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重庆市1999年道路交通事故伤的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赵新才

    目的探讨重庆市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分布规律,为事故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重庆市道路交通事故资料进行清理登录和计算机处理分析.结果 (1)1999年共发生交通事故8 093起,死亡1 039人,受伤5 309人,比上年分别上升28.6%、0.1%、48.4%.伤亡比为5.1:1;男女比为2.4:1;年龄主要分布段21~45岁之间,占伤亡人员的61.6%.(2)步行和乘车两种方式伤亡多,死亡73.4%, 受伤68.4%.(3)10:00~12:00和14:00~16:00是一天中的事故高峰.(4)事故中人为因素占94.8%,车辆因素占2.3%,道路因素占0.01%(没有死亡).结论重庆市道路交通事故处于较为严重的时期,加强机动车职业驾驶员和新驾驶员的安全教育和管理,严格控制行人和乘车人的事故伤害,将会使重庆市的安全状况得到改善.

  • 重庆市道路交通事故伤中驾驶员及相关情况分析

    作者:祁薇;简华刚;周继红;朱佩芳;蒋耀光;刘大维

    目的探讨作为道路交通事故主体的驾驶员在交通事故发生时的特点及规律.方法随机对1988~1997年十年间重庆市市区、近郊、郊县及高速公路6个交通警察大队的交通事故资料进行回顾性抽样调查研究.结果 (1)调查登记肇事驾驶员8 329人,男:女=28.9:1,平均事故年龄31.3岁;(2)驾龄在2年以内的肇事驾驶员占49.89%;(3)与驾驶员有关的责任事故6 858起,占82.34%,98.12%的事故原因系人为因素造成;(4)肇事机动车以小型客车和大型货车为主,占57.17%;非机动车事故中自行车占75.29%;(5)驾驶员主要受伤部位为头面部,占57.70%,下肢占31.22%.结论重视驾龄在2年以内驾驶员的驾驶技术培训和安全意识教育,加强小型客车和大型货车的交通管制,严格遵守交通规则,是减少交通事故的有效措施,安全带的使用是减少驾驶员伤亡的有效方法.

  • 全球道路交通安全现状与事故应对

    作者:

    由于道路交通事故,每年全球约125万人死亡,2000~5000万人受伤。道路交通事故给受害人及其家庭和整个国家带来巨大的损失。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2010年统计数据显示,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占到各国国民生产总值的3%左右,对于中低收入国家而言,这一数字高达5%。导致道路交通伤害的危险因素较多,主要有超速、酒驾、未佩戴头盔、未系安全带等。针对这些危险因素,建立相应的应对机制,可以有效遏制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保障道路交通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

  • 重大事件院前医疗管理的全球性数据库

    作者:陈志刚;吴敏;郭晓

    重大事件如自然灾害、复杂的道路交通事故、恐怖主义袭击和暴力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在2001—2010年的十年间,全球平均每年发生的自然灾害和因技术问题造成的突发事件超过700起,影响了约2.7亿人,每年超过13万人死亡[1].据统计,全球已有10个模板用于重大事件医疗管理[2],但模板的异构性明显,实现功能有限,而且没有进行可行性测试 [3].

  • 弥漫性脑损伤后迟发死亡1例

    作者:王祖峰;陶陆阳;孙志红;卞士中

    弥漫性脑损伤(diffuse brain injury,DBI)是闭合性颅脑损伤的一种类型,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1].DBI后多伴有昏迷,本文作者遇1例车祸后致DBI不伴有昏迷症状的案例,现报道如下.

  • 1例交通事故中受害者体位的推定

    作者:张维东;何冠英;王国林;付锦华

    道路交通事故中确定受害者在肇事当时的状态是进行责任划分的重要依据之一.笔者曾受理一起交通肇事后要求确定当时体位及其状态以便进行责任划分的特殊案例,现就有关问题报道如下.

  • 道路交通事故颅脑损伤的法医学鉴定

    作者:张玲莉;陈晓瑞;赵小红

    目的研究道路交通事故中颅脑损伤的类型、特点、主要并发症及其受伤人员的伤残评定.方法862例道路交通事故颅脑损伤的案例资料,按伤者受伤的不同部位、有无并发症、并发症的类型及伤残程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复合性颅脑损伤276例,脑挫伤192例,颅骨骨折79例,颅内出血91例,头皮外伤224例;主要并发症为脑积水(19例,2.20%)、癫痫(16例,1.86%)、偏瘫(14例,1.62%)、植物人状态(12例,1.39%).结论道路交通事故中颅脑损伤,以头部复合性损伤多见,严重的脑挫伤为常见的损伤类型,并发症的诊断应掌握诊断标准,并注意与相关疾病鉴别.

