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同fimA基因型牙龈卟啉单胞菌与慢性牙周炎相关性的研究

    作者:吴亚菲;郭永华;刘天佳;肖晓蓉;赵蕾;孟姝;吴爱华

    目的检测不同fimA基因型牙龈卟啉单胞菌在我国慢性牙周炎患者中的分布状况,及其与牙周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01例慢性牙周炎患者的龈下菌斑,采用P.gingivalis 16S rRNA和5种fimA基因型的特异引物,用PCR法检测不同fimA基因型P.gingivalis的分布;记录取样牙六个位点(近颊、颊正中、远颊、近舌、舌正中、远舌)的牙周临床指标,包括牙周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和探诊出血.结果16S rRNA PCR,P.gingivalis 检出率为88.1%.大多数受检牙龈下菌斑只检测出一种fimA基因型(65.1%),ⅡfimA的总检出率高为43.8%,其次为ⅣfimA,检出率为40.4%;ⅡfimA型和ⅣfimA型P.gingivalis在轻中度和重度牙周组的检出率均高.结论ⅡfimA型和ⅣfimA型P.gingivalis是我国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中的优势菌株,表明ⅡfimA型和ⅣfimA型P.gingivalis与我国人群牙周炎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 妊娠期龈炎中牙龈卟啉单胞菌的表达水平

    作者:任讯;彭敏;廖娟;田鲲

    目的 探讨牙龈卟啉单胞菌在不同孕期的妊娠期龈炎中的作用,为妊娠期龈炎的防治提供相关依据.方法 依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口腔健康基本调查方法,对240例妊娠期龈炎妇女进行口腔检查,评估并记录相应的牙龈健康指标(GI、SBI)和牙体健康指标(DMFT、DMFS);采集龈沟液标本,用PCR技术检测牙龈卟啉单胞菌的表达水平.结果 早孕/中孕/晚孕3组中,晚孕组的牙龈指标(GI=1.28±0.35,SBI=0.89±0.37)高(P<0.05),患龋指标(DMFT=1.85士0.98,DMFS=2.90±1.82)高(P<0.05),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数量多(P.g CT=0.0521±0.0017,P<0.05).早孕/中孕/晚孕3组中,牙龈指标GI,SBI与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数量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 怀孕的时间越长,妊娠期龈炎的症状越严重,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数量也越多,推测牙龈卟啉单胞菌在妊娠期龈炎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 牙龈卟啉单胞菌对血管内皮细胞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左源;李维善;赵月

    牙龈卟啉单胞菌已经被证实是牙周炎的主要致病菌,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牙龈卟啉单胞菌能够入侵血管内皮细胞,并使内皮细胞产生一系列的变化.国内外许多研究者发现内皮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损害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初始因素.目前牙龈卟啉单胞菌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仍不明确,就牙龈卟啉单胞菌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作一综述.

  • 茶叶对口腔常见致病菌的抑菌作用

    作者:李兰英

    目的:选用普通绿茶、龙井茶、红茶、茉莉花茶、紫阳茶、乌龙茶的水浸液对龋齿致病菌和牙周炎可疑致病菌变形链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具核梭杆菌进行抑菌研究.探讨饮茶防龋的作用及防牙周病的可能性.方法:6种茶叶的水浸液倍比稀释5个浓度,用杯碟法对4种细菌进行抑菌实验,测量抑菌环直径.结果:6种茶较高浓度的水浸液(24mg/ml)均对变链菌都有抑菌作用;普通绿茶、红茶、茉莉花茶、乌龙茶水浸液饮用浓度(12mg/ml)即对变链菌有抑菌作用;普通绿茶水浸液在低浓度(6mg/ml)对变链菌就有抑菌作用.普通绿茶和红茶水浸液在饮用浓度(12mg/ml)对具核梭杆菌有很好的抑菌效果;普通绿茶和茉莉花茶的水浸液浓度在48mg/ml对牙龈卟啉单胞菌有抑菌作用.高浓度(48mg/ml)的普通绿茶水浸液对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变形链球菌、具核梭杆菌均有抑菌作用.结论:普通绿茶的抑菌效果好于其它茶叶.

