照组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4.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体后凸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促进后凸畸形的矫正,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 经皮椎体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上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作者:周兵

    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代谢性骨病,作为老年退变性疾病之一的骨质疏松及其引起的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发病率明显增高.据流行病学调查统计,在美国,每年至少有150万骨折患者由骨质疏松症引起,其中椎体骨折约53万例[1].脊柱骨折发生的后果,是患者长期腰背痛,其后期还会导致脊柱后凸、驼背畸形等症状,严重时压迫脊髓造成下肢瘫痪,行动受限.笔者现将经皮椎体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上的应用和发展趋势综述如下.

  • 经皮椎体成形术在多节段椎体骨折中的应用

    作者:王革芳;吴春根;张继;顾一峰;程永德;李明华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多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86例,其中23例患者为多节段椎体骨折.分析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采用模拟视觉评分(VAS)及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术后疼痛缓解及日常活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19例患者一次手术完成3节椎体,4例患者一次手术完成4节椎体.3例患者术中出现一过性血压升高和呼吸困难.术前VAS评分及ODI值平均8.58±1.12、81.43±12.54,术后1d平均为3.03±0.98、31.04±11.11,疼痛缓解及日常活动功能恢复显著.5例患者1年内出现再发椎体压缩骨折.13节椎体发生骨水泥外漏.结论 PVP是治疗多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必须注意脂肪栓塞并发症,一次手术至多完成3节椎体.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全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一例

    作者:田庆华;吴春根;顾一峰;何煜;程永德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PVP)治疗骨质疏松症引起的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OVCFs)临床上比较少见,我院近年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

  • 磷酸钙灌注椎体后凸成形术的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毛海青;杨惠林;陈亮;朱雪松;王以进;唐天驷

    目的 探讨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替代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骨水泥作为椎体后凸成形术灌注剂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可行性.方法 (1)将两种骨水泥制成圆柱体试件,测量体外工作时间、可注射性、显影性能、自身强度和刚度.(2)从4具老年女尸收集16个固定胸椎标本(T9~T12),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确定为骨质疏松椎体后,分配至CPC组和PMMA组.在材料试验机上测量初始椎体强度和刚度,制成椎体压缩骨折模型,然后行椎体后凸成形术,分别用两种骨水泥强化.测量手术前、压缩后、手术后椎体高度及术后椎体强度和刚度.结果 两种骨水泥都具有良好的可注射性,体外工作时间适当.CPC可直接显影,PMMA加入硫酸钡后显影良好.PMMA自身强度和刚度显著高于CPC.两组椎体骨密度、初始椎体强度和刚度、初始椎体高度和压缩后椎体高度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两组椎体强度都较术前明显增加(P<0.01),PMMA组高于CPC组(P<0.01).术后两组椎体刚度都比术前显著下降(P<0.01),PMMA组低于CPC组,但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椎体高度都显著恢复(P<0.01),PMMA组较CPC组更明显,但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PC可代替PMMA作为椎体后凸成形术的灌注剂,但仍需进一步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

  • 过伸体位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54例

    作者:杨金勇;仲爱国;沈阳;姜海涛

    目的: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短中期临床效果.方法:54例新鲜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均采用单侧椎弓根穿刺注射PVP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价短中期临床疗效,记录术前及术后1d、3d、4w、1y评分并比较分析.结果:54例穿刺成功率100%,术后患者疼痛均达到缓解.手术时间40~75min,骨水泥填充2~6mL,术中出血10~15mL,住院时间2~7d.完整随访52例,术后1d、3d、4w、1y的VAS评分分别为2.92±1.03、2.86±1.38、2.89±0.92、3.11±1.27,较术前(8.0±1.2)显著下降,疼痛缓解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格掌握适应证的条件下,PVP可迅速缓解老年性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疼痛、提高生活质量,是一种有效的微创技术.

  • 椎体后凸成形术对邻近节段的生物力学影响

    作者:毛海青;杨惠林;陈亮;朱雪松;王以进;唐天驷

    目的 通过分析椎体后凸成形术对脊柱功能单位(FSU)的生物力学作用,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对邻近节段的生物力学影响.方法 将16个胸椎FSU交替分配至两组,制成压缩骨折模型,对骨折椎体行椎体后凸成形术,分别用磷酸钙骨水泥(CPC)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骨水泥灌注.测量手术前后FSU强度和刚度,不同载荷下椎间盘、椎体和后部结构的应力、应变值以及椎间盘的位移值.结果 术后CPC组和PMMA组FSU强度较术前分别增加14%和16%,刚度分别减少13%和12%.两组FSU未强化椎体的应力应变值均高于术前(P<0.05),CPC组未强化椎体应力应变值低于PMMA组(P<0.05).两组FSU术后椎间盘位移比术前明显减少(P<0.01),CPC组椎间盘位移值大于PMMA组(P<0.01).结论 椎体后凸成形术增强了FSU的生物力学性能,但可促使邻近节段退变,改变灌注剂材料特性可以改善对邻近节段的影响.

