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对川崎病患儿血管内皮因子和抵抗素及内脂素的影响

    作者:王新芳;黄先玫;王跃生;张志群

    目的 探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对川崎病患儿血管内皮因子及抵抗素和内脂素的影响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2例川崎病患儿为观察组,给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与阿司匹林治疗,其中大剂量丙种球蛋白为2 g/(kg,d),静脉注射,阿司匹林肠溶片30~50 mg/(kg·d),分3次口服,退热3d后减为3~5 mg/(kg·d),一次口服,连续治疗2个月.另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62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治疗前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炎症因子(hs-CRP、TNF-α)与血管内皮相关指标(VEGF、eNOS、ES)水平、双抗体夹心法测定炎症因子PCT水平及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抵抗素、内脂素水平的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统计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PCT、hs-CRP、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VEGF、ES、抵抗素、内脂素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eNOS水平明显升高(P<0.05).治疗总有效率为91.93%.结论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可明显降低川崎病患儿机体炎症反应,减轻血管内皮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能有效调节患儿的抵抗素和内脂素有关.

  • 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内脂素和VE-cadherin的变化

    作者:刘合营;黄友敏;周永勤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血清内脂素(visfatin)和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adherin)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 分别采用ELISA法和免疫比浊法测定116例HIE患儿及40例正常新生儿血内脂素和VE-cadherin水平.结果 生后2 h内HIE各组(重、中、轻)内脂素和VE-cadherin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17.38,16.24,12.86:17.56,16.14,12.48,P值均<0.01),并且随着病情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升高.内脂素和VE-cadherin水平生后第1天时高,轻度组第3天基本恢复正常,中度组第3天有明显下降,第10天基本恢复正常.重度组第3天无明显下降,第10天有明显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t=11.27,11.36,P值均<0.01).HIE患儿血清内脂素水平与VE-cadherin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67,P<0.01).结论 新生儿HIE血内脂素和VE-cadherin水平变化与HIE严重程度有关.

  • 血清内脂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

    作者:王玉环;闫丽丽;焦杨;张静;张敏;丁石梅;吴娟娟;董鹏;谢璇

    目的 探讨血清内脂素(visfitin)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对临床上糖调节受损(IGR)40例患者(IGR组)、T2DM 106例患者(T2DM组)和健康对照者86例(对照组)进行空腹血清visfatin水平的检测.结果 空腹血清visfatin水平在IGR组[(19.93±6.89)μg/L]、T2DM组[(29.53±11.33)μg/L]依次增高,且与对照组[(16.12±5.24)μg/L]相比均显著增高(P<0.01);空腹血清visfatin水平与腰臀比呈正相关(r=0.161,P<0.05),与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lg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呈显著正相关(r=0.189、0.266、0.643、0.574、0.285、0.526,P<0.01),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显著负相关(r=-0.377,P<0.01);以visfatin为应变量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糖化血红蛋白(β=0.512,P=0.000)、lgHOMA-IR(β=0.172,P=0.026)、腰臀比(β=0.119,P=0.036)进入方程.结论 visfatin可能参与了血糖、血脂代谢的调节,且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visfatin可能是T2DM的危险因素之一.

  • 炎性因子与妊娠期糖尿病

    作者:张莉;李正广;张芳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妊娠后才发生或首次发现的糖尿病,是妊娠的高危因素之一,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近年研究结果显示,炎性因子如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脂联素、内脂素等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关系,现就各种炎性因子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关系综述如下.

  • 内脂素与代谢内分泌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于海燕;于新艳

    内脂素是新近发现的一种脂肪细胞因子,广泛存在于人和小鼠的内脏脂肪组织中.新研究表明,内脂素能直接结合胰岛素受体并发挥类胰岛素样作用,它在肥胖相关性疾病中表达增加,其表达与肥胖和胰岛素抵抗明显相关,内脂素可能为肥胖和糖尿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此外,内脂素可能在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的病理生理学作用.

