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制川乌与川贝母、浙贝母配伍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研究

    作者:齐瑶;皮子凤;宋凤瑞;林娜;刘志强

    目的 研究制川乌与川贝母、浙贝母配伍前后其化学成分的整体变化情况,从而分析乌头反贝母的相反机制.方法 使用UPLC-ESI-LTQ-MS对配伍前后的煎煮液进行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对数据进行分析并采用多级串联质谱技术对化学标志物进行鉴定.结果 制川乌与川贝母、浙贝母配伍前后成分均有明显差异,其中与川贝母配伍产生5个化学标志物,与浙贝母配伍产生6个化学标志物,重复出现的标志物为次乌头碱和苯甲酰基次乌头原碱.结论 制川乌与两种贝母配伍后的化学标志物差异较大,仅有2个相同,结合前期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推测制川乌与不同贝母配伍后LD50的变化与其配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相关;从而说明相反不完全是通过其化学成分变化引起的,其相反机制可能还通过其他因素共同引起.

  • HPLC法测定消核片中丹参素的含量

    作者:陈延清

    消核片收载于卫生部药品标准第16册,是我公司的中药保护品种,由丹参、浙贝母、夏枯草、昆布等中药组成,临床用于治疗女性乳腺小叶增生和乳痛症.为控制产品质量,我们建立了HPLC法测定本品中丹参药材的主要活性成分丹参素的含量.所建立的方法快速,准确,简便,重现性好,结果满意.

  • 浙贝母、天麻和红景天细粉的稳定性研究

    作者:陈菲;艾国;盛柳青;王建美;黄正明

    目的 考察浙贝母、天麻和红景天细粉的质量稳定性.方法 采用常温留样实验考察,连续追踪12个月,比较不同时间的3种中药细粉的形貌结构、粒径、比表面积、堆密度、休止角等粉体学特征以及有效成分的量和体外溶出曲线.结果 经过12个月的常温留样实验,浙贝母、天麻和红景天细粉的粉体学特征没有发生显著性改变,3种中药细粉的有效成分的量基本保持不变,体外溶出率曲线的差异性很小,具有等价性.结论 浙贝母、天麻和红景天细粉,在12个月的常温留样实验考察期内,质量稳定性良好.

  • 浙贝母提取工艺的优化选择

    作者:苏碧茹;程艳阳;陈斌

    以总生物碱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提取溶媒、溶媒浓度、药材处理方法、提取次数等因素对总生物碱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浙贝母的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以95%乙醇提取2次,每次1 h,整粒提取,溶媒量6倍,药材不需碱处理.

  • FTIR直接测定法对川贝母和珠贝、小东贝的区别鉴定

    作者:程存归;郭水良;陈宗良

    目的对川贝母、浙贝母和东贝母进行区别鉴定.方法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直接测定植物中药材的红外光谱.结果川贝母、浙贝母和东贝母的红外光谱差别较大.结论可以采用FTIR直接、快速、准确地测定同属不同种的川贝母、浙贝母和东贝母.

  • 浙贝母抑制耐药肿瘤P糖蛋白的活性组分研究

    作者:刘韦鋆;邹富胜;李东华

    目的:阐明浙贝母抑制耐药肿瘤细胞P-糖蛋白(P-gp)的活性组分。方法:利用回流提取法通过树脂纯化技术,制备浙贝母总生物碱、总核苷、总多糖。建立HepG2/mdr细胞株。利用Calcein-AM试剂盒HepG2/mdr细胞摄取实验对浙贝母总生物碱、总核苷、总多糖进行P-gp潜在抑制剂的筛选。结果:制备的浙贝母总生物碱、总核苷、总多糖含量为51.45%、47.84%、23.78%。HepG2/mdr细胞株P-gp的相对蛋白表达为(26.22±1.09),极显著高于亲本HepG2细胞株(8.91±2.00)(P<0.01)。阳性对照组Calcein荧光比率为(173.96±12.87)%,极显著高于空白组(100.00±11.49)%(P<0.01)。浙贝母总生物碱、总核苷低剂量组Calcein荧光比率为(134.96±11.91)%、(126.89±10.42)%,显著高于空白组(100.00±11.49)%(P<0.05)。浙贝母总生物碱、总核苷高剂量组Calcein荧光比率为(209.72±9.44)%、(162.42±7.83)%,极显著高于空白组(100.00±11.49)%(P<0.01)。浙贝母总多糖低、高剂量组与空白组无显著差异。结论:HepG2/mdr细胞株表现出耐药性,阳性抑制剂抑制P-gp的外排活性;浙贝母总生物碱、总核苷抑制P-gp的外排活性,呈现浓度依赖性。

  • 贝母一族

    作者:赵军

    贝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入中品.晋代陶弘景谓其"形如聚贝子,故名贝母".贝母在本草品种中是一个庞杂的谱系,而川贝母、浙贝母、伊贝母和土贝母则为贝母中的四大主族.元代以前的历代文献并没有明确川贝、浙贝、伊贝、土贝之分.至明代《本草汇言》对贝母才有了"川者为妙"之说,同期张介宾的《本草正》于贝母中另立"浙贝母"一条,清代《本草从新》于贝母条下,分述了象山贝母与土贝母之性味功用,从此贝母族谱始得明析.

