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右美托咪啶抑制学龄前儿童扁桃体切除术后苏醒期躁动的量效关系研究

    作者:张丹凤;李茹;严海雅;吕欣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啶抑制学龄前儿童全麻下行扁桃体切除术后苏醒期躁动(EA)的量效关系.方法 择期行扁桃体切除术的学龄前儿童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静脉组(丙泊酚-瑞芬维持,n=40)和吸人组(七氟醚维持,n=40).按点斜法要求,静脉组、吸入组均随机分为5个剂量组,诱导后泵注右美托咪啶,剂量呈等比数列.记录每例患儿术后躁动情况、不良反应、疼痛评分以及术后行为改变情况.结果 右美托咪啶抑制静脉组和吸人组EA的ED50分别为0.28 μg/(kg·h)和0.34 μg/(kg·h).躁动患儿与非躁动患儿的麻醉复苏室(PACU)停留时间和疼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行为改变的发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ED50的95%可信限范围内无不良反应.结论右美托咪啶抑制丙泊酚-瑞芬麻醉后和七氟醚麻醉后EA的ED50为0.28(0.22~0.35)μg/(kg·h)、0.34(0.27 ~0.43) μg/(kg·h),在该剂量范围内安全可靠.

  • 小儿全身麻醉术后复苏监护的临床分析

    作者:郑红丽

    目的使全麻术后患儿安全度过麻醉期,评估麻醉后的安全性.方法对1 758例全身麻醉术后的患儿分为两组:观察组患儿全麻术后经麻醉恢复室监护复苏后回病房;对照组患儿全麻术后直接回病房观察.结果对照组24.86%的患儿发生各种不同的麻醉术后并发症,而观察组为0.4%,两组比较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儿全麻术后应有专人在床旁监护,因而在麻醉恢复室进行复苏监护较病房监护更为安全.

  • 麻醉恢复期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成功病例报道

    作者:王菲菲;李雅兰;张民杰;张爱东;蒋德英

    麻醉恢复期患者的安全问题,深受麻醉医生和麻醉恢复室医护人员的重视.有些患者隐性的风险,可能会在麻醉恢复期表现出来,如果没有及时诊断和及时正确处理,会给患者带来致命性的伤害.本例报道一例发生在麻醉恢复期的心肌梗死患者经多学科联合救治(MDT),使患者脱离生命危险.

  • 全麻手术导尿不同时机对苏醒期的躁动影响

    作者:周海燕

    全麻手术中导尿是一种常用的技术,目的是观察尿量,保持膀胱空虚防止膀胱过度膨胀引起恶性神经反射,与女性相比,男性由于尿道解剖特点,导尿管刺激尿道和膀胱颈部引起的不适比较强烈,尤其是在麻醉恢复期可能引起患者躁动.笔者对30例择期全麻手术患者于麻醉前10分钟留置导尿,取得了满意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 胃癌手术病人麻醉恢复期的手术室护理

    作者:宋贺

    目的:探讨胃癌手术病人麻醉恢复期的手术室护理对病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进行手术的胃癌患者7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都为35例.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手术室护理,如:对患者给予液体加热器、保温毯、电热褥等手术室护理措施;没有对对照组患者的手术室温度给予特殊干预.对两组患者麻醉恢复期内的鼻咽温度、拔管时间、血压、引流量、躁动、尿量、寒颤以及清醒时间等各项指标进行详细的观察记录.结果:经过手术室护理,观察组患者苏醒期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患者的要低,两组结果差异较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癌手术患者麻醉恢复期实行手术室护理,能够有效缩短恢复时间,并且还能有效减少患者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效果比传统护理方法明显要好,值得推广.

  • 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期的影响

    作者:廖珍其;池勇明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期的影响.方法:选取河源市紫金县人民医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共23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110例和对照组120例.对照组进行全身麻醉,观察组进行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及术后认知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1d,术后7d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ES)评分均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期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促进患者的恢复,安全性较高.