  • PVP与PKP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疗效比较

    作者:高东明;李佳;范卫星;吴争鸣

    目的:评估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这两种微创手术方式在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效果,进而探讨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时骨不愈合的佳手术方式。方法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骨不愈合的老年女性患者50例,分为两组,每组25例,A组采取PVP治疗,B组采取PKP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VAS评分、骨水泥填充量及渗漏率、弥散方式进行比较。结果术前两组患者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A组出现骨水泥渗漏11椎(44.0%),B组出现骨水泥渗漏4椎(16.0%),A组显著高于B组;手术后B组患者前缘椎体高度和恢复率均显著高于A组。行PVP的A组患者骨水泥以小腔空隙填充为主,行PKP的B组患者骨水泥主要以大腔填充为主。行PVP的A组患者骨水泥边缘呈球形,为均匀弥散方式,行PKP的B组患者骨水泥呈云雾状,为非均匀性弥散。结论对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骨不愈合患者,无论是行PVP还是行PKP治疗,均能显著缓解患者的疼痛,PVP手术时间短,费用低,手术中的创伤较低,但骨水泥渗漏风险高,选择行PKP治疗更佳。

  • 单侧与双侧入路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

    作者:周荣;范华侨;周秩华;蒋刚

    目的 评估单侧与双侧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 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对术后疼痛的影响. 方法 将79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双侧椎弓根入路组(双侧组,38例)和单侧椎弓根入路组(单侧组,41例) ,分别采用双侧和单侧椎弓根入路PVP进行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X线暴露次数、骨水泥用量及渗漏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及国际骨质疏松生活质量评估量表( QUALEFFO)对患者术后1年的腰背部疼痛及生活质量进行随访评估. 结果单侧组与双侧组手术时间分别为(29. 6 ± 8. 7) min 和(51. 1 ± 7. 6) min,骨水泥用量分别为(3. 8 ± 0. 6) ml和(4. 6 ± 0. 8)ml, X线暴露次数分别为(11. 2 ± 3. 1)次和(18. 8 ± 4. 5)次,以上3项指标单侧组均明显少于双侧组(P<0. 01). 骨水泥渗漏率单侧组为19. 5%,双侧组为 15. 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VAS及QUALEFFO评分术后前5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6个月开始双侧组两项评分均低于单侧组(P<0. 05). 结论 双侧入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在缓解疼痛及提高生活质量方面优于单侧入路,但两种方法近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无明显差异.

  •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继发邻近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张斌;尚咏

    目的:评估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继发邻近椎体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103例因骨质疏松致椎体压缩骨折行单或多节段PKP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对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骨密度、伤椎压缩程度、有无侧凸畸形,伤椎前缘恢复程度、骨水泥注入量、手术入路(单侧、双侧)、骨水泥渗漏(椎间盘)等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3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15(9.6±2.8)个月。27例患者继发邻近椎体骨折,再骨折率为26.2%。将各因素输入Logistic回归“向前Wald”的分析模型,结果显示骨密度、骨水泥量、体重指数及伤椎前缘恢复程度是术后继发邻近椎体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骨水泥量过大、低体重指数、伤椎前缘高度过度恢复、低骨密度是PKP术后继发邻近椎体压缩骨折的危险因素。

  • 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骨水泥渗漏1例护理配合

    作者:王琦;左红梅;翁梅

    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是近年来出现的在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椎体转移瘤、椎体血管瘤和骨髓瘤等疼痛性椎体疾病的一种非血管性介入治疗手段[1].PVP通过经皮穿刺的方式向病椎内注入骨填充材料骨水泥,因此,手术可能会伴发一系列与骨水泥注入相关的并发症,常见的是骨水泥渗漏[2],如果骨水泥渗漏进椎管内,则会导致灾难性后果神经根或脊髓损伤.我院于2010年9月收治了1例因在外院行PVP手术,术后骨水泥渗漏造成神经根损伤不全瘫的患者,至我院后行腰椎后路减压+椎管探查骨水泥取出+内固定术.

