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5380例道路交通事故死亡案件法医学分析

    作者:孔斌;黄思兴;吴勇;黄家才;李斌

    目的 探讨成都市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特点,研究区域道路交通事故损伤的特点,为法医学鉴定提供依据.方法 对成都市2003~2012年5 380例道路交通事故死亡尸检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明确其法医学特点.结果 死者年龄多见于21~40岁;案发时间以13:00~17:00多见;损伤部位以头面部和多部位联合损伤常见;死亡原因以交通事故意外致颅脑损伤多见,其中存在中毒、窒息及2次碾压等他杀方式伪装交通意外现象.结论 在法医学鉴定中应全面系统的尸体解剖,详细分析损伤特点,明确死亡原因、死亡方式,以及疾病、车祸及死亡之间的关系,他杀方式伪装交通意外现象不容忽视.

  • 罗湖区非职业驾驶员气质类型与交通安全相关性调查

    作者:肖可;刘旭霞;黄春英;乔何霞;李广珍

    道路交通伤害(RTI)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根据WHO的资料,全世界2002年的道路交通事故使118万人丧生,占全球死亡的2.1%,是全球的第11位死因,如果不采取适当措施,到2020年道路交通伤害预计将成为全球疾病与伤害负担的第三位原因[1].人、车、路三因素在特定环境中构成了车祸的成因[2],所有因素中重要的是人的因素,与人的因素有关的事故约占总事故的90%以上,仅驾驶员本身负有直接责任的事故就有80%以上[3-4].有研究表明[5-6],除了知信行外,驾驶员的生理—心理特征也与道路的安全是密切相关的.为了解驾驶员气质类型与交通安全的关系,于2010年对深圳市罗湖区非职业司机人群进行抽样调查,结果如下.[ 1 ] WHO.World Report on Road Traffic Injury Prevention[ M ].Geneva:WHO,2004.[2]声湧.伤害流行病学[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97 -308.[3] Robert Winfield,David Mozingo,John Armstrong,et al.All-Terrain Vehicle Safety in Florida:Is Legislation Really the Answer [J].The American Surgeon.Atlanta:2010,76(2):149 - 153.[4]张永波,陆化普,刘强.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与对策[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2006,22(3):58 -62.[5]陈永维,郭春燕.道路交通伤害中人为因素及其防制措施的调查分析[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7,13(1):67 -69.[6]张艳霞.影响驾驶员行车安全的心理因素与对策研究[J].山东交通学院学报,2004,12(1):41 -44.[7] 金治富.交通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121 - 124,280 -283.

  • 道路交通事故的成因和地区分布特点研究

    作者:孔质彬;刘翔;秦文玉;秦军灵

    目的 探讨桂林市道路交通事故的分布特征.方法 通过对2007—2014年桂林市交通事故资料的研究,分析桂林市道路交通事故趋势、事故原因、地区分布以及不同道路类型事故特征.结果 2007—2014年桂林市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率总体呈下降趋势,道路交通事故原因中以机动车驾驶人的因素为主,直接原因主要以驾驶人不按规定让行、超速行驶行为为主;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率以七星区(31.52%)多,受伤人数比例以象山区(29.15%)高,致死率以雁山区为首高达21.38%,与各城区的致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道路交通事故主要发生于城市一般道路(79.65%),二级道路交通事故致死率(25.79%)与其他道路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率和致死率呈区域分布,并根据道路类型不同而迥异,应根据道路类型和交通事故伤害特征制定相应措施,从而减少交通伤害的发生.

  • 交通事故致腹部闭合性损伤362例诊治体会

    作者:刘月明;涂友明;余耀平;李鹏;王汉林;张俊方

    我国机动车的拥有量正在以惊人的速度上升,因交通事故而致死、致残的人数也迅速上升[1].1989年10月~2005年12月我们共收治因道路交通事故而导致的腹部闭合性损伤362例,现报告如下.