  • 256例儿童和少年道路交通事故伤残评定回顾性研究

    作者:赵小红;张玲莉;陈晓瑞;胡俊

    目的 探讨儿童和少年道路交通事故活体损伤的流行病学、损伤及伤残评定特点。方法 对256例儿童和少年道路交通事故伤残评定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男性多于女性,多见于6~18岁儿童,交通事故每天10~12时和16~18时多,车辆类型以小汽车和货车多见,肇事方式多见于机动车与行人相撞,伤者的交通方式以步行多见,损伤部位以头部和四肢多见,损伤类型以骨折、挫伤、创多见,但内脏损伤相对较轻,下肢骨折远多于上肢。损伤程度多评定为轻伤,伤残程度以Ⅸ、Ⅹ级轻度伤残为主(33.2%)。结论 儿童和少年道路交通事故伤残评定应适当放宽标准,伤残评定标准应增加儿童和少年的有关条款。

  • 自行车道路交通事故损伤特征研究与应用

    作者:张弢;王繁泷;梅冰松;来剑戈;石向东;朱亚立;梁建军;李健

    目的研究自行车交通事故人体损伤情况,以此推断自行车交通事故中当事人的交通方式.方法对北京地区1997~2002年958例机动车与自行车相撞的交通事故伤亡者的损伤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自行车骑行者与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可于会阴部、双下肢形成特征性损伤.结论可以运用法医学鉴定方法推断自行车交通事故伤亡者的交通方式.

  • 1110例汽车驾驶员及乘员交通伤特点分析

    作者:黄思兴;张先国;孔斌;常林;邓振华

    目的 比较道路交通事故中汽车驾驶员及乘员的损伤特点,为汽车安全设计及事故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06~2009年受理的交通伤害案件中373例汽车驾驶员及737例汽车乘员的伤残评定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损伤部位的分布,多发伤的数量以及伤残等级进行比较.结果 驾驶员损伤部位明显较乘员多,肢体、胸腹损伤发生率明显较乘员高,脊柱损伤的发生率明显较乘员低;驾驶员身体左侧受伤的几率较右侧高,而乘员左右损伤差异不显著;两类人员损伤所致伤残等级腹部、盆部分布显著不同,而其他部位无显著差异,但胸部、脊柱部位高等级伤残构成比乘员略多于驾驶员.结论 汽车驾驶员与乘员损伤部位、数量及部分部位的损伤致残程度有差异,值得汽车安全设计及交通管理部门参考.

  • 太原市未成年人道路交通事故死亡案例分析

    作者:任广睦;魏蔚;王英元

    近年来,随着机动车数量急剧增长,未成年人交通事故死伤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06年全国因交通事故死亡的未成年人占全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10%左右.本文对太原市2004~2006年41例未成年人(18岁以下)交通事故死亡案例的特点进行统计分析,旨在为相关案件的处理提供参考.

  • 道路交通事故致神经性ED的法医学鉴定

    作者:刘洪国;沈彦;朱广友

    法医学实践中,因道路交通事故损伤引起阴茎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的案件中以神经性ED为多见.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对ED的鉴定做了一些规定,但条款过于原则,不易操作.本文结合案例,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 太原市道路交通事故致颅脑损伤300例分析

    作者:焦炎;蒋伟雄;路健;王英元

    道路交通事故所致人员的损伤及伤残程度是法医临床鉴定的重要内容.颅脑损伤是交通事故中常见的损伤,它的发生率仅次于四肢损伤而居第二位,但其致残率占首位.本文对1997年~1999年发生在太原市的交通事故致颅脑损伤者伤残评定资料进行分析,旨在对颅脑损伤的发生、肇事方式、损伤机制及伤残评定等问题进行初探.

  • 基于PC-Crash软件的道路交通事故再现技术研究

    作者:李立;段腾龙;王尚文;李彦;宋天周;李桢;闫文

    目的 应用PC-Crash软件重建道路交通事故车辆与行人的碰撞过程,研究该方法在道路交通事故司法鉴定领域的实用价值.方法 选取昆明医科大学司法鉴定中心14例人车碰撞道路交通事故案件.基于案例资料,应用PC-Crash软件再现事故发生过程,明确人车碰撞后的位置,得出头部HIC值和胸部3ms合成加速度,评价重建结果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结果 案例1至5及案例8至11能够再现事故发生时的车速,得出的头部HIC值和胸部3ms合成加速度均超过大承受限度,与尸表检验结果一致.案例6、12、13能够重建事故发生的车速,得出的头部HIC值支持尸表检验结果,而胸部3ms合成加速度均未超过大承受限度,与检验结果不吻合.案例7、14未能对事故现场重建.结论 基于PC-Crash软件的道路交通事故虚拟再现技术具有建模简单、模拟时间短、再现精度高、模拟界面形象逼真等特点.该技术可再现车辆与行人碰撞过程,对人车碰撞道路交通事故法医学司法鉴定中的车速判断和人体损伤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完善道路交通事故伤残评定标准探讨

    作者:张晓彤;王云介

    GB 18667-2002《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以下简称《道标》)施行至今10余年间,作为我国第一部关于交通事故伤残评定的国家标准,《道标》的权威性和执行力毋庸置疑.随着国际伤残评定科学迅速发展,我国的司法鉴定形势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如在骨关节损伤[1][2][3][4]、精神障碍[5][6]和五官损伤[7]的伤残评定等方面,《道标》无论从理论上和实践中也暴露出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存在很多需要改进之处,因而对《道标》做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势在必行.