  • 牙龈卟啉单胞菌对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作者:赵瑜敏;张明珠;税艳青;彭艺;马建薇;雷雅燕

    目的 研究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上清液对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 组织块法进行兔腹主动脉VSMCs的原代培养,复苏培养P.gingivalis标准菌株,不同浓度细菌上清液刺激细胞48h,MTT法检测细菌上清液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爬片法检测7d内4.3×106 CFU/mL的P.gingivalis上清对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 浓度高于4.3×106 CFU/mL的P.gingivalis上清液能抑制VSMCs的增殖;4.3×106 CFU/mLP.gingivalis上清作用于VSMCs前4d能促进VSMCs的迁移,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于4.3×106 CFU/mL的P.gingivalis上清液能抑制VSMCs的增殖,4.3×106 CFU/mL P.gingivalis上清液可促进血管平滑肌早期的迁移,从而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 牙龈卟啉单胞菌脂多糖促进牙龈成纤维细胞的自噬

    作者:刘瑜;李树锦;张森林;操小马;张艳梅

    目的 研究牙龈卟啉单胞菌脂多糖(Pg-LPS)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GF)自噬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10μg/mLPs-LPS刺激HGF 12 h或24h,采用雷帕霉素作为阳性对照,Western blot法检测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LC3B)的表达,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自噬体的分布;同时使用MitoSOX Red荧光探针标记线粒体活性氧(mtROS)、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自噬体,观察Pg-LPS处理后HGF mtROS与线粒体自噬水平;分别以叔丁基-4-羟基茴香醚(BHA)、N-乙酰半胱氨酸(NAC)以及辅酶Q10(CoQ10)阻断ROS,Western blot法检测Pg-LPS刺激后LC3B的表达量.结果 Pg-LPS处理后LC3BⅡ/LC3B Ⅰ的比值与自噬体数量均显著升高,并且24h处理组高于12 h处理组,同时mtROS生成量与线粒体自噬均明显增加.此外CoQ10可有效降低Pg-LPS诱导的HGF自噬.结论 Pg-LPS在HGF中通过触发mtROS活化自噬,并且自噬参与受损线粒体的降解以维持细胞内环境稳态.

  • 心血管疾病与牙周疾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徐黎

    心血管疾病是迄今为止人类死亡主要的原因.近年来,牙周疾病在心血管疾病发生与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日益受到国际医学组织的重视.近年来大量研究显示,中度和重度慢性牙周炎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与此同时,二者也有着共同的致病因素,但是他们之间的联系究竟是如何,还未有研究能证实.牙周病作为一种慢性疾病素与吸烟、酗酒、高血脂、高血压、肥胖等传统因素,共同促进着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通过总结心血管疾病与牙周疾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本文就这方面新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亚历山大托槽与传统托槽矫治器矫治初期对牙周健康影响的比较研究

    作者:王碧娟

    目的:对比亚历山大托槽与传统托槽矫治器排齐阶段牙周指数及龈下菌斑中牙龈卟啉单胞菌(P. gingivalis)的发展变化。方法:选取10~18周岁接受正畸治疗的患者40例,按矫治器类型分两组。实验组20例,采用ORMCO公司生产的ALEXANDER托槽;对照组20例,采用杭州新亚生产的直丝托槽。由同一医生分别检测40例患者在矫治器戴入前,戴入后3个月检查牙周临床指标(包括牙龈指数、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探诊深度),同时采集龈下菌斑样本,利用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样本P.gingivalis和总细菌的数量,计算P.gingivalis在总细菌的构成比。分析牙周临床指标和P.gingivalis的构成比在矫治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间牙周指数(GI、PLI、SBI、PD)及P.gingivalis在总细菌的构成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ALEXANDER托槽不会更有利于牙周组织的健康,牙周的健康状况取决于口腔卫生状况。

  • 不同合金烤瓷冠修复后龈下菌斑中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变化

    作者:张蕾;茹菲亚·祖拉提;何惠宇;迪丽努尔·阿吉;胡杨

    目的:研究使用不同合金烤瓷冠修复后龈下菌斑中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变化。方法:选择门诊患者行下颌第一磨牙全冠修复共60例,随机分入两组不同合金烤瓷冠组,分别在戴入前,戴入后1个月、3个月检查龈沟出血指数,并且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测定龈下菌斑中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变化。结果:比较修复前,钯银合金组的龈沟出血指数在修复后1个月、3个月无明显升高(P>0.05);而钴铬合金组的龈沟出血指数在修复后1个月、3个月有较明显升高(P<0.05);与修复前比较,钯银合金组的牙龈卟啉单胞菌相对定量值在修复后1、3个月无明显增加(P>0.05);钴铬合金组在修复后1个月、3个月的牙龈卟啉单胞菌相对定量值有明显增加(P<0.05)。结论:两种合金材料的烤瓷冠修复后对患者牙龈有一定的影响;其中钴铬合金影响明显大于钯银合金。