  • 道路交通事故损伤的临床法医学回顾性研究

    作者:陈晓瑞;赵小红;舒玲华;胡俊;张玲莉

    对1992~1998年间受理的5706例道路交通事故临床法医学鉴定资料作一回顾性研究,分析了受伤者的性别、年龄、职业特点、损伤的伤情特点及伤残鉴定特点、并针对鉴定时机提前的具体情况,建议增加治疗终结时间及后期医疗费等鉴定内容.

  • 厦门市居民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与减寿趋势分析及预测

    作者:林艺兰;张琼花

    目的 探讨厦门市居民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与减寿的变化趋势,为厦门市道路交通事故综合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2008-2014年厦门市居民道路交通事故死亡资料计算死亡率、平均减寿年数(AYLL)、死亡率年均变化百分比等评价指标,用GM(1,1)模型对死亡率和AYLL进行预测.结果 2008-2014年,厦门市居民因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率变化不大,平均为11.66/10万,男性死亡率是女性的2.79倍;AYLL为28.15年.GM(1,1)模型预测2015-2017年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率和AYLL值将略有下降.结论 道路交通事故仍是厦门市居民早死的重要原因,应以男性、老年居民作为重点宣教对象,重视道路交通事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 国内道路交通事故的院前急救模式概述

    作者:陈发军;周东;余汉辉

    良好的院前急救对于降低道路交通事故的死亡率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人们对其救活模式进行不断的摸索、探讨,以寻求快速有效的院前急救模式.本文根据文献的报道,以院前急救的主导对国内院前急救的模式进行分类,并对国内常见的院前急救模式进行概述.

  • 广西道路交通事故BP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建立及效果评价

    作者:刘勇;杨莉;彭振仁;黄开勇

    目的 构建广西道路交通事故BP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为研究广西道路交通事故提供新方法.方法 在分析道路交通事故与人、车、路等因素关系的基础上,选取人口数、客运周转量、民用车辆拥有量和公里里程数作为输入变量,交通事故发生数作为输出变量,应用BP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对2010年广西道路交通发生数进行预测.结果 2010年广西交通事故预测数为4 562次,实际发现4 351次,预测值与实际值误差为4.85%,建立的模型拟合效果较好.结论 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适用于广西交通事故数的预测,为交通部门进行交通事故预测研究提供新方法.

  • 2000~2009年南宁市道路交通伤害的时间分布分析

    作者:彭振仁;杨莉;刘勇;张海英;陈世艺;尹晔

    目的 分析南宁市道路交通伤害发生的时间分布情况,为道路交通伤害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广西公安厅交警总队提供的南宁市道路交通伤害数据,采用描述性研究的方法,分析2000~2009年南宁市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死亡和受伤情况.结果 南宁市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情况在2005年以前总体呈上升趋势,2005年以后总体呈下降趋势.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数从2005年的1 532起下降到2009年的483起,因车祸死亡人数从2005年的267人下降到2009年的150人,受伤人数从2005年的1 355人下降到2009年的603人.结论南宁市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有所下降,但社会各部门仍需积极采取相应措施,预防道路交通伤害的发生.

  • 145例摩托车交通事故死亡人员的特征分析

    作者:黄伟;唐任宽;刘云志;李永国;朱英;李剑波

    目的:探讨摩托车交通事故死亡人员的特征,为预防事故发生和降低摩托车交通事故死亡率提供可靠信息和参考数据.方法:收集重庆市道路交通事故技术鉴定中心2004年所检验的重庆市主城区摩托车交通事故135起、死亡145人的法医学资料,包括详细的事故经过、事故时间、发生地点、死者交通方式以及是否经过救治等,死者的基本情况、损伤情况及死亡原因等相关参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性别、年龄差异显著,死者的交通方式为摩托车驾驶人占59.31%,乘坐人占20%,行人占20.69%,其中驾驶人中40岁以下的占79%,行人中50岁以上的占60%;当场死亡占36.55%,抢救无效死亡占63.45%;死亡原因65.52%为颅脑损伤,34.48%为其他损伤或联合损伤;95.17%的死者存在四肢损伤,下肢骨折与上肢骨折的比率为2.1∶1;2、3季度与1、4季度的事故发生比为1.64∶1.结论:摩托车交通事故死亡案例具有明显特点,具有可预防性.

