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脂多糖诱导的自噬在心血管方面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斯灵

    当前,自噬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近几年来,自噬作为细胞原始的及进化保守的细胞稳态机制,已经与心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免疫性疾病及感染性疾病广泛挂钩.自噬在多种疾病的作用的重要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现就近几年脂多糖诱导的自噬在心血管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 TLR4通路基因多态性与肺炎相关性的研究现状

    作者:郑少强;黄文杰

    肺炎是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不同的肺炎患者对病原菌的免疫应答程度并不相同,结局也不同,提示不同的基因背景可能影响个体感染病原菌后的炎症反应强度.急性肺损伤或脓毒性休克的肺炎患者中往往存在炎症反应的过度激活,而Toll样受体4(TLR4)及相关信号通路是感染引起炎症反应激活、放大的重要途径[1].

  • P(cv-a)CO2/C(a-cv)O2对成人脓毒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后氧代谢变化的预测价值

    作者:张北源;刘宁;顾勤

    目的 评价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动脉-中心静脉氧含量差比值[P (cv-a) CO2/C (a-cv)O2]对脓毒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后氧代谢变化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观察研究方法,纳入2013年11月至2014年4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容量负荷试验(生理盐水300ml于20 min内经静脉快速滴注).根据液体复苏前后心排指数的变化(△CI),分为液体有反应组(△CI≥10%)和无反应组(△CI< 10%).在液体有反应组,根据液体复苏前后氧耗的变化(△VO2)分为△VO2≥ 10%和△VO2<10%两个亚组.采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PICCO)监测患者的心排指数(CI),并通过血气分析测定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动脉血二氧化碳(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乳酸、中心静脉血二氧化碳(PcvCO2)、中心静脉血氧分压(PcvO2)、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并计算P (cv-a) CO2/C (a-cv)O2和氧耗(VO2).比较两组患者液体复苏前后的P(cv-a) CO2/C (a-cv)O2指标差异.结果 纳入18例脓毒性休克患者,共实施液体复苏23次,其中液体有反应性17例次,无反应性6例次.液体有反应组和无反应组比较,复苏前P (cv-a) CO2/C (a-cv)O2、动脉血乳酸、ScvO2均无显著差异[P(cv-a) CO2/C (a-cv) O2 (mm Hg/ml):2.05±0.75 vs.1.58±0.67;乳酸(mmol/L):3.78±2.50 vs.3.26±2.42;ScvO2(%):73.71±9.64 vs.70.30±12.01,均P>0.05).液体有反应组中,有10例次△VO2≥10%,7例次△VO2<10%,△VO2≥10%亚组复苏前P (cv-a) CO2/C (a-cv)O2(mm Hg/ml)显著高于△VO2<10%亚组(2.43±0.73vs.1.51±0.37,P< 0.01),动脉血乳酸(mmol/L)亦显著高于△VO2< 10%亚组(4.53±2.52 vs.1.46±0.82,P< 0.01),ScvO2(%)无显著变化(70.79±9.15 vs.72.13±13.42,P>0.05).P(cv-a) CO2/C (a-cv)O2、乳酸和ScvO2预测复苏后△VO2≥10%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3、0.921、0.529.以P(cv-a) CO2/C(a-cv)O2≥1.885 mm Hg/ml预测液体复苏后△VO2≥10%的敏感性为70%,特异性为86%.结论对于有液体反应性的脓毒性休克患者,P(cv-a) CO2/C (a-cv)O2可用于预测液体复苏后氧代谢的变化,是一项指导液体复苏的有效指标.

  • 去甲肾上腺素影响脓毒性休克被动抬腿试验判断液体反应性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洋;顾勤;刘宁;徐颖;陈鸣