  • 精神病人麻醉恢复期的护理

    作者:向德芬

    目的:探讨精神病人麻醉恢复期的护理措施及其护理效果.方法:选取重庆市长寿区第三人民医院2013年5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120例精神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60例,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恢复期并发症发生情况、麻醉苏醒时间以及精神科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麻醉苏醒时间(67.45±9.42)min比对照组(121.31±15.68)min更短,并发症发生率3.3%低于对照组11.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和护理后,两组患者的PANS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PANSS评分(59.2±4.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73.9±5.6)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精神病人麻醉恢复期的护理干预,对于精神病人的治疗和康复有着积极的影响.

  • 降低食管癌根治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导管脱出率的品管圈实践

    作者:史永霞;王贤裕;林燕;刘虹梅;原野;熊良志

    目的:观察实施品管圈在降低食管癌根治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导管脱出率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对食管癌根治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导管脱出进行原因分析,制定相应措施并实施,进行效果观察。结果食管癌根治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导管脱出率由活动前的2.3%下降到活动后的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了食管癌根治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导管脱出率。

  • 微波炉加热盐水在手术室的应用

    作者:郑玉萍;陈静;李俏梅

    在手术中常使用湿盐水敷料擦拭或保护脏器及手术缝合前常使用大量盐水冲洗体腔或术野;由于普通加热方法较麻烦且费时,因此往往使用凉的盐水,这是造成术后麻醉恢复期低体温的原因之一.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科试用了家用微波炉进行盐水加温,取得了较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 保温对全麻下肺癌手术麻醉恢复期患者的影响

    作者:刘瑞莉;蔡树云

    目的观察保温对全麻下肺癌手术麻醉恢复期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术前患者状况评分Ⅰ~Ⅱ级且在全麻下行开胸肺癌手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常温组及保温组,两组均在室温下手术,保温组输液输血采用电子液体加温仪保温,冲洗液用水浴箱加温到37℃,风热毯机保持体表温度等多种保温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毕及术毕1 h血压、心率、体温的变化,以及记录气管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心律失常、寒颤及躁动的发生率.结果与常温组相比,保温组患者气管拔管时间、苏醒时间缩短,寒颤、躁动、心律失常、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发生率明显减少.各项指标分别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结论术中采取保温措施可以明显缩短患者麻醉恢复期,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 无缝隙护理对无痛内镜麻醉恢复期护理质量的影响

    作者:黄文洁;孙风芹;王建珍

    目的 研究无缝隙护理对无痛内镜检查患者麻醉恢复期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纳入86例接受消化科无痛内镜检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观察组行无缝隙护理模式,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肠道清洁度,记录两组麻醉清醒时间、检查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肠道准备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检查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麻醉苏醒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检查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无缝隙护理用于消化科无痛内镜检查能显著提高肠道准备效果,减少麻醉恢复期不良反应,有助于促进胃肠功能的早期恢复.

  •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或地氟醚用于支撑喉镜手术麻醉恢复期的对比观察

    作者:车月娟;李杰;苗丽萍;彭书峻

    目的 对比观察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或地氟醚对支撑喉镜手术麻醉恢复期的影响.方法 ASAⅠ~Ⅱ级择期拟行支撑喉镜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P和D组(n=30),两组均以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7~8mg·kg-1·h-1)(P组)或地氟醚(呼气末浓度6%)(D组)维持麻醉.术毕记录麻醉恢复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D组的麻醉恢复时间短于P组(P<0.05),但差异幅度均小于5分钟;两组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或地氟醚用于支撑喉镜手术均能达到快速、安全地苏醒,而地氟醚组苏醒更快些.

  • 重新认识氯胺酮

    作者:范婷;安建雄

    氯胺酮与苯环利啶有相似的化学结构,1958年开始应用于临床,尽管实践证明它是一种有效的麻醉剂,但部分患者在麻醉恢复期可能出现严重的精神症状.

