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健康长寿与民谣谚语——不怕舌上脏就怕舌上光
祖国医学认为"心开窃于舌"、"舌为心之苗",并把舌面分为四个区域和五脏六腑相应,即:舌尖区属心、肺,舌中部属脾、胃,舌根区属肾,舌的两边属肝、胆.这里的"心"可以理解为以心为中心的五脏六腑,那么舌就是反映五脏六腑状况的一面镜子了.古人把写舌诊的专著取名叫<金镜录>、<舌鉴>等,可算是一语道破真谛.
-
切脉:切而知之谓之巧
“切而知之谓之巧”,古人常常用“精巧”来形容切脉,将切脉看做是中医诊断中精巧的技术.切脉是中医常用的诊断方法之一,它和望诊、闻诊、问诊结合起来,合称中医的“四诊”.人们往往用“病家不用开口,一摸便知病情”,来形容老中医医术的高明.切脉看似简单,医生只用三个手指轻轻一按,即可断出五脏六腑的疾患,孰不知,望、闻、问、切里面蕴涵着丰富的中医诊断知识和深奥的中医辨证思想.
-
人体四大养生区
您知道吗?人体有四大养生区,即背部区、脊柱区、腋窝区和肚脐区.养生就要从我做起,从我们自己的身体做起,从身体的四大养生区做起.人体内脏投射部——背部区背部区,指躯体后面,颈以下、腰以上的部位.中医认为背为足太阳膀胱经、督脉所过之处.足太阳膀胱经与五脏六腑联系密切,是人类内脏投射部,上面遍布诸如心腧、肝腧、脾腧、肺腧、肾腧、胆腧等重要穴位.经常激发疏通背部区,有益于气息运动,血脉流畅,可滋养全身器官.
-
一位"纯粹的医生"
<内经>里有"心为君主之宫",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的记载,说明心脏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被称为"生命之泵"和"君主之宫".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和逐渐增多的一些不良生活方式,使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心病和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迅速上升,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
-
中医论养生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为整体观念,它包含两层含义:即人体本身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与自然环境相统一.人体的五脏六腑之间在生理上相互联系.在病理上相互影响.<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中明确指出了在一年四季中适应气候变化的摄生法则,而适应气候变化是养生法中的关键之所在,所以中医学尤其强调用养生来预防疾病,即不治已病治未病.
-
心悸不离于心,不止于心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五脏六腑正常生理活动不能离开心主的位律.即<内经>所谓"主不明则十二高危","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而心神不定与清灵必以其余脏腑的正常生化活动为基础,心以行任何脏腑功能失常,均可影响心神的安定与清灵,使之不安其位而动悸不止,也即<内经>所言"比此十二官者,不得和失也".因而心悸的病机实不止于前述数种,可以说五脏六腑皆今心悸,非独心也.就所见而言,大凡诸邪内含,憾扰心神及各脏腑机能失常,累及心主,均可导致心神不安,动悸不已,甚则心律失常,怔忡不宁,正可谓:心悸不离于心,不止于心!试举验案数则证之.
-
小儿发热的中医病因
小儿发热的病因发热乃邪正相争的征象,多由邪气实所致,属于外感病范畴,但内在因素也很重要.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维持好整体平衡状态就能够少得病甚至不得病.中医认为小儿之体乃是"稚阴稚阳"、"纯阳之体","稚阴稚阳"即小儿之体很柔弱,大部分的生理功能都不健全,特别是抵御能力(这个多属于人体的"阳")."纯阳之体"乃是相对于小儿本身体内阴阳二气说的,因为阳气偏胜,故称之为"纯阳之体".小儿生长发育极快,其五脏六腑、身形智力无不是处于一种旺盛的生机之中.然毕竟幼儿体属"稚阴稚阳",四时邪气、饮食不慎均可致病.
-
麻应富主任医师治疗失眠临床经验总结
从脏腑论治从心论治镇心宁神法:心者,君主之官,主神明,人体脏腑功能活动和精神情志活动都由心主神明来完成.<灵枢·邪客>:"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张介宾在<类经>中又说:"情志之伤呈(诚)五脏各有所属,然求其所由,则无不从心而发."<景岳全书·不寐>云:"心为事扰,则神动,神动则不静,是以不寐也."患者多由于五志过极,心火内炽,心神扰动或情志抑郁,导致心火亢盛,神志恍惚,口舌生疮,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尖红苔薄黄,脉弦滑.对于此型,麻老常用镇心宁神(法)清心火,使外浮之神归其室,方拟朱砂安神丸加减,临床中收效颇佳.