  • 脂肪细胞因子内脂素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蓉;朱剑;刘超

    内脂素(visfatin)是新近发现的一种脂肪细胞因子,其反向转录cDNA序列与前B细胞克隆增强因子结构相同.它主要由内脏脂肪组织分泌,可结合并活化胰岛素受体,产生类胰岛素作用,并且能够促进脂肪细胞的分化,与2型糖尿病及肥胖相关联.进一步研究发现,其还与血管平滑肌细胞成熟、炎症等有关.Visfatin的发现为研究肥胖与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增加了新内容,更可能为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一个新的靶点.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与内脂素的关系

    作者:赵岩(综述);卢丽萍(审校)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AIS)是一类发病率高、预后差的老年性疾病,其发病主要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而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稳定与内脂素存在关联。内脂素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并可通过多条路径参与AIS的发生和发展。细胞内内脂素具有烟酰胺磷酸二核糖转移酶活性,能够调节细胞的能量代谢,防止脑部血管缺血缺氧;而细胞外内脂素具有促炎作用,可加重梗死的严重程度。此外,内脂素还具有类胰岛素作用,调节机体的物质代谢,增加AIS的发病风险。

  • 内脂素与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

    作者:丁焕发;荣海钦

    内脂素是一种主要由内脏脂肪细胞分泌的脂肪细胞因子,其cDNA与前B细胞克隆增强因子相同.可结合并激活胰岛素受体,发挥类胰岛素样作用,降低血糖,同时在胰岛素信号转导中发挥作用.可能是联系机体糖脂代谢的重要分子,它的发现可为研究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与肥胖和脂代谢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 内脂素、高敏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树娇

    内脂素是一种新发现的脂肪细胞因子,具有类胰岛素、参与炎症应答、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活性.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是体内的一种炎性反应标志物,还是强烈的促炎性因子,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已经证实有多种因素参与2型糖尿病(T2DM)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其中炎性反应就是一个深受广泛关注的因素.研究上述两者与T2DM及其并发症的关系,探讨内脂素与hsCRP之间的潜在联系,将为早期诊断及预防糖尿病的并发症提供依据.

  • 内脂素与2型糖尿病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敏;闫丽丽

    内脂素是近来发现的一种具有胰岛素效应的脂肪细胞因子,与肥胖、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有关,能够激活胰岛素信号转导途径,具有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和抗糖尿病效应.新研究显示,血浆内脂素水平在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体内增加,并且与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和微量蛋白尿呈正相关.内脂素可能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 益肾祛浊方对PCOS-IR大鼠Ghrelin、SHBG及VF的影响

    作者:张晓丹;蔡云;许昕

    目的 探讨益肾祛浊方对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PCOS-IR)模型大鼠胃动素相关肽(Ghrelin)、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及血清内脂素(VF)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84只6周龄SD雌性大鼠完全随机化分组分为7组,每组各12只,具体如下:空白组、模型组、益肾祛浊方高剂量组、益肾祛浊方中剂量组、益肾祛浊方低剂量组、益肾组及二甲双胍组.造模成功后,灌服不同剂量益肾祛浊方或益肾方(益肾祛浊方高剂量组6460 mg/kg,益肾祛浊方中剂量组3230 mg/kg,益肾祛浊方低剂量组1615mg/kg,益肾组1400 mg/kg,空白组灌服生理盐水),以二甲双胍作对照,观察用药后各组大鼠Ghrelin、SHBG及VF水平的变化.结果 模型组Ghrelin水平较空白组显著降低(P<0.05),益肾祛浊方各剂量组及益肾组Ghrelin水平较模型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SHBG水平较空白组降低(P<0.05),各治疗组SHBG水平较模型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VF水平较空白组升高(P<0.05),各治疗组VF水平较模型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睾酮(T)、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LH/FSH)比值与空腹胰岛素(FINS)较空白组显著升高(P<0.05),益肾祛浊方各剂量组T及LH/FSH比值较模型组降低,益肾组T水平较模型组降低,益肾祛浊方各剂量组及二甲双胍组FINS较模型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肾祛浊方能通过改善PCOS-IR模型大鼠的胰岛素抵抗相关因子,抑制雄激素合成增加,恢复机体糖、脂代谢平衡,遏制PCOS-IR的恶性循环,达到治疗PCOS-IR的目的.

  • 血浆内脂素水平与心血管疾病相关因子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莉;陈靖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浆内脂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心血管疾病相关因子的关系.方法:检测68例确诊为代谢综合征患者(MS组)及同期参加体检的2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空腹血浆内脂素浓度,同时测定空腹胰岛素、血糖、血脂等,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①代谢综合征组waist、FPG、2 h PG、HOMA-IR、fins、HbAIC、TC、TG、LDL-C、CRP、visfatin均明显高于对照组.②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浆内脂素水平与WHR、HOMA-IR呈正相关.结论:血浆内脂素水平升高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关,并参与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和发展.

