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ACTH、CRP和COR水平在颅脑创伤患者早期病情判断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汀劳;赵鹏洲;冯日祥;杨杰章;欧阳兆忠

    目的:分析探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血清C反应蛋白(CRP)、皮质醇(COR)水平的变化在颅脑创伤患者早期伤情判断中的临床意义及应用价值。方法:按GCS评分标准对86例颅脑创伤患者进行伤情评估,得分3—8分者为重-特重度伤情患者,得分9—15分者为轻一中度伤情患者,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重—特重型组50例,轻一中型组36例,选取25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三组在24h内ACTH、CRP及COR的浓度水平,分析ACTH、CRP、COR水平与颅脑创伤患者早期伤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所有患者的ACTH、CRP和COR浓度水平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重一特重度组患者ACTH、CRP和COR浓度水平显著高于轻—中度组,P<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CTH、CRP和COR水平是颅脑创伤的敏感指标,浓度越高伤情越重,三项指标能够对颅脑创伤患者的早期病情程度进行准确及有效的判断,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血糖、外周血白细胞及血浆前白蛋白水平对手足口病病情判断的价值

    作者:王军华;刘胜;何杰书

    手足口病(HFMD)大多数预后良好,少数患儿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合并症;个别病例病情进展快,可因肺水肿、肺出血而导致死亡.因此,重症患儿的早期识别和规范治疗是成功救治的关键.本研究通过观察HFMD患儿血糖、外周血白细胞及血浆前白蛋白(PA)3项指标的变化,探讨其判断"HFMD"病情的临床意义.

  • 妊高征患者血脂及纤维蛋白原检测的临床价值

    作者:陈峻;邵芳;胡娜;王羽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是妊娠期的特发性疾病,是威胁母婴健康常见、严重的一种疾病,多发生于妊娠20周以后.约占所有孕妇的5%.以高血压、蛋白尿、水肿为三大特征.本文对妊高征待产孕妇和正常待产孕妇的血脂、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浓度进行检测,为临床诊断、病情判断及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

  • 血浆ET-1 RIA对脑梗死的临床价值分析

    作者:施雪莺;王瑛;高泳

    本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对40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肘静脉血浆内皮素(ET-1)含量进行测定,并与40例正常人对比.急性期ET-1含量明显增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而恢复期有所下降,稍高于正常对照组.测定ET-1的含量有助于脑梗死病情判断和临床分级,为脑梗死治疗提供帮助.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婴幼儿肺功能变化及其在临床诊断和治疗评估中的价值

    作者:骆亚丽;季伟;陈正荣;张爱丽

    目的 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肺功能的变化及其在临床诊断和治疗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对110例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进行肺功能测定,并与49例正常健康儿童进行对照,观察患儿潮气流速-容量环的形态及各项指标的变化.回顾性调查患儿临床病情评分、住院天数,与肺功能主要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潮气流速-容量环变窄,呼气曲线升枝陡峭,高峰提前,降枝呈波谷样凹陷.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呼吸频率(RR)、呼气峰流速/潮气量(PF/VE)、呼气峰流速/呼气达峰时间(PTEF/TPTEF)增加,每千克体重潮气量(VT/kg)、吸呼比(TI/TE)、呼气达峰时间(TPTEF)、达峰时间比(TPTEF/TE)、呼气达峰容积(VPTEF)、达峰容积比(% V-PF)、呼出75%潮气量时的呼气流速(TEF25%)、呼出75%潮气量时的呼气流速/呼气峰流速(25/PF)降低,与同年龄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呼气峰流速(PTEF)、呼气中期流速(ME)、吸气中期流速(MI)、呼气中期流速/吸气中期流速(ME/MI)元显著性差异.代表小气道功能的主要参数指标% V-PF、25/PF与患儿临床病情评分中度相关,与住院天数低度相关.结论 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急性期肺功能主要表现为小气道阻塞性通气障碍;潮气呼吸肺功能测定可作为该病临床诊断、病情预后评估的客观依据.