  • 重庆地区摩托车事故中驾乘人员伤害分析

    作者:邱金龙;李奎;苏森;刘文君;尹志勇

    目的 探讨重庆地区摩托车事故中人员损伤特征,为降低摩托车事故伤亡风险提供可靠信息和参考依据.方法 深度采集发生在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重庆地区213例摩托车道路交通事故,采集内容包括事故基本情况、驾驶员信息、人员损伤等,并对事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摩托车驾驶员死亡率高于乘员,驾乘人员死亡原因为颅脑损伤和颅脑合并胸腹腔脏器损伤的比例为58.8%和20.0%,头颈部、胸背部、下肢、上肢、腹盆部和会阴部Max简明损伤评分(MAIS)≥2分的比例分别为71%、59%、33%、25%、20%和7%,摩托车驾驶员会阴部损伤发生率高于乘员,驾乘人员中下肢骨与上肢骨发生率之比为1.8∶1.0,摩托车与货车事故中人员更容易遭受车辆碾压.结论 头部和胸部损伤是导致摩托车驾乘人员死伤的主要原因,会阴部损伤可作为鉴别部分摩托车事故中驾乘人员的重要依据.

  • 125例道路交通事故死亡案例分析

    作者:任广睦;牛杰;高彩荣;孙江红

    [目的]分析山东省菜县道路交通事故死亡案件的特点. [方法]将125例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的案例资料,按性别、年龄、救治情况、损伤部位、直接死因、事故发生时间及地点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男性死者多于女性死者:死者的年龄多见于21~60岁;死者的损伤部位以头面部和胸部常见,且致死率也高,直接死因主要为重度颅脑损伤(99例,79.20%).案发以秋冬季较多,时间以0时、6时、15~17时、19~21时多;案发地点以主于公路为主. [结论]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交通安全设施,加快城乡道路建设步伐,让行人、自行车、机动车分道而行,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降低交通事故的死亡率.

  • 出租车驾驶员道路交通事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卢国良;鲍鲸;夏昭林

    [目的]探讨道路交通事故中出租车驾驶员的危险因素,为进一步开展交通事故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方法收集事故组驾驶员和非事故组驾驶员的一般情况、家庭状况、生活习惯、交通安全意识和驾驶行为等情况.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教育程度、驾龄、驾驶水平评价、驾驶员的一些安全意识和驾驶行为是交通事故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应针对这些危险因素加强道路交通管理的力度,同时进一步加强对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驾驶行为的教育宣传,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和行为,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 目前我国睡眠呼吸医学面临的一些困难和问题

    作者:何权瀛

    我国的睡眠呼吸医学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至今已有20多年.研究表明睡眠呼吸障碍性疾病,其中主要是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一种常见病,患病率至少为4%左右,而且逐渐认识到OSAHS与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关系十分密切,因而近几年提出必须高度重视OSAHS的靶器官损害.此外还初步认识到OSAHS与道路交通事故、儿童发育有关,因而认为OSAHS又是重大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睡眠呼吸医学的发展步伐还远远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在某些方面还有很大差距.因而有必要深入探讨一下产生这种差距的原因,也即我国睡眠呼吸医学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困难.

