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西帕依固龈液对牙龈卟啉单胞菌体外抑菌作用的研究

    作者:李奉华;胡睿;汪丹丹;许春姣

    目的 比较西帕依固龈液、氢氧化钙和次氯酸钠在体外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抑菌杀菌作用,为临床推广使用西帕依固龈液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①采用液体稀释法药敏实验检测西帕依固龈液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小抑菌浓度(MIC)和小杀菌浓度(MBC).②采用液体扩散法比较观察西帕依固龈液、氢氧化钙和次氯酸钠对牙龈卟啉单胞菌抑菌圈大小.结果 ①西帕依固龈液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的MIC和MBC分别为5mg/mL和10 mg/mL.②比较5mg/mL和10 mg/mL西帕依固龈液与5mg/mL次氯酸钠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抑菌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5 mg/mL西帕依固龈液与3mg/mL氢氧化钙、20 mg/nL的西帕依固龈液与5 mg/mL次氯酸钠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抑菌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体外抑菌实验中,选择合适的浓度,西帕依固龈液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抑菌作用可以与氢氧化钙和次氯酸钠相当.

  • 中药复方对牙龈卟啉单胞菌内毒素及细菌超微结构的影响

    作者:陈蕾;熊红珍

    目的 研究黄芩、大黄、五倍子、蛇床子4种药物及其配伍组合的中药复方对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生成内毒素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和细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采用鲎实验检测中药处理Pg后LPS含量,透射电镜观察中药处理后Pg形态结构的改变.结果 黄芩、大黄、五倍子、蛇床子及其中药复方处理Pg后LPS生成量分别为(0.016 1±0.000 3) EU/mL、(0.020 1±0.000 6) EU/mL、(0.0167±0.000 1)EU/mL、(0.024 0±0.000 0) EU/mL和(0.0095 ±0.0005) EU/mL,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的(0.027 1 ±0.000 0)EU/mL(P<0.05),中药复方组LPS含量显著低于4种单味药组(P<0.05),经中药复方处理后,Pg胞壁失去原有结构而明显变薄,细胞变形,大部分胞浆溶解消化、漏出呈空泡,少数变性,胞浆中可见黑色沉淀.结论 中药复方可有效抑制Pg生成LPS,同时导致细菌结构改变.

  • Shotgun法鉴定牙龈卟啉单胞菌Pg301外膜蛋白

    作者:孙媛媛;刘树泰;刘丽梅;李昂;苟建重

    目的 采用Shotgun法对牙龈卟啉单胞菌Pg301外膜蛋白进行分析,为筛选牙周炎疫苗候选抗原奠定基础.方法 培养Pg301,提取外膜蛋白,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蛋白,胶内酶解成多肽混合物,经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结合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蛋白质数据库进行蛋白鉴定,获得外膜蛋白成分.结果 分析出586个唯一肽段,鉴定出93种蛋白,其中有50种是已确定的蛋白.结论 Shotgun法能够快速高效分析细菌外膜蛋白,为筛选保护性抗原、毒力相关候选蛋白等奠定基础.

  • 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对血管内皮细胞LOX-1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生;蔡志斌;张大风;邓辉

    目的 研究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感染对血管内皮细胞(vein endothelial cell,VEC)血凝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ectin-like 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1,LOX-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P.g感染VEC的体外模型,采用Real Time-PCR技术检测P.g381菌株感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细胞株EA.hy926不同时间后,LOX-1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P.g381侵入HUVEC 促进LOX-1 mRNA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较(△Ct值为3.78±0.16),2 h时开始升高(△Ct值为3.60±0.33,P=0.240),8 h达高峰(△Ct值为2.72±0.35,P=0.000),12 h后显著回落(△Ct值为3.22±0.17,P=0.001),至24 h时恢复至初水平(△Ct值为3.65±0.24,P=0.390).结论 P.g感染促进HUVEC表达LOX-1 mRNA.