  • 新诊断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浆内脂素及视黄醇结合蛋白4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作者:王慧慧;闫晓光;马佳妮;张海军;孙哲

    目的 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者血浆内脂素(Visfatin)和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表达水平、两者相关性及其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2014年8月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就诊的新诊断T2DM合并NAFLD患者50例(T2DM合并NAFLD组)、不伴脂肪肝的T2DM患者30例(T2DM组)、单纯NAFLD患者(NAFLD组)及正常体检者(NC组)各30例为研究对象.测定各组空腹血糖、血脂、空腹血浆胰岛素、Visfatin和RBP4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探讨Visfatin和RBP4与HOMA-IR、HOMA-β、三酰甘油(TG)、体重指数(BMI)、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的相关性.结果 ①T2DM合并NAFLD组血浆Visfatin及RBP4水平均显著高于NC组(P<0.05).T2DM合并NAFLD组、T2DM组、NAFLD组Visfatin、RBP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相关性分析显示,Visfatin与TG(r =0.472,P<0.05)、BMI (r=0.221,P< 0.01)、HOMA-IR(r =0.369,P< 0.01)呈正相关,与ISI (r=-0.276,P< 0.01)和HOMA-β(r=-0.470,P<0.01)呈负相关;RBP4与TG (r=0.411,P< 0.01)、BMI(r=0.217,P<0.01)、HOMA-IR(r=0.361,P<0.01)呈正相关,与ISI(r=-0.271,P<0.01)和HOMA-β (r=-0.469,P< 0.01)呈负相关.③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RBP4为影响Visfatin显著因素,常数项为零;Visfatin、TG为影响RBP4的显著因素,常数项为0.216.结论 血浆Visfatin水平的升高,可能与影抗体内导致IR的因素、改善ISI、调节血脂代谢等作用有关.RBP4水平升高可能参与了IR及T2DM的发生、发展.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

    作者:任海艳;贾纪荣;刘政;王静凤;闫海鹏;薛小慧;徐媛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与认知障碍的关系。方法通过 ElLISA 法检测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84例健康体检者血清内脂素水平,并比较两组内脂素水平,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表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测验,将脑梗死患者分为无认知障碍组及认知障碍组,从而进行内脂素水平的比较。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明显升高,认知障碍组血清内脂素水平高于无认知障碍组。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与认知障碍关系密切。

  • 内脂素对转基因小鼠血糖和运动性的影响

    作者:全雄志;董伟;高凯;苏卫;张连峰

    目的 建立内脂素转基因小鼠动物模型, 研究内脂素在转基因表达的情况下对小鼠的影响.方法 把内脂素基因插入CMV启动子下游,构建转基因表达载体,通过显微注射法建立内脂素转基因小鼠.PCR鉴定内脂素转基因小鼠的基因型,Western Blot检测基因表达,通过血糖测定、血生化检测、转轮实验以及旷场观察,检测转基因小鼠在血糖和行为等方面的改变.结果 建立了2个不同表达水平的内脂素转基因小鼠品系,转入的内脂素基因在骨骼肌和内脏脂肪组织中的表达高于内源性内脂素.血糖、血生化、代谢、疲劳度、协调性和旷场检查证实:内脂素转基因小鼠机体血糖降低,谷丙转氨酶降低,尿素氮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抗疲劳性和和协调性增高.结论 成功建立了内脂素转基因小鼠,并证实内脂素对小鼠血糖和运动行为具有明显的影响,为研究脂肪细胞因子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有价值的动物模型.