    目的 探讨去甲肾上腺素对脓毒性休克患者被动抬腿试验(PLR)预测液体反应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观察研究的方法,收集2012年9月至2012年11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46例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6例PLR阳性患者纳入研究,以PLR实施1 rain后每博输出量指数(SVI)增加(△SVI=SVI变化值/基础SVI)≥10%,定义为PLR阳性,提示有液体反应性.纳入研究后患者均先行第1次PLR(PLR1),然后体位改为平卧并稳定}后,给予去甲肾上腺素静脉泵入或增加去甲肾上腺素治疗剂量维持MAP≥65 mm Hg,稳定20 rain后,行第2次PLR (PLR2).采用脉搏轮廓连续心排出量监测(PiCCO)法监测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排指数(CI)、每搏输出量指数(SVI)、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心功能指数(CFI)等血流动力学指标.观察患者去甲肾上腺素治疗后PLR及其他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的变化.结果 实施PLR1时SVI增加,△SVI为(20.54±9.63)%,CI增加(20.57 ±9.89)%,MAP升高(7.64±5.77)%,CVP亦升高(25.83±23.39)%.给予去甲肾上腺素静脉泵入或增加去甲肾上腺素治疗剂量后SVI增加,△SVI (16.97±9.06)%,CI增加(16.78±8.39)%,GEDVI增加(9.08±4.47)% MAP升高(28.07±12.48)%,CVP增加(7.86±8.52)%.实施PLR2时SVI增加,△SVI (13.74±8.79)%,CI增加(13.79±9.08)%,MAP升高(2.93±5.06)%,CVP升高(13.36±4.74)%,与PLR1比较,去甲肾上腺素治疗后及PLR2时△SVI均显著降低(P均<0.05).实施PLR2时6例患者SVI增加<10%,即无液体反应性.结论 去甲肾上腺素增加PLR阳性脓毒性休克患者的心脏前负荷,增加心排出量,影响液体反应性.

  • 去甲肾上腺素对脓毒性休克心排出量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刘洋;顾勤;刘宁;徐颖;陈鸣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去甲肾上腺素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心排出量的影响以及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观察研究的方法,对2012年9月至2012年11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36例脓毒性休克患者,给予或增加去甲肾上腺素静脉泵入维持平均动脉压(MAP)≥65 mm Hg.采用脉搏轮廓连续心排出量监测(PiCCO)法监测患者心率(HR)、MAP、中心静脉压(CVP)、心排指数(CI)、每搏排出量指数(SVI)、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和心功能指数(CFI)等血流动力学指标.观察应用去甲肾上腺素治疗(给予或增加去甲肾上腺素)前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 脓毒性休克患者应用去甲肾上腺素治疗后血流动力学监测结果显示:CI和SVI显著增加[(4.08±1.18)比(3.50±1.10)L·min-1·m-2,(35.98±9.93)比(30.45±8.64) mL/m2,均P<0.05],CVP和GEDVI亦显著增加[(8.61±2.91)比(8.17±2.73) mm Hg,(762.22±143.83)比(700.44±137.90) mL/m2,均P<0.05),CFI显著增加[(5.62±2.24)比(5.25±2.29) L/min,P<0.05],MAP和SVRI明显升高[(77.72±8.22)比(60.17±4.26)mm Hg,(1469.33 ±471.35)比(1289.44±397.30)dyn·s·cm-5·m-2,均P<0.05],HR无明显改变[(114.50±17.98)比(113.94±17.21)次/min,P>0.05].动脉血乳酸较治疗前显著降低[(3.23±3.92)比(4.46±4.67) mmol/L,P<0.05].去甲肾上腺素治疗前后GEDVI变化(AGEDVI)、CFI变化(ACFI)与CI变化百分比(△CI%)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74和0.92,均P<0.05),而治疗前GEDVI、CFI则与ACI%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结论 脓毒性休克早期应用去甲肾上腺素可以增加患者心排出量,与去甲肾上腺素增加心脏前负荷以及心肌收缩力有关.

  • 基于PK/PD理论优化1例脓毒性休克患者抗感染治疗方案的病例分析

    作者:白靖;胡振杰;刘丽霞;崔蓉;李斌;刘江

    目的 探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持续输注给药方案用于脓毒性休克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的疗效及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方案的作用.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1例脓毒性休克合并急性肾损伤且未行持续肾替代治疗患者的抗菌药物治疗,基于抗菌药物PK/PD特性及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病理生理学改变对抗菌药物药动学(PK)/药效学(PD)参数的影响方面,分析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持续输注给药及剂量调整对药物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影响.结果 结合患者病理生理学状态,并且根据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PK/PD特性和静脉输注方法的循证医学依据,调整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给药剂量、给药间隔和静脉输注方法,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 临床药师依据抗菌药物PK/PD理论并结合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病理生理学特点,参与药物治疗方案的制定及调整,可以提高药物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 早期目标导向治疗达标时间对烧伤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李巍;常莉