  • 冠心病患者牙周状况及牙周细菌的检测

    作者:周骢;聂敏海;罗兴林;毛良军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牙周状况与牙龈卟啉单胞菌(Pg)和伴放线放线杆菌(Aa)的关系.方法 试验分4组:冠心病伴慢性牙周炎组(A组)34例,冠心病组(B组)28例,慢性牙周炎组(C组)30例和对照组(D组)31例.记录各组牙周状况,取龈下菌斑进行Pg和Aa的分离培养及生化鉴定,检测牙周袋或龈沟内Pg和Aa阳性率.结果 牙周状况A组比B组、C组差,C组比D组差.Pg、Aa阳性率A组比B组高,C组比D组高.结论 冠心病患者的牙周健康状况较非冠心病患者差,提示慢性牙周炎可能是冠心病的又一危险因素.

  • 产黑色素G-厌氧杆菌在牙周炎病人龈下菌斑中的分布

    作者:董立武;吴波;张蕴惠;黄萍;章锦才

    目的 研究牙龈卟啉单胞菌(P.g)、中间型普氏菌(P.i)和变黑普氏菌(P.n)在牙周炎病人病变部位和正常部位龈下菌斑中的分布.方法 选择64例慢性牙周炎患者,取龈下菌斑,经厌氧培养,挑取产黑色素菌落,纯化增菌保种,经多聚酶链反应鉴定P.g、P.i和P.n.结果 共对614株产黑色素G-厌氧杆菌进行多聚酶链反应鉴定,得到207、112和49株P.g、P.i和P.n.在病变部位和正常部位,P.g的检出率分别是35.9%和28.1%,两者无统计学差异; P.i的检出率分别是28.1%和12.5%,有统计学差异(P<0.05);P.n的检出率分别是14.8%和9.4%,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提示G-厌氧杆菌是作为内源性致病菌在特定条件下过度生长导致牙周破坏.

  • 牙龈卟啉单胞菌的研究进展

    作者:喻丽(综述);葛颂;冯馨仪;温玉洁(审校)

    牙龈卟啉单胞菌( 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 gingivalis)是牙周感染重要的致病菌,与慢性牙周炎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致病性归因于一系列毒力因子如菌毛、荚膜、脂多糖、牙龈蛋白酶等。相关毒力因子的致病机制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本文就牙龈卟啉单胞菌表面结构菌毛、荚膜及菌体分泌脂多糖、牙龈蛋白酶等重要致病因子的致病机制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牙周炎的防治提供新的靶点和思路。

  • 血链球菌与牙周病的关系

    作者:董立武

    牙周病是一种细菌感染性疾病,口腔中的细菌有400多种,大量的研究表明口腔微生态系不仅包括一些可疑的致病菌,如放线共生放线杆菌(A.actinomycetemcomitans)、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等,还包括许多"牙周有益菌"[1],有益菌与致病菌之间存在相互拮抗的生态关系,从而有利于保持或恢复牙周的健康状态.血链球菌(S.sanguis)是研究得多的一种"牙周有益菌",实验显示血链球菌具有拮抗牙周可疑致病菌的作用[2,3],机制主要与H2O2的产生有关,本文就近年有关血链球菌的研究状况做一综述.1.血链球菌与不同牙周健康状态之间的关系

  • 牙龈卟啉单胞菌脂多糖对高脂血症兔腹腔巨噬细胞炎症相关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游晓庆;骆凯;李艳芬;吴春芳;闫福华

    目的 比较牙龈卟啉单胞菌脂多糖(Porphyromonas gingivalis on lipopolysaccharide,Pg-LPS)对健康和高脂血症兔腹腔巨噬细胞炎症相关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健康新西兰兔12只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普通饲养喂养(健康兔)和高脂饲料喂养,6周后建立高脂血症模型(高脂兔).采用腹腔灌洗法分别获得健康和高脂兔巨噬细胞,将健康和高脂兔巨噬细胞均随机分为对照组、Pg-LPS组(1μg/mL)及阳性对照组大肠杆菌-脂多糖(Escherichia,E.coli-LPS)组(1μg/mL),24 h后采用实时PCR法分别检测各组巨噬细胞中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高脂兔对照组巨噬细胞的CRP、IL-1β、IL-6、IL-8、TNF-α水平高于健康兔对照组巨噬细胞;相较于对照组,高脂兔和健康兔Pg-LPS组巨噬细胞的CRP、IL-1β、IL-6、IL-8、TNF-α表达均升高,且高脂兔Pg-LPS组巨噬细胞以上因子的表达水平高于健康兔Pg-LPS巨噬细胞(P<0.05).结论 Pg-LPS可增强高脂血症兔巨噬细胞炎症相关因子mRNA的表达.