  • 维吾尔族慢性牙周炎中牙龈卟啉单胞菌菌毛fimA毒力基因型的分布

    作者:陈晓涛;钟良军;阿斯娅·牙生;杨柯;李泽慧

    目的:分析维吾尔族慢性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中牙龈卟啉单胞菌菌毛fimA毒力基因型的分布情况.方法:收集52例维吾尔族慢性牙周炎患者的龈下菌斑,采用16S rRNA PCR法检测牙龈卟啉单胞菌,并根据菌毛fimA毒力基因型的特异引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Ⅱ型fimA和Ⅳ型fimA菌株的分布.结果:16S rRNA PCR法检测牙龈卟啉单胞菌在龈下菌斑中阳性检出率是76.9%.牙周袋PPD>6 mm位点龈下菌斑标本的P.gingivalis检出率高于4<PPD≤6 mm采样的位点,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龈卟啉单胞菌菌毛fimA毒力基因型在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者的检出率分别是:ⅡfimA型为37.5%,ⅣfimA型为22.5%.结论:维吾尔族慢性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中牙龈卟啉单胞菌有较高的检出率.牙龈卟啉单胞菌存在fimA毒力基因多态性.

  • 牙龈卟啉单胞菌红细胞凝集素A黏附和入侵人牙龈上皮细胞的研究

    作者:宋红;马秦;陈永进;赵蕊妮

    目的:检测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膜表面红细胞凝集素A(hemagglutinin A,HagA)黏附和入侵人牙龈上皮细胞的功能.方法:构建 P.g 381 hagA基因的变异菌株,连接hagA基因到pYA292质粒上,并克隆到无毒性的沙门杆菌 x4072 菌中,通过比较变异菌株、野生菌株和表达hagA基因的沙门杆菌对人牙龈上皮细胞的黏附和入侵功能,检测HagA在此过程中的作用.结果:P.g 381 hagA基因变异菌株和野生菌株在对细胞的黏附和入侵过程中没有显著差别,但沙门杆菌 x4072 HagA表达菌株对细胞的黏附性和入侵性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3倍和4倍.结论:HagA参与了P.g 381黏附和入侵牙龈上皮细胞的过程.

  • 绿茶多酚对牙龈上皮细胞内炎症因子的抑制作用

    作者:寇育荣;潘亚萍

    目的:探讨绿茶多酚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 EGCg)对牙龈上皮细胞炎症反应的作用,从而为牙周病的预防和治疗开发安全有效的牙周炎症抑制剂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建立牙龈卟啉单胞菌膜泡刺激牙龈上皮细胞引起细胞炎症反应的体外模型,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EGCg对牙龈上皮细胞分泌前列腺素E2(PGE2)的影响,以Real-time RT-PCR法检测EGCg对牙龈上皮细胞表达环氧化物酶-2(COX-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 (MMP-3)mRNA的作用.结果:EGCg浓度依赖性抑制牙龈上皮细胞内PGE2分泌和COX-2、MMP-3 mRNA的表达水平.结论:EGCg对牙龈上皮细胞的炎症反应具有抑制作用,具有成为牙周炎症抑制剂的潜能.

  • 青春期龈炎龈下菌斑中牙龈卟啉单胞菌的牙龈蛋白酶K的表达

    作者:陈旭;潘亚萍;宗志红

    目的:检测并比较青春期龈炎的牙龈卟啉单胞菌(P. gingivalis)临床分离株的分泌蛋白和菌体蛋白中牙龈蛋白酶K(Kgp)的表达强度,揭示Kgp与青春期龈炎之间可能存在的致病关系. 方法:受试对象为14~17 岁青春期龈炎患者36 例,检测并记录受检者的各牙周指数GI、SBI和PD测值,取龈下菌斑进行P. gingivalis的分离培养,16 S rRNA PCR法鉴定.将P. gingivalis临床分离株于对数生长期末提取分泌蛋白和菌体蛋白,用抗Kgp N-末端IgG亚基的单克隆抗体进行Western blot检测,采用SPSS 11.0软件包,秩相关检验分析Kgp的表达强度与各牙周指数之间的相关关系. 结果:青春期龈炎的P. gingivalis临床分离株的分泌蛋白和菌体蛋白中,Kgp N-末端IgG亚基的表达强度与各牙周指数数值的高低有正相关关系,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Kgp对青春期龈炎有一定的致病作用.