    目的:观察实施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对烧伤后脓毒性休克患者病死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1994年12月至2014年12月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烧伤外科确诊为脓毒性休克且临床资料完整的重度烧伤成人患者134例,以《国际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治疗指南》(SSC)第1版颁布时间为分界点,将纳入患者分为两组,1994年12月至2004年4月收治者纳入前期组(10年)58例,2004年5月至2014年12月收治者纳入后期组(10年)76例,后期组再根据 EGDT 达标时间分为6 h 达标组、24 h达标组和未达标组。所有患者根据28 d 预后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前期组在没有 EGDT 指导下进行传统烧伤基础治疗;后期组完善中心静脉压(CVP)、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血乳酸(Lac)等监测,观察 EGDT 达标时间与组织灌注指标恢复的关系。结果1)烧伤总面积及Ⅲ°烧伤面积越大,烧伤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的发生率越高。2)134例患者中28 d 总病死率为49.25%。3)6 h EGDT 达标率前期组为0.00%,后期组为28.95%。与前期组比较,后期组治疗后6 h 尿量明显增多,平均动脉压(MAP)升高,28 d 病死率明显降低,复苏液体总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后期组76例患者中,EGDT 6 h 达标22例,24 h 达标28例,未达标26例。与治疗前比较,6 h 和24 h 达标组治疗后血 Lac 均明显下降,CVP、MAP、ScvO2均明显升高;6 h 达标组治疗后血 Lac 下降较24 h 达标组更明显,MAP、ScvO2上升较24 h 达标组更明显。两个达标组尿量组间无差异。24 h 达标组28 d 病死率为14.29%,6 h达标组为0.00%。结论烧伤总面积及Ⅲ°烧伤面积越大,烧伤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的发生率越高。EGDT 可能只是脓毒性休克患者病死率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与24 h EGDT 达标比较,6 h EGDT 达标能更迅速地逆转组织的缺血、缺氧,改善疾病预后,降低病死率。

  • 快速序贯器官衰竭评分对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研究

    作者:夏义琴;胡海;曹钰

    目的 探讨快速序贯器官衰竭评分(qSOFA评分)在脓毒性休克患者的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急诊重症监护病房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7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28 d转归记录为存活组和死亡组,计算两组入院时qSOFA评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q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对脓毒性休克患者28 d内死亡的预测效能,评价qSOFA评分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死亡组入院时q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均高于存活组,根据ROC曲线分析计算死亡组q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66、0.791.qSOFA评分以2分为截断点评价脓毒性休克预后的灵敏度为62.7%,特异度为61.1%,阳性预测值为56.0%,阴性预测值为67.4%,阳性似然比为1.61,阴性似然比0.61.APACHEⅡ评分以24分为截断点评价脓毒性休克预后的灵敏度为70.7%,特异度为80.0%,阳性预测值为73.6%,阴性预测值为67.3%,阳性似然比为3.54,阴性似然比为0.37.qSOFA评分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系数为0.499.结论 qSOFA评分在急诊科早期评估脓毒性休克患者的预后有重要价值.

  • 脓毒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的临床反应性评价

    作者:杨明全;曹建伟;陈燕梅

    目的 探讨脓毒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的临床反应性.方法 对2008年2月-2010年2月38例采用早期目标定向治疗方案治疗的脓毒性休克患者按是否存活进行分组,就中心静脉压、心率、平均动脉压、输液量、尿量、血乳酸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 38例采用早期目标定向治疗方案治疗6 h均达标,存活21例(55.26%),死亡17例(44.74%),两组患者输液总量及输液种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6、24 h尿量及血乳酸清除率明显优于死亡组(P<0.05).结论 血乳酸清除率及尿量可作为脓毒性休克液体复苏有效的临床监测指标.

  • 艾司洛尔联合乌司他丁在空腔脏器穿孔致脓毒性休克患者术后心肌保护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春林;张朝贵;刘超

    目的 探讨艾司洛尔联合乌司他丁在空腔脏器穿孔致脓毒性休克患者术后的心肌保护.方法 选择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因空腔脏器穿孔致脓毒性休克术后入住ICU的52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案随机分为研究组26例与对照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案,研究组在常规方案上加用艾司洛尔及乌司他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炎性介质(TNF-α、IL-1β)、CK同功酶质量定量(CK-MB)、超敏肌钙蛋白T(hs-cTNT)、钠尿肽(PROBNP)、心律失常发生率、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入住ICU时间.结果 治疗后不同时间段,研究组患者的炎性介质指标、心肌损害指标、心律失常发生率及入住ICU时间均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司洛尔联合乌司他丁能有效降低脓毒性休克患者的心肌损,能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对循环无明显影响.

