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miR-30a在雷帕霉素刺激人炎症牙周膜干细胞后的表达情况及其与Beclin1基因的靶向调控作用的研究

    作者:邵江红;陈芳;孔宇

    目的:研究雷帕霉素对人牙周膜干细胞中miR-30a的表达的影响,并验证其与Beclin1的靶向调控关系,探讨miR-30a与自噬途径在牙周膜干细胞的炎症作用机制.方法:分离培养人牙周膜干细胞,并分别进行50 μg/L雷帕霉素作用2h,10 nmol/L 3-甲基腺嘌呤(3一MA)作用12 h,收集细胞,提取总R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miR-30a的表达水平;应用qRT-PCR、Western blot及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验证miR-30a与Beclin1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雷帕霉素刺激细胞后,细胞内的miR-30a的表达升高;qRT-PCR、Western blot及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证实,miR-30a对Beclin1的mRNA及蛋白均有抑制,且与Beclin1的3'UTR具有靶向抑制作用.结论:miR-30a可靶向抑制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的表达,并参与人牙周膜干细胞的细胞自噬过程.

  • 西安坡底遗址秦人的龋病分布

    作者:周亚威

    目的:调查距今2200年前西安秦人的龋病状况,以探求龋病的罹患率及发展趋势.方法:观察记录并统计了西安高陵坡底遗址出土的111例古人的龋齿情况,用SPSS21.0软件对全部的1633枚牙齿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坡底人群患龋率为33.33%,其中男性患龋率为36.67%,女性患龋率为27.91%;龋齿率为3.12%,龋均为1.38.结论:龋病的罹患率与年龄具有相关性,壮年和中年为龋病的高发期,患龋率分别为46.30%和45.00%,龋齿率分别为4.64%和4.71%;患龋牙位发病率依次为M2 >M3 >M1 >M2 >M3 >M1 >P2 >p1 >C1>P1>P2;下颌龋齿罹患率高于上颌(3.32%>2.89%),从龋患部位来看,邻面龋发病率高(66.67%),其次为唇颊面龋(17.65%)和咬合面龋(13.73%),舌腭面龋低(1.96%).

  • 复层牙周膜细胞膜片组织再生的实验性研究

    作者:唐雪鹏;何勇;王崇;李适廷;金岩

    目的:制备复层牙周膜干细胞膜片(MUCPs)与单层牙周膜干细胞膜片(MCPs),并评价其生物学活性和组织再生能力.方法:将构建的2种细胞膜片通过免疫组化和扫描电镜等方法观察其生物学活性.再将2种膜片分别与2种支架材料陶瓷牛骨(CBB)与预处理牙本质片(TDM)复合构建不同的生物性牙根,植入裸鼠皮下,观察组织再生情况.结果:体外结果显示MUCPs高表达Col-Ⅰ、COL-Ⅲ、Fibronectin、Laminin等细胞外基质的结构蛋白.体内结果显示在复层细胞膜片组可以观察到再生出更明显的类似于牙周复合组织的矿化沉积和牙周膜样纤维.结论:MUCPs具有更为良好的生物学活性和组织再生能力,将为临床牙周组织缺损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 内皮素-1对牙周膜干细胞肿瘤坏死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梁莉;余继锋;周威;刘洪臣

    目的:探讨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对牙周膜干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PDLSCs)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鉴定牙周膜干细胞,加入不同浓度(1,10,100 nmol/L)的ET-1培养12、24、72 h,以未作任何处理的牙周膜干细胞为对照,采用ELISA及Westernblot检测ET-1作用下牙周膜干细胞TNF-α分泌及蛋白表达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ET-1对牙周膜干细胞TNF-α分泌及蛋白表达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促进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及时间依赖性.结论:内皮素-1可以诱导牙周膜干细胞分泌TNF-α,而且这种促进作用呈浓度依赖性及时间依赖性.