  • EB病毒和牙龈卟啉单胞菌协同感染与妊娠期慢性牙周炎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祝策;陆海霞;李飞;冯希平

    目的:研究妊娠期女性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和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 Pg)的协同感染情况和牙周炎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36例患慢性牙周炎(妊娠期慢性牙周炎组)的妊娠期女性和36例牙周健康(妊娠期牙周健康组)的妊娠期女性唾液样本,应用巢式PCR技术检测EBV感染率,应用16S rRNA为基础的PCR技术检测Pg感染率,结合口腔临床检查收集的牙周临床指标,对EBV和Pg的协同感染与牙周炎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加以分析。结果妊娠期慢性牙周炎组和妊娠期牙周健康组EBV、Pg感染率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EBV和Pg协同感染的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00,P=0.028)。EBV和Pg协同感染与探诊出血指数相关(t=3.058,P=0.003),与牙周袋深度和附着丧失无关(P>0.05)。结论 EBV和Pg协同感染与妊娠期慢性牙周炎的相关性仍需进一步研究。

  • 茶黄素抑制牙龈卟啉单胞菌生长及对牙周炎的临床疗效研究

    作者:丁有彪

    目的 研究茶黄素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对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替硝唑局部治疗,治疗组给予茶黄素局部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及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构成比.结果 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39<0.05).治疗1个月和3个月后,治疗组牙龈卟啉单胞菌构成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茶黄素能显著抑制牙龈卟啉单胞菌生长,有效控制牙周炎.

  • 侵入细胞内的牙龈卟啉单胞菌影响人牙周膜细胞的增殖及成骨分化

    作者:谭咏梅;侯晋;杨小军;梁悦娥;张琰;赵望泓

    目的:探究活体牙龈卟啉单胞菌(P. gingivalis)侵入人牙周膜细胞(HPDLCs)后,对细胞增殖性能及成骨向分化作用的影响。方法将P. gingivalis与HPDLCs以感染复数(MOI)为10、100共培养90 min、8、24 h后,利用细胞侵袭实验比较不同时间及MOI值下,P. gingivalis对HPDLCs的侵袭效能。用CFDA-SE(Carboxyfluorescein diacetate, succinimidyl ester, C29H19NO11)标记HPDLCs,加入P. gingivalis后共培养8、24、48、72 h,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增殖性能的变化。将SYTO9标记的P. gingivalis与HPDLCs共培养24 h后,流式细胞荧光分选技术(Fluorescence activated Cell Sorting, FACS)分选出被感染细胞,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Runx2基因进行检测,并且对分选出的细胞进行矿化诱导,分别于7、14、21 d,进行茜素红染色检测HPDLCs矿化结节形成。结果 P. gingivalis与HPDLCs共培养90 min后,即可进入细胞内,共培养24 h后,侵袭效能达到大值。被P. gingivalis感染后,细胞的Runx2基因表达明显下调,且其矿化结节的形成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侵袭进入HPDLCs内的活体P. gingivalis,未对细胞的增殖产生明显的影响,但可以明显抑制细胞的成骨分化作用,这可能是通过下调Runx2的表达来实现的。

  • 纳米Ag/TiO2涂层托槽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抗菌性能

    作者:张晟;麦理想;柳大烈;刘从华;谢宝仪;章锦才

    目的 研究纳米Ag/TiO2涂层托槽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抗菌性能,初步分析探讨托槽的抗菌机制.方法 采用贴膜法计算纳米Ag/TiO2涂层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抗菌率,检测不同作用时间下纳米Ag/TiO2涂层对牙龈素活性的影响.结果 纳米Ag/TiO2涂层对牙龈卟啉单胞菌在20 min黑暗环境下抗菌率达88.47%,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在黑暗环境下能同时降解牙龈卟啉单胞菌胞内外的牙龈素,显著抑制其活性.结论 纳米Ag/TiO2涂层托槽对口腔内牙龈卟啉单胞菌有较强的抗菌效果,可抑制其重要毒力因子牙龈素活性.