  • 道路交通事故伤残评定中手功能评定刍议

    作者:成静;贾翔;成瑞生

    道路交通事故中手部伤残所造成的功能评定一直是法医临床学鉴定的难点.GB18667-2002《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以下简称"道标")是现行的国家鉴定标准,为解决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的伤残评定和赔偿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标准,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科学性.然而《道标》也有不足的方面,如对手指缺失作出了较为详细的规定,但对手指运动功能障碍并没有给出具体、准确的指导性说明,这样在实际操作条款时可能就会出现差异,引起纠纷,其先进性和科学性在实际工作中很难体现.笔者认为应在《道标》立意和规则的基础上,寻求一种能科学、量化及客观反应手功能丧失的统一的计算方法,以体现公平原则.目前,国内外对手功能评定与计算方法颇多[1-3],笔者仅就《道标》中手功能评定条款的理解与使用,评定方法与计算步骤,以及复合失能指数公式的应用,结合国内外评定与计算方法提出一些见解,以期与同行交流.

  • 道路交通事故死亡尸体检验分析3例

    作者:谢洪彪;张维敏

    1 案例资料案例1 张某,女,67岁.步行时被轿车撞伤,医院诊断为右胫骨平台骨折、骨盆骨折.并于入院后第3天行右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骨盆骨折外支架固定术,手术次日突发意识丧失、呼吸心跳骤停,抢救无效死亡.死亡诊断:右胫骨平台骨折、骨盆骨折、呼吸心跳骤停、高血压病.尸检见:瞳孔直径左侧0.5cm、右0.6cm;右顶结节一处3cm×3cm头皮下血肿,小脑延髓池抽出血性脑脊液等.鉴定认为符合交通事故致颅脑损伤死亡.案例2 李某,男,70岁,高血压病史20余年.

  • 285例道路交通事故死亡案例分析

    作者:王谦;赵凡;牛时忠;张伟伟

    近年来,随着道路交通不断发展,社会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多,交通事故死亡案例亦呈上升趋势,对人身健康及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巨大伤害.为探索交通事故发展规律,总结交通事故损伤特点,本文收集285个案例进行统计学分析,旨在根据交通事故的众多特点,通过法医工作来解决死亡原因、死亡时间、损伤机制、损伤方式等问题.

  • 151例两轮摩托车山区道路交通事故死亡案例分析

    作者:王金换;巩京慧;胡勇;犹念;黄绍虎

    目的 分析151例两轮摩托车山区道路交通事故死亡案例,探讨摩托车道路交通事故损伤及死亡的特点,为摩托车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及损伤检验鉴定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收集贵州省遵义市151例摩托车交通事故死亡的案例资料,按照死者年龄、性别、死者交通行为方式、死亡原因、救治情况以及有无驾照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死者性别差异显著;死者年龄多以青壮年为主;死者的主要交通行为方式为摩托车驾驶员;摩托车驾驶员中无证、无照驾驶占总数的57.8%;主要死亡原因为颅脑损伤死亡.结论 1.摩托车道路交通事故颅脑损伤具有对冲性损伤较重的减速伤,受伤部位多集中在颞部、面枕部以及现场多遗留有摩托车等特点,能与其他案件中的钝器损伤相鉴别;2.摩托车交通事故具有一定的流行病学特点,深入研究事故发生的原因及问题关键,为预防山区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提供依据.

  • 130例交通事故死亡案例肋骨骨折特征分析

    作者:张巍;姜殿胜;耿广军

    目的:探讨致死性道路交通事故中肋骨骨折特点和成伤机制。方法收集交通事故死亡伴肋骨骨折案例共130例,对其一般情况、体表损伤、胸部损伤以及肋骨骨折情况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案例中男性占72.31%,男女比例2.61:1;第1~3肋及第8~10肋常见骨折。多根多段肋骨骨折60例,占46.15%。有81例肋骨骨折断端刺破胸膜,占62.31%。结论在致死性道路交通事故案例中,肋骨骨折多由混合性暴力作用所致,常见多根多段肋骨骨折,并容易造成血胸和肺破裂。对于致死性交通事故案例,有必要进行全面系统尸体解剖检验。

248 条记录 11/13 页 « 12...567891011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