  • 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测对神经危重症患者病情及预后的评估

    作者:张英杰;元小冬;赵营;吴宗武;刘顺莉;刘颖;欧亚;江茜茜;王淑娟

    目的:探讨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测对神经危重症患者脑水肿病情和预后的评估价值,为临床及时判断脑水肿的严重程度、指导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开滦总医院神经重症加强治疗病房( NICU)住院治疗且存在意识障碍的神经危重症患者127例,应用无创脑水肿监护仪床旁动态监测并记录患者双侧大脑半球脑电阻抗扰动系数,同时记录患者GCS评分、NIHSS评分,并于发病1个月时记录患者mRS评分,分析各类患者不同监测时间点大脑半球扰动系数的波动情况及双侧半球间的差异,并探讨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重症单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及脑出血患者患侧扰动系数在发病14 d内均随着时间延长呈明显上升趋势(F=3.45,P=0.0249;F=3.75,P=0.0225);其患侧与健侧扰动系数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重症单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发病2~7 d及7~14 d监测组患侧扰动系数较健侧增高>0.3。以患者预后为因变量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重症脑梗死患者、GCS评分越低、患侧扰动系数和NIHSS评分越高,以及既往脑出血患者预后越差。结论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测可相对准确地反映神经危重症患者脑水肿的轻重程度,并可为脑水肿的临床治疗及其预后的判定提供一定的指导。

  • 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白细胞计数在手足口病患儿早期病情判断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汪芳华;胡晓红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患儿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白细胞计数的变化在临床早期病情病程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与同期120例健康体检儿童(健康对照组)的临床资料作对比.结果 手足口病组重症型患儿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白细胞计数高于正常的例数均显著高于普通型(P<0.05).入院时,重症型患儿的空腹血糖、白细胞计数水平均高于普通型,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白细胞计数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d,患儿的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白细胞计数水平均低于入院时,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白细胞计数的变化在早期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病情判断中具有一定价值.

  • 血清前白蛋白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中的预警意义

    作者:吴寅涛;杨志贤;周玉麟

    在临床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过程中,经常遇到部分患者病情逐渐加重,终转化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而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与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治疗方案及预后是有很大区别的,如果我们仅依靠重型肝炎的主要诊断指标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时间(PT)、总胆红素(TBIL)等来作出病情判断的话,难免会延误治疗时机,并且不利于医患沟通.血清前白蛋白(PA)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具有较短生物半衰期的血浆蛋白,可比ALB、PT、TBIL更早地提示病情变化,在治疗中起到了很好的预警作用.我们回顾性总结6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相关资料,报告如下.

  • 免疫球蛋白检测在乙型肝炎病情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冯文海

    目的:分析免疫球蛋白检测在乙型肝炎患者病情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101例乙型肝炎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根据病情再分为四组:急性乙型肝炎24例(A组)、慢性乙型肝炎25倒(B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25例(C组)和肝硬化27例(D组);同期纳入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免疫球蛋白检测,比较两组的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组内四组的免疫球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A组<B组<D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临床疗效将观察组分为改善组和恶化组,改善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恶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球蛋白检测对乙型肝炎患者的病情评估、分型以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 MEWS评分对急诊外科患者病情判断和预后评估的意义

    作者:汤广恩;黄景祥

    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对急诊外科患者病情判断和预后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急诊外科收治的6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MEWS评分,将所有患者分为好转回家、门诊治疗、入住普通病房和入住ICU病房4种去向,追踪所有患者的终转归(好转与死亡),比较4种不同去向患者的MEWS分值和死亡率,并对MEWS评分与死亡率进行Pe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好转回家、门诊治疗、入住普通病房和入住ICU病房的患者的MEWS评分依次上升,且随着患者MEWS评分的增加,患者死亡率也在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患者的MEWS评分与死亡率之间呈正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5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的MEWS评分与其病情呈正相关,该评分方法简便有效,对急诊外科患者的病情判断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GGT对慢性乙肝患者病情判断的临床价值

    作者:向元玉;杨少华

    乙型肝炎是我国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其传染性很强,严重危害人民的身体健康.我国每年因肝病死亡者达35万人,其中35%与乙型肝炎有关.本文就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血清L-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的变化,探讨其在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中的意义.