  • 老年患者麻醉恢复延迟原因探讨

    作者:黄雄庆;王钟兴;汪凡;陈旭素;黄文起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麻醉恢复延迟的原因.[方法]选取222例择期手术老年患者,术毕收入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并分析性别、年龄、手术时间、全身麻醉、收入PACU状况、患恶性肿瘤等对患者麻醉恢复时间(tr)的影响.[结果] 222例患者,平均tr=(76.17±45.95) min,性别、全身麻醉对tr无影响(P>0.05);年龄、手术时间与tr正相关(r=0.23,0.33,P<0.01);收入PACU状况对tr有影响,呼吸恢复欠佳患者tr=(103.33±61.18) min麻醉恢复时间明显延长(P<0.01);恶性肿瘤患者tr,m=(88.04±44.11) min比非肿瘤患者tr,n=(69.62±45.77) min麻醉恢复明显延迟(P<0.01).[结论]高龄、长时间手术、呼吸恢复欠佳、恶性肿瘤是引起老年患者麻醉恢复延迟的常见因素.

  • 肌松监测对静吸复合麻醉患者麻醉恢复期不良呼吸事件的影响

    作者:王丰;史静;陈觅;姚茵;邹小华

    目的 比较肌松监测指导与经验指导对静吸复合全麻术后患者拔管时间及麻醉恢复期不良呼吸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肝胆外科手术的成年患者9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4个成串刺激(TOF)监测指导拔管组(T组)和经验指导拔管组(C组).两组均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T组患者行肌松监测,手术结束后TOF比值达0.9,同时达到临床拔管征象时拔出气管导管;C组患者不监测肌松恢复情况,根据临床拔管征象拔出气管导管.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末次肌松至手术结束时间、手术结束至拔管时间以及术后低氧血症、上呼吸道梗阻等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末次肌松至手术结束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组手术结束至拔管时间长于C组(P<0.05);C组患者出现低氧血症的比例高于T组(P<0.05).两组患者均无呼吸困难、再次插管、误吸等并发症.结论 静吸复合全麻恢复期,临床征象指导的气管拔管早于TOF监测指导,且低氧血症发生率较高,肌松监测可明显减少呼吸相关并发症,无肌松监测的患者耐管条件好时,应适当延长拔管时间,并加强监护管理.

  • 地佐辛对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麻醉患者恢复期躁动的影响

    作者:郭训;李恒;梁秀生;邵兵;林赳扬;刘玉妍;张耀之;陆文敏

    目的:评价地佐辛对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麻醉患者恢复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麻醉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4组(n=30):地佐辛组(D组)、芬太尼组(F组)、曲马多组(T组)和对照组(C组),分别在手术结束前15 min静脉注射地佐辛0.1 mg/kg,芬太尼1μg/kg,曲马多2 mg/kg和等容量生理盐水。记录拔管时间、麻醉后恢复室( PACU)停留时间;PACU期间记录躁动评分、躁动发生情况、躁动程度和躁动持续时间。记录患者拔管即刻(T0)、入PACU即刻(T1)及15 min(T2)、30 min(T3)、60 min(T4)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脉搏氧饱和度(SpO2)。在T1、T2、T3、T4时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镇静评分(Ram-say)分别评价疼痛程度和镇静程度。记录PACU期间患者不良反应(如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D组、F组及T组躁动发生率和躁动评分降低,躁动持续时间缩短,术后各时点MAP、HR变化小,D组和T组术后各时点VAS评分降低,Ramsay评分升高,F组术后各时点VAS评分降低,T1和T2时Ramsay评分升高( P<0.05);与F组比较,D组躁动发生率及躁动评分降低,术后各时点VAS评分降低,T3及T4时Ramsay评分升高,与T组比较, D组躁动发生率及躁动评分降低,术后各时点 VAS评分降低, Ramsay 评分升高( P<0.05),躁动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PACU期间不良反应及术后各时点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1 mg/kg地佐辛可安全有效地预防患者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发生,且效果优于芬太尼和曲马多。