  • 牙龈卟啉单胞菌超声提取物对hPDLSCs表达VEGF的影响

    作者:侯建霞;邵磊;Peter M Loomer;Barron Hong

    目的:观察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超声提取物对人牙周膜干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 hPDLSCs)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 MMP-9)的影响.方法:标准厌氧培养环境下培养Pg,收集细菌菌落,离心,制备细菌的超声提取物,然后以不同的浓度加入hPDLSCs的培养液中.培养6 d,分别观察第2、4、6 天时hPDLSCs的增殖情况.提取蛋白并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VEGF和MMP-9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第2 天时,10 μg/ml和100 μg/ml Pg轻度促进hPDLSCs的生长,第4 天时,10 μg/ml和100 μg/ml Pg则明显抑制hPDLSCs的生长(P<0.05),第6 天时,3 种浓度的Pg均明显抑制hPDLSCs的生长(P<0.05);1 μg/ml和10 μg/ml Pg上调VEGF的表达,100 μg/ml Pg明显抑制VEGF的表达;3 种浓度的Pg均上调hPDLSCs中MMP-9的表达.结论:作为牙周炎病原菌,大量的Pg可能通过抑制hPDLSCs的生长增殖,抑制局部血管重建以及加速细胞外基质的降解而降低了牙周组织的自我修复能力.

  • 牙龈卟啉单胞菌与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8关系的研究

    作者:赵晶;章锦才;张蕴惠;孙江

    目的:探讨龈沟液(GCF)中白细胞介素8(IL-8)在慢性牙周炎病程中的变化、IL-8与牙周临床检测指标以及同龈下菌斑中细菌含量的相关关系.方法:5 名非牙周炎患者的10 颗牙周健康牙和30 名慢性牙周炎(CP)患者的70颗牙(其中10 颗为健康牙,60 颗为牙周炎患牙)纳入本研究.采集观察牙的GCF样本、龈下菌斑样本,同时记录所有牙的牙龈指数(GI)、牙周袋探诊深度(PPD)、临床附着丧失水平(CAL).用ELISA法检测样本中IL-8的水平,用厌氧菌培养技术培养菌斑标本,用PCR法检测菌斑中的牙龈卟啉单胞菌(Pg),结果:慢性牙周炎组的GCF中IL-8的总量高于临床牙周健康组,而IL-8的质量浓度在各组中无差异.GCF中IL-8浓度与GI、PPD、CAL无相关关系,而IL-8的总量与GI、PPD、CAL呈正相关关系.龈下菌斑中Pg的检出量与GCF中IL-8的含量间未发现有相关关系.结论: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IL-8量增加与龈沟液分泌增加有关而与牙龈卟啉单胞菌检出CFU无关.

  • 牙龈卟啉单胞菌基因疫苗pcDNA3.1(+)/kgpcd免疫原性研究

    作者:张凤秋;杨连甲;吴织芬;董绍忠

    目的:研究重组质粒pcDNA3.1(+)/kgp cd免疫原性,并观察目的基因编码的蛋白在小鼠肌肉及颌下腺组织中的原位表达情况.方法:重组质粒pcDNA3.1(+)/ kgp cd经肌肉注射和颌下腺区注射免疫BALB/c小鼠,采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免疫后BALB/c小鼠血清中IgG和唾液中sIgA抗体水平;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目的基因编码的蛋白在小鼠组织中的表达.结果:重组质粒经肌肉注射免疫可产生高水平的特异性血清IgG抗体,颌下腺区注射可同时诱导高水平的唾液中sIgA和血清中IgG抗体;骨骼肌、颌下腺导管内、腺泡腔内可见阳性着色.结论:重组质粒pcDNA3.1(+)/kgp cd经颌下腺注射可同时诱导黏膜免疫和全身免疫应答,可作为有效免疫原,这为免疫牙周炎模型定菌鼠实验提供了依据.