  • Sirtuin 1促进牙周膜干细胞骨向分化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清彬;张兆强;曹威;于永红;唐伟峰

    目的:研究蛋白酶Sirtuin 1在牙周膜干细胞骨向分化中的作用.方法:筛选人因正畸而拔除的前磨牙,获取牙周膜组织做细胞培养,并行牙周膜干细胞鉴定;实验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1:加入Sirtuin 1激活剂白藜芦醇使其工作浓度为1、5、10 mmol/L.实验组2:加入Sirtuin 1抑制剂烟酰胺使其终末工作浓度为1、5、10 mmol/L,对照组为空白对照.获取培养细胞后半定量RT-PCR检测Sirtuin 1和各组细胞骨向分化标志物,即碱性磷酸酶,骨桥蛋白,骨钙蛋白和骨涎蛋白.结果:通过检测牙周膜干细胞的蛋白酶Sirtuin 1和骨向分化标志物,即碱性磷酸酶,骨桥蛋白,骨钙蛋白和骨涎蛋白的mRNA含量,显示随着加入白芦藜醇剂量的差异而出现梯度的上调;而随着烟酰胺的浓度的升高而出现梯度的下调.结论:Sirtuin 1可以有效的促进牙周膜干细胞的骨向分化,从而促进牙槽骨再生修复重建,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葛根素对人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分化的作用

    作者:吴琳琳;王彦;郑雅心;兰泽栋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人牙周膜干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hPDLSCs)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向体外培养的hPDLSCs中分别加入0.01 mmol/L、0.1 mmol/L和1 mmol/L葛根素作为实验组,另设阳性对照组和空白组.MTT法检测葛根素对hPDLSCs活性影响,采用免疫荧光法、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otase,ALP)试剂盒、茜素红染色及qRT-PCR对葛根素作用后hPDLSCs生物学特性作初步观察.结果:0.01 mmol/L葛根素可明显促进hPDLSCs增殖,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实验组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I,COL-I)和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均阳性表达;与空白组对比,实验组7d后ALP活性升高,14 d后茜素红染色见矿化结节形成,qRT-PCR检测ALP和骨钙蛋白(osteocalcin,OCN)分别在加药后7d和14d表达上调.结论:葛根素能够促进牙周膜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

  • 人牙龈间充质干细胞与牙周膜干细胞的性能比较

    作者:杨昊;高丽娜;安莹;周峻;陈发明;金岩

    目的:比较人牙龈间充质干细胞(gingival mesenchymal stem cells,GMSCs)和牙周膜干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PDLSCs)的增殖及分化能力.方法:取同一个体的牙龈组织及牙周膜组织进行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并对其干细胞基本性能与增殖、分化能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GMSCs和PDLSCs均具有良好的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但其增殖及分化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GMSCs原代细胞培养的成功率较PDLSCs高,增殖能力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分化能力检测结果显示,GMSCs成骨能力明显弱于PDLSCs(P<0.05),成脂能力两组细胞无显著性差异.结论:GMSCs能否代替PDLSCs用于牙周组织再生治疗,尚需要进一步研究.

  • 牙周膜干细胞在钛表面不同应答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清彬;张兆强;刘亚蕊;郑日成;杨彬

    目的:研究牙周膜干细胞在不同粗糙程度的钛板表面的增殖情况及成骨基因表达.方法:常规酶消化法培养牙周膜干细胞,按照接种面性质及钛盘表面不同的处理方法分为5组;将牙周膜干细胞按照相同的细胞浓度植于上述5组培养皿内,检测细胞的增值情况和成骨标志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SEM检测钛板表面处理情况:第1组常规机器处理组(G1);第两组75 μm Al2O3喷砂组(G2);第3组125 μm Al2O3喷砂组(G3);第4组阳极电压处理组(G4);第5组空白对照组(G5).细胞增殖情况:第1天细胞增殖较慢,但是G2和G3细胞增殖明显高于其他组,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第3天细胞增殖增快,G3和G4细胞增殖明显加快;第6天G2表现出快的细胞增殖率,G5则表现出比其他各组明显缓慢的细胞增殖率.基因表达检测:培养后第1、3、6天GAPDH表达相对稳定,骨桥蛋白的表达在各组无显著性差异;骨钙蛋白的表达则有显著性,到第6天,骨钙蛋白在G5的表达明显降低,而在G2/3的表达明显增强.Ⅰ型胶原的表达,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在G5表达较高水平,而在G2,G3轻度降低,在G5明显降低.结论:牙周膜干细胞在粗糙面增殖优于光滑平面,与塑料表面相较,钛板表面能更利于牙周膜干细胞的骨向分化.