  • 右美托咪定对小儿腹腔镜手术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影响分析

    作者:李文英;曾垂应

    目的 分析右美托咪定对小儿腹腔镜疝气手术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腹腔镜疝气手术患儿82例,实验组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加生理盐水20 ml;常规组泵注等容量生理盐水;观察两组麻醉恢复期躁动情况、麻醉与术后情况、HR与MAP变化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儿T1、T2与T3的HR、MAP水平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患儿麻醉恢复期躁动发生率12.20%、躁动持续时间(7.65±1.63) min、躁动评分(1.55±0.65)分、镇静评分(2.10±0.78)分,均明显优于常规组(x2=10.212 2,t=8.361 3,t=6.833 1,t=5.459 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患儿拔管时间与麻醉恢复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呼吸道不良事件发生率9.76%明显低于常规组34.15%,(x 2=4.969 7,P=0.0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腹腔镜疝气手术中,泵注右美托咪定可有效降低麻醉恢复期躁动发生率,降低呼吸道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麻醉过程平稳,镇静效果显著.

  • 自制腕式约束带对全麻术后麻醉恢复期患者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作者:罗洁

    目的 分析自制腕式约束带对全麻术后麻醉恢复期患者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103例全麻术后麻醉恢复期患者资料,根据术前护理意愿分为研究组(n=52)和对照组(n=51),对照组采取传统约束带,研究组采取自制改良腕式约束带,比较两组约束带并发症、不安全事件及医务人员使用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约束带并发症与不安全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85%、9.92%,对照组分别为19.61%、49.0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医务人员对使用方便、工作效率的满意度评分分别为(3.95±0.36)分、(4.78±0.51)分,对照组分别为(1.17±0.28)分、(1.55±0.59)分,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全麻术后麻醉恢复期应用自制改良腕式约束带可有效避免不安全事件和约束带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患者舒适度和对医务人员满意度,应用有效性和安全性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麻醉恢复期心源性休克疑似急性冠脉综合征1例

    作者:万丽;黄焕森;胡春旭

    患者男,71岁.因反复便血半年入院,诊断直肠癌.既往高血压十七年,颈动脉粥样硬化1年.于2009年6月16日全麻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麻醉过程平稳,BP、HR稳定正常范围,输注平衡液1000mL,万汶700mL,出血约100mL,术毕自主呼吸恢复,VT300mL,15次/min,13:10人恢复室,心电监护示ST段下移,SpO2迅速降至65%,BP78/56 mmHg,立即IPPV通气,静注多巴胺2、5 mg无效,予多巴胺8μg/(kg·min),硝酸甘油0.5μg/(kg·min)静脉泵注,25min后窦性心率转为房颤律110~120次/min,并频发室早.静注70 mg利多卡因后室早消失.

  • 不同麻醉方法下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麻醉恢复期效果的比较

    作者:王长明;蔡长华;张静;肖贺;赵彬

    目的 评价不同麻醉方法用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麻醉恢复期的效果.方法 择期行结直肠癌手术患者15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全麻,n=54)、B组(全麻+瑞芬太尼,n=47)及C组(全麻+硬膜外麻醉,n=49).观察麻醉诱导前10 min(T0)、停止麻醉时(T1)及拔出气管导管后10 min(T2)的血压(SBP,DBP)、心率(HR)及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值;记录麻醉时间、手术时间、麻醉苏醒时间、拔出气管导管时间、苏醒期患者躁动程度(RSS)评分、疼痛程度(VAS)评分及术中药物用量.结果 与C组比较,A组与B组SBP、DBP值在T1及T2呈现差异(P<0.05),HR值在T2呈现差异(P<0.05);A组与B组拔出气管导管时间明显长于C组(P<0.05);A组与B组RSS评分及VAS评分明显高于C组(P<0.05);与C组比较,A组在七氟烷、多巴胺、维库溴铵及丙泊酚用量呈现差异(P<0.05);B组在七氟烷、多巴胺及维库溴铵呈现差异(P<0.05);A组与B组相比较在维库溴铵和丙泊酚用量呈现差异(P<0.05).结论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用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在麻醉恢复期效果优于其他全麻方法.

459 条记录 18/23 页 « 12...1516171819202122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