  • 《药性赋》释义

    作者:钟鑫

    贝母贝母有川贝母、浙贝母和土贝母几个品种,本文所述为川贝母.川贝母义名贝母、药实,为百合科植物卷叶贝母、乌花贝母或棱砂贝母等的鳞茎,每年夏秋两季或积雪融化时采挖,栽培者多于下种后秋季苗枯萎时采挖,除去泥土及须根,晒干或微火烘干即可入药.川贝母的商品因产地不同,义分为松贝、青贝、炉贝、岷贝、平贝、生贝和北贝等几个品种.

  • 教您看懂中药方

    作者:韩德承

    产地有别功效不同中药讲究地道药材,不同产地,品种不同,功效各异.比如贝母就分为川贝母和浙贝母,川贝母主产四川,具有润肺、止咳、化痰的功效,主治虚劳咳嗽;而浙贝母主产浙江.具有清热化痰、散结解毒的功效.主治风热咳嗽,兼可治疗疮疡肿毒.

  • 识别川贝真伪

    作者:满茹

    川贝母又名贝父、勤母,为百合科植物卷叶贝母、乌花贝母或棱砂贝母的鳞茎,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古代著名医药学家陶弘景曰“形如聚贝子”,故名贝母.《本草纲目拾遗》将川贝母与浙贝母分开,谓:“川贝味甘而补肺,不若用象贝(浙贝)治风火痰嗽为佳.”历代本草所载贝母并非一种,主要有松贝、炉贝和青贝三种.

  • 内消瘰疠丸

    作者:刘长稳

    内消瘰疠丸方出清代医家顾世澄所著《疡医大全》.方药组成:夏枯草800克,玄参500克,海藻100克,浙贝母100克,天花粉100克,连翘100克,熟大黄100克,白蔹100克,枳壳100克,玄明粉100克,蛤壳(煅)100克,薄荷冰0.5克,当归100克,大青盐500克,桔梗100克,地黄100克,甘草100克,计17味组成.上药研为细末,制成糊丸剂型,瓶装,每瓶装100克.用时口服,每日3次,每次9克,温开水送下.内消瘰疠丸气微香,味成苦,具有软坚散结的功能,适用于治疗瘰疬痰核,或肿或痛.

  • 浙贝母叶与浙贝母花醇提物的止咳、化痰及平喘活性研究

    作者:王翰华;杨晓春;崔明超

    目的:考察浙贝母叶与浙贝母花醇提物的止咳、化痰及平喘活性。方法分别采用小鼠氨水引咳法和豚鼠枸橼酸引咳法研究浙贝母叶与浙贝母花醇提物的止咳活性;小鼠气管酚红排泌法研究化痰活性;豚鼠整体动物引喘法研究平喘活性。结果浙贝母叶醇提物可明显延长小鼠和豚鼠的咳嗽潜伏期并减少咳嗽次数,显著增加小鼠呼吸道黏膜酚红的排泌量,显著延长豚鼠哮喘潜伏期(均P<0.05);浙贝母花醇提物可明显延长小鼠和豚鼠的咳嗽潜伏期并减少咳嗽次数,显著增加小鼠呼吸道黏膜酚红的排泌量(均P<0.05),但不能延长豚鼠哮喘潜伏期(P>0.05)。结论浙贝母叶醇提物具有明显的止咳、化痰及平喘活性;浙贝母花醇提物具有明显的止咳、化痰活性,但现有剂量下,没有平喘活性。

  • 浙江磐安携手鄞州推进浙贝母产业发展

    作者:

    磐安和鄞州都是浙贝母的主产地。其中,磐安浙贝母的产量占全国60%以上,仅新渥镇种植面积就达4200亩。《备忘录》明确两地政府要强化信息互通,相互通报两地浙贝母每年的种植、采收、产量、市场行情等,强化技术交流,开展无硫加工技术研究,推进浙贝母无硫加工标准化,提升浙贝母质量和产业规模。

  • 海藻消瘤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焦玉;胡然

    目的:建立海藻消瘤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根据处方药物组成,确定其制备工艺,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的浙贝母、金银花、陈皮进行鉴别,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剂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结果定性鉴别方法准确、专属性强。盐酸小檗碱进样浓度在6.42~64.2μg/ml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7.07%,RSD为0.71%( n =6)。结论质量控制方法准确、快速、重现性好,能有效控制该制剂的质量。

  • 复方浙贝颗粒研究现状与应用前景分析

    作者:李冬云;陈信义;姜靖雯

    复方浙贝颗粒是按照难治性急性白血病"痰瘀互阻"基本病机组方,由浙贝母、川芎、汉防己3味中药组成.目前进行了大量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单药基础研究可以逆转白血病多药耐药性(MDR),临床可以提高难治性急性白血病临床缓解率.

