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以病案为导入的逆向思维与点面结合的联系思维模式培养中医临床实践能力

    作者:季建敏;沈群;朱光荣;孙雪梅;孔祥图

    中医病案导入法是指根据教学目的的需要,选择临床典型的病案,提出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中医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分析研究,做出病名诊断、辨证分型、病因病机、理法方药、治疗方案,然后组织讨论,带教老师做适当的指导与引导,并对病案的分析研究过程、讨论情况和方案进行评论的中医临床教学方法,即所谓的"问题导向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1].基于中医学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临床实践规律的总结,其理论融合了古代哲学文化的底蕴,较为抽象,只有通过接触具体的患者和病证的结合(即病案)才会发现问题,才能体会中医理论的精髓所在,并指导进一步临床实践.而要有序地完成这一复杂的过程,必须具备一定的方法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 临床技能考核结果分析与思考

    作者:李敏;尚孝堂

    目的:针对学生在临床技能考核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改进临床技能培训方式,提高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方法:对在普陀医院毕业实习的35名本科实习生,采用床边考核方式,考核内容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历书写、临床答辩等.考核结果以合计得分(33个单项得分之和、百分制)进行评估.结果:经过临床实习带教和院部培训以及本科生导师制的补充,学生总体成绩上升明显.结论:通过5个月的实习生临床技能强化培训, 临床实践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 河南省心理咨询师临床实践能力现状调查

    作者:陈欣;李永鑫;杜岸政;王瑶

    目的:了解河南省心理咨询师的从业及临床实践能力现状.方法:在河南省选取心理咨询师 237人(年龄23 ~59岁;偶尔接受督导200人,经常接受督导37人),采用咨询师/治疗师临床实践能力自评问卷(CCPCI,包括理论与技术应用、情感体察与共情2个因子))进行调查.结果:样本的CCPCI总分(41.0±7.2),2个因子得分为(26.2±5.4)、(14.8±2.3).年龄> 35岁者的CCPCI总分及2个因子分均高于≤35岁者(均P<0.001);咨询实践年限≥3年者的CCPCI总分及2个因子分均高于<3年者 (均P<0.001);经常接受督导者的CCPCI总分及理论与技术应用因子分均高于偶尔或从不接受督导者(P<0.05或P<0.01);近3年参加培训≥1次者CCPCI总分及2个因子分均高于不参加培训者(均P< 0.001).结论:河南省的心理咨询师对自己的临床实践能力的评价位于中等水平;经常接受督导、培训能有效提升咨询师的临床实践能力.

  • 整合地区病理资源和建立数字化病理切片库的设想和建议

    作者:岳常丽;赵晓丽;田澄;金玉兰;刘红刚

    1993年,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卫生计生委,原卫生部)印发《关于实施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的通知》。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明确要求“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完成学校基础教育后,在经过认定的培训基地接受以提高临床实践能力为主的系统性、规范化培训,是培养医药卫生人才的重要措施,也是完善毕业后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可以为城市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大批同质化的合格临床医师,有利于分级诊疗制度的建立,为群众提供更好的均等化医疗卫生服务。按国家的要求住院医师培训基地认证是很严格的,必须有足够的病例、病种、师资力量和管理措施来保证培训的顺利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关键是培训结果均质化,所以全国应建立统一的题库,以考核的标准化来促进培训结果的同质化。培训内容包括医德医风、政策法规、临床实践技能、专业理论知识、人际沟通交流等,重点提高临床诊疗能力。

  • 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指标体系的研究

    作者:张海丽;赵秋利;张健

    目的 构建我国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的指标体系.方法 采用Delphi法从全国范围选择45名专家进行两轮函询.结果 专家积极性高,两轮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80.00%和91.67%;专家的权威程度系数分别为0.85、0.89;第2轮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284、0.262.终形成包含6个一级指标,即:临床专科护理能力、教育能力、提供咨询能力、研究能力、临床和专业领导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及34个二级指标的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指标体系.结论 初步确定了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的指标体系,为日后形成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 开展死亡病例讨论在低年资护士临床实践能力培训中的作用

    作者:肖爱华;蒋银芬;杨文红

    目的 开展死亡病例讨论,提高低年资护士临床实践能力.方法 以病区为单位,由病区护士长组织,科护士长参与,责任护士、病区内低年资护士共同对本病区内住院患者经治疗无效死亡以及临终期自动出院的病例,就患者住院期间至临终期间发生的各种护理问题进行讨论.结果 开展死亡病例讨论后,低年资护士在病情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护理程序应用能力、护理文件书写能力以及护理急救技术方面均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 开展死亡病例讨论,可以提高低年资护士临床实践能力.