  • IGF-1对人牙周膜干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作者:郑巍;王石

    目的:探讨IGF-1是否影响牙周膜干细胞的增殖.方法:分离、培养牙周膜干细胞,细胞增殖检测(MTT、克隆形成能力及细胞周期分析).结果:实验组细胞克隆形成能力,S+G2M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IGF-1影响牙周膜干细胞在体外的增殖能力.

  • 牙周膜干细胞在磷酸三钙/壳聚糖支架上生长的体外实验

    作者:钟志华;施斌;周先略

    目的:检测磷酸三钙(TCP)/壳聚糖支架是否适合培养牙周膜干细胞(PDLSC).方法:制作3种不同比例TCP/壳聚糖支架,检测支架生物相容性,加入PDLSC和TCP/壳聚糖支架混合培养,扫描电镜检测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检测.结果:扫描电镜检测到PDLSC在TCP/壳聚糖支架上生长良好,TCP/壳聚糖支架比单纯壳聚糖支架培养PDLSC的ALP活性高.结论:TCP/壳聚糖支架比单纯壳聚糖支架更能促进PDLSC分化.

  • 磷酸三钙/壳聚糖支架与牙周膜干细胞混合培养的动物实验

    作者:钟志华;施斌;周先略

    目的:检测磷酸三钙(TCP)/壳聚糖支架在动物实验中是否适合培养牙周膜干细胞(PDLSC).方法:制作3种不同比例TCP/壳聚糖支架,加入PDLSC和TCP/壳聚糖支架混合培养24 h后植入裸鼠背部皮下,4周后切取移植物,HE染色和Ⅰ型胶原(Col-Ⅰ)免疫组化染色,镜检.结果:PDLSC在TCP/壳聚糖支架上生长良好,TCP/壳聚糖支架比单纯壳聚糖支架降解率减低,3组支架均有Col-Ⅰ生成.结论:TCP/壳聚糖支架适合培养PDLSC.

  • 大鼠正畸牙移动中牙周组织内STRO-1动态变化的研究

    作者:王光;丁寅;潘峰;张玉;许一起;梁莉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正畸牙移动中牙周组织内STRO-1的动态变化,研究大鼠牙周膜干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PDLSC)在正畸牙周组织改建中的作用及表达变化的规律.方法:选用幼年SD大鼠,建立正畸牙移动的模型,分别在加力后1、3、5、7、10、14 d处死动物,制备标本.应用EnVision系统两步法和图像分析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正常大鼠牙周组织中STRO-1表达较低.STRO-1在加力组牙周膜中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在正畸牙移动过程中STRO-1阳性显色细胞明显增多.结论:STRO-1的表达强度与牙周改建的活跃程度相关,揭示了在正畸力作用下牙周组织改建的可能机制和牙周膜干细胞的作用.

  • 脂多糖促进牙周膜间充质干细胞组蛋白去甲基化酶HR表达的研究

    作者:张琛;姚睿;范志朋

    目的:脂多糖是否对牙周膜间充质干细胞(periodontal ligment stem cells,PDLSCs)中组蛋白去甲基化酶相关基因表达存在调控功能.方法:利用不同剂量的脂多糖对牙周膜干细胞进行刺激处理;在mRNA水平利用实时定量RT-PCR (real time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组蛋白去甲基化酶相关基因的表达.qRT-PCR结果显示HR(hairless homolog)基因在脂多糖刺激后24 h和48 h结果显示,能促进HR的表达,其表达升高的水平与脂多糖刺激时间有相关性.1、5和10 mg/L脂多糖在作用48 h后都能促进HR的表达,其表达升高的水平与脂多糖刺激剂量有相关性.10 μg/mL脂多糖抑制牙周膜干细胞体外矿化能力.结论:在牙周膜干细胞中脂多糖对牙周膜干细胞组蛋白去甲基化酶HR的表达有促进作用.

  • 雌激素受体对去势大鼠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

    作者:沈兰花;张瑞;孟玲娜

    目的:营造低雌激素微环境,通过牙周膜干细胞(PDLSCs)提取,来探讨雌激素受体对PDLSCs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购入SD雌性大鼠16只,将其随机分为去势组与假手术组,分别给予相应的外科手术处理,完成大鼠模型建立;运用实时定量PCR法考察大鼠PDLSCs提取过程中雌激素受体以及成骨指标的变化.结果:去势组大鼠体重显著高于假手术组,雌二醇、股骨骨密度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5);去势组骨诱导培养第3、5、7、9、11天ALP活性检测结果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第1、13天无差异;去势组ERα mRNA第5、9、11、13天显著低于假手术组;去势组ERβ mRNA第5、7、11、13天显著低于假手术组;去势组ALP mRNA、BSP mRNA第5、7、9、11、13天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5).结论:去势大鼠牙周膜干细胞的成骨能力也会出现相应的减弱,在雌激素介导中,雌激素受体对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分化能力发挥了非常重要的调控作用.