  • 镇江地区慢性牙周炎与牙龈卟啉单胞菌寄生相关性研究

    作者:仇晨光;戴晓玥;夏雯;陈亦琦;冯玉婷;吴亮

    目的:建立基于Real-time PCR技术定量检测牙周组织中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方法,并研究该细菌寄生与牙周炎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5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包括重度牙周炎患者30例和轻度牙周炎患者20例;另选取牙周健康者20例.采集每位受试者龈沟液并提取细菌基因组DNA,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样本中牙龈卟啉单胞菌数量.结果:重度牙周炎患者探诊深度≥7mm,轻度牙周炎患者探诊深度介于3mm至7mm之间,健康者探诊深度<3mm.龈沟液中牙龈卟啉单胞菌数量随着牙周炎加重而显著增加(P<0.05).结论:牙龈卟啉单胞菌寄生数量与慢性牙周炎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以反映牙周炎的严重程度.Real-time PCR法简单方便,可以快速检查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情况.

  • 2型糖尿病伴牙周病患者牙周干预后龈下菌斑中牙周致病菌的比较分析

    作者:韦艺;周嫣;刘红燕;刘斐;陈燕;欧晓丽;卢其芳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伴牙周病患者牙周干预后临床指标的变化和龈下菌斑中牙龈卟啉单胞菌( Pg)的检出量变化,初步探讨龈下微生物的检出量与牙周干预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将确诊为2型糖尿病并伴有牙周病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记录牙周指数。实验组进行牙周干预并取龈下菌斑检测,对照组仅取龈下菌斑进行检测。6个月后复查。观察临床指标和牙龈卟啉单胞菌检出量的变化。结果基线时两组的临床指标和Pg检出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6个月时,实验组临床指标值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Pg检出量降低,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牙周干预治疗后,实验组出血指数(SBI)和附着丧失(AL)值均减小,SBI和AL值变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对照组基线和6个月的临床指标值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Pg的PCR定量检测结果在基线和6个月时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牙周干预治疗对改善牙周指数有良好效果,但是难以彻底清除牙周致病菌。

  • 牙周干预对2型糖尿病伴牙周病患者病情影响的临床观察

    作者:陆艳;周嫣;刘红燕;陈燕;欧晓丽;韦艺;卢其芳

    目的 探讨牙周干预对2型糖尿病伴牙周病患者口腔健康状况和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 将146例糖尿病伴牙周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75例)和对照组(71例).对照组进行口腔卫生宣教、正确刷牙方法指导及发放口腔保健用品.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还进行龈上洁治术和(或)龈下刮治术等牙周干预治疗.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牙周指数、龈下菌斑中牙龈卟啉单胞菌含量、空腹血糖(F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1)两组不同阶段牙周指数的比较:3个月及6个月时实验组牙周指数均较前一阶段下降,对照组均较前一阶段上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时两组牙周指数均较6个月时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不同阶段龈下菌斑Pg检出量比较:3个月时实验组龈下菌斑中Pg检出量较基线值下降,对照组较基线值上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及12个月时两组龈下菌斑Pg检出量均较前一阶段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不同阶段FBG比较:3个月时实验组FBG较基线值下降,对照组较基线值上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时两组FBG均较3个月时上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时实验组FBG较6个月时下降,对照组较6个月时上升,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不同阶段HbA1c比较:3个月时两组HbA1c均较基线值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时实验组HbA1c较3个月时下降,对照组较3个月时上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12个月时实验组HbA1c较6个月时上升,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牙周干预不仅可改善2型糖尿病伴牙周病患者的牙周状况,在糖尿病病情控制方面也起积极的作用;2型糖尿病伴牙周病患者牙周基础治疗需长期坚持,建议每半年定期进行一次口腔健康检查,应积极配合医师进行牙周综合干预.

  • 不同fimA基因型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对人脐静脉HUVEC、IL-8和MCP-1表达的影响

    作者:蔡树玉;葛颂

    目的:研究不同fimA基因型牙龈卟啉单胞菌(Pg)感染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白细胞介素8(IL-8)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表达的影响,探讨Pg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厌氧条件培养不同fimA基因型Pg后以感染复数MOI为100感染HUVEC细胞,ELISA检测Pg刺激2h,6h和24h后细胞培养上清IL-8和MCP-1含量.结果:不同fimA基因型Pg刺激HUVEC细胞2h,6h和24h后,细胞培养上清IL-8和MCP-1含量均显著高于未刺激组(P均<0.05).在任意刺激时间点,Ⅱ fimA型刺激组IL-8和MCP-1产生量均高于Ⅰ fimA型刺激组和Ⅳ fimA型刺激组(P均<0.05),而Ⅳ fimA型刺激组IL-8和MCP-1产生量均高于Ⅰ fimA型刺激组(P均<0.05).结论:Ⅱ fimA型较Ⅰ fimA型和Ⅳ fimA型Pg具有较强的上调IL-8和MCP-1表达的能力,可能导致血管内皮功能紊乱.