  • 情景模拟考核方式在临床实习出科考核中的应用

    作者:王兰芝;柴翠萍;徐丽蓉;谢秀霞

    目的 探讨情景模拟教学在护理临床实习出科考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54名护理大专实习生在外科实习结束出科考核中采用情景模拟形式进行考核,考核结束后以问卷调查方式了解护生对考核效果的评价.结果 90.74%的护生认为情景模拟出科考核方式可激发学习兴趣81.48%的护生认为可促进理论知识的理解运用,94.44%的护生认为可使技术操作技能提高,88.89%的护生认为提高了解决临床问题能力,并有效提高护生人际沟通能力(83.33%)、人文关怀理念(77.78%)和团队合作精神(85.19%).结论 情景模拟出科考核町提高护生临床实践综合能力,有利于高素质护理人才的培养.

  •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现状

    作者:杨婵娟;张云美;罗珩

    文章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估与考核出发,归纳、分析国外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经验,结合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情况,提出几点建议:优化课程设置,强化理论与实践相联系;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临床实践兴趣;规范评估与考核,保障培养质量,以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体现护理专科特色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实现应用型高级护理实践人才的培养目标.

  • 我国护理学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研究进展及启示

    作者:张岚;宋婷婷

    文章分析了我国护理学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教学管理与评价方面的特点及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应采取改进教学模式、优化课程设置、规范实践场所及加强师资建设等措施规范护理学研究生教育.

  • 急诊科不同能级护士临床实践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作者:贺学敏;陈翠萍;李宏;杜云海;施雁

    目的 构建与我国急诊护理实际情况相符的急诊科不同能级护士临床实践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急诊科护士的实践能力培养和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结合前期急诊科护士长和医生对护士临床实践能力要求的质性访谈材料与临床护士"从新手到专家"成长的Benner模式,对15名相关护理专家进行3轮咨询.结果 构建了急诊科护士临床实践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含4个一级指标:专业实践能力、临床思维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心理素质能力,16二级指标和39个三级条目.每个能级护士的能力有明确的要求.结论 管理者可通过对该指标的认识,对急诊科护士针对性的任用、培训和考核.同时可以结合其他客观指标如学历、职称、科研情况等对护士进行能级划分、管理.

  • 典型个案追踪双向评价模式在临床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作者:方英;庄利梅;戴莉敏

    目的 探讨典型个案追踪双向评价模式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5年6月的126名护生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评价模式;选取2015年7月—2016年6月的126名护生作为观察组,采用典型个案追踪双向评价模式.评价两组护生临床实践行为表现自评得分、综合临床实践能力自评、带教老师综合临床实践能力评价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生临床实践行为表现自评中沟通交流、专业和自我发展、管理、教学指导、临床护理5个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科研和评判性思维2个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的护生和带教老师的综合临床实践能力评价成绩及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护理教学中应用典型个案追踪双向评价模式有助于注重环节管理,及时反馈信息,达成了教与学的真正互动,充分调动评价双方的积极性.

  • 同质化管理对ICU护士临床实践能力及患者安全的影响

    作者:任建凤;王一龙;贺学敏;邱昌翠;施雁

    目的 探讨同质化管理对ICU护士临床实践能力、工作满意度及患者安全的影响.方法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ICU 从2016年1月开始从培训学习、授权赋能、优化排班3个方面实施同质化管理.实施前后采用ICU护士临床实践能力调查表、护士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ICU 30名护士临床实践能力、工作满意度,统计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实施效果.结果 实施同质化管理后护士临床实践能力得分从(71.63±5.19)分提高至(84.77±3.8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181,P<0.01);护士工作满意度得分从(17.20±1.84)分提高至(22.43±3.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54,P<0.01).2016年发生2例导管滑脱,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15%(2/1300).结论 同质化管理能够有效提升ICU护士临床实践能力、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为患者的安全提供保障.

  • 本科实习护生临床实践能力与对人性的态度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陈瑞霞;王治英;魏坤;赵薇;邵姗姗

    目的 了解本科实习护生对人性的态度与临床实践能力的相关性,为护生的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Christic和Geis编制的马氏量表Ⅳ与自制临床实践能力量表,对在某三级甲等医院实习的100名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护理本科生对人性的态度平均得分(93.58±11.27)分,中等偏下水平;临床实践能力平均得分为(98.72±16.34)分,中等水平者占74%.护生对人性的态度与临床实践能力呈正相关(r=0.381,P<0.01);对人性的态度正向影响临床实践能力.结论 护生对人性的态度得分越高越有助于其临床实践能力的提高,越能适应护理工作的要求.护理教师和临床带教老师应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高护生处事冷静,重实效,能够较好的控制感情,增强科研能力及临床护理能力,以期能更好完成今后的工作.