  •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治疗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

    作者:何盛琴;熊建琼;屈纪富;张雷;王涛;张永辉;张彦;陈琨

    目的 研究血液灌流(hemoperusion,HP)联合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CVVH)对脓毒性休克(septic shock)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HP联合CVVH对脓毒性休克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方式,将我科2009年9月~2010年8月收的APACHEII评分≥15分的36例脓毒性休克患者,分为对照组(C组)、CVVH组(V组)、HP+CVVH组(H组),每组各12例,分别进行常規治疗、常規治疗+CVVH治疗、常规治疗+HP+CVVH治疗,比较各组28d存活率、SOFA评分、生命体征、血流动力学、肺部氧合及其它器官功能的变化.结果 C组、v组、H组28d存活率分别为41.67%、58.33%、66.67%,有所提高,但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组相比,v组从第4d起SOFA评分即明显降低(P<0.05),H组第2d起SOFA评分即明显降低(P<0.05).与C组相比,V组从第4d起氧合指数即明显升高(P<0.05),H组第2d起氧合指数即明显升高(P<0.05),且在第2d、3d,H组较V组明显升高(P<0.05).与C组相比,V组及H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明显缩短;增快的心率、血白细胞、高体温明显下降、酸申毒明显纠正(P<0.05);血糖、血乳酸、血肌肝、尿素氮、谷草转氨酶、胆红素均明显降低(P<0.05);但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血红蛋白(Hb)、血小板 (PLT)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VVH及HP+CVVH治疗均能促进脓毒性休克患者器官功能恢复,且以HP+CVVH治疗效果更佳.HP+CVVH治疗对患者凝血系无明显影响,不良反应小.

  • 红花注射液对脓毒性休克患者病情评估及临床预后影响的研究

    作者:陈小维;李孝锦;程弓;刘庆安;刘洋;杨波;杨龙惠;王林;金德海;徐志鹏;江萍;高建中

    目的 通过完全随机对照设计方案,观察红花注射液对脓毒性休克患者病情评估及临床预后的影响,研究其治疗脓毒性休克的有效性.方法 脓毒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使用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的基础上,研究组使用红花注射液抗休克,记录各组APACHEⅡ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抗休克治疗前后差异,比较红花注射液对脓毒性休克患者病情评估及临床预后的影响.结果 两组患者抗休克治疗前后总体比较、死亡亚组比较、对照组存活亚组比较,APACHEⅡ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28d病死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存活亚组使用红花注射液抗休克治疗前后比较,APACHEⅡ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红花注射液在促进脓毒性休克患者APACHEⅡ评分降低,改善病情,提高生存率方面有一定临床意义.

  • CRRT辅助治疗脓毒性休克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PCT与CRP的影响

    作者:任薇;梁伟;闫沁斌;徐安康

    目的 探讨连续性肾代替辅助治疗(CRRT)脓毒性休克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5月~2015年6月在我院接收治疗的脓毒性休克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CRRT进行干预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患者的PCT、CRP水平、APACHEⅡ评分以及临床的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PCT,CRP水平以及APACHEⅡ评分与治疗之前相比均有显著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PCT、CRP水平以及APACHEⅡ评分下降更多(P<0.05).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62% vs 25%,P<0.05).结论 CRRT可有效降低脓毒症休克患者体内炎症介质水平,抑制炎症反应,且能够很好地改善APACHEⅡ评分和显著的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对于脓毒性休克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脓毒性休克患者抗生素应用及时性探讨

    作者:文晓妮;曹云云;周仲瑶;林碎钗

    目的:探讨脓毒性休克患者抗生素治疗的及时性。方法回顾性分析EIC U病房符合条件的113例脓毒性休克患者。记录3个时间,第1个时间T1是自发现脓毒性休克性低血压至下抗生素医嘱的时间,第2时间T2是自下抗生素医嘱至首次抗生素应用的时间,第3个时间T3是自发现脓毒性休克性低血压至首次抗生素应用的时间。结果 T1中位数为0.8(0~4) h ,T2中位数为0.5(0~5) h ,T3中位数为1.4(0~9) h。急诊转入患者的T1、T3显著短于脓毒性休克发生之前一直在EICU治疗的患者。结论脓毒性休克患者抗生素应用及时性仍然是比较严峻的问题,需要前瞻性的研究明确延迟原因,以提出更有针对性的建议。

  • 脓毒症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的监测护理

    作者:楼亚红;吴益芬

    脓毒性休克是指在重症脓毒症基础上给予足量液体复苏仍无法纠正的持续性低血压状态,它是重症脓毒症的一种特殊类型,特征为血容量、心脏前负荷和心输出量减少及组织血供和氧供不足.