  • 交通事故致颅脑损伤的司法精神医学鉴定资料分析

    作者:李方敏;黄文武;唐伟;王颖;李幼灵

    我院1998~2003年共受理各类司法精神医学鉴定904例,其中因道路交通事故致颅脑损伤司法精神医学鉴定63例,占6.97%,现就其相关资料分析并报道如下:

  • 道路交通事故伤院前急救护理人员的培训体会

    作者:唐静

    道路交通事故(RTA)是大、中型城市和城市周围公路上常发生的伤害人民生命和破坏财产的社会问题,它所造成的危害并不次于洪水或地震.而院前急救是整个急诊医疗新体制的第一步,是急救医疗中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任务就是把有效的初步急救措施,以快速度送到伤员身边、维持他们的生命[1].在国外,从事院前急救工作的护理人员通常从急救护士中选拔,受训时间为1.5~2.0年.我国护理专业中现尚无专门急救护理专业.如何培养知识全面、思维敏捷、动作迅速、操作熟练,并具有成熟心理的急救护理人员,成为护理培训工作的重要课题.我院在道路交通事故院前急救护理人员培训方面进行了初步尝试,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 152例道路交通事故致儿童眼损伤的法医学分析

    作者:谢艾芮;刘宽林;周春阳;袁晓辉

    目的:探讨道路交通事故致儿童眼损伤的类型、损伤特点、主要并发症及其伤残等级分布的特点,为此类案件的法医临床学鉴定提供参考.方法:对152例道路交通事故致儿童眼损伤的伤残评定资料按伤者受伤的临床诊断分类、有无并发症、并发症的类型及伤残程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岁的儿童因交通事故致眼外伤构成比较低,4~6岁明显上升,11~14岁高.大部分眼外伤为单眼损伤,眼部钝挫伤129眼,眼球穿通伤21眼,混合型眼部伤20眼,眼部烧伤2眼.主要并发症及后遗症为外伤性白内障53眼(30.8%)、外伤性青光眼18眼(10.5%)、外伤性视网膜脱离14眼(8.1%)、外伤性眼内炎9眼(5.2%).结论:眼部钝挫伤在道路交通事故致儿童眼损伤中多见,并发症多预后差,鉴定难度较成人增大.针对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因道路交通事故致眼损伤的伤残评定应适当放宽标准,伤残评定标准应增加专门针对儿童的条款.

  • 320例道路交通事故死因分析

    作者:郑显怀;邓良渠;赵顺录

    笔者对全县1994~1998年间,交通事故死亡320例进行分析发现.致死损伤部位坐次为:颅脑199例(62%),胸部38例(11.8%),腹部36例11.3%),多发伤24例(7.5%),溺死21例(6.5%),感染2例(0.6%),见表1.

  • 成都市新都区2006~2007年道路交通事故伤害流行病学研究

    作者:谭天林;欧兵玺;廖代安;龙淼;王文芳;张捷

    目的:探讨道路交通事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道路交通事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成都市公安局新都区分局交通警察大队立案记录的2006~2007年发生的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数据资料进行整理,用Excel和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的整理和统计分析.统计道路交通事故分布情况的频数和构成比,并用方差分析检验其分布状况,应用圆形分布法分析事故的24小时时间分布.结果:该区道路交通事故死亡、受伤人数和10万人口死亡率仍处在较高水平.男性在道路交通事故中的受伤、死亡数分别为女性的5倍、4倍多.农民在道路交通事故中的受伤、死亡数多,占39.55%.24小时内分布结果:发生事故次数以20:00~22:00时多,占17.30%;受伤人数以20:00~22:00时多,占19.32%;死亡人数以20:00~22:00时多,占26.36%.每日车祸的高峰时点为17:50 ,高峰时段为11:34~次日0:06.道路交通事故受伤、死亡人员以头部损伤多,分别为34.55%和50.52%.成彭路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次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多,分别为14.69%、20.16%和14.32%.31~40岁年龄段的死亡、受伤人数比例高,分别为37.21% 和35.68%.结论:应该充分重视道路交通事故的危害,并根据其流行病学特点,从加强人的交通安全教育、提高车辆的安全性、改善道路条件和优化道路交通安全环境等四个方面建立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综合措施.

  • 道路交通事故508例临床分析

    作者:彭俊

    我院1998年1月至1999年12月收治508例交通事故伤员,现就其致伤特点、转归进行分析,重点讨论救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道路交通事故救护工程提出一些看法.

248 条记录 8/13 页 « 12...567891011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