  • 心电图初期心室复合波在老年心力衰竭病情判断中的意义

    作者:刘杜芳;蔡小东

    目的:探讨心电图初期心室复合波(QRS)时限在判断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病情中的价值。方法对115例临床确诊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行12导联同步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检查,按心电图 QRS时限检测结果分为 QRS时限≥120 ms 组和<120 ms 组,比较2组超声心动图各测量指标的差异,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分数(LVFS)、左心房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二尖瓣返流率。结果115例患者 QRS时限<120 ms 72例(62.6%)、≥120 ms 43例(37.4%)。QRS时限≥120 ms组 LVEF及 LVFS值均显著低于<120 ms 组(P<0.05),而 LVESD、LVEDD值较<120 ms 组明显增大(P<0.05);QRS时限≥120 ms组二尖瓣返流率高于<120 ms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9.8%比58.3%,P>0.05)。结论心电图 QRS时限对判断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病情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 乙肝病毒大蛋白与HBV-DNA及HBV血清学标志物的相关性及意义探讨

    作者:朱连见;张学武

    乙型肝炎在我国有较高的发病率.其实验室检查方法长期以来主要有FQ法测定HBV-DNA、酶联免疫法检测HBV血清标志物.近年来随着对乙肝表面抗原大蛋白前S区抗原在乙肝发病机理、复制、感染等方面研究的深入,逐渐认识到乙肝表面抗原前S区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临床意义[1].我们利用针对折叠后前S区构象表位检测大蛋白的HBV-LP试剂,通过对154例乙肝患者血清进行乙肝病毒大蛋白、HBV-DNA、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探讨这些指标之间的关系及其在乙肝病毒复制、病情判断及传染性等方面的临床意义.

  • 血糖监测对甲型H1N1流感病情和预后判断的价值

    作者:李凡民

    目的 探讨血糖监测对甲型H1N1流感病情和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 对187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入院时的空腹静脉血糖,及住院过程中的血糖进行动态监测.比较不同病期患者血糖检测结果分析、血糖检测值与病情相关性及血糖监测值与疾病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Ⅰ期、Ⅱ期和Ⅲ期患者在入院初期空腹血糖,分别为7.34±2.22mmol/L,16.54±5.33mmol/L和5.75±1.31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病情的加重,血糖检测值升高的程度越明显(P<0.01);血糖升高组患者平均住院日(14.1±7.5 d),血糖正常组(4.1±1.2 d)(P<0.01),出现后遗症的患者前者也明显多于血糖正常组(P<0.05).结论 血糖监测在判断甲型H1N1流感病情变化和预后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血糖短期内明显升高者应严密观察,及早进行干预,可部分阻止病情的进行性恶化.

  • 进阶式核心因素思维在判断患者入住ICU时机的应用

    作者:任广秀

    目的:探讨进阶式思维(ATCA)判断患者入住ICU的标准的可行性。方法严格筛选入选病历,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一组患者为实验组,采用进阶式思维评估患者,二组患者用APACHEⅡ评估患者,三组患者用APACHEⅢ评估患者。结果经回顾性分析及专家咨询,共18个特征指标进入核心因素思维变量。在三组患者中,精神混乱、呼吸衰竭、电解质紊乱、白细胞计数(WBC)>7.5×109/L、Cr<60μmol/L、腹胀、脉压差≥60 mmHg、焦虑等10个指标实验组发生率低于二组与三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2)。结论进阶式思维分析可以指导护士建立临床护理思维,改善危重患者不良结局。

  • 瞳孔观测在颅脑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铁兴华

    瞳孔直径变化是反映神经系统的重要体征之一,在神经眼科疾病的诊治过程中,瞳孔改变常常能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线索,同时也为判断病情提供重要依据.瞳孔直径变化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致使临床医生对瞳孔变化的判断产生误差.本文通过综述瞳孔直径变化与光线强度、性别、年龄、情绪、药物等关系,以及其与颅脑疾病的联系,为临床医生精准观测瞳孔直径变化准确判断颅脑疾病的发展与转归提供帮助.