  • GsRg1对牙周膜干细胞增殖作用及对RUNX2、OPN和OCN指标的影响探究

    作者:景彦;王欢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g1(ginsenoside Rg1,GsRg1)对牙周膜干细胞的增殖作用以及对成骨相关基因RUNX2、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和骨钙素(osteocalcin,OCN)表达的影响.方法:取牙周膜干细胞进行培养,并观察原代细胞在3d、7d和10d后的细胞培养状况.在传代培养后取第3代牙周膜干细胞,分为低浓度组、中浓度组、高浓度组和空白组,分别加入浓度为0.5、1.0和2.0μmol/L的GsRg1进行培养,空白组加入DEME培养液,进行培养.采用MTT法对4组细胞在1d、3d和7d时间段的牙周膜干细胞增殖情况进行检测,酶联免疫检测仪检测1d、3 d和7 d时间段的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Western Blot检测周期相关蛋白及RT-PCR法检测RUNX2、OPN和OCN基因表达.结果:中浓度组在1 d、3 d和7 d的牙周膜干细胞增殖活性均显著高于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P<0.05);中浓度组的ALP活性明显高于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P<0.05).中浓度组牙周膜干细胞在1 d、3 d和7 d的G0/G1周期的细胞分布比例均明显低于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在1 d、3d和7d的G0/G1周期的细胞分布比例,且中浓度组牙周膜干细胞在1d、3d和7d的S周期的细胞分布比例均明显高于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P<0.05).中浓度组牙周膜干细胞中的周期相关蛋白p-Akt、Bcl-2和Bax在1 d、3 d和7 d时间的表达量显著高于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P<0.05).中浓度组牙周膜干细胞中的RUNX2、OPN和OCN基因在1 d、3 d和7 d时间段的表达均显著高于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P<0.05).结论:适中浓度的GsRg1能够提高牙周膜干细胞的增殖活性和ALP活性,提高成骨相关基因RUNX2、OPN和OCN的表达,为临床牙周组织的修复理论依据.

  • TGF-β对牙周膜干细胞性能的调节作用

    作者:杨瑞莉;余婷婷;周彦恒

    目的:研究TGF?β对牙周膜干细胞( 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PDLSCs)自我更新与分化能力的调节。方法:取牙周膜组织进行干细胞分离培养并给予TGF?β刺激,检测其对PDLSCs自我更新与多向分化潜能的影响,并分析分子相互作用模式。结果:TGF?β促进PDLSCs的增殖与自我更新,抑制PDLSCs成骨分化与成脂分化潜能。 TGF?β对PDLSCs性能的调节与Notch信号通路有关。结论:TGF?β在调节PDLSCs具有重要作用。

  • Notch信号通路相关分子在牙周膜干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袁萍;李淑慧;于莉;赵璐;周春梅;吴佩玲

    目的:检测Notch信号通路相关分子在炎性和正常牙周膜干细胞中的表达差异,探讨其在牙周炎牙槽骨缺损中的作用机制。方法:组织块酶消化法培养正常组织及慢性牙周炎组织来源的的牙周膜干细胞(H-PDLSCs,P-PDLSCs),并经有限稀释法纯化两种细胞,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干细胞表面标记物CD146及PDLSCs表面蛋白STRO-1的表达,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Notch信号通路中Notch1受体蛋白、配体Jagged1(JAG1)信号分子的表达变化。结果:两种来源的细胞经纯化后均阳性表达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物STRO-1、CD146;P-PDLSCs比H-PDLSCs具有更强的增殖能力;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显示,H-PDLSCs和P-PDLSCs均阳性表达Notch1、Jagged1;但P-PDLSCs中Notch1、Jagged1的阳性表达明显较弱;RT-PCR检测发现P-PDLSCs中Notch1、Jagged1mRNA表达量分别为(1.22±0.29)、(1.52±0.38),较H-PDLSCs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炎症牙周膜干细胞中的炎症微环境可能抑制了Notch信号分子的表达,低水平的Notch信号的激活可能有利于牙周炎缺损牙槽骨的成骨分化。