  • 转基因和基因敲除内脂素对小鼠脂肪积累的对比研究

    作者:关菲菲;全雄志;朱皓;高珊;张晓娟;张连峰

    目的 内脂素(visfatin)也被叫做尼克酰胺磷酸核糖基转移酶,是一种脂肪因子,研究表明其与肥胖有关,但是与脂肪积累的关系仍然不明确,本研究是以内脂素转基因和内脂素基因敲除杂合子小鼠为对象,研究内脂素与脂肪积累的关系.方法 Western blot法对比分析转基因、基因敲除杂合子和野生型小鼠脂肪组织中内脂素表达水平.从2月龄开始对3种雌性小鼠饲喂高脂饲料,分别在2、4、6、8、9月龄测定其体重变化,并在9月龄时利用磁共振成像定性观测小鼠脂肪积累及分布,称量皮下和腹腔脂肪总重量并对腹腔脂肪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内脂素转基因小鼠脂肪组织中内脂素的表达量比野生小鼠增加37%,基因敲除杂合子小鼠比野生小鼠降低了55%.饲喂7个月高脂饲料后,转基因小鼠体重平均27.8±0.8 g,野生小鼠体重平均33.6±1.1 g,基因敲除杂合子小鼠体重平均37.6±1.9 g.皮下和腹腔脂肪总重量测定结果显示转基因小鼠的脂肪总重量比野生小鼠降低了40%,基因敲除杂合子小鼠的脂肪总重量比野生小鼠增加了37%,组织学染色显示,内脂素转基因小鼠的平均单个脂肪细胞面积小,而基因敲除杂合子小鼠面积大.结果 证实,内脂素表达量与体重、皮下和内脏脂肪总重量及脂肪细胞大小呈负相关.结论 在饲喂高脂饲料的情况下,内脂素可以抑制脂肪的积累.

  • 血浆内脂素水平与心肌梗死发病风险的Meta分析

    作者:孙继红;陈博;佟明

    目的 探讨血浆内脂素水平与MI发病风险的具体关联.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BM、万方、维普、CNKI等中英文数据库,检索范围从建库至2013年7月1日,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算标准均数差(SMD)及其95%可信区间(95%CI),评价两者关联性.结果 本Meta分析共计纳入了11项病例对照研究,包括362例MI患者和322名健康对照人群.Meta分析结果表明,血浆内脂素水平与MI发病风险增加有关(SMD=3.82,95%CI 2.67~4.98,P<0.01).根据对照组来源不同进行亚组分析发现,无论是普通人群还是来医院体检人群,血浆内脂素水平与普通人群和医院人群的MI发生风险增加均有关(普通人群SMD=4.12,95%CI 2.23~6.01,P<0.01;医院人群SMD=3.65,95%CI 2.67~4.98,P<0.01).结论 血浆内脂素水平可能与MI发病风险增加有关,它可能是MI早期诊断和预后判定的重要分子标志物.

  • 血清内脂素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作者:葛继勇;纪元;王芳芳;蒋建光;曹海涛

    目的 探讨血清内脂素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将受试者分为无斑块组(638例)和斑块组(205例),均检测血压、身高、体重、腰围、臀围、体质指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内脂素水平;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结果 ①斑块组血清内脂素水平及肿瘤坏死因子-α均高于无斑块组(P<0.01).②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清内脂素及肿瘤坏死因子-α均与颈动脉斑块独立相关(P<0.05).③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显示,血清内脂素对颈动脉斑块形成的诊断准确性为0.838(P<0.01).结论 血清内脂素水平升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并可作为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可靠评价指标.

  • 脂肪因子内脂素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宋宏毅

    目的 探讨脂肪因子内脂素与缺血性卒中(IS)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42例诊断为IS的患者,同时从门诊随机抽取4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两组间内脂素、男性、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冠心病病史、吸烟史、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HDL-C)差异存在显著性;其中,内脂素、男性、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冠心病病史、吸烟史、TC、LDL-C与IS的发生呈正相关;HDL-C与IS的发生呈负相关.进一步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内脂素、冠心病史、糖尿病史是I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内脂素是I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可能作为炎性因子及促炎症因子参与血管炎性反应的发生,同时引起血管内皮受损等作用而导致IS发生风险的增高.

  • 尖锐湿疣患者血清内脂素和HMGB1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严伟强;黄友敏;周永勤

    目的 探讨尖锐湿疣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内脂素(visfatin)和高迁移率蛋白-1(HMGB1)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血清内脂素和HMGB1含量;分别对62例尖锐湿疣患者进行了血清内脂素和HMGB1检测,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 在治疗前尖锐湿疣患者内脂素和HMGB1水平均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经3个月治疗后血清内脂素和HMGB1水平与正常人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组治疗前后血清内脂素和HMGB1水平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尖锐湿疣患者患者HMGB1浓度与内脂素浓度呈正相关(r=0.71,P<0.01).结论 检测尖锐湿疣患者血清内脂素和HMGB1水平的变化对疾病的治疗、预后观察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476 条记录 4/24 页 « 12345678...232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