  • 浅述浙贝母采集加工现状

    作者:郭峰;钱桂敏

    浙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i Miq.)来源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的鳞茎,味苦性寒,归肺、心经.作为著名的"浙八味"之一,善清热化痰,开郁散结,用于风热、燥热、痰火咳嗽,肺痈,乳痈,瘰疠,疮毒,胸闷等症[1].

    关键词: 浙贝母 采集 加工 现状
  • 板蓝根紫草汤治疗痄腮

    作者:王相忠

    笔者在临床中,自拟板蓝根紫草汤治疗痄腮82例,疗效满意.药用:板蓝根15g,紫草、赤芍各12g,大青叶、贯众、牛蒡子、连翘各15g,薄荷、僵蚕各12g,蒲公英、龙胆草各15g.高热加石膏、知母各15g;肿硬甚者加玄参、浙贝母、夏枯草各15g.治愈78例,好转4例,总有效率为100%.

  • 浙贝母迁移至丽水庆元后的品质比较研究及其指纹图谱研究

    作者:单云岗;俞忠明;傅跃青

    目的:(1)通过比较对道地产区和庆元产区浙贝母饮片中主要有效成分的差异,揭示不同产地对浙贝母有效成分的影响.(2)通过构建庆元浙贝母总生物碱的化学指纹图谱,确定指纹图谱共有模式,为庆元地区浙贝母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1)道地药材浙贝母迁移至庆元产地后对其品质的影响.①采用HPLC-ELSD法,以贝母素甲、贝母素乙、贝母辛作为对照品,研究迁移至庆元产地后对浙贝母生物碱类成分的影响.②采用HPLC-ELSD法测定庆元和宁波等地浙贝母饮片中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和贝母辛的含量.(2)道地产区和迁移地庆元的浙贝母总生物碱指纹图谱的研究.以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和贝母辛为参照物,采用HPLC-ELSD方法建立并研究庆元产区浙贝母饮片总生物碱的指纹图谱,对20批次样品的色谱进行相似度分析.结果:(1)通过对道地产区和迁移产区浙贝母饮片的HPLC-ELSD指纹图谱,有效成分含量,浸出物含量进行比较,实验结果显示两个产地的浙贝母饮片质量的差异很大,浙贝母迁至庆元,不仅对浙贝母主要有效成分组成产生影响,而且对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和贝母辛的含量也产生了巨大影响.(2)建立了18批庆元浙贝母饮片总生物碱的化学指纹图谱,确定了指纹图谱的共有模式.方法稳定可靠,具有较好的重复性.结论:(1)浙贝迁至母庆元对浙贝母有效成分的组分及含量产生了影响.(2)本实验构建18批庆元地区浙贝母总生物碱的化学指纹图谱,确定了指纹图谱共有模式.

  • 药对“土贝母-浙贝母”应用于乳腺癌的用药经验

    作者:朱晓丹;安超;胡凯文

    目的:选用导师治疗乳腺癌常用药对之一“土贝母-浙贝母”进行总结,分析其在处方中的应用特点.方法:查阅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东方医院门诊病案室建档的现存病案,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取肿瘤科门诊初诊建档的女性乳腺癌患者,筛选病历中包含药对“土贝母-浙贝母”的首拟方,回顾性分析组方特点及应用规律,总结配伍使用“土贝母-浙贝母”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经验.结果:处方中含有药对“土贝母-浙贝母”的病例占乳腺癌处方比例的26.0%.患者临床表现以“未诉明显不适”为主,其余伴随症状包括咳嗽、少量黄痰、咽痛、口干、口苦、潮热、食欲不振、眠差、便干等.舌质以红、黯红为主,少量可见瘀斑.舌苔以薄白为主,少量患者苔少,或微腻.脉象以细脉为主,其中以细滑、沉细、弦细多见.土贝母-浙贝母配伍剂量常用为土贝母6 g,浙贝母15 g.处方药味在16~31味之间,均为大方.配伍的其他药物出现亦有集中特点,其中26味中药在处方中出现频率在1/3以上.药性以寒为主,药味以甘、苦、辛味多见,归经以脾、胃、肝经为主.结论:含有药对“土贝母-浙贝母”乳腺癌处方,适用于微热内伏、痰毒交结的证候,且体内处于邪气不盛、正气尚虚的治疗阶段.

  •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浙贝母中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含量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作者:赵耀东;杜伟锋;王胜波;丛晓东;蔡宝昌;葛卫红

    目的:应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建立快速检测浙贝母中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含量的新方法.方法:用HPLC-ELSD法测定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含量,采用偏小二乘法(PLS),建立NIR光谱与HPLC-ELSD法测定值之间的多元校正模型,并预测浙贝母样品中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的总量.结果:所建立校正模型内部交叉验证的相关系数(R)为0.97870,校正均方差(RMSECV)为0.00876,内部验证均方差为0.00967;经外部验证,预测值与真实值的相关系数为0.9702.结论:说明模型对预测集样品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检测浙贝母中贝母甲素和贝母乙素是可行的.

228 条记录 5/12 页 « 12345678...11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