  • 聚己内酯静电纺丝支架与人牙周膜干细胞的生物相容性

    作者:赵丙姣;李远远;刘月华

    目的:观察荧光标记的人牙周膜干细胞在聚己内酯静电纺丝支架上的生长情况,评价聚己内酯静电纺丝支架与人牙周膜干细胞的生物相容性.方法:采用有限稀释法,体外分离培养人牙周膜干细胞.用荧光染料对牙周膜干细胞进行标记,检测细胞增殖情况,评价荧光标记对细胞生长特性的影响.制备聚己内酯静电纺丝支架,与牙周膜干细胞直接接触共培养7d,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在支架材料上的黏附和增殖情况,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支架材料上的生长状态.结果:成功分离培养人牙周膜干细胞;荧光染料标记后细胞发红色荧光,标记对细胞形态和生长特性无显著影响.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可见牙周膜干细胞能够在聚己内酯静电纺丝支架上黏附增殖,局部细胞生长融合.扫描电镜观察,可见牙周膜干细胞在聚己内酯静电纺丝支架上黏附牢固,可进入支架内部复层生长.结论:荧光标记的牙周膜干细胞在聚己内酯静电纺丝支架上生长良好,聚己内酯静电纺丝支架与牙周膜干细胞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有望作为牙周组织工程的载体材料.

  • 不同根吸收阶段乳牙牙周膜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研究

    作者:王清超;李蓓;张钰;尚临娟;邬礼政;金岩;王小竞

    目的:比较生理性根吸收不同阶段的乳牙牙周膜干细胞(PDLSCs)的生物学特性,检测其对破骨细胞形成和凋亡相关分子的表达情况,为解释生理性根吸收的调控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分离、培养处于不同生理性根吸收时期的乳牙PDLSCs(未吸收、中度吸收、重度吸收)与恒牙PDLSCs;采用流式细胞术、MTT实验比较各组PDLSCs的免疫表型、细胞增殖能力;采用成骨、成脂诱导与茜素红染色、油红O染色及Real-time PCR检测各期PDLSCs成骨成脂相关基因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PDLSCs的RANKL、OPG与FasL表达。结果:所分离获得各组乳牙PDLSCs表达间充质干细胞标志分子,与恒牙PDLSCs相比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其中,重度吸收组乳牙PDLSCs与其它组相比成骨能力强、成脂能力差。不同根吸收时期的PDLSCs差异表达RANKL、OPG与FasL蛋白。结论:不同根吸收时期乳牙PDLSCs生物学特性存在差异,RANKL、OPG与FasL的差异表达可能对生理性根吸收过程中破骨细胞的形成与凋亡起到调控作用。

  • 构建一种新型牙周膜牙囊复合细胞膜片的研究

    作者:王丽颖;金作林;宋扬;刘佳;金岩;刘文佳;吴凡

    目的:拟构建一种牙周膜牙囊复合细胞膜片,并比较其与单一膜片的性能差异,以期寻找一种更加优越的牙周缺损修复材料.方法:将第三代牙周膜干细胞及牙囊干细胞直接混合共同培养,将牙周膜牙囊混合细胞、牙周膜干细胞及牙囊干细胞分别制备成细胞膜片,应用HE染色,扫描电镜比较三种膜片形态学差异,应用茜素红染色,RTPCR比较三种膜片成骨能力差异.结果:扫描电镜结果显示,牙囊牙周膜混合细胞膜片分泌更多的细胞外基质.HE染色结果也显示牙囊牙周膜混合细胞膜片细胞层数更多,基质分泌量更大.同时,牙囊牙周膜混合细胞膜片ALP、Runx2、OCN表达显著高于单一细胞膜片.成骨诱导21天后,茜素红染色结果显示,与单一细胞膜片相比,牙囊牙周膜混合细胞膜片染色更深.结论:牙周膜牙囊复合细胞膜片较单一细胞膜片,细胞层数更多,基质分泌量更大,骨向分化能力更强,为牙周再生提供了新的思路.

175 条记录 5/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