  • F.nucleatum和P.gingivalis对种植体周龈沟液sICAM-1表达的影响

    作者:谢志刚;梁星;丁仲娟;宋宏杰;徐凌

    目的:研究种植体周围龈沟中F.nucleatum(Fn)和P.gingivalis(pg)对其龈沟液(PISF)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l(sl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用PCR法检测种植体周龈沟中的细菌标本,根据Fn和Pg检出情况将32名患者的5l枚钛种植体分为3组,考察mPLI和PD,用periopaper滤纸条收集PISF,用ELISA方法检测sICAM-l.结果:检出Pg和(或)Fn组与未检出Pg和Fn组之间的PD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单独检出Fn组的sICAM-l与未检出和同时检出Pg及Fn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细菌是调节PISF中sICAM-l表达水平的重要因素,Fn可能是上升调节的作用,Pg是一种下降调节的作用.

  • 牙龈卟啉单胞菌在龈下菌斑中的分布

    作者:吴波;章锦才;黄萍;张蕴惠

    目的:研究牙龈卟啉单胞菌在牙周炎患者病变部位和健康部位龈下菌班中的分布情况.方法:选择64例成年牙周炎患者,取龈下菌斑,经厌氧培养,挑取产黑色素菌落,经多聚酶链反应鉴定牙龈卟啉单胞菌.结果:产黑色素G 厌氧杆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患者检出率分别是67.2% 和60.9%.牙龈卟啉单胞菌在病变部位和健康部位的检出率分别是35.9%和28.1%,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牙龈卟啉单胞菌在病变部位和健康部位的检出株数分别是122株和85株,占产黑色素G 厌氧杆菌检出株数的32.3%和3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牙龈卟啉单胞菌可能作为内源性致病菌在特定条件下过度生长而导致牙周破坏.

  • 正畸牙龈炎患者中牙龈卟啉单胞菌致病岛Rag基因的检测及其致病性分析

    作者:王建宁;张玉杰;肖水清

    目的:分析不同rag基因型牙龈卟啉单胞菌(Pg)在正畸牙龈炎患者中的分布状况.方法:41 例患者为戴用矫治器后发生牙龈炎者(正畸治疗组),36 例为未戴矫治器牙周健康者(对照组),25 例为中、重度牙周炎患者(牙周炎组).利用多重PCR技术检测受试者龈沟液标本中牙龈卟啉单胞菌及致病岛rag基因,分析其与临床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牙龈卟啉单胞菌阳性率(%)在正畸治疗组、对照组和牙周炎组分别为70.7、36.1和92.0(P<0.01).在Pg阳性患者(正畸治疗组和牙周炎组)rag基因型检出率依次为rag- 3、rag- 4、rag- 1和rag- 2.结论:不同rag基因型P.gingivalis在不同病变组织中的分布不同; rag- 3型和rag- 4型Pg与牙龈炎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 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袋内硫化物水平与厌氧细菌分布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秦念红;马琴睿;徐铁华;何永红;张慧翼;邹韵秋;万呼春

    目的:探讨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袋内硫化物水平(sulfide levels in periodontal pockets,SUL)与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伴放线放线杆菌分布的相关性.方法:用perio2000 system金刚探针牙周诊断仪测定慢性牙周炎患者SUL,采用PCR方法检测龈下菌斑中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和伴放线放线杆菌.结果:慢性牙周炎患者随着牙周袋内SUL浓度的增加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的检出率逐渐增加,相关系数分别为0.812和0.651(P<0.05);SUL阳性位点与阴性位点中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检出率分别是为85.6%、26.7%,中间普氏菌的检出率分别为95.2%、53.3%.SUL阳性位点中牙龈卟啉单胞菌和中间普氏菌的检出率明显高于SUL阴性位点;在80.9%的SUL阳性位点中牙龈卟啉单胞菌与中间普氏菌共存.SUL阳性位点与阴性位点均未检出伴放线放线杆菌.结论:慢性牙周炎患者SUL与牙龈卟啉单胞菌和中间普氏菌分布关系较为密切.

457 条记录 20/23 页 « 12...1516171819202122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