  • 护理硕士研究生实习前后临床实践能力的调查分析

    作者:康凤英;杨洋;李颖芬;闫丽娟;赵静萍

    目的:分析临床实习前后护理研究生的临床实践能力水平,筛查实践能力培养中的不足点,为完善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山西医科大学2008-2011级160名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实行“临床实践指导教师制”管理,根据实践要求设计《护理研究生临床实践记录手册》并应用于实践教学管理,应用“护理问题对应行动”( OPSN)和“护理行为目标达成度”( NPGA)两个量表进行实习前后临床实践能力的测评。结果临床实习后“OPSN”量表中的“组织、应用信息探索发现问题”“提供个性化护理解决患者问题”“为解决问题给患者心理支持”和“对已解决问题进行自我评价”4个维度得分分别为(20.28±2.78),(17.23±1.92),(26.81±2.59),(20.76±2.59)分,临床实习前得分分别为(17.82±3.47),(14.53±3.03),(24.82±3.44),(18.31±4.4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98,5.40,3.32,3.43;P<0.05);维度“为解决问题协调护患行为”临床实习前后得分分别为(16.76±2.72),(17.51±1.9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1,P>0.05)。“NPGA”量表中“自主决策”“个性化护理”“促进患者理解/参与”“开放性交流”“个性尊重”“团队中工作角色”和“个人发展”7个维度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现有临床教学环境下学生习得的临床实践能力与标准要求有差距,具有局限性,应针对临床实践能力薄弱项目开展专项培训。

  •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效果的评价

    作者:彭巧君;李嫱;刘安诺

    目的:探讨临床实践对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影响及评价措施。方法2014年3月—2016年2月选取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临床实践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17名,采用导师指导与临床教师带教相结合的二级管理方法,严格落实《护理学研究生临床实践手册》大纲要求,采用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评价表分别从研究生导师、带教老师、同学、自我评价4个角度,对17名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实践能力进行360°评价。结果经过临床实践后研究生对临床实践能力的4个维度的自我评价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实践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60°评价结果显示,不同评价主体对研究生理论知识水平、职业道德方面、科研能力评价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护理实践能力及教学管理能力的评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同学间对研究生护理实践能力及教学管理能力评价得分高于其他主体评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科学的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带教模式可以有效提高研究生的临床实践能力;360°评价可以作为客观、公正评价高素质实用型护理人才临床实践能力的有效工具。

  • 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作者:汤先萍;周莹;谭迎春;徐继承;张小曼;高立艳

    目的:构建一套客观、全面的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评价护理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提供依据。方法:运用Delphi法,对来自华东地区35位专家进行两轮函询,建立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果:终确立的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评价指标,包括8项一级指标及41项二级指标,一级指标包括专业基础知识、临床综合技能、评判性思维能力、临床科研能力、临床教学能力、护理管理能力、外语能力、社会反映。结论:本构建方案过程严谨、可靠,结果具有较强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对护理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临床实践能力的评价具有指导作用和参考价值。

  • 护士临床实践能力的研究进展

    作者:韩影;李秋洁;范宇莹;隋树杰;林平;朱雪梅

    本文对现有文献进行总结、归纳,整理出临床实践能力的概念,并对国内外关于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及评价方式进行介绍,旨在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 手术室专科护士临床实践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

    作者:刘锐;石秀杰;宋艳;谷晓丽;吴琼;宋知宁

    目的:构建科学、全面的手术室专科护士临床实践能力指标体系。方法:采用德尔菲法从全国范围内选取专家40名进行两轮函询。结果:专家函询的群体权威系数为0.87,两轮函询问卷回收率分别为95.00%、92.10%,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38、0.31。终形成的手术室专科护士临床实践能力指标体系包含6个一级指标及25个二级指标。结论:初步确定手术室专科护士临床实践能力指标体系,为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培训、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 应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评测康复治疗专业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设想

    作者:常冬梅;郭辉;朱琳;李洪霞;庞红;李洁辉;沈丽

    国内康复治疗学专业教育缺少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且学生在临床实习中存在理论难以联系实际、动手能力差等问题。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通过模拟临床场面测试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是一种可以借鉴的,能够客观、全面地进行评测的方法。

  •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

    作者:唐小璐;牟绍玉

    目的 构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通过文献查阅和半结构访谈建立条目池,运用德尔菲法对22名护理专家进行2轮问卷咨询.结果 专家权威系数0.890,2轮咨询专家的积极系数分别为100%和81.8%,协调系数分别为0.195和0.182(P<0.01).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5项一级指标、13项二级指标和48项三级指标.结论 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能够为全面、客观地评价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提供科学依据.

239 条记录 2/12 页 « 12345678...11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