-
胃痛从肝论治二则
肝与胃的关系肝以申发之性保持全身气血津液的疏通流畅,五脏六腑无不赖其疏泄之性而正常运转,特别是与脾胃的关系更为密切.肝胃经脉相连,胃之和降功能正常,全赖肝气之疏泄条达,肝与胃可共同协调全身的气血运行,气机升降以助运化,盖肝藏血,主疏泄,其气升发,胃主降,主纳运水谷,二者相互调协,升降有序则血脉运行调和.
-
《内经》"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理论
咳嗽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也是肺系疾病的一个主要症状.<内经>一书对咳嗽的专篇论述见于<素问·咳论>,而<素问·咳论>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说明咳嗽的发生主要关于肺,但其他脏腑病变也可累及肺,导致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失常而咳嗽.现笔者就"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的病因、病机及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的理解,浅谈如下.
-
按摩足部降血压
"脚踝以下分布着近30多个穴位,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在脚部都有对应的反射区.可以说,从脚踝至脚底,是保健养生的一个‘重镇要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内科主任医师姜良铎告诉笔者,经常转动脚腕,的确可以对高血压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同时可以减缓身体老化速度,还能灵活骨关节.
-
络通气血通健康伴长生
气血是人体赖以生存的营养物质,络脉是气血运行的通路.络脉就像江河一样只有在通畅没有瘀塞的前提下,才能使气血奔流不息、畅通无阻地输送到全身各处,发挥出防御外邪,渗灌濡养人体五脏六腑、肌肉骨骼的作用,有了气血营养,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
按按揉揉能治病穴位按摩自己做
穴位就像是一个个小机关,联系着我们的五脏六腑,奇经八脉.随着指尖在肌肤上轻轻起舞,各种不适症状也慢慢消失.穴位按摩,不仅仅是在中医科、推拿门诊才能享受的服务,依照专家的指导方法,找准穴位,人人都能成为自己的穴位按摩师.
-
中药敷脐治疗男科病
脐疗是中医的特色之一.脐又名"神阙",中医认为脐能内联十二经脉、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脐部更与人体生殖系统紧密相连,故脐部用药,可提升人体阳气,促进腺体内分泌,增强性腺机能.
-
不怕舌上脏,就怕舌上光
如果你去看中医,那么医生除了询问病情,把脉外,一定会让你伸出舌头看看.因为中医认为"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苗",并把舌面分为四个区域和五脏六腑相应,即:舌尖区属心、肺,舌中部属脾、胃,舌根区属肾,舌的两边属肝胆.
-
常搓耳朵好处多
耳与全身的生理、疾病有密切关系,传统中医认为"五脏六腑,十二经脉有络于耳",因此,平时如能坚持搓耳、捏耳,就可强健身体.
-
别把"变蒸"当发烧
[编者按]新生宝宝经常发烧,妈妈们总是对此手足无措,或者去医院就医,强行退热.殊不知,所谓的"发烧",其实是"变蒸".小儿变蒸是中医里才有的概念,是指新生儿初生时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通过时日的增长,逐渐得以完善健全.
-
养生妙方万千当以养神为先
中国养生学从来都视养神为首务.中医认为,心神能统帅五脏六腑、五官七窍、四肢百骸,所以古代养生家认为调养心神,不但能使心强脑健,有益于精神卫生,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养心调神还可以有助于调养整个形体.<灵枢·天年>说:"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素问·上古天真论>也认为:"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些都充分说明了"神"在人的牛命活动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即"得神"、"守神",就能保持健康,却病延年,反之,神伤则病,无神则死.
-
养生就是养阳气
当人体有不适的时候,体内就好比是阴冷潮湿的天气,但只要太阳一出来,这种环境就不利于疾病的生长、发展了,所以,我们一定要用自己的双手,把人体的太阳托起来,让它光耀我们的五脏六腑,给我们带来长久的健康.
-
传统养生十大秘诀(三)
七、每天揉腹一百遍,通和气血裨神元揉腹,即用手来回搓擦"介于胸和骨盆之间,包括腹壁,腹腔及其内脏"的一种养生保健法.祖国医学认为:腹为人体"五脏六腑之官城,阴阳源".金代李东垣的<脾胃论>说:由于劳役过度致脾胃失之健运,脏腑经络,四肢百骸,短其滋养,形成内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