  • 椎体成形与网袋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早期效果比较

    作者:姜树东;洪毅;张军卫;唐和虎;白金柱;李想;王方永;蔡亚飞

    [目的]比较网袋球囊椎体成形和椎体成形(PV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OVCF)的效果、技术特点及并发症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17年同一术者治疗的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74例,其中PVP治疗58例(62个椎体),平均年龄(75.11±9.96)岁;网袋成形治疗16例(17个椎体),平均年龄(74.71±7.67)岁.比较两种方法的技术特点、椎体复高率、疼痛缓解满意程度、住院时间、操作时间、并发症等.[结果]手术时间PVP组平均(53.20±14.54) min,网袋成形组平均(61.17±11.93) min,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有临床症状的并发症发生,PVP组骨水泥泄漏发生率11.29%,网袋成形组11.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椎体高度恢复率PVP组(25.31±24.33)%,网袋成形组(26.78±22.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3d腰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但相同时间点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网袋成形作为新近出现的一种椎体成形技术,实际应用中临床疗效、骨水泥泄漏的发生率、患者住院时间、椎体复高率等指标与传统PVP相比没有显著优势.

  • PKP治疗转移瘤性椎体压缩骨折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效果分析

    作者:苏郁;陈继良;王旭;王体惠;许庆山

    [目的]探讨PKP治疗转移瘤性压缩骨折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4年6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转移瘤性压缩骨折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共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进行6个月的随访,比较分析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JOA评分、SF-36评分.[结果]A组术后7d、6个月VAS评分分别为(3.63 ±0.92)分、(3.45±0.86)分;B组术后7d、6个月VAS评分分别为(1.95±0.82)分、(1.73±0.81)分,B组患者比A组VAS评分降低更快,B组患者疼痛明显减小,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7 d JOA评分为(42.53±2.64)分,B组为(62.34±6.78)分;A组患者术后6个月JOA评分为(44.21±3.29)分,B组为(68.23±7.46)分,可见在JOA评分上,B组比A组患者升高更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SF-36评分分别为(31.11±7.82)分与(32.34±7.95)分,无明显差异.经过治疗之后,A组患者术后7d的SF-36评分为(43.57±7.42)分,B组为(62.34±6.78)分,B组生活质量提高速度明显快于A组(P<0.05).[结论]采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转移瘤性椎体压缩骨折和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能有效改善VAS评分、JOA评分以及SF-36评分,但相对于转移瘤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的VAS评分降低更快,JOA评分升高更显著,SF-36评分升高也更明显,总体治疗效果更显著.

  • 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远期效果

    作者:牛增广;于常英;任红;吕大为;张玉键;刘飞

    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是近年在国内外兴起的治疗疼痛性椎体压缩骨折微创技术,我院于2002年12月~2003年8月对37例患者(40节椎体)行PVP术,5 a随访21例(29个椎体).

  • CT引导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疗效观察

    作者:葛生浩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CT引导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10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6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2.31±0.75)分)较术前((7.62±0.62)分)明显降低(P<0.05),治疗优良率72%,有效率97%;术后患者疼痛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无肺栓塞、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CT引导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疗效确切,具有微创、安全等优点.

  • 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治疗方式的大宗病例回顾分析

    作者:周兆文;段洪;普有登;尹劲;袁晓峰;贺云;闵捷

    目的 回顾分析两种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的治疗方法,推荐理想的治疗方式.方法 1748例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保守治疗组、微创经皮椎体成形术组,收集患者信息和治疗后的相关数据,统计分析治疗前后相互之间的差异性.结果 各治疗组患者年龄、骨密度值无统计学差异;微创治疗组治疗后的疼痛评分、下床活动时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保守治疗组和微创治疗组伤椎再压缩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比较相邻椎体压缩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治疗,首推微创椎体成形术,效果显著且不会增加伤椎再压缩率和相邻椎体压缩率.

  • 一种新型记忆合金椎体撑开器的设计

    作者:刘正;SHEN Jian-xiong;邱贵兴;张志海

    目的 设计一种新型记忆合金椎体撑开器,测试其弹性系数和金属结构疲劳性能,探索该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方法 采用记忆合金板材,设计并加工厚度分别为0.25 mm和0.30 mill、宽度为12 mm椎体撑开器,在材料实验机上进行弹性系数和金属结构疲劳性能测试.制作猪椎体标本压缩骨折模型,记录椎体前缘高度的变化、椎体的压力.形变曲线,以及使用记忆合金椎体撑开器前后椎体前缘高度的变化、经椎弓根注入骨水泥后椎体的压力.形变曲线.结果 该型撑开器大撑开力量高达70N左右,椎体撑开器的撑开高度和撑开力呈线性关系,卷曲次数与大高度、撑开力之间亦呈线性关系.使用双叶"s"形记忆合金椎体撑开器后,椎体前缘高度、压缩椎体内空间和其耐压强度,都明显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叶"S"形设计的记忆合金椎体撑开器,能提供足够大撑开力,可以在猪压缩骨折椎体内部创造一定空间,增加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内填塞骨水泥后可以明显增强椎体耐压强度.

55 条记录 2/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