  • 洁悠神敷料对轻度牙周炎龈下菌斑中卟啉单胞菌的影响及临床疗效

    作者:符义富;傅尧;游丽萍;李兵;吴文蕾

    目的 探讨洁悠神敷料对轻度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中牙龈卟啉单胞菌(P.g)的影响及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和预防牙周病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55例轻度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28例)在被检牙局部喷涂洁悠神敷料,对照组(27例)喷涂3%双氧水,每组在喷涂后分别采集龈下菌斑,采用16S rRNA序列分析技术对龈下菌斑中P.g进行检测,分析细菌检出率的变化,同时记录被检牙的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探诊深度(PD)、牙齿松动度(TM)等相关指标.结果 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检出率分别为79.6%、3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1牙位的检出率均低于26牙位(P<0.05);洁悠神敷料用药1周后可使PLI、GI、PD、TM等指标明显改善.结论 洁悠神敷料作为一种轻度牙周炎的辅助用药,具有良好的菌斑抑制效果和促进正常口腔卫生环境的建立,是一种局部治疗和预防轻度牙周炎的有效抗菌敷料.

  • 蜂胶对牙龈卟啉单胞菌及牙龈成纤维细胞的影响

    作者:蒋琳;林居红;张红梅;朱立芬

    目的 了解蜂胶对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Pg)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 采用液体稀释法测定蜂胶对Pg的小杀菌浓度(MBC),用MTT法测定不同浓度蜂胶作用24 h后牙龈成纤维细胞的细胞相对增殖率(RGR),了解蜂胶作用24 h后细胞连续7 d的增殖同复情况.结果 蜂胶对Pg的MBC为1.56 g/L,相当于0.125~0.25 mg/L的奥硝唑.蜂胶浓度为MBC时RGR达到70%以上;4 g/L蜂胶组的RGR为52.1%,作用细胞24 h后,连续7 d细胞数持续增加,吸光度逐渐接近阴性对照组.结论 蜂胶对Pg的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且细胞毒性较小,毒性作用可逆.

  • 牙龈卟啉单胞菌fimA基因型在高原和平原地区慢性牙周炎患者中分布差异的研究

    作者:邓舒婷;吕俊;谭颖徽;蔡俊;张纲

    目的 分析高原地区和平原地区慢性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中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ingivalis)Fimbrilline(fimA)基因分型的差异.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选取高原人群(海拔3700m,高原组)和平原人群(海拔400 m,平原组)各8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采用16S rRNA PCR法分别检测高原和平原组慢性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中的P.gingivalis,应用fimA基因引物特异性的PCR方法对P.gingivalis阳性样本进行基因分型检测.结果 高原组检测出P.gingivalis 77例,平原组检测出70例,高原组检出率高于平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原组牙周炎P.gingivalis各fimA基因型总检出率:Ⅰ型27例(35.1%),Ⅰb型24例(31.2%),Ⅱ型66例(85.7%),Ⅲ型10例(13.0%),Ⅳ型16例(20.8%),V型未检出,其中,ⅡfimA型的检出率高,与其他各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原组样本中,Ⅰ型13例(18.6%),Ⅰb型21例(30.0%),Ⅱ型39例(55.7%),Ⅲ型8例(11.4%),Ⅳ型19例(27.1%),V型未检出,其中,ⅡfimA型的检出率高,与其他各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平原组ⅡfimA型基因的检出率比较,高原组的检出率更高(P<0.05).结论 高原组龈下菌斑中P.gingivalis的fimA基因型以Ⅱ型为主,且检出率高于平原组,但同时存在多态性,可能与高原地区慢性牙周炎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457 条记录 15/23 页 « 12...12131415161718...22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