  • 2例下肢开放性损伤后早期发生脓毒性休克的观察与护理

    作者:国春花;丁俊琴

    近年来,由于医疗技术进步和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脓毒血症在临床上虽少有发生,但由于认识不足,尤其是早期发生的不典型脓毒血症,易与创伤性休克相混淆,而发生误诊和漏诊,使患者得不到及时诊治,病情恶化发展为严重脓毒症(Severe sepsis)及脓毒性休克(Septic shok),从而引起多脏器功能不全(MODS)[1-2].据文献报道[3],严重感染者病死率可高达30%~70%,因此,对于严重开放软组织损伤患者应警惕脓毒性休克的发生.我科在2013年7月1日~9月30日有2例患者出现脓毒性休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一例新生儿气味沙雷菌感染致脓毒性休克的护理

    作者:李艳萍;张坤

    沙雷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为土壤、水和人消化道的常居菌群,感染入血液循环后释放高致病性的内毒素,可引起发热、脓毒性休克、血小板减少,甚至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严重的病理生理反应,病死率高[1].

  • 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大鼠脑细胞TLR4和TNF-α的表达及细胞凋亡研究

    作者:王华柱;陈建丽;徐艳霞;周茉;唐熔;凌萍;方艺

    目的 目的观察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时期大鼠脑细胞Toll样受体4(tol-like receptor4,TLR4)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表达及脑细胞凋亡情况.方法 1. 建立动物模型及分组:72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脓毒症组及脓毒性休克组,脓毒症组腹腔注射10 mg/kg内毒素、脓毒性休克组腹腔注射12 mg/kg内毒素建立大鼠模型、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12 mg/kg生理盐水;2. 各组大鼠在注射后1 h、6 h、24 h处死,每时点每组各8只,采集脑组织标本;标本制作石蜡切片,采用原位杂交探针序列,进行TLR4及TNF-α的mRNA原位杂交检测;TUNEL(原位末端1转移酶标记技术)法测定细胞凋亡.结果 TLR4、TNF-α及脑细胞凋亡在脓毒症及脓毒症休克组大鼠脑组的织表达在LPS攻击后1 h、6 h、24 h随时间呈上升趋势,且每个时段脓毒症组、脓毒性休克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脓毒性休克组显著高于脓毒症组(P均<0. 05).结论 TLR4及TNF-α在脓毒症,尤其是在脓毒性休克大鼠脑细胞的高表达,与重要脏器组织细胞凋亡有关.

  • 同一压力传感器监测有创动脉压及中心静脉压在重症监护中的应用及护理

    作者:李春霞;陈静

    危重症患者常需同时监测有创动脉压和中心静脉压,以往我科重症病人只监测无创血压和使用直尺人工监测中心静脉压.为了同时获取有创动脉压、中心静脉压波形和数值,提高护理工作效率,降低医疗费用,减少患者的抗凝剂使用量.我科于2011年10月至2012年6月,采用同一套压力传感器和压力冲洗装置同时持续监测有创动脉压和间断监测中心静脉压,取得良好效果.现将该方法在重症患者监护中的应用及护理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我科2011年10月至2012年6月共有62例患者使用同一压力传感器持续监测有创动脉压及间断监测中心静脉压,其中男42例,女20例,年龄20~88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11例,重症肺炎1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7例,低血容量性休克5例,呼吸功能不全4例,多器官功能障碍8例,消化道大出血8例,脓毒性休克6例,全身多处爆炸伤3例.

  • 严重脓毒症患儿血乳酸清除率和剩余碱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徐艳霞;陈建丽;肖德卫;唐熔

    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每年影响全球数百万患者,是当前重症监护病房患儿的主要死亡原因,病死率高达28%~50%[1],也是当前儿科急诊及危重医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2001年国际脓毒症会议提出脓毒症新的诊断标准[1],其中新增炎症、血流动力学和组织灌注等因素指标。近年来,早期有效的抗生素治疗与目标性复苏治疗在脓毒症抢救治疗中受到重视,然而如何监测脓毒症初始治疗的有效性和早期评估其预后还缺乏有效的指标。本研究通过监测严重脓毒症早期动脉血乳酸清除率和碱剩余(BE)的变化情况,分析其在评估严重脓毒症患儿预后中的作用。

823 条记录 37/42 页 « 12...34353637383940414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