  • 先天性肌性斜颈病情判断及预后评估现状

    作者:张瑞;范美丽;邹炜;孙均重;王啸;朱凌东;刘庆华

    目的:探讨先天性肌性斜颈的评估及疗效评价.方法:对近年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临床治疗报道中有关病情判断及预后评估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结果:各专业医师对患者病情的判断及治疗效果标准不统一.结论:①对于病情的严重程度及治疗难度缺乏必要的客观前瞻评价;②各专业对治疗效果的判定多以包块及活动受限为主要指标,均缺乏客观性,无量化及可操作性的评价,更加缺乏对治疗预期的判断,无法为患者治疗方案的选取提供客观依据;③临床及研究急需统一的客观量化、可操作性强的标准.

  • 血清降钙素原对感染性休克病情程度及疗效评估的价值

    作者:黄伟平;胡北;江稳强;曾红科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及其动态变化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情程度判断及疗效评估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ICU危重患者78例,按有无感染性休克分为观察组(39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和对照组(39例非感染性休克患者).两组患者均在治疗第1、3、5天分别测定其外周血PCT、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WBC)指标,并进行比较.经积极临床干预好转后,分别于出ICU后的第1、3、5天再检测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入院治疗各时间点PCT、CRP、IL-6、IL-8及WBC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PCT在入院第1天高,随治疗的进展逐渐下降,而CRP、IL-6、IL-8及WBC在入院第3天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PCT、CRP、IL-6、IL-8及WBC水平与治疗时间无明显关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出ICU后第1天即明显降低(P<0.05),CRP、IL-6、IL-8及WBC也逐渐下降,在出ICU后第3天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PCT、CRP、IL-6、IL-8及WBC无明显下降(P>0.05).结论 PCT及其动态变化能反映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亦可作为临床疗效评价的可靠指标.

  • 急腹症的病情判断和动态观察

    作者:周凤刚

    目的 总结对急腹症在病情判断方面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310例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即时确诊211例,经短暂观察确诊54例,经手术探查确诊32例,未明确诊断但经保守治疗痊愈好转6例,误诊、漏诊7例,总确诊率为95.8%.结论 急腹症的病情判断和动态观察是明确诊断和及时治疗的前提.只有勤于实践并掌握正确的方法才能提高分析判断能力.

  • 修正休克指数在急诊病情判断中的作用研究

    作者:胥伶杰;徐军;王仲

    目的 研究修正休克指数(MSI)及传统生命体征评估指标与急诊分诊时进入抢救室患者比例的相关性,探讨其对急诊分诊的意义和优势.方法 回顾性纳入2009年1月1日-5月31日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经急诊分诊护士测量并记录生命体征的患者22 153例次,计算相应休克指数(SI)、平均动脉压(MAP)、MSI,估计MSI参考值范围;按MSI参考值范围分组后,比较各组间进入抢救室的患者比例;按脉搏、收缩压、SI、MAP、MSI不同分组,分别计算各组患者进入抢救室所占比例,并计算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比值比(OR).结果 MSI参考值范围约为0.34~ 1.70次/(min·mm Hg)(1 mm Hg=0.133 kPa);阳性预测值:MSI (16.239%)>MAP(6.115%)>脉搏(5.746%)>收缩压(5.321%)>SI (3.689%);阴性预测值:五者接近且均较高.OR值:MSI(6.138)>MAP (2.498)>脉搏(2.431)>收缩压(2.117)>SI (1.361).结论 脉搏、收缩压、SI、MAP、MSI值与急诊分诊时进入抢救室患者比例存在相关性,可以作为指导急诊分诊的指标,其中MSI可能更优.

42 条记录 2/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